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专练.docx
- 文档编号:4428613
- 上传时间:2022-12-01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80.97KB
贵州省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专练.docx
《贵州省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专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专练.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贵州省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专练
2021年贵州省中考语文复习
现代文阅读专练
一、人文悦读(10分)
如果说笔墨纸砚是中国古代文人的身份象征,那么,诗书画则是历代通才大家的文化代码。
无诗无以言志,无书无以寄情,无画无以致雅。
水墨丹青,光耀中华。
K
李可染
①中国画在世界美术中的特色是以线描和墨色为表现基础的。
因此,笔墨的研究成为中国画的一个重要问题。
中国画家把书法看作绘画线描的基本功,几千年来,在这方面积累了极为宝贵的经验,以至达到出神入化的程度。
②写字画线最根本的一条是力量基本要匀,不能忽轻忽重。
古人名之曰“平”,这是笔法的基本规律。
“如锥画沙”就是对“平”字最好的形容。
只有明白了“平”的道理,然后才能在“平”的基础上求变化,这就是笔法中的提、顿、轻、重、疾、徐等变化。
用笔的变化是无穷的,但无论怎样变化都要力量基本平均,所用力量不能悬殊太大。
黄宾虹说幼时学书法,开头写“大”字只有五个“点”,就是起落笔太重,行笔太轻,力量悬殊,形成线条的空虚,书家把这叫做“系马桩”。
③唐人论画:
“凡画山水,意在笔先”,是说作画先立意的重要,也包括用笔的要求。
可以意到笔不到,决不可笔到意不到。
画线决不能像骑自行车走下坡路似的直冲下去,也不能像溜冰似的滑了过去,这种用笔看似痛快实则流滑无力。
好的用笔,要处处收得住,意到笔随。
古人叫“留”,又曰“如屋漏痕”。
这是笔法中极重要的一点,达到这一点很不容易,要下很大功夫。
④我在齐白石家十年,主要在于学习他笔墨上的功夫。
他画大写意画,不知者以为他信笔挥洒,实则他行笔很慢。
他画枝干、荷梗起笔无顿痕;行笔沉涩、力透纸背;收笔截然而止、毫无疙瘩,笔法中叫“硬断”。
力平而留,到处可收。
齐师笔法达到高峰,在他的画上常常题着:
“白石老人一挥”。
我在他身边,见他作画写字,严肃认真、沉着缓慢,心里不时冒出一句潜词:
“我看老师作画从来就没有‘挥’过。
”
⑤黄宾虹论笔墨,以我浅见所知是古今少有的。
黄老作画,笔在纸上摩擦有声,远听如闻刮须,我曾戏问黄师,他说行笔最忌轻浮顺滑。
笔尖遇到纸的阻力沙沙作响,古已有之,所以唐人有诗云“笔落春蚕食叶声”。
黄老师笔力雄健,如高山坠石,笔墨功夫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⑥笔墨是形成中国画艺术特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画家有了笔墨功夫,意象与物象浑然一体,笔墨腴润而苍劲。
笔情墨趣,光华照人。
我国历代画家、书家在长期实践中为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实在值得我辈仰止,发扬光大。
1.请用文中的关键词为本文拟题。
(2分)
2.与西洋画相比较,中国画的主要特色是什么?
(1分)
3.中国书画家写字画线的基本笔法是什么?
常见变式有哪些?
(2分)
4.作者所主张的“笔墨功夫”有哪些要点?
请摘录在答题卡上。
(3分)
5.积累链接:
请默写出王维《竹里馆》中的后两句。
(2分)
二、(2019北京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共7分)
①在绵延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始终不乏英雄的身影。
何为英雄?
英雄,就是当人民、国家处于危险之时,不惧艰险,挺身而出,解黎民于倒悬,救国家于危难,即使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的杰出之人。
②誓要“精忠报国”的宋朝名将岳飞,满怀一腔热血,义无反顾奔赴沙场。
“许身国威壮河山”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在一次核试验发生事故时,明知会有遭受核辐射的危险,但为了取回破碎的部件,了解事故的原因,他坚决地说:
“我进去吧。
”为了民族和国家的利益,用生命担当使命,这正是英雄们所具有的一种高尚的品质。
③面对危险,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这是英雄不同于凡人的又一可贵之处。
2018年10月11日,在云南省麻粟坡县的老山雷场扫雷行动中,面对复杂雷场中的不明爆炸物,杜富国对战友说了句“你退后,让我来”。
在突遇爆炸时,他本能地一挡,两三米外的战友得救了,他却从此失去了双手和双眼。
在危险时刻第一个冲上前去,用自己的牺牲换取他人的平安和幸福,这种舍己为人的气概正是英雄们身上所具有的伟大气质。
④正由于英雄具有这些崇高的品质,其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对个人而言,英雄为我们树立起精神的标杆,影响着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对国家而言,英雄是国家的符号,每个国家都需要有引以为豪的英雄。
英雄们身上所具有的光辉品质,正是构筑民族精神最重要的元素之一。
可以说,正是千千万万的英雄,才使得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于危亡中现生机,由积贫积弱走向繁荣昌盛。
⑤因为英雄具有崇高的品质和巨大的价值,所以,________。
郁达夫在纪念鲁迅大会上说过,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则是不可救药的。
尊崇英雄,是对历史的尊重,是对正义的维护,是对信仰的坚定,是对未来的守望。
让我们把学习英雄作为一种时代的追求,让崇尚英雄蔚然成风。
1.根据你对全文论述内容的理解,结合上下文,在第⑤段横线处补写一句话。
(2分)
2.阅读全文,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
【甲】文章开篇提出中心论点: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历史中始终不乏英雄的身影。
【乙】文章列举岳飞、邓稼先、杜富国的典型事例,来论证英雄所具有的品质。
【丙】第④段从个人、国家两方面,论证了英雄具有构筑民族精神的重要价值。
3.下面是两位英雄留下的诗句。
请你任选其一,结合诗句的内容和上面的文字,简要说明他(她)具有怎样的英雄品质。
(3分)
①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②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秋瑾)
三、(2019浙江舟山、嘉兴)小舟打开XX搜索,看到了《南湖晚报》的一个网页。
(10分)
他们值得被铭记
他们是我们的父老前辈,是前贤;是无悔的殉道者,无我的奉献者;是不曾远去的坚毅背影,是无言的精神柱石。
他们闪亮的名字永远值得被人铭记,他们的英勇事迹和伟大精神不断地激励我们前行。
(一)王会悟:
革命家“立身”
1898年7月8日,王会悟出生在嘉兴桐乡县,1921年7月“中共一大”会议在上海召开,她作为中国第一批社会主义青年团员,参加了大会的筹备、会务和保卫工作。
由于受到特务的干扰,王会悟提议到嘉兴继续召开会议,并先行赶往嘉兴安排一切。
为了确保安全,她让船主把船撑到烟雨楼东南方向200米左右比较僻静的水域,用篙插住,让代表们在中舱的客堂间里安心开会。
她自己则装扮成歌女模样,坐在船头望风放哨,一旦有别的游船靠近,就哼起嘉兴小调,手指敲着舱门打节拍,提醒代表们注意。
记者感言:
她是一代女中豪杰,英勇果敢,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幕后功臣。
(二)步鑫生:
______________
2018年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步鑫生等100名“改革先锋”称号获得者在大会上受到表彰,他被评价为“城市集体企业改革的先行者”。
上世纪30年代,步鑫生出生于嘉兴海盐的一个裁缝世家。
凭借聪明才智和超人技艺,而立之年的他就获得了八级裁剪师的最高技术职称。
对于步鑫生而言,一生的荣耀与辉煌正是从剪刀开始的。
他大胆改革,使海盐衬衫总厂成为海盐县首家产值超千万元的企业、浙江省最大的专业衬衫厂。
神州大地,由此掀起了学习步鑫生改革创新精神的热潮,推动了全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记者感言:
他用剪刀裁出了最流行的款式,剪开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帷幕。
正是先行者的“开疆拓土”,才有了改革的新时代。
(三)程开甲:
科学家“立功”
2000年10月,秀州中学百年校庆。
毕业63年后,程开甲第一次返回母校。
在校庆典礼上,面对济济一堂的学弟学妹,他想起自己的中学岁月:
【甲】“我一生事业的基础是在这里打下的,正是在这里开始懂得了爱国爱校爱科学……”
1931年,13岁的程开甲考入秀州中学。
秀中6年,他谨记校训,努力学习,刻苦钻研,还担任学生干部。
1937年,他从秀州中学毕业,成为浙江大学的优秀学子。
在攀登科学高峰和为祖国奉献的征程中,他始终铭记母校的教诲,成为祖国人民心目中的“核司令”。
2018年11月17日,获悉杰出校友程开甲离去,秀州中学第一时间发去唁电,师生们在学校微信公众号上纷纷用文字表达自己送别杰出校友的心情。
记者感言:
默默奉献无悔一生,勤勉刻苦勇攀高峰。
越伟大越质朴,致敬我们的“核司令”!
(四)金庸:
文学家“立言”
【乙】“一个人离开家乡很久,在外边住的时间一长,对故乡怀念的感觉就越深。
回忆小时候在这里的生活,有一些是很美丽的。
总想,老了,再回到这个地方来住。
”2003年,金庸回到故乡海宁时说。
1924年3月10日,金庸生于浙江海宁,一生写作武侠小说共15部。
其作品风靡全球华人世界,也使中国武侠小说创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开创了“新派武侠”的风格。
金庸的故乡情很重。
嘉兴府、烟雨楼、南湖菱……故乡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都写进了小说里。
金庸还多次为家乡挥毫题词,曾为《南湖晚报》题词:
“南湖之美,天下驰名,有此晚报,其美相同。
向《南湖晚报》读者们问好致意。
”2018年10月30日,一代武侠小说泰斗金庸逝世,终年94岁。
记者感言: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他是文学大师,开创新派武侠小说先河;他情系家乡,是家乡人民值得骄傲的儿子。
1.浏览网页,把握要点,把文段
(二)的标题补全。
(2分)
2.文段
(一)
(二)的开头引起了小舟和小嘉的争论。
小舟认为文段
(一)的开头好,小嘉认为文段
(二)的开头好,你赞同谁的看法?
说说理由。
(2分)
3.引用别人的话,叫作“引语”。
请你从【甲】【乙】两处引语中任选一处进行点评。
(2分)
4.小舟在《嘉兴日报》上看到一句话:
“坚决破除裹足不前的‘嘉兴粽子’思维,摒弃不敢冒尖的‘南湖菱’心态,转变不温不火的‘文虎酱鸭’风格。
”他不是很理解,请你阅读下面卡片,结合文本帮助小舟理解这句话。
(4分)
嘉兴粽子:
嘉兴特色传统名点。
用料为糯米、鲜肉等,用粽叶包裹,捆扎严实。
南湖菱:
嘉兴南湖特产。
以不长菱角著称,没有尖角,也称“元宝菱”。
文虎酱鸭:
嘉兴的地方特产。
用文火慢慢烹煮而成。
四、(2019浙江温州)非文学作品阅读(10分)
____________
“道义世界”与“机器世界”之外,还有一个“艺术世界”。
艺术在“心”“物”之间。
由心透到物,而后有艺术之发现。
譬如音乐,弹琴吹笛,都要物质。
即如唱,也要用嗓子,嗓子是人身一机器,也是物质。
然而唱出声音中有心,要由心发出的声才能感动人。
就听音乐的人来说,受感动的是我的心,并不是我的耳朵。
乐声跑进了我的心,不仅是跑进了我的耳朵,才能使我摆脱物质世界的一切,而得到一个艺术境界,使心安乐。
中国人生活上的最长处,在能运用一切艺术到日常生活中来,使“生活艺术化”,便也是一种心生活。
纵使吃饭喝茶,最普通最平常的日常人生,中国人也懂讲究。
所谓讲究,不是在求吃得好、喝得好,不是在求饭好、菜好、茶好、酒好,而更要是在一饮一食中有一个“礼”。
中国古人讲的礼,其中寓有极深的艺术情味,惜乎后来人不能在此方面作更深的研求与发挥。
即在饮膳所用的器皿上,如古铜、古陶、古瓷,其式样、其色泽、其花纹雕镂乃至其他一切,皆是一种极深的艺术表现。
直到今天,此等器物几乎为全世界人类所宝爱。
然而其中却寓有一套中国传统的文化精神,寓有中国人心的一种极高造诣,这些都超出于技术艺能之上。
别人虽知宝爱,却不能仿造。
科学上所发明的机器,作用大,但可仿造,而且一学便会。
发明机器诚然要极高的心智,而制造机器则仅是一项技术,在机器中,也并不能寓有人的个性,即是说心生活并不在机器中。
至于艺术便不然,凡属艺术品,必然寓有人之“个性”。
纵使模仿的艺术,依然还见有个性。
使用机器,不要个性;欣赏艺术,则仍寓有个性。
所以机器世界人在外;艺术世界人在内。
机器无生命;而艺术有生命。
要学绘一幅画,要学拉一张琴,须得把自己生命放进去。
因为它是艺术,需要从人的心灵里面再发现。
每一件艺术即是一人生。
须能欣赏艺术,才能创造艺术。
“艺术”与“人生”紧贴在一起。
这是艺术世界与机器世界之大不同所在。
机器世界是偏“物”的;艺术世界是偏“心”的。
机器世界在“改造”自然;艺术世界则在自然之“心灵化”。
心灵跑进自然,两者融合为一,始成艺术。
天地间有高山大水,这是天地间一大艺术。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人的德性和自然融合,成为一艺术心灵与艺术人生。
中国文化精神便要把外面大“自然”和人的内心“德性”天人合一而艺术化,把自己生活投进在艺术世界中,使我们的人生成为一艺术的人生,则其心既安且乐,亦仁亦寿。
中国人的亭园布置,只在家里庭院的一角落,辟出了一个小天地,一花一草,一亭一阁,莫非艺术境界。
画一幅山水花鸟挂在房间,只是一株垂柳、一双飞燕、一只渔船,也便如这个艺术世界就在身旁。
中国人总要把你整个日常人生尽量放在艺术境界中,而使你陶醉,而使你不自觉。
(选自钱穆《中华文化十二讲》,有删改)
1.以上文字选自钱穆的讲稿,请为其选择一个标题,并结合内容简述理由。
(3分)
A.生活艺术化 B.机器和艺术
2.阅读选文,完成任务。
(7分)
五、(2019浙江金华、丽水)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在泸县
巴 金
我知道船要在泸县过夜,等它靠好码头,便拿起大衣,戴上呢帽到岸上去,这时不过下午三点钟的光景。
我慢慢地走上土坡,在一个墩上站住,便掉转身子去看江景。
白带似的江水横在我的脚下,映着午后的秋阳,发出悦目的闪光,和天空成了一样的颜色。
岸边一片沙滩,几间茅屋,两只囤船,还有一列帆樯高耸的小舟。
这些似乎全陷入静止的状态,但是来往的人却使它们活动了。
一切于我都是十分亲切。
我怀着轻快的心把它们全收入我的眼里。
我望着四周景物渐渐地回复到静止的状态中,我才拔脚往坡上的城市走去。
这是我第二次踏上泸县的土地,第一次还是在十七年前。
那时我不过是十八九岁的少年,怀着一颗年轻的纯白的心。
现在我重睹这个可爱的土地,我的心上已经盖满了人世的创伤,我想我应该有了大的改变。
但是站在一个掷“糖罗汉”的摊子跟前,听着从两个人手里先后掷下的骰子声,望着摊子上三四排长短不齐的糖人,我忽然觉得自己回到小孩的时代了。
那个把全部注意力放在碗里的孩子仿佛就是我。
我留恋地在这个摊子前站了一刻钟光景,我感到一种幼稚的喜悦。
那个孩子空着手走开了,他讲话用的是我极其熟习的声音。
这声音引着我走了大半条街。
我跟着小孩走,好像在追自己的影子,我似乎一跳就越过了二十年的长岁月。
然而就只走了大半条街,就只有这么短短的快乐的时间!
我突然被拉回来了,从远去了的年代回来了。
一大片炸毁房屋的废墟横在我面前,全是碎砖破瓦,只有倾斜欲坠的断墙颓壁留下来,告诉我们人家的界限。
焦炙的黑印涂污了粉白墙,孤寂的梁柱带着伤痕向人诉说昔日的繁荣和今日的不幸。
有一处,在一堵较大的白壁上,触目地现出“我们要替死者复仇”的标语。
我隔着废墟望这些字,这时下落的太阳的余晖正停留在这面断墙上,像一片血光,它罩住了标语的一半字迹。
我站在废墟前,让一阵愤怒的火烧着我的心。
我的孩子的梦醒了。
我加快脚步往前走,一座高塔似的钟楼拦住了我的视线,“怎么还剩下这个东西?
”我刚这样想,我的脚就停住了,好像突然受到惊恐似的。
我明明看见一具骷髅!
那座钟楼已经成了风化的干尸,但是它依然僵立在坡上,洞穴似的眼睛望着我,仿佛在诉说它身受的酷刑。
我默默地看着,默默地听着,看那枯焦的骨架,听那无声的语言。
这里有一段悲惨的故事。
但是我惭愧我只有这无力的手,不能给它任何的安慰和援助。
我低下头走到它旁边。
我的眼光被几个浓黑的大字吸引住了,依旧是抗战的标语,它们就写在墙柱上,这是我看惯了的字句。
但这时我的头昂起来了,仿佛有一道强烈光芒射进我的肺腑,照亮我的胸膛。
我感到勇气的增加。
我的信念在这里又受到一次锻炼。
我没有说错话:
只有抗战才能够维持我们的生存,和平却会带来毁灭的命运。
我终于走过了斜坡。
眼前现出一片绿色,我还听见有力的年轻的声音。
原来我走到公园里来了。
这里还是完好的。
在树荫下围着一张竹制的小茶桌,六七个穿制服的青年坐在竹椅上,慷慨激昂地辩论。
我走过他们身边,我在砖砌的栏杆前面立了片刻,我听见了几句话。
他们在谈论中国的将来,这的确是一个大题目。
一个二十来岁的人捏紧拳头大声说:
“我知道时代是永远前进的。
但是我们要推动时代,不要让时代把我们拖起走。
”
我站住,倾听下面的话:
“物质的损失,生命的牺牲,会带来伟大的结果!
你看着,我们就要在这一片废墟上建造起九层的宝塔。
”
我感到极大的喜悦。
我的确瞥见光明了。
这是年轻的中国的呼声。
这是在轰炸的威胁下长成的中国的呼声。
它是何等的响亮,何等有力!
我相信它,我等着看那废墟上建造起来的九层宝塔。
回到船上以前我还在各处走了一转。
我走过一条很长的马路,我没有注意街名,但我知道这是本城惟一热闹的街市。
这里两旁都是完好的商店,还有许多白木新屋。
另外在较冷静的街上我看见新的巨厦的骨架和“上梁大吉”的红纸条。
一个中国的城市在废墟上活起来了,它不断地生长,发达。
任何野蛮的力量都不能毁灭它。
我怀着这个信念回到了船上。
第二天晨光微曦中船载着我们离开了泸县,缓缓地往上游驶去。
一九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在重庆追记
(选自《巴金散文》,有删节)
“在泸县”,作者且行且看且思。
请根据要求,完成1~4题。
1.梳理作者在泸县的行踪与见闻,仿照示例,完成下面的图表。
(3分)
2.品读下面两句话,结合加点词语,体会作者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述。
(3分)
但是站在一个掷“糖罗汉”的摊子跟前,听着从两个人手里先后掷下的骰子声,望着摊子上三四排长短不齐的糖人,我忽然觉得自己回到小孩的时代了。
那座钟楼已经成了风化的干尸,但是它依然僵立在坡上,洞穴似的眼睛望着我,仿佛在诉说它身受的酷刑。
3.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分析字里行间蕴含的深意。
(4分)
(1)另外在较冷静的街上我看见新的巨厦的骨架和“上梁大吉”的红纸条。
(2)第二天晨光微曦中船载着我们离开了泸县,缓缓地往上游驶去。
4.黄永玉先生从巴金的作品中读出了“累”与“美”,你读出了什么?
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的阅读感受。
(5分)
巴先生有一张积压众生苦难的面孔,沉思,从容,满是鞭痕。
巴先生一生辛劳,不光是累,也美。
——《巴先生》(《黄永玉全集·文学编·人物》)
六、(2019北京)阅读《天上梯田听古歌》,完成1-3题。
(共9分)
天上梯田听古歌
张永权
①南疆春早。
当北国还是一片千里冰封时,这里早已是一个孕育生命的季节。
红河两岸,哈尼山寨,层层梯田,一片繁忙,正是插秧的好时节。
②天不亮,哈尼妇女就起来煮好红鸡蛋、红米饭和腊肉,背到梯田边,让全家享用。
男人们把秧苗打捆挑到要栽插的田间,女人们一排排下到田里栽秧。
一梯梯良田,被翠绿的秧苗绣成碧玉般的天梯,一梯一梯地向着蓝天伸去。
梯田接地连天,天在水田里,人在彩云中,好一幅美好和谐的田园农耕图。
③这里就是称雄天下、有大山雕塑美誉的世界文化遗产元阳哈尼梯田核心区。
三千多级的梯田,从山脚伸进云天,气象万千,雄奇磅礴。
梯田在一年四季形成不同的景观:
冬天清水滢滢,波光闪烁;春夏翡翠绿梯,耀眼悦目;秋日辉煌灿烂,气势非凡。
一千个梯田,就有一千个太阳;一万个梯田,就装着一万片奇幻的云彩。
④哈尼人,只要一说话,就会唱歌,说红河两岸人人都是歌唱家绝非夸张。
此时那些栽秧的女人唱起歌来,歌声此起彼伏,四山回应,有的高亢嘹亮,有的低回优美。
外人听不懂歌词,但美好的旋律也会让人陶醉。
合唱、独唱、对唱,女人们一边栽秧,一边唱歌,让梯田成了神奇的赛歌台,把希望的秧苖插在歌声里。
⑤人群中有个姑娘,她放声一唱,四周便一片寂静。
这时,只有她那山泉般清纯的声音,流淌在秧田之中,流淌在天上人间。
陪同的哈尼族诗人朋友告诉我,她唱的是一首哈尼族四季生产调中表现栽秧生活的古歌。
诗人译出的歌词大意,也充满诗意:
冬天是春天的母亲,冬天老了,春天就长大了。
春天飞来白鹇(xián)鸟,白鹇鸟把红米的种子撒在梯田上,秧姑娘就出生了。
今天长大的秧姑娘要出嫁,红河两岸的木棉花举起玛瑙酒杯来祝贺,秧姑娘要在梯田安个新家……这古歌的歌词浪漫、奇特又很原生态,这是真正的诗。
他还告诉我,这个栽秧女可是见过大世面的。
自从2013年6月哈尼梯田申遗成功,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哈尼梯田和哈尼古歌就闻名世界了。
2015年5月,她和哈尼古歌艺术团到意大利米兰世博会演出半年之久,惊艳海外。
像她这样唱哈尼古歌的农民,生在哈尼山寨,哈尼梯田和他们生生相伴,不离不弃,相依为命。
正如他们在古歌中唱的:
“没有哈尼族的天上梯田,就没有哈尼人的今天。
”
⑥昨晚在山上的哈尼小镇看哈尼古歌艺术团的演出后,我们和一位年逾古稀的古歌传承人交流,还听他唱了一段原始的古歌。
老人满头银发,脸上刀刻样的皱纹流着人世沧桑。
说到要唱古歌,老人就兴奋了,朋友说他身上的每个毛孔都能流出歌来。
他唱了一首哈尼族古歌中的“阿培聪坡坡”,即迁徙古歌。
这时,山风停止了呼吸,夜虫突然闭嘴不再鸣叫,四周万籁静寂,只有老人深沉而动情的歌声回响在梯田的夜空。
⑦一个善良勤劳的民族,灾难毁了他们北方的家园,哈尼人南迁寻找他们美好的诺玛阿美——太阳升起的光明之地。
他们翻过重重高山,越过条条大河,从遥远的青藏高原,经过大渡河流域、洱海之滨,走到滇池湖畔,建起了自己的家园。
但美好的地方遭恶人妒忌引来战乱,善良的哈尼人让出新的家园继续南迁。
天上的雄鹰引着他们翻过崇山峻岭,越过深谷大河,来到红河之南,这里成了他们的诺玛阿美。
在那儿,竹鼠和小猴一起游戏,野鸭野鸡和家鸡家鸭在一起玩耍,大象和野牛在河里喷水洗澡,一年四季都有鲜花开放,森林里的蘑菇很大很鲜美,白鹇鸟从远方衔来了红米种子,山上种出的哈尼红米喷喷香。
⑧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在山坡开田种庄稼,一代又一代的哈尼人,把开出的梯田接到蓝天上,成为天上良田,才有了真正美好的诺玛阿美。
⑨老人唱古歌动情的形象,定格在我心中,成为一座庄严的雕像,屹立在天上梯田。
⑩古歌中的哈尼梯田,就这样和一个民族的命运连在了一起,史书记载,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在口耳传承的古歌中,它的历史还更加久远深厚。
⑪从某种角度说,是哈尼古歌把哈尼梯田唱进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
古歌源于梯田,人人心中都有一首梯田里的古歌,个个眼里都有一片古歌中的天上良田,代代传唱,世代耕耘,古歌永远,梯田永远。
(有删改)
1.文章首先描写了一幅美好和谐的农耕图,然后分三个层次依次写了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最后写古歌和梯田永驻哈尼人的心田。
(每空限10个字以内)(3分)
2.文中两处画线语句都是对梯田的描写,二者在内容、情感、语言、手法等方面有共同点。
请你任选一点,结合这两处语句,作简要分析。
(4分)
3.“诺玛阿美”在文中出现了三次。
第一次指的是心中理想的家园,第二次和第三次分别指的是什么?
(2分)
第二次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次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2019江苏南京)现代游记阅读(10分)
小明和你阅读一篇游记,你们边讨论,边做旁批。
初游燕子矶
陈白尘
我是个俗人,不懂得风雅。
活了七十四年,很少游览名山大川。
但有一次例外,便是五十八年前,我独自游览了南京东北郊的燕子矶。
一九二四年,当时的东南大学将在暑假招收一批学习班学生,不拘学历,学宿费也不贵。
征得父亲的同意,我便以初一结业生的资格混迹于东南最高学府之中了。
我的“醉翁之意”自然不在学习,而是以廉价的宿舍作为我“旅游”的“宾馆”。
既然是俗人,便不会到石头城上、乌衣巷口去怀古,更不曾去栖霞看枫叶饮酒赋诗……
于是在近处便爬鼓楼,登台城,眺望一下玄武湖;远处,只去了一趟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贵州省 中考 语文 复习 现代文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