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专项复习之文言文断句与古文化常识配套检测.docx
- 文档编号:4401735
- 上传时间:2022-12-01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7.63KB
高中语文专项复习之文言文断句与古文化常识配套检测.docx
《高中语文专项复习之文言文断句与古文化常识配套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专项复习之文言文断句与古文化常识配套检测.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专项复习之文言文断句与古文化常识配套检测
“文言文断句与古文化常识”配套检测
1.对下面文段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
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
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
(节选自《宋史·包拯传》,有删改)
A.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B.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C.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D.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解析:
选B 根据文意,“第归杀而鬻之”是包拯说的话,“主来诉”意为牛主人来告状,故应在第一个“拯曰”前断开,排除C、D两项。
“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意为(你)为什么割了别人家牛的舌头又来告他的状,句意完整;“盗惊服”意为这个盗贼惊恐认罪,“惊服”的主语是“盗”。
故应在“盗”前断开,排除A项。
故选B。
参考译文:
包拯字希仁,是庐州合肥人。
最初考中进士,被授任大理评事,出任建昌县的知县。
有个盗贼割了别人家牛的舌头,牛主人来告状。
包拯说:
“(你)只管回家去,杀了牛卖了它。
”不久又有一人来告发别人私自宰杀牛,包拯说:
“(你)为什么割了别人家牛的舌头又来告他的状?
”这个盗贼惊恐认罪。
(包拯)调任端州知州,升任殿中丞。
2.对下面文段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也。
雄少而好学,博览无所不见。
为人简易佚荡少耆欲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修廉隅以徼名当世自有大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
(节选自《汉书·扬雄传》,有删改)
A.为人简易佚荡/少耆欲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修廉隅以徼名/当世自有大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
B.为人简易佚荡/少耆欲/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修廉隅以徼名/当世自有大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
C.为人简易佚荡/少耆欲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修廉隅以徼名当世/自有大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
D.为人简易佚荡/少耆欲/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修廉隅以徼名当世/自有大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
解析:
选D “少耆欲”意为没有什么嗜好欲望,“不汲汲于富贵”意为对于富贵不急切追求,“不戚戚于贫贱”意为对于贫贱不忧惧悲伤,这两个句子中的“不”应是表示否定的副词,其后不能断开。
由此排除A、C两项。
“不修廉隅以徼名当世”意为不(刻意)修养端正的品行以在当代谋求名声,句意完整,其中“当世”为状语,其前不能断开,“自有大度”意为自身气度宽宏,句意完整。
由此排除B项。
故选D。
参考译文:
扬雄字子云,是蜀郡成都人。
扬雄年少时就喜欢学习,广泛阅读,没有什么书是他没读过的。
(扬雄)为人不拘礼节,洒脱旷达,没有什么嗜好欲望,对于富贵不急切追求,对于贫贱不忧惧悲伤,不(刻意)修养端正的品行以在当代谋求名声。
自身气度宽宏,不是圣贤所著的书不喜欢;不合乎自己心意的事,即使能得到富贵也不去做。
3.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7处)(3分)
卢钧,字子和,系出范阳。
举进士中第,以拔萃补秘书正字。
会昌中汉水害襄阳拜钧山南东道节度使筑堤六千步以障汉暴王师伐刘稹武宗以钧宽厚能得众诏兼节度昭义军。
会稹死,敕乘驲往,进检校兵部尚书,专领昭义。
(选自《新唐书·卢钧传》,有删改)
参考答案:
会昌中/汉水害襄阳/拜钧山南东道节度使/筑堤六千步/以障汉暴/王师伐刘稹/武宗以钧宽厚能得众/诏兼节度昭义军
参考译文:
卢钧,字子和,祖籍范阳。
卢钧进士及第,以书判拔萃补授秘书正字。
会昌年间,汉水泛滥危及襄阳城,(朝廷)授予卢钧山南东道节度使一职,他筑堤六千步,来挡猛烈的汉水。
天子的军队讨伐刘稹,武宗认为卢钧宽容厚道能得人心,诏令他兼任昭义军节度使。
适逢刘稹死去,(皇帝)敕令他乘驿车前往,(卢钧)升任检校兵部尚书,专门统率昭义军。
4.用斜线(/)给下面文段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3分)
(郭)解为人短小恭俭出未尝有骑不敢乘车入其县庭之旁郡国为人请求事事可出出之不可者各令厌其意然后乃敢尝酒食。
诸公以此严重之,争为用。
邑中少年及旁近县豪夜半过门,常十余车,请得解客舍养之。
(节选自《汉书·郭解传》,有删改)
解析:
“短小”和“恭俭”是对郭解这一形象特点的概括,后面均停顿;“出未尝有骑”及“不敢乘车入其县庭”两句的结构都是完整的,意思表述清楚,所以在“骑”和“庭”后停顿;“之旁郡国”中“之”是动词,承前省略主语,主谓宾完整,在“国”后停顿;“事可出”与“不可者”是相对的,两者前后均停顿。
参考答案:
(郭)解为人短小/恭俭/出未尝有骑/不敢乘车入其县庭/之旁郡国/为人请求事/事可出/出之/不可者/各令厌其意/然后乃敢尝酒食
参考译文:
郭解身材短小,恭谨俭约,出门从未有随从的车骑,也不敢乘车进入县中官署。
到了邻近的郡国,被人请求做事,可以推脱的事情,就推脱了;不可以推脱的事情,要让每个人满意,然后才敢吃别人的酒食。
众人因为这尊重他,争相使他为自己所用。
城镇中的少年们及邻近县里的豪杰们半夜登门造访郭解,在他门前常停有十余辆马车,这都是请求将郭解收为门客而来的。
5.下列对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太学,我国古代的国立最高学府。
博士,古代设置的国家最高学位。
B.盐引,指古代官府在商人缴纳盐价和税款后,发给商人用以支领和运销食盐的凭证。
C.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始称“经筵”。
D.大司马,古代官名。
汉武帝时废太尉设大司马,后世用作兵部尚书的别称。
解析:
选A “博士,古代设置的国家最高学位”错,“博士”是古代学官名,也指通晓古今、能言善辩之人。
6.下列对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于汉武帝。
B.檄书,古代官方用以声讨、晓谕、征召的文书的通称。
C.丁忧,指遭逢父母的丧事,也称“丁艰”。
古时官员的父亲或母亲去世,官员必须停职守丧。
D.谥号,是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奖意义的称号。
解析:
选D “带有褒奖意义”错,谥号有褒也有贬。
7.下列对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朔漠,指北方沙漠地区,有时也泛指北方。
杜甫《咏怀古迹》中有“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的名句。
B.公车,汉代官署名。
为卫尉的下属机构,设公车令,掌管宫殿司马门的警卫。
臣民上书、征召,都由“公车”接待。
C.科举,指封建王朝通过分科考试选拔文武官吏的一种制度,科举制度废止于明代。
D.书院,中国古代教育机构,是旧时私人或官府设立的供人读书或讲学的场所。
如丽正书院、东林书院等。
解析:
选C “废止于明代”错,科举制度废止于清代光绪年间。
8.下列对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嫡子,指正室所生的儿子。
嫡长子,指正室所生的长子。
嫡子往往具有优先继承权。
B.百越,古代居于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各个越族的合称,也是古代南方众多部族的统称。
C.伯仲叔季,是古代兄弟间依长幼排行的顺序。
一般来说,“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D.媵,指古代诸侯女儿出嫁时陪嫁的人。
杜牧《阿房宫赋》“妃嫔媵嫱,王子皇孙”中的“媵”即为此意。
解析:
选A “嫡子往往具有优先继承权”错,应为“嫡长子往往具有优先继承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0题。
(6分)
赵才,字孝才,张掖酒泉人也。
才少骁武,便弓马,性粗悍,无威仪。
周世为舆正上士。
高祖受禅,屡以军功迁上仪同三司。
配事晋王,及王为太子,拜右虞候率。
炀帝即位,转左备身骠骑,后迁右骁卫将军。
帝以才藩邸旧臣,渐见亲待。
才亦恪勤匪懈,所在有声。
岁余,转右候卫将军。
及辽东之役,再出碣石道,还授左候卫将军。
时帝每有巡幸,才恒为斥候,肃遏奸非,无所回避。
在途遇公卿妻子有违禁者,才辄丑言大骂,多所援及。
时人虽患其不逊,然才守正,无如之何。
十年,驾幸汾阳宫,以才留守东都。
十二年,帝在洛阳,将幸江都。
才见四海土崩,恐为社稷之患,自以荷恩深重,无容坐看亡败,于是入谏曰:
“今百姓疲劳,府藏空竭,盗贼蜂起,禁令不行,愿陛下还京师,安兆庶。
臣虽愚蔽,敢以死请。
”帝大怒,以才属吏。
旬日,帝意颇解,乃令出之。
帝遂幸江都,待遇逾昵。
时江都粮尽,将士离心,内史侍郎虞世基多劝帝幸丹阳。
帝廷议其事,才极陈入京之策,世基盛言渡江之便。
帝默然无言,才与世基相忿而出。
宇文化及弑逆之际,才时在苑北,化及遣席德方矫诏追之,才闻诏而出,德方命其徒执之,以诣化及。
化及谓才曰:
“今日之事,只得如此,幸勿为怀。
”才默然不对。
化及忿才无言,将杀之,三日乃释。
以本官从事,郁郁不得志。
才尝对化及宴饮,请劝其同谋逆者一十八人杨士览等酒,化及许之。
才执杯曰:
“十八人止可一度作,勿复余处更为。
”诸人默然行至聊城遇疾俄而化及为窦建德所破才复见虏心弥不平数日卒时年七十三。
(节选自《隋书·列传三十一·赵才传》)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诸人默然行至聊城/遇疾/俄而化及为窦建德所破/才复见虏/心弥不平/数日卒/时年七十三
B.诸人默然/行至聊城/遇疾/俄而化及为窦建德所破/才复见虏/心弥不平/数日卒/时年七十三
C.诸人默然行至聊城/遇疾/俄而化及为窦建德所破/才复见虏/心弥不平数日/卒/时年七十三
D.诸人默然/行至聊城/遇疾/俄而化及为窦建德所破/才复见虏/心弥不平数日/卒/时年七十三
解析:
选B 根据文章大意可知,“诸人默然”中的“诸人”指的是“同谋逆者一十八人杨士览等”,而“行至聊城”的主语是赵才,故应在“默然”后断开,排除A、C两项。
“心弥不平”意为赵才心中更加愤愤不平,句意完整;“数日”在此处应作“卒”的时间状语,“数日卒”意为几天后便去世。
故应在“数日”前断开,排除D项。
选B项。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藩邸,是藩王或诸侯之宅第,文中指晋王的住所。
邸,高级官员的住所。
B.驾,可专指帝王的车,又代指帝王;幸,天子到某地;驾幸,指天子驾临。
C.东都,指复都体系下位于东方的都城,隋朝时都城是长安,东都指开封。
D.弑逆,古代指子杀父、臣杀君的忤逆行为,文中指宇文化及杀害隋炀帝。
解析:
选C 隋朝时东都指洛阳。
参考译文:
赵才,字孝才,是张掖酒泉人。
赵才年轻时骁勇英武,擅长骑马射箭,性情粗悍,但没有庄重的仪容举止。
北周时担任舆正上士。
高祖受禅即位后,赵才因多次建立军功升迁为上仪同三司。
被分派去事奉晋王,等到晋王立为太子后,被授予右虞候率。
隋炀帝即位后,转任左备身骠骑,后提升为右骁卫将军。
炀帝因为赵才是自己的府邸旧臣,逐渐亲近器重他。
赵才也勤于政事,毫不懈怠,所任职之地都留下好名声。
一年多后,转任右候卫将军。
等到辽东之战,赵才率兵两次出击碣石道,回来后被授为左候卫将军。
当时炀帝每次出巡,赵才总是负责侦察,严厉禁止违法乱纪之事,没有什么回避的。
在途中遇到公卿的妻子儿女有违犯禁令的,他总是恶语斥骂,牵扯到很多人。
当时的人虽然都憎恶赵才出言不逊,但因赵才公正廉洁,也无可奈何。
大业十年,炀帝驾临汾阳宫,让赵才留守东都洛阳。
大业十二年,炀帝在洛阳,打算出巡江都。
赵才看到天下四分五裂,担心成为国家的灾难,自认为蒙受皇恩深重,不允许自己坐视隋朝灭亡,因此进谏说:
“现在百姓疲惫劳苦,府库空虚,盗贼蜂起,禁令得不到施行,希望陛下回京都安抚百姓。
我虽然愚笨无知,冒死相请。
”炀帝勃然大怒,把赵才交给执法官吏处置。
十天后,炀帝怒气稍稍缓解,于是下令放他出来。
炀帝于是就到江都,待赵才更加亲昵。
当时江都粮尽,隋朝将士离心,内史侍郎虞世基多次鼓动炀帝前往丹阳。
炀帝在朝堂上商议此事,赵才极力陈述回京的计策,虞世基极力陈说渡江的好处。
炀帝沉默不语,赵才、虞世基互相忌恨,忿忿退出朝廷。
反贼宇文化及弑君叛乱之际,赵才当时正在苑北,宇文化及派遣席德方假传诏书追回他,赵才听说有诏书就出来接旨,席德方命令他的手下捉住了他,把他带到宇文化及处。
宇文化及对赵才说:
“今天的事只能这样了,希望你别放在心里。
”赵才默然不语。
宇文化及恨他不说话,想要杀他,三天之后,才放他出来。
赵才任原来的官职,但一直郁郁寡欢。
赵才曾经陪同宇文化及宴饮,请求向跟宇文化及一同谋反的杨士览等十八人劝酒,宇文化及答应了他。
赵才拿起酒杯说:
“你们十八人只能做一次这样的事,不要再在别处做什么了。
”诸人默然。
赵才坐车行到聊城,染上疾病。
不久宇文化及被窦建德打败,赵才再次被俘,心中更加忿闷不平,几天后便忧愤而死,享年七十三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2题。
(6分)
豆卢革,父瓒,唐舒州刺史。
豆卢为世名族,唐末天下乱,革避地之中山,唐亡,为王处直掌书记。
庄宗即位,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革虽唐名族,而素不学问,除官吏,多失其序,常为尚书郎萧希甫驳正,革颇患之。
庄宗已灭梁革乃荐韦说为相说唐末为殿中侍御史坐事贬南海后事梁为礼部侍郎革以说能知前朝事,故引以佐己,而说亦无学术,徒以流品自高。
是岁,大水,四方地连震,流民殍死者数万人,军士妻子皆采稆以食。
庄宗日以责三司使孔谦,谦不知所为。
枢密小吏段徊曰:
“臣尝见前朝故事,国有大故,则天子以朱书御札问宰相。
水旱,宰相职也。
”庄宗崩,革为山陵使,以故事当出镇,乃还私第,数日未得命,而故人宾客趣使入朝。
枢密使安重诲诟之于朝曰:
“山陵使名尚在,不俟改命,遽履新朝,以我武人可欺邪!
”谏官希旨,上疏诬革纵田客杀人,说坐与邻人争井,遂俱罢。
革贬辰州刺史,说溆州刺史,所在驰驿发遣。
(选自《新五代史·豆卢革传》,有删改)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庄宗已灭梁/革乃荐韦说为相/说唐末/为殿中侍御史/坐事贬南海/后事梁/为礼部侍郎/
B.庄宗已灭梁/革乃荐韦说为相/说/唐末为殿中侍御史/坐事贬南海/后事梁/为礼部侍郎/
C.庄宗已灭梁/革乃荐韦说为相/说/唐末为殿中侍御史/坐事贬南海后/事梁/为礼部侍郎/
D.庄宗已灭梁/革乃荐韦说为相/说唐末/为殿中侍御史/坐事贬南海后/事梁/为礼部侍郎/
解析:
选B 句中,“说”指“韦说”,后面是对“韦说”的介绍,中间需要断开。
排除A、D两项。
“后”指“后来”,应与后句相连。
排除C项。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除,指授予官职。
文中豆卢革身居要职,常常突破既定的规矩授予别人官吏职务。
B.三司使,后唐始设盐铁、户部、度支三司,三司使为总管国家财政的最高行政长官。
C.崩,本意是崩裂、倒塌,古代一般用于指称帝王或诸侯王之死。
这里指称庄宗之死。
D.“驰驿”中的“驿”指旧时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亦指供传递公文用的马。
解析:
选C C项解说错误,“诸侯王之死”只能用“薨”,“崩”还可用于“太后之死”。
参考译文:
豆卢革,父亲豆卢瓒,唐舒州刺史。
豆卢为世代名族,唐末天下大乱,豆卢革迁家避祸来到中山,唐灭亡后,任王处直的掌书记。
唐庄宗即位,被拜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豆卢革虽然是唐的名门望族,但向来不学无术,任命官吏,多不合规矩,常常被尚书郎萧希甫驳斥纠正,豆卢革很担心这事。
唐庄宗消灭梁后,豆卢革于是推荐韦说任相。
韦说,唐末任殿中侍御史,因罪贬官南海,后来在梁任礼部侍郎。
豆卢革因韦说熟悉前朝旧事,因此推荐他辅佐自己,而韦说也不学无术,只是以门第自负。
这年,大水成灾,四面八方都连续发生地震,流亡的百姓饿死的有几万人,士兵和他们的妻子儿女都采野谷子来吃。
唐庄宗天天以此责问三司使孔谦,孔谦不知所措。
枢密院小官段徊说:
“我曾见前朝旧例,国家有大灾难,那么天子就用红色书札责问宰相。
水灾和干旱,归宰相管。
”唐庄宗死,豆卢革任山陵使,按照旧例他应当外出任职,于是回到家中,几天都没有得到任命,而他的朋友宾客们催他上朝。
枢密使安重诲在朝廷上骂他说:
“山陵使的官名还在,不等到另外任命,就迫不及待到新朝任职,认为我是武臣好欺骗吗!
”谏官迎合安重诲的意旨,上疏诬告豆卢革放纵田客杀人,韦说因和邻居争夺水井有罪,于是都被罢官。
豆卢革被贬为辰州刺史,韦说被贬为溆州刺史,一路上用驿马遣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4题。
(6分)
熊浃,字悦之,南昌人。
正德九年进士。
授礼科给事中。
宁王宸濠将为变,浃与同邑御史熊兰草奏,授御史萧淮上之。
濠仓卒举事,卒败,本两人早发之力。
出核松潘边饷。
副总兵张杰倚江彬势,赃累巨万,诱杀熟番上功启边衅,箠死千户以下至五百人。
又尝率家众遮击副使胡澧。
抚、按莫敢言。
浃至,尽发其状,杰遂褫职。
嘉靖初,由右给事中出为河南参议。
外艰归。
六年,服阕,召修《明伦大典》。
超擢右佥都御史,协理院事。
明年四月迁大理寺卿,俄迁右副都御史。
《大典》成,转左。
八年二月遂擢右都御史,掌院事。
京师民张福诉里人张柱杀其母,东厂以闻,刑部坐柱死。
不服,福姊亦泣诉官,谓母福自杀之,其邻人之词亦然。
诏郎中魏应召覆按,改坐福。
东厂奏法司妄出人罪,帝怒,下应召诏狱。
浃是应召议,执如初。
帝愈怒,褫浃职。
给事中陆粲、刘希简争之,帝大怒,并下两人诏狱。
侍郎许赞等遂抵柱死,应召及邻人俱充军,杖福姊百,人以为冤。
当是时,帝方深疾孝、武两后家,柱实武宗后家夏氏仆,故帝必欲杀之。
浃家居十年。
至帝幸承天与近臣论旧人,乃召为南京礼部尚书,改兵部,参赞机务。
二十一年召为兵部尚书,掌都察院事。
居二年代许赞为吏部尚书帝于禁中筑乩仙台间用其言决威福浃论其妄帝大怒欲罪之以前议礼故不遽斥二品六年满,加太子太保,坐事夺俸者再。
浃知帝意终不释,遂称病乞休。
帝大怒,褫职为民。
又十年卒。
浃少有志节,自守严。
虽由议礼显,然不甚党比,尤爱护人才,故其去吏部也,善类多思之。
隆庆初,复官,予祭葬,谥恭肃。
(节选自《明史•熊浃传》)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居二年/代许赞为吏部尚书/帝于禁中筑乩仙台间用/其言决威福/浃论其妄/帝大怒/欲罪之以前议礼/故不遽斥/
B.居二年代/许赞为吏部尚书/帝于禁中筑乩仙台/间用其言决威福/浃论其妄/帝大怒/欲罪之以前议礼/故不遽斥/
C.居二年代/许赞为吏部尚书/帝于禁中筑乩仙台间用/其言决威福/浃论其妄/帝大怒/欲罪之/以前议礼故不遽斥/
D.居二年/代许赞为吏部尚书/帝于禁中筑乩仙台/间用其言决威福/浃论其妄/帝大怒/欲罪之/以前议礼故不遽斥/
解析:
选D 首先把握语句大意,“居二年”,表时间,独立断开,排除B、C;“许赞”,人名,“吏部尚书”,官职,可以据此理解句子大意;“帝”,是皇帝,“乩仙台”,建筑物名字,后边应该停顿,排除A、C。
“欲罪之”是完整的句子,应该断开。
故选D。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御史,古代监察官,历来负责纠察弹劾朝廷、诸侯官吏的失职和不法行为。
B.东厂,即东缉事厂,明代设立的特权监察机构,由皇帝的亲信宦官担任首领。
C.兵部,隋唐至明清中央行政机构的六部之一,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
D.谥,古代帝王、官员等死后,按其生平事迹给予的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解析:
选A A项,“御史,古代监察官”说法错误,扩展了范围。
御史,是中国古代一种官名。
先秦时期,天子、诸侯、大夫、邑宰皆置“史”,是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
国君置御史。
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
可见选项内容应该加上限制语,“自秦朝开始”。
故选A。
参考译文:
熊浃,字悦之,南昌人。
正德九年考中进士。
朝廷授予他礼科给事中的官职。
宁王朱宸濠准备发动篡夺皇位的叛乱,熊浃与同乡人御史熊兰一起写好奏章,交给御史萧淮上交皇帝。
朱宸濠仓促之中发动叛乱,最终失败,根源是熊浃、熊兰两人及时揭发的功劳。
熊浃调出京城到松潘核查边境上的军饷。
副总兵张杰倚仗江彬的势力,赃款累积巨万,诱杀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然后向朝廷表功,挑起边疆的民族矛盾,打死千户以下的人员达五百人之多。
又曾率自家兵丁拦击副使胡澧。
来边境巡查的巡抚、巡按没有人敢说话。
熊浃来到边境,把张杰的罪状全部揭发出来,张杰于是被夺去官职。
嘉靖初年,熊浃由右给事中外调任河南参议。
因父亲去世回家。
嘉靖六年,服丧期满,熊浃被召回编修《明伦大典》。
越级提升为右佥都御史,协助管理都御院的政事。
第二年四月提升为大理寺卿,不久又升为右副都御史。
《明伦大典》编修结束,转任左都御史。
嘉靖八年二月就提升为右都御史,掌管都御院的政事。
京城平民张福状告邻里张柱杀害了他的母亲,东厂把案子向皇帝报告,刑部判处张柱死刑。
张柱不服,张福的姐姐也向官府哭诉,说母亲是张福自己杀死的,他家邻人们的证词也是这样说的。
皇帝下诏让郎中魏应召重新审判,改判张福有罪。
东厂(向皇帝)上奏说主管法司随意开脱他人罪名,皇帝大怒,亲自下诏把魏应召抓进监狱。
熊浃认为魏应召的意见是正确的,坚持魏应召当初的判决。
皇帝更加恼怒,夺去了熊浃的官职。
给事中陆粲、刘希简据理力争,皇帝大怒,把他两人一起抓进监狱。
侍郎许赞等人于是判处张柱死刑,魏应召以及张柱的邻人都被判处充军,张福的姐姐被处以杖打一百的刑罚,人们都认为这是一起冤案。
在当时,皇帝正深深地痛恨孝后和武后这两家,张柱其实是武宗后家夏氏的仆人,所以皇帝必定要杀掉他。
熊浃被削职后在家待了十年。
直到皇帝到承天与近臣们谈论过去的那些人,于是召回熊浃让他担任南京礼部尚书,又改任兵部,参与协助军机事务。
嘉靖二十一年召熊浃担任兵部尚书,掌管都察院的政事。
过了两年,接替许赞任吏部尚书。
皇帝在禁宫中修筑乩仙台,暗中用求神问卜得来的话决断祸福,熊浃说这样做太荒唐。
皇帝大怒,想给他治罪,因熊浃先前有功所以没有立即惩治他。
熊浃任二品官职六年期满,加封为太子太保,因事获罪而两次受到降低俸禄的处罚。
熊浃知道皇帝心中对他的怨恨始终没有消除,于是以生病为借口请求退休。
皇帝大怒,将他削职为民。
又过了十年,熊浃去世。
熊浃年轻时有志向和节操,严于律己。
虽因议论礼制而有名望,他从不与朋党勾结,特别爱护人才,所以他离开吏部后,许多善良的人都思念他。
隆庆初年,朝廷恢复他的官职,给他举办了追悼、安葬仪式,谥号恭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 专项 复习 文言文 断句 古文化 常识 配套 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