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建设引领型国家知识产权.docx
- 文档编号:4398505
- 上传时间:2022-12-01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3.98KB
四川建设引领型国家知识产权.docx
《四川建设引领型国家知识产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建设引领型国家知识产权.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建设引领型国家知识产权
四川省建设引领型国家知识产权
强省试点省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发〔2015〕71号)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快建设西部知识产权强省的意见》(川府发〔2016〕31号),深入实施国家和我省知识产权战略,发挥知识产权对创新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加快创建引领型国家知识产权强省,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届七次、八次全会部署,以加快建设西部知识产权强省为主线,以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为依托,以深化知识产权改革创新为重点,全面提高我省知识产权的创造质量、运用效益、保护效果、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着力培育一批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密集型产业,着力打造一批知识产权强市、强县,努力营造知识产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文化环境,助推城市创新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创业、脱贫攻坚、开放合作,加快建设成为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西部知识产权强省,为我省加快建设经济强省、决胜全面小康做出积极贡献。
(二)主要目标。
到2020年,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普遍提高,法规政策体系更加完善,全省知识产权工作管理、保护和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知识产权创造水平大幅提高,知识产权运用效果显著提升,知识产权保护状况持续优化,知识产权管理能力稳步提高,知识产权基础能力全面增强,率先建成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西部知识产权强省,知识产权制度对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和社会建设的促进作用充分显现。
——知识产权数量和质量大幅度提升。
专利申请持续增长,发明专利申请年均增幅12%以上,力争实现全省发明专利申请量、PCT专利申请量、企业专利申请量、有效专利拥有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翻一番。
成德绵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0件以上。
商标有效注册量达到450000件。
作品著作权登记量10000件/年。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量15000件/年。
有效植物新品种权380件。
——知识产权运用取得显著成效。
知识产权许可转让额明显增长,知识产权运营基金规模达15亿元,年专利实施新增产值达2000亿元、创利税达300亿元。
自主品牌企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5%,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30%,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达50%,5-10个品牌进入全国品牌价值500强行列。
——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明显优化。
知识产权制度配套体系比较完备,知识产权保护严格高效,50%以上的市(州)建成四川省知识产权执法强局。
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刑事司法、维权援助和举报投诉工作绩效继续保持西部领先、全国前列,知识产权认知度超过80%,知识产权权利人满意度超过70%,外商在我省投资、设立研发机构的积极性明显提升。
——知识产权治理能力显著提升。
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明显进展,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效能明显提升,知识产权统筹协调机制进一步健全。
全省50%以上市(州)成为知识产权示范试点城市。
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管理能力显著增强,高新技术企业贯标达到1000家,培育一批知识产权强企。
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适应发展需要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知识产权服务业快速发展。
建成一批技术先进、功能完备、服务优质、覆盖全省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形成一批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的知识产权市场化服务机构,成都高新区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作用充分发挥,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发展到100家,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专利代理人1000人以上,知识产权服务从业人员10000人以上。
二、重点任务
(一)打造西部知识产权改革创新先行省。
1.深化知识产权体制机制改革。
在成德绵三市落实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中的知识产权改革创新任务,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机制,在有条件的地方开展集中高效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探索建立专利、商标、版权“三合一”综合执法机制,开展知识产权综合行政执法试点。
在成德绵三市建立跨区域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新机制,健全知识产权侵权查处机制,建设重点产业快速维权援助中心。
放宽知识产权服务业准入,开展专利代理行业改革试点,扩大专利代理领域开放。
2.深化知识产权归属和权益分配改革。
积极落实国家促进知识产权权益分配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利益分配机制。
落实《四川省专利保护条例》等职务发明奖酬制度,开展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享制度改革试点,推进高校院所知识产权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比例。
创新知识产权权益分配方式,鼓励知识产权与资本市场对接,推行知识产权入股、股权期权奖励、在资本市场上变现等新型分配方式,增加科研人员合法收入。
3.推动知识产权金融创新改革。
拓宽知识产权投融资渠道,建立健全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知识产权投融资体系。
鼓励金融机构支持知识产权运营和产业化,创新金融产品,改进运营模式,扩大信贷规模。
建立四川省知识产权运营基金,重点投向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专利运营、专利池建设、知识产权收购、专利导航、知识产权联盟建设、高价值专利组合的产业化等。
研究制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与评估管理办法,建立四川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
发展知识产权执行保险和侵权责任保险,支持担保机构提供相关担保服务,降低企业经营活动中的知识产权风险。
推广成都市“科创投、科创贷、科创贴”服务模式,加大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
创新知识产权投融资产品,在知识产权证券化、知识产权信用担保及投贷联动、投保联动、投债联动等方面先行先试。
4.加强重大经济活动知识产权评议。
制定重大经济活动知识产权评议办法,在重大产业规划、重大经济和科技项目等活动中开展知识产权评议试点,探索建立科技计划知识产权目标评估制度。
建立重点领域知识产权评议报告发布制度,推动企业建立知识产权分析评议机制,重点针对人才引进、国家参展、产品和技术进出口等开展知识产权风险评估,提高企业应对知识产权国际纠纷能力。
(二)打造西部知识产权助推创新创业示范省。
5.强化知识产权法制保障。
加强知识产权地方立法,及时开展涉及知识产权法规、规章的立改废释工作,制定《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修订完善《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四川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四川省专利保护条例》等法规和规章,研究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生物遗传资源、植物新品种、地理标志、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特殊知识产权的保护与促进制度。
促进市(州)知识产权立法,支持成都等有条件的市完善知识产权地方性法规,加快形成与创新驱动发展相适应的知识产权地方法规规章体系。
6.完善知识产权政策支撑。
全面贯彻落实加快建设西部知识产权强省的意见,制定完善激励知识产权发展的政策和举措,注重知识产权政策与科技、产业、贸易、文化、教育、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的协调配套,形成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的政策合力和叠加效应。
完善知识产权奖励制度,对优秀专利、驰名商标、版权精品等高价值知识产权给予奖励。
建立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的创新驱动发展指标体系,促进知识产权与科技、经济深度融合。
7.强化知识产权服务。
加快专利审查协作四川中心建设。
整合四川知识产权服务中心、成都代办处等的服务力量,建立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设立各类型知识产权申请、缴费、投诉、法律状态查询等“一站式”受理和查询窗口,建设涵盖专利、商标、版权、产业等基础信息的知识产权大数据服务平台,构建集成专利信息传播利用、专利展示交易、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知识产权维权保护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
开展中小微企业专利信息推送服务。
推动成都高新区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建设。
加大知识产权品牌服务机构培育力度,优化知识产权服务环境,提升知识产权服务能力和水平。
8.培育知识产权文化。
建立政府主导、部门推动、新闻媒体支持、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知识产权宣传工作机制。
坚持集中宣传与经常性宣传相结合,组织开展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中国专利周等集中宣传活动,加大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政策宣讲,广泛开展知识产权宣传普及,营造我省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知识产权文化氛围。
推广“正版正货”销售承诺,引导企业牢固树立诚实守信、合法经营的信誉;推动高校院所恪守学术规范,尊重知识产权;在各类领导干部、机关公务员培训班设置知识产权专题课程,支持高校将知识产权纳入教学计划,在有条件的中小学设立知识产权课程,形成知识产权文化自觉。
推动群众性发明创造活动广泛开展,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情,释放全社会创造活力。
(三)打造西部知识产权助推区域创新发展示范省。
9.促进区域知识产权协调发展。
发挥成都平原经济区在全省经济、科技、知识产权发展中的引擎作用,深化成都、德阳、绵阳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建设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和运用的样板区,加快培育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推动成德绵高新技术产业带打造西部知识产权核心增长极。
推动川南经济区知识产权保护一体化发展,深化宜宾、自贡、泸州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建设,培育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打造我省知识产权新兴增长极。
推进攀西特色经济区钒钛、稀土产业打造知识产权密集型产品,建设我省钒钛、稀土等战略性资源开发利用知识产权保护区。
引导川东北经济区、川西北生态经济区加强传统知识产权资源利用,培育发展我省知识产权后发优势区。
10.打造知识产权强市和强县。
推进区域知识产权试点示范提档升级,支持有条件的中心城市开展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城市工作,建立以支撑产业转型升级为导向的工作机制,创建一批知识产权体制顺畅、链条完整、效益显著的知识产权强市,提升城市知识产权综合竞争力,形成引领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提质增效的增长极。
深入推进县域知识产权工作,支持我省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示范县(区、市)围绕主导产业,实施专利商标双轮驱动战略,瞄准产业关键环节实施技术改造,实施区域名品名牌建设,大力培育竞争力强、影响力大的自主创新品牌企业,凝聚产业升级新动能,打造一批知识产权强县(区、市),促进县域经济创新发展。
11.开展知识产权扶贫工作。
实施知识产权富民工程,整合相关政府部门、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企业的力量,运用专利、商标、版权、商业秘密、新的商业模式等多种知识产权,以及美观包装、特许经营等方法和手段促进特色农业、旅游业提档升级。
开展知识产权专业服务和对口帮扶,推动相关政府部门、中介机构、企业与贫困地区“手牵手”结对帮扶,提升贫困地区知识产权工作实效。
加强高原藏区、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和大小凉山彝区传统文化、遗传资源、民间文艺、中医药培育培植等知识产权资源的保护和开发。
打造知识产权特色小镇,加强传统知识产权资源的挖掘和利用,促进与旅游、农业、文化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产业附加值,促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四)打造西部知识产权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示范省。
12.促进高价值知识产权创造。
完善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知识产权创造体系。
实施高价值知识产权培育计划,推动企业、高校院所、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加强合作,联合组建一批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
促进企业、高校院所加强知识产权信息利用,开展知识产权布局,强化创新活动知识产权全流程管理。
围绕我省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开展集成创新,在主要技术领域创造一批创新水平高、权利状态稳定、市场竞争力强的高价值专利,培育一批市场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经济价值高的高知名度商标,形成一批创意新颖、特色鲜明、带动力强的版权精品。
加强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储备,构建产业化导向的专利组合和战略布局。
13.打造知识产权强企。
坚持企业主体、专利布局、产品保护、项目实施,深化重点企业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和优势培育工作,推动企业实现知识产权工作“七有五会”。
深入推进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托管服务。
支持企业实行《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引导企业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把知识产权融入到技术创新、生产经营全过程,运用专利、商标、版权、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
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能力提升行动,推动1000家高新技术企业普遍拥有发明专利和普遍建立标准化知识产权管理体系,100家成为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14.培育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
制定四川省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目录,构建有利于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发展的政策和统计监测体系。
加强分类指导,集成创新资源,着力培育专利密集型、商标密集型、版权密集型产业,构建以知识产权为引领和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加大政府采购对知识产权密集型产品的支持力度。
在有条件的国家级、省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园区试点建设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集聚区和知识产权密集型产品示范基地,推行知识产权集群管理,推动产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
15.推进重点产业专利导航。
实施《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围绕我省七大优势产业、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深入开展专利导航、分析和预警,寻找产业创新重点方向,引导企业研究开发活动,形成一批基础和核心专利。
推动高新区、特色产业园区和农业科技园区集聚知识产权资源,依靠知识产权实现产业创新发展、跨越发展,建设一批专利导航产业发展试验区。
选择若干高新区,在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创新政策及创新活动实践中实施一批产业规划类专利导航项目,在企业创新活动中实施一批专利运营类专利导航项目。
(五)打造西部知识产权助推开放合作示范省。
16.提升川企川货知识产权国际竞争力。
鼓励支持企业“走出去”,申请注册境外知识产权、参与国际技术标准制定,形成高质量知识产权海外布局,着力提高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海外市场占有率。
鼓励企业向其主要贸易目的地、对外投资目的地派驻知识产权专员,及时收集知识产权相关信息,协调处理各类知识产权事务,帮助企业积极融入国际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与保护体系。
开展涉外企业知识产权培训,帮助企业尽快熟悉国际知识产权规则,增强应对知识产权诉讼、防御知识产权风险和处理涉外知识产权事务等方面能力,提高我省企业参与全球产业分工的层次。
17.加强知识产权交流合作。
加强省际间的知识产权交流与合作,推动长江经济带、泛珠三角区域、川台、川粤、川渝等知识产权合作与交流。
建立区域性知识产权合作机制,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加强与沿线国家知识产权交流与合作。
进一步加强与美国、欧盟、韩国、日本、以色列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知识产权合作,不断提升在知识产权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转移、人员交流培训等方面的成效。
建设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为涉外企业提供品牌推广、知识产权风险预警、贸易摩擦应对、国际知识产权仲裁、公证证据保全等服务。
推动中法成都生态园、中法农业科技园、川法生态科技园、川德中小企业合作园、东盟国际产业园、川韩产业园等国际园区加强知识产权工作。
18.构筑西部知识产权人才高地。
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载体建设,努力把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高校建设成为高水平、国际化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基地。
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统筹协调下,探索与WIPO和美国、欧洲专利局加强知识产权培训合作。
加强知识产权智库建设。
实施“百千万”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工程,通过选派人员到世界知名大学、研究机构、跨国公司进行研修考察,造就具有国际视野的知识产权领军人才;大力开展知识产权管理、执法、司法、服务等专业人才培训,提高业务技能和水平;加大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者培训力度,培养高层次企业知识产权人才。
将知识产权人才引进列入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面向海外招揽知识产权高端人才、紧缺人才、拔尖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
19.完善知识产权涉外维权机制。
建立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和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援助平台,完善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指引,建设涉外企业知识产权数据库,搭建海外知识产权预警服务平台,对知识产权风险进行警示、主动防范并制定应急预案,帮助企业规避海外知识产权风险。
加强对国际知识产权制度和规则研究,建立科学决策、快速反应、协同运作的涉外知识产权争端应对机制。
加强知识产权维权援助网络平台建设,完善“12330”知识产权投诉举报受理机制和维权援助机制,加强“走出去”企业海外维权服务。
加强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对进口产品侵犯我省知识产权的行为和进口贸易中其他不公平竞争行为开展调查,有效打击跨境知识产权违法犯罪行为。
(六)打造西部知识产权综合保护样板省。
20.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工作格局。
研究制定四川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若干规定。
坚持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两条途径“优势互补、有机衔接”,着力构建企业维权、行业自律、行政执法、司法保护、社会监督“五位一体”有机衔接、相融互补的综合保护体系,完善覆盖知识产权获权、用权、维权等环节的保护链条,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技术条件,构建协调、顺畅、高效的知识产权大保护工作格局。
21.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保护。
建立省、市(州)知识产权保护责任制。
建立重点产业和重点专业市场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实行知识产权重点案件挂牌督办制度,组织开展执法维权专项行动。
完善西南地区专利行政执法协作调度机制和省内川南、川北两个片区执法协作机制。
建立重点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直通车制度。
健全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机关与公安、海关的保护协作机制,提高行政执法效率。
加强知识产权执法队伍建设,充实知识产权执法队伍力量和装备,提升执法能力和办案质量。
开展专利纠纷调处工作,维护专利权人和公众的合法权益。
健全展会与电商领域知识产权执法维权机制,维护知识产权保护良好秩序。
22.加大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惩治力度。
推动知识产权保护法治化,完善知识产权行政和司法保护两条途径优势互补、有机衔接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
深化知识产权审判机制改革,成立成都知识产权法院,在市级层面设立知识产权专门法庭。
推进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三审合一”试点,建立特殊知识产权案件跨区域异地审理机制。
建立完善知识产权案例指导以及技术调查官制度。
加大对于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惩治力度,提高知识产权侵权赔偿额,针对情节严重的恶意侵权行为实施惩罚性赔偿并由侵权人承担实际发生的合理开支。
(七)打造西部知识产权综合运用样板省。
23.加大知识产权实施转化的激励引导力度。
落实《四川省专利保护条例》等职务发明奖酬制度,开展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享制度改革试点,维护发明创造者和实施转化者的合法权益,调动知识产权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各类专利奖的作用,完善中国专利奖推荐、四川省专利奖评选,加强对专利实施与产业化的激励和引导。
充分发挥各级专利专项资金的作用,加大对专利密集型产业和企业重大专利项目的支持力度。
24.加强知识产权运营平台建设。
推进知识产权运营机构、基金和平台融合发展,引导知识产权商品化、产业化、资本化。
丰富知识产权市场载体和平台,支持建设成都知识产权运营交易中心,打造功能完备、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知识产权展示交易平台,围绕产业转型、企业创新需求、众创空间项目,提供技术和知识产权信息、知识产权转让、许可、投资、入股、质押等综合服务。
创新知识产权交易模式,完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网络,形成线上线下交易相结合的交易服务机制。
健全市场化运营机制,鼓励社会资本投资设立专业化知识产权运营机构,开展知识产权收储、开发、组合、投资等服务,盘活知识产权资产,加快实现知识产权市场价值。
推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健全有效运行的知识产权运营机构,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运用。
支持组建产业知识产权联盟,促进“产-学-研-金-介”协同创造和运用知识产权成果。
25.加强国防知识产权运用。
加强绵阳科技城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技术转移中心建设,创新军用技术成果转化和交易方式。
探索建设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国防科技工业知识产权信息和推广转化平台,推动国防科技工业知识产权信息需求对接,建立军转民和民转军的知识产权信息通道,促进双向转移转化。
积极促进国防单位知识产权实施转化,推进国防知识产权转民用工作,探索军用技术成果的评估、脱密、解密机制,开展军用技术再研究,促进军用优势技术向民用领域转移,发挥国防科技对地方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
鼓励在国防科技工业领域优先采用先进适用的民用技术和标准。
鼓励民口单位积极申报国防专利。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
省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工作,将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纳入省政府年度重点工作,全面、系统、深入地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
省直有关部门、各市(州)、县(区)要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工作,建立健全市(州)、县(区)政府统筹协调和工作推进机制,确保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加大投入。
加大对建设知识产权强省、强市、强县的资金投入,落实鼓励创新创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充分运用财税政政策的引导作用,加强专利信息利用、维权援助、展示交易、金融服务等服务平台建设,支持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示范和优势培育、产业专利导航等重点项目。
省级专利专项资金将向知识产权领域改革创新、知识产权强市和强县建设等重大工作倾斜。
(三)强化督导。
省委省政府出台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的政策文件,省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制定强省建设年度推进计划,明确分工任务,加强对有关政策措施落实工作的指导、督促、检查。
建立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分类指导,强化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工作的引导,推动各市(州)、县(区)知识产权综合实力整体升级,加快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 建设 引领 国家 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