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出来的抗战主力川军第20军.docx
- 文档编号:4400455
- 上传时间:2022-12-01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7.28KB
打出来的抗战主力川军第20军.docx
《打出来的抗战主力川军第20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打出来的抗战主力川军第20军.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打出来的抗战主力川军第20军
打出来的抗战主力:
川军第20军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讲武堂》特推出《抗战名师》系列文章,以纪念当年为了国家民族,与侵华日军浴血奋战的忠勇将士。
第九期——第20军为川军杨森部,自淞沪会战起,该军打满8年抗战,为国军中战绩优异者。
出川抗战,行军途中的川军士兵。
所谓"无川不成军",意指八年抗战期间,四川人大量奔赴前线,全国各战场,各部队几乎都能见到川人身影。
在抗战全面爆发之初,川军各部以装备差、纪律差、战斗力差而闻名,时任第2战区司令长官的阎锡山曾直呼"川军无用",意欲将其赶出山西。
然而,川军各部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力敌占据绝对优势的日军,他们不断成长,不断总结,终于在抗日战场上绽放异彩。
本文所要介绍的,便是其中一支战绩最佳的部队——国民革命军陆军第20军。
淞沪恶战
第20军是少有的几支从北伐战争开始就有存在的部队,谈其历史,最早可从护国滇军第2梯团独立团说起。
独立团团长杨森(1882.2.20-1977.5.15),四川广安人,字子惠。
他出生于官宦家庭,在南充联合中学毕业后萌生从军的想法,遂入四川速成学堂学习,毕业后被分配到新军第17镇当见习官。
中华民国成立后,杨森先后在川军和滇军服务,他既参加过四川内战,也参加过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护国战争。
在滇军将领赵又新的扶持下不断高升,并拥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部队——独立团。
但杨森毕竟是川人,在滇军再有名气也会遭到排挤。
杨森经过再三考虑,决定乘滇川两军交战时率部倒戈,成为川军打败滇军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后杨森专心在川发展,成为川军五强之一,他的独立团也在连年内战中不断得到壮大,并于1926年11月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20军,杨森成为该军的第一任军长。
第20军第一任军长杨森
第20军成立时,辖五个路七个师又五个混成旅,可谓建制庞大,远超一个军该有的规模。
然而在经过四川内战以及军政部对该军的不断改编,至1936年第20军仅剩下三个师。
即便如此,第20军还是没有"做实"编制,在抗战全面爆发后的第二个月,第20军又奉命缩编为两师制乙种军。
这对呼声极高要求开赴抗日前线作战的第20军官兵来说,无疑是一个十分沉重的打击。
第20军缩编为乙种军后实力大减,但更致命的是该军的装备,根本无法与装备精良的日军相比。
第20军所属每个团只有四门迫击炮,每个步兵连只有三挺轻机枪,机枪连仅有两挺重机枪。
除此之外,就只有步枪了。
然而川军配备的步枪,主要以川造为主,这种步枪损坏率高,射程又近,以此装备去和日军对抗,其结果实在令人担忧。
好在杨森在建设自己的部队时,比四川其他各路军阀投入的财力更大一些,这才使所属部队更换使用起大约百分之30左右的汉阳造步枪。
1937年9月1日,第20军在贵阳进行总动员,军长杨森在训话时说道"本军过去历年在四川打内战,为了争权夺地,牺牲了不少人的生命,也给人民带来了难以估计的损失和苦难,真是可耻的行为。
今天为了国家、民族的生存,调赴上海地区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这是无上光荣的任务。
望我官兵,上下一心,共同努力杀敌,保卫国土,竭尽军人天职,造福后代"。
杨森话毕,听训官兵群情激奋,一致表示"国难当头,匹夫有责,誓在前线与日军死战!
"川军官兵誓师
10月8日,第20军经过火车运输抵达南翔,随后根据第3战区司令长官部的命令归第19集团军总司令薛岳指挥,开赴上海近郊的老人桥、郁公庙、新泾桥、谈家头、池后宅、战头桥一线构筑防御工事。
为了作出表率,杨森与副军长夏炯都亲自参与到掩蔽部的挖掘作业中,事毕又带着军部人员到前线观察战局,了解战况。
两天后,友军位于陈家行的阵地被日军攻占。
此时还没有全部抵达战场的第20军奉命参战,其任务就是夺回陈家行以及附近丢失的阵地。
最先投入作战的是第134师402旅804团。
旅长杨干才于10日夜率部前往第32师报道,随后命第804团投入反攻。
第804团团长向文彬手头实际可以使用的只有两个步兵营(另一个营由军部直接指挥),他将两个营一左一右配置,借用夜色尽数投入作战。
经过一夜激战,第804团成功收复陈家行以及附近的桥亭宅、顿悟寺阵地。
但全团此时仅剩下120余人,向文彬只能将所有战斗兵编组为一个临时营级单位连夜修筑防御工事,以备日军反扑。
这次战斗,是川军对日首战,虽然伤亡巨大,却使其他派系的友军对川军的看法转变不少,就连蒋介石也通过电话向杨森表扬了向文彬,并奖给全团官兵6000元法币。
第804团首战告捷,但以区区120余人的兵力要守住阵地十分困难。
就在日军重新发起反扑,第804团无力支持的时候,后续部队第802团及时赶至战场。
该团团长林相侯见战况危急,亲自率领一个连投入反击,却不幸被日军炮弹击中头部阵亡。
团长初上阵即告阵亡,这对全团来说都是一个沉重打击,但在此情况下,第802团并没有动摇,他们在面对占据优势火力的日军步兵第7联队面前继续组织反击,有的官兵甚至大喊着"为团长报仇!
向敌人冲啊!
"的口号向日军冲去。
经过近三个小时的激烈厮杀,第802团终于将日军击退。
原本深约两米的战壕,此时已经被许多尸体填高,第802团经此一战也只能缩编为一个两百余人的战斗营。
第20军两个团参战仅三天,即只剩下两个营,其惨烈程度不言而喻。
从14日开始,第133师主力(三个团)抵达战场。
在师长杨汉域的率领下,这些部队未经休息即投入到陈家行,替换了只剩不到两个营的第802团和第804团阵地。
杨汉域命第397旅为正面防御部队,第399旅797团为预备队。
参加淞沪会战的川军部队
第397旅刚进入阵地,就碰上日军步兵第7联队主力和第35联队一个大队的猛攻。
旅长周翰熙亲在一线督战,所属两名团长蔡慎猷、李介立甚至亲自进入重机枪阵地直接参战。
他们呈扇形散开,用机枪、步枪向进攻的日军顽强阻击。
受步枪射距的限制,第397旅甚至主动冲出战壕发起反击,让日军步兵大感惊讶。
经过一个小时的激战,日军被迫后撤整理。
在接下来的三天里,日军不断对第133师阵地发起猛攻。
第133师也继续不顾伤亡地顽强抵抗,其中第794团1营所属一个连,最后战至仅七人,仍然死守在阵地上。
日军占据炮火优势,但不擅夜战,守军就利用夜间赶筑被日军摧毁的防御工事,并输送弹药和伙食,这使部队往往只能一天吃一次饭。
尽管如此,第133师剩余官兵的斗志依然旺盛,师长杨汉域曾打电话问第794团团长李介立:
"你部已经伤亡重大,现在敌人又来进攻,你准备怎么办?
"李介立当即坚定地回答:
"请师长放心,只要我没死,阵地就能固守!
如果我阵亡,请师长另派部队来接替。
"李介立以此誓言,一直打到全团仅剩40余人为止。
第20军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经历了七天恶战,直到将完整的防区交由友军第48军接替。
淞沪一役,第20军阵亡3706人,伤7049,失踪241人,损失大部分兵力。
在撤出阵地后,全军只能缩编为一个战斗团。
综观整个淞沪会战的参战部队,第20军的装备绝对属于垫底部队之一,但该军官兵却以极其旺盛的战斗意志去阻挡日军,这种精神直让中央军都为之钦佩。
据闻,军委会在战后对参战的100多个师进行评比时,第20军所属第133师名列第11。
阻击日军的第20军士兵
改头换面
杨森是四川各路实力派中较早向中央靠拢的军阀,加上第20军又在淞沪会战中表现出色,使部队在安庆整补时得到了其他杂牌军所没有的特殊待遇。
第20军的损失,由四川广合、叙泸两个师管区拨补新兵补充,武器装备则全部改由军政部负责调拨。
这次整补,第20军的装备可谓涣然一新。
每个步兵团都增编了一迫炮连,每个步兵营则增编了一个重机枪连,每个连都能拥有六挺轻机枪,就连步枪也大都改换成了汉阳造。
此外军部、师部都配备了通讯部队。
这些装备使整补后的第20军战斗力大幅度得到提升,但全军新兵却占百分之60以上,许多基层军官也都是由士官新近提拔,仍然需要一段时间的整训。
但第20军孤军在外省,却能团结一心,纪律整肃,士气旺盛,很快就形成一种崭新的精神面貌。
薛岳在第二次见到第20军时,对这支军容严整、装备整齐的部队曾惊呼道"这是川军?
"
在1938年6月的巢县反攻战,是第20军重整后的首战。
当时日军沿津浦线南下直攻合肥,并以一部进占巢县。
第20军先头部队第134师决定乘日军立足未稳实施反击。
当该师所属第803团进抵巢县附近时,得知县城西南处有一个大孔,可使部队从此处入城。
第803团团长李麟昭得此情报,决定由第1营和第2营各抽调精兵组成突击队,于深夜悄悄从大孔入城,随后第1营营长唐式臣带一部前往打开南门,其余部队则继续向城内推进。
时值天气炎热,日军士兵都沿街酣睡正香。
突击队的奇袭使不少日军士兵在睡梦中毙命,苏醒过来的日军则仓皇抵抗到处盲目射击,一时间陷入混乱。
李麟昭见奇袭得手,即率主力从南门冲入,日军限于兵力分散,又摸不清楚攻城中国军队的实力,便纷纷向东北角退去,待天明弄清情况后再组织反扑。
李麟昭在天亮后见攻势受阻,进攻部队的伤亡也在不断增加,便下令有序撤离巢县。
此战第803团第2营营长张运辉在进攻时阵亡,全团伤亡400余人。
作战中的第20军士兵
武汉会战爆发后,正在湖南浏阳、醴陵整训的第20军奉命开赴武宁参战。
当时第20军人员还没有整补完整,杨森考虑再三,决定派第133师执行参战任务。
1938年10月,第133师师长杨汉域率领所部赶到武宁。
当时友军第8军主力正奉命在武宁东北方的罗盘山、棺材山阻击日军第27师团。
杨汉域根据第8军军长李玉堂的命令,以所属第397旅对占据棺材山的日军发起进攻。
但日军占据制高点,又得到强大炮兵火力的增援,致使第397旅屡攻不下。
杨汉域见强攻不行,决定白天采取守势,夜间集中兵力发起突击。
杨汉域的这种作战模式,成功收复棺材山。
日军不甘失败又在天明后发起反击,第133师则据险阻击,双方你来我往,争夺十分激烈。
与此同时,第133师还奉命抽调一部在罗盘山侧翼实施进攻,以保障友军第3师阵地的稳定。
杨汉域决定抽调第797团执行这一命令。
第797团奉命后猛攻日军侧背,但中校团附滕军甫的阵亡一度使该团进攻受挫。
在此情况下,师长杨汉域命通信连连长陈德邵带一个排在后督战,团长陈亲民见状,亲率部队冲锋,他们在炮兵的掩护下,终于成功将日军击退。
此后杨汉域命第399旅接替第397旅阵地,继续配合第8军作战。
在为期25天的战斗中,第133师配合友军各部始终坚守不退,破坏了日军从鄂南包围武汉的计划,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此战是川军各部自参加抗战以来第一次完成坚守的任务,对第20军以及其他各路川军来说都是一种鼓舞,川军"无用"说自此得到终结。
宣传川军抗战的漫画
湖南战场的祥瑞
1939年1月,杨森升任第9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27集团军总司令,第20军军长一职改由曾在武汉会战表现出色的第133师师长杨汉域接任。
杨汉域(1905-1973),四川广安人,字继超。
他是杨森的侄子,毕业于云南讲武堂第十九期步兵科。
杨汉域身材高大魁梧,平时沉默寡言,但做事却认真负责。
在杨森麾下南征北战,深得杨氏信任,在第20军内部也很有威望,被誉为"杨家将"中的台柱。
杨汉域到职后,锐意整训所部,并积极开办参谋补习班,推荐合适人选投考陆军大学参谋班,以此改变"川军无谋"的现象(当时川军许多部队都不重视培养参谋人员,有的参谋长甚至连作战地图都看不懂)。
第20军的第二任军长杨汉域
1939年9月第一次长沙会战爆发。
此时第20军正担负通城、通山以南的守备任务,其防区正是日军第33师团的主要进攻目标。
9月22日,日军第33师团先头部队在通城东南地区发起猛攻,第134师在师长杨干才的指挥下奋起反击,在南楼岭至苦竹岭一线成功挡住日军。
24日,日军后续部队抵达,并攻占桃树港,迫使第134师401团退守金凤山至福石岭一线。
26日福石岭又告失守。
为扭转局面,第134师师长杨干才命预备队第402团投入作战。
该团团长向文彬率部在白沙岭阻击日军两昼夜,并在击毙的一名日军军官身上缴获作战地图和作战计划一份。
缴获文件随即被逐级上报,使杨森及时调整部署,并大胆派出小股部队穿插到日军防线后方制造中国军队主力在反攻的假象,从而迫使日军第33师团后撤。
10月8日,第133师配合友军光复渣津,两天后攻克麦市,恢复了原有防线。
第一次长沙会战也在不久之后以日军的失败告终。
会战结束后,第20军集中在通城整训。
第二次长沙会战于1941年9月开始后,第20军奉命由通城向西南急进,连夜赶至步先桥以东地区,配合第58军及第4军侧击日军。
当时军长杨汉域正在重庆的中央军官训练团受训,故部队由副军长兼第133师师长夏炯指挥。
夏炯决定由第133师副师长周翰熙率领部队先行出发,自随第134师跟进。
第20军重机枪阵地
第133师在前进途中突然遭到日军猛烈炮击,师指挥所也被命中,所幸没有造成伤亡。
代师长周翰熙对此从容应对,他在将部队重新整理完毕后即与友军取得联系,共同对日军实施侧攻。
战至27日,第134师抵达战场后也投入作战,使战况更加激烈。
在各路部队的齐全协力下,日军因担心补给线被切断,被迫于30日开始后退。
此时第134师被紧急调到金井构筑阵地堵击日军。
师长杨干才接到命令后自率主力前往堵截,另命向文彬的第402团配合第133师发起追击,于10月5日越过汨罗江,8日越过新墙河,迫使日军全部退守原阵地。
第二次长沙会战再次以中国军队得胜而告终。
第20军在第二次长沙会战中,主要任务是侧击日军。
其任务虽然不是重点,但表现依然在蒋介石召开的南岳军事会议上获得认可,蒋氏为此还特命拨款嘉奖该军,并为参战的有功官兵授勋颁奖。
第20军在湖南战场连战告捷,再次证明了川军的战斗力。
第20军的胜利还在继续,该军即将迎来他们军史上最辉煌的胜绩。
影珠山的捷报
1941年12月,日本发起太平洋战争后,日军驻武汉部队决定再次发动对长江以南的攻势作战,从而起到牵制中国军队转用于广东的目的,阻止中国军队援助英军保卫香港。
为此,日军第11军集中四个师团、两个旅团、三个支队以及航空兵一部共约12万人的兵力第三次向长沙发动进攻,第三次长沙会战随即爆发。
第20军军部及直属部队当时驻防在平江水口岭,所属第133师驻关王桥,第134师驻唐家坳。
会战开始后,第20军接到的命令是在新墙河以南、汨罗江以北阻击日军三天,掩护长沙地区的主力部队完成防御部署。
杨汉域接受任务后即命第133师沿铁路之黄沙街、龙凤桥、下高桥等地构筑工事据守,第134师在青泉峰、影珠山、古华山等地占领阵地,对日军进行阻击。
12月23日,日军第6、第40师团强渡新墙河,对中国军队的防线发起进攻。
在第20军防区内,以第133师398团战斗最为激烈,其前沿四个连的据点很快被日军分割包围,他们不得不各自为战。
经过两天一夜的激战,前沿四个连伤亡殆尽,第398团2营营长王超奎被迫下令突围。
为了能使残部撤退成功,王超奎自率一队敢死队留下继续坚守,他们坚持到了最后一刻,全部在与日军的肉搏战中阵亡。
第20军防线受此影响,不得不于25日夜将主力撤至关王桥、陈家桥、三江口、羊角岭一线,留第133师一部继续坚持在新墙河以南。
26日天明后,日军第40师团向第20军纵身阵地发起强攻,该军坚持至27日凌晨后根据第9战区司令长官部的命令向东南山区转移。
此后日军在汨罗江以南、捞刀河以北地区,遭到第9战区主力部队的有力阻击,虽一度攻进长沙城,但已是伤亡惨重。
坚持至1月4日,日军被迫回撤。
在战壕中阻击日军的第20军
为了截击日军,薛岳命令各路部队执行"超越追击"的方式沿途设置阻击阵地。
其中第20军的任务是沿清江口--福临铺--石子铺进行追击。
军长杨汉域命令第134师占领古华山,第133师赶至影珠山与第58军协力阻击。
当第133师抵达福临铺时,得知日军独立第9旅团已经越过汨罗江南下,当晚准备宿营在福临铺。
副军长兼第133师师长夏炯经过和幕僚研究,认为必须先对付日军增援部队,方能使影珠山免于腹背受敌。
当晚就派出第397团夜袭福临铺,派第399团袭击驻场外村庄之敌。
日军经此夜袭阵脚大乱,直到次日拂晓才重新整理完部队,随即对第133师的阻击阵地发起猛攻。
双方激战竟日,伤亡惨重。
日军见进攻没能得逞,于第二天组织一个集成大队改道攻击影珠山,并成功攻至影珠山北面山腹地带,随后继续向山顶进攻。
这股日军的冒死猛攻,使第20军和第58军的侧背受到严重威胁,尤其是两个军军部,更有被日军偷袭的危险。
在此情况下,杨汉域急命所属骑兵连(无马步兵)以及从第134师抽调出来的第400团第3营在日军与军部之间构筑起一道临时防线,并严令第3营营长李怀英必须在入暮前将日军歼灭。
李怀英命第8连派一排人由左翼下山绕到敌后,向敌射击,第7连与骑兵连由上而下向敌猛冲。
第8连侧袭开始后,骑兵连连长杨汉烈带着部队猛打猛冲,直接突入日军阵中展开肉搏。
由于杨汉烈是杨森的儿子,包括杨汉域在内的大部分高级军官都担心杨的安危,而不让他直接参与一线作战。
但杨汉烈在此情况下,却坚决出战,幸好战事发展顺利。
阻击部队在第58军两个团的配合下,在两个小时里就将日军派出的这个集成大队予以歼灭,并击毙日军大队长山崎茂。
对于这次战斗,日军战史曾有专文描写:
"天明后,在山上双方的混战,极为激烈,官兵们不断的负伤倒下,10时左右,我弹药用尽,在到处的草丛中,可以听到伤员的呻吟声和自绝的手枪声,山崎大队长负伤,满身是血,但仍继续指挥战斗。
最后山崎大队长终于决心殉国,于是命本部附斋藤军曹突围向上级报告关于夜袭及其后战况与决心殉国等情况。
……斋藤军曹走后,山崎大队长再度遭到迫击炮弹的轰击而死亡。
接着士兵们就用刺刀互相刺杀或者用手榴弹自爆而死"。
影珠山战斗结束后,只见杨汉烈身披一件日本军大衣回营,他腰胯一支日本手枪,肩扛两把日军战刀,骑兵连士兵整整齐齐,精神焕发。
杨汉烈在向李怀英简单汇报战斗经过后,就去打电话给军长杨汉域报平安:
"军长吗?
我是汉烈。
老兄,老弟今天打了个大胜仗,对得起你,也对得起老头子,你对老头子说,要给我请个勋章……"直到这里,才算是让杨汉域松了一口气。
影珠山战斗结束后,第20军立下歼敌石碑。
此后第20军与第58军互相配合,并于1月9日成功将日军步兵第13联队和辎重兵第6联队各一部在冯家瑕分割包围。
日军第13联队在遭到前后夹击后,损失惨重,联队长友成敏惟恐部队被歼灭后军事文件陷入中国军队手中,于是下令将所有文件全部焚毁。
该联队在战斗入夜后,得到了竹原支队的增援才勉强突围而出。
影珠山一战,虽然只歼灭日军一个集成大队,但影响却十分重大,其结果是迫使增援前线掩护日军撤退的日军混成第9旅团始终没能越过影珠山与日军第3、第6师团会合,将日军的撤退计划和撤退方向完全打乱,使日军遭到了惨重的损失。
第20军经此一役,在第9战区各部队中的地位也不断得到提升,终在1945年初获得了装备部分美械的待遇。
第20军在长沙作战时俘获的日军
广西战场的果实
1944年5月,第20军参加长衡会战。
在这次会战中,第20军曾一度将部分日军包围在南江桥山区,但遗憾的是长沙过早沦陷,导致该军围歼计划失败,只得根据战区司令长官部的命令退守茶陵,并在茶陵成功挡住了日军的进攻。
会战结束后,第20军奉命驰援贵州,所幸日军兵至独山即行撤退,桂柳会战随即结束。
1944年12月,第20军开赴贵阳整补。
在此期间,部队进行了改编,并得到了换装部分美械的待遇。
此后该军奉命在现驻地日夜加紧训练,准备投入到反攻广西的作战中。
1945年4月,第20军迎来了第三任军长——杨干才。
杨干才(1901.10.1-1949.4.25),四川广安人,原名杨栋臣,以字行,他也是杨森的侄子,毕业于四川陆军讲武堂第一期。
杨干才在军中素有"猛张飞"的称谓,这与他战时必奋勇争先,且在四川内战和抗战中履立战功有着很大关系。
在"杨家将"的第二代将领中,杨干才的地位仅次于杨汉域和杨汉忠,这也是他能成为第20军继任军长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20军第三任军长杨干才
杨干才接任军长后,继续贯彻杨森的"杨家军"治军传统,为杨氏"基业"继续添砖加瓦。
这使第20军在当时的中国军队中,处于一个十分微妙的位置,它既与中央靠拢,成为一支中央军旁系部队,但内部却依然人事独立化,维持川军风格。
1945年7月,已经编入第3方面军战斗序列的第20军奉命正式投入广西攻势,其任务是以主力向灵川、全州进攻,抽调一部向百寿、桂林挺进。
此时的日军已临近投降之期,士气低迷,且战斗力也远非侵华之初所能相比。
7月13日,参战的六个军各向自己的攻击目标推进。
其中第133师直攻桂林,第134师随后跟进,向灵川进发。
战至7月27日,第133师在友军第169师的配合下,从西门攻入桂林,日军第13师团一部被迫突围。
紧接着,灵川和兴安也被第134师收复。
抗战后期的第20军士兵已经用上美制冲锋枪了。
8月11日凌晨,第133师以"超越攻击"的速度尾追日军第13师团至全州,随即做好攻城准备。
此时正值天降大雨,但城内却是火光冲天。
第133师师长陈亲民判断日军必是焚烧军需物资准备弃城而逃,不等部队休息就下令进攻。
陈亲民没想到日军焚烧军需是真,但并没打算立即撤退。
当部队发起进攻并一鼓作气进至五脊岭时,却进入了日军守军独立混成第22旅团、独立混成第88旅团预设好的伏击圈,先头连因此遭到惨重损失。
陈亲民见状,急命后续部队退出城外,重新整理部队。
一天后,日军出城发起反扑,但都被第20军和第26军击退。
此后第20军主力抵达全州城外,并与友军第26军分头将全州日军团团包围。
就在杨干才着手制订新的攻城计划时,日本天皇于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
两天后,全州城门大开,日军派出代表与第133师取得联系并表示投降之意。
也就是在这一天,即1945年8月17日,第133师进驻全州。
全州,这座被日军第11军司令部长期驻防的军事重镇,在沦陷一年后被川军收复,第20军的抗战使命也于此时正式宣告结束。
从1946年起,第20军先后在华中、华东、西南战场与解放军作战。
1949年12月在四川金堂起义。
(文/胡博)
附录
第20军历任军长抗战履历
杨森(1882-1977)
四川广安人,字子惠。
四川陆军速成学堂毕业。
1931年9月时任第20军上将军长。
1938年1月27日升任第27集团军上将总司令兼第20军军长。
1939年1月23日辞去军长兼职。
10月5日升任第6战区上将副司令长官兼第27集团军总司令。
1940年4月29日调任第9战区上将副司令长官兼第27集团军总司令。
1945年1月18日调任贵州省政府主席兼全省保安司令部上将司令(至抗战胜利)。
杨汉域(1905-1973)
四川广安人,字继超。
云南讲武堂第十九期步兵科、陆军大学将官班甲级第三期毕业。
1931年9月时任第20军第3混成旅中将旅长。
1935年10月升任第133师中将师长。
1939年1月23日升任第20军中将军长。
1944年9月17日升任第27集团军中将副总司令兼第20军军长。
1945年4月1日辞去军长兼职(至抗战胜利)。
杨干才(1901-1949)
四川广安人,原名杨栋臣,以字行。
四川陆军讲武堂第一期毕业。
1931年9月时任第20军第1混成旅少将副旅长兼第3团团长。
1935年10月升任第134师第5旅少将旅长。
1937年8月所部改编为第134师第402旅,仍任少将旅长。
1939年1月23日升任第134师少将师长。
1942年7月1日升任第20军少将副军长。
1945年4月1日升任第20军少将军长(至抗战胜利)。
版权声明:
本文系腾讯军事《讲武堂》栏目独家稿件,欢迎非商业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打出 抗战 主力 川军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