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
- 文档编号:4372091
- 上传时间:2022-12-01
- 格式:DOCX
- 页数:32
- 大小:34.35KB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六灶学校集体备课记录
六年级语文备课组
备课时间
2016年5月19日星期四
出席教师
中心发言人
备课内容
21莫泊桑拜师
教材分析
本文主要写从小酷爱写作的莫泊桑为了能够写出好作品,拜福楼拜为师,得到悉心指导的事,表现了莫泊桑对所酷爱的事业执著追求的精神和福楼拜循循善诱,热心提携后辈,关心文学青年的名师风范。
文章共10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是第1自然段,写莫泊桑为了使作品具有特色,拜福楼拜为师。
第二部分是第2~9自然段,写莫泊桑向福楼拜请教,福楼拜悉心指导,莫泊桑铭记在心,勤于观察。
第三部分是第10自然段,写莫泊桑经过努力,终于写出了许多有影响的名著。
文章的第二部分值得玩味,两个人的个性特点在这部分内容里有着鲜明的体现。
内容本身层次很清楚,说理透彻,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我们在阅读时,不仅要理解文章的内容,还应从中获得关于学习、写作的方法。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写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
4、懂得仔细观察、勤奋练习、不断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莫泊桑三次拜师过程中福楼拜对他的指导所说的话。
难点:
学习福楼拜是如何指导莫泊桑的,从三次不同层次的指导中,明白仔细观察、刻苦练笔、用心揣摩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
教学方法
从读学写,读写结合
教学过程
个人修改
第一课时
一、设境导入,了解学情
1、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揭示课题,简介莫泊桑。
生读作家卡片,画出要点。
2、谈话导入:
像莫泊桑这样的大作家,并不是一开始就能写出好的作品,也有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过程。
那么,莫泊桑是怎样拜师学习写作的呢?
二、读通读顺,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通顺,不懂的词语查字典。
指导书写:
吆陋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教师正音。
3、思考分段,感知大意。
第一段
(1)写莫泊桑为了使作品具有特色,拜福楼拜为师。
第二段(2~9)写莫泊桑向福楼拜请教,福楼拜悉心指导,莫泊桑铭记在心,勤于观察。
第三段(10)写莫泊桑经过努力,终于写出了许多有影响的名著。
三、精选语段,读品悟写
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
莫泊桑为什么要拜师?
2、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莫泊从小就热爱写作?
(酷爱、孜孜不倦)
3、莫泊桑面对自己的作品平平常常,没有什么特色,他的心情怎样?
(焦急万分)
4、简介福楼拜。
5、用自己的话说说莫泊桑拜师的原因。
6、指导朗读。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朗读课文。
二、精选语段,读品悟写
讲读第二段
1、教师范读。
2、思考:
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莫泊桑三次去福楼拜家中求教的情况)
3、福楼拜每次都说了些什么?
所说的话中哪句话最关键?
默读课文后回答。
1)朗读第一句:
“是你的功夫还不到家。
”
①福楼拜是针对什么说这句话的?
②从他直截了当地说,可以看出福楼拜是一个怎样的人?
③福楼拜认为必须怎样做才能使功夫到家?
2)朗读第二句:
“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呢?
”
①福楼拜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
②莫泊桑是怎样的心情?
③指导朗读福楼拜讲的这句话,想象福楼拜那娓娓道来的样子,对“滔滔不绝”加深感悟。
④指导分角色朗读,结合幻灯片,将师生对话的情景再现出来。
3)朗读第三句话:
“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
”
①为什么说这句话在这段中最关键?
下面的哪些话分别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②这些再次说明福楼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③对福楼拜的教诲,莫泊桑有什么反应?
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④指导朗读。
4、小结:
课文写莫泊桑拜师的经过,共写了他三次求教的情况,着重写了师生二人的对话,从他们的对话中我们看出什么?
(一是师生二人一个善教一个勤学的特点,二是写好作品必须从哪些方面方面去努力。
)
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
思考:
莫泊桑是怎么做的?
结果怎样?
2、齐读,进一步体会莫泊桑的勤奋好学。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你打算今后怎样向莫泊桑学习?
请学生上台各抒已见,师适当表扬,鼓励学生用“第三只眼睛”看世界。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补充习题。
2、朗读课文。
附板书:
21莫泊桑拜师
莫泊桑 福楼拜
焦急万分虚心求教 功夫还不到家,要肯吃苦勤练习
一无所获再次求教 怎么没有什么好写呢?
全神贯注坚持观察 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发现特点
勤学 善教
【教后反思】
六灶学校集体备课记录
六年级语文备课组
备课时间
2016年5月19日星期四
出席教师
中心发言人
备课内容
22理想的风筝
教材分析
《理想的风筝》是苏教版第12册第七单元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苏叔阳以一个学生的口气,刻画了一位残疾老师的形象。
课文开头先描写春天放风筝的景象,引出对刘老师的回忆(1-3);主体部分分别写了上课和放风筝的情景,以“笑谈腿疾、转写板书、放追风筝”这三个特写“镜头”,突出体现了刘老师对人生积极乐观的态度和顽强执著的精神(4-9);最后又回到现实中,以议论形式表达了对刘老师的怀念和赞美之情。
(10-11)
学习这篇课文首先是要体会、学习刘老师对人生积极乐观的态度和顽强执著的精神,其次是运用各方面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刘老师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从中感受浓浓的师生情。
4、学习作者见物思人、列举事例、边叙边议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了解课文通过哪两方面的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形象;难点是理解两方面事例之间的联系,明白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与工作态度是紧密联系的。
选取了两方面的事例来写人,才能更全面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交流、评价
教学过程
个人修改
第一课时
一、设境导入,了解学情
1、课件播放孩子们放风筝的图片,复习古诗《春居》,引导学生感受放风筝的快乐。
2、创设语境揭示课题。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苏叔阳的资料,教师简介作者。
5、读课题,质疑。
(例如:
理想的风筝是什么样?
为什么叫理想的风筝?
……)
二、读通读顺,整体感知
(一)自读思考。
1、学生自读课文,就读前的疑问谈谈自己的初步理解。
2、学习生字词语。
(展示课件)
⑴指名读、齐读。
要求读准字音。
(风筝、蜈蚣、倘若、连翘花、哽咽、酸涩、翱翔、屈辱、线拐、沉醉、不由自主、慷慨激昂、各式各样、气喘吁吁、翩翩起舞、扶摇直上。
)
(提示:
“连翘花”的“翘”是多音字,在这里读“qiáo”;“哽咽”的“咽”,这里读“yè”,指悲哀得说不出话来。
)
⑵指导写字:
翘(部首羽)
(二)指名逐段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抓住回忆部分,把课文一分为三。
提示回忆性的文章一般结构。
)
第一段(1-3):
先描写春天放风筝的景象,引出对刘老师的回忆。
第二段(4-13):
分别写了刘老师上课和放风筝时的情景。
第三段(14-15):
以议论的形式,表达了对刘老师的怀念和赞美之情。
三、精选语段,读品悟写
(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3自然段)。
1、出示画面(人们在春天放风筝),范读课文第一部分。
2、听读后质疑,解疑。
(出示:
为什么每逢这时候,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刘老师,想起他放上天空的风筝?
)
3、体悟情感,指导朗读。
(1)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教师读1、2自然段,学生读第3自然段。
(2)有感情地齐读第一部分。
(二)默读思考,初步感知主要内容。
1、默读4—9自然段,思考:
课文回忆了刘老师的几件事情?
2、边读边作上批注。
3、交流思考结果。
(板书:
谈腿疾、写板书、放风筝)
4、指名分事件读课文。
(要求读准、读通顺、读流利。
)
四、布置作业。
(一)熟读课文,在令你感动的地方作批注。
(二)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教时
一、回忆导入,感悟“思念”
1、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刘老师一起去放飞——(生读)《理想的风筝》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回忆了刘老师的哪三件事?
——谈腿疾、写板书、放风筝(指名回答并板书)(提示:
筝,书写上紧下松)
师:
春天又到了。
对于作者苏叔阳来说:
春天,真是个思念疯长的季节。
出示:
(齐读)刘老师啊,您在哪里?
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二、品悟细节,体验“思念”
1、师:
这种思念是通过具体的细节描写表现出来的。
出示:
默读4—9自然段,想一想,在作者回忆的三件事中,让你感动的细节有哪些,将相关语句圈画出来,用心读一读,写一写批注。
2、组织交流:
预设一:
“谈腿疾”,感受乐观。
师:
谁来读出“谈腿疾”中你关注的细节?
当学生说到外貌部分时,简单处理。
师:
这个圆木棍撑起的是什么呢?
(刘老师自己的身体)(板书:
自己)
生读出示:
笑着对我们说:
“……女娲氏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
甩到地上的泥巴变成了人,只是有的人,由于女娲甩的力量太大,被甩丢了腿和胳膊。
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一条腿的。
”
师:
你关注的是刘老师的语言(板书),它的左腿真的是被甩掉的吗?
师:
刘老师是怎么说出来的呢?
(板书“笑”)从这个“笑”字中你读出了什么?
(学生说,板书:
乐观)
师:
课文中不仅写了刘老师的笑,还写到了谁的笑?
谁来读?
出示:
“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
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
师:
请大家读一读,找出同学们情感变化的词语,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出示:
因为________,所以教室腾起一片笑声;因为________,所以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因为________,所以,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学生是笑刘老师的风趣,酸涩充满着理解与同情,尊敬反衬出刘老师的坚强、乐观、风趣,与孩子亲密无间,令孩子们敬佩。
)
(在逐一回答中体会“腾”和“泛”用词的准确。
腾,可以换成“响”,突出地表现了笑声响起的程度,体现了每个学生的内心感受。
泛,悲伤、难受、理解与同情慢慢地涌上了同学们的心头。
)
师:
多么微妙的情感变化呀,多么细致的描写啊,能读好吗?
师:
从你的朗读中我已经感受到了同学们内心的变化,感受到了你们对刘老师的理解与敬佩。
师:
身体残疾的刘老师用圆木棍撑起了自己的身体,以他乐观的人格魅力折服了每一位学生。
难怪作者会发自内心地呼唤——
出示(齐读):
刘老师啊,您在哪里?
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预设二:
“写板书”,品悟顽强
出示:
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
逢到要写板书的时候,他用圆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
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
而他每转一次,就引起同学们一阵激动的心跳。
师:
在“笑谈腿疾”中我们重点关注的是刘老师的语言,那么在“写板书”中,你关注的细节又是什么?
出示:
逢到要写板书的时候,他用圆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
师:
你注意到这里写刘老师板书的——动作,苏叔阳具体写了他哪几个动作?
(板书:
动作)用笔圈出来。
(生说出动词)
师:
为了一次板书,身体残疾的刘老师竟然要完成好几个艰难的动作。
在这些动作里,作者印象最深的就是一个——“转”字,(板书“转)
师:
看到刘老师转写板书,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呢?
出示:
他每转一次,就引起同学们一阵激动的心跳。
师:
请大家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会有一阵激动的心跳?
从这些动作中你体会到什么?
把你的体会读出来。
(板书:
顽强)
师(评价):
是呀,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一月、一年、一辈子)不知要这样(顽强、认真、负责、执著)地跳跃旋转多少次。
师:
从“转写板书”的动作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了刘老师对事业的执著,生命的顽强。
让我们也一起心跳吧——(齐读转写板书)
师:
身体残疾的刘老师却用圆木棍撑起了他的事业(板书:
事业),以他顽强执著的精神又一次折服了每一位学生。
难怪作者会发自内心地呼唤——
出示(齐读):
刘老师啊,您在哪里?
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预设三:
“放风筝”,感受自信
师:
而最让作者怀念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时的情景。
在这些情景中,你最关注的细节是什么呢?
重点预设
句子一:
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却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欢乐。
“但”、“却”是转折,使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再加上一个“决不肯失去”,突出了刘老师的坚强。
句子二:
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端,喊着:
“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
”
师:
请同学细细地品味这句话,说说你读出了什么?
你是从哪儿读出来的?
带着你的理解读一读这个句子。
学生找出关键词
笑着——不畏困难,乐观叫着——心中的欢快拄着——身残志坚
蹦跳着——高兴,刘老师情不自禁地蹦跳起来,忘记了——自己是一个老人,是一个残疾人。
因为他有着同我一样的——(理想)(追求)(力量)(年轻)——有一颗永不泯灭的……(童心)。
追赶——对目标的不懈追求,永不放弃……(板书:
追)
喊着——兴奋
“我自己来!
”——刘老师相信自己能够战胜困难,因为他心中充满——自信。
(板书:
自信)
师:
好一个自信!
谁来把刘老师那满满的自信喊出来吧——(生读)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
还不够,你再来(生读)咱们一起来(齐读)
看风筝,感悟理想。
师:
你们看,刘老师已把自己的风筝放上了蓝天。
出示:
风筝图他仰望白云,注视着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
师:
刘老师的心情如何?
(高兴)你哪儿观察出来的?
(刘老师脸上有微笑)
从书上找到这句,
出示:
他脸上漾出那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和我一样的少年。
师:
“漾”可能换成什么字?
(露)这里用“漾”你感受到什么?
(刘老师完全忘记了自己是个残疾人,内心的欢乐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来。
)(板书神态)
师:
课文中还有一句写出了刘老师把风筝放上天空后的神态?
生读出示:
终于,他气喘吁吁地抓住线绳,脸上现出得意和满足的神气。
师:
看着放飞的风筝,刘老师的心里在想什么呢?
(他想到这风筝就是我的学生,正在蓝天上自由翱翔,茁壮成长;希望学生在未来的日子里像燕子一样高飞;好像看着自己的梦想高飞;他在想这只小燕子,多可爱,多自在,真希望自己也像这燕子一样啊……。
师:
刘老师放飞的是——风筝,追赶的是——风筝,他放飞、追赶的仅仅是看得见的风筝吗?
师:
你们从刘老师放飞的风筝上,又看到什么呢?
(生答)我们看到了刘老师的乐观、顽强,自信。
理想,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板书:
爱)
师:
这就是刘老师放飞的风筝,这就是刘老师放飞的理想,这是一只寄托着刘老师——理想的风筝。
(指着课题说)
师:
身体残疾的刘老师却用圆木棍撑起了他热爱的生活(板书:
生活),以他的自信再一次折服了每一位学生。
难怪作者会发自内心地呼唤——
刘老师啊,您在哪里?
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三、升华“思念”,放飞理想。
1、师:
(指板书)念着刘老师的乐观、顽强、自信,这一念就思念了近30年啊!
我们一起来听听苏叔阳的真情告白。
说说作者思念什么?
出示第十节,播放录音:
不见刘老师已经近30年了。
倘若他还健在,这时候也许又会糊风筝,教给自己的孙子,把那精致的手工艺品送上天。
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表现他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热爱。
倘若不幸他已经离开了我们……不,他不会的。
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中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
那些给了我数不清幻想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蓝天上翱翔。
生:
作者在思念刘老师功德无量的圆木棍。
作者想象刘老师的近况,尤其是对他的风筝念念不忘,记忆犹新。
希望刘老师长命百岁,不要离开人世。
让我感受到刘老师对作者的影响很大。
2、出示:
苏叔阳在自己人生的经历中屡遭挫折,“文革”期间受到非人的迫害。
1994年,56岁的苏叔阳患上了肾癌,切除了右肾。
2001年,这抢回的生命又一次面对绝症——肺癌,左肺上叶被切除……
师:
屡遭挫折的苏叔阳,时常会想到刘老师,
出示齐读:
刘老师啊,您在哪里?
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他有许多心里话想对刘老师说,你一定能帮他写出来!
(注意用上理想、风筝这些词)
生写,交流。
出示:
苏叔阳不仅活了下来,而且笔耕不辍,写作300多万字,出书7本,积极乐观地过着每一天。
2010年获得联合国艺术贡献特别奖。
同学们,我们今天所学的课文就是苏叔阳在得癌症的时候写下的,原文叫《我们爱老师》。
苏叔阳念念不忘他的刘老师,他也一直像刘老师一样乐观地面对挫折,顽强地工作着,自信地生活着。
因为在苏叔阳的心中早已有了一只只理想的风筝——
出示:
(生读)那些给了我数不清幻想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蓝天上翱翔。
师:
同学们,让我们也像刘老师、苏叔阳那样,在自己的心中播下一颗颗乐观、顽强、自信的种子,放飞一只只理想的风筝,但愿——
(生读)那些给了我们数不清幻想的风筝,将陪伴着我们的心,永远在蓝天上翱翔。
3、师:
课后请同学们搜集阅读苏叔阳的《我们爱老师》。
板书设计:
理想的风筝
爱
自己事业生活
笑谈残腿转写板书放追风筝
乐观顽强自信
【教后反思】
六灶学校集体备课记录
六年级语文备课组
备课时间
2016年5月19日星期四
出席教师
中心发言人
备课内容
23孔子游春
教材分析
《孔子游春》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它生动地描述了孔子带弟子们到泗水河畔赏春,巧借河水诱导弟子的故事。
表现了孔子对弟子的关爱及师生间真挚的情谊。
课文不但巧妙地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描述了春天到来时泗水河畔的美景,而且把孔子带弟子们游赏与他对弟子的循循善诱交融在一起作为重点进行描述,以水为话题,叙物明理,内涵十分丰富、厚重,有利于激发学生了解其深层的人生哲理。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8自然段。
2.学会本课3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成语的意思,并任选两个成语造句。
3.体会第8自然段孔子话语中所蕴含的道理。
4.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及感受师生间浓浓的情谊。
教学重难点
体会第八自然段孔子所说的那段意味深长的话语所蕴含的道理,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师生间浓浓的情谊。
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交流、评价
教学过程
个人修改
第一课时
一、设境导入,了解学情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同学们知道这是谁的名言吗?
2、孔子是什么人?
你们还知道他的哪些名言?
3、揭示课题:
23孔子游春
二、读通读顺,整体感知
1.自学课文。
(1)提出自学要求:
①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通每句话。
②用“——”画出本课中的成语,用“﹏﹏”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体会它们的意思。
(2)学生自学。
教师巡视,适时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
(2)指名说课文中的成语有哪些。
出示成语:
桃红柳绿意味深长司空见惯情不自禁
温文尔雅深思熟虑从容不迫手舞足蹈
(3)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
凿(凵)部首
3.默读课文:
(1)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大体上写了几部分内容?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课文主要写了三部分内容:
泗水春景孔子论水 师生论志向)
4.选择你所喜欢的那一部分,读给同桌听。
三、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及本课中的成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可以分为几部分?
二、精选语段,读品悟写
1.反复轻声读课文,找出你感受深的句子。
2.全班交流:
出示:
阳光普照着大地,泗水河边桃红柳绿,草色青青,习习的春风像优美的琴声,在给翩翩到来的春天伴奏。
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
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密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她甜蜜的絮语……
(1)自由朗读。
(2)引导学生谈感受:
这段话美在哪儿?
写出了什么?
(3)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是她()的() ()是她()的()
()是她()的()
(4)指导朗读这一段话。
补充
春日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5)练习背诵这一段话。
出示:
孔子凝望看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
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
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
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
(1)自由读,思考:
这一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2)水与真君子之间有那些相似的地方?
孔子让学生看水的目的是什么?
(3)对于大自然中的水你还有其它感受吗?
(4)指导朗读这一段话。
练习背诵这一段话。
(5)孔子能从司空见惯的流水中看出如此深奥的道理,你对这位大教育家有何评价?
(6)分角色朗读3-9自然段。
三、作业
1.背诵课文第2、8自然段。
2.将第2、8自然段末尾的省略号换成与上文有密切联系的具体句子
第三课时
一、复习
指名背诵课文第2、8自然段。
二、精选语段,读品悟写
出示:
子路是个急性子,老师的话音未落就开了腔:
“我愿意把车马、衣服拿出来跟朋友一块儿享用,就是用坏了,穿破了我也不会在意。
朋友之间就应该有福同享嘛。
”
温文尔雅的颜回经过深思熟虑,从容不迫地说;“我希望成为——个不为自己表功的人。
”
(1)自由读。
比较子路和颜回的性格有何不同?
从哪可以看出?
(2)分角色朗读这两段话。
(3)讨论:
子路和颜回的性格你欣赏谁,不欣赏谁?
(4)孔子对子路和颜回的志向持什么态度?
(5)出示挂图:
请同学们说说图上画了哪些景物,图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年级 语文 下册 第七 单元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