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非凡联盟届高三教学质量调研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文档编号:4418908
- 上传时间:2022-12-01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111.42KB
河南省非凡联盟届高三教学质量调研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河南省非凡联盟届高三教学质量调研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非凡联盟届高三教学质量调研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非凡联盟届高三教学质量调研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
河南省非凡联盟2020届高三年级教学质量调研考试
历史试题
(解析版)
2019年6月16日
注意事项:
1.考试范围:
高中全部内容(必考内容的分值为85分,必修1占30%、必修2占30%、必修3占40%)。
2.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商朝的甲骨文大部分是殷商王室占卜的记录,有些占卜的内容关于天气,有些是农作收成,也有问病痛、生育的,还有打猎、作战、祭祀等事。
据此可知,甲骨文
A.是一种成熟的文字
B.全部是商王活动的历史记录
C.只存在于商朝时期
D.可以验证弥补《史记·殷本纪》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商朝时期甲骨文的大部分内容是王室关于社会生活和军国大事的记录,而《史记·殷本纪》主要是记录商朝王室的活动,所以甲骨文可以用来验证弥补《史记·殷本纪》,因此D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得出甲骨文是一种成熟的文字;B选项中“全部”一词表述绝对,与材料中“大部分”的表述相矛盾;C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得出甲骨文仅存在于商朝,结合所学可知,西周时期也使用过甲骨文。
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2.战国初年,田氏在齐国夺取政权,于是“(卿大夫)田和迁齐康公于海上,使食一城,以奉其先祀”;卫国因国力衰弱,于周显王二十三年(公元前246年)“更贬一号日侯,服属三晋(赵魏韩)。
”上述史实表明,此时
A.贵族集团退出了政治舞台
B.诸侯分封秩序日益完善
C.宗法观念的社会影响深刻
D.政治统一进程明显加快
【答案】C
【解析】
【详解】田氏代齐后仍使齐康公“奉其先祀”,被贬爵的卫国国君“服属三晋”,均可体现传统血缘宗法观念的影响,故C项正确;田氏和三晋均为贵族,他们掌握了原齐国和晋国的政治权力,A项错误;诸侯国政权更替和诸侯爵位变迁都能反映对周朝分封秩序的破坏,B项错误;田氏代齐和三家分晋无法直接体现统一趋势,D项错误。
3.据《史记》记载:
在西汉前期,拥有百万资本的商人较多,民间借贷现象较为普遍。
如果一年内投入百万巨资,就可以收获二十万利息。
由此可以推知,西汉前期
A.商业资本比较活跃
B.重农抑商政策被舍弃
C.商人地位空前提高
D.长途贩运已较为普遍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汉代前期民间借贷现象普遍,商业活动频繁,这说明当时商业资本较为活跃,因此A选项正确。
B选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在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后一直存在于中国封建社会,并未被舍弃;C选项错误,汉代商人地位仍然较低,材料并未体现商人的社会地位;D选项错误,长途贩运较为普遍是在唐宋时期,材料并未体现此内容。
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4.宋大明(457年-464年)初朝廷规定:
第一、二品官听占山三顷,三、四品二顷五十亩,五、六品二顷,七、八品一顷五十亩,第九品及百姓一顷;先已占者,不得更占;先占不足数者,可以占足。
到了齐高帝时,又下诏禁止封略山湖。
据此可知,宋齐的这些举措
A.有效限制了土地兼并
B.承认既成事实与力图限制并存
C.激化了刘宋社会矛盾
D.得到了士族地主阶级的大力支持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宋齐政府一方面承认官员占有土地,同时又对官员最高占田数量作出限制性规定,这说明其既承认官员占地的既成事实,也力图限制兼并,因此B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表明这些措施的效果,结合所学可知,这些措施未能有效的限制土地兼并;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表明这些措施的影响,无法得出其激化了社会矛盾;D选项错误,这些措施限制了士族占地,不会得到士族的支持。
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5.隋唐之前的儒学,以两汉经学为代表,强调的是形而下的宗法礼仪。
儒家在生命终极关怀上的不足,导致了儒学在佛老的弥漫下显得无所适从。
在反抗佛老思想的过程中,孟子在儒学中的地位也随之提高。
在这种情况下
A.孔子的儒学创始人地位被颠覆
B.宋代儒者更加重视内心修养
C.汉唐的统治者仍企图恢复周礼
D.格物致知的修养方法被抛弃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这反映
是隋唐以来佛老思想对儒学的冲击。
结合所学可知,在佛老思想的冲击下,儒学融合佛老思想,形成了理学思想。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隋唐之前的儒学存在“在生命终极关怀上的不足”,理学跟传统儒学相比,强调寻求“天理”,更加重视人的自身修养,重视思辨,因此B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孔子的地位并未被颠覆;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宋代理学出现的背景,与汉唐统治者无关,且该表述不符合史实;D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宋代理学提倡“格物致知”,要求通过对客观事物的细致观察而探求其中的“理”。
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6.洪武九年(1376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将行中书省改为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布政司”、“布政使司”、“藩司”,派布政使到地方掌管一省之民政与财政。
明太祖这一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A.抑制地方藩王割据势力
B.提高地方机构的行政效率
C.削弱丞相行政管理职权
D.改变地方权力过大的弊端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元朝实行中书省制度,集地方军政、财政和民政等大权于一身,权力较大,明太祖将行中书省改为承宣布政使司,派布政使到地方掌管一省之民政与财政,分割地方权力,改变了地方权力过大的弊端。
因此D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明太祖朱元璋设立三司的目的是分散地方权力,并非抑制地方藩王的割据势力;B选项错误,分散地方权力不利于提高地方的行政效率;C选项错误,材料涉及的是削弱地方权力,与中央官员丞相无关。
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7.下表是不同史籍关于明代方孝孺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记述
出处
丁丑,杀齐泰、黄子澄、方孝孺,并夷其族。
《明史·方孝孺列传》
丁丑,执奸恶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至阙下,上数其罪,咸伏其辜,磔戮于市。
《太宗(即明成祖朱棣)实录》
按南京锦衣卫镇抚司监簿,除前编缺坏外,所存簿籍载正学(方孝孺)宗族抄扎人口又八百四十七人。
(明)宋端仪《立斋闲录》
九族既戮,亦皆不从,乃及朋友门生廖镛、林嘉猷等为一族,并坐。
(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
上怒云:
“吾夷汝十族。
”左右问何一族?
上曰:
“朋友亦族也。
”于是尽其九族之命而大搜天下为方友者杀之。
(明)祝允明《野记》
A.方孝孺被夷灭十族
B.正史记载比私人撰述可信度高
C.历史叙述与历史事实总会存在差异
D.不同历史记载使史学呈现多元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分析表格信息可知,《明史·方孝孺列传》、《太宗实录》属于官方史书,后三部属于民间修史,官方、民间史书对方孝孺的记载出现差异,说明不同历史记载使史学呈现多元化,因此D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官方史书没有记载方孝孺被夷灭十族,只有民间史书有记载,这样不能确认方孝孺被夷灭十族;B,C两选项说法绝对化,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8.下表为18世纪后期中国对外贸易变化简表。
这些变化说明
A.清政府海禁政策的松弛
B.中国传统经济优势犹存
C.清朝丧失海关自主权力
D.中国外贸逐步转为入超
【答案】B
【解析】
【详解】十八世纪后期,在清朝实行海禁政策的情况下,粤海关关税收入仍保持高速增长,说明在中外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其主要是因为传统自然经济仍占优势地位,国内市场对西方商品需求不大,故B项正确;清朝此时依然严格实行海禁政策,只保留广州一口通商,A项错误;清朝丧失海关自主权是在近代鸦片战争后,C项错误;随着鸦片贸易的发展,中国对外贸易逐步转为入超,与材料时间不符,D项错误。
9.如图反映了19世纪中国占世界工业生产的相对份额的变化情况。
这表明
A.列强不断加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B.中西方工业经济的不平衡发展
C.闭关锁国造成了中国工业的落后
D.洋务企业在世界上缺乏竞争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分析图表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资本主义世界相继进行了两次工业革命,中国的传统工业、洋务工业、民族工业均无法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工业竞争,列强凭借其强大的实力,使中国逐渐成为其商品的原料市场、销售市场及其资本市场,所以中国占世界工业生产的相对比例逐年降低,因此B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19世纪中国所占世界工业生产的相对份额不断下降,列强侵略是主要原因,商品输出只是原因之一,甲午战后,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C选项错误,1840年之后中国的国门被打开;D选项错误,洋务企业出现在1860年左右。
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10.1861年1月,奕䜣上《统筹洋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请求建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奏折称:
“近年各路军机络绎,外国事务,头绪纷繁,(外国公使)驻京以后,若不悉心经理,专一其事,必致办理延缓,未能悉协机宜。
”这表明
A.清政府适应了西方侵略的需要
B.中国近代外交转型基本完成
C.中国外交正逐渐融入世界潮流
D.中国半殖民地地位最终确立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中国探索西方外交语境下
外交机构,设立专门外交机构总理衙门,体现了对世界的融入,因此C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在鸦片战争的冲击下,中国人开始开眼看世界,虽然有些被动,但也有清政府为维护统治而主动应对时局的举措,所以不能将总理衙门等外交机构的设置都看成是适应外国侵略的需要;B选项错误,材料中外交机构的设立都只是外交转型的初始阶段,不能说基本完成;D选项错误,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最终确定。
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11.下表体现了新文化运动的矛头指向,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目的是
角度
矛头
政治层面
批判孔子为帝王专制的“护符”
思想层面
批判孔子为思想专制的权威
个人层面
批判孔予之礼为伦理专制的先导
A.对中国传统文化全面否定
B.实现文化觉醒和思想启蒙
C.剔除儒家思想的糟粕部分
D.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行为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的三个“专制”可知,新文化运动对孔子思想中的封建成分进行批判,这不仅仅是剔除儒家思想的糟粕,而是通过批判传统思想文化的不合理成分,以达到文化的觉醒和思想的启蒙,因此B选项正确。
A选项中的“全面否定”材料无法体现;C选项不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目的;D选项错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文化的觉醒和思想的启蒙,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行为不是主要目的。
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12.“民族资产阶级背叛革命的联合战线。
资产阶级在革命的初期,是参加革命的,这一事实早已伏下它必然要退出革命战线的叛变。
民族资产阶级的叛变,暂时削弱了革命势力,而加强了反革命的联盟。
”中共这一决议提出的背景是
A.国民大革命兴起
B.土地革命战争兴起
C.全民族抗战开始
D.解放战争顺利进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党代会决议认为民族资产阶级是非常不可靠的阶级,对民族资产阶级持否定态度,反映了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认识,也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对共产党革命的抛弃,结合所学知识,大革命失败后土地革命时期中共不认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力量,没有把民族资产阶级纳入统一战线,因此B选项正确。
国民革命时期、全民族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民族资产阶级都被纳入统一战线,民族资产阶级是被团结的力量,不符合题意,其他选项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13.南京沦陷的当天,国民政府公布的作战计划指出:
“现在我军战法,应于硬性之外,参以柔性,务在交通要线上,纵深配置有力部队,使任正面阻击战斗。
同时组织训练民众,使连(联)合军队,共同施行游击。
”这表明国民政府
A.认识到不同作战方式配合使用的价值
B.已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
C.表达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愿望
D.转变了对中共敌后战场抗战的认识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国民政府认为“硬性之外,参以柔性”“组织训练民众,使连(联)合军队,共同施行游击”等信息可以得出,国民政府认识到应该采用不同战术,因此A选项正确。
B选项错误,发动训练民众不等于国民政府接受了全面抗战路线;C选项错误,当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建立;D选项错误,虽然材料中体现出一定的敌后抗战的思想,但不等于国民政府转变了对中共敌后战场抗战的认识。
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14.如图是《苏联专家援建新中国》宣传画。
这一宣传画主要反映出
A.中苏两国外交的本质特征
B.新中国初期经济建设方针
C.中苏经济合作的主要模式
D.工农业生产受到苏联影响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新中国初期经济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这体现了新中国初期的经济建设方针,因此B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中苏两国外交的本质都是为了维护本国利益,材料并未体现;C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得出中苏经济合作的主要模式;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工业生产,并未体现农业生产的信息。
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15.分析下图,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进出口贸易稳步上升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
C.外交上我国取得重大成就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图表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从1992年中共十四大开始,我国着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国际市场进一步接轨,推动了对外贸易的较快发展,因此D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中国进出口贸易稳步上升”是表格反映的现象,不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B选项错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是图中现象出现的理论因素,不是主要原因;C选项错误,外交上取得重大成就为我国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是外在因素,不是主要原因。
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16.古代雅典城邦主张“用体育锻炼出儿童健美的体格;用美育发展儿童的行为美、语言美;用德育剔除儿童心中的邪念,使他们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巨大的毅力;用智育使儿童获得真正有用的学问,成为身心既美且善,和谐发展的人。
”该教育理念
A.维护了贵族对教育的垄断
B.提高了雅典所有民众的文化素养
C.抑制了公民个人自由意识
D.反映了民主政治对公民素养的要求
【答案】D
【解析】
【详解】城邦强调儿童在体、美、德、智方面的和谐发展,有利于为城邦培养合格的参政公民,故D项正确;题干中的“儿童”,不仅仅局限于贵族子弟,A项错误;受教育权是城邦公民阶层享有的特殊权利,而不是所有人,B项错误;“个人自由”与城邦教育不冲突,也没有抑制个人自由意识,C项错误。
17.在罗马法的初期,法律主要由祭司操控,因此其具有宗教的仪式特征。
宗教仪式一般是由话语或动作程序组成,受其影响的罗马法也相应呈现出话语或动作(尤其是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动作)程序的特征。
材料表明早期罗马法
A.具有形式主义的特征
B.由宗教演化而来
C.祭司掌握法律解释权
D.体现自然法思想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受其影响”罗马法呈现出“程序的特征”,这体现了形式主义的特征,因此A选项正确。
早期罗马法与宗教有关,但不能说由宗教演化而来,祭司也没有掌握法律的解释权,B、C选项错误;D选项错误,自然法强调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材料没有体现。
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18.法国科学家笛卡尔(1596-1650)指出,科学的本质是数学。
他说:
“我尤其对数学推理的确实性与明了性感到高兴。
”他强调科学的目的在于“造福人类”,使人成为自然界的“主人和统治者”。
这种认识
A.揭示了自然科学的本质
B.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兴起
C.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D.消除了人们的宗教信仰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使人成为自然界的‘主人和统治者’”结合所学可知,笛卡尔的认识有助于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的发展,有助于人们摆脱教会神权的束缚,从而推动思想解放,因此C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自然科学是研究大自然中有机或无机的事物和现象的科学,数学是其方法之一,这不是自然科学的本质;B选项错误,自然科学兴起的标志是1543年哥白尼日心说的提出;D选项错误,笛卡尔的学说并没有消除人们对基督教的信仰。
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19.亚当。
斯密在1755年
一次讲演中提出财富增长三要素:
除了和平、便利的税收,以及适度的司法之外,把一个落后国家变成繁荣的国家,就不再需要别的什么了。
这一演讲
A.标志着自由主义政策形成
B.促进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
C.扩大了英国政府的行政权
D.有利于英国政治制度的完善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亚当·斯密要求政府减少对经济的行政干预,促进英国经济自由发展,有利于英国政治制度的完善,因此D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英国自由主义政策形成于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完成后,与材料中时间不符;B选项错误,英国工业革命完成于19世纪中期,与材料中时间不符;C选项错误,亚当·斯密的演讲要求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并未要求扩大政府的行政权。
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20.“1870年以后,在工业革命的第二阶段中,……如果得不到贷款,工厂的扩大或现代化往往就无法实现。
这时,银行通过提供由大批储户和投资者的资产汇集而成的资本,满足了这些金融需求”。
这说明
A.金融家经济地位发生变化
B.垄断资本获得发展
C.工业资本代替了金融资本
D.资本主义性质改变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如果得不到贷款,工厂的扩大或现代化往往就无法实现”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经济组织的主要形式发生新变化,出现了金融资本主义,金融对工业发展作用重要,金融家的经济地位发生变化,因此A选项正确。
B选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了垄断资本,包括工业资本、金融资本等,但材料侧重说明的是金融资本的发展;C选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工业资本已经离不开金融资本,不是工业资本代替了金融资本;D选项错误,金融资本的发展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性质,这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又一局部调整,不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改变。
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21.巴黎公社从1871年3月19日到5月24日先后颁布了423道公告,涉及社会全方位变革的命令与举措。
这些公告
A.表明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的政权
B.清除了法国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病
C.体现了巴黎人民改变法国的迫切性
D.表明巴黎公社反对普鲁士的侵略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巴黎公社在短短2个多月的时间内就颁布了涉及社会全方位变革的423道公告,这体现了巴黎人民改变法国的迫切性,因此C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得出巴黎公社的性质;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巴黎公社是在政权控制的巴黎地区颁布公告,并非是整个法国,依据材料也无法得出这些改革措施和法令的效果;D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得出巴黎公社的改革措施是针对普鲁士的侵略。
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22.19世纪后期,欧洲各国民族主义者认为达尔文主义给了他们支持和正当理由。
上、中层阶级论证说,他们应得到幸福和成功,因为他们较无能的穷人更“适合”;殖民者也以之为帝国主义辩护。
这主要说明达尔文的进化论
A.为欧洲殖民扩张提供了科学理论基础
B.其“优胜劣汰”观点与时代需要吻合
C.以人类社会政治经济变化为研究对象
D.是导致欧洲政治经济变化的根本原因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进化论被欧洲民族主义者、资产阶级和殖民者用以解释当时欧洲政治革命、经济发展和殖民活动,联系所学可知,这是因为其“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观点适应了当时欧洲的时代需要,因此B选项正确。
依据材料可知,进化论被用来解释欧洲的政治革命、经济发展和殖民活动,A选项表述过于片面;C选项错误,进化论以自然界生物为研究对象;D选项错误,导致欧洲政治经济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进步。
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23.1924年初列宁逝世后,斯大林领导地位逐步确立。
1925年苏联开始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通过农业集体化的方针。
这表明苏联
A.斯大林模式已形成
B.工业发展资金得到解决
C.新经济政策被废除
D.国家经济政策发生变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集体化”均是斯大林的国家领导地位逐步确立后采取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存在明显差别,表明国家经济政策发生了变化,因此D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苏联1936年宪法的颁布是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B选项错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工业发展资金一直没有很好解决;C选项错误,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后,新经济政策逐渐被取消,与1927年之前的信息无关。
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24.1966年,荷兰公主比亚特丽克斯(后为荷兰女王)与德前外交官阿姆斯伯格亲王举行婚礼,随后,两国进一步在各领域展开交流与合作。
但此桩婚事引起荷兰国内左翼分子及和平主义者的抗议,原因是德国在二战期间曾入侵荷兰。
材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A.二战唤醒了荷兰人的民族意识
B.欧洲一体化以德荷为中心
C.西欧深化合作过程中面临阻力
D.荷兰民众反对同德国合作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德国与荷兰在联姻的基础上深化交流合作,但遭到了荷兰国内左翼分子及和平主义者的抗议,这从侧面反映出西欧深化合作过程中面临阻力,因此C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荷兰民族意识不是在二战中才觉醒的;B选项错误,西欧一体化以法德为中心;D选项错误,荷兰国内左翼分子及和平主义者反对合作,并非全体民众。
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25.1969年2月,戴高乐接见英国新任驻法大使索姆斯,表示希望看到英国和西欧其他国家发展经济合作关系,在政治上和防务上加强合作,认为西欧应该有自己的独立于北大西洋公约的防务。
这表明
A.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
B.西欧政治上的联合进一步加强
C.英法共同规划欧共体的发展
D.欧共体推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戴高乐希望西欧在经济、“政治上和防务上加强合作”,“有自己的独立于北大西洋公约的防务”,反映了法国希望欧洲联合起来,摆脱美国操控。
这表明两极格局下美国与其阵营内部成员(如法国)之间的关系出现了分化,因此A选项正确。
这是戴高乐的个人意见和希望,不能说明西欧政治上的联合进一步加强成为现实,也不能代表欧共体的态度,B、D选项错误;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法国的要求,并未体现英国的态度,结合所学可知,英国1973年才加入欧共体,此时并未与法国共同规划欧共体的发展;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6~28题为必考题,每道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29~31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
共35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公共卫生是城市化进程中重要的社会问题,它不仅关系到城市的健康发展,更关乎社会秩序的稳定和谐。
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卫生”一词在晚清日益流行。
由于近代社会的急剧转型,卫生含义出现了新变化,卫生即“强国”。
卫生涉及的已经不是个人或地方团体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南省 非凡 联盟 届高三 教学质量 调研 考试 历史试题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