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预防接种知识.docx
- 文档编号:4327601
- 上传时间:2022-11-29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20.09KB
最全预防接种知识.docx
《最全预防接种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全预防接种知识.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全预防接种知识
预防接种家长必读
一、儿童为什么要进行预防接种
婴儿出生后,离开了母体,生活在外界环境中,受细菌、病毒感染的机会增多,特别是易患麻疹、流脑、结核、百日咳、小儿麻痹症、白喉、乙肝等各种传染病。
而婴幼儿身体各器官的机能发育还不完善,抵抗疾病的能力很低。
染病后,不仅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有很大影响,甚至还能危及生命。
接种疫苗可使儿童体内产生抵抗相应疾病的抗体,增强免疫力,达到预防传染病的目的。
所以,儿童必须进行预防接种。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
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
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
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儿童的监护人应当相互配合,保证儿童及时接受预防接种。
二、家长怎样配合接种工作
孩子出生后或从外地迁入,要在30天内到所在镇卫生院防保科登记建簿,免费领取《儿童预防接种证》和《儿童预防接种票据》。
然后按照免疫程序携带《儿童预防接种证》和《儿童预防接种票据》,按时带孩子去打预防针,防疫医生凭证给孩子接种疫苗。
有些疫苗需要多次接种,应按预约的时间打针或服糖丸,只有按免疫程序全程接种,才产生理想的免疫效果。
预防接种证要妥善保管,丢失后要及时补办。
儿童入托、入学时幼儿园和学校将查验每位儿童的预防接种情况。
三、预防接种后要过多久才能产生免疫力
预防接种后,人体产生免疫力需要一段时间,时间的长短取决于疫苗的种类、接种次数、接种途径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等,一般疫苗初次接种后约需1-4周才能产生免疫力,但免疫力弱,维持时间短,而再次接种后,可在一周左右产生有效的免疫力,且免疫力强,维持时间较长。
因此一定要按规定完成接种次数。
四、如何减少预防接种后副反应的发生?
一)、打“预防针”之前,家长应主动向接种门诊的检查医生提供儿童近期健康状况及既往免疫情况。
二)、打“预防针”之后,家长应使自己的孩子做到以下几点:
(1)要好好休息,不要跑跳过多。
(2)保护打针部位的清洁,不要用手抓。
(3)不吃有刺激性的食物,如大蒜、辣椒等。
(4)多喝开水(除服脊灰糖丸外)。
五、疫苗接种后有什么反应吗?
预防接种就是将疫苗等生物制品接种到人体,使机体产生抵抗感染的有益的免疫反应,以达到预防相应疾病的目的。
但是,各种生物制品对于人体来说,毕竟是一种异物,接种后机体在产生有益反应的同时,有时也会产生一系列副反应。
这些副反应大多无害,为一过性,2~3天可自行恢复。
多数情况下,一些人接种疫苗后会出现发热、注射部位红肿、疼痛或出现硬结等炎症反应,我们称之为一般反应,也叫正常反应。
这类反应往往不需处理,一般2~3天可自行恢复。
极个别人由于个体差异(如过敏体质者),接种某种或某些疫苗后可能发生与一般反应性质及表现均不相同的反应,如无菌化脓、皮疹、颜面部水肿、过敏性休克等变态反应,我们称之为异常反应。
这类反应症状有时可能很严重,需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治疗。
无论一般反应或异常反应,在大规模的人群接种中客观上是不能完全避免的。
六、您的宝宝在什么时候不能接种疫苗?
假如您的宝宝出现了以下情况时,专家建议不宜进行预防接种:
(1)空腹即饥饿时,血糖过低,可引起严重反应。
(2)有活动性肺结核、活动期风湿症、过敏性疾病,或者患有高血压、肝炎、肾炎等症的病儿,也不宜预防接种。
(3)患有荨麻疹、支气管哮喘等过敏性疾病时。
(4)接种部位患有皮肤病时。
(5)正在感冒发烧的病儿不宜接种,以免加重病情。
(6)脑或神经系统发育不正常,有脑炎后遗症、癫痫病的孩子,不宜注射乙脑和百白破预防针,以免引起抽风。
(7)有免疫缺陷的孩子,不能接种疫苗。
(8)腹泻孩子不要吃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等病好后两周才能吃。
七、流动儿童怎么打预防针
流动儿童已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工作中,流动儿童与常住儿童享有同样的权利,享受与本地儿童同等的免疫服务。
接种疫苗的种类也与常住儿童一样。
凡未在原居住地接种过疫苗的儿童,可到就近卫生院补种有关疫苗。
流动儿童应妥善保管预防接种证。
接种证是预防接种的有效证明,全国通用,在预防接种、入托、入学、出国时均要求出具接种证。
流动儿童居住地发生变动时,应携带接种证或向原接种单位索取接种证明,并到新居住地就近的卫生院防保科建立卡、册及安排预防接种。
八、宝宝出生后家长怎么做?
当您的宝宝出生后,若没有接种禁忌症,将在24小时内接种卡介苗和首针乙肝疫苗,同时产科将发给您一张《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登记卡》(红联),您要凭此卡在1个月内携带儿童到居住所在地的接种门诊办理接种手续,接种门诊将为您的宝宝建立接种卡片和发放《儿童预防接种证》。
以后,接种门诊将根据您提供的登记信息,按免疫程序预约儿童接种。
每次接种,务必带上《儿童预防接种证》,以便门诊打印接种信息,同时不要折叠、揉损和丢失此证。
接种证记录了儿童所有接种资料,宝宝须凭此证办理入托、入园、入学手续;若要出国,对方国家则要您书面提供本国的预防接种情况。
全国预防接种日宣传材料
(二)
一、儿童出生后即可接种卡介苗,用以预防结核病。
卡介苗接种2-3周局部可出现硬结、红肿、继而破溃,最后形成疤痕,此为正常反应,不需处理。
二、儿童满2个月后服第1次脊髓灰质炎疫苗(糖丸),预防脊髓灰质炎(又称小儿麻痹症)。
第一次服苗后间隔1个月服第二次,再间隔1个月服第3次,4岁时再加强服苗1次。
服苗后无明显反应,服后半小时请勿喂奶或饮热水,如有呕吐请补服。
接种脊灰疫苗需注意哪些问题
人体感染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病毒后,绝大多数为隐性感染,临床上无任何症状,仅有极少数感染者,由于病毒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脊髓灰质炎,会导致肌肉麻痹,俗称“小儿麻痹症”。
儿童服用脊灰疫苗(俗称小儿麻痹症糖丸),是预防此病的重要手段。
满2、3、4月龄的儿童,各服糖丸一粒,一岁以内共服3次,满4岁再服一粒。
糖丸采用直接口/嚼服或溶于凉开水送服,服苗后半小时内不要喝热水及哺乳,以免降低疫苗活性。
目前,我国是无脊髓灰质炎病例的国家,但世界上还有一些国家仍然有脊灰流行,特别是与我国接壤的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尼泊尔等国家仍然有脊灰的暴发流行,发生输入性病例的危险始终存在,因此各个国家仍旧对适龄儿童接种脊灰疫苗,直至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
三、儿童满3个月后开始接种第一次百白破混合制剂,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三种儿童传染病。
第一次接种后间隔1个月接种第二次,再间隔1个月接种第3次,1岁半到2岁时加强接种1次,6岁时再加强1次白破二联制剂。
接种后少数儿童出现局部红肿热痛、发痒,接种部位出现硬结、全身微热,不适等,此种状况不需处理,可自行消退。
硬结可用热敷(避免烫伤)。
四、儿童到8月龄时应接种麻疹疫苗,预防麻疹。
接种后少数儿童可出现短暂性发热或一过性皮疹,不需处理,可自行消退。
五、乙肝疫苗儿童出生后24小时内即可接种第1针,预防病毒性乙型肝炎。
间隔1个月接种第2针,再间隔5个月接种第3针。
接种后少数儿童有轻微发热,不需处理。
及时接种疫苗可有效阻断乙肝病毒传播
我国是乙肝大国,约有9300万乙肝病毒携带者。
乙肝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经血传播。
在无任何干预措施的情况下,40%携带乙肝病毒的母亲可将病毒传染给孩子。
婴幼儿感染乙肝病毒后,90%~95%发展成慢性携带病毒状态,而成人仅为10%左右。
2002年,我国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为所有新生儿免费接种乙肝疫苗。
接受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后,几乎所有的儿童都可受到保护,并且效力持久。
新生儿出生后立即按照0、1、6月龄的接种程序,全程接种3次乙肝疫苗。
由于携带乙肝病毒的孕妇在怀孕、分娩及产后,有可能将乙肝病毒传染给新生儿,所以乙肝疫苗接种更强调首针的及时性——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应立即接种第一针。
如果孕妇已经明确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新生儿的接种时间越早越好,同时还要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以提高阻断病毒传播效果。
预防控制乙肝宣传教育知识要点
1、乙肝是一种危害大的严重传染病,但可以通过接种乙肝疫苗和其他措施预防。
2、乙肝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三种途径传播。
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传播乙肝病毒。
3、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关键。
新生儿出生后要及时并全程接种三针乙肝疫苗。
4、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已经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管理,免费接种。
5、推广新生儿以外重点高危人群接种乙肝疫苗。
6、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使用安全自毁型注射器或经过严格消毒的器具,杜绝医源性传播。
7、乙肝病毒携带者在工作和生活能力上同健康人没有区别。
由于乙肝传播途径的特殊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在生活、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中不对周围人群和环境构成威胁,可以正常学习、就业和生活。
8、目前,乙肝病毒感染尚无理想的特异性治疗药物,医学科技领域亦尚未攻克有些媒体广告宣传的“转阴”“根治”等难题。
9、乙肝病毒携带者应定期接受医学观察和随访。
乙肝患者要规范治疗、定期检查。
10、乙肝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稳定。
预防乙肝是全社会的责任。
六、让流行性乙型脑炎不再流行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感染乙脑病毒所致。
乙脑是人畜共患的传染病,猪是乙脑最重要的传染源。
蚊子叮咬了感染乙脑病毒的猪后,再去叮人,可以造成乙脑在人群中的传播。
乙脑常见症状是发热、头疼、喷射性呕吐等,病死率高达5%~35%,约30%的幸存者有神经系统后遗症,主要有失语、肢体瘫痪、痴呆等。
给儿童接种疫苗,是预防控制乙脑最经济、有效的手段。
2008年起,我国将乙脑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儿童要及时全程接种乙脑疫苗。
我国目前使用的乙脑疫苗有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两种。
减毒活疫苗接种全程共打2针,分别在8月龄和2周岁接种;灭活疫苗接种全程共打4针,分别在8月龄打2针(间隔7~10天打第2针),2周岁、6周岁各接种1针。
从非流行区到流行区的人,也最好在来流行区前1个月完成接种。
另外,除了接种乙脑疫苗,还要积极灭蚊、防蚊,预防乙脑传播。
2008年国家扩大免疫规划范围,将甲肝、麻腮风、乙脑、A群流脑、A+C群流脑等15种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有效预防的传染病纳入国家免疫规划。
婴幼儿接种HIB结合疫苗,可降低b型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脑膜炎、肺炎、败血症等严重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和高致残率;接种水痘疫苗,可预防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在儿童中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水痘、水痘患者康复多年后的带状疱疹,降低皮肤感染、脑炎、肺炎等水痘并发症的发生;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可预防婴幼儿感染轮状病毒出现的发热、呕吐、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症状,防止出现严重脱水甚至死亡,有效保护儿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接种麻-腮-风三联活疫苗,可同时预防麻疹、风疹、腮腺炎三种呼吸道传染病及其相关并发症;接种肺炎双球菌疫苗,可降低由此菌引起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接种流感疫苗,可减少肺炎、心肌炎、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
预防接种是一种预防相应传染病,保护儿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最经济、有效的手段,可节约因孩子患病后付出的昂贵的经济负担,减轻家长巨大的精神压力,减少儿童的痛苦,因此,我们应让儿童适时接种。
Welcome!
!
!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预防接种 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