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名师名著读后感.docx
- 文档编号:4468888
- 上传时间:2022-12-01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22.95KB
小学语文名师名著读后感.docx
《小学语文名师名著读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名师名著读后感.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名师名著读后感
小学语文名师名著读后感
篇一:
教育名著读后感两篇
教学名著读后感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
燕都小学
智丽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苏霍姆林斯基专为中小学教师而写的,再根据我国的国情和需要,译者选择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精华部分,另外从苏霍姆林斯基的其他著作里,选择了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条目作为补充,全书有一百条,统称《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
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
它让我明白了原来学生这样教。
会存在那些不足,那样教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
读后我思绪万千,久久不能平静,我为大师给我指引教学方向心中激动万分,同时,为自己过去的想法而惭愧。
第一个感受:
爱学生
我曾经为自己选择了教师行业迷茫过,也为我第一次当班主任泄气过。
面对几十个有着不同思想的孩子时,烦心的事就接踵而至。
今儿张三和李四打架,明儿王五不写作业,后天家长说某某学生打了他的孩子?
?
日复一日,一年又一年,没有一天消停过。
渐渐地刚毕业时的雄心壮志渐渐隐退,我甚至也怀疑自己是否能胜任教师这个职业。
当我阅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后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霍姆林斯基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好象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一样,他的文章中使我懂得了:
教师的职业就是要研究人,长期不断地深入人的精神世界。
世界上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
我们教师就是要做到使这个幼小的人的身上所具有的美好的、善良的人性的东西不受到压抑、伤害和扼杀。
因此,每一个决心献身于教育的人,应当容忍儿童的弱点,缺点,甚至不良的嗜好。
如果对这些弱点仔细地观察和思
索,不仅用脑子,而且心灵去认识它们,那就会发现这些弱点是无关紧要的,是每个孩子年龄阶段所表现出应有的特征时,你会为自己生气、愤怒和加以惩罚的行为感到可笑。
我们要理解儿童的行为,懂得儿童是一个经常在变化着的人。
教师的心胸要宽广,做到把自己的心分给每一学生,在自己的心中应当有每个学生的欢乐和苦恼。
参与学生的活动,让学生感觉老师是他们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
懂得这些对我有很大的启发,我带着这种对孩子的热忱投入到工作中去,前途不再迷茫,师生关系会比以前更融洽。
第二感受:
尊重每位学生的特异性
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高瞻远瞩,很明智地提出:
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得到和谐发展,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又是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
“和谐的教育——这就是发现深藏在每一个学生内心的财富。
教育的明智,就在于使每一个人在他的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中最充分地表现自己。
”正如文中提到的语文老师尼娜彼特罗芙娜的学生米哈伊尔一样。
尽管米哈伊尔在平时上课中让尼娜彼特罗芙娜气得脸色发白、双手颤抖,但当这个“两分生”——米哈伊尔很潇洒地为她修理好电视机后,尼娜彼特罗芙娜感到非常的难受,甚至是久久地坐着,哭着?
?
尼娜彼特罗芙娜深深地感到自责:
我们做教师的人,怎么会没有发觉,在我们认为无可救药的懒汉和毫无希望的“两分生”身上,在他们的心灵和双手里,还蕴藏着天才呢?
这一事例不禁促发我深思:
既然是在学校的“两分生”,还能很快成为一个技术很高的电视机修理工,我们在今后的教育对学生的评价中是否应该多一把衡量的尺子。
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应当尽可能地设计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这应该成为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第三点:
多读书
我经常对家人说,当老师的我很忙,没有时间干家务活。
对朋友说,当老师很累,没有意思。
确实没有老师不抱怨自己的时间不够用的,天天是上课、改作业、备课辅导、谈话开会理论学习等等,连一分钟空闲的时间都没有。
这里面除了没有很好地安排自己的时间而觉得时间不够用外,整天被迫着去做这些事,心累,恐怕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简单的说: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没有主动去做。
教师的任务比较繁重,时间总会在不知不觉中流淌,就看自己能不能把握得住了。
谈到如何解决时间这个问题,苏霍姆林斯基举了这么一个例子:
一位有三十年教龄的历史老师上了一届公开课,区培训班的学员和区教育局的指导员都来听课。
课上的非常出色,听课的老师和指导员本来打算记一些记录,可是他们听的入了迷,竟然连记录都忘记了,就像自己也变成了学生一样。
这是多么令人惊叹啊!
课后有一位教师问他:
“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
不止一个小时吧?
”这位历史老师说:
“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
而且总的来说,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我只用了大约15分钟。
”一辈子都在备课,这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啊。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
一昼夜只有24小时。
确实,做教师的每天必须备课、上课、改作业、课外辅导?
?
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读书搞科研。
带着这个问题,我阅读到书中所写:
怎样进行呢,书中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
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
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
苏霍姆林斯基说:
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
如果一个教师在他刚参加教育工作的头几年里所具备的知识,与他要教给儿童的最
低限度知识的比例为10:
1,那么到他有了15年至20年教龄的时候,这个比例就变为20:
1,30:
1,50:
1。
这一切都归功于读书。
我想:
这也就是许许多多优秀教师之所以优秀的根源。
在今后的日子里加大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
是啊!
我们应当在自己所教的那门学科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
读了这些,我茅塞顿开,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关的。
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
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
这本书给我的感受很多,就是与现实的紧密联系,问题意识,忧患意识流淌于字里行间,而一个个社会现实中实际生动的事例,则支撑起了这种问题意识,使全书鲜活,充实,激起你对现实的关注,激起你对现实的思考,并在这种关注思考中,令你得以专注地读下去。
同行们,读书吧,书中自有黄金屋。
篇二:
读《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深度解析》有感
读《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深度解析》有感
一、初读感悟
名师就是名师啊,最近,读了一本《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深度解析》。
这本书让人爱不释手,读完后,真是受益匪浅啊。
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这群名家老师所具有的语文素养,我的感受是:
1、他们的视野是开阔的,绝对不会死盯课文;2、他们的思维是深刻的,绝对不会人云亦云;3、他们的兴趣是广泛的,绝对不会只读书本。
《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深度解析》为《大夏书系.小学语文名师课堂》丛书中的一册,该套丛书从最切合教师实际需求的角度出发,或以案例、或以课堂实录的形式,展示名师课堂的方方面面,教师可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思考,直接吸收。
这本书它不光向我们展示了王崧舟、窦桂梅、闫学、武凤霞、刘发建、郭初阳等这些我们普通语文老师心中的偶像的经典课堂实录,更重要的是还让我们听到了来自不同层次的专家、老师对这些课的客观评价的声音。
“书中附有或褒或贬的评课文章,其针对性、理论性、建设性,无论对名师本人,还是对广大一线教师,都是极富启迪的。
”
阅读《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深度解析》,阅读他们的思想,我们不难感悟到他们的努力与魅力。
他们大都高举远慕,立意要在方寸之间耕耘出奇葩异果。
他们或剑走偏锋,或单骑突进,或长驱直入,但决不愿耽溺于“不冷不热,不明不白,不生不死”的中间地带。
因为,千百年来千百万人恪守的所谓“中庸”已经蜕化、沦落成一种令人麻木的“平庸”及毫无意味的“庸俗”。
也许,他们的努力开创的课堂生活有诸多的“过”与“不及”,但是,在他们的课堂中流贯的是奇崛的思性的锋芒,闪耀的是深厚的诗意的光泽,萦绕的是晶润的人性的气息。
二、细读品味
读了两遍这本书,我又反复看了窦桂梅老师执教的《晏子使楚》和郭初阳老师的《珍珠鸟》二节课堂实录,他们虽然在教学风格和对教材的处理不一样,但有异曲同工之妙,能充分地运用短暂的课堂40分钟,高效率对学生进行学习广度和深度的挖掘。
1、课堂的拓展
窦老师除了上《晏子使楚》这课,能进行大量课外阅读的拓展,牵涉到的有《墨梅》、《晏子春秋》、《胯下受辱》、《狼和小羊》等。
郭老师也同样依借《珍珠鸟》进行广度的开发,为学生引出了《囚鸟》、《鸟儿中的理想主义》、《群鸟》、《绞型架下的报告:
二六七号牢房》、《象棋的故事》、《肖申克的救赎》、《放鹦鹉》的课外知识、并向学生推荐一本书《一百个人的十年》等。
从两位老师的课中,看似简简单单的一节课,却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课外阅读量,从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知识,大大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广度,对比之下我们的课堂教学可以用单薄、枯燥来形容。
2、课例的分析
(1)窦桂梅老师在执教的《宴子使楚》的简要设计过程是——
主题:
尊重
步骤:
对宴子的尊重,走向对人的“尊重”的思考;
对人的尊重,导向对国家的“尊重”的思考;
对国家的尊重,引向首要是自我的尊重的思考。
窦老师这节课属于原汁原味的语言文字课,且具有层次鲜明的课堂教学艺术。
窦老师把“尊重”作为课堂的落脚点,然后从对晏子的尊重,走向对人的尊重的思考;由对人的尊重,导向对国家的“尊重”的思考;由对国家的尊重,引向首要是自我尊重的思考。
这层层推进,让学生思维感觉一定程度的深度,使课堂产生了思想的张力,学生为了应对思想的挑战,必须凝神专注,全力以赴奔向思想高点,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提升了学生的思想高度,这是这堂课的最大价值。
(2)郭初阳老师在执教的《珍珠鸟》一课的简要设计过程是——
①找出最喜欢的一句话
②思考小鸟是否真的离开了笼子
③比较筱敏《鸟儿中的理想主义》和冯骥才《珍珠鸟》有何不同
④思考希区柯克《群鸟》中人与鸟谁更有力量
⑤思考小鸟为什么不会飞出去
⑥了解冯骥才这类知识分子的特点
《珍珠鸟》这一课例,显示了郭老师与众不同的问题设计能力,为了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他总是费尽心思地设计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样的引领让学生的思考更让人拍手叫绝。
郭老师通过对文本结构的“解构”,通过互文性阅读,不仅让学生理解了作者所希望寄寓的上面所述的表层意义,还深刻地指出:
“《珍珠鸟》中作者的沾沾自喜与津津乐道,实有‘欣赏囚禁’的嫌疑”,“《珍珠鸟》一文,实是研究中国作家自由缺失的下意识表现的最好案例。
”这样,便从狭隘的就文解文,上升到了在文化的乃至普世价值的高度上来对一个文本进行观照了。
窦老师和郭老师以及众多的名师,他们都属于质量型、智慧型、研究型、示范型和个性化很强的教师。
他们的课堂以读代讲,奏响了语文课堂的和谐乐章,都是抓住细节教学,力求课堂生动丰满。
这样的课真正地体现了语文课堂中编者-作者-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
三、找准方向
作为一名一线的普通语文老师,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也指导了我的语文课堂教学,变革了我的教育观念,为我的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它是一把打开优质课堂教学之门的金钥匙。
篇三:
教育名著读后感
读《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心得体会
最初接触到“巴学园”这个词,是在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一书中。
每次合书时我都要闭眼享受般地做深呼吸,品味着书的墨香,仿佛自己也在巴学园经历过一场童话般的童年,温馨而愉悦。
同时回味着书里一个个难忘又好笑的镜头?
?
日后小豆豆的成功及此书的畅销告诉了全世界的学生、家长与老师:
越是孩子,就越拥有人类最珍贵、最必要的东西。
教育孩子,应该要深爱他们,相信他们,融入他们,呵护他们以及给予他们自由,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意擦亮他们的童真与善心。
而这些我们都做到了吗?
当时我最希望的是,自己的孩子也能进入“巴学园”去学习生活,但我知道,这也许是我的梦想。
然而,没想到在中国的北京,李跃儿老师真的就办了这个“巴学园”。
毋庸置疑,没有一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没有一个老师不爱自己的学生。
关键在于,你的爱是孩子们需要的吗?
在实施爱的过程中是否也在同时扼杀着孩子们的童真?
李跃儿说,“中国的家长一般分为三类:
第一类既懂教育又有责任心,他们的孩子最容易成为人才;第三类家长既不懂教育又没有责任心,他们的孩子也比较容易成为人才;最可悲的是第二类家长,不懂教育但有责任心,他们占据绝大多数,失败的孩子大都由这类家长制造。
”从我们教师的角度来看,是不是教师也可以分成这3类呢?
虽然,教师上岗前都进行了教育学、心理学的考试,但扪心自问,你真的懂得教育学、心理学吗?
我有点惴惴不安了。
李跃儿说:
给孩子最大的幸福就是不要阻碍孩子的成长,要顺应孩子的生长规律......我们老师和家长常常打着“为了你好”的幌子,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
当我们将孩子喜欢的漫画书撕得粉碎的时候;当我们将兴致盎然地玩着电脑的孩子从电脑前拉开的时候;当我们以“补课、提高”的名义剥夺了孩子们一个个双休日的时候;当我们以一个个借口限制孩子出去与同学交往的时候......我们充当了一个多么残忍的角色啊!
之所以如此,我觉得,教师和家长都太功利了。
家长希望在孩子身上完成自己未完成的梦想;教师希望按自己的意愿塑造孩子获得成功感,可是,我们都忘
记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立的个性,每个孩子的成功之路也是不可复制的,为什么老师家长想像复印机那样复印孩子的未来呢?
现在这样做的结果是:
老师和家长感慨:
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孩子也很无奈:
老师家长怎么就不懂我的心?
双方的关系有的甚至紧张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
有些地区甚至有弑父、弑母的悲剧发生。
可是这能完全怪我们的孩子吗?
异化的教育,异化的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形成了恶性循环。
孩子和成人是平等的,不尊重孩子等于不尊重自己,试想一个孩子不再用童贞、纯洁的语言和思维来思考和解决问题,这还是一个孩子吗?
作为孩子的家长、老师,在不知不觉中做了摧残纯美的童年生活的刽子手。
我们在以爱的名义做着伤害爱的事情。
我们把自己以为重要的喜欢的强加给孩子,从来没有平等地蹲下来问孩子真的需要嘛?
这样合适吗?
我们给孩子太多的压力,孩子的生活被我们一双双无形的手控制着,这样的孩子,自身会产生一种自然流露,如清泉般涌动而出的幸福感吗?
真的爱自己的孩子,就俯下身子,温柔亲切地问他,他需要怎样的帮助和关爱。
无论哪个孩子,都具有优良的品质。
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
所以,为人师的要早早发现这些品质,把孩子们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
不要硬把孩子塞进老师设计好的模式中,要让他们在自然的环境中无拘无束。
因为孩子们的梦想远比老师计划的还要远大。
孩子的世界是那么的空灵,那么的纯净,如果我们自己不能够保护孩子的世界,让孩子拥有幸福的童年、少年,拥有幸福的每一堂课,拥有幸福的每一天,不真正躬身乃至蹲下来和孩子们交流,孩子们的幸福人生又从何谈起呢?
虽然,巴学园只有一所,但如果我们每一个教育者都能像李跃儿老师那样俯下身子,给孩子他真正需要的关爱,我想,无论哪所学校的孩子都能拥有和生活在巴学园一样的幸福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语文 名师 名著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