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九大通用能力解读1.docx
- 文档编号:4386398
- 上传时间:2022-12-01
- 格式:DOCX
- 页数:38
- 大小:161.71KB
公务员九大通用能力解读1.docx
《公务员九大通用能力解读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九大通用能力解读1.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务员九大通用能力解读1
公务员九大通用能力解读:
公务员能力的内涵及一般特征
一、能力概述
(一)能力的内涵和种类
1.能力
能力是指个人能够胜任某项工作或任务而必须具备的人格特征。
这种人格特征是由先天因素和后天学习训练综合作用丽获得的,它是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
对于能力的认识,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我们平常所说的能力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指对某项任务或活动的现有成就水平,因而人们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就代表了他的能力;二是指个体所具有的潜质与可能性,即经过适当训练才能具有的完成某项任务的人格特征,也就是能力倾向。
(2)人的能力总是和人的活动相联系并表现在活动之中。
能力表现在所从事的活动中,并在活动中得到发展。
只有从一个人所从事的活动中,才能看出他具有某种能力。
而且人们要完成某种活动,往往不是依靠一种能力,而是多种能力的组合,正是这些相互联系的能力保证了活动的顺利进行。
(3)许多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后天学习和培养的结果。
2.能力的分类
人的能力是各种各样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分类:
(1)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一般能力是在许多基本活动中都表现出来的、进行各种活动都必须具备的能力。
如观察力、思维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等。
即我们所说的智力,就是指一般能力。
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创造发明等活动的顺利进行,都离不开这些能力。
特殊能力是指在某些专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例如,数学能力、音乐能力、绘画能力、机械操作能力等,每一种特殊能力都是由受所完成的特定活动的性质制约的几种基本的心理特质构成。
个体要顺利完成某种活动,就必须具备一般能力和该活动所必需的特殊能力。
一般能力愈是发展,就愈能为特殊能力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而特殊能力的发展也会促进一般能力的发展。
(2)流体能力和晶体能力。
根据能力在个体一生中的不同发展趋势以及能力与先天禀赋和社会文化因素的关系,可分为流体能力和晶体能力。
流体能力是指人们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如公务员所必须具备的分析能力、推理能力等。
它是由个人的禀赋决定的,主要与神经系统的生理机能发展状况有关,而较少受教育和文化环境的影响。
流体能力的发展一般在20岁后达到顶峰,30岁后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
晶体能力是指获得语言、文化知识的能力。
这种能力依赖于知识经验的多寡,主要受教育与文化环境影响。
晶体能力在人的一生中一直在发展,只是到了25岁以后,发展的速度才渐趋平缓。
晶体能力与流体能力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方面,晶体能力的发展依赖于流体能力。
具有相同经历的人,流体能力高者,晶体能力发展得也较好。
另一方面,对于晶体能力的发展,只有流体能力是不够的,还需要环境的作用。
(3)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认知能力是指个体接受信息、加工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也就是个体获取和保存知识的能力,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和思维力等。
操作能力是指操纵、制作和运动的能力,如运动能力、操作机械的能力、制作能力等,是人们适应或改变环境、协调自己动作、掌握和施展技能所必备的心理条件。
如公务员运用计算机实现电子办公的过程很大程度上需要借助于操作能力。
社交能力是指在人们的社会交往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如组织协调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调解纠纷的能力、处理复杂局面的能力等。
这种能力对于公务员有效处理人民群众遇到的问题以及协调与民众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二)能力的结构
能力是由多种心理品质所构成的系统,具有复杂的结构。
分析能力的结构,对于深入了解能力的本质,合理设计能力的测量工具,科学拟定能力的培养计划,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理学家对人类能力的结构提出了许多假设,大体上可分为三种理论模型:
因素说、结构说和信息加工说。
1.因素说
英国心理学家查尔斯·E·斯皮尔曼运用因素分析的方法,提出能力结构的二因素理论。
他认为能力包括两个因素,即一般因素(又称G因素)和特殊因素(又称S因素)。
G因素是每种心智活动所共同具有的,它是人的基本心理潜能,是决定一个人能力高低的主要因素;S因素则因心智活动不同而各异,指从事专门领域的能力。
2.结构说
美国心理学家乔伊·保罗·吉尔福特在二十余年研究的基础上创立了智力三维结构模型理论,认为智力结构应从操作、内容、产物三个维度去考虑。
智力活动就是人在头脑里加工(即操作过程)客观对象(即内容),产生知识(即产物)的过程。
智力的操作过程包括认知、记忆、发散思维、聚合思维、评价五个因素;智力加工的内容包括图形(具体事物的形象)、符号(由字母、数字和其他记号组成的事物)、语义(词、句的意义及概念)、行为(社会能力),共四个因素;智力加工的产物包括六个因素,即单元、类别、关系、系统、转换、蕴含。
这样,智力便由4×6×5=120种基本能力构成。
美国心理学家P·E·阜南提出了智力层次结构理论。
阜南把斯皮尔曼的一般能力因素作为最高层次,在这个层次之下包含了两大因素群,即言语和教育方面的能力因素、操作和机械方面的能力因素;第三层是小因素群,包括言语、数量、机械、信息、空间信息、用手操作等;第四层是特殊因素,即各种各样的特殊能力。
3.信息加工说
20世纪70年代以来,有研究者提出了能力的信息加工论,其中有代表性的是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J·斯腾伯格提出的智力三元理论,即智力包括三个方面:
成分智力、经验智力和背景智力。
它们在智力活动的信息加工中起着不同作用。
(三)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正确认识这些因素,有利于在实践中促进能力的发展。
1.先天素质
先天素质构成了一个人能力发展的自然基础,决定着一个人能力的发展潜力。
2.环境和教育
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都会对人们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
尤其是早期环境,对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更有着重要的影响,有些影响甚至是不可逆的。
教育在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实践活动
人的各种能力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最终形成的。
个人直接经验的积累在人的能力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4.主观能动性
个人自身是能力的载体,一个人能力的提高,离不开他的主观努力和主观能动性。
他追求的目标越远大,付出的努力越多,经历越广、程度越深,他的能力也会相应地获得越大、越多、越广和越深的发展。
二、公务员能力的内涵及特征
(一)公务员能力的内涵
公务员能力是指公务员能够履行公共行政职能、胜任岗位责任而必须具备的人格素质,包括一定的认知水平,也包括价值观、态度、自我形象、社会动机等个性品质。
其具体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一是公务员能力的构成受公共行政环境、公共行政职能、公共行政体制、公共行政机制等许多因素的影响。
二是公务员能力要求主要由公共行政职能所决定。
三是公务员能力包括认知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认知能力用于分析解决问题,是完成工作任务的基础,智商是反映认知能力的重要指标。
社会适应能力反映的是适应社会的能力以及自我调适的能力。
(二)公务员能力的特征
1.公务员能力具有极其突出的政治性
公务员从事的工作涉及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直接为改革、发展、稳定服务,为社会、基层和群众服务,公务员必须善于从政治上分析问题、研究情况、提出建议、开展工作。
2.公务员能力具有规范性与特殊性
一方面,公务员能力要求是由《公务员法》和其他有关法规严格规定的,不依任何个人的意志为转移,是一种法定能力和素质要求,具有规范性特点。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产生的特殊历史条件和经济条件,以及推动科学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的艰巨任务,客观上要求国家公职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管理国家与社会公共事务的专门知识和技能。
因此,公务员的能力又具有特殊性。
3.公务员能力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公务员能力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表现在它对现实行政环境具有高度的敏感性、自省性和自我调适、自我改变的适应力、生存力和发展力。
在知识大爆炸、信息化、全球化等外在环境变化和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等内在环境变化中,各级公务员必须紧随科技发展而及时地采纳和运用新的理念、知识和科技手段,不断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确保整个公务员队伍始终走在时代的最前沿。
4.公务员能力具有相对稳定性
从公务员能力的内涵看,尽管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对公务员能力有不同的内在规定性,但在特定的时间内,它是相对稳定的。
5.公务员能力具有双重性
一方面,公务员掌握着人民赋予的公共权力,执行国家的法律和大政方针,在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中起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公务员与普通社会公民一样,要遵从社会要求的基本规范,如遵守宪法、法律、法规以及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等。
公务员必须在职责和法律范围内强化和运用行政权威,但又必须同时受法律、社会公众、政治系统和专职监督机构的规范、约束和检查监督,这就决定了其能力具有双重性。
6.公务员能力具有复合性和可塑性
公务员能力是由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复合而成的,具有复合性的特点。
作为一名公务员,必须努力成为具备多种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公务员能力是国家对有志于公务员职业者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其特殊性、差异性、适应性特点都表示国家公务员能力是一个发展提高过程,即公务员通过自我教育、自我修养和组织的引导、培训、激励,使公务员素质不断得到提高,具有可塑性特点。
7.公务员能力具有较高的战略性
公务员是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决策者、管理者和执行者,不是国家机关的勤杂工人,绝不能湮没于机关的日常琐事之中。
与之相适应的是,公务员应具备较高规划与协调水平,管理、监督、执行水平,宏观决策水平以及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各级公务员需要依靠这种能力来预测和把握社会发展趋势、现实公共需要和社会一心理,提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诸方面的发展方向、目标和战略,制定和执行相应的行政法规和公共政策,引导、组织、调节和推动整个国家更加全面、理性、稳步地向前发展。
三、公务员通用能力的内容
(一)公务员通用能力内容的演变
确定公务员核心能力框架既有利于公务员自身努力,也有利于公务员的培训、选拔、任用及考核,我国对公务员核心能力构成的认识过程集中体现在不同时期公务员培训目标及重点的变化上。
2000年底,人事部在全国人事厅、局长会议上明确指出,对公务员管理和建设必须突出能力建设,要“研究提出不同层次公务员的能力素质标准”。
2001年初,全国政协副主席、原国务委员王忠禹提出了国家公务员队伍和高中级公务员培训必须努力提高五种能力,即:
政治鉴别能力和抵御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总揽全局的战略思维能力、领导经济工作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科学决策和依法行政的能力、统筹协调的组织能力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2001年9月,全国政协副主席、原国务委员王忠禹和原人事部长张学忠在全国公务员管理工作暨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表彰会议上,又提出重点提高全体公务员七个方面的能力,即:
政治鉴别力和抵御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织领导能力、依法行政能力、专业化行政管理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
“七种能力”较之“五种能力”的表述有所进步,是对前者的继承与发展。
2003年11月,国家人事部下发了《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试行)》,明确公务员必须具备九种通用能力,即政治鉴别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公共服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
从以上对公务员能力的介绍中可以看出,我国对公务员所应具备的通用能力的认识是一个渐进和变化的过程。
公务员核心能力的内容既相对稳定,又与时俱进,顺应了政治文明建设的方向,体现了新的时代背景和特点的要求。
我国公务员能力的内容体现了稳定与发展的统一,在一个特定的社会历史时期,公务员核心能力的主要内容应保持相对稳定,但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公共行政环境的变迁,又须不断跟进、及时调整。
(二)公务员九项通用能力
1.政治鉴别能力
政治鉴别能力,即有相应的政治理论功底,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善于从政治上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是非分明;具有一定的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正确把握时代发展要求,科学判断形势;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2.依法行政能力
依法行政能力,即有较强的法律意识、规则意识、法制观念;忠实遵守宪法、法律和法规,按照法定的职责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执行公务;准确运用与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依法办事,准确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不以权代法;敢于同违法行为作斗争,维护宪法、法律尊严。
3.公共服务能力
公共服务能力,即牢固树立宗旨观念和服务意识,诚实为民,守信立政;责任心强,对工作认真负责,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有较强的行政成本意识,善于运用现代公共行政方法和技能,注重提高工作效益;乐于接受群众监督,积极采纳群众正确建议,勇于接受群众批评。
4.调查研究能力
调查研究能力,即坚持实践第一,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准确把握事物发展的历史、现状和产生的影响;积极探索事物发展的规律,预测发展的趋势,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善于总结经验,发现典型,指导推动工作。
5.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即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有良好的学风,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学习目标明确,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工作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积累知识与经验;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及时更新和掌握与工作需要相适应的知识、技能;拓宽学习途径,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他人学。
6.沟通协调能力
沟通协调能力,即有全局观念、民主作风和协作意识;语言文字表达条理清晰,用语流畅,重点突出;尊重他人,善于团结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一道工作;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能够建立和运用工作联系网络,有效运用各种沟通方式。
7.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即思想解放,视野开阔,与时俱进,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勇气;掌握创新方法、技能,培养创新思维方式;对新事物敏感,善于发现、扶植新生事物,总结新鲜经验;善于分析新情况,提出新思路,解决新问题,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8.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即有效掌握工作相关信息,及时捕捉带有倾向性、潜在性问题,制订可行预案,并争取把问题解决于萌芽之中;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善于协调不同利益关系;面对突发事件,头脑清醒,科学分析,敏锐把握事件潜在影响,密切掌握事态发展情况;准确判断,果断行动,整合资源,调动各种力量,有序应对突发事件。
9.心理调适能力
心理调适能力,即事业心强,有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和爱岗敬业的热情;根据形势和环境变化适时调整自己的思维和行为,保持良好的心态、情绪;自信一b强,意志坚定,能正确对待和处理顺境与逆境、成功与失败;良好的,理适应性,胸开阔,容人让人,不嫉贤妒能。
公务员能力的内涵及特征
一、能力。
(思行效评的人格特征)
(一)、能力是指个人能胜任工作任务而必备的人格特征。
人格特征是先天因素和后天学习而获得,是顺利实现工作任务的心理条件。
(人格特征)
对能力的认识三方面:
1、常说的能力有两个内容:
一是,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代表能力;二是,个体具有的潜质,也就是能力倾向。
(己有的能力和潜在的能力)
2、能力总和人的活动相联系并表现在活动中。
只有从事活动中才能看出人具有的能力。
(事上看本事)
3、能力更注重后天学习和培养。
(学习上提高)
(二)、能力分类
1、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智力是指一般能力,专业技术表现为特殊能力。
二者统一辩证。
(智力和技能)
2、流体能力和晶体能力。
流体能力是指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表现出的能力;晶体能力指获得语言、文化知识的能力。
二者相辅相成。
(表现中的能力和储备中的能力)
3、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二、公务员能力内涵及特征
(一)、内涵(内在素质和具备的品质)
是指公务员能够履行公共行政职能、胜任岗位责任而必须具备的人格素质,包括认知水平、价值观、态度、自我形象、社会动机等个性品质。
(二)、特征
1、具有突出的政治性。
(政治素质)
善于政治上分析问题、研究问题、提出建议、开展工作。
2、具有规范性与特殊性。
(照章办事与创新)
规范性是按法规办事,不以个人意志的转移;特殊性事依据特殊的历史条件和经济条件,完成党和国家负于的艰巨任务。
3、具有较强适应性。
(适应就是发展)
是对现实行政环境具有高度的敏感性、自省性和自我调适、自我改造和适应力、生存力和发展力。
4、具有相对稳定性。
(有什么条件打好什么仗)
发展的要求有不同,但在特定时期内事相对稳定的。
5、具有双重性。
(当好官、做好人)
一方面体现公权力中的表现,一方面体现在与民众相同的公民表现。
6、具有复合性和可塑性。
(多才多艺与培养锻炼)
复合型人才是公务员的要求,可塑性人才是自我提高和组织培养的要求。
7、具有较高的战略性。
(当将军比当士兵强)
公务员不是勤务员而是国家事务的决策者,管理者、执行者,要战略性的选拔、培养、使用和考评。
三、公务员九大能力简介
1、政治鉴别能力.(政治第一)
要有相应理论功底;学习实践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把握形势和时代发展要求。
2、依法行政能力.(法律武装)
要有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遵法按程执行公务;准确运用法规政策;公正文明执法;同违法行为斗争。
3、公共服务能力.(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宗旨观念和服务意识;必需有民众的强烈责任心;较强的成本意识,整合资源,提高效益;接受监督,听取呼声,改进作风,改革创新。
4、调查研究能力.(善于调研)
善于在实践中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准确把握发展的历史、现状、影响;探索规律,预测发展趋势,提出建议;善于总结经验,发现典型,指导推动工作。
5、学习能力.(理论武装)
树立终身好学,理论联系为实际,学以致用;有目标的学习,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积累知识和经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及时更新知识,掌握技能能力;拓宽学习途径,向书本、实践、他人、他山学习。
6、沟通协调能力.(施展才华)
全局观念、民主作风和协调意识;重点突出、语言流畅、条理清晰;尊重他人,善于团结大多数;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营造宽松和谐工作氛围;建立并用好工作网络,增强沟通效力。
7、创新能力.(别开生面)
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勇气;掌握创新方法,技能、培养创新思维方式;对新事物敏锐,善于发现、扶植、总结好新鲜点弱点;善于分析新情况,提出思务,解决新问题,创造性开展工作。
8、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大显身手)
掌握有效信息,捕捉潜在性问题,制立可行预案,消除萌芽;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矛盾,善于协调不同利益关系;面对突发事件,头脑清醒,科学分析,掌握事态发展;准确判断,果取行动,整合资源,有效应对和解决突发事件。
9、心理调适能力.(顺应自然)
有强然的事业心,积极、乐观、向上的热情;据发展变化适时调整思维和行为,保持良好心态;自位要强,意志要坚,正确处理顺境与逆境、成功与失败;宽阔容人,不嫉贤妒能。
九大能力是金家,
国家基石少不了。
创新求智取精华,
干事创业实践好!
公务员面试准备中的“四三二一”
在考生准备公务员考试面试的过程中,往往陷入一个迷茫的境地,不知该如何把握知识储备的方向性。
这时候,查找资讯无疑是大家最常用的,也最为便捷的方式。
现在很多网站,包括极大一部分的公考培训机构,都在宣称“九大能力”,仿佛“九大能力”就是公考面试中的无上宝典、指路明灯。
但这在某种程度上对考生是一种误导,并不能直接用于备考。
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九大能力”的出处和内容。
“九大能力”来源于2003年11月18日国务院人事部印发的《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试行)》。
具体包括:
政治鉴别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公共服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心理调适能力。
根据官方说法,这“九大能力”其实主要针对公务员岗前培训、内部选拔、考核等工作,也就是说,它面向的是在职的公务员,而且,即使在公务员内部,也会根据不同职务公务员的特点制定细化的标准。
作为一名普通考生,对自己所报考的岗位显然不会有系统全面的认识,因而在公务员考试面试阶段,这九大标准只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而已。
说到这里,既然“九大能力”并不能直接用于备考,那考生究竟应该如何把握公务员面试准备的方向呢?
在参考了“九大能力”、同时吸纳了大量教研经验的基础上,国家公务员网老师们为大家总结出了如下的备考方向。
首先,考生需要树立起四种意识:
政治鉴别意识、依法行政意识、公共服务意识、权属意识。
由于考生尚未进入公务员序列,没有接受系统的公务员培训,因此也就无法具备相应的能力,但是考生必须在考前去树立这样的几种意识。
在政治上,要紧跟国家大政方针,熟悉当前的政策形式;在执行中,以法为纲,严格约束自己手中的权力;在服务中,贯穿服务意识,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在工作中,强化权属意识,准确认识自己的职责,做到不越位、不缺位。
其次,考生需要纠正三种习惯:
语言习惯、行为习惯、思维习惯。
这三种习惯的纠正并不是割裂的、相互独立的过程,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这三种习惯的纠正过程也可以称之为“角色定位转换”。
从考生进入公务员面试备考时起,就要进行身份定位的转换,具体而言,就是将个人日常语言转换为政府语言、将个人行为模式转换为政府行为模式,将个人思维立场转换为政府思维。
我们知道,任何一种习惯的形成或改变都需要时间,因此,考生要成功纠正这三种习惯,实现角色定位转换,就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去有意识、不间断的培养,这从短期目标来说是为了本次面试,而从长远目标来说,这是在为今后的公务员职业打好基础。
再次,考生需要提高两种能力:
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众所周知,公务就是公众事务,也就是说,公务员的工作是在为人民、为社会、为国家进行服务,是在解决人民生活中、政府运作中、国家社会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是纷繁复杂的。
这就要求考生培养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这一点,相信考生在之前的申论考试中已经有所了解,在此不做赘述。
最后,考生需要重复一种方法:
实战模拟。
这一点不难理解,即使考生学习了再多的知识,了解了再多的技巧,不通过练习来强化,最终到考场也很可能会不知所措、前功尽弃。
这就要求考生在学习了知识,掌握了技巧之后,不断地进行实战模拟,才有可能在真正的面试中胜出。
正如国家公务员网老师说的:
只有把模拟当作正式面试,才能在将来把面试作为一次模拟。
最后再总结起来,就是树立四种意识、纠正三种习惯、提高两种能力、重复一种方法,这也是题目中所说的“四三二一”。
希望考生们能够借助这篇文章,纠正自己对公务员面试备考方向的错误认识,从而进行有效地复习准备。
省外侨办关于制定《机关公务员通用能力席位标准(试行)》的实施方案
文章来源:
人事处更新时间:
2010年12月31日点击次数:
606
机关各处室:
近期,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转发了省公务员局《湖北省省直机关公务员通用能力席位标准(试行)》(鄂办文【2010】56号)(以下简称《标准》),要求省直各单位认真做好依法设岗,依法确责,依法履责各项工作,并于2011年3月底前完成公务员能力席位标准的制定实施任务。
为更好地适应职能转型和工作开展需要,切实加强办机关效能建设,现提出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外侨部门依法行政为核心,以提高办机关外侨干部能力素质为主要内容,以建设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人民满意的外侨干部队伍为总体目标,积极营造勤政廉政善政、求实务实落实的机关执行文化,建立健全“确责、履责、问责”的机关责任体系和规范、高效、严谨、细致的执行机制,努力提升机关效能建设整体水平。
二、目标要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务员 通用 能力 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