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课万人教学观摩心得体会.docx
- 文档编号:4394500
- 上传时间:2022-12-01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9.32KB
千课万人教学观摩心得体会.docx
《千课万人教学观摩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千课万人教学观摩心得体会.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千课万人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千课万人”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千课万人”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窦桂梅《牛郎织女》示范课的启示
肖田中小学语文温风云
近观窦桂梅老师在杭州“千课万人”观摩活动上执教《牛郎织女》一课,感触颇深,亦耐人寻味。
同时,我禁不住要问:
对年仅十一二岁的孩子,有必要大谈“对‘美满’爱情的追求”吗?
引发了我的深思。
我们都知道,窦桂梅坚持“以人为本”和“以创新为生命”,形成了她教学上有理论、有思想、有特色、有个性的教学思想品格:
一是关爱学生的教学思想品格
“爱就是教育,教育就是爱”,这是窦桂梅有名的教改命题,是她对教育实质特点的深刻理解。
窦桂梅说,要把语文教学课堂变成温馨愉悦的儿童乐土,“让每一个孩子都找到好学生的感觉”,要把冷峻的说教变成亲切的嘱咐,把严肃的鼓励变成真挚的叮咛。
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兴趣,最大限度地开拓学生的潜能、智慧。
二是注重创新的教学思想品格
创新,即是窦桂梅教学的方向目标,也是她教学的灵魂特色。
“三超越”是对她教学创新的最全面、最准确的概括。
“超越教材”,她努力形成现代课程意识,冲破传统教材和教学传统的禁锢,构建开放的、多维的、立体的课程、教材体系;“超越教师”,她辩证认识“师”与“生”的“教”与“学”的关系,摒弃“教师中心”“师道权威”的陈腐理念,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学观、学习观,尊重学生的人格,适应学生渴求知识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探求和涉猎的积极性,全方位地解放学生的视界、思想、感情和心灵,让学生的攀登信念、超越意识、求异思维、批判见识、攻关志向、创新品格逐步地发展起来;“超越自我”,她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持续发展,探索思维规律、学习规律、认知规律,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实现“学会——会学——乐学”的学习境界。
窦桂梅在创新教学的总体框架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求异意识、争鸣意识、合作意识,注重对学生的形象思维、直觉思维、求异思维、逻辑思维的全面训练,形成学生良好的创新思维品格和创新学习个性。
三是崇高效能审美的教学思想品格
窦桂梅提出“让诗教永驻语文的课堂”。
在她潜心营造的审美教学大格局中,教师是美的,学生是美的,显性教学是美的,隐性教学是美的,教材是美的,设计是美的,结构是美的,教法也是美的。
听窦桂梅的课,人们都说是一种审美享受。
课上有娓娓动听、婉转清亮的朗读,有美观精致、隽永流丽的板书,有新颖快捷、栩栩如生的图画,还有变化有致的电脑多媒体的配置和旋律优美的音乐的衬托,多种教学语言、手段、因素构成了审美的意蕴、审美的氛围、审美的意境。
(本文出自范.文.先.生.网)而尤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师生的对话闪烁着理性的睿智和感悟的诗彩,让人听不够、看不够。
窦桂梅教学大美育的创造实践揭示了教改的一个真谤:
具有审美品格的教师,是高层次的教师;具有审美品格的教改实
她坚持以科研为教改的动力和方法,注重研究语文教改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注重探索语文教改的特点、规律和发展趋势,注重实现教改思想的升华、认识的飞跃、理论的总结努力把语文教改的实践形态转化为语文教改的理论形态,逐步实现由创新教育的“必然王国”向创新教育的“自由王国”的转变,实现有所探索,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持续发展。
验,是高层次的教改实验。
在本次观摩课上窦桂梅老师执教《牛郎织女》,是按照“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写”的顺序教学的。
《牛郎织女》是我过流传很广、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被落选在了新学期小学语文教材里。
她的教学“预案”里写的是“主题:
美满”,实录中写的是“主题:
对‘美满’爱情的追求”。
读到此处,我有点疑惑了,是赞扬牛郎织女“对‘美满’爱情的追求”,还是教学生“对‘美满’爱情的追求”?
抑或二者兼而有之?
教学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如下几处:
织女与王母娘娘是什么关系?
有人说在《宝莲灯》中,玉帝和王母娘是夫妻;在《七仙女》里是母子,说织女是玉帝的女儿。
我想,王母娘是织女的母亲也好,是织女的外祖母(“原来姑娘是天上王母娘娘的外孙女”)也罢,总之不是小姐和女管家的关系。
姐妹们劝织女[师:
和你一起下凡的仙女有谁?
(让“织女”推荐其他“仙女”,然后教师对着被点名“仙女”)姐妹们,你们知不知道织女下这样决心的后果吗?
劝劝她吧。
生:
哎呀,织女啊,你知不知道王母娘娘可是心狠手辣呀,你要是到了人间,那违反了天规,王母娘娘可是要对你进行严厉的惩罚呀。
说不定还丢了性命呢,还是不要下人间了。
(板书“决心”)]细听窦老师《牛郎织女》,我发现教育学生“对‘美满’爱情的追求”的话还真不少!
师:
牛郎和织女的决心,打破了人间与天上的界限,他们是争取理想生活和爱情自由的英雄!
他俩对爱情不灰心、不变心!
始终坚守着一颗执着而坚贞的心。
可毕竟他俩一年才见一面,在你眼里,你觉得这算是“美满的爱情”吗?
……
师: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描绘的是一个多么温柔可人的美丽的女子呀。
男孩们,将来,真的有了让你心仪的女子,不防也用上,“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女孩看你好有文采,读着这纯洁与美好的诗句,说不上,给你回信——“星星知我心”于是一段美满的姻缘就此诞生了。
(大笑)
……
师:
……不管怎样,“爱情”是我们生命中绕不开的长长的日子。
我尊重同学们的意见,敬重你们能这样大大方方地谈成人对你们刻意回避的问题。
随着年龄的增长,相信你们会有更深的体悟。
……
当然,这次不仅听了窦老师的课,还有很多名师的课也是相当精彩的。
我想说的是,这些名家的课,包括市里、镇里的公开课,可以说都“表演”得很好,也有很多借鉴的地方,在平时的教学实战中,可以借鉴应用到他们的态度、引导方法等。
但也不难看到,很多的课都下了很足的功夫,在现实中,像我,带三年级语文、写字、音乐、美术,要想像他们那样用上多媒体、节节课做好课件,那么,我敢肯定,我必须24小时不睡觉,并且不写那些造假的政治学习6000字、业务学习6000字、各科计划、各科作文、语文等作业,不写备课,不写说课材料等每学年都要的过关材料,还要处理每节课都有的“老师,他打我了。
”“老师,他……”……名家的课,自有借鉴之处,只是,以后能不能就结合实际,少点课件(不是不用,我们平时还是一杆粉笔,一面黑板阿),让他们再讲课的时候,在开讲半小时前才告诉专家要讲的课文,并满足他们需要的上课用具,这样讲出来的课才有实战性,才能显出真本事,才能让我们真正学到现实中讲课的方法。
千课万人心得体会
12月2—4日,“千课万人”全国小学英语“情感?
策略?
文化”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在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逸夫体育馆隆重举行,本次活动有来自23个省市的1500多位老师、教研员和22位知名专家共赴此次盛会。
下面,我就本次学习的主要情况以及我的心得体会做一个简单的总结:
活动将5场专题报告、4次课堂评点和17堂示范课科学组合,分不同年级有机穿插,专家们从文化理论、教学技巧和课堂实践等方面对小学英语做了精到的分析。
虽然每天10节示范课,有时还有一两个小时的学术报告让我们感到眼花缭乱,腰酸背痛。
真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来不及消化,新的美味又来了,有“撑”的感觉。
但是名师们或幽默睿智,或专业深刻,又或独到个性,同学们精彩的回答,总是能让在座听课的老师们情不自禁的鼓起掌来。
假如有人问我:
“下次有机会,你会不会再去?
”我还是会说:
“愿意!
”因为物有所值,甚至是物有超值,所以心甘情愿。
不管是做学术报告还是上示范课的老师让我开阔了视野,学到了不少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
一、有扎实系统的专业学科知识
他们都能说一口标准流利的口语,准确而流利的英语语音语调,有贴近儿童生活的词汇量,有本国与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等领域的文化知识。
如:
王之江老师教授的“文化的方式”,他强调英语讲究语调,一句英语用不同的语调所表达的意思不同等很多知识让我们茅塞顿开。
二、教师个人素质较高
老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强,动作优雅,富有激情,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自身人格魅力较高,使整个一节课神采飞扬。
北京市魅力男教师称号的主维山老师比较有磁性的嗓音,阳刚、富有激情,田湘军老师的幽默睿智和他的歌曲,让在场的学员频频称许的眼神和不约而同拍打的节奏最好地诠释了他们的成果。
三、活动方式多样,游戏更规范
小学英语课堂注重的是活动教学,但活动要全面,有针对性,所以专家们运用的groupwork、lookandmatch、playaguessinggame、sayandact、brainstorm等一系列活动。
大部分都是全体同学能参与的,能辅助教材内容的。
许瑾老师用“sayandact”活动贯穿了整节课,运用她细腻而柔和的声音和富有夸张的动作表演把三年级课文“icangetoneapple”表现的淋漓尽致。
四、注重创设语境,使英语学习更贴近生活。
每节课的设计都创设了各种情景,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真实的运用语言。
徐美老师设计的“时装秀”,发挥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又贴近生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所学知识。
五、拓展的方式新颖和创新。
我们平常上课也会设计一些拓展内容,但都是些千遍一律的东西,没有专家们的新颖。
鲍当洪老师用"doyouwantto…"句型和同学们交流时说:
“doyouwanttosaygoodbyetotheteachers?
”用的恰到好处。
田湘军老师设计的题目“howtoputtheelephantintothefridge?
”这一环节教育学生不能把大象杀掉。
还有“howmanystepsshouldweleaveclass?
”用刚学的英语“first、next、then、finally”来说说怎样离开课堂,这样的设计即新颖又真实。
当然,他们的优点还有很多,我不能一一表达。
一路风尘,虽然很辛苦,但是浸润在这样专业的研究氛围中,我感到精神饱满,真的不虚此行。
对照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有了这次学习经历和收获,在大师的开启和携领下,我虽没有主维山老师魅力的嗓音也没有田湘军老师的幽默,但我将进一步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相信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一定能演绎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宝剑锋从磨砺出
---“千课万人”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湛田中心小学数学学科章云升
本次我到杭州参加“千课万人”教学观摩,能够和众多教育专家、全国名师零距离接触,本就是非常荣幸的事,更难得的是能亲耳聆听这些全国著名教育专家的讲座,目睹名师教学风采和魅力,感受到了他们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
是他们通过报告、现场教学、课堂评点及互动等多元化、多角度地诠释了“成长课堂”的要义,给予了我们这些一线教师最前沿的引领,最智慧的启迪。
四天的学习让我充分感受到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究,师生合作交流的愉快的课堂活动;课堂是学堂,学生是主人,课堂是属于学生的。
我由衷地感到这一次真是不虚此行,受益颇多——
一、打造成长课堂,促进学生发展
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不断的成长,不断进步。
这次,这些名师就是这样做的:
如张齐华老师的《认识负数》,师生一见面,他先和学生交谈,通过交谈促进了解。
然后,黄老师就问:
你们知道负数吗?
接着追问:
你们生活中见过哪些负数呢?
不知不觉就引出了负数,引出课题。
之后,黄老师的课堂层层深入,让学生经历探知的过程。
课堂教学朴实、自然。
特别是让学生探讨五个-2的含义,
是这节课的最精彩的部分,让学生的智慧的火花得以最灿烂的放射,使学生的成长得到发展。
使人记忆尤深。
一堂课,教师说的话句句都入了孩子的内心。
学生学习之后,尽显着数学思维的火花,使学生的成长得到发展。
黄爱华老师的《认识三角形》一课,没有更多的情景,但很吸引人,特别是他和他的团队倡导的大问题教学,他的课简约而不简单,课堂教学设计新颖,让我耳目一新。
让学生由模糊到清晰,到掌握,到运用,到提高,分类,归纳小结。
教学内容一环紧扣一环,展现了特级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课件与教学相辅相成,体现了教师的退,让学生去操作、观察、探讨质疑,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其他能力也得到提高。
唐老师让学生生动活泼地、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凸显学生成长发展,演绎了精彩的教学。
二、彰显数学本质,诠释数学内涵观摩了这么多顶级教师的教学课堂,都改变了传统只关注“双基”为注重“四基”;彰显让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领悟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等数学本质,重新诠释了数学的内涵。
如叶柱老师所授《折线统计图》一课关注学生经历转化策略形成的过程,为引导学生感悟转化思想提供有力支撑。
叶老师所呈现的学习素材很多,这些都被老师整合使用,将零散的素材融为一体,紧凑而有序的展开教学。
叶老师本节
课深入浅出的诠释了“基本活动经验的内涵”:
其一,数学活动经验有别于日常生活经验。
其二,数学活动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解题活动。
三、注重思维过程,强化实效
以学生为主体,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的主导作用要体现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深度参与上。
喻巧月老师执教的《抢数》一课,以探索发现的意识,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创生和发展的过程,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华应龙老师执教的《整数背景下的平均数练习》突破了传统教法,他基于学生对平均数的初步认识,将平均数的意义置于整数的背景下进行研究。
让学生对“平均数”的认识实现了由表入深,学生的思考步步深入,教师则顺势而导,教学实效强。
四、立足本职,刻苦钻研
精彩的课堂,与名师们注重数学教学经验,反思教学过程是分不开的,与名师严谨的教学态度和好学上进,博览群书的好习惯是分不开的。
我反思我们为什么成不了名师,其根本就是缺少热爱本职,刻苦钻研的精神。
名师们因为有勤奋钻研和独特见解,所以他们才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这次学习促使我认识到自己应该更新教育观念,重新审视数学课堂教学的本质,对照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要做的还有很多,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是根本,细心发现并研究课堂问题,提高钻研教材的能力是关键。
五、学无定法,教无定法
“学无定法,教无定法”这是我从这次教学观摩中又一深深的感受。
不论是郑毓信、孙晓天、张梅玲等专家的讲座,还是徐长青、刘松、罗鸣亮等几位老师的同课异构,都让我明确:
教学是没有定法的。
优秀的一线教师一定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才是最主要的。
所以我希望在大师的带领下,能精心打造自己的“成长课堂”。
“千课万人”——杭州之行
赣县吉埠中心小学郭华斌
4月12日-4月15日,在美丽的西子湖畔,浙江大学举办了第二届“千课万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
四十节名优课,十多堂学术讲座,四十七位名师,全国四千多人的盛大观摩团,无疑是国内范围最广、影响最深的一次学习盛宴。
四月十一日早7点半到达杭州南站。
从没想过这四天四夜的杭州之行会给我带来些么?
然而,第一天上午的五节课就把我原有的这个问号,一下子拉成了大大的惊叹号!
现场的热情与名师的风采是我很难感受到的。
很多课都是余音绕梁,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很多堂课都在听完后令人情不自禁的说:
原来数学课还可以这样上。
与会者醍醐灌顶,对各位大师仰慕无比,很多堂课都能启发台下人的无限思索,学术的氛围弥漫在整个会场,感动着现场的每一个人。
以下列举本人四天小结下来的“千课万人”活动之“七宗最”
1,“一宗最”:
最激动的课——《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华应龙
这是我从业以来所听到过的最好最完美的一堂课。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一堂操作性很强的课,目标也很明确,让学生探索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规律。
只是不同的教师所采用的操作手段也各异。
本堂课华老师十分机智地采用隐藏式分组操作,即都是让学生将信封中的两根纸条剪断其中一根去拼成三角形,只是一组是两根同样长,另一组是一长一短。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生成许多必然出现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整理分析与解决,逐步地消化本堂课的重难点,最后归纳也是必然的,越是开放的课,课堂的生成就越多,对执教者的素养与要求也就越高。
而我所看到的则更像是朋友与朋友之间的亲切交谈,“学数学不能单靠自己的眼睛”“请大家闭上双眼,用第三只眼睛去看这个问题”类似饱富哲理的教学言语不断的出现在课堂中,让每一位与会者不得不暗自佩服华老师的文化造诣。
总而言之,这是一堂大气、传奇而又和谐的课,华老师身上所散发出的强大气场深深震撼着在场的每个人,而他的教学风格也处处感染了我,尊重学生的错误,尊重学生的失败与成功,尊重他们每个人的价值取向。
或许,这才是真正的生本课堂。
2,“二宗最”:
最精彩的课——《垂直》黄爱华
对于黄爱华老师我并不陌生,曾在电脑上看过他的几堂诸如《数的比较》这样的经典名课,在本次上课前又听了他的一个“策略性师生互动五步法”的讲座,赞服之情无以言表。
而真正让我对他肃然起敬的还是这一堂《垂直》。
本课以理解位置关系为重点,在理解基础上找生活中的垂直现象,用各种方法画出互相垂直的直线并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垂线的一些特征。
这样的一条课堂主轴配上黄老师风趣的谈吐与睿智的思辨就结合成了一堂充满智慧而又精彩绝伦的优质课。
正如他在讲座中说的那样“用一个又一个话题去引发孩子们的思考,让他们的思维深度碰撞”。
是啊,同样也引起了我思维的深度碰撞。
感叹,名师毕竟是名师!
3,“三宗最”:
最实用的课——《手能帮我学数学》柏继明
这是我听的第三节课。
说实话,起初对这位大妈级别的北京特级教师并不感冒。
但从上课的那第一分钟起,全场的每个人都被她的课堂所深深的吸引。
风趣幽默而又带着浓厚京腔的谈吐引发了全场一阵阵的欢笑。
数学是什么?
答:
数学就是生活。
怎样去学数学?
答:
运
用上帝赋予每个人最原始的工具,手。
这是本堂课柏老师所要传达的理念。
在这个理念之上又设计了五个十分贴近生活的情景问题。
五个问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深入,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解决简单的间隔问题可以运用双手来操作,最后归纳总结规律,在学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归纳整理出理性的规律。
最后将本堂课的理念扩展到学习生活中的各个层面,让每一位在场听课老师无不佩服柏老师的细心设计与用心良苦。
姜,还是老的辣啊!
4,“四宗最”:
最快乐的课——《数学广角——重复》徐长青
“快乐教育”是我长期在探究的主题之一。
如何能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不感到枯燥乏味,取而代之的是学生的欢乐与激情,跟随学生的欢乐而来的还有他们对待数学的学习兴趣。
正如吴正宪在讲座中说的那样“人总是有了兴趣才能有内驱力,兴趣从哪里来?
来自于受到一定的刺激”是啊,快乐的刺激对学生而言是最有效的。
本堂课40分钟几乎全部都由故事与游戏串成。
使得课堂生机十足,欢笑声一片。
这样的课堂对普通人而言简直就是噩梦。
可是听完整堂课之后我却发现徐老师深厚的课堂驾驭能力,不是一般的高。
本课一开始出示精心设计的理发情景,提出疑问,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初步体验“重复”,再通过四个程度不同的游戏体验,让学生对“重复”“集合”“交集”“并集”的概念有了十分形象的认识,最后抽象归纳成概念。
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不同层次的游戏中慢慢渗透概念,让学生在欢笑声中掌握知识,这才是徐老师最为高明之处。
哥看的不是课,是游戏!
5,“五宗最”:
最开放的课——《解决问题》吴正宪
这不仅是最开放的课,也是最神奇的课。
本人到目前为止只对2位老师的课用“神奇”去评价过。
前一位是石塘湾中心小学副校长李华老师曾上过的一节六年级计算课。
记得曾经有一次我与张秋生校长在探讨一堂课的上法时,我提出:
可以想办法去激化学生之间的认知矛盾,让他们分裂成两组,并互相辩论,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最终让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来消化掉课堂的重难点。
只是当时由于那一节课的内容在认知上也许会误导学生,且这样的课谁都没有尝试过,最终被迫流产。
但这个新奇的想法却一直存于我的脑海里,直到看了吴正宪的这堂课。
本节课,吴正宪老师所上的二年级的《解决问题》所采用的设计理念与我当初的想法不谋而合,让二年级的小朋友上台分组去辩论,这已经是不可思议,更不可思议的是孩子在老师的引领下竟能畅所欲言,自由发表观点,辩论到高潮之时,全场掌声雷动,每个在坐的听课老师都情不自禁的鼓起掌来。
这样的场景是我从没见过的,同时也让我看到了在数学课堂上去引导学生辩论的可行性。
而且吴正宪的这节课又传达给了我一个新的理念——“回头看”的重要性。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教学同样需要回顾反思。
“回头看看今天的知识与以前的有什么不同?
”“回顾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反思自己平日的课,许多都是虎头蛇尾。
看来我真得“回顾回顾”“反思反思”了!
6,“六宗最”:
最耐人寻味的课——《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朱平说实话,起初我真不敢相信这是一位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所上的课,我所给的评价是“烂课”。
朱老师上课态度不温不火,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时一定要陈述理由,当未得到满意回答时,朱老师会保持沉默,让学生得继续补充理由,这样的师生互动方式使得课堂出现了十分奇怪诡异的氛围,或许有些学生能安静专注地思考理由,或许有些学生可能会因此受到惊吓,整堂课让人很压抑。
但事实上我错了。
听完了朱老师对本堂的解读后,我突然发现原来自己真的很渺小。
朱老师一贯的教学风格就是这般酷,本课的重心是重新让学生经历一个分数产生的过程,使其体验理解分数的意义,并初步接触“单位1”,让学生通过组织自己语言去表达这个“单位
1”,如果不能把它具体化,那么这个抽象的单位1,将很难理解。
并初步建立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让学生强调“平均分”,因为平均分是连接分数与除法的桥梁。
为什么这么多年下来,我还只能将眼光放在课堂的热闹程度上,学生的情感态度上来衡量一节课的好坏?
而不能深层次的去挖掘一堂课的精髓所在?
眼光决定成败!
7,“七宗最”:
最有感触的点评
如此别开生面的互动点评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过。
虽然已经是深夜九点,但是40分钟的点评却没有让我有一丝倦意。
与其说它是点评还不如说是一堂发人深省的讲座。
从一位普通教师的角度去引领大家如何看待常规课与非常规课,如何看待家常课与公开课。
让大家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去重新审视这些名师的公开课。
带着大家去思考从家常课的角度去看这些课多了什么?
少了什么?
有哪些新的做法?
新的值不值得?
但对我而言,价值最大的还是“学会自我诊断4步”:
1,敢听自己的课吗?
2,敢看自己的课吗?
3,敢让别人来听自己的课吗?
4,在进步吗?
这四个问题恐怕是每一个教师的心病。
但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有多少荣誉,而在于是否能够正确认识并超越自己。
不断挑战自己并战胜自己?
?
漫步在幽静的浙大校园,雨后的空气夹带著一丝青草香,沁人心扉。
一棵棵嫩绿的小草,在春雨过后,迎着微风在摇曳、在舞蹈、在歌唱。
数学课堂该怎么走?
学生学习数学的意义在哪里?
该在数学课上教给孩子们什么?
如何用有限的资源去实施“以生为本”的课堂理念?
如何去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我是否该重新调整规划下自己的职业道路?
带着一个个问题去,却带着一连串的问题回?
?
此次杭州之行,总觉得脑子里装得满满当当,却总理不出个条条框框,心里恍恍惚惚的,说体会,说收获,谈不上,只留下一些只字片语。
下面就谈谈此次杭州听课之行的一点琐忆。
一、返蹼归真,让学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千课万人”这个活动是国家级的教研活动,它所体现的“生本课堂”将引领了中国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
从这次活动,让我隐隐地看到语文教学应返蹼归真,让学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如在本次活动中安排了古诗《枫桥夜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春夜喜雨》,文言文《杨氏之子》、《已死的母熊》、《宋定伯卖鬼》以及孙双金执教的《儿童论语》、蒋军晶的《“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周益民的《绕绕绕绕复绕绕绕》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但它在指明方向,语文是什么,语文就是语言的课堂,我们要回到古代,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千课万人 教学 观摩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