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方案实施工作总结报告编制提纲绵阳中医医院.docx
- 文档编号:4456993
- 上传时间:2022-12-01
- 格式:DOCX
- 页数:31
- 大小:296.69KB
水土保持方案实施工作总结报告编制提纲绵阳中医医院.docx
《水土保持方案实施工作总结报告编制提纲绵阳中医医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土保持方案实施工作总结报告编制提纲绵阳中医医院.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土保持方案实施工作总结报告编制提纲绵阳中医医院
绵阳市中医医院门急诊综合大楼二期工程建设项目
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报告
建设单位:
绵阳市中医医院
编制单位:
四川涪圣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二〇一八年九月
前言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国家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份,在世界卫生领域享有独特地位。
随着人类健康观念的转变,国际中医药事业日益兴盛。
中医药在抗非典、抗艾滋病和缓解“看病难、看病贵”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优势和作用,使中医药事业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绵阳中医医院现有门诊楼建于80年代,受5.12地震影响,须拆重建,新建门急诊综合楼一期工程投用后,建筑面积仍有不足,无法适应每日2000余人次门诊病人的就医需求,且仍不符合急诊绿色通道、发热门诊、肠道门诊等法定传染病防治管理的要求,也无法按照精品中医医院建设的要求,进行名中医工作室建设和标准化药房建设等,另外,业务辅助用房仍严重不足。
严重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的看病就医,医院面临巨大生存危机,急需新建门(急)诊综合楼二期项目。
该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绵阳市中医医院门急诊综合大楼二期工程建设项目位于绵阳市涪城路14号绵阳市中医院内,为新建建设类项目,建设内容为一栋高层综合医院门急诊、住院综合楼。
总建筑面积27538m2。
2013年4月中国(绵阳)科技城管理委员会《关于绵阳市中医医院门急诊综合大楼二期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科技城管委函〔2013〕号。
2017年11月,绵阳市水务局根据《绵阳市中医医院门急诊综合大楼二期工程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报批稿)》,对该工程的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进行了批复,文件为《绵阳市水务局关于绵阳市中医医院门急诊综合大楼二期工程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批复》(绵水审【2017】87号)。
2015年2月项目开工建设。
2018年2月主体完成竣工验收。
1、项目及项目区情况
1.1项目概况
1.1.1地理位置
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绵阳市涪城路14号绵阳市中医院内,属于绵阳市中心城区,场地东侧为涪城路,南侧临成绵路,交通便利。
1.1.2主要技术指标
本项目为一栋高层综合医院门急诊、住院综合楼。
总建筑面积27538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20308m2,地下建筑面积7230m2。
由建构筑工程及临时设施组成。
1-1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
阳市中医医院门急诊综合大楼二期二期
一
净用地面积
3600㎡
二
总建筑面积
27538㎡
其中
地上建筑面积
20308㎡
地下建筑面积
7230㎡
三
建筑基底面积
1620㎡
四
建筑密度
/
五
容积率
/
六
绿地率
/
七
建筑高度
88.0m
八
病床数
192床
九
机动车停车位
229辆
其中
地上停车位
5辆
地下停车位
224辆
1.1.3项目投资
总投资11078万元,土建投资9461万元,资金来源为申请财政拨款2000万元、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援助150万元,其余部分为绵阳中医医院自筹。
1.1.4项目组成及布置
院区内保留的住院大楼与一期的门急诊综合楼分别位于用地西侧与南侧,原住院大楼为15层,一期的门急诊综合楼为20层。
二期门急诊综合楼于原门诊楼(5层)拆除后地址新建,即一期门急诊综合楼的北侧,顺应一期门急诊综合楼机理呈折线形舒展延伸,使新建工程能和谐地融入整体城市环境中。
绵阳市中医医院门急诊综合大楼二期工程建设项目是一栋建筑高度88米、地下2层地上20层的高层综合医院门急诊、住院综合楼。
主楼建筑高度88m,裙楼建筑高度37.2m。
结构形式主楼采用现浇框架剪力墙结构、裙楼和地下室采用框架结构;基础采用筏板基础,以卵石作为基础持力层,主体基坑开挖边坡近于直立,主要采用排桩支护,部分增加锚索控制变形。
地下一层、地下二层设:
设备用房、机动车车库
地上一层设:
门急诊大厅、急诊药房及急诊部等
二层设:
中西药房
三层设:
名中医、内科、儿科等
四层设:
针灸、皮肤科、外科、口腔科
五层设:
功能检查、体检中心、耳鼻喉科
六层设:
妇产科、门诊手术室、乳腺科、美容中心
七层设:
内窥镜中心、中医综合治疗中心
八层设:
手术室ICU
九层设:
中心供应、病房区
十层设:
血透中心、病房区
十一至十六层设:
各科病房区
十七层设:
网管中心、病案信息科
十八层设:
行政管理部门
十九层设:
营养食堂,餐厅
二十层设:
学术中心、临床医学教学教室
表1-2建构筑物特性表
建筑面积
27538m2
设计等级
一级
建筑类型
高层综合医院建筑
建筑层数
地上
20层
地下
2层
建筑高度
88米
建筑类别
一类高层公共建筑
耐火等级
一级
结构选型
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抗震设防烈度
7度
1.1.5施工组织及工期
1施工管理机构
建设单位:
绵阳市中医医院
施工单位:
河南水木清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原郑州东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
四川西南广厦建筑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监理单位:
四川元丰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水保方案设计单位:
四川涪圣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主体工程及水保措施施工单位:
河南水木清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原郑州东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主体工程及水保措施监理单位:
四川元丰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2施工布置
根据施工情况,在项目区确定了临时施工的位置,施工营地占地类型主要为城镇住宅和街巷用地,施工场地布设在施工期设在道路及其他附属设施区内,主要布设在红线范围内,没新增占地。
3施工工期
2015年2月开工,2018年2月完工,总工期36个月。
1.1.6土石方情况
项目土石方开挖总量3.58万m3(一般土石方3.15万m3,建渣0.43万m3),项目回填0.12万m3,弃方3.48万m3,弃方均已出售利用。
1.1.7征占地情况
工程占地面积0.48hm2,其中主体建筑物工程永久占地0.36hm2,施工临时场地占地0.12hm2,项目占地类型主要为仓储及工矿用地(绵阳市中医医院用地),占地面积及类型详下表。
表1-3工程土地分类面积统计表单位hm2
行政区划
分区
占地属性
单位
占地类型
小计
仓储及工矿用地
涪城区
建构筑物区
永久
hm²
0.36
0.36
临时设施区
hm²
0.12
0.12
合计
0.48
0.48
1.1.8移民安置和专项设施改(迁)建
无
1.2项目区概况
1.2.1自然环境
1.2.1.1地形、地貌
场地位于绵阳市区内,成绵路与涪城路之间。
场地北侧紧邻居民楼房,西侧紧邻已建20F一期门急诊综合楼及15F已建住院大楼,东侧紧邻马路,且有一座人行天桥,马路两侧的人行道均有电力、消防、污水、市政等地下管网,马路对面为居民楼房;南侧紧邻医院已建的污水处理池,污水处理池外侧为马路,马路两侧的人行道均有电力、消防、污水、市政等地下管网。
地形总体上较为平坦,但场地狭窄,场地为医院停车场,交通及人流量较大。
拟建场地地面标高为457.42-458.21m,相对高差为0.79m。
建设场地位于涪江右岸一级阶地,属涪江冲积一级阶地地貌。
1.2.1.2地质
一、区域地质构造
区内构造轴线主要呈北东东展布,并微向北突的开阔平缓褶皱为特征。
由北而南主要地质构造有:
河边—石马背—土门娅背斜,金山铺—吴家坝—关太向斜和观驴山—中太背斜,其中金山铺—吴家坝—关太向斜为本区主体构造,该向斜轴线呈N700E方向延伸于吴家坝,两翼地层倾角稍有差异。
两个背斜构造分别从城区西北角及东南角穿过,其展布方向于金山铺向斜近于平行,由于后期EW向构造作用的叠加,使早期NEE向褶皱产生明显的变形。
本区构造作用虽使地层发生缓褶,但是未造成规模较大的断裂,只是在本区南部田家老房子及东部锅底山等地看到一些规模不大的迤断层,其倾向114-1200,倾角30-350,断距仅2-5m,延伸长度有很有限。
二、场地岩土构成
根据工程地质测绘、钻探及超重型动力触探揭露,详勘揭示的岩土组成同初勘揭示基本一致,所在区第四系覆盖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杂填土(Q4ml)、冲洪积层粉土及卵石土(Q4al+pl)、基岩为侏罗系上统七曲寺组粉砂质泥岩(J3q)。
简述如下:
(1)第四系全新统杂填土(Q4ml)①:
杂色,松散,由拆除建筑物后留下的砖块、卵石、旧建筑物基础、混凝土层及多年回填土等组成,大小混杂,均匀性差,拟建场地内均有分布,该层厚约0.5-9.7m,在拟建场地南侧,靠近已建污水处理池附近回填深度最大。
(2)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粉土层
(Q4al+pl)
灰色,浅黄灰色,稍湿,稍-中密,夹少量粉砂,局部段粉砂含量高,切面较粗糙,无光泽反映,干强度低,任性低,摇振反应中等。
部分地段缺失(Z3、Z5、Z7、Z8、ZK20、ZK21号钻孔未揭示到该层),该层厚约1.7~4.7m。
该层标贯击数平均5.2击,属于中等偏高压缩性土。
(3)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砂卵石层(Q4al+pl):
根据现场钻探取样揭露,卵石层主要为砂卵石层,随着勘探深度增加,卵石粒径增大,其中卵石层密实程度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3.3.8-2的规定与绵阳地区经验,综合确定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划分标准:
N120≤4,为松散卵石;4<N120≤7,为稍密卵石;7<N120≤10,为中密卵石;10<N120,为密实卵石,来进行划分:
松散卵石
1(N120≤4):
灰色,稍湿,松散,卵石粒径一般2-12cm,含量为50-55%,余为砾砂及中粗砂充填,分选性差,磨圆度一般,骨架颗粒排列混乱,大部分不接触,该层为强透水层,呈透镜体分布。
稍密卵石
2(4<N120≤7):
灰色,灰白色,稍湿,稍密,成分主要为石英岩,岩浆岩及灰岩,卵石粒径一般10-15cm。
卵石含量为58-70%,圆砾含量为15-25%,余为中粗砂充填,分选性差,磨圆度一般,骨架颗粒排列混乱,大部分不接触,该层为强透水层。
中密卵石
3(7<N120≤10):
灰色,灰白色,稍湿,稍密,成分主要为石英岩,岩浆岩及灰岩,卵石粒径一般10-18cm,局部含漂石,粒径约20-40cm。
卵石含量为65-80%,圆砾含量为10-15%,余为中粗砂充填,分选性差,磨圆度一般,骨架颗粒排列混乱,大部分不接触,该层为强透水层,漏浆严重。
密实卵石
4(10<N120):
灰色,灰白色,浅黄灰色,稍湿,稍密,成分主要为石英岩,岩浆岩及灰岩,卵石粒径一般10-20cm,局部含漂石,粒径约25-45cm,局部个别达60-100cm卵石含量为75-85%,圆砾含量约10%,余为中粗砂充填,分选性差,磨圆度一般,骨架颗粒排列混乱,大部分不接触,该层为强透水层,漏浆严重。
中砂
5:
褐灰色、灰绿色,饱和,松散,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含少量云母片,局部地段混少量卵石、圆砾及泥质,该层呈透镜体分布,揭示层厚为0.3~1.0m。
(6)侏罗系上统七曲寺组粉砂质泥岩(J3q)
本场地基岩面埋深约16.2-19.9m,其岩性为粉砂质泥岩,根据其风化程度可分为强风化粉砂质泥岩、中等风化粉砂质泥岩。
强风化粉砂质泥岩④1:
浅紫红色,湿,岩质较软,风化强烈,搅动呈土状、角砾状,夹块状中风化层,节理裂隙发育,裂隙间填充粘土矿物,岩芯采取率80~85%。
中等风化粉砂质泥岩④2:
浅紫红色,稍湿,岩质较硬,完整性较好,岩芯多呈柱状、短柱状,失水易开裂。
砂质~泥质结构,局部节理裂隙发育,取芯多呈20~35cm柱状,少量短柱状,敲击声脆,用手难以折断,岩芯采取率一般80~90%。
未揭穿。
二、地震烈度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绵阳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设计特征周期为0.40s。
场地的地微动卓越周期T=0.31s。
三、地下水
场内地下水类型以孔隙潜水为主,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卵石层中,接受大气降水及上游地下水补给,排向下游。
场地地下水水量丰富,水位变化主要受季节性降水及上游水位控制。
勘察测得地下水位埋深为11.5-12.0m,相应高程为446.05-446.71m。
建设场地丰、枯水期水位变化为2.5m左右,结合已建门急诊综合大楼一期最高水位及三江大坝正常蓄水位综合确定,察场地正常水位约451.0m,最高水位大约为452.0m左右。
四、地质环境及不良地质作用
经调查,场地较平坦,场区及周边无沉陷、地裂缝等不良地质现象,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不发育。
1.2.1.3气象、水文
绵阳市涪城区属于西北部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是四川省主要农业生产区之一,具有冬长但无严寒,无霜期长,夏热但无酷暑,春旱秋凉的特点。
年降水量不但空间差异大,年际间变化也大,多年平均降水量与少水年之比一般为1.7,个别地方达到3以上,降水量年内分配也很不均,每年6~9月降水量一般占全年的69.6~86.3%,12月至次年5月则不足年度的20%。
根据绵阳气象站资料统计,涪城区极端最高气温为37℃,极端最低气温为-7.3℃,年平均气温16.3℃,年无霜期275天,年日照时数1306小时,年平均降雨量963.2mm,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79%。
1-4气象特征值表
名称
单位
数量
极端最高气温
℃
37
极端最低气温
℃
-7.3
年平均气温
℃
16.3
年无霜期
d
275
年日照时数
h
1306
年平均降雨量
mm
963.2
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
%
79
年平均雾日
d
51
项目区内主要水系为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涪江为区内主要干流,主要支流为安昌河、木龙河、麻柳河、长滩河、草溪河、平政河。
本项目临近河流为涪江。
涪江属嘉陵江一级支流,发源于松潘县内岷山雪宝顶北坡三岔子,经平武、江油、从龙门镇青霞坝进入区内,于丰谷镇出境流向三台县,干流河长675km,流域面积36400km2,过境长39.25km,是涪城区与游仙区的城区分界线。
据涪江桥水文站观测,年径流量97.46亿m3,最大流量9870m3/s(1981年7月13日),最小流量50.8m3/s,最高洪水位466.87m(1981年7月13日),最低水位458.79m(1980年),水位变幅达8.08m。
由于涪江及其支流均属雨源型河流,受降雨时间和强度的制约,自然流量与水位变化幅度大。
1.2.1.4土壤、植被
(1)土壤
涪城区土壤属岩层土类型,主要以水稻土、冲积土、紫色土、黄壤土、黄棕壤等为主。
根据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涪城区农耕土壤分为4个土类,6个亚类,6个土属,25个土种,与四川省土壤分类系统对接、调整后有5个土类,7个亚类,10个土属,24个土种。
土母质按其岩性及风化物属性而论,大体可归为如下5种类型:
白垩系城墙岩群残积物、白垩系城墙岩群坡积物、第四系老冲积黄泥、第四系老冲积物和现代河流冲积物。
建设区土壤以黄壤土为主。
(2)植被
涪城区自然植被属于四川省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川东盆地及西南山地常绿阔叶地带,川东盆地偏温性常绿阔叶林亚带,盆地底部丘陵低山植被地,盆地深丘植被小区,境内植物资源丰富,树种有57科109属187种,森林覆盖率28.34%。
主要植被群落为亚热带常绿针叶林,以柏木、马尾松构成群落的优势树种。
常绿阔叶树种主要有香樟、桤木、栎树、桉树、梧桐、杨树等;珍贵树种有银杏、红豆树等。
灌木以马桑、黄荆、火棘为主,经济树种以柑桔、梨、桃、枇杷为主。
建设区植被较少,主要以景观绿化树为主。
1.2.2社会经济情况
1行政区划
涪城辖区共有2乡、14镇、8个街道办事处,140个村民委员会、1062个村民小组,108个社区居委会、775个居民小组。
2015年底,辖区内户籍总人口71.95万人,比上年增加0.92万人,增长1.3%,其中农业人口19.53万人,非农业人口52.42万人,男性35.82万人,女性36.12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
1.008,年末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4.06万人,占全区人口比重的19.5%。
人口出生率为6.05%,人口死亡率为6.0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47%。
2社会经济状况
根据《2016年绵阳市涪城区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资料,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27.43亿元,增长9.1%。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0.94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80.36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26.13亿元,增长9.2%;三次产业结构为3.3:
60.6:
36.0。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06%、66.89%和32.05%。
非公有制经济全年实现增加值373.81亿元,增长9.9%,增速比GDP快0.8个百分点,占GDP的59.60%,对GDP 的贡献率达到69%;其中:
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181.38亿元,增长9.9%。
3县区土地利用现状
项目区所在区域,涪城区幅员面积597.3k㎡,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耕地、园地、林地、其它农用地、建设用地及未利用地等。
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详见表1-5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表。
(资料来源:
绵阳市土地利用县控数据)。
表1-5涪城区土地利用现状表单位hm²
土地类型
行政区划
耕地
果园
林地
其他农用地
建设用地
未利用地
其他用地
合计
水田
旱地
涪城区
13147
3288
1702
24910
3201
11600
669
1213
59730
占幅员面积情况(%)
22.01
8.94
2.85
38.27
3.05
19.42
1.12
2.03
100
项目建设区均为城市规划的建筑用地。
项目建设区现有土地利用类型包括旱地、农村宅基地、果园、其他草地等。
1.2.3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现状
1水土流失现状
(1)区域土壤侵蚀现状
根据绵阳水保普查成果(各县市区水土流失数据,2013.5.28),涪城区水土流失面积167.84km2。
其中轻度流失面积为62.41km2,中度流失面积为60.33km2,强烈流失面积为28.01km2,极强烈流失面积为14.66km2,剧烈流失面积为2.43km2。
涪城区水土流失现状见表1-6。
表1-6涪城区水土流失现状表
行政区划
侵蚀强度
面积(km2)
占水土流失面积的%
涪城区
轻度
62.41
37.18%
中度
60.33
35.94%
强烈
28.01
16.69%
极强烈
14.66
8.73%
剧烈
2.43
1.45%
小计
167.84
100.00%
(2)项目建设区原状土壤侵蚀
工程区水土流失类型主要为水力侵蚀。
根据地方水保部门提供的水土保持规划报告和土壤侵蚀分布图,结合项目区1:
1万地形图分析,并经现场踏勘调查项目区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地形坡度和植被覆盖率等,同时结合项目区地貌、土壤和气候特征,参照《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推求各工程单元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侵蚀强度,然后参考当地相关水保资料最终确定项目区各个工程单元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下的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
综上所述,可知项目沿线平均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为300t/k㎡·a,项目区原状水土流失强度以微度侵蚀为主。
项目建设区各工程区域不同地形条件下的平均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详见下表。
2.水土保持方案和设计情况
2.1主体工程设计
2013年11月四川西南广厦建筑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完成《绵阳市中医医院门急诊综合大楼二期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014年1月核工业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完成本项目岩土工程详勘报告。
2013年4月中国(绵阳)科技城管理委员会《关于绵阳市中医医院门急诊综合大楼二期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科技城管委函〔2013〕号。
2015年2月本项目取得绵阳市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建施第20150012号。
2.2水土保持方案
2017年11月四川涪圣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完成《绵阳市中医医院门急诊综合大楼二期工程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报批稿)》的编制工作。
2017年11月,绵阳市水务局根据《绵阳市中医医院门急诊综合大楼二期工程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报批稿)》,对该工程的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进行了批复,文件为《绵阳市水务局关于绵阳市中医医院门急诊综合大楼二期工程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批复》(绵水审【2017】87号)。
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为0.48公顷。
同意报告书按照工程特点划分为建筑物区、临时设施区2个防治分区。
批复的本工程水土保持措施投资16.42万元。
本项目已经完工,主体工程水土保持措施能满足要求不再新增水土保持措施,各防治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内容具体如下:
建构筑物区采取水保措施为DN300雨水管305m,地下室集水井6个。
经咨询业主,施工过程中在场地及基坑修建了临时截排水沟120m,临时集水井2个,防尘布临时遮盖500m2。
2.3水土保持方案变更
无
2.4水土保持后续设计
无
3.水土保持方案实施情况
3.1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根据“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水土流失防治原则,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关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界定的有关规定,结合项目工程建设可能影响的水土流失范围,项目主体已经布设了适当的水土保持措施,加之项目场地两面临街,故不考虑项目直接影响区。
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面积0.48hm²。
表3-1工程防治责任的范围面积统计
项目组成
项目建设区面积(hm2)
占地性质
防治责任范围(hm2)
建构筑物区
0.36
永久
0.36
临时设施区
0.12
临时
0.12
合计
0.48
0.48
3.2弃渣场设置
本项目无渣场
3.3取土场设置
本项目无取土场。
3.4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
根据本项目工程水土流失特点、危害程度和防治目标,依据治理与防护相结合、植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与重建和提高土地生产力相结合的原则,统筹布局各种水土保持措施,形成完整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
项目区的水土保持防治措施按照建构筑物区、临时设施区2个防治分区来布设的水土保持措施。
(1)建筑物工程区
建构筑物区采取水保措施为室外雨水管305m,地下室集水井6个。
施工过程中在场地及基坑修建了临时截排水沟120m,临时集水井2个。
(2)临时设施区
施工过程中对临时堆土表面及裸露地表采取防尘布遮盖500m2。
表3-2工程防治措施布局表
工程分区
工程类型
数量
建构筑物区
工程措施
雨水管305m,集水井6个
临时措施
临时排水沟120m,集水井2个
临时设施区
临时措施
防尘布遮盖500m2
3.5水土保持设施完成情况
(1)建筑物工程区
建构筑物区实施水保措施为室外雨水管305m,地下室集水井6个。
施工过程中在场地及基坑修建了临时截排水沟120m,临时集水井2个。
(2)临时设施区
施工过程中对临时堆土表面及裸露地表采取防尘布遮盖500m2。
3.6水土保持投资完成情况
根据绵阳市水务局绵水审【2017】87号,同意本工程水土保持方案中的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及分区防治措施。
批准的水土保持工程防治责任范围面积为0.48hm2,批准的水土保持总投资为16.42万元。
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土保持 方案 实施 工作总结 报告 编制 提纲 绵阳 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