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微专题17汇总.docx
- 文档编号:4326584
- 上传时间:2022-11-29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322.44KB
力学微专题17汇总.docx
《力学微专题17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力学微专题17汇总.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力学微专题17汇总
微专题1、平衡中的临界和极值问题
1.考点及要求:
(1)力的合成与分解(Ⅱ);
(2)共点力的平衡(Ⅱ).
2.方法与技巧:
处理临界极值问题的主要方法有假设法、图解法或解析法,找到临界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例1】如图所示,AC和BC两轻绳共同悬挂一质量为m的物体,若保持AC绳的方向不变,AC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改变BC绳的方向.
(1)物体能达到平衡时,试求θ角的取值范围.
(2)θ在0~90°的范围内,求BC绳上拉力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问题:
(1)本题中的研究对象应是什么?
(2)通常情况下C点受到几个力作用?
它们的合力是多少?
(3)试着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法则画出这三个力的关系图像。
当改变BC绳的方向时,你能从图像中发现什么?
[解析]
(1)改变BC绳的方向时,AC绳的拉力FTA方向不变,两绳拉力的合力F与物体的重力平衡,大小和方向保持不变,如图所示,经分析可知,θ最小为0°,此时FTA=0;θ必须小于120°,否则两绳的合力不可能竖直向上.故θ角的取值范围是0°≤θ<120°.
(2)θ在0~90°的范围内,由图知,当θ=90°时,FTB最大,Fmax=mgtan60°=
mg.
当两绳垂直时,即θ=30°时,FTB最小,Fmin=mgsin60°=
mg.
【例2】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球,重力大小均为G,两球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且假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一根轻绳两端固结在两个球上,在绳的中点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拉力,当绳被拉直后,两段绳间的夹角为α.问当F至少为多大时,两球将会发生滑动?
问题:
(1)两球恰好滑动的条件是什么?
此时,O点处于什么状态?
解析 对结点O受力分析如图(a)所示,由平衡条件得:
F1=F2=
对任一球(如右球)受力分析如图(b)所示,球发生滑动的临界条件是:
F2′sin
=μFN.
又F2′cos
+FN=G.F2′=F2
联立解得:
F=
.
答案
针对训练:
1.(单选)如图所示,在绳下端挂一物体,用力F拉物体使悬线偏离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且保持其平衡.保持α不变,当拉力F有最小值时,F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β应是( ).
A.0 B.
C.αD.2α
答案 C
2.(多选)将两个质量均为m的小球a、b用细线相连后,再用细线悬挂于O点,如图1所示.用力F拉小球b,使两个小球都处于静止状态,且细线O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保持θ=30°,则F的最小值为( )
A.
mgB.mgC.
mgD.
mg
答案 B
3.(多选)如图甲所示,一物块在粗糙斜面上,在平行斜面向上的外力F作用下,斜面和物块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当外力F按照图乙所示规律变化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面对斜面的摩擦力逐渐减小
B.地面对斜面的摩擦力逐渐增大
C.物块对斜面的摩擦力可能一直增大
D.物块对斜面的摩擦力可能一直减小
答案 AC
4.物体的质量为2kg,两根轻细绳AB和AC的一端连接于竖直墙上,另一端系于物体上,在物体上另施加一个方向与水平线成θ角的拉力F,相关几何关系如图所示,θ=60°,若要使绳都能伸直,求拉力F的大小范围.(g取10m/s2)
解析:
画出A受力示意图,并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
由平衡条件有:
ΣFx=Fcosθ-FC-FBcosθ=0①
ΣFy=Fsinθ+FBsinθ-mg=0②
由①②可得:
F=mg/sinθ-FB③
F=
+
④
要使两绳都能绷直,则有FB≥0,⑤
FC≥0⑥
由③⑤得F有最大值Fmax=
=
N.
由④⑥可知F有最小值Fmin=
=
N.
故F的取值范围为
N≤F≤
N.
微专题2、动力学中的瞬时问题
考点及要求:
(1)牛顿运动定律(Ⅱ);
(2)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Ⅱ).
【例1】
(1)如图甲、图乙中小球m1、m2原来均静止,现如果均从图中B处剪断,则图甲中的弹簧和图乙中的下段绳子,它们的拉力将分别如何变化?
两球的加速度为多大?
(2)如果均从图中A处剪断,则图甲中的弹簧和图乙中的下段绳子的拉力又将如何变化呢?
两球的加速度又为多大?
问题:
(1)刚性杆(绳)与弹簧有什么区别?
(2)图甲中从A处剪断和从B处剪断弹簧弹力的变化相同吗?
若不同,原因是什么?
(3)弹簧(绳)被剪断瞬间谁的力发生了变化?
力和加速度什么关系?
(4)力可以发生突变,速度能发生突变吗?
归纳总结:
(1)刚性绳(杆):
一种不发生明显形变就能产生弹力的物体,剪断(或脱离)后,弹力立即改变或消失,不需要形变恢复时间,一般题目中所给的细线、轻杆和接触面在不加特殊说明时,均可按此模型处理。
(2)弹簧(或橡皮绳):
当弹簧的两端与物体相连(即两端为固定端)时,由于物体有惯性,弹簧的长度不会发生突变,所以在瞬时问题中,其弹力的大小认为是不变的,即此时弹簧的弹力不突变。
【例2】(2013·吉林模拟)(多选)在动摩擦因数μ=0.2的水平面上有一个质量为m=2kg的小球,小球与水平轻弹簧及与竖直方向成θ=45°角的不可伸长的轻绳一端相连,如图所示,此时小球处于静止平衡状态,且水平面对小球的弹力恰好为零.当剪断轻绳的瞬间,取g=10m/s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轻弹簧的弹力大小为20N
B.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8m/s2,方向向左
C.若剪断弹簧,则剪断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10m/s2,方向向右
D.若剪断弹簧,则剪断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为0
答案 ABD
针对训练
1.(多选)质量均为m的A、B两个小球之间连接一个质量不计的弹簧,放在光滑的台面上.A球紧靠墙壁,如图4所示,今用恒力F将B球向左挤压弹簧,达到平衡时,突然将力撤去,此瞬间( )
A.A球的加速度为
B.A球的加速度为0
C.B球的加速度为
D.B球的加速度为
答案 BD
2.(2015·海南单科·8)(多选)如图所示,物块a、b和c的质量相同,a和b、b和c之间用完全相同的轻弹簧S1和S2相连,通过系在a上的细线悬挂于固定点O,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将细线剪断.将物块a的加速度的大小记为a1,S1和S2相对于原长的伸长量分别记为Δl1和Δl2,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在剪断的瞬间( )
A.a1=3gB.a1=0
C.Δl1=2Δl2D.Δl1=Δl2
答案AC
3.(单选)如图所示,A、B两球质量相等,光滑斜面的倾角为θ,图甲中,A、B两球用轻弹簧相连,图乙中A、B两球用轻质杆相连,系统静止时,挡板C与斜面垂直,轻弹簧、轻杆均与斜面平行,则在突然撤去挡板的瞬间有( )
A.两图中两球加速度均为gsinθ
B.两图中A球的加速度均为0
C.图乙中轻杆的作用力一定不为0
D.图甲中B球的加速度是图乙中B球加速度的2倍
答案 D
微专题3、动力学中的图像问题
考点及要求:
(1)图象(Ⅱ);
(2)牛顿运动定律(Ⅱ)
【例1】以不同初速度将两个物体同时竖直向上抛出并开始计时,一个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可忽略,另一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与物体速率成正比,下列用虚线和实线描述两物体运动的vt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
问题:
(1)vt图像中的斜率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2)两个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力的大小和方向怎样变化?
(3)两物体的加速度怎样变化?
受阻力作用的物体在最高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各为为多少?
此时其vt图像中的斜率与不受阻力作用的物体的vt图像中的斜率有什么关系?
答案D
【例2】如图甲所示,水平面上固定一个倾角为θ的光滑足够长斜面,斜面顶端有一光滑的轻质定滑轮,跨过定滑轮的轻细绳两端分别连接物块A和B(可看做质点),开始A、B离水平地面的高度H=0.5m,A的质量m0=0.8kg,当B的质量m连续变化时,可以得到A的加速度变化图线如图乙所示,图中虚线为渐近线,设加速度沿斜面向上的方向为正方向,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取g=10m/s2,求:
(1)斜面的倾角θ.
(2)图乙中a0的值.
(3)若m=1.2kg,由静止同时释放A、B后,A上升离水平地面的最大高度(设B着地后不反弹).
问题:
(1)图像中图线在m轴上、下方说明了什么?
与m轴的交点的含义是什么?
(2)渐近线的含义是什么?
(3)当m不变时,物体做什么运动?
【解析】
(1)由题意得当m=0.4kg时,a=0,设绳子的拉力为F,
所以对B有F=mg,对A有m0gsinθ=F,代入数据解得θ=30°.
(2)当B物体的质量为任意值m时,
对B进行受力分析得mg-F=ma,
对A进行受力分析得F-m0gsinθ=m0a,
联立得a=
·g,可知当m→∞时,a0=g.
(3)若m=1.2kg,由静止同时释放A、B后A与B整体的加速度大小a=
·g,
B着地时的速度v=
.
接着A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速度为零时到达最高点,
由机械能守恒得上升的高度mgh1=mv2/2,
代入数据得h1=
=0.2m.
A距离水平面最大高度hm=H+Hsin30°+h1,
代入数据得hm=0.95m.
归纳总结:
解决图象综合问题的关键
(1)常见的动力学图像有:
vt图像、at图像、Ft图像、Fa图像等。
首先应分清横、纵坐标所代表的物理量,明确其物理意义,掌握物理图象所反映的物理过程,会分析临界点。
(2)注意图线中的一些特殊点所物理意义:
图线与横、纵坐标的交点,图线的转折点,图线的交点等。
(3)明确能从图象中获得哪些信息:
把图象与具体的题意、情境结合起来,再结合斜率、特殊点、面积等的物理意义,确定从图象中反馈出来的有用信息,这些信息往往是解题的突破口或关键点。
针对训练
1、(多选)一汽车沿直线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汽车的速度和加速度方向始终向右。
汽车速度的二次方v2与汽车前进位移x的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从开始运动到前进x1过程中,汽车受到的合外力越来越大
B.汽车从开始运动到前进x1过程中,汽车受到的合外力越来越小
C.汽车从开始运动到前进x1过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大于
D.汽车从开始运动到前进x1过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小于
答案AD
2、(多选)一人乘电梯上楼,在竖直上升过程中加速度a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以竖直向上为a的正方向,则人对地板的压力()
A.t=2s时最大B.t=2s时最小
C.t=8.5s时最大D.t=8.5s时最小
答案AD
3、质量m=1kg的物体沿倾角θ=37°的固定粗糙斜面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风对物体的作用力沿水平方向向右,其大小与风速v成正比,比例系数用k表示,物体加速度a与风速v的关系如图(b)所示.求:
(1)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比例系数k.
微专题4、动力学中的临界极值问题
1.考点及要求:
(1)牛顿运动定律(Ⅱ);
(2)力的合成与分解(Ⅱ).2.方法与技巧:
一般通过受力分析、运动状态分析和运动过程分析,运用极端分析法,即把问题推向极端,分析在极端情况下可能出现的状态和满足的条件,找到临界状态所隐含的条件.
【例1】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木块A和B用轻质弹簧连接,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此时弹簧处于自然伸长状态.现用水平恒力F推A,则从开始到弹簧第一次被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弹簧压缩到最短时两木块加速度相等
B.弹簧压缩到最短时两木块速度相等
C.两木块速度相等时,加速度aA D.两木块加速度相同时,速度vA 问题: (1)当vA>vB或vA<vB时,A、B间距离怎样变化? 距离最短即弹簧压缩到最短时两者速度有什么关系? (2)对A、B分别进行受力分析,列出动力学方程,A、B的加速度怎样变化? (3)在同一v-t图像中分别画出A、B的图像 答案: BC 【例2】如图所示,质量都为m的A、B两物体叠放在竖直弹簧上并保持静止,用大小等于mg的恒力F向上拉B,运动距离为h时B与A分离。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B和A刚分离时,弹簧为原长 B.B和A刚分离时,它们的加速度为g C.弹簧的劲度系数等于 D.在B与A分离之前,它们做匀加速运动 问题: (1)分离前A和B组成的整体做什么运动? (2)A和B分离的条件是什么? 此时它们有哪些物理量具有什么关系? 答案: C 针对训练 1.如图所示,一木块在光滑水平面上受到一个恒力F作用而运动,前方固定一个轻质弹簧,当木块接触弹簧后,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将立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B.将立即做变减速直线运动 C.在弹簧弹力大小等于恒力F时,木块的速度最大 D.在弹簧处于最大压缩量时,木块的加速度为零 答案C 2.A、B两物体叠放在一起,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如图甲所示,它们从静止开始受到一变力F的作用,该力与时间关系如图乙所示,A、B始终相对静止,则( ) A.在t0时刻A、B两物体间静摩擦力最大 B.在t0时刻A、B两物体的速度最大 C.在2t0时刻A、B两物体间静摩擦力最小 D.到2t0时刻A、B两物体的位移为零 答案B 3.如图所示,一弹簧一端固定在倾角为37°的光滑斜面的底端,另一端拴住质量为m1=4kg的物块P,Q为一质量为m2=8kg的重物,弹簧的质量不计,劲度系数k=600N/m,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给Q施加一个方向沿斜面向上的力F,使它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上做匀加速运动,已知在前0.2s时间内,F为变力,0.2s以后,F为恒力,已知sin37°=0.6,g=10m/s2.求力F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解析 设刚开始时弹簧压缩量为x0.根据平衡条件和胡克定律得: (m1+m2)gsin37°=kx0 得: x0= = m=0.12m 从受力角度看,两物体分离的条件是两物体间的正压力为0,从运动学角度看,一起运动的两物体恰好分离时,两物体在沿斜面方向上的加速度和速度仍相等. 因为在前0.2s时间内,F为变力,0.2s以后,F为恒力. 在0.2s时,由胡克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得: 对P: kx1-m1gsinθ=m1a 前0.2s时间内P、Q向上运动的距离为x0-x1,则 x0-x1= at2 上面几式联立解得a≈3m/s2 当P、Q开始运动时拉力最小,此时有 对PQ整体有: Fmin=(m1+m2)a=(4+8)×3N=36N 当P、Q分离时拉力最大,此时有 对Q有: Fmax-m2gsinθ=m2a 得Fmax=m2(a+gsinθ)=8×(3+10×0.6)N=72N. 微专题5、传送带问题 考点及要求: (1)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Ⅱ);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Ⅱ);(3)牛顿运动定律(Ⅱ) 【例1】(水平传送带问题)(多选)如图甲所示的水平传送带AB逆时针匀速转动,一物块沿曲面从一定高度处由静止开始下滑,以某一初速度从传送带左端滑上,在传送带上由速度传感器记录下物块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图中取向左为正方向,以物块刚滑上传送带时为计时起点).已知传送带的速度保持不变,重力加速度g取10m/s2.关于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及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第一次回到传送带左端的时间t,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 A.μ=0.4B.μ=0.2 C.t=4.5sD.t=3s 问题: (1)由乙图可知物块做什么运动? (2)图线斜率是什么? 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方向如何? 其判断依据是什么? (3)物块为什么最终做匀速直线运动? 传送带的运行速度为多少? ★摩擦力什么时候发生了突变? (4)v-t图像中图线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物块向左位移和向右位移有什么关系? 答案BC 总结: 水平传送带模型 项目 图示 滑块可能的运动情况 情景1 (1)可能一直加速 (2)可能先加速后匀速 情景2 (1)v0>v时,可能一直减速,也可能先减速再匀速 (2)v0 情景3 (1)传送带较短时,滑块一直减速达到左端 (2)传送带较长时,滑块还要被传送带传回右端.其中v0>v,返回时速度为v,当v0 【例2】(倾斜传送带问题)如图所示,绷紧的传送带,始终以2m/s的速度匀速斜向上运行,传送带与水平方向间的夹角θ=30°.现把质量为10kg的工件轻轻地放在传送带底端P处,由传送带传送至顶端Q处.已知P、Q之间的距离为4m,工件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 ,取g=10m/s2. (1)通过计算说明工件在传送带上做什么运动; (2)求工件从P点运动到Q点所用的时间. 问题: (1)工件受到哪些力? 先做什么运动? 达共同速度后,是否还受到摩擦力? 若受到,是静摩擦还是滑动摩擦? 大小为多少? 后做什么运动? (2)若μ<tanθ,工件能到达顶端Q吗? 解析 (1)对工件进行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μmgcosθ-mgsinθ=ma,代入数值得: a=2.5m/s2. 则其速度达到传送带速度时发生的位移为s1= = m=0.8m<4m. 工件匀速运动的位移s2=s-s1=4m-0.8m=3.2m. 可见工件先匀加速运动0.8m,然后匀速运动3.2m. (2)匀加速时,由s1= t1得t1=0.8s, 匀速时t2= = s=1.6s, 所以工件从P点运动到Q点所用的时间为t=t1+t2=2.4s. 总结: (1)处理这类问题,必须先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而判断摩擦力的方向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而物体与传送带具有共同速度是摩擦力发生突变的临界点。 正确理解题意和挖掘题中隐含的条件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2)倾斜传送带模型 项目 图示 滑块可能的运动情况 情景1 (1)可能一直加速 (2)可能先加速后匀速 情景2 (1)可能一直加速 (2)可能先加速后匀速 (3)可能先以a1加速后以a2加速 情景3 (1)可能一直加速 (2)可能先加速后匀速 (3)可能一直匀速 (4)可能先以a1加速后以a2加速 情景4 (1)可能一直加速 (2)可能一直匀速 (3)可能先减速后反向加速 针对训练: 1.(多选)如图甲所示,倾角为θ的足够长的传送带以恒定的速率v0沿逆时针方向运行.t=0时,将质量m=1kg的物体(可视为质点)轻放在传送带上,物体相对地面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设沿传送带向下为正方向,取重力加速度g=10m/s2.则( ) A.传送带的速率v0=10m/s B.传送带的倾角θ=30° C.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 D.0~2.0s摩擦力对物体做功Wf=-24J 答案: ACD 2.如图为由两台皮带传送机组成的传输装置示意图.设备调试时,将倾斜传送机的传送带与水平地面间调成倾角θ=37°,使水平传送机的转动轮边缘以5m/s的线速度沿顺时针方向匀速转动.A、B两端相距L=3m,C、D两端相距较远。 现将质量m=10kg的一袋大米无初速的放在A端,它随传送带到大B端后,速度大小不变地传到倾斜传送带的C端,米袋与两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最大静摩擦力大小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 (1)求米袋从A端运动到B端所用的时间; (2)若倾斜传送带CD不运动,则米袋沿传送带CD所能上滑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3)将倾斜传送带开动使转动轮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时发现,无论转动速度多大,米袋都无法运送到距C端较远的D端,试分析其原因。 欲使米袋能运送到D端应怎样调试倾斜的传送带? 微专题6、动力学中的滑块——木板模型 1.考点及要求: (1)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Ⅱ);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Ⅱ);(3)牛顿运动定律(Ⅱ). 2.方法与技巧: (1)分析滑块和木板的受力情况: 整体法、隔离法仍是基本的研究方法,依据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加速度; (2)分析滑块和木板的运动情况: 找出滑块和木板之间的位移关系或速度关系. 【例1】如图所示,一足够长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物块静止在木板上,木板和物块间有摩擦.现用水平力向右拉木板,当物块相对木板滑动了一段距离但仍有相对运动时,撤掉拉力,此后木板和物块相对于水平面的运动情况为( ) A.物块先向左运动,再向右运动 B.物块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减小,直到做匀速运动 C.木板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减小,直到做匀速运动 D.木板和物块的速度都逐渐减小,直到为零 问题: (1)物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如何? 物块做什么运动? (2)木板的受力情况如何? 做什么运动? 撤掉拉力F后又做什么运动? (3)试着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物块和木板的v-t图像。 (4)当两者达共同速度后,物块和木板间有摩擦吗? 各自做什么运动? 答案: C 【例2】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停放着小车B,车上左端有一小物体A,A和B之间的接触面前一段光滑,后一段粗糙,且后一段的动摩擦因数μ=0.4,小车长L=2m,A的质量mA=1kg,B的质量mB=4kg.现用12N的水平力F向左拉动小车,当A到达B的最右端时,两者速度恰好相等,求A和B间光滑部分的长度.(g取10m/s2) 问题: (1)A受到的摩擦力如何? 做什么运动? (2)B受力情况如何? 做什么运动? (3)当两者达共同速度后,它们有怎样的位移关系? (4)试着在同一坐标系中,定性画出A和B的v-t图像。 解析 小车B从开始运动到小物体A刚进入小车B的粗糙部分的过程中,因小物体A在小车B的光滑部分不受摩擦力作用,故小物体A处于静止状态.设小车B此过程中的加速度为a1,运动时间为t1,通过的位移为x1,运动的最终速度为v1,则有: a1= v1=a1t1,x1= a1t 当小物体A进入到小车B的粗糙部分后,设小车B的加速度为a2,小物体A的加速度为a3,两者达到相同的速度经历的时间为t2,且共同速度v2=a3t2,则有a2= a3=μg,v1+a2t2=a3t2 v1t2+ a2t - a3t =L-x1 综合以上各式并代入数据可得A和B间光滑部分的长度: x1=0.8m. 针对训练: 1.(多选)如图所示,足够长的木板A静止放置于水平面上,小物块B以初速度v0从木板左侧滑上木板.关于此后A、B两物体运动的v-t图象可能是( ) [解析]若地面光滑,受力分析后知B减速A加速,当A、B速度相同时,AB间不存在摩擦力,一起匀速,A项正确;若地面粗糙,B开始减速的加速度由滑动摩擦力提供,AB一起减速时的加速度对B而言由AB间静摩擦力提供,则一起运动的加速度肯定小于B单独减速的加速度,BC选项错误,D项正确. [答案]AD 2.(单选)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个质量为M的木板B处于静止状态,现有一个质量为m的木块A在木板B的左端以初速度v0开始向右滑动,已知M>m,用①和②分别表示木块A和木板B的图象,在木块A从木板B的左端滑到右端的过程中,下面关于速度v随时间t、动能Ek随位移x的变化图象,其中可能正确的是( ) 解析: 木块滑上木板,A做匀减速直线运动,B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A= =μg,aB= ,已知M>m,则aA>aB.v-t图象中①图线斜率的绝对值大于②图线斜率的绝对值,故A、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力学 专题 17 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