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城建史复习资料自己整理的.docx
- 文档编号:4445039
- 上传时间:2022-12-01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1.31MB
中外城建史复习资料自己整理的.docx
《中外城建史复习资料自己整理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城建史复习资料自己整理的.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外城建史复习资料自己整理的
城市的起源
原始社会---狩猎、采集,有穴居、巢居,以游猎为主旧石器晚期---相对定居、土窑中石器时代---部落居民点三个特点:
有秩序、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显示社会等级辟邪与占卜新石器时代中期---农业革命(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畜牧业)7000BC.-4000BC.---土地耕作者居民点,易碎不宜携带的陶器罐子装物,房子装人---采用容器形状,减少建材用量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剥离出来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商品、货币交易、商人4000BC.-3000BC.---城市产生---城市革命,文字---城市城市:
交通便利、利于交易、防卫需要
古埃及城市
卡洪城------通往法尤姆绿洲路上的小城、中王国时期、长方形、砖砌城墙、东西分区西部为奴隶,东部南北分阶层贵族(北)和中产阶级(南)(死墙东南角墓地)底比斯城------中王朝时期首都,分置尼罗河两岸死者之城左岸、城市在右岸,神庙位于城中、西南向东北中轴线、精美柱雕、凿岩为陵崖墓崇拜(巉Chan岩)
城市建设成就1、因地制宜选择城建用地2、出现最早的城市分区3、棋盘式道路布局---古希腊HIPPODAMUS结构形式的雏形4、建筑群落与景观设计
两河流域城市巴比伦城与新巴比伦城3000BC.建巴比伦城---650BC.建新巴比伦城---跨幼发拉底河两岸、矩形平面、双重城墙、内护城河设九门、高大的山岳台和神庙、狭窄的小巷、新巴比伦的空中花园----东方贸易中心。
古印度城市
2500BC.-1500BC.史前文化---哈拉帕文化的存在1000BC.雅利安文化的冲击、住宅与城镇建设的准则、罗盘定方位、按规定划分地块和街道、游行用地环城街、中央高起的STUPA(窣su屠婆)潘陀族的首府印特拉勒斯特和枯鲁族的哈斯底那波勒按照天堂的美好愿望修建城市
古希腊的城市
自然与文化背景古典文化先驱、欧洲文明摇篮、影响2000多年多岛多山、土地不富饶、盛产大理石、气候宜人、以海上霸权为基础的外贸型奴隶制商品经济多神教、崇拜人本身、人神同形、实用主义宗教四个历史时期:
荷马时期、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希腊化时期古典时期为古希腊文化的代表爱琴文化的代表---克里特岛与迈西尼岛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周围有村镇,叫城邦国家。
城邦/市国家---奴隶制之下的民主政治
古风时期与古典时期的古希腊城市圣地建筑群:
利用地形灵活构图、以神庙为构图中心、考虑活动时的内外观赏视线变化、公众场所卫城:
政治军事与宗教中心、位于高处的神圣之所、建筑不考虑环境关系、专政时期的产物、以防御为目的
古典时期的雅典与雅典卫城雅典城:
自发形成、背山面海、无轴线无规则、街巷复杂,城市中心为卫城,最早的居民点在卫城山脚下(贫富混住),城市发展到卫城西北角形成城市广场(Agora)雅典卫城:
雅典全盛时期的纪念碑、希波战争后历经40年建造叫“卫城”,实为圣地建筑群和平民公众活动地祭奠守护神----雅典娜女神、陡峭山地建筑群、按行进路线视线来设计、建筑类型多样
希波丹姆规划型式遵循古希腊哲理,探求几何和数的和谐,以取得秩序和美,希波丹姆规划型式:
公元前5世纪、规划建筑师希波丹姆(“城市规划之父”),希波战争后为大规模城市建设服务、对几何形式、棋盘式道路骨架的理论阐述几何形式、棋盘式道路骨架、中央十字大街、中心大街靠一侧的中心广场(占有一个或一个以上街坊)秩序美、数学比例和谐城市分区根据古希腊社会体制、宗教与城市公共活动要求把城市分成三个部分(圣地、主要公共建筑区、私宅地段)、分类私宅分三类(工匠、农民、城邦卫士和公职人员)成为典范、影响深远在米利都的实践:
主要公共建筑靠近港口、南北两区P29
希腊化时期的普南城按希波丹姆规划型式
古罗马的城市
罗马共和时期的城市建设主要兴建:
军事、运输、娱乐、大型市政和商业设施古罗马城:
公元前753年奠基、自发形成、后有城墙以罗马七丘为核心的城市中心建设(帕拉丢姆为七丘之心)城市中心广场在帕拉丢姆以北后来在这里逐步建设增长的中央广场群:
共和广场(RepublicanForum)与帝国广场(ImperialForum)P39共和时期的广场群建筑物在形式上与整体不甚协调,其建筑群体现了政治军事权力的逐渐增长。
罗马帝国时期的城市建设帝国时期是古罗马的鼎盛期,主要兴建:
娱乐设施、纪念物、宫殿和赢利性公寓帝国时期的古罗马城:
台伯河的运输设施、古罗马输水道、公元前5世纪的上下水道、大型公共浴场、逐步完善起来的帝国广场(帝国广场的建筑实体从属于广场空间,由广场上的方形、直线形、半圆形空间组成,每个空间都有柱廊连接,端部的主要建筑物起着主要装点的作用)P43维特鲁威与《建筑十书》公元1世纪的论文集,第一部完整的建筑学和城市规划理论总结城市选址(高爽地段)建筑物选址(道路、地形、朝向、风向、阳光、水质、污染)街道布置与广场设计关于理想城市的构想,对后来文艺复兴时期的影响
西欧中世纪封建城市
规划建设特征:
道路---环状与放射状为主(后期也有方格网)教堂建筑占据城市中心地位,建筑体积庞大和超出一切的高度,控制着城市的整体布局。
教堂广场是城市的主要中心。
有的城市尚有市政厅广场和市场广场(Marketplace)。
市场广场主要从事商业贸易与市民公众活动,与希腊的广场(Agora)和罗马的广场(Forum)相似。
丰富的城市景观(利用城市制高点、河湖水面和自然景色)城市具有人尺度的亲切感,建筑环境亲切近人。
建筑群具有美好的连续感、丰富感与活泼感,给人以良好的美的享受。
以城市的主色调,红色的锡耶纳、黑白色的热那亚、灰色的巴黎、色彩多变的佛罗伦萨和金色的威尼斯,每个城市都有生动的自我特色。
佛罗伦萨、威尼斯西格诺利亚广场P49(进入广场的街道由各自的对景,街道望入总是封闭的)、威尼斯与圣马可广场P51P82
东罗马和俄罗斯中世纪封建城市
拜占庭文化在中古时期的欧洲占有重要地位,发展水平远超西欧。
教会对文化的垄断不如西欧教会。
希腊罗马文化的传统未断,对埃及及西亚的文化兼收并蓄,使其具有综合特色。
首都君士坦丁堡---沟通东西方的金桥拜占廷时期的宗教建筑---连续的穹隆顶之下的巨大室内空间60米高的圣索非亚大教堂(东正教中心教堂)市中心由王宫(中)、教堂(西)、奥古斯都广场(西)、竞技场(东南)组成三面环水的城市和防卫城墙,中心区仿古罗马七丘优美的沿海景观和城市轮廓线克里姆林(莫斯科)建筑群音译,意“内城”,城市中心设防的区域,由宫殿、教堂、塔楼、防卫设施组成,围有城墙。
跳跃的洋葱头穹顶
阿拉伯与其它伊斯兰教国家的中世纪城市
伊斯兰城市常简单划分为若干地区,城市总体性弱。
受教义与宇宙观的影响,又受气候影响,在干热地区多建封闭式的城镇、封闭式的穆斯林区、封闭式的院落式住宅。
日本中世纪封建城市
7世纪进入封建社会,奈良时期的平城京(奈良)全仿唐长安、平安时期的平安京(京都)也都受中国影响。
P71
文艺复兴与巴洛克时期的城市
1450年阿尔伯蒂著述《论建筑》,还有费拉瑞特《理想的城市》、斯卡莫齐理想城市方案
理想城市(IdealCity)合理选址,兼顾城市与要塞便利美观的原则---人文主义思想的体现理性思考---文艺复兴运动的特征理想城市:
中心为教堂宫殿城堡等,街道由中心辐射出去,几何形体,星形、棱形防御城堡/城墙已出现格栅形(方格网)道路和矩形城市罗马市政广场
威尼斯与欧洲客厅---圣马可广场拓建街道,新建筑类型如市政府、钟塔、博物馆、行业集会所等10世纪初建,历经修建(1902年复建钟塔);由三个梯形广场复合而成的封闭形广场;临海有两个由东罗马帝国搬来的立柱,98米高耸的塔楼,华丽的教堂,哥特式总督府,连续发券外廊。
P82
罗马圣彼得大教堂教廷总建筑是伯尼尼设计的广场(梯形+长圆形,椭圆形敞廊、视觉焦点上的两个喷泉、方尖碑为中心)P83
绝对君权时期的城市(17世纪后半叶)
古典主义---君权专制与维理主义思潮的产物追求抽象的对称与协调,在艺术作品中寻求纯粹的几何结构与数学关系)强调轴线和主从关系。
平面上是中央广场,立面上是中央穹顶统帅着其他部分。
凡尔塞宫花园:
三公里中轴线,对称严谨布局的后花园、三条放射形道路、几何形式构图、十字水渠与喷泉、为树篱封闭的两侧以及远处的自然森林、大量精美的雕塑小品P89
强调的是法国王权至上、财富和人超越自然的思想(总体布局对欧洲城市规划影响)
近代资本主义城市产生和欧洲旧城市改建
英国的旧城改建
1666年中间布置有方形规则广场的住宅群(建筑群)---LondonSquare
开放贵族园林为城市公众游憩和进行社交活动的场所(海德公园、里琴公园、圣詹姆士公园)英国的园林建设1730年代的园林设计革命---自由、变化、自然完全自由的风景园林中国的山水园林+英国的浪漫手法---英华庭院(Anglo-Chinesegarden)
拿破仑帝国时期法国巴黎的改建
明星广场(凯旋门为中心点)P103
拿破仑第三时期---欧思曼巴黎改建计划
完成巴黎大十字干道和两个环形路以民族广场和明星广场与东南两级,再跨一环构成巴黎内外二环
19世纪巴黎中心主轴P105
近代亚非拉殖民地城市
殖民地城市一般特征:
城市平面简单;对城市发展、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没有科学的预测
近代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
空想社会主义的城市早期:
托马斯.摩尔的乌托邦(Utopia)后期:
欧文的新协和村傅立叶的法郎吉
意义:
解决社会问题的积极探索,田园城市、卫星城镇等理论的渊源
田园城市P117
社会问题与改革---英国霍华德《明日的田园城市》城乡磁体Town-CountryMagnet理论---田园城市城市模式(25=5.8中心城+3.2田园城*6个)3.2万人的田园城市有3万人的城区1903年的莱奇华斯(Letchworth)和1920年的韦林(Welwyn)意义:
完整的规划思想体系、城乡结合、深远影响
工业城市
1901年法国建筑师戛涅的工业城市构想
功能分区:
中心区、住宅区、工业区(各区绿带隔离)住宅街坊30m*150m配备绿化小学和服务设施的邻里单位带形城市1882年西班牙工程师索里亚·伊·马塔
城市沿高速度高运量的轴线向前发展
现代城市
20世纪二次大战前的城市规划与建设
田园城市的建设
霍华德追随者奥斯伯恩、翁温、帕克
1903年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切华斯(翁温、帕克设计)
1919年第二座田园城市---韦林
盖迪斯的区域规划
1883-1919苏格兰生物学家盖迪斯的区域规划理论
人与环境、城市聚集区、城乡一体化城镇结合成巨大的城市集聚区(Urbanagglomeration)或组合城市(Conurbation)
有机疏散理论
1918年芬兰建筑师伊里尔·沙里宁对田园城市理论的延伸提出有机疏散理论(OrganicDecentralization)P127同时方便人交往并接近自然城市是个有机体人口与工作岗位相对市中心的疏散轻重工业的疏散大赫尔辛基规划和半独立城镇
柯布西埃---明日的城市
依托新技术、积极的观点---城市集中主义
1922年《明日的城市》和1933年的《阳光城》城市规划观点:
技术改善中心商业区摩天楼---新信仰解决老问题(拥挤)合理分布城市各区的密度高效率的城市交通体系
雷德伯恩Radburn体系
美国斯泰恩
对大量私人汽车交通,他设计了雷德伯恩大街坊理论雷德伯恩体系特点绿地、住宅与人行步道有机配置在一起,道路布置成曲线,人车分离,建筑密度低,成组团的住宅群,形成口袋形,通往一组住宅的道路是尽端式的,相应配置公共建筑,把商业中心布置在住宅区中间。
划区Precincts理论20世纪40年代苏格兰交警助理总监屈普
大街坊与新的交通系统、道路分级、高速干道、主次干道与地方支路明显分开,减少支路与沿街建设房屋
雅典宪章
1928年成立的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1933年雅典会议宪章:
现代城市四大功能:
居住、工作、游憩、交通从人的需求出发,安全方便的邻里单位城市公共绿地与风景地带反对伟大的排场保护名胜古迹与古建筑重视城市空间效果意义:
适应城市新变化、挑战陈旧观念、强大的生命力
战后四十年代后期的城市规划和建设
大伦敦规划
1940年巴罗报告指出:
伦敦地区工业与人口不断积聚,是由于工业的吸引作用,因而提出了疏散伦敦中心地区工业及人口的建议。
1942年艾勃克龙比主持编制大伦敦规划,吸收了霍华德与盖迪斯等关于以城市周围地域作为城市规划考虑范围的思想。
制定规划过程遵循“调查——分析——规划方案”。
由内向外划分四层地域圈:
内圈、近郊圈、绿带圈、外圈。
规划结构为单中心同心圆封闭式系统,采用放射路与同心环路直交的交通网。
英国一代新城(1946-1950)——哈罗新城P150
规模:
8万人、26平方公里结构:
两侧工业、4个居住区(13个邻里单位)独立的步行与自行车系统简单的汽车路、市中心集中停车注重城市特色与景观塑造(选址、地貌利用)问题:
规模小、发展慢、就业差、回流现象
柯氏的居住单位
多种型式居住综合体,即居住单位,认为理想的现代化城市就是由“居住单位”即有服务设施的居住大楼构成。
20世纪50年代的城市规划与建设
50年代的新建大城市
柯布西埃的雄心壮志---印度昌迪加尔P171
1951年规划、15-50万人、全新首府
特色:
模拟生物体的规划构思,道路、建筑整体而精美的设计,功能分区明确---雅典宪章的反映
问题:
有序和机械、丧失人情味和民族地方特色
巴西新首都---巴西利亚P173
1956年规划、强烈的象征意义
特色:
结构清晰、分区明确,杰出的城市中心设计------简洁而表意
问题:
尺度失衡、缺少人情味、城市设计简单化
意大利的古建筑和古城保护
区别主次、分级分群保护,罗马古城分绝对保护区和外观保护区两部分。
意大利的群组古建筑分古希腊建筑群、古罗马建筑群、阿拉伯建筑群、文艺复兴建筑群、巴洛克建筑群、哥特式建筑群,四周和之间不插其他建筑以免混淆特色和个性破坏群体环境。
城市集聚区荷兰兰斯塔德中心保留大块农田为绿心。
绿心大都市(GreenheartMetropolis)
形成以阿姆斯特丹、鹿特丹、海牙和乌德列支为中心的城镇群兰斯塔德城镇群突出特点是“多中心”的性质。
荷兰在城市规划中控制城市规模的重要经验是采用线形辐射方式发展,并建立“绿心”“绿楔”和缓冲带,建立中小城镇。
它是通过积极规划政策引导而形成一种特殊的布局形式,对控制大城市规模防止恶性膨胀,解决城市扩建和人口聚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措施。
CIAM第十小组
1955年阿尔及尔国际现代建筑会议上成立CIAM第十小组。
提出新的城市形态——簇群城市的设想,是关于流动、生长、变化的思想的综合体现。
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城市规划与建设
大城市连绵区
美国三个大城市连绵区——波士顿、芝加哥、圣地亚哥
巴黎总体规划
“保护旧城区。
重建副中心,发展新城镇,热爱自然村”摒弃了单一大中心,规划一个新的多中心规划区域。
南北两条平行的城市走廊
莫斯科城市总体规划新规划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城市规划结构从单中心演变成多中心,划分为八大规划片。
二是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技术诸方面问题,制订了地区和郊区的规划。
多中心城市结构规划把城市分八大规划片,等级规划分布,克里姆林及红场所在地区是核心片,其余七片围绕四周,多级快速放射路与环路,各片都有都有各自的市级公共中心,连同中间的“都市中心”,形成“星光放射”状的市级多中心体系。
英国第二代新城(1955-1966)——朗科恩P208
特色:
1~加大规模,各邻里各个中心被城市交通干道串联
2~鼓励公共交通,简洁的8字形结构,规划与城市交通组织结合,分级组织
3~融合居住环境,工业区围绕住宅区外围布置
4~注意利用地形和自然条件完善绿化系统。
保护古迹突出城市历史文化特色
规模更大、结合更紧密、城市更独立,强调经济性
英国第三代新城(1967——1970)——密尔顿·凯恩斯P209
规模更大些
独立新城而不是卧城
重视经济性和公众参与规划
不再片面分区
开放式的城市中心设置,活动中心布置在环境区边缘
重视公共交通的经济性和便捷
突出景观设计
法国巴黎德方斯——市区边缘综合性地区中心
科学园区
硅谷、美国波士顿西南128号公路科学综合体、剑桥科学园
城市广场
美国新奥尔良意大利喷泉广场P244
60年代以来城市规划与设计中的环境——行为研究
罗迦尔·卡逊发表《寂静的春天》明确地把环境问题提到人类生存的社会生态系统来认识。
克里斯托弗《城市并非树形》亚历山大《关于形式合成的纲要》
场所:
特定的人或事所占有的环境的特定部分。
特点:
1.占有性:
人对场所的占有2.非空间性:
人的活动与事件的环境关系,不涉及固定的空间几何形态3.随机性:
不同的人或事物对场所的占有,从而是同一地点的场所在不同条件下有不同的意义。
马丘比丘宪章---1977年秘鲁利马,11小节
1、协调平衡城市与区域的关系,有效利用资源
2、城市增长的存在问题与不同形式3、更加有机的分区概念,反对简单机械的分割4、住房问题促进社会发展并涉及人类尊严5、鼓励公共交通为主体的多样化城市运输6、通过立法解决城市土地使用的有效性和公平7、自然资源与环境污染已是危及人类生存的大问题8、更加全面的文物与历史遗产的保存观念,鼓励保护性利用,并与城市建设结合起来9、恰当地评价先进的工业技术及其使用10、动态的、强调过程的设计与实践观11、城市与建筑设计中应注意空间、城市结构和社会生活的连续性,突出地域性、文化特色和生活习俗,不再是“壮丽的表演”
在原始社会解体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城市的产生是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产生的P7
周代的城制及其影响
《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大多数都城的设计都遵循这一制度。
唐长安宋汴梁元大都明北京
曹魏邺城城市有明确的分区,统治阶级和一般市民明确地分开。
P38
唐长安城市总体布局P48
隋唐长安是继魏邺城之后第一个平地而起的城市,继承了古代的优良传统,是按一定意图修建的古代城市规划工整的典范。
1.体现了《周礼·考工记》的城市形制规划,平面呈方形,旁三门,左祖右社,但市在宫南。
2.中轴对称的布局,突出了宫殿的位置,方格道路网,宽度超过了实际需求
3.实行坊里制,严格管理市民,坊里规模大,各阶层严格分开
北宋东京P74
1.后周世宗柴荣主持,主要力量没有集中在宫城修建,而是适应城市生产生活方式提出要求。
2.平面不方正规则,三套城墙,三条护城河,皇城,里城,外城。
3.道路井格,以宫城为中心,也有斜街,水工设施多,号称四水贯都。
4.有集中的市,主要转变成商业街,瓦子出现。
5.破除坊里制,转向开放的街巷制。
6.防御技术进步,建立消防了望亭。
宋平江府P87
元大都P111
1.主体规划:
平面方形,中轴对称,宫城位于城市的中轴线上。
城西面建社稷坛,城东面建太庙,商市集中于城北,符合“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规划制度。
2.道路系统:
有完整的道路等级,干道正对城门,除北面,其余三面各有三个门。
呈方格网布局。
明、清北京P138
明代北京城:
1.城市布局符合传统的宗法礼制思想,继承古代城市规划的传统。
城市分京城、皇城、宫城三重,以宫城为中心,“前朝后市,左祖右社”
2.城市布局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强调中轴线的手法,形成宏伟景观。
3.道路沿用元大都的基础,皇城居中,将城市分成两部分,带来交通上的不便。
4.没有严格的坊里制,采用长条形的胡同划分居住地段
5.商业向南发展,行会发达
6.园林建设有很大发展
清代北京城:
P142
1.沿用明代基础,将内城居民迁至外城,内门驻守八旗兵设兵营。
2.大量修建园林宫殿,三山五园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园林族群。
3.商业进一步发展
4.信奉喇嘛教,增加了不少喇嘛庙,如雍和宫
中国古代城市的规划布局艺术与规划思想
中国战国时期列国都城采用了大小城制度,反映了“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的要求。
。
西汉长安城将宫室与里坊结为一体。
三国时曹魏邺城采用城市功能分区的规划方式。
南北朝时代的洛阳城加强了全面规划,为中国古代前期城市建设的高峰一一隋唐长安城的建设起了先导作用。
长安城的建设成就是唐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及于日本、朝鲜等国的都城建设。
宋开封城在中国都城建设史上的重要性在于它是按照五代周世宗柴荣颁发的诏书有规划地进行扩建的要例。
后来,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延绵千年的城市里坊制逐渐废弛。
北宋中叶,开封城走向较为开放的街巷制体系,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城市结构形态。
1.规划是国家的基本制度之一
《周礼·考工记》等
2.规划具有鲜明的整体观念3.规划设计具有朴素的生态意识
(1)规划设计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巧妙结合
(2)城市防灾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发展的强大动力4.重经验、重技术、轻理论
(1)儒家直观合理外推的思维模式
(2)重技术、重经验、轻理论的倾向
近代城市建筑面貌
1一个帝国主义独占下建设的城市,多采用本国的当年的建筑形式,如青岛、大连、哈尔滨、湛江等
2几个帝国主义共占租界的城市,有着各个国家不同时期的建筑形式,如上海、天津、汉口等
3城市大部分采用中国传统建筑形式,少部分地区是外国形式或建筑局部采用外国形式,如北京、济南、广州、沈阳等
4城市大部分采用中国传统建筑形式,但城市主要商业大街经过改建出现了采用不中不西繁琐装饰的店面
5城市多采用中国传统建筑形式,没什么变化,如内地许多中小城市
城市化进程
一、发展起步阶段(1949~1957)
二、城市化波动阶段(1957~1977)
三、持续稳定快速发展阶段(1978年改革开放后)
半个世纪以来城市规划发展历程
城市建设恢复与城市规划起步(1949~1952)
“苏联模式”城市规划的引入与发展(1953~1957)
城市规划的动荡与中断(1958~1978)
城市规划及其建设的迅速发展(1978~1999)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外 城建 复习资料 自己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