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酸和碱易错压轴选择题提高单元测试题A卷及.docx
- 文档编号:4332667
- 上传时间:2022-11-29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84.70KB
常见的酸和碱易错压轴选择题提高单元测试题A卷及.docx
《常见的酸和碱易错压轴选择题提高单元测试题A卷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的酸和碱易错压轴选择题提高单元测试题A卷及.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常见的酸和碱易错压轴选择题提高单元测试题A卷及
常见的酸和碱易错压轴选择题提高单元测试题(A卷)及
一、常见的酸和碱易错压轴选择题
1.下列物质在敞口容器中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增加并有新物质产生的是( )
A.浓硫酸B.苛性钠固体C.浓盐酸D.碳酸钠晶体
2.在天平两边各放一个盛有相同质量分数、等体积的足量稀硫酸的烧杯,把天平调到平衡,在左边烧杯中加入6.5g锌粒,为使天平最终保持平衡,右边的烧杯中应放入铝粉的质量为()
A.5.4gB.5.68gC.6.5gD.7.09g
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研究NaOH溶液与H2SO4溶液是否恰好中和,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分别用不同试剂进行实验.下列方法及结论错误的是( )
实验序号
所用试剂
现象和结论
A
pH试纸
pH=7,恰好中和
B
锌粒
有气泡产生,则H2SO4过量
C
CuSO4溶液
有蓝色沉淀,则NaOH过量
D
Ba(NO3)2溶液
有白色沉淀,则H2SO4溶液过量
A.AB.BC.CD.D
4.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B.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故破坏其中一个条件就可以灭火
C.碱溶液能使酚酞变红,则能使酚酞变红的一定是碱溶液
D.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则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5.将铁粉加入到一定量的硝酸银、硝酸铜和硝酸锌的混合溶液中,待充分反应后过滤,以下说法:
①在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可能有锌或铁②在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则滤液可能呈蓝色③在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则滤液中一定存在4种溶质④在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没有白色沉淀,则滤液中至少存在3种溶质。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6.世界每年因锈蚀而损失的金属数量巨大,防止金属锈蚀已成为科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
下列有关金属锈蚀与保护措施不正确的是
A.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
B.回收利用废旧金属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
C.铝的抗腐蚀能力比铁强,因为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
D.铝的抗腐蚀能力比铁强,因为铝表面会形成致密而坚固的氧化膜
7.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必须借助其他试剂才能将它们鉴别出来的是( )
A.紫色石蕊、HCl、MgSO4、NaOH
B.H2SO4、FeCl3、NaOH、NaCl
C.NaCl、Ba(OH)2、Na2CO3、Na2SO4
D.K2SO4、Na2CO3、BaCl2、HCl
8.在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留在滤纸上的物质中一定含有( )
A.CuB.AgC.Cu、AgD.Zn、Ag
9.某同学利用自制的紫色紫薯汁进行“溶液酸碱性检验”的探究实验,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溶液
白醋
盐酸
蔗糖水
肥皂水
石灰水
加入紫薯汁后溶液的颜色
红色
红色
紫色
绿色
绿色
下列结论或推论错误的是( )
A.蔗糖水呈中性
B.溶液的pH:
肥皂水
蔗糖水
白醋
C.将等体积的盐酸与石灰水混合,溶液pH一定等于7
D.将等体积的白醋与盐酸混合,溶液pH一定小于7
10.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以下类推结果中正确的是
A.铝与盐酸反应生成AlCl3和H2,则金属铁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3和H2
B.碱的水溶液显碱性,所以NaOH的水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C.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一定是酸的溶液
D.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就是燃烧
11.推理是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某物质燃烧生成CO2和H2O,则该物质的组成中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
B.通过小磁针静止时S极的指向能够判断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
C.将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听到铃声逐渐变小,由此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D.中和反应能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12.将盛有浓盐酸和浓硫酸的试剂瓶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A.前者变大,后者变小
B.前者变小,后者变大
C.两者都变大
D.两者都变小
13.为比较X、Y、Z三种金属活动性大小,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下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A.X>Y>ZB.Z>Y>XC.X>Y、Z>YD.Y>X、Y>Z
14.为比较X、Y、Z三种金属活动性大小,进行如图实验。
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金属X产生氢气金属Y无明显变化金属Y表面析出银金属Z无明显变化
A.
B.
C.
、
D.
、
15.下列物质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后,能得到无色、透明的溶液的是( )
A.CuO
B.Fe(OH)3
C.Fe2O3
D.Na2CO3
16.中和反应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
下列应用一定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 ( )
A.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服用含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C.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
D.用NaOH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
17.根据下列实验现象可以判断某溶液一定呈碱性的是()
A.溶液中滴入石蕊仍为紫色
B.溶液中滴入酚酞显红色
C.溶液中滴入石蕊显红色
D.溶液中滴入酚酞不显色
18.下列物质敞口放置于空气中,质量会增加的是( )
A.食盐水B.浓硫酸C.浓盐酸D.石灰石
19.小明设计了右图装置探究“微粒是不断运动的”,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紫红色石蕊变红色,
则A物质是()
A.浓氨水B.浓硫酸C.生石灰D.浓盐酸
20.托盘天平两边放两个等质量的烧杯、内装浓度和质量都相同的稀盐酸,若左杯中投入一块生石灰,向右边杯中投入一块石灰石,且两块固体质量相等,则反应后天平的指针将()
A.偏向左边
B.偏向右边
C.仍指零处
D.无法确定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常见的酸和碱易错压轴选择题
1.B
【解析】
A.浓硫酸在敞口容器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因吸水而质量增加,但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B.苛性钠固体在敞口容器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质量增加;C.
解析:
B
【解析】
A.浓硫酸在敞口容器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因吸水而质量增加,但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B.苛性钠固体在敞口容器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质量增加;C.浓盐酸在敞口容器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因挥发质量减少;D.碳酸钠晶体在敞口容器中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发生分解反应,失去结晶水,而质量减少;选B
2.D
【解析】
【详解】
设左边烧杯中加入6.5g锌粒时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
x==0.2g,6.5g锌粒可制得氢气0.2g
由此可知,天平左边增重6.5g﹣0.2g=6.3g;要想使天平最终保
解析:
D
【解析】
【详解】
设左边烧杯中加入6.5g锌粒时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
x=
=0.2g,6.5g锌粒可制得氢气0.2g
由此可知,天平左边增重6.5g﹣0.2g=6.3g;要想使天平最终保持平衡,右边也要增加6.3克。
设需加入铝的质量为y,
解之得:
y≈7.09g。
故选:
D。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方程式的相关计算是解题关键。
本题中要想保持天平平衡应使两边增加重量相等,增加的质量等于加入金属的质量减去生成氢气的质量。
3.D
【解析】
【详解】
A、硫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硫酸钠呈中性,pH为7,选项正确;
B、只有当硫酸剩余时,硫酸与锌粒反应才产生气泡,选项正确;
C、只有氢氧化钠过量时,硫酸铜与
解析:
D
【解析】
【详解】
A、硫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硫酸钠呈中性,pH为7,选项正确;
B、只有当硫酸剩余时,硫酸与锌粒反应才产生气泡,选项正确;
C、只有氢氧化钠过量时,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蓝色沉淀,选项正确;
D、当硫酸不过量时,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硫酸钠也会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选项错误,故选D。
4.B
【解析】
【分析】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但有能量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也可能是物理变化。
【详解】
A、氧化物含有氧元素,但含氧元素
解析:
B
【解析】
【分析】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但有能量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也可能是物理变化。
【详解】
A、氧化物含有氧元素,但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氧化物,如C2H5OH,故A不正确;
B、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只要破坏燃烧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即可达到灭火的目的,故B正确。
C、碱溶液能使酚酞变红,则能使酚酞变红的不一定是碱溶液,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溶液,故C不正确;
D、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但有能量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也可能是物理变化,如水汽化吸热,故D不正确。
故选B。
【点睛】
灭火方法:
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5.B
【解析】
【分析】
根据金属活动性:
铁>锌>氢>铜>银,可知,铁不能与硝酸锌反应,所以溶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铁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铁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所以溶液中一定含有
解析:
B
【解析】
【分析】
根据金属活动性:
铁>锌>氢>铜>银,可知,铁不能与硝酸锌反应,所以溶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铁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铁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所以溶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
【详解】
①铁不能与硝酸锌反应,滤渣中不可能有锌,说法错误;
②在滤渣中有加入稀盐酸,没有气泡生成,说明铁反应完全,硝酸铜可能有剩余,滤液可能为蓝色,说法正确。
③在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滤液中有硝酸银,则硝酸银未被反应完,则此时溶液中一定存在的溶质为:
硝酸亚铁、硝酸锌、硝酸铜、硝酸银,说法正确。
④在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没有白色沉淀,说明硝酸银反应完全,此时滤液中至少存在硝酸亚铁、硝酸锌,说法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可以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分析。
6.C
【解析】
【详解】
铝的抗腐蚀能力比铁强,因为铝表面会形成致密而坚固的氧化膜,阻碍了内部的铝进一步被氧化,与金属活动性顺序无关。
故选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铝的抗腐蚀能力比铁强,因为铝表面会形成致密而坚固的氧化膜,阻碍了内部的铝进一步被氧化,与金属活动性顺序无关。
故选C。
7.C
【解析】
【分析】
在不另加试剂就能鉴别的题目中,首先观察有无有特殊颜色的物质,若有,将有颜色的溶液鉴别出来,然后再借用这种溶液鉴别其它溶液;若都没有颜色就将溶液两两混合,根据混合后的现象进行分
解析:
C
【解析】
【分析】
在不另加试剂就能鉴别的题目中,首先观察有无有特殊颜色的物质,若有,将有颜色的溶液鉴别出来,然后再借用这种溶液鉴别其它溶液;若都没有颜色就将溶液两两混合,根据混合后的现象进行分析鉴别。
【详解】
A、紫色石蕊溶液是紫色的,首先鉴别出紫色的石蕊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蓝色的是氢氧化钠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的是盐酸,不变色的是硫酸镁溶液,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故A不正确;
B、FeCl3溶液是黄色的,能与FeCl3溶液反应产生红褐色沉淀的是NaOH溶液,再将剩余的两种溶液分别滴加至红褐色沉淀中,能使沉淀消失的是稀硫酸,无明显变化的是氯化钠溶液,故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故B不正确;
C、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Ba(OH)2溶液与Na2CO3、Na2SO4溶液反应均能产生白色沉淀,但其余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现象,故不加其它试剂无法鉴别,故C正确;
D、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其中有一种溶液与其它三种溶液混合时出现一次白色沉淀和一次放出气体,该溶液为碳酸钠溶液;与碳酸钠溶液产生气体的溶液为盐酸,产生白色沉淀的为氯化钡;与碳酸钠溶液混合无任何明显现象的为K2SO4溶液;故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故D不正确。
故选C。
【点睛】
解此类题的思路是:
先用物理性质,一般先看颜色、闻气味;再用化学性质,用已鉴定出的药品依次去鉴别其他物质,有不同现象时方可鉴别。
8.B
【解析】
【分析】
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而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前面金属置换后面金属(钾钙钠除外),参加反应的必须是盐溶液,即盐可溶。
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前面的金
解析:
B
【解析】
【分析】
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而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前面金属置换后面金属(钾钙钠除外),参加反应的必须是盐溶液,即盐可溶。
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详解】
在
和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锌粉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锌,锌和硝酸银反应完全后再和硝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硝酸铜,若锌粉和硝酸银反应完全过滤,留在滤纸上的物质,没有铜,一定有银,若锌粉有剩余,则和硝酸铜反应,滤纸上物质为铜和银,则滤纸上一定有银,可能有铜,故选B。
【点睛】
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里置换出来,越排在后面,越先反应。
9.C
【解析】
【分析】
【详解】
紫薯汁遇白醋和稀盐酸显红色,遇肥皂水和石灰水显绿色,说明紫薯汁遇酸变红,遇碱变蓝,遇中性溶液不变色。
A.蔗糖水加入紫薯汁后不变色,说明蔗糖水显中性,正确;
B.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紫薯汁遇白醋和稀盐酸显红色,遇肥皂水和石灰水显绿色,说明紫薯汁遇酸变红,遇碱变蓝,遇中性溶液不变色。
A.蔗糖水加入紫薯汁后不变色,说明蔗糖水显中性,正确;
B.肥皂水显碱性PH>7,蔗糖水显中性PH=7,白醋溶液显酸性PH<7,溶液的pH:
肥皂水>蔗糖水>白醋,正确;
C.将等体积的盐酸与石灰水混合,不确定哪种物质剩余还是恰好完全反应,溶液pH一定不等于7,错误;
D.白醋与盐酸PH都小于7,将等体积的白醋与盐酸混合,溶液pH一定小于7,正确;
故选C。
10.B
【解析】
试题分析:
A、金属铁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2和H2,错误;B、碱的水溶液都显碱性,NaOH的水溶液是碱性溶液,正确;C.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一定是酸性溶液,但不一定是酸溶液,错误;D
解析:
B
【解析】
试题分析:
A、金属铁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2和H2,错误;B、碱的水溶液都显碱性,NaOH的水溶液是碱性溶液,正确;C.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一定是酸性溶液,但不一定是酸溶液,错误;D.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放热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比如:
电灯亮时发光、放热,无新物质生成,没有发生化学变化,错误。
故选B
考点:
金属的化学性质、酸与碱的化学性质、燃烧
11.C
【解析】
【分析】
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不变,原子种类不变,酸碱中和反应能生成盐和水。
【详解】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某物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不变,原子种类不变,酸碱中和反应能生成盐和水。
【详解】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某物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物是该物质与氧气,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故A不正确;
B.通过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能够判断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故B不正确;
C.将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听到铃声逐渐变小,由此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故C正确;
D.酸碱中和反应能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故D不正确。
故选C。
【点睛】
酸碱能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金属氧化物和酸,非金属氧化物和碱都能生成盐和水。
12.D
【解析】
【详解】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吸收水分后,溶质质量几乎不变,溶剂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后溶质减少,溶剂质量几乎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选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吸收水分后,溶质质量几乎不变,溶剂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后溶质减少,溶剂质量几乎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选D。
13.A
【解析】
【详解】
现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稀盐酸中,X产生氢气,Y不反应,说明X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Y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即X>H>Y;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
解析:
A
【解析】
【详解】
现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稀盐酸中,X产生氢气,Y不反应,说明X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Y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即X>H>Y;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说明Y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Z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弱,即Y>Ag>Z;则X、Y和Z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X>Y>Z。
故选A。
【点睛】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判断能否发生反应,进而可确定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14.A
【解析】
【分析】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详解】
将X加入稀盐酸中,产生氢气,说
解析:
A
【解析】
【分析】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详解】
将X加入稀盐酸中,产生氢气,说明活动性X>H;将Y加入稀盐酸中,无明显现象,说明活动性H>Y;将Y加入硝酸银溶液中,有银析出,说明活动性Y>Ag;将Z、Y加入硝酸银溶液中,无明显现象,说明活动性Ag>Z,故金属活动性为:
X>Y>Z;故选A。
【点睛】
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5.D
【解析】
A、CuO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所得溶液为蓝色溶液,故选项错误;
B、Fe(OH)3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所得溶液为黄色溶液,故选项错误;
C、Fe2O3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
解析:
D
【解析】
A、CuO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所得溶液为蓝色溶液,故选项错误;
B、Fe(OH)3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所得溶液为黄色溶液,故选项错误;
C、Fe2O3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所得溶液为黄色溶液,故选项错误;
D、碳酸钠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所得溶液为无色溶液,故选项正确;
16.C
【解析】
【详解】
A、氢氧化钙与酸性物质发生中和反应,故与中和反应原理有关,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铝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为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熟石灰与硫酸铜
解析:
C
【解析】
【详解】
A、氢氧化钙与酸性物质发生中和反应,故与中和反应原理有关,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铝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为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熟石灰与硫酸铜的反应为碱和盐的反应,不是中和反应,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与硫酸的反应为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17.B
【解析】
【详解】
酸性和中性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变红,酸性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碱性溶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在中性溶液中石蕊仍然是紫色。
故选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酸性和中性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变红,酸性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碱性溶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在中性溶液中石蕊仍然是紫色。
故选B。
18.B
【解析】
【分析】
【详解】
A、食盐水会因蒸发使质量减少,故此选项错误。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敞口放置于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质量增加,故此选项正确。
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挥发出氯化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A、食盐水会因蒸发使质量减少,故此选项错误。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敞口放置于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质量增加,故此选项正确。
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质量会减小,故此选项错误。
D、石灰石在空气中没有变化,因而质量不变,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
B。
19.D
【解析】
试题分析:
能够使得紫红色石蕊变红色的物质是一种酸,而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而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故选D.
考点:
酸碱的性质
解析:
D
【解析】
试题分析:
能够使得紫红色石蕊变红色的物质是一种酸,而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而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故选D.
考点:
酸碱的性质
20.A
【解析】
【详解】
生石灰即氧化钙,虽与盐酸反应,但无气体生成;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盐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两固体质量相等,由于石灰石一侧产生气体,故质量减小,天平指针偏向另一侧。
选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生石灰即氧化钙,虽与盐酸反应,但无气体生成;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盐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两固体质量相等,由于石灰石一侧产生气体,故质量减小,天平指针偏向另一侧。
选A。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常见 碱易错 压轴 选择题 提高 单元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