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选择题.docx
- 文档编号:4431033
- 上传时间:2022-12-01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35.72KB
《刑法学》选择题.docx
《《刑法学》选择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刑法学》选择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刑法学》选择题
第一章刑法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刑法的体系是指刑法的(C).
A,组成B,结构C,组成和结构D,总则和分则
2,下列哪个刑法的解释属于有权解释(A).
A,司法解释B,学理解释C,论理解释D,文理解释
3,我国现行刑法是第(B)部刑法.
A,一B,二C,三D,四
4,我国现行刑法的实施时间是(A).
A,1997年10月B,1979年1月C,1980年1月D,1997年3月
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
一,单项选择题
1,罪刑法定原则最早见于(A).
A,1215年英王签署的《大宪章》B,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C,美国《独立宣言》D,1810年《法国刑法典》
2,重法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在本质上违反了(B).
A,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B,罪刑法定原则C,刑法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D,惩办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3,累犯从重,自首从宽制度,体现了我国刑法的(B).
A,罪刑法定原则B,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C,刑法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D,惩办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4,重刑主义是与下列哪一个刑法基本原则相违背的(B).
A,罪刑法定原则B,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C,刑法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D,惩办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第三章刑法的效力范围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刑法在空间效力上,采取的是以(C)为主,兼采其他原则.
A,保护原则B,属人原则C,属地原则D,普遍原则
2,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一般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的犯罪(D).
A,危害国家安全的,中国刑法才予以适用.B,法定最低刑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才适用中国刑法.C,犯罪地的法律也认为是犯罪的,才适用中国刑法.D无条件的一律适用中国刑法.
3,我国刑法在时间效力上,采用的是(D).
A,从旧原则B,从新原则C,从新兼从轻原则D,从旧兼从轻原则
4,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一个A国人在一列行驶于我国境内的B国列车上对C国公民实施故意杀人的行为,应当适用(D).
A,A国刑法B,B国刑法C,C国刑法D,我国刑法
5,甲国公民从乙国劫持丙国的民用飞机到泰国,后逃至我国领域内,我国司法机关适用我国刑法对该行为人追究刑事责任,所体现的是(D).
A,保护管辖原则B,折衷管辖原则C,属地管辖原则D,普遍管辖原则
第四章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刑法第13条中的"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应理解为(C)
A,构成犯罪,但不应受处罚B,构成犯罪,但不需要刑罚处罚C,不构成犯罪D,构成犯罪,但是免予刑事处罚
2,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概念采用了(C)
A,犯罪的形式概念B,犯罪的实质概念C,犯罪的形式与实质相统一的概念D,中国式的犯罪概念
3,犯罪的本质特征是(C)
A,犯罪是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B,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
C,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D,犯罪是触犯法律的行为,具有违法性
4,犯罪的刑事违法性是指(B)
A,违反法律B,违反刑法的规定C,违反一切行为规范D,违反社会公共利益
5,犯罪构成的要件是指:
(A)
A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和犯罪主观方面
B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惩罚性
C犯罪行为,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和犯罪主观方面
D,犯罪主体,危害社会的行为和犯罪客体
6,犯罪构成要件分为必要要件和选择要件,下列各要件中属于必要要件的有(D)
A,犯罪时间B,犯罪地点C,犯罪目的D,犯罪行为
7,根据刑法第13条的规定,犯罪是指危害社会的,依照法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A)
A,不认为是犯罪B,也应当以犯罪论处C,可以认定为犯罪也可以不认为是犯罪D,可以判处刑罚也可以免予刑罚处罚
8,关于犯罪的最基本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即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B,犯罪是触犯刑事法律的行为即具有刑事违法性C,犯罪是应受法律制裁的行为即具有刑事违法性D,犯罪是触犯法律并应受到法律制裁的行为即具有违法性和应受处罚性
9,甲因与别人勾搭成奸欲杀夫另嫁.一日,甲听信巫婆教唆,将一张画有人形和写有其夫名字的纸符烧毁,取少许纸灰,拌入白糖中,让丈夫喝下,企图依靠神力将其杀死.奸情败露后,甲交待此事而案发.甲的行为(C)
A,属于故意犯罪B,属于事实认识错误而不构成犯罪C,不构成犯罪D,属于意外事件
10,触犯刑法的行为(D)
A,即使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也已构成犯罪B,如果是情节危害不大的,可以不认定犯罪C,如果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可以认定为犯罪D,如果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应当不认定为犯罪
11,根据刑法的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应对下列哪个罪负刑事责任(C)
A,盗窃罪B,制造毒品罪C,抢劫罪D,破坏交通工具罪
12,甲因行窃被失主抓住,为逃跑而与失主扭打在一起.此时,甲的朋友乙正好路过,即上前对失主拳打脚踢,致失主重伤.乙的行为如何处理(C)
A,构成盗窃罪共犯B,构成抢劫罪共犯C,构成故意伤害罪D,不构成犯罪
13,某日,甲某乘坐司机乙某的出租车,匆忙中将价值8000元的手机遗忘在车内,稍后甲某记起,遂拨打自己的手机,乙某立即将电话挂断,后甲某根据车牌号找到乙某,乙某拒不交还手机.甲某报案后,公安机关将乙某抓获,则乙某的行为(A).
A,已经构成侵占罪B,属于民法中的不当得利,不属于刑法的调整范围C,已经构成抢劫罪D,根据我国刑法第13条之规定,应属于"但书"的范围不认为是犯罪
14,青年乙于某日晚在一条僻静胡同里抢夺了一名妇女的黑色挎包,内有2000元人民币.在此案件的案情事实中,对犯罪构成没有实质意义的是:
(D)
A,实施了抢夺他人较大数额财物的行为B,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C,行为人具有刑事责任能力D,行为人选择了晚上在僻静胡同里作案
第五章犯罪客体
一,单项选择题
1,犯罪客体体现的是一种(D)
A,物质关系B,社会利益C,人际关系D,社会关系
2,犯罪的(A)是我国刑法分则对犯罪分类的基本依据.
A,同类客体B,一般客体C,简单客体D,主要客体
3,刑法上的犯罪客体是指(C)
A,犯罪所侵害的人或物B,社会主义社会利益C,刑法所保护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D,犯罪所指向的对象
4,犯罪客体是(D)
A,犯罪行为侵犯的人B,犯罪行为侵犯的物C,犯罪行为所违反的法律法规D,犯罪行为侵犯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
5,危害国家安全罪的犯罪客体是(B)
A,一般客体B,同类客体C,直接客体D,复杂客体
6,甲某盗窃正在使用中的电话线,数额不大,构成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乙某盗窃放在仓库里的电话线,数额较大,构成盗窃罪.甲某,乙某的行为所侵犯的对象相同,但罪名不同,原因是(D)
A,犯罪对象数额大小不同B,犯罪对名象本身性质不同C,犯罪对象可能造成的危害不同D,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的性质不同
7,犯罪对象是指(D)
A,犯罪客体B,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利益C,犯罪行为所直接作用的具体物D,犯罪行为直接作用的具体人和物
8,下列各罪中,哪一个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D)
A,故意杀人罪B,盗窃罪C,销售有毒害食品罪D,玩忽职守罪
9,下列犯罪中,犯罪客体是简单客体的有(A)
A,故意杀人罪B,刑讯逼供罪C,贪污罪D,抢劫罪
第六章犯罪的客观方面
一,单项选择题
1,甲带邻居家的4岁小孩乙去河里游泳,因没有看管好孩子,最后乙在河里溺水死亡.甲应负不作为犯罪的刑事责任.甲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是(D)
A,法律的直接规定B,职务上或业务上的要求C,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D,先前行为引起的义务
2,对发表言论,是否可以定罪(D)
A,发表言论仅仅只是暴露思想,而不是刑法上的危害行为,所以不能定罪B,发表言论应是一种行为,可以定罪C,对言论应进行分析,如发表有害言论就应定罪,反之就不应定罪D,虽发表无害或有害的言论,但只是单纯暴露思想时,不是刑法上的危害行为
3,因果关系的复杂性是指(C)
A,必然因果关系和偶然因果关系B,直接因果关系和间接因果关系C,一因多果和一果多因D,作为犯罪的因果关系和不作为犯罪的因果关系
4,甲与乙自由恋爱,乙的父亲丙坚决反对,对乙多次辱骂殴打,并对其进行看管,不许乙与甲见面,致乙自杀.在这里作为刑法因果关系的原因是(A)
A,丙的暴力干涉婚姻自由行为B,乙的自杀行为C,丙的暴力干涉婚姻自由行为和乙的自杀行为D,都不是
5,区分同类客体相同犯罪主要是根据犯罪的(B)
A,客体B,客观要件C,主体D,主观要件
6,从一般意义上来说,犯罪客观方面的选择要件包括了(D)
A,犯罪的行为,犯罪的结果B,犯罪的动机,犯罪的目的C,犯罪的故意,犯罪的过失D,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
7,只能由不作为形式构成的犯罪是(B)
A,抢劫罪B,遗弃罪C,绑架罪D,敲诈勒索罪
8,我国刑法理论通常把犯罪客观方面的行为分为(C)
A,故意,过失B,实行行为,非实行行为C,作为,不作为D,持有,作为,不作为
9,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是指(C)
A,客观行为与主观心理态度之间的联系B,客观方面要件与主观方面要件之间的联系B,客观方面要件与主观方面要件之间的联系C,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联系D,行为与结果之间的联系
10,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人的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存在的(B)
A,表面关系B,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C,一般联系D,普遍联系
11,下列关于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与刑事责任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有(A)
A,因果关系是解决刑事责任的客观基础B,因果关系是确定刑事责任的唯一依据C,因果关系是解决刑事责任的主观基础D,因果关系是体现主客观一致的刑事责任原则的主要依据
12,危害社会的结果在犯罪构成中的地位是(A)
A,一切犯罪构成的必要要件B,某些犯罪构成的必要要件C,任意犯罪构成的选择要件D,只能作为量刑情节考虑
13,在以下情况中,危害行为方面具有刑法意义的是:
(D)
A,甲某因精神病发作用刀砍死了自己的丈夫B,仓库保管员甲某被歹徒捆绑并堵住嘴,眼看歹徒偷走巨额物质C,甲某梦游中打伤了夜晚赶路的行人D,甲某在公共汽车上秘密窃取邻座的钱包,内有人民币2000元
14,不作为犯罪中行为人的罪过形式是:
(A)
A,可能是过失B,不可能是过失C,只能是故意D,不可能是故意
15,下列犯罪中,只能由不作为方式构成的犯罪是(B)
A,诬告陷害罪B,遗弃伤病军人罪C,强制猥亵妇女罪D,破坏交通工具罪
第七章犯罪主体
单项选择题
1,根据《刑法》的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应对下列(C)罪负刑事责任.
A盗窃B制造毒品C强奸D破坏交通工具
2,甲在13周岁时抢劫价值2000元的物品,在15周岁时抢劫价值8500元的物品,在17周岁时又抢劫价值4000元的物品.在对甲追究刑事责任时,计算其抢劫罪数额应为(B).
A14500元B12500元C9500元D4000元
3,甲于1984年3月5日出生,到(C)才算已满14周岁.
A1998年3月4日B1998年3月5日D1998年3月6日C1997年3月5日
4,我国刑法规定,对已满14岁不满18岁的人犯罪的:
(A)
A,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B,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C,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D,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5,下列人员中,因为精神因素而不负刑事责任的是(D)
A,没有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B,间歇性精神病人C,又聋又哑的人D,完全丧失辨认能力的病理性醉酒的人
6,我国刑法典第18条第3款规定:
"尚未完全丧失辩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A)处罚.
A,可以从轻或者减轻B,应当从轻或者减轻C,可以从轻或者免除D,应当减轻或者免除
7,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下列行为,15周岁的人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是(A)
A,强奸罪B,绑架罪C,决水罪D,抢夺罪
8,抢劫罪的犯罪主体是(A)
A,年满14周岁以上的一般主体B,年满16周岁以上的一般主体C,年满14周岁以上的特殊主体
D,年满16周岁以上的特殊主体
9,我国刑法规定的自然人负刑事责任的最低年龄是(A)
A,已满14周岁B,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C,已满16周岁D,已满18周岁
10,自然人犯罪主体是指(D)
A,实施了危害社会行为的人B,所有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人C,所有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D,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人
11,甲醉酒驾驶自己的小车,超速行驶导致4名行人死亡,甲对此结果(D).
A,可以负刑事责任B,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C,应当从轻处罚D,应当负刑事责任
12,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方法应当是(B).
A,按农历的年月日计算B,从过生日的第二天起算为满周岁C,从过生日的当天起算为满周岁D,从过生日的前一天起算为满周岁
13,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D).
A,可以从轻处罚B,应当从轻,减轻处罚C,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D,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第八章犯罪主观方面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过失行为(D)才能构成过失犯罪,否则不能构成过失犯罪.
A只有造成后果的B只有造成一般后果的C只有造成严重后果的D,造成严重后果,并有法律规定的
2,甲是铁路扳道员,在调车作业完毕后,由于粗心没有把线内的道岔恢复定位,以致后一次列车驶入异线,发生与其他机车相碰撞伤亡事故,甲的心理态度是(B).
A直接故意B疏忽大意过失C过于自信过失D间接故意
3,24岁的青工张某非常喜欢邻居家4岁的男孩小涛.一日,张某带小涛到一座桥上玩,张某提着小涛的双手将其悬于桥栏处,开玩笑说要把他扔到河里去,小涛边喊"害怕"边挣扎,张某手一滑,小涛掉入河中,张某急忙去救.小涛已溺水而死.从刑法理论上看,张某对小涛的死亡结果在主观要件上所持的心理态度是什么(C)
A,间接故意B,疏忽大意的过失C,过于自信的过失D,意外事件
4,院妇产科护士甲值夜班时,一新生婴儿啼哭不止,甲为了止住其哭闹,遂将仰卧的婴儿翻转成俯卧,并将棉被盖住婴儿头部.半小时后,甲再查看时,发现该婴儿已无呼吸,该婴儿经抢救无效死亡.经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该婴儿系俯卧使口,鼻受压迫,窒息而亡.甲对婴儿的死亡结果有何种主观罪过(C)
A,间接故意B,直接故意C,疏忽大意的过失D,过于自信的过失
5,养花专业户李某为防止偷花,在花房周围私拉电网,并设立了公告牌予以说明.一日晚,白某偷花不慎触电,经送医院抢救,不治身亡.李某对这种结果的主观心理态度是什么(C)
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C,过于自信的过失D,疏忽大意的过失
6,朱某因婚外恋产生杀害妻子李某之念.某日晨,朱在给李某炸油饼时投放了可以致死的"毒鼠强".朱某为防止其6岁的儿子吃饼中毒,将其子送到幼儿园,并嘱咐其子等他来接.不料李某当日提前下班后将其子接回,并与其子一起吃油饼.朱某得知后,赶忙回到家中,其妻,子已中毒身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C)
A,朱某对其妻,子的死亡具有直接故意B,朱某对其子的死亡具有间接故意C,朱某对其子的死亡具有过失
D,朱某对其子的死亡属于意外事件
7,行为人在实施不纯正不作为犯罪时,其罪过:
(C)
A,只能是故意B,只能是过失C,既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过失D,只能是间接故意
8,某甲与某己有仇,欲置某乙于死地.某甲趁某己熟睡,用性能良好,子弹上膛之手枪对准其脑后贴近射击.某甲的心理态度是(A)
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C,疏忽大意的过失D,过于自信的过失
9,意外事件与疏忽大意过失的区别是(D)
A,行为人对危害结果是否有预见B,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是否放任
C,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认识到何种程度D,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是否应当预见
10,犯罪的故意或者过失是构成一切犯罪的(B)
A主观条件B主观方面的必要条件C主观方面的必要条件或者在特定情况下的选择要件D主观内容
第九章正当行为
一,单项选择题
1,某甲开着一辆偷来的汽油罐车向正在驶来的一列客车冲去,某乙见状用步枪将某甲击毙,油罐车翻下路边小沟中爆炸烧毁,某乙的行为是(A).
A正当防卫B紧急避险C防卫过当D避险过当
2,某女工一日下夜班路经一僻静深巷时,恰遇住在巷内的男青年闯出门为其心脏病突发的父亲打电话叫救护.该女工以为男青年是向自己冲来的流氓,在紧急中抽出随身带的水果刀将该男青年刺伤,该女工的行为是(C).
A正当防卫B防卫不适时C假想防卫D防卫过当
3,某大学生路见一流氓正在强行搂吻一过路的女中学生,遂掏出随身带的水果刀向该流氓大腿刺去,结果刺中主动脉,流血过多死亡.该大学生的行为是(D).
A正当防卫B防卫不适时C假想防卫D防卫过当
4,某日,黄某牵着狗在山坡上闲逛,恰遇平日与己不和的刘某,黄某即唆使其带的狗扑咬刘某.刘某警告黄某,黄某继续唆使狗扑咬刘某.刘某边抵挡边冲到黄某面前,拣起石块将其头部砸伤,黄某见头上流血,慌忙逃走.从刑法理论上看刘某的行为属于哪种情况(B)
A,紧急避险B,正当防卫C,防为过当D,对象错误
5,宋某持三角刮刀抢劫王某财物,王某夺下宋某的三角刮刀,并将宋某推倒在水泥地上,宋某头部着地,当场昏迷,王某将宋某杀死,(D)
A,根据刑法第20条第3款,王某将抢劫犯杀死,属于正当防卫B,王某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C,王某前面的行为是正当防卫,后面的行为是防卫过当D,王某前面的行为是正当防卫,后面的行为是故意杀人
6,甲外出时在自己的住宅内安放了防卫装置.某日晚,乙撬门侵入甲的住宅后,被防卫装置击为轻伤.甲的行为是什么性质(B)
A,故意伤害罪B,正当防卫C,防卫不适时D,民事侵权行为,不构成犯罪
7,张某的次子乙,平时经常因琐事滋事生非,无端打骂张某.一日,乙与其妻发生争吵,张某过来劝说.乙转而辱骂张某并将其踢倒在地,并掏出身上的水果刀欲剌张某,张某起身逃跑,乙随后紧追.张某的长子甲见状,随手从门口拿起扁担朝乙的颈部打了一下,将乙打昏在地上.张某顺手拿起地上的石头转身回来朝乙的头部猛砸数下,致乙死亡.对本案中张某,甲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A)
A,张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甲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B,张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甲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C,张某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构成故意杀人罪,甲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D,张某和甲的行为均构成故意杀人罪
8,根据刑法第20条前两款的规定,____行为不负刑事责任;但____必须符合一定条件,否则就会造成新的不法侵害.误认为存在不法侵害,进行"防卫"的,属于___;不法侵害已经结束后,进行"防卫"的,属于____;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属于____;关于___的罪过形式,刑法理论上存在争议,但可以肯定的是,____不是独立罪名,应根据其符合的犯罪构成确定罪名;对于______,应当酌情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在这段话的空格中:
(B)
A,2处填写"正当防卫",5处填写"防卫过当",1处填写"假想防卫"B,2处填写"正当防卫",4处填写"防卫过当",1处填写"假想防卫"
C,3处填写"正当防卫",5处填写"防卫过当"D,3处填写"正当防卫",4处填写"防卫过当",1处填写"假想防卫"
9,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区别的关键是(C)
A,行为人的预见程度不同B,行为人的预见内容不同
C,行为人对结果是否发生的意志内容不同D,行为人对行为是否实施的意志内容不同
10,下列情形中可以实行正当防卫的对象是(C)
A,杀人后,正要逃离现场的行为人B,欲实施强奸而尾随,跟踪妇女的行为人
C,驱使训练有素的动物侵害他人的行为人D,家养动物侵害他人的动物主人
11,成立紧急避险的条件必须是(D)
A,有条件逃跑,报警B,进行正当防卫C,直接对抗危险D,出于迫不得已
12,甲殴打乙,乙受伤昏迷倒地,甲扬长而去,乙苏醒后,拣起石块,追上甲并将甲打伤.乙的行为属于(D)
A,防卫挑拔B,防卫过当C,假想防卫D,防卫不适时
13,防卫过当是指防卫行为(C).
A,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B,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一般损害的
C,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D,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一般损害的
14,下列能成立正当防卫的情形包括(C).
A,事后防卫B,假想防卫C,对精神病人进行的防卫D,防卫挑拨
15,正当防卫中不法侵害的范围是指(C)
A,犯罪行为B,违法行为C,违法和犯罪行为D,合法行为
16,紧急避险保护的合法权益与牺牲的合法权益的关系是(A)
A,前者大于后者B,前者等于后者C,后者大于前者D,前者大于或者等于后者
第十章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一,单项选择题
1,甲为了杀死乙,举枪向乙射击,第一枪未击中,在能继续向乙开枪的情况下,甲不再开枪,停止射击.甲的行为是(B).
A犯罪未遂B犯罪中止C犯罪既遂D犯罪预备
2,甲某晚跳墙进入一女村民家,企图实施强奸行为,入屋后,即站在窗前,用螺丝刀撬窗子,在其中一扇窗刚打开之际,正在睡觉的妇女惊醒,遂打开电灯,呼喊"抓坏人",甲一看灯下的妇女,竟是自己小学同学,感到"难为情",于是扭头便跑.甲的行为属于:
(B)
A犯罪预备B犯罪未遂C犯罪中止D不构成犯罪
3,甲与乙有仇,甲欲杀死乙,而误把丙当作乙杀死.对甲(D).
A,应当进行数罪并罚,其对乙是故意杀人未遂,对丙是故意杀人既遂B,应定故意杀人未遂,因甲对丙的死亡主观上没有故意C,应数罪并罚,其对乙是故意杀人未遂,对丙是过失杀人D,只是一个故意杀人罪
4,某甲蓄意杀害某乙,某晚潜入某乙的院子,见墙角有个黑影,便以为是乙,举枪射击,后来发现打死的不是乙,而是乙的一头牲畜,对甲的处理(A).
A按故意杀人未遂处理B按故意杀人预备处理C如果打死牲畜情节严重,可按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罪处理
D因打死的是牲畜,不构成犯罪
5,某甲意图毒死某乙,误将白糖当作砒霜拌入某乙所要吃的食物内,某乙吃后平安无事.在这种情况下,某甲的行为(D).
A,不构成犯罪B,属于意外事件C,故意杀人预备D故意杀人未遂
6,犯罪分子给被害人服下毒药后就逃走了,不久后悔,赶回来抢救时,发现被害人已被邻居送往医院抢救脱离危险.对犯罪分子按(C)处理.
A犯罪中止B犯罪既遂C犯罪未遂D不构成犯罪
7,张某潜入某财务室,把保险柜打开一看,巨款早已提走,便失望地离去,他的行为是(C).
A犯罪既遂B犯罪未遂C犯罪中止D不构成犯罪
8,某甲故意向某乙传授盗窃方法,某乙没有按某甲传授的方法去盗窃,甲的行为是(A).
A犯罪既遂B犯罪未遂C犯罪中止D犯罪预备
9,杨某与张某积怨较深,杨某伺机报复张某.一日,杨某得知张某一人在家,便身带匕首准备前往张家杀害张某.途中,杨某突然腹部疼痛难忍,返归自家.杨某的行为是(B).
A犯罪中止B犯罪预备C犯罪未遂D非犯罪行为
10,甲正在一居民家盗窃,忽听到门外有响声,以为来了人,急忙跳窗逃跑,未能偷走财物.实际当时并未来人,是大风吹动了门框.甲的行为属于(D).
A意外事件B犯罪中止C犯罪预备D犯罪未遂
11,某甲与某乙有仇,欲寻机报复.一日某甲知某乙一人在家,便携匕首前往.途中遇联防人员巡逻,某甲深感害怕,折返家中.某甲的行为属于(A).
A,犯罪预备B,犯罪中止C,犯罪未遂D,不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刑法学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