求职新手识破求职陷阱.docx
- 文档编号:4469576
- 上传时间:2022-12-01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6.81KB
求职新手识破求职陷阱.docx
《求职新手识破求职陷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求职新手识破求职陷阱.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求职新手识破求职陷阱
火眼金睛识破“招聘陷阱”
三四月份是招聘旺季,很多企业开始大规模招聘人员,而求职者也变得活跃起来,期待着在这旺季中能找到一份好工作。
然而,在这背后,却也有人悄悄布置了“招聘陷阱”,我们如何练就火眼金睛,识破招聘陷阱呢?
招聘陷阱一:
求职中介和用人单位联手行骗
王阿姨退休后想找一份工作多赚点钱,便找到了一家求职中介咨询。
中介的工作人员热情地接待了王阿姨。
在交了200元中介费之后,王阿姨选择了离家不远的一家超市从事保洁工作,超市承诺的工资是每月2000元,她觉得也很理想,就马上上岗。
谁料半个月之后,超市的老板把王阿姨叫到办公室,说她表现不错,刚好另一家分店人手不够,需要她同时到那边做保洁。
王阿姨听后便提出:
当初应聘的只是这家超市的保洁岗位,怎么现在又临时增加新的任务?
老板立刻便拉下脸说要么继续干要么走人,此时王阿姨顿感受骗,最后只能自认倒霉选择离开。
支招:
王阿姨白白干了半个月不说,还倒贴了中介费,一不小心就“被就业”了。
这就是求职中介和招聘单位联手对应聘者欺骗的伎俩。
“黑职介”在求职者交纳数目不菲的职介费后,或把一些虚假信息给求职者,或联合招聘单位一起忽悠求职者。
求职者为了节省时间和精力,通过职介公司就业不失是一种有效的求职途径,但应选择政府主办的或社会信誉好的大型人才中介机构。
而最关键的是,应聘者要记住与中介及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合同以充分保障个人权益。
招聘陷阱二:
街头招聘小广告的高薪诱惑
小李正在求职,看到公交站牌上的一则招聘信息非常心动“高薪诚聘男女业务员20名待遇:
月薪不低于10000元,包食宿,有交通通信补助等。
要求:
年龄20-30周岁,品貌端正,学历不限。
”小李想自己找工作已经快一个月了,还没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这份工作要求不高,待遇却很好,就想试试。
于是按照广告上的电话打过去,那边告诉他随时可以面试,地点是XXX宾馆XXX号房间。
小李急匆匆的赶了过去,面试还算顺利,双方都很满意,而且面试官还亲切的为小李到了杯水,小李喝水之后就晕过去了,等到醒来才发现自己的财物都已经消失不见了,知道被骗赶紧报警了。
支招:
小李的这种情况近年来确实比较多见,主要是骗一些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面对高薪的诱惑,他们往往容易上当。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识破这种陷阱,首先,招聘广告是街边小广告,而且只有一个联系电话,这样的招聘信息,不要轻易相信;再者,面试地点很奇怪,酒店的一个房间,虽然有很多公司在酒店做招聘,但是也会租用会议室,单纯房间的就要有足够的警惕,因为这样的隐蔽空间,比较容易实施一些犯罪行为;再次招聘信息中薪水高,但是职位要求低,如果真有这样的好工作,还用街边发小广告吗?
总而言之,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看到高薪,要先想到自己是否有能力给企业带去更多的利润,如果不能,还是绕着走吧!
招聘陷阱三:
面试时收取各种名目的“费用”
小红和小琴是大三学生,一起应聘某公司兼职模特,而在“圆满”面试之后,公司提出要收取300元的保证金,否则无法录用。
小红和小琴觉得这个收费不合理。
工作人员“耐心”解释说,模特工作必须经过培训才能胜任,而且,现在模特非常强手,公司花钱培训的模特很多都已经被高薪挖走了,公司最后人才两空,所以现在开始对新员工收取保证金,为的就是留住员工,而且这300元对于整个培训所需要的费用来讲只是一小部分,公司需要为员工支付绝大多数的培训的费用。
并且暗示小红和小琴自身条件好,今后一定会收入很高,很抢手的。
此外,还将培训课程表以及培训地点,往期培训的一些照片给她们看。
小红和小琴也就动心了,各交了300元的保证金,等着约定的时间到约定的地点参加培训。
等到了日子去培训地点一看才知道,受骗了,再找那家公司,早已经人去楼空。
支招:
法律规定:
用人单位不得向应聘者收取任何费用,包括报名费或保证金。
小编建议求职者注意,如有单位向你收取抵押金、风险金、报名费等,这很可能是想骗钱,一定要拒绝交纳。
如果你确认企业资质没有问题,那也要在缴纳费用时保存好收据等凭证,写明费用明细,以备日后需要时维权使用。
其实这类骗钱的招聘陷阱相对来说比较好识别,因为他最终的目的就是从你的手里拿走一些钱,所以遇到要收取各种费用的,直接绕行就好
招聘陷阱四:
薪金里边做手脚
丽丽大学毕业后应聘到一家小公司,公司广阔的发展空间和“高薪”深深的吸引了丽丽。
可入职后,丽丽发现公司老板虽然说公司发展前景很好,而现实却是非常的艰难,自己的高薪会不会泡汤,丽丽很担心。
在经过培训后,原来一起来的人有几个要辞职,丽丽想着坚持一下也许会有转机,所以还是继续努力工作。
不过有一件事儿丽丽确实放心不下,就是培训后离开的员工都没有按照规定拿到应得的那些薪水,而是拿到了很少的一点点。
丽丽自己去找老板,问薪水的问题时,老板却给出了这样的答复:
底薪是5000元没错,但是其中包含3000元的绩效工资,那些人辞职的时候,没有任何绩效当然不能按照5000元的标准计算啊。
而且,他们还在试用期,工资只能拿70%,所以就是2000*70%=1400元,那最后算薪水的时候只能拿到这些了。
丽丽听过这样的回答后才知道,所谓的高薪不过是老板骗他们来的一个幌子,而不管是谁也拿不到的,因为公司根本没有足够的业务支持着大家拿到绩效工资。
支招:
在入职前必须明确自己工资、相关补贴、保险与福利等等,尤其要明确薪资的构成以及考核标准,写进劳动合同以降低风险。
入职后,要注意公司是否按照合同规定来支付薪水及相关补贴并且保证福利,如果有问题,要及时与公司沟通,如果公司抵赖,就要保存证据向相关部门投诉以免更大损失。
"日新月异"的求职陷阱
对于诸多的求职者来说,通常的求职门路主要有包括媒体、网络广告,各类人才市场、人力资源公司、职业介绍所等。
一些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尽管广泛的求职市场上存在许多的机会,但也要、意识到其中也有可能存在许多骗局与陷阱,加之骗术手法的“日新月异”,求职者一定要提高警惕。
据有关人士介绍和记者在采访中所接触到的事件,一般在人才市场上遇到的常见的求职陷阱有以下几种情况。
1.以征求内勤、办事员为幌子,让求职者掉入拉业务的陷阱。
这种类型的骗局很多,各种行业几乎都存在,但保险业尤其突出。
以拉保险为例,公司开始可以是以招聘秘书、行政人员为名目,使一些应届大学毕业生等社会经验不足的求职者加入。
求职者在面试时往往会被招聘人员的甜言蜜语所迷惑,当你交了押金或“培训费”后,在上班时,你在发现工作没有底薪、更没有员工福利,根本就是叫你去拉保险。
据涪陵师专99级的薛伟介绍,由于没有工作经验,再加上是专科毕业,在招聘会上没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前不久他在一家报纸上看到“某大型公司急聘业务员”招聘广告,便马上前去应聘。
他找到了这家公司才发现,原来这是一个专门推销洗涤用品的销售点。
招聘负责人称:
“虽然没有底薪,但提成10%,实行上不封顶。
”当他正在犹豫时,该负责人告诉他公司有不少人的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
他虽然半信半疑,但由于苦于求职,决定试一试。
一个月后,他实在吃不消每天都要提许多洗发水之类的东西走街穿巷,就决定辞职。
当他向单位索取提成时,却被告之“自愿辞职,工资扣发”。
2.满足求职者的虚荣心。
有些公司的招聘“某某师”,如美容师、电脑工程师、网络工程师等,对那些不具备条件的求职者,他们就宣称培养求职人员为“某某师”,而实际上让求职者先购买美容产品或是选修课程。
公司往往会在求职者缴费后才讲出种种特殊情况或内部规定,以规避其当初的承诺,使求职者花了钱后,赚钱的希望却大大落空。
3.职位、公司和薪酬描述失实。
招聘单位将原本很小的私营企业,说成拥有上亿元资产的大公司,将办公室内勤人员称为文员。
以花言巧语说服求职者,利用马上签订合同和高额毁约金的方式套牢求职者。
例如,市场上推销员等业务人员工作辛苦,报酬不高,但用人单位需求甚多,于是普通的推荐工作往往被极尽粉饰、包装之能事,求职者往往直到上班的第一天才知道实情。
还有些公司不成规模,职位的工作内容也不明确,但为了吸引较高学历的应聘者,就对应聘者许以很高的薪水或职位,如年薪10万元、市场总监、财务总监等。
有的单位既然打肿脸充胖子付高薪,但高薪的背后常常是超负荷付出,甚至会以金钱和暴力胁迫你做一些非法的事情。
4.一些单位到处贴一些“招聘启事”或在非主流媒体上登虚假广告后,临时在写字楼租一间(套)办公室,挂上“经理室”、“财务室”或“人事部”的招牌,进行虚假招聘,向应聘者收取报名费、押金、服装费、证件费等名目不同的费用后,告诉应聘者“你已经被录用,×月×日来此处报到,正式上班”。
当受骗者按指定的时间来此处“上班”时,才发现人去房空,连呼上当。
5.利用过时或伪造的证照、合同进行虚假招聘,签订合同时,要收取高额的保证金,劳动合同协议书上的印章大多模糊不清,这样即使“骗子公司”不搬家,受骗上当的应聘者也无可奈何。
6.薪酬陷阱。
一些招聘人员在求职者的询问下,给出一个含糊的月薪数字,然而在月底兑付时却多半会说你没完成工作量,或工作失误,以此来扣除你的部分薪酬。
7.抵押陷阱。
虽然国家劳动部门早就明文规定,任何企业在招聘员工时,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收取求职者的押金,或者以身份证、毕业证等作抵押。
但是,目前仍有相当多的企业以便于管理为由向求职者收取押金,或抵押身份证。
企业在收取押金或身份证之后,便为所欲为,求职时一定要小心。
8.试用陷阱。
有些企业在招聘人员时,规定了试用期,一般是三个月到半年时间,并且要求求职者交纳一定数额的培训费。
但据调查发现,一些单位在试用期即将结束时,便以各种理由,炒求职者的“鱿鱼”。
这样一来,求职者交了培训费不说,还给老板白干了几个月。
因为在试用期内,一些老板不给报酬,理由是他提供了让你学习技术的机会,并且你在试用期间,无可避免地损耗了工厂的
黑职介“热情”推荐工作黑幕
“你的气质和素质相当高”
这家挂着“招聘大市潮字样的黑职介位于布吉街上,所处位置正靠近公交巴士停落站,背着大包小包的外来工随处可见。
“招聘大市潮办公地点在一栋楼的二楼,正当记者要上楼“拜访”的时候,一个25岁左右的年轻女子叫住了记者,问是不是要找工作?
年轻女子相当热情地介绍说:
“我是这里的工作人员,刚接到一个公司电话,需要一名文员,一眼看过去,你的气质和素质相当高,去应聘应该没问题。
”记者假装十分高兴,表示要立即与公司联系。
这时,年轻女子则说,需要跟着她上二楼去填一张推荐表。
记者则很“警惕”地问,需要交钱吗?
年轻女子轻描淡写地回答说,找工作是大事,10元钱而已,小意思啦。
“我们给你预定好职位”
二楼有个不到10平方米的大厅。
大厅里约有10人正在填表。
有的求职者拿出一张表格兴奋地对记者说,填好这张表,再交10元钱,工作就到手了。
记者以“李万菊”的名义“认真”地在“人才推荐表”上填写了姓名、籍贯、学历等内容。
表填了,10元的“报名费”也交了,接下来,记者又跟着年轻女子去见“经理”。
一进入“经理办公室”,一名中年模样的女“经理”迎了上来,拿过表格一看就夸:
“条件还可以,我给你一个机会。
”“经理”边说还边在表格上写了个“OK”,最后还让记者到前台办理手续。
记者拿着写有“OK”的表格再找到那位年轻女子,问用人单位的联系电话是多少。
没想到的是,年轻女子提出交纳90元的要求。
记者佯装十分生气的样子责问:
“不是说好交10元就可以应聘成功了吗?
”年轻女子则悄声说到:
“交了这90元,就说明我们给你预定好职位,别人是不能再跟你竞争了的。
”
用人单位没有委托招工
为了继续体验下去,记者只好交纳了90元。
这之后,喜笑颜开的年轻女子马上递给记者一张“推荐书”。
推荐书写着的用人单位是“拓鹰航空公司”,应聘的职位是“售票员”,并有一个联系电话。
记者走出“招聘大市潮,马上致电用人单位。
接电话的男子听到记者“我是‘招聘大市朝推荐的求职者,你们公司招人吗?
”的询问一头雾水:
“我们不招人。
”记者再次问到:
“你们春节以来从来没有委托职业介绍所招人吗?
”对方回答:
“没有。
”
知情人告诉记者,受骗者接下来如果再返回去找“经理”,他们则再为你开出一张又一张的虚假“推荐书”,直到你丧失信心为止。
知情人透露这些情况的时候,很多不明真相的求职者仍然带着渴望的心情进入“招聘大潮......
找工作,从读懂招聘广告开始
招聘经理Marco经常向朋友抱怨,收到的简历质量太差,招聘广告上职位要求写得很清楚,就是投过来的简历五花八门,为什么求职者不看清楚。
另一边,找了几个月工作的Vivian在Blog中写下了自己的苦恼:
投了那么多简历,为什么面试机会那么少?
投的时候,对比招聘要求和自己实力还是很有把握的,难道公司的实际要求比招聘要求上的还要高?
相关数据证明,一个公司新聘员工的成本比保留老员工高出3倍,因此正规的公司不会在招聘文字上故意刁难人。
工作如鞋,而最初翻看招聘广告就如我们翻看琳琅满目的鞋,细高跟的,运动的,休闲的……,让人眼花缭乱,究竟哪一双合脚呢,我们当然会好好挑选一下。
同样想要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想要得到面试机会,我们可以去剖解那些广告词句,探寻信息背后的含义,解读其中的奥妙。
如果我们能够从分寸之地里解读出更多的信息,就意味着我们多一分胜算,在面试官前更能淡定自如。
读懂招聘要求的潜台词
老江湖会发现,公司招聘广告上的措辞包含了大量信息,这些信息有的是明摆着的,有的却是需要去体会,去总结。
其实能参透这里的玄机,那么面试机会已经摆在你的眼前了。
这里举一些常见的招聘信息用词:
用词1:
精力充沛、有创业精神
可能的潜台词:
公司或部门处于初创或高速成长期,要做好经常加班的准备,同时初创期,代表着很多事没有人管,一个人可能要管很多事,如果能忍耐度过这个阶段,显然会有很多晋升机会。
用词2:
良好的组织能力
可能的潜台词:
这不是个纯执行的岗位,组织能力代表总结,分析,协调能力,能具备这样能力的人,至少他是一位善沟通的人,前途一片光明。
用词3:
能解决问题并有所创新,开放的心态,愿意接受新的挑战
可能的潜台词:
能吸收他人的意见,同时能提出自己的独创性见解,迅速适应环境,主动积极地接受和面对不断变化带来的新挑战,比如价格调整、公司结构的调整。
用词4:
熟悉某项业务,精通某项操作
可能的潜台词:
熟悉是你必须了解的,你可以不必知道细枝末节,精通代表你必须是这行的专家。
用词5:
“一般需有”或“特殊情况可放宽”
可能的潜台词:
招聘公司在留有余地,因此还是可以尝试投递简历。
不过,当前任务就是要使公司相信自己属“特殊”而不是“一般”,在简历中秀出“不一般”的才能、经历和水平吧。
有效抓取关键点
中国的语言很复杂,了解一些招聘要求中的潜台词,会对自己有效投递简历大有帮助。
当然公司背景、企业文化、老板的领导风格都可能直接影响到潜台词的精准性,所以真正读懂招聘信息的第二条是:
会抓取招聘信息中的关键点。
关键点1:
公司介绍(规模、公司性质、公司网址等)
通过这些关键点,我们可以知道对方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外企独资还是合资,欧美类企业还是日韩系。
通过公司的网址,我们可以按址索迹,在了解公司的同时,也可以为面试做信息准备。
记得有一位HR说,一位应聘者在面试时夸赞他们的公司是世界500强,其实他们不是,显然马屁拍在了马脚上。
另外公司本身所登广告位的位置,也有可能探出公司招聘职位的迫切度。
关键点2:
HR的邮箱和公司地址
别小看这个邮箱,它可能是你的另一个机会。
在直接通过51job投递简历后,再给HR的邮箱外发一封简历,另外我们可以把篮子变得更多,平信寄送简历。
当然我们要看清楚,招聘信息中是否写明谢绝平信投递。
了解公司地址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预先打听情况,为面试预热。
关键点3:
公司电话
记下近期投递过简历的公司电话会有两个用处:
第一,如果公司来电话通知面试,我们只需看一眼号码马上就可以知道是哪家公司在约自己。
如果,告诉公司自己记下了他们公司的号码、地址,在耐心的等候他们的回音,想象一下这样的效果吧,可能还没面试前我们的印象分就上升了。
某民企招聘助理Swim表示:
“我们在约见候选人面试时,有很多人想都想不起来曾投过简历,在电话那头一片茫然状。
”
第二,在投递简历后,可以过几天去电话询问对方是否收到了简历,或许机会就这样光临了。
关键点4:
公司的其他招聘职位
了解公司的其他招聘职位,一方面可以了解这家公司本次招聘的规模,招聘的原因,同时也为我们自己寻找更多的机会。
有时候,无心插柳的事还是有的。
关键点5:
自己学历与要求学历不能相差太远
通常我们的习惯思维是,你要求大专的我本科来应聘机会总该多点吧,要求本科的,我硕士学历应聘总能提高面试机会了。
然而情况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
编辑部主管Lily,在招助理编辑时,就收到了很多硕士生的应聘信。
“公司的薪酬是以岗位来定的,硕士生来做助理编辑,就那点薪水根本留不住人,因此,这类简历我看都没看。
”显然,高学历在此是“杀鸡用牛刀”了。
拔出招聘信息中的“刺”
招聘广告也是广告的一种,那么必然有广告的元素,而某些元素极有可能成为求职路上的刺。
如果我们足够细心的话,往往可以提前发现那些埋在招聘信息中的扎眼“刺”。
刺一:
高薪求贤
如果招一个司机都打着高薪求贤的旗号,那么这里一定有问题。
这样的高薪一定不是你想象的高薪。
明明是招聘无底薪的业务员,却声称“年薪可达多少万”;明明是一家自筹资金的合作制企业,却声称是“国内惟一的”、“国际知名的”等等。
刺二:
高端职位招聘人数很多
一个公司能有几个高管类职位是数得过来的,公司的职位架构通常是塔型的,管理层的职位通常会在上面,普通职位大多在下面,越往上职位的数量也就越少,可见大量招聘所谓的高端职位,是有问题的。
刺三:
没有具体招聘职位名称或是职位描述含糊不清
小心了,很有可能这是一些保险公司玩的借鸡生蛋。
没有具体的职位名称广告,千万不要投。
刺四:
两个以上的核心部门大量招人
公司有没有新业务扩展?
公司本身发展处于什么阶段?
某个部门偶有一两个庸才被炒,需要找人补缺,这很平常,如果是一批一批的招,我们就得长个心眼,判断一下其中缘由了。
刺五:
常年招聘某个职位
公司常年招聘某个职位,原因可能有两个:
一是这个职位流动率太高,公司为求能有候备人选所以一直在招。
另一个可能是,这个职位的确太难招人,一直找不到人,通常在高端职位或是很偏门专业的职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猎头小美认为,国内有些行业起步较晚,相关专业人才根本是龙麟凤角,所以一些高端职位或是专业技术职位找不到合适人才也属正常现象。
无论以上哪类原因,对于大多数求职者而言应聘这样的职位回复率一定很低。
当然,在投递简历之前,我们还是需要先明确自己的目标,“求薪”还是“求职”,“学习”还是“施展”。
目标明确后,再从广告中分析出对自己有用的精华,就如福尔摩斯一样,在有限的信息里尽可能地推断分析出更多的潜层含义。
找工作要从读懂广告开始。
(完)
权威职业专家教你识别求职陷阱
陷阱一:
不通过正规渠道招聘
2006届毕业生小张在人才招聘会上找工作时,一个中年男子出现在她面前,说他们单位正在招聘一批业务经理,请小张有空到他们单位去看一下,留给小张一份岗位要求及联系电话,同时主动要小张将简历及联系电话给他。
职业顾问点评:
人员招聘是单位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企业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单位对该项工作是非常重视的,会派专人通过各类正规渠道招聘。
像小张遇到的招聘单位就需引起毕业生注意和警惕,不要毫无防备地就把自己的简历等材料交给这样的单位。
因为这样的单位其内部管理很可能存在问题,甚至还存在欺骗毕业生的可能。
陷阱二:
说工资很高但要先收费
2005届毕业生小李通过网上求职发现一家公司要招人,与公司面谈后,人事主管当即决定录用小李,并承诺了相当高的月薪待遇,但要求小李在签订就业协议书时交纳2000元押金,待小李在公司工作满一年后归还。
职业专家点评:
刚参加工作,薪酬不高是正常的。
相反,如出现一个不熟悉的单位提供高薪酬时,毕业生就应引起注意,因为少数不法人员企图利用高待遇的幌子,骗取毕业生的所谓押金、培训费、服装费等。
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毕业生千万不要相信在工作初期就很容易获得高收入。
同时,对有些单位提出的所谓押金、培训费、服装费等收费项目,要敢于说不。
《杭州市劳动合同条例》第十七条规定: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不得收取或者变相收取抵押金、抵押物、保证金、定金等”。
陷阱三:
要你介绍他加盟
毕业生小王,最近在人才市场门口遇到了自称是某公司业务主管的一年轻人,搭讪了几句后,“业务主管”说公司正需要像小王所学专业的毕业生,并表示该公司发展前途非常好,收入也非常高,只要小王肯努力。
同时,这年轻人告诉小王,因业务发展很快,让小王把自己的朋友也带到公司一同发展。
职业专家点评:
前些年有些大学生因被骗而涉足非法传销,到头来后悔不已。
因此,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如遇到类似小王碰到的单位,对你非常主动,把加盟后的前景说得异常振奋人心,并要你介绍朋友或同学一同加入时,就要想想这句老话:
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
陷阱四:
不签订就业协议书
2005届毕业生小宋通过招聘会进入杭州一家公司,当小宋提出要与公司签订就业协议书时,公司表示不与小宋签订任何书面协议,甚至不签订劳动合同。
小宋觉得公司给出的薪水不错,就同意了公司的做法。
职业专家点评:
就业协议书是转递毕业生人事关系的依据,如果不签订该协议,毕业生的人事档案、户籍等人事关系就无法转入工作单位及所在城市。
而这些关系的办理涉及毕业生切身利益,如办理社会保险、购买经济适用房、评审职称等。
因此,单位不与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书,对毕业生的工作、生活、职业发展是不利的。
毕业生应主动要求单位解决这些问题,并可通过当地的人才交流中心协助办理人事档案、户口等关系的接收。
陷阱五:
不将承诺写入合同
毕业生小潘在一次现场招聘会上看到一家单位非常适合自己,对招聘广告上“单位每月提供住房补贴500元”感到很满意。
但后来,小潘发现她的工资单里并没有500元住房补贴。
她马上向办公室反映,办公室工作人员说该补贴单位已取消了,并拿出了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给小潘看,合同上也没有约定单位要支付她该补贴。
小潘哑口无言。
职业专家点评:
一般来说,招聘广告中的承诺,在法律上并非是要约,而是要约邀请。
用人单位对招聘广告中的内容并非必须承担履行义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求职 新手 识破 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