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docx
- 文档编号:4406355
- 上传时间:2022-12-01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108.08KB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docx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论文题目课堂教学用语浅谈
学生姓名李维燕
学号*********
指导教师傅少云
专业汉语言文学
年级05年秋季
学校浙江电大诸暨学院
摘要:
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语言是教师表达思想、传递情感、传授知识、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最基本的工具。
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任务的完成与否。
若教师的课堂语言逻辑关系甚密,做到意简意赅,字斟句酌,再经过提炼润色变得既生动又幽默的语言,学生是很感兴趣,非常乐意洗耳恭听的。
这不仅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更能使学生接受的知识“万无一失”准确无误。
由古到今,莫不为是。
我国古代流行的私塾教学,采用纯粹的口耳形式,语言的教学工具作用自不待言。
即使是传播媒介比较发达的当代,课堂教学中也主要以语言为手段。
因此,教学语言在课堂中,对沟通师生信息,培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率等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关键字:
课堂,教学语言,原则,分类,方法
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语言是教师表达思想、传递情感、传授知识、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最基本的工具。
若教师的教学语言始终是使一个平调或说话含糊不清,语言生硬缺默,就会让学生感到是在喝一杯白开水。
因此,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任务的完成与否。
由古到今,莫不为是。
我国古代流行的私塾教学,采用纯粹的口耳形式,语言的教学工具作用自不待言。
即使是传播媒介比较发达的当代,课堂教学中也主要以语言为手段。
因此,教学语言在课堂中,对沟通师生信息,培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率等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1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原则
1.1通俗化
通俗小说,通俗歌曲之所以能吸引众多读者、听众,主要是面向大众之故。
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事业,教学语言理应通俗易懂,能为全体学生所接受。
通俗化语言指的是教师课堂用语言要简洁明白,深入浅出,切忌繁琐杂乱令生昏昏。
譬如有个教师上《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是这样开始的,先挂出壁虎图片,简介壁虎,然后设疑提问:
“小壁虎有尾巴,干吗还要去借尾巴呢?
这是怎么回事呢?
请小朋友打开书,听老师读一读课文。
”这位老师的导入既形象又简洁,通俗易懂。
而另一位老师却这样开课:
“小朋友,你们看见过动物园里的老虎吗?
壁虎和老虎有什么区别?
壁虎的尾巴是怎样的?
壁虎向谁借尾巴?
壁虎能借到尾巴吗?
”这一系列问题,不考虑其正确性如何,单计其量就把学生吓得张口结舌。
因此,教师要十分重视语言的表达简洁。
要使语言简洁,就要注意删除那些不必要的多余信息。
这样不但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在课内搞练习,同时也会对学生的言语表达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还能促使学生专注听讲,提高听课的效率。
1.2形象化
言为心声,是指一个人的言语是思维的表现形式。
小学生的基本特点,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
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比喻、比拟、夸张、排比等手段,采用描述性的表达方式,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这样,学生通过吸收加工教师的语言信息,头脑中便形成具体形象,再将具体形象与生活经验结合,展开活跃的思维活动。
大熊猫是稀有动物,见者不多,而大熊猫贪睡,见着更少,但人的贪睡,小学生都有切身体会。
老师运用描写语言来唤起学生联想,使学生头脑中浮现出大熊猫贪睡那副模样。
至此,大熊猫贪睡的习性已经牢牢地植根于学生的脑海中。
教学语言还要求富有情趣。
课堂上虽然有严肃性,但教师也不是道貌岸然、不苟言笑。
风趣幽默的语言可以活跃课堂气氛,给学生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增强课堂教学的活力。
如有位老师在上《燕子》时,问:
“一年四季中哪个季节最美?
”说:
“春天的确很美。
阳春三月,柳树发芽,桃树开花,绿草如茵,油菜金黄,大自然用神奇的彩笔,绘出了灿烂的春光。
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也从南方赶回来参加春天的盛会啦!
让我们跟随小燕子一起加入这白花争艳的盛会吧!
”教师的形象描绘把孩子带入了春的意境。
在课文优美的语言感染下,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仿佛和小燕子一起,“唧”的一声从稻田边飞过去,一起在水面上嬉戏,又一起停在五线谱似的电线上歌唱……在身临其境的学习中,得到了一种美的享受。
1.3儿童化
小学儿童语言的特点是:
口头语言逐步脱离幼儿含糊、单调、断续、娇憨的色彩,向正确、丰富、连贯、生动的方向发展;书面语言开始学习通过教学,掌握一定量的词汇、句式,进行初步的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欲于学生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就必须努力克服成人化语言的干扰,竭力启用儿童化语言。
当然,儿童话语言也应该根据各个年级学生年龄语言水平而有所变化。
一般说,低年级宜用和蔼可亲,娓娓动听的语言,中年级宜用亲切自然,循循善诱的语言,高年级宜用热情机智,富有启迪的语言。
一位老师在教学《太阳`地球`月亮》时,就用孩子们熟悉的夏夜看星星谈起:
“孩子们,夏天晴朗的夜晚,你们常常抬头仰望天空只见漫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多美啊!
可是你们知道吗?
太阳、地球、月亮也是空中的星星,所以说,我们生活在地上,也是生活在天上。
今天,老师带你们一起来认识太阳、地球、月亮,好吗?
”教师儿童话的语言引起了孩子们好奇心,求知欲也被激发起来了。
到高年级学《太阳》一课时说:
“我们在一年级就知道了太阳是一颗星星。
晴天或少云时都能见到,但是可望而不可及啊!
太阳究竟是怎样一个星球,它与人类有什么关系?
这篇课文将为我们作出解释。
”教师儿童化的语言,使学生乐于学,学得乐,上课好像跟着老师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40分钟就会不知不觉地过去。
1.4规范化
当代语言学,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小学阶段是发展儿童语言能力尤其是口语能力的最佳时期。
在这个阶段,学生语言的模仿能力较强,如果教学语言不规范,容易造成学生的习惯语病。
这样就难以校正,乃至受误终生。
因此,每个教师都要使用规范语言进行教学。
教学语言规范化主要要求:
语音准确,使用普通话教学,力戒方言、土语混杂,南腔北调并存;要口齿清楚,吐词流畅,戒含糊其词,疙里疙瘩;三要抑扬顿挫,节奏适宜,力戒语调沉闷,快慢失度;四要表意严密,言出意达,力戒茫无主题、东拉西扯。
无数教学时间证明,只要教师运用语言规范化,才能使学生的语言逐渐趋向规范。
因此,加强教师规范化语言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1.5条理化
教师课堂语言的组织如同学写字的笔顺那样,十分讲究先后顺序。
欲用几句话来表达一个意思或用几件事来说明一个问题,心里先得有一个总谱,开始讲什么,然后讲什么,最后讲什么。
这样,才能言之有序,学生也就一听了然。
如一年级的教材插图太多,画面形象生动,教师该怎样充分利用插图指导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
一位教师在教学古诗《咏鹅》问:
“这是什么?
”“鹅是动物吗?
”“鹅全身长着雪白的羽毛,大家觉得这只鹅怎么样叫?
”学生不但更容易明白古诗的意思,也初歩了解了三种完整句子的基本句式:
什么是什么,什么干什么,什么怎么样,为学生自己说完整的句子奠定基础。
1.6艺术化
艺术地使用教学语言,一般分为2种情况,一是常规情况语言运用,如按教案既定的教学步骤实施,开课如何引人入胜,结束如何回味无穷,中间如何过度照应等等。
二是突发状况语言运用。
前者下文将阐述,则里单说后者。
教师在遇到突发情况时,运用教学语言应十分讲究艺术性。
当学生的思维与语言目标缓慢时,教师要鼓励推进;学生偏离目标时,教师要拨准航向;当学生背离目标时,教师要扭转方向,有时也可能突破原有目标,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位老师教学《桂林山水》时提出:
漓江的水绿得像什么?
教师备课时设想要求学生回答“像无暇的翡翠”但是出现了没有估计到的情况,看这位老师如何处理:
师:
漓江的水像什么?
生:
绿得像青梅酒。
师:
老师不喝酒,见得也很少,青梅酒真的是绿色的吗?
生:
是的。
我爸爸常常喝酒,我亲眼见过他喝的青梅酒碧绿碧绿的。
师:
大家知道,多喝酒人会醉,那么望着这青梅酒一样的漓江水人会怎么样?
生:
漓江的水绿得像青梅酒,令人心醉。
生:
望着漓江的绿水,就像喝着青梅酒,叫人醉而忘返。
这位老师对于学生的意外回答不是因为不符合自己的预设而轻易否定,而是相信学生,真心倾听他们的回答。
她结合学生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的事物,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使学生真切的感到漓江的美。
在质疑中,学生也常有教师事先难于预料的情况。
如有位学生在读《记金华的双龙洞》时,提出“双龙洞进内洞去,是个狭窄的空隙。
游客要进去,有里面的工人拉进去。
那么拉绳子的工人怎么进去呢?
”老师听罢学生的质疑说:
“刚才的同学的问题非常有趣。
你们猜想一下,工人是怎样进内洞的?
”有人认为是淌着水钻进去的;有人认为是躺在小船上,由外面的人用竹竿推进去的,课堂气氛十分热烈。
老师又把话题一转,提出一个问题:
“作者为什么不把工人进洞的方法写出来呢?
”学生略加思索,纷纷发言:
“课文不写这些,是因为没有必要介绍这些。
”“假如详细叙述工人如何进洞,就离开了作者游览的内容。
”这位老师的引导分两步进行:
先是“激疑”,通过鼓励学生猜测,激发学生的兴趣,造成人人跃跃欲试之势;再是疏导,把学生的思维方向巧妙地引导到文章的选材、组材上来。
2课堂教学语言的分类
2.1独白语言
独白语言即自言自语,它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
譬如新旧课文迁移,写作背景介绍,学习氛围渲染,教学目标交代,展开思维点拨,承上启下接引,复习知识检测等,都要运用独白语言,在课堂教学中,作到导入性语言引人入胜,启发性语言发人深思,描述性语言绘声绘色,过度性语言承接自然,小结性语言精当扼要,评价性语言热情中肯。
如一位教师《再见了,亲人》一文的教学片断。
怎样才能突出“雪中送炭”的艰难?
师:
志愿军把大娘送打糕叫做“雪中送炭”。
“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
生:
在最冷的时候给人送去了温暖。
生:
在人家最需要帮助时,及时地给予帮助。
师:
说得不错。
第一个同学讲的是这个词的本义,第二个同学讲的是这个词的比喻义。
再请同学们考虑,读大娘送打糕时,怎样才能突出“雪中送炭”的艰难、危险?
生:
读时应突出大娘“带着、顶着、冒着、穿过”等词语,这样能突出大娘爱护志愿军的精神。
师:
请同学们练习读读。
(生读)
从这一语言发展走向看这位教师的教学,他不仅关注以文本为载体的师生“对话语言”的生成,更注重价值引导下的“独白语言”的训练,在引导感悟、引领朗读、引发想像中,让学生熟悉并适应“独白言语”图式及其建构习惯,并且逐步形成语感。
老师“怎样才能读出大娘雪中送炭的艰难、危险?
”的问题,学生在此引领下,直入规范生动的文本语言,在读说中不仅更进一步理解大娘雪中送炭的艰难,更在独白(读)中内化文本语言形式及表达规律。
2.2符号语言
有声的口头语言和无声的书面语言都属于自然符号语言,而符号语言特指用除了自然语言符号以外的表象符号,如图、线、表、号等来表达意思的语言。
符号语言使用的随意性较强,因此,它一般要配上文字说明才能确切地表达意思。
如以前的课堂教学,“严肃紧张”是特征,而时至今日,课堂教学的特征随着时代的变化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教师话语霸权被撼动,学生民主话语声音在上扬,权用符号加以诠释。
“!
”标识着课堂教学的情感融入
教师呆板的姿态、呆板的眼神、呆板的教法、呆板的语言……均为课堂之大忌、均为学生厌学的根源,是课堂低效的症结之所在。
很多教师教学设计板块化,第一板块是复习,第二板块是新授,第三板块是作业。
这样的老三段,怎能不让学生生厌?
学生盼望的是常变常新的课堂。
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强化情感色彩呢?
“……”代表教师的拓展意识
“余音绕梁三日”是一种艺术境界。
一节课教师要多角度阐发,关注课堂的深层推进。
“厚积薄发”代表教师的本领,“深入浅出”则是教师传授知识的本领。
课堂要拓展,向相关知识拓展,向时代生活拓展,向校本资源拓展。
拓展有一个广度问题,历史课“三农”问题,可以拓展到“日本明治维新”、“苏联新经济政策”、“中国土地革命政策”,等等;拓展有一个深度问题,语文课讲黄鹤楼,拓展到崔灏的诗,那么诗与文的情感基础比较、表达方式比较、诗与文的抒情节奏比较,都必须到位,从而达到一定的深度。
“?
”代表课堂教学的问题状态
问题意识是探究性学习的核心。
教师设计问题要有统摄性,避免琐碎、不得要领。
视学生为手中之牛,牵鼻而走,一节课让学生很疲劳,问题问了十个二十个,而真正懂的只有几个学生。
避免此种状况,应让学生成为发问主体、思考主体,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样的课堂才有活力,才更能体现师生互动、思维碰撞。
问号的存在,一方面是教师提出的,另一方面则是学生自我生成的。
问题的数量是否适中,质量是否高,将是课堂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尺。
教师的问题数量与学生问题的数量存在着差异,学生问题可以分为即时的、合理的、非现时的,我们视这些问题为课堂资源,因为学生问题往往能反映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状态。
认识到这一点,便于调整我们的教育教学策略。
2.3态势语言
人之喜、怒、哀、乐、爱、恶、怨发乎声,用口头语言表达;现乎身,以态势语言显示。
态势语言被称为无声语言,但是它直观形象,具有极强的心理暗示作用。
早语文教学中如果能恰如其分地运用态势语言,那么能收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2.3.1手势式
用打手势的方式表示某种既定的意思。
手势式一般分为执棒和徒手两种方式。
前者如识字教学中的指点生字、新词、看图学文中的指示图片,朗读训练中的节奏指挥等,一般都有手势语言配合口头语言来实施。
后者如对课堂讨论、自由朗读等教学环境都可以用击掌来控制。
当然,打手势要讲究实效、切勿滥用。
孩子本身很脆弱,具有不稳定性,需要积累成功的体验。
通过手语判断,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觉得自己学得好,找到自己行的感觉。
一位教师在教学生用单手语表示“对”,双手语表示“错”后,常让他们在个别提问或板演后,主动通过比划手势来为他人判断对错,以免课堂上吵作一团。
对我们来说,可以一眼看到学生对该题的认识情况,就学生自身而言,不但在评判他人的同时肯定自我,加深印象,还可体会到当小老师的自豪、成功感觉。
2.3.2眼势式
人眼为窗,可以传情传神。
教师课堂上视野所及,可以眉目传情,促进学生专心听讲。
偶尔有学生面朝窗口,思想"跑马",教师可运用目光注视,将自己的愿望、态度、思想感情和言语迅速传递给学生。
淡漠、严厉、责备的目光使学生触目知错,立即醒悟;热情、慈祥、赞许的目光使学生触目会意,精神振奋。
教师不论是提出问题、指导自学、启发释疑或小结强化,都要用期待的目光,尽可能去平视或环顾大多数,切不可老是两手扶案,目无学生。
也不能只站在教室一隅,视线顾此失彼。
尤其要不时地环视前后左右,特别是后排的左右两角,对潜能生,更应予以满腔热情的关注。
如瞪眼表示责怪,斜着眼表示轻视,停着眼表示疑问,盯着眼表示认真,笑着眼表示赞同,闭眼表示静思等等。
在语文课堂上,师生之间目光的交流不但省去了许多口语声音的干扰,反而能产生一种相互理解与和谐的教学氛围。
有位老师上《火烧云》时,学生一下子说不出目不暇接,他就盯起眼,左手食指指向鼻梁,学生看了老师的动作,顿时领悟,说出了这个词,这种方式比老师直截了当说出来,其效果当然要好得多。
2.3.3神势式
它指人的面部各器官互相配合协调表示人的某种神态心绪。
毛泽东的“三军过后尽开颜”,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都通过神态刻画表现人物情绪。
有位老师在范读《十里长街送总理》时,以如诉如泣的语调配以双眉紧皱,两唇颤抖的神态,创造了一个无限悲恸的气氛,全班学生听了、看了,无不潸然泪下。
2.3.4身势式
身体各个部分发出有序的动作、姿势来表达某个比较复杂完整的意思。
哑剧小品运用的即是身体语言。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身势式语言,能培养学生的思维与表达能力。
有位老师进行作文指导,先做一套动作:
推开教室门,看见黑板上的粉笔没被擦掉,卷起袖子,从左到右把满黑板的粉笔字擦掉。
然后请同学按照老师擦黑板的一系列动作有顺序地写下来。
由于学生亲眼目睹,所以写的小片段都符合要求,并且有真情实感。
3课堂教学语言的应用方法
庖丁解牛,之所以能运刀自如,是因为熟能生巧的缘故。
这个巧是庖丁日常解牛激发的结晶。
同理,语文来势控制课堂教学欲达到自圆其说、天衣无缝的境地,必须努力实践,总结出一套运用语言的窍门。
3.1表扬激励法
对正确答案,合理的思考过程应当予以肯定,有创造性的,更要大力表扬。
这样才能起到强化和鼓励的作用。
优秀教师的表扬总是能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说法也灵活多变。
有个老师有堂课,旧有下面不同的一些表扬说法:
1)很好,他讲了自己的看法。
2)好!
还有别的理解吗?
3)你说的有道理,三个问题一个一个地回答。
4)你看得很仔细。
5)对,体现出了感情。
6)问得好。
还有吗?
7)你读的书较多。
8)你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所以读得很好。
9)这一次比上一次好多了,谁再来试试?
10)很好。
老师在黑板上写着浴血奋战,你就用上了,这样学习很对头。
老师用富有感情,激动人心的语言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愿望。
3.2反诘法
在纠正错误时,教师先对问题不作正面的直接的回答,而是通过引导学生反向思维,进行比较排除错误,最后逼近目标。
如有教师教“祖国”这个单词,是这样引导的:
师:
什么叫“祖国”?
生:
祖国就是南京。
师:
南京是我们祖国的一个城市,像北京、上海……一样。
生:
祖国就是一个国家。
师:
美国是一个国家,日本也是一个国家,我们能说美国、日本是我们的祖国吗?
生:
祖国就是我们自己的国家。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依据学生已有的经验,通过两次形象类比的语言点拨,使学生的思维已步步地逼近目标,最后,确切地认识了抽象名词“祖国”的内涵。
3.3蕴蓄法
教师对问题暂时不予解答或不求甚解,以积蓄学生的疑虑,引发强烈的求解欲望,待到关键时刻,突然“抖包”,使学生顿悟而不忘。
如一位教师教《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一诗,学会老太婆向金鱼索取木盆后,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很小的“贪”字;接着继续学习,又分别写了稍大的、较大的、很大的“贪”字,学生议论纷纷,老师不予理睬;直到学最后部分,写了一个特别大的“贪”字时,学生骚动起来,老师突然提问:
“这五个‘贪’字为什么一个比一个写得大?
”学生一下子明白了,原来老太婆的贪心一次比一次大,由于贪心膨胀,所以最后落得了还是破木盆得下场。
3.4点拨法
教师对学生尚存得疑难问题用学生熟悉的事物去指点类比,拨通思维流程上的阻塞,使之化难为易。
如一位教师教《乌鸦喝水》中的“到处”一词。
这个词比较抽象,一年级的学生很难理解。
教师问:
“乌鸦口渴了,到哪里去找水喝呀?
”学生开动脑筋,纷纷回答:
“乌鸦口渴了,到森林里去找水喝。
”“乌鸦口渴了,到屋檐下去找水喝。
”“乌鸦口渴了,到小河边去找水喝。
”老师小结道:
“对,乌鸦口渴了,到森林里,屋檐下、小河边去找水喝,这就叫作到处找水喝”。
3.5设谬法
教师对于学生思维中的错误定型采用以错攻错的策略加以校正。
如学生常把“自己”写成“自已”,把“已经”写成“己经”。
教师对此作过多次强调,但仍不见效。
于是,一位老师故意把这两个字写错,细心的同学发现后指出错误。
教师争辩说:
“我查过字典的,这两个字绝不会写错,如果不相信,请大家查一下字典。
”学生从字典上查到了正确的字,老师装出一副自愧的样子说:
“唉,我确实写错了,希望同学们别学我这粗心样儿。
”经过一番强化刺激,从此以后,这个班的学生再也没有发生过写错的现象。
实践证明,教师的教学用语若总是那么几句老生常谈之言,以老眼光看待新问题,课堂教学就会失去生机,死气沉沉的气氛只会令学生昏昏欲睡,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断地学习,接受新事物,活到老,学到老。
树立一种终生学习的思想观,促进自身的“新陈代谢”,以发展的姿态立足于社会,作用于社会,为推进教育的创新做一点贡献。
参考文献:
[1]钟祖荣.《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中小学管理》.1996年.第11期第15-20页。
[2]汪潮.《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新论》.1996年版.143-145页。
[3]邓志伟.《儿童个性发展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第44-45页
[4]朱作仁.祝新华.《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导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
[5]黄全俞.《素质教育在美国》.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
[6]钟启泉.《现代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汉语言 文学 专业 毕业设计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