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育委员培训教案4心理疾病识别与心理危机干预.docx
- 文档编号:4407956
- 上传时间:2022-12-01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49.22KB
心育委员培训教案4心理疾病识别与心理危机干预.docx
《心育委员培训教案4心理疾病识别与心理危机干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育委员培训教案4心理疾病识别与心理危机干预.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育委员培训教案4心理疾病识别与心理危机干预
第四讲心理疾病识别与心理危机干预
教学目标及要求:
1.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内涵;
2.了解常见心理疾病的识别要点;
3.科学看待心理危机的产生机制和处理流程;
4.掌握初步的心理危机识别和处理技巧;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常见心理疾病的识别与判断,并在工作能有效运用;
2.对心理危机的判断、识别与初步处理;
教学组织:
清晰明确地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心理疾病、心理危机之间的关系,通过疾病特点、案例列举的方式使学生掌握心理疾病的判断要点,同时强调心育委员工作界限,明确明确班级心育委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帮助学生梳理在日常生活中应对心理疾病、心理危机的方法、态度和注意事项。
让学生对心理疾病和心理危机的基本知识有一个基本了解。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内容:
导入:
美国一位资深心理医师曾经断言:
“随着中国社会向商业化的变革,人们面临的心理问题对自身生存的威胁,将远远大于一直困扰着中国人的生理疾病……”。
近年来我国社会发展的事实亦证明,我们身边的大多数人(甚至包括我们自己),都已切实地感到,在经济、文化、价值观等社会因素急剧变化的时代,我们所面临的心理问题已愈来愈突出。
第一部分常见心理疾病的识别
一、身体健康、身体疾病
1.身体健康的概念:
健康是指全身的生理机能正常,没有疾病和衰弱的表现
2.判断要点:
衡量一个人是否健康,必须从生理检查、个人感受等因素分析①有没有器质性或功能性异常②有没有主观不适感
主诉:
发热,一般持续2-3天;鼻塞、流涕、咳嗽、咽痛;还可伴有头痛、精神差、全身乏力;
诊断:
上呼吸道感染
治疗:
1、充分休息、多饮水;、对症药物治疗
病情发展:
情况重者可致:
支气管炎、肺炎;
预防措施:
1.坚持户外活动,增强体质;2.感冒流行季节少去公共场所;3.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二、心理健康、心理疾病
1.心理健康的概念:
一种持续的、积极的心理状态,即个体具有良好的适应力,生命充满活力,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内在的潜能。
2.如何看待心理疾病:
首先心理疾病是一种病,是指一个人由于精神上的紧张,干扰,使自己思维上、情感上和行为上,发生了偏离社会生活规范轨道的现象。
心理和行为上偏离社会生活规范程度越厉害,心理疾病也就愈严重。
3.正常和异常心理的区分
(1)常识性区分:
离奇言论、思想和行为/过度情绪体验/社会功能不完整/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
(2)心理学区分:
主客观统一,幻觉,妄想/心理活动一致性,知情意行应一致,如情感倒错/人格相对稳定性如吝啬鬼—挥霍
4.心理疾病多发、频发的的原因
①现代社会是一个“压力的年代”
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来源:
学业压力、经济压力、人际压力、情感压力、前途压力
②我们几乎每天都生活在压力的刺激中。
5.心理疾病的演变顺序:
心理压力→心理冲突→心理问题→心理疾病
三、如何初步辨别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1.心理健康的人是什么样子?
(1)本人不觉得痛苦:
即在一个时间段中(如一周、一月或一年)快乐的感觉大于痛苦的感觉。
(2)他人不感觉到异常:
即心理活动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没有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表现。
(3)社会功能良好:
即能胜任社会角色,做好自己分内该做的事情。
2.心理疾病的人什么样?
(1)本人觉得痛苦:
即在一个时间段中(如一周、一月或一年)痛苦的感觉大于快乐的感觉。
(2)他人感觉到异常:
即心理活动与周围环境不相协调,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
(3)社会功能丧失或部分丧失:
不能胜任社会角色,自己分内该做的事情无法胜任。
3.哪些状况出现表明可能心理出现了问题?
(1)躯体感受方面:
失眠、头痛、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和工作缺乏热情,情绪不稳,愁眉苦脸
(2)行为方式方面:
怕脏,怕得病,怕说错话,怕别人看自己,或毫无原因的恐惧,或刻板仪式动作。
(3)与人交往方面:
对人冷淡,躲避亲人,并怀敌意;或寡言少语,好独自呆坐,或无目的漫游,生活懒散,不守纪律;性格反常,无故发脾气,敏感多疑,自语自笑。
(4)自我感觉方面:
老感觉自己的形体变样了,过度地照镜子,好打扮;怀疑自己不健康,反复看医生。
(5)出现幻听幻视等幻觉和妄想。
4.怎样判断一个人可能有心理疾病
①情绪障碍:
抑郁:
总是高兴不起来,情绪低落。
焦虑:
忐忑不安,总觉得有好多事要做,要尽快干完,不能轻松。
强迫:
总爱反复检查、反复思考同一个问题,为此又十分苦恼。
情绪压抑、易爆发或内隐,情绪经常困扰在某一方面。
敏感多虑、注意力涣散、做事效率低、为难情绪加重。
②行为障碍:
注意力不能集中、学不进去、爱走神、记忆下降、大脑“不听使唤”;社会退缩:
与同学交往减少、不愿交往、不爱运动、对事情提不起精神。
③生理功能障碍:
身体容易疲劳、入睡困难或易觉醒、腰酸背痛、心悸、乏力。
进行医学检查时却无结果。
第二部分常见的心理疾病
1.抑郁症
(1)主要症状:
通常有心境低落、兴趣和愉快感丧失,导致劳累感增加和活动减少的精力降低。
也很常见的症状还有稍作事情即觉明显的倦怠。
(2)其它常见症状是:
(a)集中注意和注意的能力降低;
(b)自我评价和自信降低;
(c)自罪观念和无价值感(即使在轻度发作中也有);
(d)认为前途暗淡悲观;
(e)自伤或自杀的观念或行为;
(f)睡眠障碍;
(g)食欲下降。
病程持续至少2周。
小洁,大一学生,因失眠、精神差在父母陪同下就诊。
小洁自述:
近2个月以来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学习效率较之前降低,不爱上课,即使到了课堂也无法集中注意力,总感觉心情不好,很孤独,自己什么也做不好,不爱说话也不爱活动,不愿意搭理人,感觉活着很痛苦,不愿和同学交往,白天精神不好,吃不下饭,晚上经常失眠,每天睡眠时间不足4小时,早醒,时常无缘无故的哭泣,甚至有想要轻生的想法。
父母叙述:
小洁这段时间的性格改变较大,不爱理人,脾气暴躁,经常无缘无故发火,和同学、老师的关系紧张,平时精神差,感觉没活力,总说心里烦闷,具体为什么烦闷也说不出来。
总之能感觉到她心情很不好,有时候还常说活着没意思,吃不好睡不好,成天无所事事的发呆,也不上学,最近瘦了很多。
概括为:
没有乐趣、没有希望、没有办法、没有精力、没有意义、没有用处
(基本症状----丧失!
)
2.焦虑症
(1)主要症状:
焦虑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某种不利情况而又难于应付的不愉快情绪。
主要分为惊恐障碍和广泛性焦虑两种。
与恐惧不同,恐惧在面临危险时发生,而焦虑发生在危险或不利情况来临之前。
(2)类型:
焦虑症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①惊恐障碍
②广泛性焦虑症
小陈,女,大学物理一年级学生,因焦虑失眠就诊。
小陈从小到大成绩名列前茅,从不用家长老师操心,本来一直以自己的物理高考成绩而自豪,而进入大学后普通物理考试没有合格,从此一蹶不振,对集体活动不闻不问,特别害怕物理,班级人际关系紧张,失眠,做恶梦,怕别人看出她有很多题目不懂,不敢问老师,上课竭力集中精力,但效果不佳,回宿舍就想睡觉,又担心赶不上同学,坚持学习,效果差,逐渐其他课程也不能应付,只要一遇到自己不懂问题就开始发抖,全身僵硬,难以松弛。
杨X,女,38岁,高中文化,已婚,教师。
两年来患者易激惹,常心烦意乱,头痛头昏。
等公共汽车时不停地走下人行道翘首张望;拨电话、调收音机时心急手抖,极无耐心。
经常担心有什么灾难要来临,上课时担心家中被盗;学生放学回家,担心途中出车祸;学校评比担心自己落后(实际上常是先进)。
自诉失眠、多梦、坐立不安;胸痛。
月经也不规律;但遇凡事要上厕所小便,事情越急,便意也越急。
曾在医院检查未见特殊异常,诊断为神经衰弱,服用药物未见好转。
一年前经过某菜市场时突然心慌心悸、呼吸困难、患者嫉妒恐惧,好像周围没有空气一样,大喊“天要塌啦”,大声尖叫。
抱头乱窜,最后死死抱住一根电杆,浑身战栗、大汗淋漓,持续约半小时候瘫软下来。
患者事后回忆起来也觉得莫名其妙,不知为何如此惊慌和恐惧。
此后发作频繁,每次发作十多分钟,程度较首次为轻,多为突然心慌、胸闷,出现濒死感,抓住亲人的手惊叫“不得了,不得了。
发作后疲乏无力、脸色惨白。
3.强迫症
(1)主要症状:
强迫症是以不能为主观意志所克制,反复出现的观念、意向和行为为临床特征的一组心理障碍,
(2)主要特点:
强迫症状的特点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二者的尖锐冲突使患者焦虑和痛苦,患者体验到,观念或冲动系来源于自我,但违反他的意愿,遂极力抵抗和排斥,但无法控制,患者认识到强迫症状是异常的,但无法摆脱。
(3)主要表现:
强迫观念及强迫行为两类。
小刘,女,大二学生,入学后就出现“洁癖”,她害怕开门,小药瓶不敢拿,不敢去医院,每天不停地洗手不说,最严重的是不能与室友一起生活。
偶然不得已发生些间接接触,她就会焦虑、烦躁,必须反复洗手才能平静下来。
”她自诉,“我知道自己很坏,同学都对我不错,我也知道她们其实非常讲卫生,可就是无法克制。
我太痛苦了……
4.精神分裂症
(1)主要表现:
主要临床表现是患者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不同程度地与现实环境脱离,沉醉于自己的病态体验中。
(2)主要症状:
对外界事物情感反应可有淡漠直至情感倒错或歪曲。
意向减退,行为懒散,这是病的基本症状。
刘某,女,19岁,大一学生,入校不久感到有人监视自己,总在背后跟踪自己。
看到别的同学拿着随身听从身边走过,认为那是窃听器,在窃听自己的隐私。
别人在身边讲话总是在议论自己。
晚上睡觉时,总认为有人透过窗户用望远镜监视自己的一举一动,必须严严实实地拉好窗帘。
不久发展到认为自己的心脏被人偷走。
关于心理疾病的辨别与诊断的重要提醒:
1.对心理症状和心理疾病的诊断,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有专业背景
2.的人员进行判断,同学们最好不要盲目进行自我诊断。
盲目的对号入座的做法是极为有害的。
第三部分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措施
一、什么是心理危机
1.是指突发事件,出乎人们意料发生的,如地震、水灾、空难、疾病爆发、恐怖袭击等;“面临突然或重大生活事件,个体既不能回避,又无法用通常解决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时所出现的心理失衡状态”。
2.是指人所处的紧急状态。
当个体遭遇重大问题或变化发生使个体感到难以解决、难以把握时,平衡就会打破,正常的生活受到干扰,内心的紧张不断积蓄,继而出现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为的紊乱,进入一种失衡状态,这就是危机状态。
3.危机意味着平衡稳定的破坏,引起混乱、不安。
危机出现是因为个体意识到某一事件和情景超过了自己的应付能力,而不是个体经历的事件本身。
二.每个人都可能出现心理危机,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心理危机?
1.谈到心理危机,我们很容易想到这是一件坏事,用负面的眼光来看待,其实不然。
2.心理危机意味着危险与机遇并存。
一方面,心理危机是危险的,因为它可能导致个体严重的病态,包括杀人和自杀。
另一方面,危机也是一种机会,因为它带来的痛苦会迫使危机面临者寻求帮助。
如果危机面临者能够利用这一机会,则危机干预能够帮助个体成长和自我实现。
3.心理危机孕育着成长和变化的机缘。
在伴随心理危机的不平衡中,焦虑情绪总是存在的,这种情绪导致的不舒服为成长和变化提供了动力。
在很多情况下,个体只有在焦虑达到极限以后,才会承认他们对问题已经失去了控制。
三.心理危机主要有哪几类
1、发展性危机
是指在正常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急剧的变化或转变所导致的异常心理反应。
比如,高考、就业、结婚等都可能导致发展性危机。
2、境遇性危机
是指遇到了个人无法预测和控制的危及生存的事件,因此造成了心理失衡、及至解体的状态。
比如,交通意外、遭遇绑架、失恋等。
3、新生适应、考试不及格、失恋、不能正常毕业、家庭困难(经济、情感、健康)问题等是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危机事件。
四、如何评估心理危机的严重程度
对当事人心理危机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主要通过晤谈掌握情况。
一般从认知、情感和行为三方面功能入手。
比如,了解当事人对危机的认识、解释,把握其某些不合理或模糊的想法;了解当事人是否表现出过度的情绪化和失控,或严重的退缩和孤立,情绪反应和行为表现是否与危机环境协调一致,是否出现情感否认或回避现象。
注意观察每个人的表现,形成初步判断。
尤其对沉默不语、精神恍惚的人要重点观察,掌握其情绪行为表现的异常特征。
根据评估结果对相关人员进行筛选分类。
通常相关人员的表现有三类:
1.A类影响程度较轻,该类人自身心理免疫系统强,其情绪承受力和应付能力都比较好,具备独立化解心理危机的能力。
此类人可建议休整数日,不做后续辅导,数周后随访。
2.B类影响程度较重,情绪反应较为激烈,情绪、行为尚在可控范围之内;此类人员建议休假调整,并实施短期内心理危机干预,安排适当心理康复训练,定期随访。
3.C类影响程度严重,该类人群是心理危机干预的重点人员,他们在此事件中,心理受到巨大的冲击,应激障碍的症状表现显著,无法独立应付,极有可能病情迁延,转为慢性或复发性心理疾病。
这类人群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的干预,通过系统的干预措施,帮助他们消除无助感和绝望感,重新确立新的应对模式,以摆脱目前的危机。
五.如何帮助危机者走出困境?
心理危机干预指对处在心理危机状态下的个人采取明确有效措施,使之最终战胜危机,重新适应生活。
避免自伤或伤及他人
恢复心理平衡与动力
1、沟通和建立良好关系的技术:
获得信任。
建立和保持治疗师和处于危机者双方的良好沟通和相互信任,有利于当事者恢复自信和减少对生活的绝望,保持心理稳定和有条不紊的生活,以及改善人际关系。
2、支持技术:
稳定情绪。
给予精神支持,而不是支持当事者的错误观点或行为。
这类技术的应用旨在尽可能地解决目前的危机,使当事者的情绪得以稳定,可以应用暗示、保证、疏泄、环境改变、镇静药物等方法,如果有必要,可考虑短期的住院治疗。
有关指导、解释、说服主要应集中在放弃自杀的观念上,而不是对自杀原因的反复评价和解释。
同时,在干预过程中须注意,不应带有教育的目的,教育虽说是干预者的任务,但应是危机解除和康复过程中的工作重点。
3、干预技术:
问题解决、促进行动等。
干预的基本策略为:
(1)主动倾听并热情关注,给予心理上支持;
(2)提供疏泄机会,鼓励当事者将自己的内心情感表达出来;
(3)解释危机的发展过程,使当事者理解目前的境遇、理解他人的情感,树立自信;(4)给予希望和保持乐观的态度和心境;
(5)培养兴趣、鼓励积极参与有关的社交活动;注意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多与家人、亲友、同事接触和联系,减少孤独和心理隔离。
六、心理危机的四种后果
1.顺利度过危机,并学会了处理危机的方法
2.度过了危机但留下心理创伤
3.经不住强烈的刺激而自伤自毁
4.未能度过危机而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
七、心育委员在危机干预中的职责是什么?
1.善于发现学生已出现或潜在的问题;
2.重视所发现的问题
3.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向上级报告
4.能主动的协助处理
八、如何及时发现处在心理危机状态的同学
1、容易发生心理危机的六个重点时段:
毕业生离校前;放假前;考试前后;开学前后;新生入学后;季节交替前后
2、容易发生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十类重点对象:
家庭贫困;言行异常;父母离异;家庭发生重大变故;直系亲属有精神病史;本人有精神病史;经历了重大打击性事件;考试成绩急剧下降;失恋;网络痴迷
3、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几种表现形式:
1)缺乏自信,自卑,有的甚至悲观、绝望;
2)逃学、离校出走;
3)极度的抑郁、孤僻和焦虑,怕与人交往;
4)对社会、对他人、对一切的冷漠、消极、逆反或攻击第四部分最严重、最直接的危机方式——自杀
多数想要自杀的人往往有这样一种矛盾心理:
“我想自杀,但我并不想死——至少不是永远的死去。
”因此,自杀只是一种手段,他们是想从感到没人关怀、关注和没有生活的价值感的痛苦中得到缓解。
一、自杀前有什么预兆?
对于大多数经受心理的巨大痛苦而想自杀的人来说,自杀前常常会出现以下的一些迹象:
1、言语上的征兆:
(1)直接对人说:
“我想死。
”“我不想活了。
”
(2)间接向人说:
“我所有的问题马上就要结束了。
”“现在没有人可以帮助我。
”“没有我,他们会过得更好。
”“我再也受不了了。
”“我的生活毫无意义。
”
(3)谈论与自杀有关的事或开自杀方面的玩笑
(4)谈论自杀计划,包括自杀方法、日期和地点
(5)流露出无望或无助的心情
(6)突然与亲友告别
(7)谈论一些易获得的自杀工具
2、行为上的征兆:
(1)出现突然的、明显的行为改变(如中断与他人的交往或出现很危险的行为)
(2)抑郁的表现
(3)将自己珍贵的东西送人
(4)频繁出现意外事故
(5)频繁饮酒或其他偏差行为(饮酒量增多、大量服用药品---)
二、如何识别在压力下可能自杀的学生?
以下情况是心理压力超过应对能力的征兆,存在的越多或是持续的时间越长,就越需要帮助。
1.直接表露自己处于痛苦、抑郁、无望或无价值中;
2.易激惹,脾气暴躁,过分依赖,持续不断的悲伤或焦虑,常常流泪;
3.注意力不集中、成绩下降、经常缺勤;
4.孤僻、人际交往明显减少;
5.酒精或偏差行为严重(饮酒量增多、大量服用药品---)
6.行为紊乱或古怪;
7.睡眠、饮食或体重明显增减,过度疲劳,体质或个人状况下降;
8.作文或其他发挥想象力的作品所透露出的主题为无望、脱离社会、愤怒、绝望、自杀或者死亡;
9.任何书面或口头表达的内容像是在临终告别或透露出自杀的倾向,如“我会离开很长一段时间……”;
10.出现自伤或自杀行为
三、在对有自杀倾向的学生进行初步干预之后,作为心育委员怎样和有自杀倾向的大学生谈话?
1.保持冷静和耐心倾听
2.让他们倾诉自己的感情
3.认可他们表露的情感,不要进行批评,也不要试图说服他们改变自己的感受
4.询问他们是否想自杀:
“在你痛苦、绝望的时候想到要结束自己的生命吗?
”(注:
询问一个人有无自杀念头不但不会引起自杀,反而可以拯救生命)
5.不要轻视,他们说自杀时应认真对待
6.如他们要你对其想自杀的事情予以保密时,不要答应
7.让他们相信可以获得所有的帮助,并鼓励他们寻求这些帮助
8.其他相关人员共同承担帮助他们的责任
9.如果认为他们当时自杀的危险性很高,不要让其独处,要立即陪同他们去心理咨询卫生服务机构或医院接受评估和治疗
10.刚刚出现自杀行为(服毒、割腕等)的人,要立即送到最近的急诊室进行抢救。
四、一旦发现同学中可能出现有自杀倾向的同学应该如何处理?
(一)不要做
1.不要恐慌
2.不要低估情况
3.不要单独一人应对
4.不要过多怀疑耽误时机
5.不要大众媒体过度宣传报导
6.不让有自杀倾向者孤单独处
(二)可以做
1.倾听、了解、陪伴度过危机时刻
2.移开可能致命的器材
3.求援、联络同学、辅导员老师、心理老师
3.电话请求急救
4.接纳与关怀
企图跳楼自杀
一个青年人危坐高楼栏杆,扬言要自杀,说:
“学习及生活非常难过困苦,我要跳下去﹗”假如你是第一位发现及到达现场的人,你会如何响应及处理?
当你发现时:
v迅速通知110或119
v迅速通知二级学院辅导员及负责人、学生处负责人、心理咨询中心老师
v说明企图自杀事件地点
v请紧急处理
到达现场时:
v评估自杀企图者的情绪
v评估及处理在场其它人的反应
v最重要是自杀企图者的安全
v安慰及关怀自杀企图者,让他安静
v鼓励他讲出心理感受(通过叙述使得情绪缓解)
v把握时间,等候支持
v联合资源协助
言语沟通时:
v勿说出刺激当事人情绪的话语,如﹕“你去死好呀﹗”或“你这样做也解决不了问题﹗”
v可说:
“请先深呼吸,吐出压力。
请说说你需要的是那些?
我们如何协助你?
”
v留意肇事者的反应:
眼神、表情、呼吸、精神状态、说话清晰度等。
v语气肯定的请求当事人离开高楼栏杆。
v请当事人可信任者去带领下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委员 培训 教案 心理疾病 识别 心理 危机 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