膈下逐瘀汤联合双氯芬酸钠栓治疗原发性气滞血瘀型痛经的临床观察.docx
- 文档编号:4327716
- 上传时间:2022-11-29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7.89KB
膈下逐瘀汤联合双氯芬酸钠栓治疗原发性气滞血瘀型痛经的临床观察.docx
《膈下逐瘀汤联合双氯芬酸钠栓治疗原发性气滞血瘀型痛经的临床观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膈下逐瘀汤联合双氯芬酸钠栓治疗原发性气滞血瘀型痛经的临床观察.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膈下逐瘀汤联合双氯芬酸钠栓治疗原发性气滞血瘀型痛经的临床观察
中文摘要
研究背景:
痛经为妇科常见病之一,青年女性发病者较多,中医称其为“经行腹痛”。
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之分,症状严重的会对患者造成情绪、身心等方面的影响,导致患者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方面表现不佳。
原发性痛经是痛经其中的一种分类类型,不是因为组织器官发生病变而引起的痛经,这种类型的痛经占痛经患者的90%以上。
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和双氯芬酸钠栓(武汉同药药业)均为治疗原发性痛经的药物之一,但关于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联合双氯芬酸钠栓(武汉同药药业)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目的:
观察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联合双氯芬酸钠栓(武汉同药药业)治疗原发性气滞血瘀型痛经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将70例原发性痛经气滞血瘀型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试验组35例,应用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联合双氯芬酸钠栓(武汉同药药业,规格:
50mg)治疗3个月经周期。
对照组仅用同剂量的双氯芬酸钠栓(武汉同药药业,规格:
50mg)治疗3个月经周期。
两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分别进行评估主要症状、体征的缓解程度。
试验结果:
试验组治愈15例,显效11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91.4%;对照组治愈6例,显效9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62.9%,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试验组的症状和体征的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症状和体征的缓解程度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
结论:
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联合双氯芬酸钠栓(武汉同药药业)治疗原发性气滞血瘀型痛经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和体征,且安全度良好。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膈下逐瘀汤;双氯芬酸钠栓;联合;疗效观察
Abstract
Background:
Dysmenorrhea isoneof commongynecologicaldiseases, theincidenceof many youngwomen, Chinesemedicine called"bythelineofabdominalpain". Thereare primaryandsecondary branch, seriousimpact onthedailylife of symptoms. Primarydysmenorrhea isakindof dysmenorrhea, referstothenon organicdiseaseof dysmenorrhea, dysmenorrheapatients accountedfor morethan90% ofall. Gexiazhuyutang ("yilingaicuo") and diclofenacsodiumsuppository (Wuhan Tongyaopharmaceutical) is oneofthe drugs forthetreatmentofprimarydysmenorrhea, but about gexiazhuyutang ("yilingaicuo") combinedwithdiclofenacsodium suppository (WuHantong Pharmaceutical Medicine) clinicalcurativeeffectofthetreatmentof primarydysmenorrhea areneeded furtherresearch.
Objective:
Observationof gexiazhuyutang ("yilingaicuo") combinedwithdiclofenacsodium suppository(Wuhan with medicine medicine) clinicalcurativeeffectof thetreatmentofprimarydysmenorrhea ofqistagnationandbloodstasistype.
Methods:
Patientswererandomlydividedinto70cases ofprimarydysmenorrhea ofqistagnationandbloodstasistype intotwogroups. 35casesoftestgroup, applicationof gexiazhuyutang("yilingaicuo") combinedwithdiclofenacsodium suppository (Wuhan with pharmaceuticalmedicine, specification:
50mg) for3menstrualcycles. Thecontrolgrouponly with thesamedoseof diclofenacsodiumsuppository (Wuhan with pharmaceutical medicine, specification:
50mg) for3menstrualcycles. Inthetwogroups beforetreatment, after3menstrualcycleswerecarriedouttoevaluatethe mainsymptoms, signsof remission degree.
Results:
Thetestgroup 15caseswerecured, 11casesmarkedly effectivein6cases, thetotalefficiencyof91.4%; controlgroup 6caseswerecured, 9casesmarkedly effectivein7cases,thetotalefficiencyof62.9%, after3menstrualcycles testgroup ofthesymptomsandsignsofimprovementrate 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econtrolgroup (P<0.01), twogroupsoftreatment thedegreeof remission after3menstrualcyclesof symptomsandsigns were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osebeforetreatment (P<0.01).
Conclusions:
Gexiazhuyutang ("yilingaicuo") combinedwithdiclofenacsodium suppository (Wuhan Tongyaomedicine) inthetreatmentofprimary dysmenorrhea ofqistagnationandbloodstasis cansignificantlyimprovesymptoms andsigns, thesafetydegreeis good.
Keywords:
Primarydysmenorrhea; gexiazhuyuDecoction; diclofenacsodiumsuppository; combination; clinicalobservation
正文
前言
痛经为妇科中很常见的疾病之一,有原发和继发之分,原发性痛经的发病原因主要与月经时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含量增高相关。
原发性痛经发病率约为30%~50%[1],痛经症状严重时对患者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会带来极大的影响。
原发性痛经无器质性病变,继发性痛经多由器质性疾病引起。
痛经绝大部分都是属于原发性的。
目前治疗原发性痛经的药物常用的有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口服避孕药、解痉镇静药等。
临床资料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于黄冈市黄梅县中医院妇产科就诊的原发性痛经的患者,一共70例女性患者,年龄20-40岁之间。
病程短者2个月,长者达5年,所有病例均符合西医诊断符合原发性痛经的诊断标准[2],并符合中医气滞血瘀证辩证标准[3]。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人,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正常。
全部对象需排除:
①有肝肾功能不全者;②血液系统异常者;③年龄小于20岁;④有活动性消化性溃疡者;⑤拟近期妊娠者。
1.2治疗方法:
试验组接受膈下逐瘀汤(方为当归9g、赤芍6g、川芎6g、桃仁9g、红花9g、枳壳4.5g、延胡索3g、五灵脂6g、乌药6g、香附4.5g、丹皮6g、甘草9g),
加水浸泡30min后用大火煮开,再文火煎20min,取汁,同法再煎,取汁,两汁混匀,分早晚两次服用,每日1剂,同时联合双氯芬酸钠栓(武汉同药药业,规格:
50mg)塞肛治疗,轻塞入肛门2cm处,一次50mg,qd,月经前3天开始,用至经净痛止为一个疗程,连服3个月经周期。
对照组仅用双氯芬酸钠栓(武汉同药药业,规格:
50mg)塞肛治疗,轻塞入肛门2cm处,一次50mg,qd,月经前3天开始,用至经净痛止为一个疗程,连用3个月经周期。
2组患者均连用3个月经周期,接受每个疗程开始治疗前、后分别复查肝肾功能,分别评估主要症状、体征的缓解程度,3个月经周期结束后复评主要症状、体征的缓解程度。
1.3临床观察指标:
①患者症状、体征的缓解程度②肝肾功能
2.治疗结果
2.1疗效评定标准:
3个月经周期后复评主要症状、体征的缓解程度。
2.2疗效判定:
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将疗效评为以下4级[4]。
治愈:
腹痛等症状消失,随访3个月经周期无复发;显效:
腹痛等症状减轻或消失,随访3个月经周期内复发,不服用药物能坚持工作;有效:
腹痛减轻,其他症状好转,服用药物能坚持工作;无效:
腹痛等症状无明显缓解。
以治愈、显效及有效合计为总有效率。
2.3复发判定[5]:
治疗后腹痛及伴随症状完全消失或减轻者,在停药3个月经周期内再度出现痛经或痛经症状加重。
2.4疗效评定结果:
经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患者症状、体征有明显缓解。
3个月经周期治疗结束后复查治疗疗效评定结果见表1.
表1两组治疗后患者疗效比较例(%)
组别例数治愈显效有效无效
试验组3515(42.9)11(31.4)6(17.1)3(8.6)
对照组356(17.1)9(25.7)7(20)13(37.1)
2.5不良反应:
试验组在治疗过程中,虽然有个别患者出现恶心,但患者并无呕吐等其他之类的不良反应。
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有2例患者出现了面色潮红和轻度地头晕,但对血压、月经量等没有造成影响,停药后自行消失,没有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及死亡病例。
治疗过程中检测肝肾功能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比较上述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
讨论
痛经通常有原发和继发的区别。
原发性痛经是脏腑器官在功能上出现异常而引起的一种痛经,无明显器质性改变,常为内分泌失调所引起,发作规律和月经周期相符合,为妇科常见病,但一般妇女在经行期间出现轻度腹痛和腰腹不适不属于痛经。
痛经在未婚青年妇女中比较多见,常常在初潮时就会伴随出现。
临床上可见患者下腹疼痛,并可伴有呕吐、恶心、腹泻、头晕、乏力等症状。
我国妇女痛经发生率为33.1%,其中原发性者占53.2%,痛经严重影响工作者占13.55%[6]。
因此,本病在女性人群中比较常见,对于本病的治疗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导致痛经的原因很多,对于原发性痛经的发病机制[7],西医认为主要有机械、内分泌、神经等因素。
具体主要与月经时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含量增高有关。
目前与本病的发生有较密切关联的病理因素主要有前列腺素PGF2α、PGE2。
痛经主要是因为前列腺素诱发刺激子宫平滑肌收缩,产生下腹痉挛性绞痛,当平滑肌过度收缩,时间久了之后,就可能造成子宫缺血,而导致厌氧物慢慢积累,这些物质刺激疼痛神经元就出现了痛经。
痛经,中医又称“经行腹痛”,最早可在中医古籍《金匮要略》里面找到其相关的记载,在宋代医家撰写的《妇人大全良方》这本书里面认为痛经的病因有寒、气郁、血结者。
根据不同的病因选取的治法也不同。
其所创的中药方剂温经汤用于治实寒有瘀之痛经,至今还比较常用。
中医认为本病病因有七情内伤,饮食、起居不慎及脏腑气血阴阳失调等,病机有虚有实,“不通则痛”与“不荣则痛”。
引起气血不畅的原因有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气血虚弱、肝肾亏虚等[8]。
寒则血凝,血行不畅,热则血燥,涩而不畅,湿则粘滞,阻滞不畅,气血虚则运行无力而不畅,肾阳虚则虚寒内生,胞宫失于温煦,寒凝血行不畅。
痛经在中医里有许多证型,其中以气滞血瘀型多见。
中医认为原发性气滞血瘀型痛经是由于素性抑郁或愤怒影响肝的功能,导致肝气郁结而不舒,血液运行不畅而引起,“不通则痛”,气血以通畅不瘀滞为用,不可阻滞不通。
在预防调摄方面要注意经期卫生、避免受寒、保持精神愉悦、注意休息,饮食要有规律、有营养。
平时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但勿涉水游泳。
大多数痛经患者思想压力比较大,因病程较长,并且有下腹坠胀、疼痛等症状,对生活、学习和工作等有较大影响,因此在使用药物治疗的同时,也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疏导患者,消除患者精神上的过度压力,帮助患者建立治疗的信心,阐明月经时轻度不适是生理反应,不要太过于担忧,从而配合药物的治疗。
西医治疗原发性痛经最常用的药物是非甾体抗炎药,西医对痛经主要采取对症止痛治疗,虽起效比较快,但伴随的不良反应也较多,疗效难持久。
双氯芬酸钠栓(武汉同药药业)属于非甾体抗炎药,如果在月经来潮之前给药的话,它可以通过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从而来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及释放,阻断PGF2α对子宫平滑肌的作用,缓解子宫痉挛性收缩,达到缓解痛经的目的。
还有直接抑制钙流动的作用,使前列腺素的合成受到阻滞,可使子宫平滑肌松弛,因此可使子宫收缩引发的阵发性疼痛得以缓解[9]。
本药是通过直肠给药来达到吸收治疗的目的的,而直肠粘膜在吸收方面比较迅速,因此药物发挥作用也很快。
这样同时也可避免因口服双氯芬酸钠类的药物而出现的一系列胃肠道不良反应,患者也能更容易接受。
双氯芬酸钠栓抗炎镇痛作用较强,镇痛活性为阿司匹林的40倍[10]。
中医对原发性气滞血瘀型痛经的认识比较全面,治疗上经验丰富,疗效也很好,而且副作用少。
膈下逐瘀汤是中药的一种汤剂,是由清代医家王清任所著的《医林改错》所记载。
方为当归9g、赤芍6g、桃仁9g、川芎6g、枳壳4.5g、红花9g、延胡索3g、五灵脂6g、香附4.5g、丹皮6g、乌药6g、甘草9g;主要证候表现为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少,行而不畅,血紫黯有块;乳房胀痛,胸闷不舒;舌质黯或有瘀点瘀斑,脉弦。
[11]中药在扩张血管、改善血流、镇静止痛方面有确定作用,副作用少而安全,没有成瘾性。
本方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功效,全方以“气血”为中心,围绕“痛”来治疗。
加减运用后用于气滞血瘀证型的痛经的治疗。
对于原发性气滞血瘀型痛经的治疗,西医治疗方面一般是以缓解患者疼痛为主,但是只能暂时改善患者的症状,中医治疗方面对本病本证通常采用膈下逐瘀汤加减药物来治疗,调理气机,活血行滞止痛,疗效比较持久。
如果我们将膈下逐瘀汤和双氯芬酸钠栓分别单独用来治疗原发性气滞血瘀型痛经的话,虽然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如果用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联合双氯芬酸钠栓(武汉同药药业)后治疗效果有明显提高。
痛经在青少年女性中很常见,患者常于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并一系列其他伴随症状。
痛经症状严重时对患者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会带来极大的影响,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及精神压力。
因其疼痛比较明显,治疗时要急则治其标,以迅速化解和消除疼痛,等症状缓解再运用辨证论治结合中药治疗。
本研究将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与双氯芬酸钠栓(武汉同药药业)联合应用治疗原发性气滞血瘀型痛经患者,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评估其治疗效果。
本研究在一定病例数量范围内证实了二者联合用药对原发性气滞血瘀型痛经患者的治疗有较好的效果,同时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苏应宽,徐增祥,江森.新编实用妇产科学[M].济南: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2】乐杰.妇产科学.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47.
【3】马宝璋.中医妇科学.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92.
【4】郑莜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247.
【5】徐云霞,李大剑,李伟莉.膈下逐瘀汤对气滞血瘀证原发性痛经减少其复发的疗效观察.中医药临床杂志,2008,20(4):
365.
【6】邱桐.原发性痛经发病机制与治疗新进展[J].继续医学教育,2005,19(3):
60-61.
【7】徐蓉.原发性痛经的中西医临床治疗进展[D].长春中医药大学,2007.
【8】张玉珍主编.中医妇科学[M].第五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9.124-125.
【9】赖西铭.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原发性痛经症的探讨[J].河北医药,2006,28(4):
284-285.
【10】汤小玉,郭行店,梁德法,等.妇产科手术后双氯芬酸钠栓镇痛的临床观察[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5,12(3):
92.
【11】沈映君.中药药理学.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81-641.
综述
原发性气滞血瘀型痛经的发病与诊疗
概述
痛经为妇科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指妇女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1]。
尤其青年女性最为多见,常常在初潮时就会伴随出现,症状严重者会对日常生活影响较大。
临床上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之分,原发性痛经无明显器质性改变。
原发性痛经发病率约为30%~50%[2]。
导致痛经的原因很多,对于原发性痛经的发病机制[3],西医认为主要有机械、内分泌、神经等因素。
具体主要与月经时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含量增高有关。
目前研究较多并与生殖系统密切相关的前列腺素是PGF2αPGE2[4]。
前列腺素诱发刺激子宫平滑肌收缩,产生下腹痉挛性绞痛,当平滑肌过度收缩,时间久了之后,就可能造成子宫缺血,而导致厌氧物慢慢积累,这些物质刺激疼痛神经元就出现了痛经。
痛经中医称之为“经行腹痛”。
有关于痛经的记载,最早可在中医古籍《金匮要略》里面找到其相关的记载,并指出痛经的特点是瘀血内阻而致经行不畅,少腹胀痛,经一个月后周期性再现。
中医认为本病病因有七情内伤,饮食、起居不慎及脏腑气血阴阳失调等,病机有虚有实,“不通则痛”与“不荣则痛”。
虚者多责之于气血肝肾亏虚,实者多责之于气郁及寒、热、湿邪之侵。
引起气血不畅的原因有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气血虚弱、肝肾亏虚等[5]。
寒则血凝,血行不畅,热则血燥,涩而不畅,湿则粘滞,阻滞不畅,气滞则血行不畅,气血本虚则运行无力而不畅,行经之后血海更虚,肾虚则虚寒内生,胞宫失于温煦,寒凝血行不畅。
病位在子宫、冲任[6]。
痛经在中医里常见证型包括气滞血瘀型、寒凝血瘀型、湿热瘀阻型、气血虚弱型、肾气亏损型,以气滞血瘀型多见。
正文
1.临床表现
1.1症状和体征:
(1)原发性痛经在青春期女性中比较常见。
(2)月经来潮前或来后均可出现疼痛症状,但疼痛往往在月经第1日达到高峰,持续2-3日后缓解,疼痛多为阵发性痉挛性或下腹痛伴坠胀感,严重者可放射至腰骶部、肛门、股内侧等处。
(3)患者呈痛苦状,甚至捂腹而卧,或冷汗淋漓、四肢厥冷或晕厥。
1.2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1)经血前列腺素测定:
PGF2α指数异常升高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2)盆腔血流图检查:
显示盆腔血流不畅。
(3)基础体温测定:
呈双相曲线。
(4)妇科检查:
盆腔生殖器一般无异常病变,偶见子宫发育不良、宫颈口狭小、宫颈管狭长或子宫过度倾屈。
(5)B超检查无异常。
2.诊断要点
2.1诊断标准:
2.1.1符合妇产科学[7]西医诊断:
经期或经期前后出现下腹疼痛,坠胀,痛时常伴有腰骶酸痛、面色发白、出冷汗、恶心、呕吐或腹泻、四肢厥冷等,影响生活或工作质量,并随月经周期反复发作;经妇科检查及B超检查生殖系统无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明显器质性病变。
2.1.2符合中医妇科学[8]中医气滞血瘀型诊断:
痛经为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血量或多或少,经行不畅,血色紫黯有块,块下痛减,经前乳房胀痛,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弦涩。
2.2鉴别诊断:
诊断时需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炎性疾病引起的继发性痛经相鉴别:
子宫内膜异位症:
痛经特点会伴随月经的周期规律而发生,经净症状逐渐消失,但呈进行性加重,多发生在30-40岁的妇女。
妇科检查子宫多为后位,可于子宫直肠陷凹及子宫骶骨韧带处扪及单个或多个触痛性硬结或包块,月经期其结节稍增大。
腹腔镜检查或直接活体组织检查能得以证实。
慢性盆腔炎:
平素腰骶部及小腹坠痛,劳累后加重。
白带量多,有异味,月经提前,量多,甚至经期延长,妇科检查有慢性盆腔炎的体征。
子宫腺肌病:
以月经改变及子宫增大为主要症状,如月经周期缩短,经量增多,经期延长,进行性痛经,疼痛位于下腹正中,常于经前一周开始。
妇科检查、超声检查可发现子宫呈均匀性增大或有局限性结节隆起,质硬有压痛。
3.治疗方案
根据痛经的程度及患者的年龄、婚否、有无婚育要求而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
常用的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
目前治疗原发性痛经的药物比较多,西药比较常用的是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另外还可以采用口服避孕药、钙通道阻滞药、解痉镇静药、β受体激动药和维生素类等。
3.1一般治疗:
应重视精神心理治疗,大多数痛经患者思想压力比较大,因病程较长,并且有下腹坠胀、疼痛等症状,对生活、学习和工作等有较大影响,因此在使用药物治疗的同时,也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疏导患者,消除患者精神上的过度压力,帮助患者建立治疗的信心,阐明月经时轻度不适是生理反应,不要太过于担忧。
3.2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
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产生,防止过强子宫收缩和痉挛,从而减轻或消除痛经。
如布洛芬、酮洛芬等,该类药物治疗有效率可达80%。
本类药物达不到治愈的目的,且不良反应大,对有过敏史及生育要求的患者应禁用。
3.3口服避孕药:
通过抑制排卵减少月经血前列腺素含量。
适用于要求避孕的痛经妇女,疗效达90%以上。
中医治疗痛经在临床上具有优势,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已被临床所证实[9]。
且不良反应小,患者易于接受。
中医遵循“辩证求因,审因论治“的治疗原则,针对不同病因,不同的证情,分别采取相应的治法,诸如气滞血瘀用活血化瘀方药等,治疗方法虽有不同,但止痛的效果却是一致的,体现出个体化治疗的优越性。
还值得一提的是,中医在“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的固有理论的指导下,治疗痛经很注重“通”法,具体应用时虚者补而通之,实者泻而通之,常于处方中配合活血理气药物,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临床证实疗效显著,这是中医治疗本病的一大特色和优势。
4.气滞血瘀型痛经
病因病机:
素性抑郁或愤怒伤肝,气机郁滞,血行不畅,瘀阻子宫、冲任。
经前、经期气血下注冲任,或复为情志所伤,壅滞更甚,“不通则痛”,发为痛经。
证候分析:
肝失条达,冲任气血郁滞,经血不利,不通则痛,故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量少,经行不畅,色黯有块,块下气血暂通而疼痛暂减;肝郁气滞,经脉不利,故乳胀胸闷;舌紫黯、脉弦均属气滞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膈下逐瘀汤 联合 双氯芬酸钠栓 治疗 原发性 气滞 血瘀型 痛经 临床 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