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研究》开题报告开题报告.docx
- 文档编号:4405769
- 上传时间:2022-12-01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5.28KB
《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研究》开题报告开题报告.docx
《《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研究》开题报告开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研究》开题报告开题报告.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研究》开题报告开题报告
《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研究》开题报告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1、研究现状:
新大纲最引人注目之处是将原大纲“教学内容与要求”中的“听
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
这一提法的改变既是社会发展、国内
外教育改革大潮催发的结果,也是听说教学改革自身的逻辑延伸。
为
此学者们分别从不同方面对“口语交际”进行了分析,以下三种观点
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强调工具与手段。
研究者认为提高学生口语能力要通过具
体的教学手段来实现,例如演讲、评析、说日记、辩驳、自我介绍、
口述见闻、接待客人、求助于人、自由议论、争辩问题等。
(2)强调目的与目标。
研究者将口语交际教学的侧重点放在交
际上,认为“口语交际”教学的侧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3)坚持目的与工具的统一。
研究者认为口语交际除了要具备
基本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应具备在交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待人处事
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而这一切只有通过双向互动的方式才能实现。
缺少双向互动性,就无所谓交际。
2、选题的意义和研究价值
关于口语交际的认识,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以往的语文教学
大纲往往偏重于对学生“说”的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语言交际中“听”
的重要性,或者将“听”和“说”两个方面截然分开,把他们看作孤
立的两个方面来培养。
新的《语文课标》(2001年)则认为:
“口语
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
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的进行人际交流的
素养。
”把听说作为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即“口语交际”能力来培
养,符合人际交流的实际以及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体现了对“口
语交际”理念认识的深化,这对于我们的语文教学是有启发和指导意
义的。
口语交际能力的心理分析
口语交际能力是人们理解和运用口头语言的能力。
语言是交际的
工具,交际的功用体现在表达者和接受者之间的心灵沟通,这条相通
的道路,言文一致就畅行无阻,言文不一致则滞塞难通。
口语发展到
畅行无阻的高度,是长期实践和训练的结果。
一个人口语表达和交际
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
这一过程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得
到说明:
①、语言的习得与形成是一个信息输入与输出的过程。
在语言形
成的过程中,大脑的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起着关键的作用。
所谓第一信号系统,就是将外界的语言信息接受过来的心理机制,也
就是输入语言信息的心理机制。
大脑的第一信号系统将输入的具有一
定意义的语词符号与相关的神经网络组块建立一定的联系,形成具有
表象意义或抽象意义的双重编码,从而成为第二信号系统的组成部
分。
所谓第二信号系统是将输入的信息经过选择加工,然后内化为个
体的思维工具的心理机制,也即输出语言信息的心理机制。
外部环境
的信息或者说社会交际语言输入个体后,只有在大脑神经网络具有相
应的解码结构时,才能被正确的认识和反映。
每一个神经网络组块都
及时的接受外界信息符号。
该信息符号又被感知和加工成初级编码储
存,并且将初级编码的信息与整个认知系统联网,形成完整的信息编
码输出。
这就是第二信号系统所起的作用。
所以,社会交际语言就是
由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相互配合、相互作用,经过输入输出
过程,从而使个体的语言习得和形成的。
社会交际语言为个体所习得
和形成,这就使口语交际能力有了培养和发展的基础。
②、口语交际中语感形成的心理依据。
语感的培养是语文教育的
主要任务,也是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核心要求。
语感是人们在长期的
语言实践中形成的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语感的形成,对口语交际能力
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口语交际中的语感,体现为对口头语言
信息的敏锐感受能力以及灵活顺畅的运用口语的能力。
在口语交际教
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具有一定的心理依据。
语感是一种心理现象。
它既是指一种言语心理行为,也指人的一
种心理状态。
首先,从动态的角度看,语感作为一种言语心理行为,
它的特征是迁移。
语感有一种极值效应即以最少的言语触发,获取最
大的语言信息。
这种极值效应的形成是有一个过程的,这个过程就是
迁移。
这是一个由此及彼的心理过程。
这种迁移是建立在个体的生活
经验和丰富的语言积淀的基础上的,是语感形成的重要条件。
个体的
生活经验和个性化的心理特征,通过迁移,成为语感的重要特征。
语
感是个体经验的心理迁移。
其次,从静态的角度看,作为一种言语心
理状态,它的特征是图式。
图式是外界事物在人们头脑中形成的心理
结构。
语感和其它认识过程的显著区别就是它在意义建构的过程中,
不单是由感性到理性、由经验到思维的认识过程,还在于它能将这种
理性和思维继续升华为一种理智的感性和思维。
也就是说,感性既包
括感性的成分,也包括理性的成分。
语感形成的这种心理过程对于形
成正确的语感图式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语感图式是言语形式在言语
主体内部形成的一种有序、规则的言语结构。
语感图式的这种有序性
是由语感形成的心理机制决定的。
语感图式是言语在言语主体内部形
成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状态。
这种语感图式对于言语主体支配和使用语
言非常重要。
它是人们敏锐的语言感受力形成的重要条件和必要准
备,对于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极为重要。
口语交际能力的智力分析
口语交际能力是人类进行社会交往的基本能力,它是社会经验活
动在个体心理中的对象化。
与人们的心智能力和心智状态紧密相关。
所以,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应重视学生智力的开发。
智力的内
容是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联想力、思维力、创造力在内的
多种基本能力。
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记忆力对于口语交际能力的重
要性。
由于记忆力对语言信息的输入和保存具有特殊的作用,同时它
又是其他能力尤其是作为智力的核心的思维能力的基础,记忆力与学
生思维能力有着必然的本质联系。
剖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于学生口语
交际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①、语言和思维的关系看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语言和思
维关系密切,不可分割。
一方面,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思想的东
西总是要通过语言表现出来。
也就是说,一个人有了思想,他必须借
助一种媒介或工具将他的思想表达出来才能使人们清楚的了解他的
思想和意图,才能使人们更好的理解他,以达到交流的目的,或则就
不能实现正常的社会交往。
所以,语言是思维的凭借,思维只有通过
语言表达出来,才能实现固有的价值和意义。
另一方面,思维是语言
的内核,语言的东西必定是包含着一定的含义的。
也就是说,语言总
是负载着一定的信息量的。
它是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思想材料的体
现,是作为一个人的思维状况的体现。
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
语言
是思维状况的晴雨表:
思维周密时,表达就有条理:
思维敏捷时,表
达就很迅速;思维清晰时,表达就很准确;思维混乱时,表达就会含
糊;思维存在障碍时,表达就会有吞吐;思维有了缺陷,表达必定“东
一榔头西一棒子”,使人不知所云。
可见,思维直接决定着语言的质
量和效果。
所以,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起着
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于口语交际过程中语言表达的效果往往反映了思
维的现实,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与思维能力的开发也有着极为密切的
联系。
因此,在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思维能力
的锤炼与开发。
②、从思维力与记忆力的关系看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维力与记忆力是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思维力是人们对大脑中的信息
进行“去粗取精”的选择加工的能力以及进行判断、推理以解决问题
或进行创造的能力。
记忆力是摄入和存储外界信息并保存内部信息的
能力。
在两者之中,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思维能力的高低往往反映
一个人智力的高下,思维力的高低决定一个人记忆力的保持与发挥,
体现其智力水平。
但是记忆力也是智力的重要方面。
而且,在这里要
强调的是记忆力对于思维能力的提高、对于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来
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记忆力是智力的储存库,是智力发展的基
础。
智力要得到发展,首先必须以记忆力为基础。
记忆力对于作为智
力核心的思维力的发展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只有接受并存储进足够
多的进行思想的材料,才有可能使我们的思考有现实的依据,而不是
凭空而起的瞎想和空想。
只有在自己的思想库中存储进大量的记忆材
料,才能使我们在思考的过程中旁征博引,对记忆库中的材料产生触
发和联想,才能使我们的思考向广处和深处开掘,体现思维的广延性
和深刻性。
所以,记忆力对于思维力来说,它是思维发展的丰富而厚
实的土壤,只有在大脑中记忆和储存了大量的信息和材料,才有可能
使我们的思想之花绽放盛开,放出异彩。
同样的道理,学生语言思维
能力的发展与记忆力的高低也是不无关系的只有在记忆了大量的信
息和材料后语言才会言之有物、富有见地,体现思维的特点。
从以上两点我们可以看出,口语交际能力与思维力和记忆力的关
系是极为密切的。
既然口语交际能力与人们运用语言的能力密切相
关,语言与思维紧密相连,而思维能力的提高又有赖于记忆力的培养
与发展。
所以,口语交际能力与记忆力是密不可分的。
口语交际能力
是记忆力水平的一定显现,记忆力则是口语交际能力发展的必要条
件。
另外,从口语交际的角度看,记忆力与语言能力的发展也有着本
质的天然的联系。
由于语言能力是一种信息输入和信息输出的能力,
因此,要使信息的输出更为有效,要使说出的话具有内容,达到正确、
简明、得体、流畅的要求,就必须使输入的内容尽量的多。
就是说,
必须记忆大量的信息材料,这样才能保证口语交际水平的提高。
而且,
从口语形成的语感条件来看,在语感形成的过程中,摄入的语言信息
必须比输出的要远远大得多,这样才能使语感图式形成。
从而产生良
好的语感,促进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所以,从语感的形成来看,记
忆力与口语交际能力也是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的。
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的现状
目前农村小学生在听、说、读、写诸能力中,最差的要数“说”
的能力,有关统计显示,农村的学生在数理化方面比城市学生成绩高,
而语言表达、口语交际能力普遍比城市学生弱,农村学生普遍不善于
用口语与他人沟通思想、交流情感,如无话可说,有话不敢说,不知
道在什么场合用什么样的语言使得体等。
导致我国农村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差的主要因素有:
①、学生见识少。
有人用“文化的沙漠”来形容农村文化生活的
落后。
这话虽然有点过,但也多少道出了一点现实。
大多数农村没有
图书馆,家里没有图书架,学生课外阅读没有书,除了电视,几乎看
不到有什么新鲜的东西。
除了学校等一些机关单位,报纸、杂志、书
籍等文化传播途径,几乎都不存在,,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造成农
村学生的见识少。
见识少直接导致了学生获取知识的匮乏,学生表达
的原材料的缺乏,使口语交际成了无水之源,无木之本。
②、家庭教育差。
农村家长的文化水平有限,普遍缺少现代城市
文明生活的经验,缺乏最基本的家庭教育知识,既无经验亦无主动意
识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
加上农村家长忙于生计、平时无暇与孩子进
行平等的交流与沟通,久而久之,形成“只养不育”的局面。
近年来
农村打工族数量日益增加,农村家庭中很多是母亲成了留守家长,一
个人操持家务已经不易,更谈不上家庭教育了。
③、语言环境恶劣。
另外家长也只重视笔试成绩而不在意口头表
达能力,在我国大部分农村,除了学校外,农村孩子耳濡目染的都是
土话、方言,有的学生日常生活中只习惯用方言来交流,不善于也不
习惯于用普通话来表达;甚至有很大一部分的学生胆子小,怕说错话,
不愿表达。
没有良好的语言环境,是导致农村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普遍
薄弱的重要因素之一。
3、课题研究的必要性
①、提高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21世
纪的社会一个知识经济社会,是一个信息万变的社会,交往活动是
21世纪人的最基本、最经常的社会实践活动。
人们有强烈交往意识,
通过交往,开放自己,大量吸收社会信息,丰富情感体验,接受社会
文化和社会规范,使之得以顺利发展。
对于农村学生来说,提高自身
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紧跟时代脉搏的需要。
②、提高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在
口语交际过程中,个个参与,人人实践,学生在广阔的互动空间里学
习语文、识字用字、用词造句、润饰成文、丰富知识、提高认识、增
长才干,交际中能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理解和感受,能培养健康高
尚的审美情趣和个性品质,口语交际综合性课堂教学能打破过去传统
教学“说”与“听”不能同步的环节,把过去“轻说”“轻听”,重“写
作”的做法一定程度上予以否定,同时更能打破学生“守口如瓶”的
僵局,锻炼学生的胆量与勇气。
以贴近生活的话题或情境展开口语交
际活动,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以“听”促“说”,
以“说”促“写”,相互结合,提高能力,迎合素质教育。
③、提高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促使农村孩子知行统一发
展的需要。
心理学认为,人的知、行一旦分离,必能导致活动变形。
口语交际是训练聆听、表达、合作、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能力的综合
训练,口语交际课把口语和交际结合,避免了孤立的听话、说话训练,
学生通过口语交际的实践,规范了口头语言,培养的是交际能力。
这
种能力是一种在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灵活、机智的听说能力和待人
处事能力,不仅表现在说的准确,流利上,更表现为说的状态、形式
上,也就是要求在口语交际的时候,要表达自己的思想,体现自己的
修养和素质。
是对学生道德认知和社会交际能力的综合要求。
使农村学生们对语言的认知、语言的运用、语言的交际结合,增强了农村孩
子们对语言的知、行统一,有利于提高语文听说教学效率。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和特色与创新之处
1、研究目标:
构建口语交际课典型课例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
高;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和专业化成长。
(1)、学生层面上的目标:
①、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②、能认真听别人说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③、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④、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
口
语交际的特点决定了它必须由多种因素构成,其中主要因素是:
良好
的语音能力、敏捷的思维能力、快速的语言组合能力、得体的举止谈
吐能力、为人处事的能力等等,这些都是口语交际训练的目标。
(2)、教师层面上的目标: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我们将透视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经验和教
学智慧,透视教学设计、教学操作和教学行为的针对性、合理性和有
效性。
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使教师从多渠道获得
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教学结构上的目标:
“生活即教育”,生活就是口语交际的内容,口语交际是生活的工
具,丰富多彩的生活就是学生交际的舞台,就是学生交际的源泉,教
师在课堂中创设情境,教给学生交际的方法,还应利用课外时间,让
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中实践交际的本领。
即“在游泳中学会
游泳”。
2、本课题主要研究以下几个层面的内容:
(1)、口语交际训练途径多样化的研究。
凡是有人际交往的地方就可以进行口语交际的教学,这是由母语
学习的广泛性决定的。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
”生活就
是口语交际的内容,口语交际就是生活的工具,这应当成为教师的教
学追求。
所以口语交际训练的天地是广阔的,途径是多样的。
教师应
充分利用课内课外资源,双线训练,立足课文,创设多种多样的情景,
开展丰富多彩的口语交际实践活动。
①、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
力。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又是母语教育。
课程,学习资源和实
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口语交际课是口语交际训练的主阵地,
而口语交际课的落脚点是语文,大量的训练还应该在语文教学的各个
环节中进行。
所以语文教师课堂上要有训练的意识,融口语交际训练
于识字课、阅读课和作文课中。
②、充分利用农村独有的资源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我们生活的母语环境,存在着大量的交际活动,无时、无处不需
要口语交际。
生活是实施“口语交际训练”的无边课堂。
法国思想家
卢梭认为,适合儿童的知识首先是儿童在现实事物中寻求的知识和真
理,应该让儿童通过活动,积累对周围事物的经验,对儿童来说,“他
周围的事物就是一本书”。
因此,教师应当从农村孩子的生活环境出
发,充分发挥农村自然资源的优势,全方位、多角度地选择活动素材,
利用各种场合、采取多种方式、组织有价值的活动,为学生创造交际
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可以利用语文活动课和课余
活动时间,组织一些模拟社会交际活动,也可在社会交往中进行口语
交际的训练。
(2)、口语交际指导方法情境化的研究。
教无定法,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灵活多样的方法中有一个总钥
匙,即一个“活”字。
《课程标准》提出:
“(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
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
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
”因为生动、逼真
的情境展现,极富感染力,能够调动学生内在真实的情感体验,激发
他们强烈的表达欲望。
因而要上活口语交际课,这个“活”的金钥匙
就是要有一种交际的情境或氛围。
可以这么说,没有具体的情境,学
生就不可能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也不可能有双向互动的实践
过程。
(3)、口语交际课堂评价多元性的研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
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
评价必须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
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
口语交际教学的过程是一个无纸化的过程,因而,教师的课堂评
价语言显得格外重要。
我们提倡口语交际课堂上采用多元性评价。
评
价视点既有听说还有交往,既要关注语言因素也要关注非语言因素。
在语言因素方面,不仅要继承听话说话课的一贯做法,借助评价激活
学生语言储备,规范口头用语,还要借助评价,培养学生语言的应变
性和得体性。
在非语言因素方面,要把交往态度、习惯、方法、沟通
能力、处事能力等也置于评价的视野,以全面完成口语交际课教学的
任务。
当然,评价并不是教师的专利,因为口语交际课讲究的是师生双
方的互动,所以教师应下放评议权,让学生一起参与到我们的评价中,
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
让学生在自评和互评中,互相欣赏、互相悦
纳、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合作能
力。
3、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假设是:
积极构建开放、创新的口语交际课堂,通过对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优化学校的教育教学
过程,为学生创造具有丰富的口语交际素材、宽松的交际环境和充分
的口语表达空间,激发学生的表达愿望,变羞于表达为主动表达,变
不善表达为善于表达,乃至能说会道,能言善辩,从而使学生的综合
能力达到长足发展,促进学校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
同时,以本课题为契机,推动学校各学科的大胆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服务。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1、研究思路、方法与技术路线
(1)就现在小学生目前已有的口语交际能力和习惯作调查分析,
制定调查实验方案。
(2)对与本课题研究相关文献资料、现在成果的收集、整理、
学习。
(3)课题组成员围绕如何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开展专题研
讨活动。
(4)实施调查实验方案
(5)课题组成员围绕如何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开展专题研
讨活动。
(6)课题组成员围绕如何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开展专题研
讨活动。
7)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测试评价
8)如何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研究
2、实施步骤
(1)、2011.9—2012.1
①、就现在小学生目前已有的口语交际能力和习惯作调查分析,
制定调查实验方案。
②、对与本课题研究相关文献资料、现在成果的收集、整理、学
习。
③、课题组成员围绕如何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开展专题研讨
活动。
(2)、2012.2—2012.7
①、实施调查实验方案
②、课题组成员围绕如何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开展专题研
讨活动。
(3)、2012.8—2012.12
①、社会、家庭与小学生口语交际培养关系的研究。
②、小学生口语交际训练途径多样化的研究。
③、课题组成员围绕如何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开展专题研
讨活动。
(4)、2013.1—2013.7
①、课题组成员围绕如何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开展专题研
讨活动。
②、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测试评价。
③、如何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研究。
总结阶段:
系统整理过程资料,总结研究经验、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工作报告,汇编成果集。
四、研究组织
成立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
罗小冬
成员:
徐剑锋邓诗礼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组长:
刘敏
成员:
肖家明曾祥娥黄静夏涛
徐剑锋邓诗礼罗小冬
五、成果形式
研究报告,论文集,课例集(包括课堂实录)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研究 农村 小学 口语 交际 教学研究 开题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