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实习目的和工作内容.docx
- 文档编号:4360974
- 上传时间:2022-11-30
- 格式:DOCX
- 页数:4
- 大小:21.37KB
测绘实习目的和工作内容.docx
《测绘实习目的和工作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绘实习目的和工作内容.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测绘实习目的和工作内容
测绘实习目的和工作内容
PurposeandcontentofSurveyingandMappingPractice
(实习报告)
单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Word文档/文字可改
测绘实习目的和工作内容
备注:
实习报告的目的是对已学部分理论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加强自我对社会的了解。
培养和训练自我认识和观察社会,以及解决问题的分析能力,提高专业技能。
本内容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使用。
测绘实习目的和工作内容
(一)
一、实习目的
本次测绘实习主要是针对中国传统民居的构造、材料以及艺术空间手法的处理加强深入了解,以深化大三上学期对中国古建筑史的理论学习,以及加强同学们对国内建筑的热爱。
二、实习内容
7月1号上午九点钟,我们班的同学全体在文庙集合,然后按分组的情况分头行事。
最终我们选定的是距离关圣殿东100米处的三户民宅。
这天的天气相当诡异,雨下的很大,好多人鞋子跟裤子都湿了,同时也给测绘工作的进展带来了一定的不便。
雨渐渐小了些,我们便开工了。
我们组共有七个人,湘潭本地的有两个,鉴于语言沟通的问题,这问卷调查当然非他们莫属啦。
大队人马首先杀进一个老爷爷的家里,小刘首身示范。
之后小赵、亚信还有还有海剑就都跑去弄调查问卷啦。
剩下的四人就锁定一家据传有70年历史(貌似这一条老街房子的平均年龄达到了一百多)的民居着手测绘事宜。
我们从大门而入,房子很简单的一面宽三进深,门洞都是开在同一边上,除去大门是正(典型的立面)中心的。
进入第三间房子的时候,一架旧式木质楼梯呈现面前,没有扶手,楼梯的踢面也是镂空的,踏面也很不平整貌似还能转动,大概首层的层高是4.1米,看到这样的楼梯,女生貌似有点惧怕,不知道当初在造它之时,主人是否有想过?
上了二楼,哇塞,满目灰尘,估计主人是不怎么上来吧,除了去临街面出的挑台晾晒衣服,平时是很少活动的!
让我有意外之喜的不是中国传统的木屋架结构,也不是挑台出为支撑挑檐而撑起的木结构(屋架木结构)上的倒莲座,而是中间二进厅(不知道可否这么叫)中一个被两排南北方向的木栏杆围护起来的空间,甚是好奇,小刘爆冷说,大概是放置过世的老人的,但细想一般不都是置于堂屋的嘛?
无奈寻问主人,自也是说不上个一二。
有个值得一提的是“一线天”,(一线天)首层片面是三进深,而到了二层就变成了二进深外加前面所提的挑台,屋顶是传统的坡屋顶,脊檩线正对与二进房的中点,在三进房与二进房屋顶交接的地方很特意的预留了15mm宽的一条窄缝,让光线从此处泄露下来,我猜测大概是房间不开窗的缘故,为了解决光线的问题,故采用了此法。
还有一大发现是其墙壁的做法,编好的竹篾成其“骨”,混以稻草、黄土为粘结剂,这做法到有点仿似现代的钢筋混凝土,不过相比之下,它比钢筋混凝土保温隔热性能更好,(墙壁材料)只是从理论上来说使用年限有所逊色,且承载力、抵挡风与暴雨的能力也不及后者,但能纯于世达一百多年,也算是古人智慧的一种表现吧!
这是在第一家民居的发现。
我们上午的工作差不过就做到着,总结一下,完成了问卷调查以及第一家的测绘。
中午,大队人马饿漉肠肠的跑到一间蒸菜馆,无奈其厨艺有限,我们就夹杂着窗外的淅沥小雨,捡以两三点菜色,撮以些许大白米,瞌睡连连。
下午强打精神,继续上阵。
归去途中历经关圣殿,带着久远的好奇心,推开了红漆的大门,貌似今日对外不开放,殿内人烟稀少,冷冷清清,大概是今天下雨之故!
闲逛了一遍,跟传说中的汉白玉龙柱雕还有阶前的蟠龙雕合了影。
不辜负此次之行。
后来,我们又瞄准了离第一家不远的民居,历尽一百年有余,建筑形制类似于第一家,很典型的住户类型,热心的民居主人甚至给我们拿来了房契,哇塞,我想我们是没必要测啦,上面是绝对原版的平面图。
有一发现是,室内墙面上的开窗,一般多见于古典园林,通过借景的构图手法来美化景色,在这里也被应用到了室内。
再接着我们拐了个弯,寻找到了第三家民居。
典型的两层,不同的是二楼的护栏不见了,可能是被主人拆了,首层也是一面宽三进深,门洞方向均开在墙面的北边,几乎也不怎么开窗,但室内采光尚好,大概是门洞做的比较高,且在第三进房南边墙有开一窗一门。
有意思的是这民居旁边的古建筑,据外貌看来估计是商铺,对面的天工楼据老人说有两百年的历史,门口还有一对石狮,甚是庄严啊!
至此我们本次的古建筑测绘之行已圆满结束。
通过这次学院组织的测绘实习,虽然我们做的工作不是很足,但是至少有一点是值得肯定了:
就是对本国古建筑的了解,在这里,我再一次感慨于古人的智慧,中华民族是一个大民族,孕育了五千年源远流长的文化特产,用博大精深不为之过,还有好多埋没在时间与尘嚣中的古老的智慧在呼唤我们去发现,去继承去创新,感慨于唯今建筑风的滥觞,我们或许应该用长远发展的眼光来对待一切文化一切发展,希望中国的建筑之路越走越顺利!
也祝愿广大的建筑学子的求学之路越走越顺利!
测绘实习目的和工作内容
(二)
一、实习目的
1.巩固《中国建筑史》课程中所学的知识,通过实地实物测绘,深入观察中国古代建筑的形态、古建筑的结构与形式等建筑特征。
2.掌握建筑测绘的技术和方法,培养大家调研、收集资料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3.针对中国传统民居的构造、材料以及艺术空间手法的处理加强深入了解,以深化大三上学期对中国古建筑史的理论学习,以及加强同学们对国内建筑的热爱。
4.通过实地调研,使大家正确掌握传统建筑文化特色的地域性、时代性、民族性,从建筑理论上树立正确的建筑观。
二、实习内容
20XX年10月底,系里为大家安排了前往无锡的测绘参观活动,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两年的大学生活已经过去,大多数同学对古建筑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书本上,对于如何应用所学知识以及古建具体的形态还是知之甚少。
所以,大家急需这样一次能够对所学内容进行系统全面认识了解的机会。
当人们还在去周庄、乌镇、同里,去寻找江南水乡的风貌时,我们不能忘记,无锡——至今也保留了许多令人向往的江南古建筑。
所以,我们这次研究的课题,选择了无锡古建筑。
自泰伯东迁,来到无锡,无锡的历史进程就登上一层台阶;京杭大运河的修建,又让无锡成为繁荣的焦点。
当人们开始忘记,忘记这些曾经的辉煌。
我们开始寻找,寻找这流淌在记忆中的美。
希望通过这次的调查,能了解水乡古宅的特点,倾听它们背后的故事。
江南水乡的古宅、古桥,因风雨侵蚀而斑驳的青砖老墙,疏密有致的木制窗格,似乎还闻得到棠桂飘香,听得见潇潇暮雨。
第一天我们参观了东林书院。
东林书院,位于江苏省无锡市解放东路867号,亦名龟山书院,是我国古代书院之一。
1956年10月由江苏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入选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林书院创建于北宋政和元年即公元1111年,是当时知名学者杨时长期讲学的地方。
后废。
明朝万历三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604年,由东林学者顾宪成等人重兴修复并在此聚众讲学,他们倡导"读书、讲学、爱国"的精神,引起全国学者普遍响应,一时声名大著。
顾宪成撰写的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更是家喻户晓,曾激励过多少知识分子,对我国传统文化思想发展促进极大。
这副心怀远大抱负之名联,后被广为传诵,成为许多学人、志士的共同心声和座右铭。
此联现悬于依庸堂内。
有"天下言书院者,首东林"之赞誉。
东林书院成为江南地区人文荟萃之区和议论国事的主要舆论中心。
2002年全面修复,有石牌坊、泮池、东林精舍、丽泽堂、依庸堂、燕居庙、道南祠等建筑。
东林书院的石牌坊、泮池、东林精舍、丽泽堂、依庸堂、燕居庙、三公祠、东西长廊、来复斋、寻乐处、心鉴斋、小辨斋、再得草庐、时雨斋、道南祠、东林报功祠等主要建筑,均显现明清时期布局形制与鼎盛时期风貌。
如今,这里不仅已成为历史的见证,而且还是当地文史馆成员的学术交流之地。
第二天参观了锡惠公园。
它是集清幽的山林秀色,众多的文物古迹和舒适的休闲游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型园林。
锡惠公园地处无锡城郊、南临古运河,背倚惠山,古地687亩。
园内峰叠峦秀,翠拔蓝天。
锡山、惠山隔映山湖相望。
作为无锡城市标志的龙光宝塔巍然耸立在锡山之巅,湖光塔影,相映生辉。
园因山得名,山为园增色。
园内亭台倚山,楼阁临水,泉水淙淙,古木参天。
峰回路转,游人如置身画中,移步换景,山水间变化无穷。
全园环境清幽,景色秀丽,林泉之胜,莫过于此,且遍布历代文化遗存纪念性建筑。
其中有开凿于唐大历年间的“天下第二泉”、有建于明代的江南名园――寄畅园,有春秋战国时春申君黄歇饮马处――春申涧等国家、省、市级文物单位18处。
名胜古迹,集江南地区数千年灿烂文化之精华,悠久历史可上溯到新石器时代。
二泉映月,春申飞瀑、山色溪光、胜地名泉――锡惠公园一直被誉为无锡的“天然博物馆”。
第三天我们参观了薛福成故居。
薛福成故居始建于1890年,建成于1894年,保存下来的建筑有160余间,建筑面积达6000平方米。
整组建筑气势雄伟、特色明显,体现了清末西风东渐的时代特征,填补了我国建筑的空白,有“江南第一豪宅”之称。
2001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远涉重洋的薛福成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其宅第也呈现出明显的西风东渐的特点,表现在建筑风格上的中西合璧。
主体建筑基本上沿用清代中晚期的规制,细微处的雕刻装饰巧夺天工,体现了中式建筑工艺的水准。
转盘楼檐、弹子房等建筑则显示出以中式为主,伴有西式做法的时代特征,至于薛汇东住宅,则更是基本欧化的巴洛克式洋楼。
薛福成故居是一处庭院式开放格局的官僚宅第,近代民居建筑与江南造园艺术和谐结合,中轴线上每进厅堂之间,庭院点缀,景色各异。
宅内独立的后花园、西花园廊桥、楼阁、乔柯、山石和谐搭配,环境典雅灵秀;东花园的花厅、戏台更是自成院落,为一处难得的看戏观鱼、品茗娱乐之处,其水榭式戏台特色,国内罕见。
薛福成故居钦使第规模宏大,内涵深厚,呈现出在传统基础上吸收西方文化的建筑风格和适合社会交往的园林式开放格局,是中国近代社会转型期江南大型官僚宅第,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研究价值和旅游价值。
下午我们来到清名桥——江南水弄堂。
临河而居,人们将信任托付于水。
虽然很难再寻到“人家尽枕河”这幅水乡风貌,但走进小巷深处,依旧能找到一些零落在时空中的老宅、古窑。
散落在星海,虽然百年沧桑,在扶手、屋檐、门廊,依然能够找到些许历史的痕迹。
我们更愿和老宅的主人谈谈,都是白发苍苍的老人。
泰伯让贤奔吴、朱元璋大兴窑业、王萁勤建成筑墙……那些流落在岁月中的故事,一个个被唤醒。
古运河水流,这就是无锡的母亲河,今天,母亲和退休了,她讲述着过去的故事。
故事待续的华彩乐章就是无锡今天的繁荣!
清名桥,原叫清宁桥,位于江苏省无锡市南门外的古运河与伯渎港交汇处,飞架运河两岸。
在清名桥南侧是伯渎河,流经梅村至常熟。
整座桥造型匀称,稳固雄伟,是无锡古运河上最的景点,也是最吸引中外游客的地方。
清名桥为单孔石拱桥,桥长43.2米,宽5.5米,高8.5米,桥孔跨度13.1米,全系花岗岩堆砌而成。
因两岸地势高低关系,东西石级不等,东有石级46级,西有43级。
拱圈为江南常见的分节平列式,共11节,圈洞两面的圈石上,各有题刻。
一立于清咸丰年间,介绍桥梁和更改桥名经过;一立于同治年间,介绍重建清名桥的始末。
桥栏上没有雕饰,每侧立两个望柱,显得十分古朴。
第四天我们游玩了鼋头渚。
来无锡必游太湖,游太湖必至鼋头。
鼋头风光,山清水秀,浑然天成,为太湖风景的精华所在,故有“太湖第一名胜”之称。
当代大诗人郭沫若“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的诗句赞誉,更使鼋头渚风韵流扬境内海外。
鼋头渚风景区地广景多,可先登临鹿顶山舒天阁,远眺四方,一洗胸襟,再上鼋头渚,或步行盘桓于花径,或赤足涉水于低滩,或乘船弄涛湖面,坐礁凝思,登楼品茗,领略太湖山水之美,最后乘船渡湖,一探太湖仙岛灵秀、神幻之妙。
惠山古镇、祠堂、牌坊,宝贵的文化遗产。
我们通过了解参观、摄影,在欣赏古宅的同时,了解它辉煌的历史。
流年消逝,曾经的钟鸣鼎食之家,离我们越来越远。
她的美丽,依旧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无锡人。
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我们参观了解了无锡古建筑群,对无锡的文化历史底蕴也有了深入的了解。
在这里,我再一次感慨于古人的智慧,中华民族是一个大民族,孕育了五千年源远流长的文化特产,用博大精深不为之过,还有好多埋没在时间与尘嚣中的古老的智慧在呼唤我们去发现,去继承去创新,感慨于唯今建筑风的滥觞,我们或许应该用长远发展的眼光来对待一切文化一切发展。
XXX创意设计
YourNameDesignCo.,Ltd.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测绘 实习 目的 工作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