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庄职高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计划.docx
- 文档编号:4319433
- 上传时间:2022-11-29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6.77KB
娄庄职高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计划.docx
《娄庄职高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娄庄职高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计划.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娄庄职高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计划
娄庄农职业高级中学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计划
娄庄职高
2007年12月31日
娄庄农职业高级中学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上级主管部门提出的专业建设工作思路,积极体现国家我校提出的“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为依据、以能力为本位”的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及“狠抓基础建设、建立长效机制、营造和谐环境”的工作思路,积极体现教育部提出的“以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为先导,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注重提高质量,努力办出特色”的职高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根据我校专业建设的实际情况,结合学校水平评估和教育部示范专业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要求,从产学研工作、专业培养方案、专业教学条件、专业教学改革、课程建设、职业素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进行专业建设工作。
专业建设与新专业设置应主动适应人才市场需求和提高专业核心竞争能力的需要,积极培养既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技能及应用能力又懂经营会管理的应用性技术人才。
实施专业应用能力与综合素质协同培养的方案,形成我校的优势专业特色和人才质量特色,创造人才培养的良好环境。
二、建设目标
作业中等职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到2009年,各项指标应达到上级教育部门有关专业评估指标的A级评价标准,在教学和科研水平上达到同类学校相同专业的领先水平,形成明显的优势,并在全市有一定的影响。
必须十分重视形成专业特色建设,要根据行业的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在系部自身条件的基础上,力争本专业具有较强行业特色和学校特色,并使之成为学校的标志性专业。
特色专业的毕业生在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方面要明显优于省内甚至全同类学校相同专业的毕业生。
三、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
1、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培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所需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理论水平和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并具有较强实践技能的高级计算机应用型人才。
根据中等职业教育的特征和社会的需求,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能适应多媒体作品制作、网页设计与制作、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系统维护、网络管理及程序员等职业岗位群。
要求毕业生掌握职高教育计算机技术与应用专业毕业生所需的,以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软件设计为主的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和有关技术及技能。
着重通过应用型课程的学习并参加各种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通过在校期间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使学生的基本素质、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及职业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1)基本素质要求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理想、事业心和责任感。
具有科学、严谨、勤奋、踏实的学风,具有热爱劳动、遵纪守法、自律谦让、团结合作和竞争拼搏的品质。
有一定的体育卫生知识和运动技能,体魄健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具备公民的基本国民素质,一定的人文、思想品德、职业道德素养和政治素养。
(2)专业理论知识要求
①具有必需的计算机专业基础理论方面的知识。
如计算机数学基础、计算机系统与维护、程序设计语言(C语言)、网页设计基础等。
②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技术理论知识。
如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VB程序设计、网页设计与制作、图形图像处理技术等。
(3)职业岗位群技术能力要求
①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及文字处理能力。
②具备计算机(网络)系统维护和管理能力。
③具备多媒体作品制作与应用能力。
④具备网页设计与制作及互联网的应用能力。
⑤具备计算机软件编程、使用与维护能力。
⑥具有一定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
⑦具有一定的组网及网管能力。
⑧具有计算机新技术的跟踪和自学能力及外语资料的阅读能力。
(4)职业资格证书要求
①(必考)必须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中级多媒体作品制作员(劳动部)。
②(选考)可自由选择取得下列职业资格证书:
中级操作员(劳动部)、中级网络管理员(劳动部)、中级程序员(劳动部)。
③(选考)学生自由选择人事部、国家教育部相当证书。
2、人才培养模式
采用“平台+岗位”的教学模式,即面向职业岗位,以《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数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专业英语》等IT基础课程为平台,以《程序员系列》、《电子商务技术员系列》、《多媒体作品制作员系列》、《计算机辅助设计员系列》、《计算机系统维护员系列》、《数据库管理员系列》、《网络管理员系列》等岗位系列搭建不同的就业岗位,以各种职业资格证书及技术技能加以技能保证。
加强与企业合作办学,倡导订单式培养,积极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大力推行职高高专毕业生“双证书”制度,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四、师资队伍建设
1、建设目标
建立教学骨干、专业负责人制度,以形成专业结构合理、具有发展潜力的“双师型”比例高,专兼结合的师资梯队为目标,鼓励教师一专多能,努力提高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
2、建设措施
师资队伍建设主要采用“内培外引”的方法,一是立足校内,抓培养提高;二是面向校外(应届大学毕业生、企事业单位高中级人才),抓引进与兼聘;三是强化管理,抓措施落实。
抓好"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努力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积极从企事业单位聘请兼职教师,实行专兼结合(兼职教师的比例控制在教师总数的30%左右),改善学校师资结构,适应专业变化的要求;要淡化基础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的界限,逐步实现教师一专多能。
选拔部分教师到重点院校的对口专业进行深造,重点是针对从企业引进的实践应用能力强、理论相对薄弱的教师;让部分教师到有关企事业单位(包括校内外实验、实训室,实习、实训基地)锻炼。
对于没有相关专业实践经验的教师,尽可能多安排他们到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实习,丰富、提高他们的实践知识和能力。
加大专业带头人及青年骨干教师的选拔、培养工作,尤其要重视中青年专业带头人的选拔、扶持、培养工作;每年有计划地组织推荐一部分有培养前途、发展潜力大的青年教师通过在职、定向、委培等方式报考研究生;加大教师对外学术交流的力度;加强老教师、骨干教师以老带新,以强带弱,定期对中青年教师进行实习、实训指导方法培训。
此外,聘请行业专家、企业家担任客座教授、兼职教师,对现场技术技能水平要求较高的、专业性非常强的课程,聘请现场技术人员讲学并请他们做兼职教师,保证学生能够得到"双师化"教育。
运用教师职务评聘、考核、系内岗位津贴等有效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使教师队伍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学术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
五、课程与教材建设
1、课程建设规划
根据学校专业的布局,建立科学的专业课程体系,要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扩大选修课程和增强适应能力的原则,加强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
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建设课程体系。
基础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基础课程应该把真正属于基础性的东西精选出来,专业课程要把专业有关的现代高新技术知识及时充实进去,充分考虑把最必需的知识教给学生;始终贯穿素质教育和人文教育。
既能保证传授最基础、最新的技术知识,又能让学生接受更多的动态性知识,让学生学习和掌握一些具有应用潜力和再生作用,能为学生适应未来变化、服务知识经济的知识和能力,应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构建以能力为主线的岗位系列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上应设置文化素质教育模块、职业基础模块、专业能力模块、应用领域拓展模块、岗位技能实训模块。
要将素质教育贯穿与整个课程建设的始终,要以素质教育的思想和观念为指导,推进教学改革,使学生既具有较强的业务工作能力,又具有爱岗敬业、踏实肯干、谦虚好学和与人合作的精神,安心在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工作。
(2)第二阶段课程建设部署
基于第一阶段完成情况,考虑到现有的教师资源,在接下来的三年内将按照科目落实到具体的人以项目式分阶段进行建设,在建设的相应阶段,系专业建设领导小组将会同部分教师对建设情况予以检查,给建设落实负责人以外部压力。
下表为本专业课程建设落实情况:
为使课程建设真正落到实处,校专业建设领导小组对各建设项目采取中期检查与评定,重点检查内容包括:
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案、实验(实训)指导书、试题库建设、辅助资源库建设、教材编订、课程教学规范、课程考核(改革)方案、课程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等,对不同类别采用等级制评定(分A、B、C、D四类)。
2、教材建设规划
在进行课程建设的同时开展与各有关课程配套的教材建设工作,尽快地将本学科新的优秀学术成果反映到教材之中。
专业课教材采用选编结合,优先选用中职高教材,其次选用特色教材、国家优秀教材,教材类型有文字教材、实物教材、电子网络教材等。
自编的原则是在内容上突出应用性、先进性和动态性,体现学院所设专业的特点,积极发展声像视听教材。
根据专业基本素质及能力需求,设置专业理论课和实践课教材知识点,整合相关教材重复性内容,删除陈旧的脱离实际的理论知识。
实践课教材以自编为主,包括课程实训教材、课程设计指导书、实训指导书等,满足各专业技能培养的要求。
部分专业自编教材的已编、在编、计划编写教材情况由系部进行规范化管理,制定各专业自编教材的基本要求与统一格式。
另外在教材的选用中,明确职责,确定了岗位系列课程负责人、课程负责人把关并承担责任的规定,同时也明确了选用的教材原则上必须是职高高专规划或优秀教材,这在近一年的实行中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也强化了教师的责任意识。
六、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1、实践教学体系
经校专业建设领导小组讨论,议定了实践教学大纲的具体格式,并落实课程负责人,先后制定了《多媒体制作实训》、《商务网站组建与管理实训》、《企业网组建与管理》、《Windows应用系统设计实训》等实践课程教学大纲,进一步规范了实践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考核方式、实践成果形式及要求等。
对于不同的实践教学环节,要求尽量采用项目式、案例式、启发式、引入式等教学方式。
同时,根据职业岗位能力,确定了实践教学体系,具体关系如下表:
职业岗位能力
能力单元
支撑知识
课程与实践环节
能力测试
多媒体作品制作
多媒体素材采集与制作能力
素材采集与制作方法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
多媒体作品制作员考试
多媒体作品制作能力
多媒体作品制作方法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
多媒体制作
网站建设
网页制作能力
网页制作方法
网页设计与制作
设计网站
图形处理能力
图形图像处理方法
图形图像处理技术
动画制作能力
动画设计与制作方法
动画设计与制作
程序编码
使用程序语言的编码能力
编程语言知识
C语言程序设计
VB程序设计
程序员课程设计
理解程序设计的能力
程序设计方法
网络管理
网络操作、系统操作的能力
网络和系统基础知识
计算机网络基础及应用
网络管理员考试
系统资源管理能力
系统资源管理知识
计算机系统与维护
计算机辅助设计
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
计算机辅助设计知识
计算机辅助设计
课程设计
应用软件使用
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操作系统知识
计算机系统与维护
软件使用
办公软件的应用能力
办公软件应用知识
计算机应用基础
应用软件的操作能力
应用软件知识
应用软件使用
为进一步加强对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与过程控制,学校里由专人起草了学校实践教学环节控制方案,对目前系里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实施方案进行了阐述。
同时,由系列课程负责人会同课程负责人及其他老师,自编了上述各课程的实训指导书,在前几个学期中基本上都能做到每个实践教学环节均有自编的实训指导书,从执行情况看效果良好。
为进一步规范,学校统一规定了实训指导书的基本格式。
在实践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严格按实践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安排教学内容与计划,具体的实训项目由自编的实训指导书详细规定,并由系列课程负责人会同其他老师对实践结果进行考核及验收,从本学期的执行情况来看,效果较明显,规范性和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通过各种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保证学生的技能培养。
同时注意加强与有关部门合作,尽可能对学生实施职业技能考核鉴定,使学生毕业时能够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实现“双证”。
2、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与培养目标紧密结合,以实训实习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为依据,建设水平应与目前现场生产实际或近期生产技术发展的装备水平相匹配;注意科技、生产及对外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对实训基地的功能要求,提高设备的技术含量;充分利用现代高技术手段,建立模拟仿真实训室,使学生在模拟的岗位环境中,在可控状态下完成实训教学要求。
鼓励自行设计、安装、调试实训教学设备,提高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增加全天候"开放式"实训室。
3、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要建设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使学生尽早接触社会,了解当地经济建设和生产实际。
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开展产学结合及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人才培养能够与当地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重要场所。
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的具体做法是:
选择专业对口、工艺和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厂风正、管理水平高、生产任务比较充足的企业作为学校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以保证学生实训实习质量。
考虑经费承受能力,尽可能就地就近选定校外实训实习基地;注意对兼职实训实习指导教师的培训,使他们了解专业教学要求,积极参与教学改革。
为更进一步加实习基地建设,系部专门进行了安排,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争取在今后几年,加强校企横向联合,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拟将专业实习、实训基地的数目再增加,力争使本专业学生均有学习、实践场地,使其接收就业前类岗位培训,零距离地适应将来就业工作环境,争取实现定单式教学。
七、专业教学改革
1、专业教学改革目标
职业教育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满足受教育者的需求。
当前,教育的服务功能更加显著,为受教育者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提高受教育者的生存与发展能力,必须进行专业教学改革。
专业教学改革要突出行业背景,初步形成符合地方区域经济建设的专业课程体系结构。
专业教学改革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为先导,本专业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
经过2-4年的探索,构建起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建成特色鲜明的中等职业教育示范性专业。
以与行业、企业乃至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的密切联系为中心,以信息化带动专业建设现代化,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达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以主动适应行业、产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专业教学改革以培养综合素质和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确定教学改革思路:
以适应行业、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为教学改革的出发点;以构建中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并建立相应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体系为教学改革的重点;以探索有效的产学研结合运行机制为教学改革的特色;以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双师型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质量保证监控体系为教学改革的保证;以改革教学方法、手段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强调高新技术、信息技术对专业教学改革的渗透,以提升专业教学改革的水平。
2、专业教学改革内容
专业教学改革重点在教学模式的探索、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法手段的现代化,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革新。
专业教学改革的内容主要:
(1)依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确定本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2)根据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规格,整合优化课程体系;
(3)探索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
(4)更新教学内容,运用现代教学方法与手段;
(5)探索职业院校产学研一体化的实训基地建设,化大力气加强实习实训教学条件建设;
(6)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提高专业教师的双师型素质;
(7)深化教学管理制度改革,探索弹性学制、学分制教学管理新模式。
专业教学改革是个动态的过程,为了保证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并取得成效,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的前提,重点是教师和教学管理者现代教育理论、职业教育理论的培训和教师组织教学能力、实践教学能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而建立评价制度,对专业教学改革方案、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进行调查、评价是保证教学改革顺利进行的保障。
3、教学质量监控
学校成立专业建设领导小组,负责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研究、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监控工作。
组长由校长担任,成员主要由各科室主任及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组成。
主要以自查、自评的形式对系部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监控与评价,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与效果考核制度。
实施以课堂教学评估为中心的教学质量工程,加强教学质量监控:
(1)建立和完善各种保证教学质量、加强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让教学质量监控工作有章可循。
(2)建立教学评估考核制度,开展以课堂教学评价为中心的教学质量评估工作,其中包括:
全面开展学生评教工作,在每门课结束时由学生给任课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坚持教师对教学的自我评价,每位教师在完成一个班的一门课教学任务时要进行课程总结,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和体会;教研室要组织经常性的听课、评课活动和教学研究活动,广泛开展同行评价;听取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对教师的教学评价。
以上这些评价共同构成对教师的教学质量的评价,并作为每学期教学评奖的依据。
(3)根据教学评估的结果实施奖惩,根据考核与评估的结果对教学质量优秀的教师进行奖励;对在评估中发现的教学效果差,教学质量低劣,出现教学事故的教师必须严格处理。
同时,为进一步促进专业教学改革,每年必须进行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由毕业班班主任在学生毕业的次年4月份完成调查报告;由专业教研室安排进行行业调查;这些均作为制定新的专业教学计划的主要依据。
八、产学研工作
1、建设目标
产学研结合是培养中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基本途径,提倡人人参与科学研究、教改研究、技术应用服务等工作,努力形成专业的研究特色和服务专长。
积极探索产学研的运行机制,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第一线应用性人才而努力。
2、建设措施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特别是人才优势,开展技术应用服务,利用计算机应用研究所、校内外实训基地、学院设施等教学设施不同程度地向企业开放,利用专业优势,为企业特别是小企业提供咨询;开展岗前岗后培训及技术等级考证培训。
积极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共同议定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及人才培养模式与规格。
科研促进教学,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产生科研成果。
利用科研单位的仪器设备、实验装置进行现场教学;利用科研成果充实教学内容,同时通过搞科研形成的一系列思想方法,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科研课题的研究,教师在进行某门课程的教学时,通过对该门课程的深入研究,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积累实际操作经验,把这些方法与经验带到课堂上来。
九、实现新突破和大发展的思路与构想
1、工作发展的新思路、新突破、新举措
◆新思路
1)首先必须明确培养目标
中等职业教育应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因此,我们的专业教育应贯彻中等教育的全面素质教育,在教学过程必须着眼于实际工作能力的锻炼,强化实践环节,加强技能的培养。
强调能力并不排斥知识;强调教学为主也不完全排斥科研;
2)科学、合理的设置专业课程
职业教育的课程比普通教育更需要迅速配合社会变迁和产业发展而进行调整,因此,专业设置必须紧密联系社会需求,以职业性和实用性为主导,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高素质的直接面向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和管理人员、高科技设备维修人员等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现代职教课程模式大多不以学科为中心或淡化学科体系,不但重视以人类的基本活动——职业活动的需要为中心来组织教学内容,而且强调以受教育者个人生存发展的需要来组织教学内容,因此均十分重视课程开发前的分析。
①劳动力市场需求分析。
劳动力市场需求分析主要从两方面进行:
一是劳动力市场对哪些职业需求旺盛;二是劳动力市场对某种职业从业人员的需求数量。
均应得出现实需求和预期需求两种结论,即进行中短期需求和远期需求的调查与预测。
劳动力市场需求分析是做出是否设置某专业并进行课程开发决策的依据,也是判断某个专业在学校服务半径内的生存周期(即专业寿命长短)的依据。
②职业现实需求与未来需求分析。
职业需求是指某个职业对从业者素质的具体要求,是现代课程模式取舍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内容的依据。
3)选用合适的教材
以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构建适应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充分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的课程体系。
4)采用科学的教学手段(理论+操作+社会实践)
培养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的人才。
◆新突破
1)扩大招生规模
2)至少扩大1个校外实训基地:
2008年至少达到建立2个校外实训基地(包括原有的)。
形成“小企业灵活结合,大企业稳定结合,行业全方位结合”的多层次、多渠道产学研合作机制。
3)与企业合作,做一些应用课题:
为了培养满足行业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使学生掌握本行业的最新知识,根据具体情况,配合行业的需要,坚持互惠互利,学生实习与科技合作相结合的原则,灵活安排短期的专题合作,让学生到企业进行实际的学习锻炼。
将企业目前需要解决的的实际问题作为学生的实习课题,为企业解决某些应用技术问题。
◆新举措
1)加大劳动力市场需求与职业需求的社会调研。
通常,职业培训所需的职业分析是以职业的现实需要为主,而与学历挂钩的职业教育的职业分析,必须从现实需求和未来需求两方面进行。
2)加快课程设置改革,提高操作能力。
抓紧建立更新教学内容的机制,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重视实践课教学,培养学生实际发展的需要,避免脱离实际。
3)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环节是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主体教学之一,它的成功与否是中等职业教育能否办出自己特色的关键。
实践教学课程可分为基本技能、专业技能、技术应用和创新能力的训练。
基本技能训练可放在课程的实验课上,目的是验证和加深对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要求动作规范、作风严谨、方法科学。
专业技能训练要求设置课程设计课,可在课程结束后(即学期末)集中进行,目的是培养学生融会贯通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把本课程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把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综合应用以解决实际问题。
技术应用和创新能力训练要求单独设课,目的是尽早接触实际应用、工程实践,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门课程知识去独立分析解决工程的实际问题,教师提出项目要求,学生独立地、自由地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智慧,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一个完整的实际设计项目。
4)加强教材建设工作。
2、争创品牌、独具特色的计划和实施方案
1)情况分析
计算机应用专业要想独具特色争创品牌,必须有一定的影响力。
也就是说,①要么能在规模上做到最大(不现实);②要么能有本专业的毕业生走向社会后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暂时无法检验);③要么能证明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受到社会的宠爱,供不应求;④要么本专业的学生在校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期间与企业合作,共同解决了一些应用技术问题,其应用成果被官方认可(为学生提供舞台或许可以实现);⑤要么本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升学率比其它相同院校高(为这部分群体开选修课程增加理论知识,或许可以实现)。
⑥要么本专业某些学生毕业出国后较为出色(加强英语、专业技术训练或许可以实现)。
综上分析,本部门工作争创品牌,较有可能实现的是③、④、⑤、⑥四种情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高 计算机应用技术 专业 建设 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