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中医综合348.docx
- 文档编号:4386513
- 上传时间:2022-12-01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22.23KB
考研中医综合348.docx
《考研中医综合34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中医综合348.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研中医综合348
中医综合-348
(总分:
104.00,做题时间:
90分钟)
一、A型题(总题数:
32,分数:
64.00)
1.中焦湿热郁蒸所致的异常汗出是
(分数:
2.00)
A.手足心汗 √
B.阴部汗出
C.心胸汗多
D.半身汗出
解析:
[解析]头汗:
多因上焦热盛,迫津外泄;或因中焦湿热蕴结,湿热熏蒸;或因素体阳气偏盛炽热炎上所致。
阴汗多由下焦湿热郁蒸所致。
心胸汗多:
多属虚证,可见于心脾两虚或心肾不交等证。
手足心汗:
常因阳气内郁,阴虚阳亢或中焦湿热郁蒸所致。
半身无汗:
多因风痰或瘀痰、风湿等邪阻滞经络,营卫不得周流,半身肌肤缺乏气血充养所致。
多见于中风病、痿病及截瘫等。
2.绞痛一般不见于
(分数:
2.00)
A.头颅部 √
B.心胸部
C.腰腹部
D.脘腹部
解析:
[解析]心绞痛见于心胸部。
肠梗阻引起绞痛在脘腹部。
肾结石引起的绞痛在腰腹部。
而头颅一般不会出现绞痛。
3.阳明潮热的时间是
(分数:
2.00)
A.11~13时
B.13~15时
C.15~17时 √
D.17~19时
E.19~21时
解析:
[解析]阳明潮热见于阳明腑实证,常于日晡之时发热明显,故又称日晡潮热。
这是由于胃肠燥热内结,而阳明经气旺于日晡之时,此时正邪相争剧烈所导致。
日晡即指申时,就是下午3~5时。
4.提示疾病发展转折点的是
(分数:
2.00)
A.自汗
B.盗汗
C.蒸汗
D.冷汗
E.战汗 √
解析:
[解析]战汗指先见全身寒战抖动,而后汗出者,为邪正交争的表现,为病情变化的转折点。
5.小腹刺痛,小便自利者,为
(分数:
2.00)
A.膀胱虚寒
B.寒凝肝脉
C.虫积
D.脾胃虚寒
E.蓄血 √
解析:
[解析]阻滞经络则见小腹刺痛,邪在血分,膀胱气化如常,则小便自利。
6.湿温潮热的特点是
(分数:
2.00)
A.持续高热
B.入夜低热
C.日前热甚
D.身热不扬 √
E.烦劳则热甚
解析:
[解析]因湿邪黏腻,湿遏热伏,故身热不扬。
7.下列哪项不是脾胃虚弱泄泻的特点
(分数:
2.00)
A.大便时溏时秘 √
B.水谷不化
C.稍进油腻则大便次数多
D.面黄肢倦
E.舌淡红苔薄白
解析:
[解析]大便时溏时秘多属肝郁脾虚,肝脾不调。
8.大便夹有不消化食物,酸腐臭秽者,多由
(分数:
2.00)
A.大肠湿热
B.寒湿内盛
C.饮食积滞 √
D.脾胃虚弱
E.肝胃不和
解析:
[解析]饮食停滞于胃肠影响脾胃的运化与腐熟,见大便夹有不消化食物,酸腐臭秽。
9.睡时汗出,醒时汗止,称为
(分数:
2.00)
A.盗汗 √
B.绝汗
C.自汗
D.大汗
E.战汗
解析:
[解析]盗汗指睡时汗出,醒则汗止者,多见于阴虚证。
自汗指日间经常汗出不止,动则尤甚者,多见于气虚证、阳虚证。
大汗指汗出量多者,多见于里实热证或亡阳、亡阴证。
战汗指先见全身寒战抖动,而后汗出者,为病情变化的转折点。
10.病人口淡乏味,常提示
(分数:
2.00)
A.肝脾不调
B.脾胃湿热
C.脾胃气虚 √
D.肝胃不和
E.食滞胃脘
解析:
[解析]脾胃气虚,其腐熟运化能力低下,故感口淡乏味。
11.下列证候除哪项外,均可出现胁痛
(分数:
2.00)
A.肝气郁结
B.肝火上炎
C.肝胆湿热
D.气滞血瘀
E.肝阳化风 √
解析:
[解析]胁痛多为肝胆疾患。
肝郁气机不畅,或肝火灼伤胁部脉络,或湿热熏蒸,气机不利,或气滞血瘀,气机不畅都可出现胁痛。
12.腹痛作泻,泻后痛减,或大便时干时稀,排便不爽,此证属于
(分数:
2.00)
A.肝郁脾虚 √
B.肾阳虚
C.脾阳虚
D.湿热
E.食积
解析:
[解析]肝气横克脾土,脾运失健则腹痛作泻,泻后气机暂时得以疏通则腹痛减;大便时干时稀,排便不爽也是气机不畅,脾运失健的表现。
13.发热,午后热甚,身热不扬,属于
(分数:
2.00)
A.骨蒸劳热
B.湿温潮热 √
C.阴虚内热
D.阳明潮热
E.气虚发热
解析:
[解析]“骨蒸劳热”指患者自觉有热自骨髓向外蒸发,多见于阴虚所致发热的患者;“湿温潮热”是由于湿郁热蒸所致发热,以午后发热明显,伴有身热不扬(肌肤初扪之不觉很热,但扪之稍久即感灼手)为主要特征;“阴虚内热”是指阴液不足,阳相对偏亢所导致的病证,多出现午后及夜间低热,可为五心烦热或骨蒸发热等;“阳明潮热”是由于热邪与糟粕互结于肠道所致,以日晡(即申时,下午3~5时)发热明显为特征;“气虚发热”是指由于气虚所导致的发热,以长期低热伴随气虚表现为特征。
14.久病卧床不起,周身疼痛,多由于
(分数:
2.00)
A.寒邪凝滞经络
B.湿热疫毒,阻滞气血
C.气血亏虚,经脉失养 √
D.气滞血瘀,经脉不和
E.风湿损伤营卫
解析:
[解析]久病卧床,气血亏虚,筋脉失于濡养,故见周身疼痛表现。
15.病人有无遗传性疾病,属以下哪项内容
(分数:
2.00)
A.既往史
B.家族史 √
C.个人史
D.婚姻史
E.生育史
解析:
[解析]问家族史,对于诊断遗传病有重要意义。
16.大便先干后溏属于
(分数:
2.00)
A.脾气虚弱 √
B.肝郁脾虚
C.肝胃不和
D.脾肾阳虚
E.大肠湿热
解析:
[解析]除便燥与便溏外,大便质地的异常还包括完谷不化、溏结不调及下利脓血等。
完谷不化是指大便中含有较多未消化的食物,多见于脾胃虚寒,或肾虚命门火衰所致的泄泻。
溏结不调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大便时干时稀,多因肝郁脾虚,肝脾不调而致;二是大便先干后溏,多因脾气虚弱所致。
而下利脓血则是痢疾的主要特征,多因湿热蕴结大肠所致。
17.身热不扬的表现,多由于
(分数:
2.00)
A.脾气虚损
B.阴经郁热
C.外感风热
D.湿遏热伏 √
E.阳明腑实
解析:
[解析]身热不扬的表现,多由于湿遏热伏。
18.妇女月经先期而来,量多,色深红,质稠者,多属
(分数:
2.00)
A.气虚不能摄血
B.肝气郁滞
C.血热内迫 √
D.寒凝血滞
E.瘀血积滞
解析:
[解析]月经先期多因气虚不能摄血或血热内迫所导致,而经色深红,质稠是血热的表现。
19.以下何证无胁痛
(分数:
2.00)
A.少阳证
B.悬饮
C.肝胆湿热
D.肝阴虚
E.血虚 √
解析:
[解析]胁痛多与肝胆病变有关。
邪居少阳或肝胆湿热,使肝胆气机不利,可见经脉循行部位疼痛;悬饮,饮停胸胁,阻滞经络则见胁痛,肝阴虚,筋脉失养也可见到胁痛表现。
20.巅顶痛属
(分数:
2.00)
A.太阳经头痛
B.阳明经头痛
C.少阳经头痛
D.少阴经头痛
E.厥阴经头痛 √
解析:
[解析]后枕痛连及项背,属太阳经。
前额连眉棱骨痛,属阳明经。
头颞或一侧头痛者,属少阳经。
巅顶痛者,属厥阴经。
21.风湿头痛的主要特点是
(分数:
2.00)
A.头重如裹 √
B.头痛晕沉
C.头脑空痛
D.头痛连项
E.头痛绵绵
解析:
[解析]因湿性重浊,故风湿头痛见头重如裹。
22.病人饥不欲食,可见于
(分数:
2.00)
A.胃火亢盛
B.胃强脾弱
C.脾胃气虚
D.湿邪困脾
E.胃阴不足 √
解析:
[解析]胃阴不足,胃失所养,腐熟功能受到限制出现饥不欲食。
23.湿邪困遏作痛的特点是
(分数:
2.00)
A.重痛 √
B.胀痛
C.冷痛
D.隐痛
E.刺痛
解析:
[解析]“重痛”是指疼痛伴有沉重之感,多因湿邪困阻气机所致;“胀痛”是指疼痛伴有胀满的感觉,是气滞作痛的特点;“冷痛”指疼痛伴有冷感而喜暖,是寒证所致疼痛的特点;“隐痛”是指疼痛不甚剧烈,尚可忍耐,但绵绵不休,多属虚证所致疼痛的特征;“刺痛”指疼痛如针刺之状,是瘀血致痛特征。
2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闭经常见原因的是
(分数:
2.00)
A.痰湿阻滞胞宫
B.气滞血瘀
C.寒凝血瘀
D.肝郁血热 √
解析:
[解析]闭经的主要原因有气虚血亏;气滞血瘀;寒凝痰阻。
25.风湿头痛的特点是
(分数:
2.00)
A.头痛如裹 √
B.头痛如刺
C.头脑空痛
D.头痛如劈
解析:
[解析]湿性黏滞重浊,风湿外感,上犯巅顶,清空为邪阻遏,故头重如裹。
26.泻下黄褐臭秽稀便,排便不爽者,其病机是
(分数:
2.00)
A.暑热内蕴
B.脾气虚弱
C.湿热内阻 √
D.肝郁脾虚
解析:
[解析]此证属湿热内阻,肠道气机传导不畅所致。
27.胸背彻痛剧烈,主要是由于
(分数:
2.00)
A.痰浊阻肺
B.痰热蕴肺
C.心血不足
D.心脉闭塞 √
解析:
[解析]胸背彻痛为血瘀心脉,心脉闭塞所致。
28.症见寒战,继而高热,反复发作,每三日一次,多见于
(分数:
2.00)
A.少阳病
B.湿温
C.疟疾 √
D.瘟疫
解析:
[解析]先寒战后壮热,发有定时,一日发作一次,或二三日一次,兼头痛如裂、口渴、汗出热退,为疟邪伏藏于半表半里之间,入于阴与卫气相争则寒,出于阳与卫气相争则热,正邪俱衰相离则休,正邪俱盛相争则作。
29.自汗与盗汗并见的常见原因是
(分数:
2.00)
A.血液亏虚
B.阳气不足
C.阴液亏虚
D.气阴两虚 √
解析:
[解析]气虚易致自汗,阴虚易致盗汗,自汗与盗汗并见属于气阴两虚。
3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个人生活史内容的是
(分数:
2.00)
A.平素健康状况 √
B.生活经历
C.精神情志
D.饮食嗜好
解析:
[解析]“个人生活史”包括患者的生活经历,平素的饮食起居,精神情志情况和婚育状况。
31.下列各项中,属于湿温发热特点的是
(分数:
2.00)
A.身热不扬 √
B.骨蒸发热
C.夜热早凉
D.日晡发热
解析:
[解析]见于第九版教材。
湿温发热特点的是身热不扬(湿邪黏滞,湿遏热伏)和午后发热明显(午后阳气盛)。
3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尿时感觉异常的是
(分数:
2.00)
A.尿后余沥不尽
B.遗尿
C.小便失禁
D.癃闭 √
解析:
[解析]排尿感异常:
①尿道涩痛:
指排尿时自觉尿道灼热疼痛,小便涩滞不畅的症状。
可因湿热内蕴、热灼津伤、结石或瘀血阻塞、肝郁气滞、阴虚火旺、中气下陷等所致。
常见于各种淋病类疾病,膀胱的癌病、痨病等亦可见尿痛。
②余溺不尽:
指小便之后仍有余溺点滴不净的症状。
多因病久体弱,肾阳亏虚,肾气不固,湿热邪气留着于尿路等所致。
常见于劳淋、痨淋、精癃等病中,或见于老年人及久病体弱者。
③小便失禁:
指小便不能随意控制而自行溢出的症状。
多因肾气亏虚,下元不固,膀胱失约,或脾虚气陷及膀胱虚寒,不能约摄尿液所致。
尿路损伤,或湿热瘀血阻滞,使尿路失约,气机失常,亦可见小便失禁。
若神昏而小便失禁,多因邪闭心包,心神失去其主宰作用所致。
④遗尿:
指成人或3岁以上小儿于睡眠中经常不自主地排尿的症状。
多因禀赋不足,肾气亏虚或脾虚气陷及膀胱虚寒所致。
亦可因肝经湿热,下迫膀胱引起。
癃闭(属于尿次异常):
小便不畅,点滴而出为癃;小便不通,点滴不出为闭,合称癃闭。
二、B型题(总题数:
8,分数:
40.00)
∙A.语无伦次,狂躁妄言
∙B.语无伦次,神志不清
∙C.语言重复,声低断续
∙D.语言错乱,说后自知
∙E.自言自语,见人则止
(分数:
5.00)
(1).郑声可表现为(分数:
2.50)
A.
B.
C. √
D.
E.
解析:
(2).谵语可表现为(分数:
2.50)
A.
B. √
C.
D.
E.
解析:
[解析]“语无伦次,狂躁妄言”属于狂言;“语无伦次,神志不清”属于谵语;“语言重复,声低断续”为郑声;“语言错乱,说后自知”为错语;“自言自语,见人则止”为独语。
“谵语”与“郑声”均为神志不清者的语言异常,但前者为实,语声高亢;后者为虚,声音低弱,时断时续。
如果将“语无伦次,狂躁妄言”视为“谵语”的原因是,重视了其“实”的一方面,而忽略了其“神志不清”的一面。
∙A.胃阴不足,津不上承
∙B.胃火亢盛,循经上蒸
∙C.肺胃热盛,火毒熏蒸
∙D.肾阴亏虚,虚火上炎
(分数:
5.00)
(1).咽部色红,肿痛不显者,其病机是(分数:
2.50)
A.
B.
C.
D. √
解析:
(2).齿龈红肿疼痛者,其病机是(分数:
2.50)
A.
B. √
C.
D.
解析:
[解析]胃热(胃火)多因邪热犯胃,或由多食辛辣炙煿之品助火生热,或因邪郁化热化火,或肝胆之火横犯等所致。
表现在火盛腐熟水谷功能亢进,则见胃中嘈杂、消谷善饥等;火热伤津,则见口苦、口渴引饮、大便秘结等;胃火上逆,胃失和降,则见恶心、呕吐等;胃火上炎,则见齿龈肿痛、衄血、呕血等。
若咽部深红,肿痛明显者,属实热证,多由肺胃热毒壅盛所致;若咽部嫩红、肿痛不显者,属阴虚证,多由肾阴亏虚、虚火上炎所致;咽部淡红漫肿,多由痰湿凝聚所致。
∙A.脾肾阳虚证
∙B.肝郁脾虚证
∙C.脾虚气陷证
∙D.脾肾气虚证
(分数:
5.00)
(1).排便不爽所属的证候是(分数:
2.50)
A.
B. √
C.
D.
解析:
(2).肛门气坠所属的证候是(分数:
2.50)
A.
B.
C. √
D.
解析:
[解析]排便感异常包括证候有:
①肛门灼热,指排便时自觉肛门灼热的症状。
多因大肠湿热,或热结旁流,热迫直肠所致。
②里急后重:
指便前腹痛,急迫欲便,便时窘迫不畅,肛门重坠,便意频数的症状。
常见于湿热痢疾。
多因湿热内阻,肠道气滞所致。
③排便不爽:
指排便不通畅,有涩滞难尽之感的症状。
泻下如黄糜而黏滞不爽者,多因湿热蕴结大肠。
气机不畅,传导不利所致;腹痛欲便而排出不爽,抑郁易怒者,多因肝郁脾虚,肠道气滞所致;腹泻不爽,大便酸腐臭秽者,多因食积化腐,肠道气机不畅所致。
④大便失禁:
指大便不能随意控制,滑出不禁,甚至便出而不自知的症状。
常因督脉损伤,年老体衰,久病正虚,久泄不愈,脾虚气陷,肠道湿热瘀阻等,引起脾肾虚损,肛门失约所致,多见于脊柱外伤、久泻、休息痢、脱肛、肛门及肠道癌瘤、年高体衰及久病虚损等病。
骤起暴泻,后阴难以约束,或神志昏迷,神机失控者,亦可发生大便失禁,但一般不属脾肾虚损。
⑤肛门气坠:
指肛门有下坠感觉的症状。
肛门气坠常于劳累或排便后加重,多因脾虚中气下陷所致,常见于久泄久痢或体弱患者。
∙A.肝胃郁热
∙B.脾胃湿热
∙C.脾胃气虚
∙D.肾虚水停
(分数:
5.00)
(1).口黏腻而甜的病机是(分数:
2.50)
A.
B. √
C.
D.
解析:
(2).口淡无味的病机是(分数:
2.50)
A.
B.
C. √
D.
解析:
[解析]患者口中的异常感觉称口味。
口苦属热证,多见于肝胆实热。
口甜而腻多属脾胃湿热。
口淡无味多属脾虚。
∙A.身热不扬
∙B.高热不退
∙C.午后低热
∙D.日晡潮热
∙E.发热重,恶寒轻
(分数:
5.00)
(1).阴虚潮热,可出现(分数:
2.50)
A.
B.
C. √
D.
E.
解析:
(2).阳明潮热,可出现(分数:
2.50)
A.
B.
C.
D. √
E.
解析:
[解析]阴虚潮热的特点为午后或入夜低热.因午后阳气渐衰,机体抗病能力低下,邪气独居于身。
阳明潮热的特点为日晡热甚。
∙A.渴喜冷饮
∙B.渴喜热饮
∙C.渴不欲饮
∙D.渴不多饮
∙E.但欲漱水不欲咽
(分数:
5.00)
(1).阴虚证可见(分数:
2.50)
A.
B.
C.
D. √
E.
解析:
(2).温病热入营分可见(分数:
2.50)
A.
B.
C.
D. √
E.
解析:
[解析]阴虚津液不足,不能上承于口,故觉口渴,而阴虚所生内热耗津不多,故不多饮。
温病热入营分耗伤营阴,故渴,但热邪蒸腾营阴上承,则饮水不多。
∙A.口淡乏味
∙B.口甜而黏腻
∙C.口苦
∙D.口中泛酸
∙E.口中酸馊
(分数:
5.00)
(1).肝胃蕴热可见(分数:
2.50)
A.
B.
C.
D. √
E.
解析:
(2).脾胃湿热可见(分数:
2.50)
A.
B. √
C.
D.
E.
解析:
[解析]脾胃气虚,运化无力则口淡乏味;甜味入脾,湿热蕴结脾胃,浊气上泛于口,故感口甜而黏腻;苦味入心,心属火,火邪炎上则口苦;酸味入肝,肝热之气上蒸于口,则口中泛酸;食积不化,胃中浊气上泛,则感口中酸馊。
∙A.寒热错杂
∙B.真热假寒
∙C.真寒假热
∙D.表里俱寒
∙E.表里俱热
(分数:
5.00)
(1).烦热欲去衣被,胸腹温,尿清长,头晕咽干,面浮红如妆,下肢厥冷,舌淡脉弱。
此证为(分数:
2.50)
A.
B.
C. √
D.
E.
解析:
(2).经常脘腹冷痛喜按,泛吐清涎,口苦微渴,小便短黄,舌质红苔薄黄,脉沉弦。
此证为(分数:
2.50)
A. √
B.
C.
D.
E.
解析:
[解析]“寒热错杂”指寒证与热证的表现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具体可表现为表里的寒热错杂(表寒里热及表热里寒)和上下的寒热错杂(上热下寒及上寒下热);寒热真假指当疾病发展到寒极或热极的时候,有时会出现与疾病本质相反的一些假象,如“寒极似热”即为真寒假热;“热极似寒”即为“真热假寒”;表里同病是指表证和里证在同一时期出现,可见表里俱寒、表里俱热、表里俱实、表热里寒、表寒里热及表实里虚等。
“头晕、尿清长、下肢厥冷、舌淡脉弱”为阳气不足,内有真寒的表现;“烦热欲去衣被、咽干、面浮红如妆”为外部“假热”的表现,是由于阳气虚衰,阴寒内盛,逼迫虚阳浮越于上或格越于外所致,即阴盛格阳、虚阳浮越的“戴阳”、“格阳”。
“经常脘腹冷痛喜按,泛吐清涎,脉沉弦”为阴寒内盛的表现;“口苦微渴,小便短黄,舌质红苔薄黄”为内有热邪的表现,合而为“寒热错杂”之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中医 综合 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