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事故分析.docx
- 文档编号:4397663
- 上传时间:2022-12-01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111.48KB
电梯事故分析.docx
《电梯事故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梯事故分析.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梯事故分析
电梯事故分析
第一节电梯事故种类与预防措施
安全就是没有危险,不出事故。
危险是安全的反义,事故是不安全的具体表现。
电梯事故是指电梯从安装到运行的各个环节中,发生与人的主观意志相违的意外损害事件。
一、电梯事故的种类
电梯事故有人身伤害事故、设备损坏事故和复合性事故。
(一)人身伤害事故
电梯人身伤害事故主要表现形式有:
1.坠落比如因层门未关闭或从外面能将层门打开,轿厢又不在此层,造成受害人失足从层门处坠入井道。
2.剪切比如当乘客踏入或踏出轿门的瞬间,轿厢突然起动,使受害人在轿门与层门之间的上下门坎处被剪切。
3.挤压常见的挤压事故,一是受害人被挤压在轿厢围板与井道壁之间;二是受害人被挤压在底坑的缓冲器上,或是人的肢体部分(比如手)被挤压在转动的轮槽中。
>
4.撞击常发生在轿厢冲顶或礅底时,使受害人的身体撞击到建筑物或电梯部件上。
5.触电受害人的身体接触到控制柜的带电部分或施工操作中,人体触及到设备的带电部分及漏电设备的金属外壳。
6.烧伤一般发生在火灾事故中,受害人被火烧伤。
在使用喷灯浇注巴氏合金的操作中,以及电焊和气焊的操作时,也会发生烧伤事故。
(二)设备损坏事故
电梯设备损坏事故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
1.机械磨损常见的有曳引钢丝绳将曳引轮绳槽磨大或钢丝绳断丝;有齿曳引机涡轮涡杆磨损过大等。
2.绝缘损坏电气线路或设备的绝缘损坏或短路,烧坏电路控制板;电动机过负荷其绕组被烧毁。
3.火灾使用明火时操作不慎引燃易燃物品或电气线路绝缘损坏,造成短路、接地打火引起火灾发生,烧毁电梯设备,甚至造成人身伤害。
4.湿水常发生在井道或底坑进水,造成电气设备浸水或受潮甚至损坏,机械设备锈蚀。
(三)复合性事故
)
复合性事故是指事故中既有对人身的伤害,同时又有设备的损坏。
比如发生火灾时,既造成了人的烧伤,也损坏了电梯设备。
又如制动器失灵,造成轿厢坠落损坏,轿厢内乘客受到伤害等。
二、电梯事故的特点
当前我国在用电梯中,20世纪70、80年代的产品比重很大,安全性能方面有很多需要改进,它给操作者的不安全行为提供了较多的机会,所以,当前电梯事故的特点是:
事故中人身伤害事故多且死亡率高;伤亡者中操作人员所占比例大。
三、电梯事故的原因
电梯事故的原因,一是人的不安全行为;二是设备的不安全状态,两者又互
为因果。
人的不安全行为可能是教育或管理不够引起的;设备的不安全状态则是
长期维修保养不善造成的。
在引发事故的人和设备的两大因素中,人是第一位的,
因为电梯的设计、制造、安装、维修、管理等,都是人为的。
人的不安全行为,比
如操作者将电梯电气安全控制回路短接起来,使电梯处于不安全状态,这个处于不
安全状态的电梯,又引发人身伤害或设备损坏事故。
具体每个事故发生的原因各有
~
不同,可能是多方面的,甚至可以追踪到社会原因和历史原因。
笔者将电梯事故原
因用框图表示出来,见图8-1。
四、电梯事故的预防
我国安全工作的指导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电梯业的安全工作也必须在
该方针指导下工作。
(一)电梯事故是可以预防的
电梯事故的发生有时看似偶然,其实有其必然性。
电梯事故有其发生、发展的规律,掌握其规律,事故是可以预防的。
比如坠落事故,许多事故类型、发生原因都基本相同,都是在层门可以开启或已经开启的状态下,轿厢又不在该层时,误入井道造成坠落事故,如能吸取教训,改进设备使其处于安全状态,只有轿厢停在该层时,该层层门方能被打开,可杜绝此类事故的发生。
(二)预防电梯事故需全面治理
因为产生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操作者的原因,也有设备本身的原因,以及管理原因;有直接原因,也有间接原因和社会原因及历史原因。
比如,电梯安装及维保工作交由不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或个人承担,而导致事故的发生,这就是社会原因。
在我国,有的在用电梯出厂在先,国家标准出台在后,电梯产品不符合国标要求,这是发生事故的历史原因。
所以,预防电梯事故必须全方位的综合治理。
&
(三)预防电梯事故的措施
预防电梯事故最根本的是要做好教育措施、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三个方面的工作。
1.教育措施
教育措施是指通过教育和培训,使操作者掌握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
目前实施的电梯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法,就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涌现,知识更新教育也是培训内容之一。
2.技术措施
技术措施是指对电梯设备、操作等在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保养、使用的过程中,从安全角度应采取的措施,这些措施主要有:
(1)坚持设计标准,满足安全要求。
(2)产品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3)提高安装质量,坚持验收、试验标准和检验标准。
(4)有完好的安全装置和防护装置。
【
(5)做好维修保养工作,及时消除设备缺陷,对不符合安全要求的部件或电路,及时予以技术改造,使之符合安全要求。
3.管理措施
管理措施是指国家和地方行政管理部门制订和颁布的有关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企业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都必须予以认真贯彻执行。
主要工作有:
(1)建立、健全安全工作管理机构,明确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
(2)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方针,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3)定期组织学习有关法律、法规,使作业人员了解标准掌握标准、执行标准。
(4)制订安全计划、开展安全活动,对电梯事故进行分析,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5)做好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管理工作。
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从事电梯电气设备的运行维修工作时,应按低压电气运行管理规程的要求,穿戴好防护用品,如工作服、绝缘鞋等。
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单位不配置工作服和绝缘鞋,有的单位只配工作服而不配绝缘鞋。
操作者违反规定,穿背心、短裤、拖鞋上班,更是比较常见。
这些都是劳保防护用品的管理使用不当的表现。
以前曾发生过因未穿戴防护用品而造成触电死亡的事故,这个问题应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也应引起每个操作者的重视,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务必善待之。
/
【
~
电梯事故分析
一、乘客失足跌入井道死亡
(一)事故经过
一部住宅客梯因控制系统故障突然停在6~7层之间,司机将轿厢门扒开后,又将6层层门联锁人为脱开,发现轿厢距6层地面有约950mm的距离,乘客急着要离开轿厢,年轻人纷纷跳离轿厢。
妇女和老人觉得轿厢地面与6层地面离的太高不敢跳,这时有人拿来一个小圆凳子放在轿厢外的6层厅门处,让乘客踩着凳子离开轿厢下到地面上。
这时一位中年女乘客面朝轿厢,一只脚刚踏在凳子上,因为女乘客的脚是踏在凳子的靠近轿厢一侧,致使凳子向轿厢侧倾倒。
由于女乘客的身体重心偏向轿厢一侧,随着凳子的翻倒,她整个身体从轿
厢地坎下端与6层地坎之间的空隙处跌入井道,摔在底坑坚硬的水泥地上,造成女乘客头部粉碎性骨折,身体肢体多处损伤,当场晕迷不醒。
当即送往附近医院急诊室抢救,因伤势太重抢救无效于当日夜间死亡。
(二)事故原因
1.设备存在着安全隐患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
该电梯是20世纪70年代生产的交流双速客梯。
该梯轿门地坎下侧未装护脚板。
当轿厢停在6~7层之间时,轿厢地坎下侧距层门地坎之间,有950mm的空隙,有致人坠入井道的客观条件。
见图8—2。
2.电梯司机和乘客缺乏安全意识。
如果说乘客从未遇到过这种情况,而司机应当意识到此时离开轿厢是有一定危险的,应当阻止乘客在不安全状态下疏散,更不能鼓励和支持、
协助乘客在电梯处于不安全状态下撤离轿厢,而应一方面耐心、细致地做乘客的工作,一方面与有关人员联系等待救援。
按规定,轿厢地坎距地面600mm以上时,不能出入轿厢。
@
3.有关领导对设备管理不善,对操作人员管理不严。
电梯没有护脚板已有很长时间,有关检测部门曾提出过整改意见,但未能引起领导重视。
司机对疏散乘客的安全操作还不能很好掌握,以往也曾在上述情况下疏散乘客未出现事故实属万幸。
总之,该人身伤害事故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在设备不安全状态下发生的,是直接原因。
有关领导对设备管理不善,对操作者管理不严是造成事故的间接原因。
(三)预防办法
1.加强管理,及时发现和消除设备隐患,装设合格的护脚板,其宽度为轿厢宽度,高度不少于750mm。
2.在该事故中,司机在轿厢地坎与层门地坎之间存在着可以致人坠入井道的间隙(超过600mm)时,绝对不能疏散乘客,应与维修人员联系等待救援,盘车平层后再放人。
3.加强教育,学习有关标准。
二、司机坠入井道死亡
(一)事故经过
一部1980年生产的交流双速住宅电梯,因故障停在5~6层之间。
女司机将
轿厢门和层门打开后,发现轿厢地坎与5层厅门地面之间有1200mm的距离,便
<
将轿厢内爬安全窗用的备用铁管制成的单梯架在轿厢地坎与5层厅门地面之
间,让乘客从单梯上走出轿厢。
乘客相继撤离了轿厢,只有女司机仍留在轿
厢内,等待维修人员救援。
又过了一会时间,维修人员还没来,司机想乘机
去方便一下,便踏上铁单梯也想走出轿厢。
当女司机踏上铁单梯后,铁单梯
突然向下滑落到5层厅门地面上,失足的女司机被摔在厅门地坎处后,又从轿厢
地坎下部与5层厅门地坎处的空隙处坠入井道,跌在底坑的缓冲器上。
身体多
处受伤,不治身亡。
(二)事故原因
1.设备存在着安全隐患:
该电梯轿厢下侧未装设护脚板,使轿厢下端与层门地面间有1m多的空间,该空间足以通过一个人。
2.使用不安全工具:
该电梯轿厢内放置的单爬梯,是用金属铁管焊接而成的,是为司机爬安全窗时准备的。
该单梯下端的两只腿没有任何防滑措施,当女司机使用单梯时,也没有让人给扶牢,致使单梯滑落,女司机失足坠入井道。
|
3.司机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在疏散乘客时,放置的铁单梯有人扶牢,没有发生滑梯事故。
女司机对于当没有人扶梯时,会发生滑梯事故没有预料。
4.疏导乘客方法不对:
当电梯轿厢地坎与层门地坎距离大于600mm时,不能从轿内放人,应等待救援,待盘车或排除故障后,使轿厢就近平层,方可开门放人。
5.管理不善:
是造成女司机坠落死亡的间接责任。
一是没有按照国家的有关电梯安全标准对电梯缺陷进行及时地改进;二是对操作者没有按有关安全操作规程去要求、监督和管理。
(三)预防办法
1.对轿厢加装护脚板,使电梯消除安全隐患。
2.对铁单梯做防滑处理,比如梯子腿上套上胶皮。
3.使操作者了解和掌握单梯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防止以后再发生梯子滑倒伤人的类似事故。
4.操作者增强安全意识按有关规定,当轿厢地坎与层门水平面之间距离大于600mm以上时,不能从轿门处放人,应等待救援,轿厢在平层区后再放人。
5.领导带头学习有关的电梯安全标准,检查设备隐患并及时消除隐患;提高操作者安全技能,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三、管理员跌入底坑窒息死亡
…
(一)事故经过
老张是某工厂的管理员,负责该单位的供电、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
该单位有一个四层楼房,三层是初加工车间,四层是成品检验车间。
原料由卡车运来,经电梯运到三层进行加工,加工好的成品再经电梯运到四层进行成品检验。
该厂电梯是1985年生产的交流双速自动门客货梯。
一天,供应科运来一卡车原料要运到三层。
负责运货的小王将原料装上小推车推进轿厢,选了三层按了关门按钮,当轿门带动层门关闭后,电梯未动,小王反复试了几次电梯仍未能开动。
为了快点运货,小王将电梯运行方式由原来的正常运行转变成检修运行并
按着开门按钮,将门锁安全回路短接起来,电梯便以检修速度运行到三层,小王将原料推往车间。
在一层的管理员老张要去四层检查设备,便径直走向电梯。
这时电梯已被小王开走,但层门却敝开着。
老张并未注意便一脚踏了进去,结果失足跌下底坑,头碰在缓冲器上,晕倒在底坑中。
当时底坑内有约20cm积水,老张晕倒后面朝下趴在积水的地面上,当有人发现时,他已溺水窒息而死亡。
(二)事故原因
设备不安全状态:
1.该梯是1985年生产的交流双速电梯,操作盘上有慢上、慢下按钮和应急按钮,当按下应急按钮和慢上或慢下按钮,电梯便可在开门状态下,以检修速度运行。
GB7588《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第14.1.2.1.3条规定,“电气装置不应与电气安全装置并联”。
该梯的应急按钮并联在门联锁安全电路的两端,这是不允许的。
虽然该梯生产在先,国家标准出台在后,也应对该电梯不符合安全要求的地方予以改进。
2.该电梯层门没有自动关闭安全装置,当轿厢以检修状态驶离一层时,一层层门仍然处于打开状态,这违反了GB/T10058—1997《电梯技术条件》中第3.10.12条的规定。
3.电梯底坑内有积水是造成受害人窒息死亡的直接原因。
有积水的原因是与底坑相邻的房间是个浴室,因防水层不起作用,导致底坑经常有积水,积水最多时曾超过600mm,连井道最底层的照明灯都淹了,缓冲器也锈迹斑斑。
这显然不符合GB7588《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技术规范》中第5.7.3.1条“在导轨、缓冲器、栅栏等安装竣工后,底坑不得漏水或渗水”的规定。
人的不安全行为:
`
1.操作者以检修状态将轿厢开走,没有将一层层门关闭,是受害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2.受害人自我保护能力差、粗心大意。
使用电梯时未观察电梯轿厢是否在本层,凭以往的经验和乘电梯习惯乘梯,也是造成事故的原因之一。
3.领导对电梯安全不重视,设备不安全状态长期未予解决;对职工安全教育做的不够,管理不善。
(三)预防办法
1.改进电梯控制电路,去掉应急按钮,若层门未关好,电梯不能移动。
2.加装层门自动关闭装置,使其符合国标有关安全要求。
3.做好电梯底坑的防水工作,保持底坑干燥不再有渗、漏水现象。
4.加强职工的安全教育,使电梯司机和使用人都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对电梯进行一次全面的安全检查,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设备隐患要及时予以改进。
四、轿顶不优先造成维修工被挤死
(一)事故经过
[
某电梯公司为一幢19层住宅楼中的两部电梯进行达标检修。
领班的小王师傅是一位具有5年维修工龄的年轻人。
配合小王工作的是小贾和小孙,小孙来了一个月,小贾刚来两天,以前小孙和小贾都没有参与过电梯行业的工作。
这一天上班后,三人检修2号电梯,王师傅让小孙和小贾在轿厢内配合他,他自己步行上二层,打开层门踏上了停在一层的电梯轿顶。
这时层门和轿门都已关好,王师傅在轿顶操作使轿厢上升了一段距离,便开始工作。
轿厢内小孙给小贾讲操作盘上各按钮功能,无意中触动了慢上按钮,电梯突然起动,轿厢上升,只听小王喊了一声,轿厢也停了下来。
小孙感觉情况不妙,急忙从安全窗爬上轿顶,看到王师傅被挤在轿厢与三层厅门侧井道壁之间,他吓坏了,急忙找人拆下层门,将王师傅救出。
小王因挤伤内脏,送医院不治死亡。
该电梯是一台改造的PLC控制交流调速电梯,梯速为1m/s,额定载重量1000kg,投入使用已三年,平时由产权单位自己维保。
(二)现场勘察情况
1.受害人被挤在轿厢与三层厅门侧井道壁之间,层门被拆下,夹缝中遗留下一只皮鞋。
2.轿顶检修盒上的检修开关、轿厢内检修开关都处在检修状态。
3.轿厢内、轿顶和机房控制柜上的紧急停止开关都处于接通状态。
4.经检验证实,当轿内、轿顶或机房三个检修开关中任意一个处于检修状态时,已切除了外呼和自动运行电路,电梯只能按检修状态运行,且各部分电器元件没有不正常和误动作迹象。
这时操作轿内、轿顶或机房慢上或慢下按钮中的任意一个,电梯都能按检修速度运行。
5.据了解小王所在的公司,是一个没有电梯维修资质的公司,合同签订是挂靠在一个电梯维修单位。
小孙和小贾也都没有受过专业安全技术培训。
(三)事故原因分析
1.该电梯没有满足GB/T《电梯技术条件》第3.3.9.g)条“轿顶应装设一个检修运行装置,如轿内、机房也设有检修装置,应确保轿顶优先”这一规定。
可以说,该电梯从改造后的那一天起,就已经存在着隐患。
^
2.维修工小孙、小贾没有经过安全技术培训,在工作中乱动设备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3.维修工小王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在轿顶操作时没有将紧急停止开关处于停止状态。
4.一个没有资质的公司用没有经过安全技术培训的工人进行检修操作,这就是人的不安全因素。
这是一起人的不安全因素,通过处于不安全状态的电梯而引发的一起人身伤害事故。
(四)整改措施
1.立即对轿顶检修运行装置予以改造,使其符合轿顶优先这一原则。
2.作为电梯维修单位,一定要建立自己的维修队伍,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定时对员工进行安全技术培训,员工一定要持证上岗。
维修工要有过硬的本领。
3.维修工既要有自我保护意识,也不忘他人的安全。
维修工还应不断学习掌握安全技能,对所维修的电梯必须熟悉、掌握其性能和控制方式。
在检修这台电梯时,应该试一下轿顶优先这一功能,如果发现缺少这一功能,应及时向主管部门反映,建议增加这一功能。
在检修操作时,应将紧急停止开关及时按下,在电梯切断控制电路状态下进行作业。
4.电梯产权单位在签订委托维修合同时,一定要对其维修资质予以确认,对其维修能力和技术力量了解清楚。
否月,一旦出了事故不仅耽误电梯正常的使用,还会受牵连,使单位蒙受不应有的损失。
5.通过这个事故案例,政府监督管理部门除对违法、违规的单位予以教育和处罚外,更重要的是加强对电梯维修单位的监督和管理,严格资质审查,取谛非法从事电梯维修的单位,淘汰一些技术力量薄弱,无安全保障的维修单位,这也是杜绝电梯事故的一个方面。
》
五、清冼轿厢导靴引发火灾造成一死一伤
(一)事故简介
某住宅电梯用汽油清洗轿厢导靴时引发火灾,致使两名电梯维修工被烧伤,其中一人由于烧伤面积过大死亡。
(二)事故过程
某住宅电梯需要清洗轿厢导靴,由三名电梯维修工共同作业。
在清洗轿厢下面导靴时,一人操作电梯慢车上行,使轿厢地坎高出一层厅门地坎1m左右,两名维修工下到底坑内,将24V低压灯泡装好,并挂在轿厢下面点亮。
他们将汽油倒在脸盆内作为清洗剂。
在清洗过程中,不慎将低压灯泡碰碎,底坑内突然起火,并引发脸盆内汽油起火,操作电梯的维修工发现着火后,立即将电梯驶向五层(此楼2~4层未设厅门),然后跑到一层救火,马上用灭火器灭火。
但灭火器已失效,未能立即扑灭,他又跑到马路对面商店找来灭火器才将火扑灭。
两名维修工在着火时其中的一人立即登上缓冲器想逃出底坑,但由于距一层厅门地坎较高,不能爬出,只好趴在一层厅门地坎上,造成下身严重烧伤。
而另一名维修工在底坑内由于时间过长,造成全身皮肤大面积严重烧伤,经抢救无效死亡。
(三)事故原因分析
1.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维修工使用汽油清洗电梯部件造成。
2.火灾的起因是汽油挥发气体在底坑内浓度过高,当低压灯泡碰碎后,灯丝不能立即熄灭(灯丝为红色),温度较高,点燃了底坑内的汽油挥发气体而起火。
3.两名维修工被严重烧伤的另一个原因是灭火器失效,造成维修工被烧时间过长,抢救不及时。
4.两名维修工不能及时逃出的原因主要是:
一是底坑深;二是底坑内未按规定设置爬梯。
?
(四)事故结论与教训
这次事故应引起电梯管理、维修单位的重视,从中吸取教训。
1.施工前应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及安全技术交底。
规定每项作业的具体要求,并让每个施工人员了解,并实施。
2.施工的组织者应熟悉电梯有关安全操作规程,以及安全注意事项。
3.施工的组织者,应经常检查每项施工的作业情况,了解施工方法及施工安全技术实施过程。
4.施工人员应熟知、掌握每项施工项目的操作规程,以及安全技术要求。
六、跨在轿顶与牛腿间电工被挤死
(一)事故原因及经过
某机关大楼内有几部直流电梯,为了节省维修保养经费,其电梯的维修保养和电梯运行操作人员均由本机关的电工和后勤人员兼任。
由于其中一部电梯经常出现五层关门后电梯不能自动起动运行的现象。
电梯司机就提出要电工给予修理排除故障。
电工到现场后分析可能是厅门电气触点有问题,然后就上到轿厢顶,让电梯司机把电梯开到五层平层位置,此时电梯处于快车状态,并且有五层以上的选层信号和方向信号。
电工让电梯司机把厅轿门打开,然后再关上看电梯是否走车,此时电梯未动作,他便一脚站在轿顶一脚站在井道的牛腿上摆弄门锁电气开关,看接触是否良好,此时开关接通电梯突然起动,将电工挤在井道与轿厢开门轮之间,电工因挤伤内脏当场死亡。
:
(二)事故现场
事故发生后经机关人员全力挽救将该电工从电梯厅门处救出,经检查发现内脏挤伤出血后身亡。
该电工修电梯时站在了轿厢顶与井道之间,电梯处于快车状态,操作盘上有方向信号和选层信号,在轿顶未采取任何安全防范措施,轿厢顶的急停开关、检修开关均未断开。
(三)事故原因分析
1.电工修理电梯,未经过培训,未取得电梯维修上岗证,没有掌握电梯基本的操作维修技能,不懂得电梯的基本运行程序。
2.电梯维修时,电梯处于快车状态,处在有方向有选层,只待门关好就运行的情况下,门电气开关接通,电梯就会立即以快车状态运行,是造成这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3.电工修理电梯时,没有采取任何防范措施,没有自我保护意识,没有使设备处在安全状态,也是造成本次事故的重要原因。
4.电工修理电梯时,所站的位置是一种违章作业。
5.领导责任,不应允许没有上岗证的人或未经培训的人从事特种作业,特别是电梯维修作业。
(四)预防措施
—
1.电梯维修工、电梯运行操作人员必须经过政府相关部门的专业培训,并取得上岗操作证。
了解电梯基本知识,掌握电梯操作技能和工作程序,具有一定的安全防范能力。
2.在电梯轿顶维修保养电梯时,首先应采取防范措施,如按下急停开关。
在电梯需要运行、移动位置时应使轿顶操作状态处于检修状态。
因为在电梯检修状态时,轿顶检修是优先于机房和轿厢内操作盘检修开关的。
3.在轿厢顶检修电梯时,应选好站立位置,在电梯运行时,不能与井道蹭刮、接触。
4.电梯在轿厢顶检修时,轿厢内操作盘也应将急停开关按下,在电梯需要运行时,应以检修速度运行,不能设在快车状态。
5.电梯在轿厢顶检修时,轿厢内操作人员应该是电梯维修人员。
在需要电梯起动运行时,轿厢顶与轿厢内两人应有呼有应,并反复确认一致后方可起动电梯。
七、封门锁继电器维修工被挤死
(一)事故经过
由三个电梯维修工对一部旧的住宅电梯进行大修,因此,每天下班后还要将电梯恢复使用。
在事故发生的当天下午,两名维修工告诉在轿厢内的维修工,在电梯恢复正常后,下楼去找他们一起回家,但这名维修工未能很快下楼,两名维修工上来找他,发现他被挤在厅门楣上,已身亡。
(二)事故现场
事故发生后发现,电梯能开着门走车,是因为:
机房控制柜内的门锁继电器被人为卡住,可能是为了检修电梯时方便而采取的临时措施;轿厢顶上检修开关处在快车状态。
)
(三)事故分析
造成此事故的原因经事后分析是多方面的。
1.电梯维修时不准许一人作业,必须两人以上,特别是电梯维修完毕后试运行时更不准一人操作。
此次事故是因为一人在轿厢内,想去轿厢顶将检修开关切换为快车状态,他只能用检修速度移动轿厢,以便从轿厢内爬上来,再去将轿顶的检修开关恢复为快车状态。
2.电梯的门锁继电器不能人为的闭合,这是造成电梯快车的主要原因。
维修工将电梯轿顶检修状态切换成快车状态后,电梯开着门是不应该运行的,只有门全部关好后才能运行。
事后发现电梯的门锁继电器是闭合状态,即电梯门已关好(假象)的状态,因此将电梯轿顶检修状态切换成快车状态后,造成电梯快车运行上行找平层,使维修工被挤在上门梁上。
3.维修工在轿厢内爬出时应该首先将轿厢操作盘上的急停钮按下,以防万一,否则当你往上爬时电梯突然动作就会造成另一种挤伤事故。
因此维修人员必须时时刻刻想到自己的安全。
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梯 事故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