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选修.docx
- 文档编号:4381731
- 上传时间:2022-12-01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168.07KB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选修.docx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选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选修.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选修
江苏省泰兴中学高一年级历史(选修)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吕氏春秋·上农》中记载:
“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
”材料表明古代中国“抑商”的主要原因是
A.“事末”不利于国家安全 B.“重农”便于对百姓管理
C.“事末”会阻碍粮食生产 D.“重农”可维系安土重迁
2.唐朝史书记载:
“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
到了宋代,一些相当繁盛的草市广泛分布在乡村中,成为政府最基层的税收单位。
两则材料表明
A.“市”的发展是政府精心管理的结果
B.宋朝广大乡村开始出现很多草市
C.草市的发展经历了从违法到合法的过程
D.草市的税收满足了政府开支的需要
3.自明嘉靖以后,迎神赛会之风日趋兴盛,到清乾隆年间达到鼎盛。
一些以丝绸为主的市镇,祭祀蚕花娘娘;一些镇、村祭祀“刘皇”,因为他能驱蝗虫,保丰收;还有一些崇奉能治病、出行保平安的神。
民间崇拜的功利化倾向反映了
A.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B.自然灾害影响了价值取向
C.市民生活习俗发生重大变化
D.自然经济下的理想与诉求
4.2011年5月29日至6月11日第三届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成都举办,上千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了各类展示、展演、展销和交流活动,其中有一种设备被作为镇馆之宝并被誉为丝织技术发展的活化石。
请问其功能最可能类似于下列哪项
ABCD
5.下表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材料
结论
A
鸦片战争后,外商陆续在通商口岸私自设厂
对中国开始资本输出
B
江南制造总局和发昌机器厂
都是官办企业
C
一战期间,我国工业快速发展
重工业暂时摆脱了列强控制
D
同盟会的《民报》和严复创办的《国闻报》
对封建文化进行了系统批判
6.表1民国时期工业资本年均增长率(%)表
1911/1914*—1920年
1920—1936年
包括
东北
1936—1947/1948年
工业资本总计
6.63
10.15
-2.57
外国资本
4.82
10.69
-11.48
官僚资本
3.44
10.64**
14.40
民族资本
11.90
9.37
-2.97
注:
*外国资本为1914年,官僚资本为1911年,民族资本为1911年,计算增长率时各按其本身年数。
**包括“满洲国资本”。
表1呈现的内容反映了
A.民族资本发展受到多种阻碍 B.政局动荡导致经济持续下滑
C.一战以后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D.官僚资本占据国民经济主导
7.传统社会男性主导的婚姻制度在近代发生变化。
根据上海社会局统计,1934年离婚案为502件,离婚由女方提出的较多,主要原因是“不合”。
出现这一变化的背景是
A.向西方学习的不断深入 B.中日民族矛盾不断上升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兴起 D.城市的现代化进程加快
8.从1953年到1978年国家基本建设投资的数据看,农业得到的投资额为11.2%,轻工业只有5.5%,重工业得到的投资额为47.7%。
由此可见,我国这一阶段经济模式是
A.“一五”建设模式 B.“大跃进”模式
C.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 D.市场经济模式
9.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
“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
但是,必须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运。
”全面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实行农业集体化 B.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10.图l为中国城市化进程图,其中导致第一次高峰后下降的原因是
A.一五计划的完成 B.三大改造的影响
C.大跃进运动推动 D.八字方针的实施
11.邓小平在南方讲话中说道: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
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
以下不符合这一观点的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动摇 D.政府依据宏观经济目标对企业进行资源配置
12.意大利在经历了两个世纪活跃的发明创造之后,大约到1550年衰落,这一转变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世界贸易中心变动 B.文艺复兴运动扩展
C.宗教改革运动兴起 D.工业革命的扩展
13.英国历史学家哈德指出:
“当资本能用于为人民大众消费的商品的生产时,现代规模的资本主义制造业才有可能。
并且,正是由于资本被用于这一目的,才赋予了工业革命势不可挡的性质。
”下列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15、16世纪欧洲的商业革命 B.15、16世纪欧洲的价格革命
C.18世纪中期英国纺织业革命 D.二战后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
14.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
其主要内容有
①自由主义原则的确立②物资和物种交流
③人口迁徒与种族融合④各种文化的交流与撞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罗伯特·林德和海伦·林德在《中小城市的变迁》中写道:
“它不偏不倚地向所
有美国人的头上劈下,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都断送了他们的美好生活,断送了他们的美好梦想。
这次经历比美国近代史上的任何一次持久的情感经历都更具有普遍性。
”该状况出现在
A.南北战争期间 B.美苏争霸时期
C.战后“滞胀”阶段 D.经济大萧条时期
16.1932年胡佛要求国会通过降低所得税的法令希望能减轻农民的负担;他设立专门救灾机构,四年间花在公共工程项目上的钱比此前三十年的总和还要多……他相信面对灾难,联邦
政府要有所作为,但应该是有限的。
材料说明当时
A.胡佛坚持国家有限干预经济B.直接救济和以工代赈相结合
C.凯恩斯主义学说已得到实践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逐步发展
17.观察下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1945-1999年美国政府部分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项目
1945年
1955年
1965年
1975年
1985年
1995年
国防
89.49
62.43
42.82
26.03
26.71
17.91
健康
0.23
0.43
1.51
3.89
3.54
7.60
医疗保险
0.00
0.00
0.00
3.87
6.96
10.52
教育、培训、社会福利
0.14
0.65
1.81
4.82
3.10
3.57
①战后美国国防开支一直呈下降趋势 ②教育、培训与社会福利开支基本呈增长趋势
③医保开支增幅最大 ④社会保障支出比重的逐渐增加说明了资本主义在进行自我调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1958年赫鲁晓夫提出第七个五年计划,执行不到3年。
1961年赫鲁晓夫在苏共22大上又提出一个20年计划,要用10年(1970年实现)时间在物质、技术水平方面超过美国;再用10年实现按需分配,建成共产主义。
材料表明当时
A.赫鲁晓夫出现左倾冒进倾向B.斯大林模式受到一定冲击
C.推行经济“加速发展战略”D.美苏争霸中苏联处于优势
19.钱乘旦先生在《不平衡发展:
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中提到,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正的方向是企图
“超越”
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而是对它进行“越位”,从而对它的主心骨——国家主权实行分解。
最能体现这种“越位”的国际组织是
ABCD
20.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迅猛推进。
然而在21世纪初,一股反对经济全球化的示威斗争从发达国家开始向全球扩展。
反全球化从发达国家开始主要是由于全球化时代
A.发达国家处于不利地位
B.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赶超发达国家的平台
C.发达国家就业机会减少
D.加剧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经济危机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计60分。
其中第21题13分,第22题14分,第23题12分,第24题10分,第25题11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13分)
材料一唐诗云: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扬州)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
材料二宋诗云:
“远闻叫声声,衣服两大堆,件件来回经。
”“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
材料三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胜魁(注:
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秤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
……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
在”等。
材料四
图二19世纪后期经营洋布的商铺
图一广州十三行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二中,你能得到唐宋时期哪些商业发展方面的信息?
(3分)
(2)材料三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出现了怎样的新现象?
依据材料三概括晋商发达的原因。
(4分)
(3)材料四中的两幅图所示的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图二所示现象的出现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6分)
22.(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似乎长期处于静止状态,其财富也许在许久以前已完全达到法律制度所允许的限度,但若易以其他法律,那么该国土壤、气候和位置所可允许的限度,可能比上述限度大得多。
一个忽视或鄙视国外贸易,只允许外国船舶驶入一二港口的国家,不能经营在不同法制下所可经营的那么多交易。
——亚当·斯密《国富论》
材料二在人类历史上,从旧石器时代到公元2000年的250万年间,人类花了99.4%的时间,即到1500年前,世界人均GDP达到了90国际元(按1990年国际购买力核定的一个财富度量单位),然后,又花了0.59%的时间,到公元1750年,世界人均GDP翻了一番,达到180国际元,从1750年开始,到2000年,即在0.01%的时间内,世界的人均GDP增加了37倍,达到6600国际元。
换句话说,人类97%的财富,是在过去的250年——也就是在0.01%的时间里创造的。
——张维迎《应该理解和捍卫市场经济》
材料三
1956年—2006年中国GDP增长情况表
材料四有人在对反经济全球化时这样说:
“美国以高新技术创新为基础,以控制世界资源的流向和经济产出为手段,以游戏规则的制定和执行来保证自身的根本利益,是经济全球化的利益最大获得者。
”龙永图说:
如果我们只是一般性的参加世界经济,那不遵守世界规则也可以,就像担着菜篮卖小菜的那种小贩,尽管市场就在
那里,你也可以不进入市场,可以不遵守工商部门的规则,看到工商管理干部来了就赶快跑。
但如果进入世界经
济的主流,想把生意做大,卖肉、卖鸡、卖菜,你就要进入市场,要成为市场中有头有脸的人物,就得在市场里建一个铺面,就得遵守市场的规则,甚至还得与工商部门建立好关系。
而且这个时候你不按照规则办事也不行,跑也跑不掉,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张维迎说:
中国的影响力正日益增大,未来国际社会有好多游戏规则需要中国参与制定。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我们要建立一个民主、法制的市场经济,然后不断发展壮大自己。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亚当·斯密婉转地批评了中国当时的什么政策?
在他看来,该政策给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2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人类“在0.01%的时间里”创造了“97%的财富”的主要原因。
(2分)
(3)据材料三,1956年—2006年中国GDP的发展呈现怎样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后三十年变化的主要原因。
(4分)
(4)材料四中反对经济全球化的基本立足点是什么?
结合龙永图和张维迎的观点,你认为中国该如何应对这一问题?
为此中国政府在新世纪之初做了哪些努力?
(6分)
23.阅读材料:
(12分).
材料一20世纪初,大多数人都主张剪去发辫,并且认为“不剪发不算革命”,“也不算时髦”。
服饰上,“一切前清官爵命服及袍褂、补服、翎顶、朝珠,一概束之高阁”,人们穿衣“务趋自由平等的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完美时髦”。
当时一般人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是依据天赋人权等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理想社会模式,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
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
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
——王文泉主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到民国时期,经历了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几次大的社会洗礼,节俭意识相对弱化。
近代社会工商业发展,重商之风日益兴盛,人们对传统社会崇尚节俭和力戒奢侈的消费观念提出质疑。
——《民国初至抗战前长江三角洲洋布与土布之争》
(1)据材料一、二,简述中国社会形成的新观念。
(6分)
材料三一位老市民看到熟悉的粮票,十分激动,动情地讲述过去的岁月:
“当年买东西不像现在,什么都是用票,买米用粮票,买煤用煤票,……就连买件棉袄,还要用到棉花票。
”1993年5月,粮票停止发行使用。
副食品票证、布票、纺织品专用券、自行车券、缝纫机券等票证早已悄然淡出。
(2)材料三反映出当时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4分)
(3)有人说习俗变迁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有人说对习俗要合理引导。
你同意哪一种观点,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24.阅读下列材料:
(10分)
材料一《关于在产粮省份收集归国家支配的粮食和饲料》(1919年1月11日)(节录)
第一条为满足国家需求所必需的全部粮食和谷物饲料,摊派给各产粮省份向居民征收。
……第三条种子谷物、粮食谷物以及粮食机关按粮食人民委员部的清单收购的谷物饲料的全部数量均列入余粮收集制。
材料二1920年末至1921年初,农民武装暴动席卷西西伯利亚、坦波夫省和沃罗涅日省等地。
到1921年春,农民暴动几乎遍及全国。
……据统计,1921年有50多起大规模农民起义。
有一起暴动叫“叉子起义”,农民没有武器,就以叉子作武器,同官兵对抗,这是名副其实的“揭竿而起”。
——郑异凡《农民的“布列斯特”——列宁是怎样对农民妥协让步的》
材料三下列是两张1925年的苏联经济统计数据表,表一据俞良早《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研究》整理,表二据《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史》整理。
表一农村成人年消费量表(单位:
公斤)
粮食
肉
糖
1919年
181
16.5
0.5
1925年
229
38.7
4.6
表二工人工资增长表(1925年9月)
行业
比战前提高
食品
57.6%
造纸
35.6%
纺织
23.1%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在当时的形势下,苏俄实行了什么经济政策?
其主要目的是什么?
(2分)
(2)材料二反映了苏俄社会出现什么问题?
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分)
(3)材料三表格反映当时苏联经济出现什么新变化?
这种变化主要得益于当时哪一经济政策?
该政策起到什么积极作用?
(5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苏俄经济政策调整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1分)
25.(11分)法里德·扎卡里亚是CNN著名主持人,美国国务卿赖斯称他“熟知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他在《后美国时代》一书认为:
“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交,……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5世纪,在19世纪急剧加速;第二次转交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上个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
”
请回答:
⑴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经济方面概括指出15世纪—19世纪西欧崛起的主要因素。
(4分)
⑵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美国是怎样主导“全球经济”的。
(3分)
⑶列举“群雄竞起”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反映的实质问题。
(2分)
⑷在这个“群雄竞起的时代”,我们中国该怎么办?
(2分)
江苏省泰兴中学高一历史(选修)期末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
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D
A
A
A
A
A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A
C
D
D
A
D
A
D
C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计60分。
其中第21题13分,第22题14分,第23题12分,第24题10分,第25题11分。
21.
(1)扬州是唐朝重要的商业城市;夜市繁荣;宋代商贩以歌唱的形式叫卖商品;政府不再限制商业活动的地点;“草市”有比较完善的饮食服务设施。
(答3点即给3分)
(2)现象:
出现了区域性商人集团(商帮、商业资本活跃)。
(2分)原因:
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诚信为本的经营道德等。
(如答“敬业、进取”“守信、讲义”等也可)(2分)
(3)原因:
图一:
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图二: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商品输出)。
(4分)
图二影响:
中国传统的家庭手工业
纷纷破产,耕与织逐渐分离;从而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2分)
22.
(1)政策:
闭关锁国(闭关守国)。
(1分)影响:
限制国家财富的增长(外贸受到限制)。
(1分)
(2)原因:
工业革命的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世界市场的形成
与发展。
(每点1分,共2分)
(3)特点:
1980年前GDP增长极其缓慢(长期徘徊);1980年以后GDP迅速增长。
(2分)
原因:
中国改革开放,积极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并完善。
(每点1分,共2分)
(4)基本立足点:
经济全球化受美国控制(经济全球化中存在的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1分)
中国应对:
主动参与竞争;遵守国际规则;参与国际
规则的制定;建立民主法制的市场;增强自身经济实力。
(任答3点,任答1分,共3分)新世纪的努力:
建立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每点1分,共2分)
23.
(1)新观念:
革命(剪发、改革服饰);西方化(崇尚西方、崇尚自由民主、理性);重商、享乐等。
(每点2分,共6分)
(2)变化:
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2分)
原因:
改革开放解放了生产力,工农业产品丰富;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市场经济不断发展。
(每点1分,共2分)
(3)同意“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习俗变迁源于
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变革。
(1分)如民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出现的众多新风俗。
(1分)
同意“合理引导”。
习俗变迁是通过人的行为表现出来的,人的行为受各种因素制约,要积极引导,才能形成健康文明遥新习俗。
(1分)如近代的享乐观、现今婚俗中的大操大办等等。
(1分)
24.
(1)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分)
目的:
巩固政权(或战胜敌人,或支持红军)。
(1分)
(2)问题:
出现大规模农民暴动(或政治危机严重)。
(1分)
原因: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或余粮收集制严重损害农民利益)。
(1分)
(3)变化:
城乡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1分)
政策:
新经济政策。
(1分)
作用:
提高了人民生产积极性;促进经济的迅速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
(3分)
(4)依据:
国情(如意思相近,也可给分)。
(1分)
25.⑴经济上,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4分)
⑵具体表现:
①金融方面,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协定》确立了美元的霸权地位,建立了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1分)②国际贸易方面,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形成了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1分)③科技方面,美国依靠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领先地位,加强了其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1分)
⑶“群雄竟起”表现:
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和第三世界的崛起。
(1分)实质: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分)
⑷积极参加积极全球化发展趋势;保持清醒
头脑,制度合理对策;不断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斗争。
(任答两点得2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历史 学期 期末考试 试题 选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