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基础丁锦宏版选择题题库.docx
- 文档编号:4356376
- 上传时间:2022-11-30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30.01KB
教育学基础丁锦宏版选择题题库.docx
《教育学基础丁锦宏版选择题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基础丁锦宏版选择题题库.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基础丁锦宏版选择题题库
第一章教育学概述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7.提出结构教学理论和发现法的教育家是(B)。
A、赞科夫B、布鲁纳C、根舍因D、杜威
12.产生教育的最具基础性的条件是(B)
A.人类学会制造工具B.人类生产劳动的进行C.语言的形成D.教育
24.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了解和引进西方教育学主要通过(D)
A.美国B.德国C.法国D.日本
二、多项选择
2.下列哪些教育理论著作属于教育学萌芽时期的作品?
(ABC)
A、《学记》B、《论语》C、柏拉图的《理想国》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E、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
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出现的著名教育家及其论著有(AC)。
A.布鲁纳的《教育过程》B.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C.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D.卢梭的《爱弥儿》
5.教育学的研究任务主要包括(ABCD)
A、解释教育现象B、解决教育问题C、揭示教育规律D、指导教育实践
6.下列有关教育学知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B)
A、卢梭曾提出两个教育研究中未被充分证明的问题,一是人究竟从哪些方面接受教育,二是教育应根据成人的标准还是根据儿童的本性来进行,这两个问题极大地推动了教育学的发展
B、孔子创办儒家私学,面向社会各阶层办学,做到了“有教无类”;自己则坚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仁义品质的“贤人”和“君子”,并指出“克己复礼为仁”;教学纲领是“博学以文,约之以礼”,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C、夸美纽斯是近代教育学的奠基人,其代表作是《雄辩术原理》,该书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D、卢梭的《教育漫话》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
7.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下列哪些不是这本书的特点(ACD)
A、德育在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B、智育在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C、体育在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D、美育在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B2.A3.B4.B5.A6.C7.B8.A9.D10.A11.B
12.B13.D14.B15.C16.D17.B18.A19.A20.B21.D22.C23.A24.D25.A二、多项选择题:
1.ADE2.ABC3.AC4.ABCDE5ABCD6.AB7.ACD8.ABCD
第二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5.学校的萌芽产生于(A)
A、原始社会末期B、奴隶社会早期C、封建社会D、奴隶社会晚期
二、多项选择题
2.原始社会教育的特征包括(ABC)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直接联系B、没有阶级性C、教育内容贫乏D、非公共性质
3、教育与生产劳动脱离的是(AC)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5.我国近代教育的特征包括(ABCD)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指导思想B、“广开学校”创建新式学堂强调国民教育的重要性C、确立近代教育体制,推动教育的发展D、推行义务教育和重视职业教育
7.现代社会教育的变革的特征是(ACD)
A、学校教育普及制度化,教育形式多样化B、学校教育重视与生产劳动的结合
C、教育逐步一体化D、终身教育思想开始发端
1、B2、A3、A4、D5、A6、B7、B8、B9、C10、C11、A12、C
1、ABC2、ABC3、BC4、ABCDE5、ABC6、ABCD7、ABCD8、BCD
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2.()理论也被称为“文凭理论”
A.劳动力市场论B.教育万能论C.人力资本论D.筛选假设论
二、多项选择题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ABC)
A.目的B.领导权C.受教育权D.手段E.方法
2..生产力水平决定着(ADE)
A.规模B.领导权C.受教育权D.结构E.方法
3.人口状况影响着教育的(ABE)
A.规模B.结构C.受教育权D.质量E.方法
4.教育现代化主要包括(ABCDE)
A.教育观的现代化B.教育目标的现代化C.教育结构的现代化
D.教育理论的现代化E.教育内容的现代化
5.教育的人口功能主要表现在(ABCD)
A.控制人口的数量B.改善人口的质量C.调整人口的结构D.拉动人口的迁移
9.多元文化教育的价值在于(ABC)
A.旨在促进多元文化社会中人们对不同文化的理解B.倡导教育公平,反对任何形式的歧视和偏见C.提倡对学习者主体性和自主性的尊重D.鼓励举办重点学校
10.信息社会对教育的主要影响在于(ABCD)
A.在学习的时空条件上实现了学习的革命B.以信息化手段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C.师生关系的重塑D.学习方式的人性化、个性化、主体化、全球化
1.B2.D3.B4.B5.D6.A7.A8.A9.B10.C11.D12.D13.C
1.ABC2.ADE3.ABD4.ABCDE5.ABCD6.ABCD7.ABCD8.ABCD9.ABC10.ABCD
第四章教育与人的发展练习题
一、单项选题
11.个体在在社会适应、社会参与过程总所体现稳定的特征是指(c)。
A.个体化B.个体社会化C.个体个性化D.个体同化
二、多项选择题
1.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是指(ABC )。
A.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发展不均衡B.在同一年龄,不同方面的发展不均衡
C.总体上的发展速度也不均衡D.人一生各个阶段智力发展的速率不同
2.遗传决定论的观点包括( ABC )。
A.人的发展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B.人的发展的过程是遗传素质的自然显现过程
C.环境的作用只能促进或延缓遗传素质的自我显现而已D.环境的作用也很大
3.环境决定论的观点包括(BCD )。
A.也承认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B.否认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C.强调环境或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D.人的发展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4.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表现在(ABC)
A.人有特殊的自然性B.人的发展具有社会性C.人的发展具有能动性D.人的发展具有动态性
5.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ABCD )。
A.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它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B.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C.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D.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8.学校教育主导作用有效发挥的条件是(ACD)
A.学校教育的自身状况。
B.政策导向C.社会状况D.家庭环境
1.D2.C3.D4.C5.B6.C7.D8.B9.A10.D11.C12.A
1.ABC2.ABC3.BCD4.ABC5.ABCD6.BD7.ABCD8.ACD
第五章教育目的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2.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 D )。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教科书 D.教育方针
3.教育方针的核心内容是(D )。
A教育大纲 B、教育目标 C、培养目标 D、教育目的
5.在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中,( B )是灵魂。
A.智育 B.德育C.体育 D.美育
6.在教育目的问题上,法国教育家孔德、涂尔干的主张体现了(A)。
A.社会本位的思想B.个人本位的思想C.社会效率论思想D.教育无目的论的思想
9.儒家奉行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学说,主要反映了(D)的教育目的理论。
A.全面发展教育B.理性教育C.人本主义教育D.德性教育
10.下列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内容的是( A)。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15.只针对特定的对象提出的要求指的是(B)
A.教育目的B.培养目标C.教学目标D.教学计划
25.具有美学的基础知识,懂得各种类型每得特性与形态的丰富性,领悟美所表达的意蕴和意境,从而达到“物我同一”的审美境界,并使人格和性情得到陶冶,这属于(B)
A.感受美B.鉴赏美C.创造美D.领悟美
二.多项选择题
4.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ABCD)背景。
A.社会B.政治C.经济D.文化
5.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是(ABCD)。
A.面向全体学生的一种教育B.基础性、普及性的教育
C.强调全面发展教育D.一种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创造性的主体性教育社会
6.社会本位论的基本价值准则主要体现在(BCD)几个方面。
A.个性化B.规范控制C.社会价值D.社会化
1.C2.D3.D4.C5.B6.A7.B8.B9.D10.A11.A12.B13.C14.C15.B16.C17.D18.C19.A20.B21.B22.A23.B24.C25.B26.C
1.ABD2.CD3.AC4.ABCD5.ABCD6.BCD
第六章教育制度习题
一.单项选择
1.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B)。
A.国民教育制度B.社会教育制度C.学校教育制度D.高等教育制度
3.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学校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是指(B)。
A.学校管理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学校人事制度 D.学校办学体
4.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首次规定中小学六三三制的是(C)。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戌学制D.甲午学制
5.新中国第一次学制改革是在(C)。
A.1949年 B.1950年 C.1951年 D.1952年
6.《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于(D)。
A.1982年 B.1983年 C.1984年 D.1985年
8.(A)学制显示了现代学制发展变化的完整轨迹,是现代学制的一个动态模型。
A.欧洲 B.苏联 C.美国 D.日本
二.多项选择
1.学制是由国家政权机关指定和颁布的。
学制的制定不是随意的,它要受到(ABCD)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A.社会生产力和科技状况 B.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C.受教育者的身心特征 D.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2.教育的施教系统方面包括(ABCD)
A.学校教育的机构系统B.幼儿教育机构系统
C.校外儿童教育机构系统D.成人教育机构系统
5.通过增强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ABC)被从中世纪大学逐步改造成为现代大学。
A.牛津大学 B.剑桥大学 C.巴黎大学 D.伦敦大学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
A.双轨制于19世纪开始定型,主要代表是二战前的德国、法国、英国等欧洲国家。
B.双轨制的学校系统分为两轨:
一是学术教育,其发展是自上而下的,负责培养学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另一轨是职业教育,其发展是自下而上的,负责培养熟练劳动力。
C.双轨制的优势是:
两轨学校系统之间分工明确,分别承担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的职责,提高了把学效益。
D.双轨制最大弊端则是危害了教育机会均等,背离了现代教育普及化、公平化的基本精神。
1.C2.C3.B4.C5.C6.D7.A8.A9.B10.D
1.ABCD2.ABCD3.ABCD4.AC5.ABC6.ABCE7.ABCD8.ABCD
第七章教师与学生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6.教师的专业发展最终体现于(A)。
A.教师个体的专业性发展B.教师专业知识的拓展C.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D.教师专业的自我形成
11.教师专业情意发展成熟的标志是(B)
A.专业理想B.专业情操C.专业性向D.专业自我
13.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关键期是(B)
A.“虚拟关注”阶段B.“生存关注”阶段C.“任务关注”阶段D.“自我更新关注”阶段
15.1959年,为保护儿童的权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C)。
A.《儿童权利公约》B.《儿童保护公约》C.《儿童权利宣言》D.《儿童利益公约》
17.教师的专业发展途径有(D)
A.师范教育和在职培训B.入职教育C.自我教育D.包括以上三者
19.师生关系体系中最高层次的关系形式是(C)
A.心理关系B.教育关系C.伦理关系D.社会关系
20.形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B)
A.树立正确的学生观B.了解和研究学生C.主动与学生沟通D.热爱尊重学生
二、多项选择题
1.教师职业的发展大体分为以下三阶段(ABD)。
A.非专门化阶段B.专门化的初级阶段C.专门化阶段D.专门化的深入发展
2.教师职业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巨大的,体现在(ABCD)。
A.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和发展者
B.教师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C.教师是人才生产的主要承担者,担负着培养一代新人的重任
D.教师在参与社会生活和服务社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4.教师劳动的合作性表现在(AD)。
A.教师与学生的合作B.教育对象的合作C.学科之间的合作D.教师之间的合作
6.教师应享有以下权利(ABD)
A.教育的权利B.专业发展权C.教学和科研权D.参与管理权
7.师生心理关系的实质是师生个体之间的(ABC)
A.情感是否融洽B.个性是否冲突C.人际关系是否和谐D.心理是否认同
1.C2.D3.A4.B5.D6.A7.C8.A9.B10.C11.B12.D13.B14.A
15.C16.A17.D18.D19.C20.B
1.ABD2.ABCD3.ABCD4.AD5.BCD6.ABD7.ABC8.ABCD
第八章课程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3.新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其中(B)作为课程目标之一是新课程标准的突出特点。
A.知识与技能B.过程与方法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D.能力与技术
4.新课程结构的选择性集中体现在(C)
A.国家课程的变通性B.地方课程的多样性C.国家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比重的适当减少D.校本课程的灵活性
10.教育部2001年6月8日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在“课程结构”部分,对我国本次新课程改革的课程结构做了如下规定:
小学阶段以(A)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和(),高中阶段以()为主。
1.分科课程2.综合课程3.实践课程4.研究课程
A.2121B.3121C.3124D.2134
11.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教育家是(C )
A.杜威 B.斯塔弗尔比姆 C.泰勒 D.裴斯泰洛奇
13.依据一定的课程理论,对学校课程进行分析、选择、设计、实验、评价的整体过程是(C)A.课程计划B.课程评价C.课程编制D.课程实施
19.下列中属于隐性课程资源的是(D)
A.教材B.因特网C.实验室D.师生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
1.课程与教学关系的实质是教育工作者对于课程论和教学论两者关系的认识。
当前学者的论点主要有(ABCD)
A.大课程论B.大教学论C.独立论D.整合论
2.课程结构的均衡性是指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各种课程类型、具体科目和课程内容能够保持一种恰当、合理的比重。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新课程的这个特点:
(ABC)
A.要承认每门课程的独特性和独特价值,它们在实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上都能做出自己的贡献B.要承认每门课程的特殊性和局限性C.要承认课程之间在教学任务上有轻重之分
D.不是指学生各学科或各领域平均发展,而是指个性的和谐发展
4.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实验)》,普通高中课程由(ACD)三个层次构成。
A.学习领域B.活动领域C.科目D.模块
6.教科书的编写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妥善处理好以下一些问题:
(ABD)
A.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B.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统一
C.知识性与技能性的统一D.学科逻辑、心理逻辑和教学逻辑的统一
7.从课程的构成要素上看,课程可以定义为(AC)
A.课程即知识、学科、科目B.课程即计划C.课程即经验D.课程即活动
8.新课程结构区别于以往课结构的三个基本特征是(ABD)
A.均衡性B.综合性C.全面性D.选择性
10.所谓教材,是课程标准规定下的课程内容在教学活动中转化的产物,其内涵主要体现三方面:
(ABC)
A.为使学生形成特定的知识体系所规划的事实、概念、法则和理论。
B.同知识紧密相关的、有助于各种能力形成及熟练、系统地习得的各种心理作业与实践作业的各种步骤、方法与技术。
C.同知识、能力紧密相连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D.课程计划中所设的课程的相应的教材。
11.影响课程改革的主要因素有:
(ABCDE)
A.政治因素B.经济因素C.文化因素D.科技革新E.学生发展
12.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遵循哪些原则?
(ABDE)
A.开放性原则 B.经济性原则 C.灵活性原则 D.针对性原则 E.个性原则
13.泰勒原理所包含的四大问题是指(BCDE)
A.课程政策是如何制定的B.学校应达到哪些教育目标C.提供哪些教学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D.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E.怎样确定这些教学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14.课程实施的取向有哪些?
(ABC)
A.忠实取向B.相互适应取向C.创生取向D.生态取向
15.课程目标的来源(ABC)
A.学习者的需要B.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C.学科的发展D.课程内容
16.新课程的具体目标除了有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外,还有(ABCD)
A.改变课程功能B.调整课程结构C.精选课程内容D.改进教学方式
17.克龙巴赫提出课程评价的三种功能是(ABD)
A.课程改进B.针对学生的决定C.判断成效D.行政法规
20.课程编制的基本要求(ABCD)
A.建立完善的课程目标,以课程目标化来控制课程系统B.探寻课程的内外价值,以课程价值化来丰富课程文化C.明确评价的主要目的,以课程评价化来推进课程民主
D.注意原则和方法的运用,以课程的科学性来增强实施的可行性
1.B2.C3.B4.C5.B6.C7.D8.B9.C10.A11.C12.B13.C14.A15.C16.A17.C18.B19.D20.A
1.ABCD2.ABC3.ABD4.ACD5.ABCDE6.ABD7.AC8.ABD9.ABCDE10.ABC11.ABCDE12.ABDE13.BCDE14.ABC15.ABC
16.ABCD17.ABD18.ABCD19.ABCD20.ABCD
第九章教学理论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2.赫尔巴特认为教学过程可分为C、联合、系统和方法四阶段。
A.分析B.综合C.明了D.统合
3.现代教学需要构建平等、互动、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以充分体现师生之间的“B”。
A.教师主体学生客体性B.交互主体性C.学生主体性D.教师主体性
5.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C)。
A.课外活动B.实践活动C.教学活动D.班主任工作
6.教学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中居于(D)。
A.基础地位B.中心地位C.主要地位D.重要地位
7.主张“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教育家是(D)。
A.赫尔巴特B.杜威C.凯洛夫D.夸美纽斯
11.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防止和克服(B)。
A.单纯书本,排斥实践,强调个人经验,否定理论知识的作用
B.儿童中心论C.空洞说教,单纯知识传授D.片面单一知识的学习
12作为特殊认识过程的教学过程,其间接性主要是指(B)。
A.间接地获得知识B.获得间接经验C.有教师帮助去获得知识
D.有同学帮助去获得知识
二、多选题
2.教学目标一般分为ABC。
A.认知领域B.心理动作领域C.情感态度领域D.人际交往领域
4.从学校全部工作的比重看“教育工作的主体部分和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学”。
其理由是(ABD)。
A.教学工作所占时间最多B.对学生发展影响最全面C.其他工作都是围绕教学来进行D.对学校教育质量影响最大E.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
5.贯彻直观性原则的要求是(ABC)。
A.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B.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C.重视运用语言直观D.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E.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10.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间接性的认识过程,是因为(ZB)。
A.认识的对象是间接经验B.学生的认识是在教师领导之下进行的
C.认识的方式是间接的D.学生作为认识主体是不成熟的
11.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贯彻启发性原则要遵循那些基本要求?
(ABC)。
A.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B.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C.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D.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12.在教学活动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对于教师有那些基本要求?
(ABC)。
A.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联系实际B.注重在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能力
C.联系实际应当从多方面入手D.帮助学生总结收获
13.暗示教学法的具体做法主要有以下哪几个方面?
(BD)
A.在下一次课上,让学生根据记忆回答问题B.善于激发学生动机,设置能够诱发学生学习潜力的外部环境C.用跨学科的观点,按课题编制较大的教学单元
D.充分利用各种艺术手段
15.属于由行为主义派生出来的教学模式和方式有(ABCD)。
A.程序教学B.计算机辅助教学C.自我教学单元D.个别学习法和视听教学
1.B2.C3.B4.B5.C6.D7.D8.B9.C10.B11.B12.B13.D14.B15.D16.A17.A18.D19.A20.A21.D
1.ABCD.2.ABC3.ACE4.ABD5.ABC6.ABCDE7.ABCD8.ABCDE9.ABD10.AB11.ABC12.ABC13.BD14.ABCD15.ABCD16.BCD
第十章教学实践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
2、教学的特殊形式是(D)
A、个别教学B、小组合作学习C、协同教学D、复式教学
6、“价值化”属于课堂教学目标体系中(B)
A、认知领域的目标B、情感领域的目标
C、技能领域的目标D、评价领域的目标
二、多项选择
2、班级授课制的局限包括(ABD)
A、学生的主体地位独立性受到一定限制B、学生动手机会少,实践性不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学 基础 丁锦宏版 选择题 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