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清洁生产的环境影响评价的思考与研究.docx
- 文档编号:4446516
- 上传时间:2022-12-01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20.27KB
基于清洁生产的环境影响评价的思考与研究.docx
《基于清洁生产的环境影响评价的思考与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清洁生产的环境影响评价的思考与研究.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于清洁生产的环境影响评价的思考与研究
基于清洁生产的环境影响评价的思考与研究
摘要:
本文探讨了当前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清洁生产分析现状,分析了清洁生产与环境影响评价之间的差异性、相容性。
通过将清洁生产理念贯穿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既深化、拓展了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增强其实效性,同时又促进企业在建设项目的设计、建设、运营过程中自觉推行清洁生产。
关键词:
清洁生产环境影响评价实效性
1引言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清洁生产是一种以污染预防为核心,将工业污染防治重点由末端治理转向全过程污染削减的全新战略,即探讨如何从生产源头减少资源的浪费,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控制污染产生,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1]。
环境影响评价和清洁生产的目标均为实现对环境污染的控制,前者侧重于污染产生后的环境影响分析,以及采取相应的污染控制措施,实现污染物的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要求,追求的是“末端治理”的功效;后者则强调在生产过程、产品生命周期及服务过程进行全方位的污染预防,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2当前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问题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我国实施30多年以来,对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控制污染、改善环境质量、实现我国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在评价的技术方法、工作程序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弊端。
2.1针对性不强
目前,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编制内容和质量上看,不难发现当中相互抄袭的现象普遍存在,这反映了当前大部分环境影响评价从业人员经验不足,又欠缺基础调查,导致编制出来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缺乏针对性,以共性掩盖个性,未能从根本上体现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特征,导致所提出的污染防治措施无的放矢。
主要表现在:
工程分析深度不够;特征污染分析缺乏针对性;重点产污环节的物耗、能耗和污染物产生、排放等数据缺乏准确性和有效性,对原材料选取和产品设计存在的潜在环境污染因素缺乏分析;污染控制对策和措施泛泛而谈,对污染控制对策的评述主要围绕在污染物排放及其周边环境质量是否达标这一目标,提出的改进措施和对策缺乏可操作性,经济技术可行性论证不足等。
2.2实效性不足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较注重工业污染源的末端治理,提出详尽的治理方案及投资估算,但往往忽视了主体工程本身及生产过程中对污染物削减的潜力,这种过分依赖于末端治理设施的做法,导致末端治理负担过重。
在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发现,部分建设项目在通过竣工环保验收后,由于环境影响评价中提出的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费用较高,部分企业选择铤而走险,故意在生产过程中停止运行污染治理设施;部分污染治理设施则在设计建设时存在缺陷,导致运行过程中失效或达不到预期效果。
这造成了环境影响评价中提出的末端治理方案不能实施或实施不完全,实际上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某种程度上的间接失效,给后续的环境管理工作带来不便。
2.3评价周期长
现阶段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侧重于现状调查和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在水文、气象、地质等资料(尤其地下水文地质资料)收集、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以及预测模式选择、模拟计算过程中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这是导致评价周期较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但在这漫长的评价过程中,却很少去关注如何从全过程分析污染物的产生,从源头削减污染的生成,减轻末端治理负担,确保企业有能力维持必要的末端治理设施的正常运行。
3清洁生产分析方法及现状
目前清洁生产分析已成为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清洁生产分析方法包括指标对比法、分值评定法、同行业类比法。
3.1指标对比法
目前,环境保护部已制定并实施包括水泥、钢铁、炼焦、氯碱、造纸、制革、电镀、石油炼制、汽车制造、甘蔗制糖、淀粉、啤酒等数十项的行业清洁生产标准。
这些标准是根据当前的行业技术、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将该行业的清洁生产水平划分为三级,一级代表国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二级代表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三级代表国内清洁生产基本水平。
清洁生产指标分为五类,即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资源能源利用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末端处理前)、废物回收利用指标、环境管理要求等。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这些行业清洁生产标准也将不断修订。
对于上述已制定清洁生产标准的行业,其清洁生产分析一般采用指标对比法。
即根据建设项目的工程设计内容及其设计参数测算项目的清洁生产指标值,其中资源能源利用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均属定量指标,其余指标属定性或半定量指标,根据测算的指标值逐项与标准中对应级别的标准值进行比较,确定该项所属的清洁生产等级。
3.2分值评定法
分值评定法是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作为评价准则,依据综合评价所得分值将企业清洁生产等级划分为两级,即代表国内先进水平的“清洁生产先进企业”和代表国内一般水平的“清洁生产企业”。
其指标体系分为定量评价和定性要求两部分,其中定量评价指标选取了有代表性的、能反映“节能”、“降耗”、“减污”和“增效”等有关清洁生产最终目标的指标,建立评价模式;定性评价指标主要根据国家有关推行清洁生产的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政策、资源环境保护政策规定以及行业发展规划选取,用于定性考核企业对有关政策法规的符合性及其清洁生产工作实施情况。
定量评价指标和定性评价指标分为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两个层次,一级指标为普遍性、概括性的指标,包括能源消耗指标、资源消耗指标、资源综合利用指标、污染物排放指标;二级指标为反映行业清洁生产特点的、具有代表性的技术考核指标。
具体分p对于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均未发布清洁生产标准或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行业,一般采用同行业类比法。
即参照国内外同类项目(同类产品、相同生产工艺)的运行情况,选取生产工艺与装备、资源能源利用、污染物产生、废物回收利用、和环境管理要求等指标进行对比,定性分析其清洁生产在行业中所处的水平,原则新建、改扩建项目清洁生产水平应达到或高于现有代表企业的水平。
3.4清洁生产评价现状问题
尽管当前国家已发布一系列的清洁生产标准或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但环境影响评价中清洁生产分析仍显得深度、广度不足,且普遍不够规范。
更值得注意的是,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清洁生产分析大部分仍被动地停留在根据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工程设计内容及其设计参数简单的与标准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的层面上,未能从根本上深入理解清洁生产的理念,导致未能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或设计阶段积极主动地参与其全过程的资源、能源使用及产污控制等环节并进而从“节能、降耗、减污、增效”角度提出工程设计的优化方案。
结果是清洁生产分析只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流于形式,未发挥其在促进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4清洁生产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关系
清洁生产的污染预防思想是优于污染末端控制的一种环境战略,将清洁生产评价运用到环境影响评价中,有利于建设项目采用低能耗和低污染的清洁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
清洁生产与环境影响评价既有一定的差异性,又有一定的相容性。
4.1二者间的差异性
(1)侧重点不同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侧重于生产企业的排污及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是否达标,并提出可行的污染防治措施与对策,主要为宏观控制提供依据,偏向于末端治理。
清洁生产则着眼于生产设计本身,以改进生产、减少污染产生为目标,是源头预防。
(2)开展时段不同
环境影响评价的开展始于建设项目建议书或预可行性研究阶段,与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同步进行。
清洁生产则贯穿于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阶段和运行阶段,具有时间延展性(详见图1)。
(3)出发点不同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最终目的是获得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批,使项目的开工建设具备合法的环保手续。
清洁生产则是企业经营者通过采用技术改造,辅以加强管理,在原设计或生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生产技术含量,降低生产经营的成本。
(4)作用方不同
环境影响评价是一种强制实施的制度,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
清洁生产则是由于企业经营者环境意识的提高,贸易压力等因素促使其自觉采取从生产全过程全方位的污染预防的一种思想和手段,也是企业经营者促进环境保护事业的一种手段。
4.2二者的相容性
清洁生产与环境影响评价有着相通与互补之处,这就使清洁生产的思路应用于环评成为可能,主要表现为:
(1)战略目标一致。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是通过对项目实施后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预测和估计,从而制定有效防治对策,把环境影响限制到可接受的水平,为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协调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清洁生产是对产品从摇篮到坟墓的全过程污染控制。
二者在防治环境污染,促进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上是完全一致的。
(2)表现内容一致。
清洁生产是国内外工业预防经验的基本总结,实现污染预防和工业生产全过程控制,即从能源、生产过程到产品,最大限度地消除污染或使污染物资源化,达到节能降耗、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这与环境影响评价中所关注的项目工程分析、环保措施的可行性论证等表现内容是一致的。
(3)实施过程的相容性。
环境影响评价中许多实施步骤都可借鉴清洁生产的思想,如工程分析、环保措施可行性论证、经济效益分析等都可看作是对该项目的清洁生产审计。
在环境影响评价中运用清洁生产审计的方法对该项目可行性研究资料中提供的厂址、平面布置、物耗、能耗、水耗、工艺流程、产品方案、环保措施等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可预先发现“瓶颈”部位,并加以改正。
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应用清洁生产的方法和思路,提出与清洁生产相关的要求,由于其显著的节能降耗效果,便于控制企业的经营成本,可使投产后污染防治措施较为顺利地被采纳实现。
将两者结合并取长补短,必然进一步推进我国工业污染防治的技术水平。
5清洁生产应用于环境影响评价
为进一步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切实贯彻清洁生产理念,在环境影响评价全过程中适时引入清洁生产的思路非常有必要。
以下重点分析如何将清洁生产理念贯穿于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工程分析及污染防治措施论证。
5.1引入清洁生产优化工程分析内容
清洁生产审计的基本思路为:
判明废物产生的部位——分析废物产生的原因——提出减少废物产生的方案。
基于清洁生产审计的基本思路进行工程分析,包括对原辅材料、新鲜水、能源、生产工艺、产品的全过程分析,绘制出生产工艺流程图及产污环节图,找出物耗能耗大、污染物产生量大的重点工序(重点产污环节)以及原材料选用或工艺选型中潜在的环境风险问题;建立物料平衡图、水平衡图、主要污染因子平衡图等,通过分析测算获得相对准确的重点产污环节的物耗、水耗、能耗和污染物产生等数据。
直接从生产工艺的原材料和能源利用情况入手,采用目前我国环评中较可行的量化清洁生产分析方法[2],由产污环节分析确定的重点环节能源资源输入量和污染物排放量,选择与该建设项目同类生产工艺且处于较先进生产水平的现有企业为类比对象,通过实测或资料调研获得对应生产工艺的物耗、水耗、能耗和污染物产生等数据,对比分析该建设项目的清洁生产水平。
若分析结果为大部分指标劣于对比企业且低于二级清洁生产水平的,应从原辅材料和能源、生产工艺、设备、过程控制、管理等整个生产过程查找原因,并向企业提出否决该生产方案的建议,提前介入,便于企业及时研究替代方案。
5.2引入清洁生产深化污染防治措施论证
基于清洁生产思路提出的污染控制优化方案是通过原料削减、废物回收及再利用,使污染物的产生最小化,资源化,其可行性及可操作性是关键。
因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污染防治措施论证的对象不仅包括所采用的末端治理技术的经济技术可行性,还应包括各种减污环节对应的清洁生产措施的可行性,并对该清洁生产方案的实效性进行分析,以保证其在下一步工程设计中可以落实。
5.3在环评中引进清洁生产的作用
将清洁生产的思路引入环境影响评价中,对环境影响评价及项目本身有以下积极作用:
(1)通过优化工程分析和强化污染防治措施论证,提高了环境影响评价的质量,促使其工作重点由当前侧重于现状评价和模式预测向实用可行的工程分析和污染控制措施分析转移,提高了环境影响评价的实效性。
(2)促使评价单位改变过去被动的形式参与转向主动投入到可行性研究中,通过挖潜降耗减污的可能环节,并提出污染控制优化方案,在工程设计中真正实现减污,从根本上减少污染物防治措施投资以及运行费用,减轻项目末端处理的负担。
(3)通过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增强了市场竞争力,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污染防治措施的投入有了可靠的经济保障,从而提高了项目的环境可行性。
6小结
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引入清洁生产,既丰富了环境影响评价的内涵,提高其实效性,又有利于进一步推行清洁生产,有效实现对生产全过程的污染预防控制,从源头落实污染物削减,最大程度上实现环境友好生产。
同时,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清洁生产分析又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还需要不断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
参考文献
[1]郝大举,杨娟娟.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清洁生产分析要点及方法[J].北方环境,2010,22(4):
70~72.
[2]张峥,李寅年.环境影响评价的清洁生产分析[J].环境导报,1999,6
(1):
26~27.
[3]杨芳,彭荔红.清洁生产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全过程结合的探讨[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0,
(2):
160~16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 清洁 生产 环境影响评价 思考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