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1.docx
- 文档编号:4421722
- 上传时间:2022-12-01
- 格式:DOCX
- 页数:38
- 大小:1.20MB
管理学原理1.docx
《管理学原理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学原理1.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管理学原理1
管理学原理
一、课程基本情况
本课程是管理学的入门课程,主要介绍管理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
v一种好的理论不是要你按照什么样的指令去做,而是帮助你思考与分析周围的环境,找到问题的关键。
外部环境的变化越多,基本的原理就显得更加的重要。
二、课程内容简介
管理学既是一门基础理论学科,也是一门边缘学科。
管理理论与方法涉及经济学、心理学、技术学、信息学、社会学、数学、系统学、计算机科学等,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属于应用学科。
v本课程将系统讲述管理概论;管理学的发展史;管理方法;管理伦理;管理过程中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基本职能;未来管理趋势等内容。
《管理学》课程的内容框架:
。
第一章概述
在现代社会中,管理可以说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不管人们从事何种职业,人人都在参与管理:
或管理国家,或管理家庭,或管理业务,或管理子女。
国家的兴衰、企业的成败、家庭的贫富,无不与管理是否得当有关
资源(管理对象)
v信息人
v技术财
v产品物
v客户时间、地点
协调的方式:
v生产:
通过劳动向自然界要资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自身欲望;
v战争:
通过掠夺他人资源来扩展自身资源,从而满足自己的欲望。
第一节管理与管理者
一、管理的多种定义
v大棒加胡萝卜(古希腊谚语)。
v泰罗(科学管理之父):
管理就是确切地知道你要别人干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办法去干
v孔茨(现代管理学者):
管理是设计和维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集体工作的人们能够有效地完成预定目标的过程。
v管理是对一个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通过综合运用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以有效地实现目标的过程。
vManagementistheattainmentoforganizationalgoalsinaneffectiveandefficientmannerthroughplanning,organizing,leadingandcontrollingorganizationalresources.
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在特定的组织内外环境的约束下,运用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对组织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利用,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
v本教材定义:
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P11)
思考:
衡量管理好坏的标准是什么
效率与效果的取舍
v高效率、高效果:
管理者的目标
v高效率、低效果:
生产越多损失越大
v低效率、高效果:
效率会拖垮效果
v低效率、低效果:
管理者的梦魇
v管理者的目标:
追求二者的同时达成
v当有冲突时:
效果优先于效率?
二、管理的性质
v管理具有两重性,即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既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同时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v对生产过程进行的管理也就存在着两重性:
一种是与生产力相联系的管理的自然属性;一种是与生产关系相联系的管理的社会属性。
v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v管理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v管理的科学性是指:
管理反映了管理活动自身的特点和客观规律性。
v管理的艺术性是指:
管理者在管理实践活动中对管理原理运用的灵活性和对管理方式和方法选择的技巧性
三、管理职能
•计划:
制定目标并确定实现目标所必需的行动。
•组织:
根据组织的战略目标和经营目标,来设计组织结构、配备人员和整合组织力量,以提高组织的应变能力。
•领导:
激励和引导组织成员,以使他们为实现组织目标作出贡献。
•控制:
控制是检查、监督组织活动的进展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偏差,确保计划及组织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
上述四大职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四、管理的基本问题
v管理的载体—组织管理的主体—管理者管理的客体—组织的一般成员和其他资源被管理者的个体(人性)假设管理的环境—内、外
五、管理者
v管理人员是那些在组织中行使管理职能、指挥或协调他人完成具体任务的人。
v垂直差异:
首席执行官、部门经理、基层经理、监督人。
v水平差异:
综合管理者,不同职能部门的经理(生产、营销、财务、人事)。
v管理者应具备技能:
RobertL.katz
v概念技能(Conceptualskill)
Thecognitiveabilitytoseetheorganizationasawholeandtherelationshipamongitsparts.
v人际技能(HumanSkill)
Theabilitytoworkwithandthroughotherpeopleandtoworkeffectivelyasagroupmember
v业务技能(Technicalskill)
TheUnderstandingofandproficiencyintheperformanceofspecifictasks
v
高层管理者
v中层管理者
v基层管理者
v管理者的角色(P21-23)
第二节管理的环境
一、环境
影响管理系统生存和发展的一切要素总和。
包括:
A、内部环境B、外部环境:
一般环境;任务环境
v一般环境包括对组织产生潜在影响的各类宏观因素,以及可能影响组织但联系尚不清楚的各种微观因素。
任务环境是对实现组织目标有直接影响的环境因素。
不同组织的任务环境是不同的,并随组织的变化而变化。
v二、环境分析基本方法
1、PEST要素分析模型
政治要素(Politics)、经济要素(Economics)、社会要素(Society)、技术要素(Technology)。
v2、波特的五种力量模型:
v3、内外部环境综合分析:
SWOT分析波特的五种力量模型
v
v案例:
沃尔玛(Wal-Mart)SWOT分析:
优势-沃尔玛是著名的零售业品牌,它以物美价廉、货物繁多和一占式购物而闻名。
劣势-虽然沃尔玛拥有领先的IT技术,但是由于它的店铺布满全球,这种跨度会导致某些方面的控制力不够强。
机会-采取收购、合并或者战略联盟的方式与其他国际零售商合作,专注于欧洲或者大中华区等特定市场。
威胁-所有竞争对手的赶超目标。
vSwot分析方法,改变自己
v4.利益相关者模型
“利益相关者是能够影响一个组织目标的实现,或者受到一个组织实现其目标过程影响的所有个体和群体。
”----Freeman
利益相关者包括企业的股东、债权人、雇员、消费者、供应商等交易伙伴,也包括政府部门、本地居民、本地社区、媒体、环保主义等的压力集团,甚至包括自然环境、人类后代等受到企业经营活动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客体。
这些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他们有的分担了企业的经营风险,有的为企业的经营活动付出了代价,有的对企业进行监督和制约,企业的经营决策必须要考虑他们的利益或接受他们的约束。
第三节管理原理和方法
管理原理是在管理领域内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规律,它反映了一切具体领域管理活动的实质及其基本运动规律。
管理原则一般是指人们从事管理活动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由原理引申,与管理实际相结合,具有动态性)。
一、人本原理
1、含义:
管理的一切活动要以人为核心,以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为出发点。
(以人为中心:
发挥主观能动性;依靠人;尊重人;服务于人)
2、人本原理的主要内容
人是管理的主体
有效管理的关键是员工参与
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
管理是为人服务的。
二、系统原理
(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在一定的环境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
1、含义任何一种组织都可视为一个完整的开放的系统或为某一大系统中的子系统,在认识和处理管理问题时,应遵循系统的观念和方法,以系统论作为管理的指导思想。
2、系统管理模式的特点:
(1).管理优化的整体性。
系统管理模式追求系统整体效能最优,而不是某个局部或单项指标的最优。
(2).管理目标的系统性。
为了保证组织整体效能最优,系统管理模式对涉及组织效能的各个方面都规定目标;即规定组织总体的奋斗目标,又通过目标分析,明确规定各部门、各岗位的奋斗目标,形成相互依存的目标网络体系。
(3).管理过程的完整性。
系统管理模式将管理活动看作一个完整的过程,而不是某一个或某几个环节。
(4).管理主体的全员性。
系统管理模式认为实现组织目标是组织全体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主张实行全员管理,发动全体人员参与目标的制定,计划实施,主张自我控制。
(5).管理职能的综合性。
由于围绕实现目标的各种职能活动,如计划、组织、控制等,是相互渗透、相互制约、难以割裂的,因而,系统管理模式十分注意将管理的各种基本职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发挥互为保证的作用。
(6).管理方法的先进性。
系统管理模式大多广泛采用现代管理方法,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实施更为有效的管理。
(7).管理程序的循环性。
系统管理模将管理活动看作一个由若干管理步骤形成的封闭的循环体,一个周期连着下一个周期,反复不断地循环下去。
三、责任原理
1:
明确每个人的职责
挖掘人的潜能的最好的办法是明确每个人的职责
(1):
职责的界限要清楚
(2):
职责中要包括横向联系的内容
(3):
职责要落实到人
2:
职位设计和权限委任要合理
3:
奖惩要分明,公正而及时
四、权变管理原理
1、定义:
权变即权衡变化;权变管理是指管理要根据组织的内、外部条件的变化情况作相应的调整,即管理无定式,应因地、因时、因人而宜。
2、权变的环境因素
技术革命、经济动荡、市场变化。
经济体制改革和制度变迁。
跨文化管理。
价值观的变化
权变管理的实践要解决两个问题:
第一,环境的变化要求组织做出反应,组织能够作出哪些改变?
第二,组织如何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特点选择相应的管理策略模式?
五、创新管理原理
v1、定义:
从哲学的范畴看,创新是一种否定,是积极的、辨证的否定,是“扬弃”旧事物、生成新事物的过程。
v管理领域所说的创新,是指一种思想和原则,以及在这种思想和原则指导下,组织所从事的不断适应环境变化、满足社会需求的实践活动。
2、创新的类型
3、管理创新的内容
现代管理认为,创新的内容可以分为组织外部环境的创新和组织内部环境的创新;组织制度创新、组织目标创新、技术创新观念及文化创新、知识创新等。
就企业来说,环境创新的主要内容是市场创新。
市场创新主要是指通过企业的活动去引导消费,创造需求。
新产品的开发往往被认为是企业创造市场需求的主要途径。
其实,市场创新的更多内容是通过企业的营销活动来进行的,即在产品的材料、结构、性能不变的前提下,或通过市场的地理转移,或通过揭示产品新的物理使用价值,来寻找新用户,再或通过广告宣传等促销工作,来赋予产品以一定的心理使用价值,影响人们对某种消费行为的社会评价,从而诱发和强化消费者的购买动机,增加产品的销售量。
工业经济时代网络经济时代
关键技术蒸汽机Internet
经济形态工业经济知识经济
商业方式分层式供应链全球网络供应链
经营对象产品客户
市场策略目标市场个性化市场
成长方式圈地域圈网站
管理模式科学管理数字化管理
六、管理方法(自修)
是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目标,组织和协调管理要素的工作方式、途径或手段。
v管理的具体方法
行政方法:
依靠行政权威,借助行政手段,直接指挥和协调管理对象的方法。
经济方法:
依靠利益驱动,利用经济手段,通过调节和影响被管理者物质需要而促进管理目标实现的方法。
v法律方法:
借助国家法规和组织制度,严格约束管理对象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工作的一种方法。
v教育方法:
通过对一定精神观念的宣传,从真理性方面激人们的理想,使之成为人们组织行为的动机,从而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的方法。
如:
说服、讨论、谈心、陶冶、奖励与批评等。
v技术方法:
指组织中各个层次的管理者(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根据管理活动的需要,自觉运用自己或他人掌握的各类技术,以提高管理的效率的管理方法。
包括信息技术、决策技术、计划技术、组织技术、控制技术。
实质:
把技术融进管理中,利用技术来辅助管理。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历史演化
第一节西方管理思想发展简介
v 迄今为止,整个人类的管理思想发展史,可以划分为三大阶段,即早期管理思想阶段、古典管理思想阶段和现代管理思想阶段。
早期管理思想阶段,基本上是以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主的管理思想,是辅佐君王以获取个人政治上的统治地位,并以此取得统治者恩宠为主要目的的一种管理思想。
当然,其中也包含实现个人政治抱负的期望。
而古典管理思想,是以工业化大生产为主要背景,以市场经济中组织协调发展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管理思想。
它的主要特征是,使企业在市场的时空中获得生存和发展,最终以组织为整体,以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作为管理的最基本的指导思想。
早期管理思想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转变,逐步退为次要地位,而古典管理思想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市场经济主体地位的逐步建立,不断迸发出丰富多彩的思想火花,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经济不断走向新的境界。
-----郭咸纲
v一、管理思想前期
v思想发生的背景:
工业化
v工业革命
v促进了生产力的大发展,引起了社会的巨大变革,使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并最终在全世界占据统治地位。
v分工
v经济学家亚当.思密(AdamSmith)所提出
v经由分工可以达到下列提升生产力的效果
v第一,分工可以使劳动者技术熟练程度很快地提高;第二,分工可以使某个人专门从事某种作业,可以减少从一项工种转到另一项工种所失去的时间;第三,分工可以使专门从事某项作业的劳动者经常改革劳动工具和发明机器。
v对分配制度的思考
v工厂制度产生,取代了原来的手工工场,对管理提出客观要求,如:
v以机械的力量代替人力,生产力增加,使管理变得重要;
v工厂兴起,员工的招募、甄选、派工、出勤管理、薪资计算、食物供应以至住宿的分配都需要有专人管理;
v财务规划与资金的调度等问题,也需要有正式的管理理论与技巧来支持;
v管理思想的发展是和当时人们对自然的认识水平、生产工具的先进程度、生产的组织方式,以及当时的文化背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资产阶级革命成功地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使资本家在政治上得到了保证,商业贸易的发达给资本家开辟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工业革命的爆发使资本家获得了充足的动力,文艺复兴和思想启蒙运动,为资本家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
可以说,18世纪后半叶,在工业革命爆发的时代,无论是社会发展的外部环境还是人们自身的认识水平这一内在因素,都为资本主义的高速发展提供了物质的、精神的、理论的条件。
接下来的工作是:
人们如何在市场中通过努力获得高效率和最大利润?
因此,古典管理思想的萌芽应运而生了。
v二、科学(古典)管理理论阶段
管理的主要目的应该是使雇主实现最大限度的富裕,同时也使每个雇员实现最大限度的富裕。
——泰勒
v1、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v泰罗(F.W.Taylor)
v1856-1915
v代表作:
v《计件工资制》1895年,
v《车间管理》1903年,
v《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
v科学管理作为一种管理理论,它包含着如下的科学假设作为前提:
v1.当时,劳资矛盾日益尖锐的主要原因是社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地利用,而如果能通过科学管理将社会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则劳资双方都会得到利益,这些矛盾就可以解决。
v2.从工人方面来说,其基本的假定,即人是"经济人",人最为关心的是如何提高自己的货币收入,或者说只要能使人得到经济利益,他愿意配合管理者挖掘出他自身最大的潜能。
v3.单个人是可以取得最大效率的,集体的行为反而导致效率下降,科学管理是使单个人提高效率的有效方法。
v两个基本原理
v 在泰勒所进行的科学管理实验中始终依据两个基本原理:
v1.作业研究原理
v这一原理包括:
改进操作方法以提高工效,并以合理利用工时为目的。
泰勒认为,要让每个人都用正确的方法作业,就应把每次操作分解成许多的动作,并把动作细分为动素,即动作是由哪几个动作要素所组成。
然后,再研究每项动作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据此决定去掉那些不合理的动作要素,并对保留下来的必要成分,依据经济合理的原则,加以改进和合并,以形成标准的作业方法。
这就是作业研究原理。
2.时间研究原理
v在动作分解与作业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和分析工人完成每项动作所需要的时间,考虑到满足一些生理需要的时间和不可避免的情况而耽误的时间,为标准的作业方法制定标准的作业时间,以确定工人的劳动定额,即一天合理的工作量。
这就是与作业研究原理相对应的时间研究原理。
v管理哲学:
v管理目的的重新设定;
v财富观的转变;
v劳资关系的调整;
v工作与生活观念的转变;
v态度的转变
v科学管理的任务
v第一,效率至上。
即谋求最高的工作效率,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v第二,为了谋求最高的工作效率可以采取任何方法。
对工人操作的每一个动作进行科学研究,用以代替传统的经验方法。
科学地挑选工人并进行培养和教育,使之学会工作。
改变过去由工人任意挑选自身工作的做法,并根据自身的条件进行自我培训。
与工人亲密协作,以保证一切工作按已形成的科学原则去办。
在作业过程中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作业的环境也是标准化的,不用考虑人性的特点,将人训练成为一种肉体机器。
v第三,资方与工人之间在工作和职责上进行分工,资方做自己比工人更胜任的那部分工作,从而改变过去那种几乎将所有的工作和大部分的职责都推到工人身上的管理方法。
v 1.他把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改变了凭经验工作的方法,而代之以科学的工作方法,以确保管理任务的完成。
2.设置职能工长,即职能管理者。
3.为组织管理提出了例外原则。
( 所谓例外原则,就是指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把一般日常事务授权给下属管理人员去负责处理,而自己保留对例外的事项,一般也是重要事项的决策权和控制权,如重大的企业战略问题和重要的人员更替问题等。
)
v但是,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也有其一定的局限性。
如研究的范围比较小,内容比较窄,侧重于生产作业管理。
另外,泰勒对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等都没有涉及。
更为重要的是,他对人性假设的局限性,即认为人仅仅是一种经济人,这无疑限制了泰勒的视野和高度。
法兰克与莉莉安.吉尔伯斯:
Frank&LillianGilbreth
v动素:
吉尔布雷斯夫妇发明了一个“动素”的概念,把人的所有动作归纳成许多个动素,如手腕动称为一个动素,就可以把所有的作业分解成一些动素的和。
对每个动素做了定量研究之后,就可以分析每个作业需要用多少时间。
2、法约尔HenriFayol(1841-1925)的一般管理理论:
代表作:
《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1916年。
v经营6项职能:
技术、商业、财务、会计、安全、管理。
不论企业大小、复杂还是简单,这六种活动(或者说基本职能)总是存在的。
法约尔开宗明义地将企业的共性摆出来,然后指出前五种活动都不负责制定企业的总经营计划,不负责建立社会组织,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和行动,而这些至为重要的职能应属于管理。
v管理职能5项要素:
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v管理的14项基本原则
v分工;权利与责任;
v纪律;统一命令/指挥是指一个下属人员只应接受一个领导人的命令;
v统一领导对于达到统一目标的全部活动,只能有一个领导人和一项计划人们通过统一领导来完善组织,而通过统一指挥来发挥人员的作用;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v人员的报酬;集权;
v等级系列;秩序;
v公平;人员的稳定;
v首创精神;集体精神。
v原则的应用“是一门很难掌握的艺术,它要求智慧、经验、判断和注意尺度。
由经验和机智合成的掌握尺度的能力是管理者的主要才能之一。
”
v没有原则,人们就处于黑暗和混乱之中;没有经验与尺度,即使有最好的原则,人们仍然处于困惑不安之中。
原则是灯塔,它能使人辨明方向;它只能为那些知道通往自己目的地道路的人所利用。
v--------法约尔
v1)法约尔对管理“普遍性”的论述是管理思想发展上的一个重大贡献。
法约尔提出,①管理是可以应用于一切事业的一种独立活动;②随着一个人在职务上的提升,越来越需要管理活动;③管理知识是可以传授的。
v管理教育是必须的
v管理能力可以通过教育来获得;
v没有理论就不可能有教育
v2)法约尔的管理思想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理论性。
后人根据他建立的构架,建立了管理学并把它引入了课堂。
他在管理的范畴、管理的组织理论、管理的原则方面提出了崭新的观点,为以后管理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BureaucraticOrganization
v基本问题:
v个人为什么会服从命令?
v答案:
权力,权威。
v韦伯认为,任何组织都必须以某种形式的权力作为基础,没有某种形式的权力,任何组织都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
人类社会存在三种为社会所接受的权力:
v传统权力( Traditional Authority):
传统惯例或世袭得来;
v超凡权力(Charisma Authority):
来源于别人的崇拜与追随;
v法定权力(Legal Authority):
理性法律规定的权力。
他指出:
任何组织都必须有某种形式的权力作为基础,才能实现目标。
只有理性——合法的权力才宜于作为理想组织体系的基础。
v有了适合于行政组织体系的权力基础,韦伯勾画出理想的官僚组织模式(Bureaucratic Ideal Type),具有下列特征:
v(l)组织中的人员应有固定和正式的职责并依法行使职权。
组织是根据合法程序制定的,应有其明确目标,并靠着这一套完整的法规制度,组织与规范成员的行为,以期有效地追求与达到组织的目标。
v
(2)组织的结构是一层层控制的体系。
在组织内,按照地位的高低规定成员间命令与服从的关系。
v(3)人与工作的关系。
成员间的关系只有对事的关系而无对人的关系。
v(4)成员的选用与保障。
每一职位根据其资格限制(资历或学历),按自由契约原则,经公开考试合格予以使用,务求人尽其才。
v(5)专业分工与技术训练。
对成员进行合理分工并明确每人的工作范围及权责,然后通过技术培训来提高工作效率。
v(6)成员的工资及升迁。
按职位支付薪金,并建立奖惩与升迁制度,使成员安心工作,培养其事业心。
v
vWEBER’SIDEALBUREAUCRACY
v泰勒、法约尔、韦伯分别从3个不同的方面将古典管理理论的大厦建立起来。
即个人、组织和社会来解决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宏观和微观的管理问题,为资本主义解决劳资关系、生产效率、社会组织等方面的问题,提供了管理思想的指导和科学理论方法。
v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管理学 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