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实行清洁生产途径分析本科论文.docx
- 文档编号:439670
- 上传时间:2022-10-10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42KB
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实行清洁生产途径分析本科论文.docx
《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实行清洁生产途径分析本科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实行清洁生产途径分析本科论文.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实行清洁生产途径分析本科论文
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实行清洁生产途径分析
摘要
清洁生产,是一种从源头上和生产全过程对工业进行污染控制和环境管理的新模式,能从根本上消除和减少工业生产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从而达到防治工业污染、提高经济效益的综合性措施,是转变人类生产模式新的变革。
中国的铅酸蓄电池行业目前存在着能耗高、污染严重的问题,必须大力推行清洁生产。
介绍了清洁生产的基本概念,指出中国铅酸蓄电池行业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分析了中国铅酸蓄电池行业推行清洁生产的必要性以及实行清洁生产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铅酸蓄电池行业清洁生产挑战和发展对策和建议
Abstract
Cleanerproductionisanewpatternofproductionthatputspollutioncontrolsandenvironmentalmanagementsintothesourceandthewholeprocessofindustrialproduction.Itcanreducefundamentallytheeffectsmadebyindustrialproductiontohumanhealthandecologicalenvironment.Thusit’sanefficientmeasuretopreventandcontrolindustrialpollutionaswellastoincreaseeconomicbenefits.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cleaner production in lead- acid battery industry in China, where there is highenergy consumption and serious pollution. The basic concept of cleaner production was ex- plained, and then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of Chinese lead- acid battery industry were pointed out. We analyzed the necessity for Chinese lead- acid battery industry to carry out cleaner production and put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words】 lead- acid battery industrycleaner productionChallenges and developmentcountermeasure and suggestion
1概述
1.1清洁生产的定义及内涵
1.1.1清洁生产的定义
世界各国给予清洁生产充分的重视,最先明确提出其概念的是美国。
美国使用污染预防这一名词代表清洁技术的概念。
美国国会1990年10月通过《污染预防法》,把污染预防作为国家政策,取代了长期采用的末端处理的污染控制政策。
美国环保局将污染预防定义为:
“采用不同原材料、改进工艺或操作等在源头削减(限制)污染物(或废弃物)的产生。
这包括减少使用有害物料,降低能源、水或其他资源消耗的措施,以及通过维护或更为有效地使用来保护自然资源的措施”。
清洁生产在不同的地区和国家存在着许多不同而相近的提法,例如,欧洲国家称为“少废无废工艺”、“无废生产”、日本多称“无公害工艺”、美国则称为“废料最少化”、“污染预防”、“减废技术”。
此外,还有“绿色工艺”、“生态工艺”、“源削减”、“污染削减”、“再循环”等。
这些不同的提法或术语实际上描述了清洁生产概念的不同方面。
这些概念均不能不能确切表达当代环境污染防治应用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新战略。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环境规划中心(UNEP工E/PA)C综合各种说法,采用了“清洁生产”这一术语,来表征从原料、生产工艺到产品使用全过程的广义的污染防治途径,给出了以下定义:
“清洁生产是指将整体预防的环境策略持续地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增加生态效率和减少人类及环境的风险。
对生产过程而言,清洁生产是指通过节约能源和资源,淘汰有害原料,减少废物和有害物质的产生和排放;对于产品,它意味着减少从原材料选取到产品使用后最终处理处置整个生命周期过程对人体健康和环境构成的影响;对于服务,则意味着将环境的考虑纳入设计和所提供的服务中。
我国《中国12世纪议程》中关于清洁生产的定义是:
清洁生产是指既可满足人们的需要又可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和能源并保护环境的实用生产方法和措施,其实质是一种物料和能耗最少的人类生产活动的规划和管理,将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或消灭于生产过程之中汇。
同时对人体和环境无害的绿色产品的生产亦将随着可持续发展进程的深入而日益成为今后产品生产的主导方向。
在新颁布的《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关于清洁生产的定义:
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清洁生产促进法》关于清洁生产的定义,借鉴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定义,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表述更加具体、更加明确,便于理解。
1.1.2清洁生产的内涵
清洁生产概念包含四层含义:
一是清洁生产的目标是节省能源、降低原材料消耗,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
清洁生产的基本手段是改进工艺技术、强化企业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水平和改变产品体系,更新设计观念,争取废物最少排放及将环境因素纳入服务中去;清洁生产的方法是排污审计,即通过审计发现排污部位、排污原因,并筛选消除或减少污染物的措施及产品生命周期分析;清洁生产包含了两个全过程控制:
生产全过程和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全过程。
清洁生产谋求达到两个目标:
通过资源的综合利用、短缺资源的代用、二次资源的再利用以及节能、节料、节水,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缓资源的耗竭,减少废料和污染物的生成和排放,促进工业产品在生产、消费过程中与环境相容,降低整个工业活动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清洁生产的终极目标是保护人类与环境,提高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
清洁生产概念是西方国家在总结工业污染治理经验教训后提出来的。
清洁生产,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它是国际社会在工业污染治理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环境预防的战略措施。
从生产发展的角度看,它是对传统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
随着清洁生产实践的不断深入,其定义一再更新,不仅适用于生产过程的污染防治,而且其原则和方法又逐步扩展到服务、产品过程,向着产品和服务生命周期的全过程控制发展,并正在全方位地冲击影响着环境保护,社会经济,法制建设,宣传教育,金融贸易,消费行为等各个领域,朝着建立“循环经济”和“循环社会”推进。
2清洁生产的意义及概况
2.1清洁生产的意义
清洁生产模式以最少的资源投入、最少的废物排放生产出最多的产品,通过对当前消费与生产的全过程控制来减低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风险,走可持续发展出道路。
(1)清洁生产使工业持续发展。
清洁生产可大幅度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通过努力还可使被破坏了的生态环境得到缓解和恢复,排除匮乏资源困境和污染困境,走工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2)清洁生产开创了防治污染新阶段。
清洁生产改变了传统的被动、滞后的先污染、后治理的污染控制模式,强调在生产过程中提高资源、能源转换率,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降低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同时可以避免和减少末端治理的不彻底而造成的二次污染。
(3)清洁生产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清洁生产一方面通过节能、降耗、减污来降低企业成本,改善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另一方面,由于实施清洁生产,可大大减少末端治理的污染负荷,节省环保的一次性投资和设施的运行费用,提高企业防治污染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4)清洁生产可最大限度地促进有毒产品、有毒原材料的替代;促进排污重大的落后工艺和设备的技术改造;促进操作和管理方式改进,从而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和工作环境,提高工人的劳动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5)清洁生产可改善企业与环境管理部门间的关系,解决环境与经济相割裂的矛盾。
2.2清洁生产的产生背景
伴随人类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自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环境保护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始兴起。
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成为全人类的共识,并逐渐汇成了当今世界的可持续发展的潮流。
正是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理念及其实践的逐步形成与不断发展的历史大背景下,基于对传统“末端治理”的环境污染控制实践的反思,清洁生产伴随而生,并成为支持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战略措施。
为了减小经济发展对环境所带来的压力,各国主要是发达国家率先开始了应对环境污染与“公害”的挑战,大量采取了在污染产生后治理污染的末端控制措施,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对生产过程末端的废物进行处理,这就是所谓的“末端治理”。
同时,基于末端治理的思想和做法也逐渐渗透到环境管理和政府的政策法规中去,进一步强化着末端控制模式的实施。
在环境污染不断加剧,乃至大规模复杂的全球环境问题面前,末端治理在实践中愈来愈显露出,它不能有效保护环境的缺陷:
从环境污染防治政策体系的整体设计和技术对策的实施上看,其着眼点侧重于污染产生后的治理,使一个综合的污染产生、控制、排放系统人为地割裂开来,因而呈现着生产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分离脱节,环境污染治不胜治的明显弊端。
末端治理作为传统生产过程的延长,不仅需要投入昂贵的设备费用、惊人的维护开支和最终处理费用,而且本身还要消耗大量资源、能源。
特别是很多情况下,这种单一的污染治理方式还会产生二次污染,不过是使污染在不同介质间的空间和时间上的相互转移,因而难以从根本上消除污染,仍然还会继续对人类和环境产生着影响和威胁,对传统基于“末端治理”的环境污染控制模式实践的反思,直接导致并促进清洁生产系统地形成及其大规模的实践。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于1989年提出了名为“清洁生产”(CleanorProduction,意为“不断清洁的生产”)的战略和推广计划,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及其联合国发展规划署(UND)P的共同努力下,清洁生产正式走上了国际化的推行道路。
2.3国内外清洁生产概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经济形势发生很大变化,美国为应付来自西欧、日本的挑战,不断开辟新的国际市场,大力推进技术改造。
尽管工业技术改造与革新给美国经济带来很大的效益,但是美国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新的问题—环境危机。
美国已开始意识到按传统的工业发展模式控制污染,无法根本解决问题。
因此,美国从70年代开始,积极推动污染防治和控制,后来就发展成为清洁生产,欧洲和大洋洲等国家也纷纷开始实施清洁生产。
自1989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出推行清洁生产的行动计划后,清洁生产的理念和方法开始引入我国,清洁生产在我国首先是用于工业领域的污染防治。
1992年原国家环保局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召开了我国第一次清洁生产研讨会。
1992年10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后,党中央批准了《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提出:
“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时,技术起点要高,尽量采用能耗物耗小、污染物排放量少的清洁生产工艺。
”清洁生产作为我国环境与发展的对策之一。
1993年,国家经贸委和原国家环保局在上海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业污染防治工作会议”正式使用了清洁生产概念,会议提出:
工业污染防治要从单纯的末端治理向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积极推行清洁生产,这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蓄电池 生产 企业 实行 清洁 途径 分析 本科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