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 文档编号:431577
- 上传时间:2022-10-10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192.51KB
初中地理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地理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地理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姓名
课题
课型
时间
黎伟伟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新授课
学导
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运用地形图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所跨省级行政区,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图文资料,了解黄土高原地形地貌及气候对民俗的影响。
知道其历史发展和产生的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知道黄土高原形成原因以及黄土高原地貌景观的形成。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学导
重点
及
方法
重难点分析
重难点:
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问题
预设
1.黄土高原饮食,服饰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各地民居与自然环境关系?
过程
时控
学导内容设计
情境
创设
3分钟
多媒体呈现图片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
这是一份穿越时空的千年之约,从两千多年前,那个茉莉花开的清晨,这份来自东方的邀约,就被装进了张骞出使西域的行囊,无论草原,森林,沙漠,绿洲还是远涉重洋,虽然时间变迁,沧海桑田,但是中国人带给世界的友好和真诚未曾改变。
同学们想不想来一次一带一路探寻之旅?
同学们看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起点---西安,它属于哪个地形区呢?
今天我们探寻丝绸之路经济带第一站----黄土高原。
目标
咀嚼
2分钟
有方向就有动力,明确探寻目标
探寻一自主学习,运用地形图说出黄土高原地理位置和范围,所跨省级行政区。
探寻二通过阅读图文资料,了解黄土高原地形地貌及气候对民俗的影响。
知道其历史发展和产生的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
探寻三结合图文资料,通过小组探究,知道黄土高原形成原因以及黄土高原地貌景观的形成。
探寻
黄土
高原
位置
范围
5分钟
探寻一自主学习,运用地形图说出黄土高原地理位置和范围,所跨省级行政区。
师:
探寻黄土高原首先我们应该知道黄土高原位置,范围。
阅读课本24页第一段及图6.25黄土高原的地形图,黄土高原所跨越省区图,完成学案探寻一
1.在图中写出黄土高原,太行山、乌鞘岭、秦岭、长城的位置。
2.填出黄土高原所跨越的主要省区。
生:
同学们对照课本及地图自主完成填图内容,最后请1-2个小组上黑板板书填图内容。
探寻
领略
黄土
高原
风情
15分钟
过渡:
可见,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起点选在西安,选在黄土高原,这与它优越的区位优势分不开的。
黄土高原还是文明的摇篮,为什么黄土高原能成为文明的发祥地?
(图片展示)
生:
感知文明发祥地及名胜古迹北京中山公园社稷坛,黄帝陵等。
师:
黄土高原古老的文明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许多特色的民风民俗。
小组交流谈论
1.传统民居窑洞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何关系?
2.信天游与高原环境及地形特点有什么密切相关系?
小组代表展讲,展讲要求
1、声音洪亮,语言流畅
2、要有阶梯思路,必要时做好板书的准备,让大家记录下你的答案。
教师预设:
分析自然环境是怎样影响人文环境的?
答案
窑洞:
黄土具有直立性,不易崩塌,而且比较干燥,容易开挖。
信天游:
地形千沟万壑,为了交流,大声喊起来……。
思路
1,第一步:
首先明确是自然环境决定黄土风情即人文环境
第二步:
思考是自然环境的哪一地理要素
影响的?
(气候、地形、土壤、河流、植被、资源等地理要素)
第三步:
利用该区域的地形图、气候图、河流分布图等等分析各地理要素的特点
进一步分析是怎样影响的。
拓展1
黄土高原以面食为主,如:
馍、面等
原因:
黄土高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少,多数不适合种植水稻,盛产小麦、玉米、高粱、荞麦、杂豆等,所以黄土高原以面食为主,而且陕北的杂粮食品很有名。
如:
糜子面油糕、小米饭、饸饹、洋芋馍馍、干卤、洋芋叉叉等等。
拓展2
喜欢扎白羊肚手巾(陕西八大怪):
气候因素影响
原因:
陕北四季分明,夏日醋热难当,干活时围一块毛巾,既可消暑,又可吸汗。
冬季天寒地冻,羊肚子手巾将头一包,胜过戴顶大棉帽。
春秋时节黄沙漫天,羊肚子手巾便成了最好的防尘头巾。
陕北早晚温差较大,陕北人认为头是人体最怕凉的地方,头不凉,体无恙。
因此,陕北人形成扎羊肚子手巾的习惯。
提升
人类的生活离不开自然环境,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改造要顺应环境特征,像黄土高原的窑洞和信天游都是顺应环境特征,做到人地和谐相处.否则,必会遭到自然界的惩罚,如
严重的空气污染,目前,很多城市空气重污染预警等级由橙色提升为红色,这也严重影响了人类的健康,这不能不说是人类活动违背了环境特征,最终自食恶果。
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到人地和谐相处,从自我做起。
探寻
黄土
高原
形成
学说
及
地形
景观
黄土
地形
景观
5分钟
5分钟
过渡:
黄土高原是文明的摇篮,有着独特的黄土风情,将助力一带一路吸引更多的国际友人来共谋发展。
师:
黄土高原海拔在1000~2000米,除一些石质山体外,地表覆盖着深厚的黄土,这些黄土哪来的呢?
其中风成说得到广发支持,同学们,读下面的材料,了解一下,凤成说的内容。
粗大砾石残留原地——戈壁
颗粒较粗的沙子在近处堆积——沙漠
颗粒细小的尘土随风东移南下、堆积——黄土层
你支持风成说的内容吗?
下面是一些支持该学说的证据,小组内讨论一下,这些证据说明了什么?
生:
讨论,小组代表呈现问题.
过渡: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极易遭受流水的侵蚀,天长地久,流水侵蚀使得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形成了四种黄土地貌景观.
这些地貌景观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8分钟
大家本节课表现很好,学到了很多的知识。
那么,你们能否把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呢?
现在就考考你!
1.教师提出明确要求,认真审题,注意结合地图分析,并注意各题的解题思路。
2.教师注意个辅,并及时批阅各组学科长得单子
3.学生完成后由学科长对每位同学的试卷进行批阅。
打点
收获
2分钟
同学们回顾一下本节课所学知识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学情分析
1.学生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八年级下半学期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素养,学生通过之前东北三省的学习,已经具备读图,绘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人地关系是当前的热点,区域文化对于好动又好奇的八年级学生来说也非常具有吸引力,同时学生通过生活环境、媒体频道、互联网等途径对这些内容也有一定的认识。
所以学生很轻松地能学完本节课内容。
2.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从刚上初一年级开始,学生在课堂上就是以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为主,通过咀嚼目标、明确重难点使重点知识内化,带着问题走进文本,解决问题并发现问题。
对于问题的答案、思路、拓展、提升总结的展示,形成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
在平时的教学课堂上,学生能把实际问题在一定的情境背景下“地理化”,初步形成地理思想,这就提高地理课堂效率做好了准备。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效果分析
评价
方式
评价
项目
评价等级
A
B
C
D
自评
对本节课喜欢程度
很喜欢
20%
喜欢
70%
一般
10%
弱
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
很好
25%
好
65%
一般
5%
弱
5%
合作、竞争能力的提高
很好
10%
好
50%
一般
40%
弱
在知识、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收获
很好
60%
好
20%
一般
20%
弱
本节课成功学习的体验
很好
30%
好
30%
一般
25%
弱
15%
通过本班同学的课堂学习效果评价问卷可以看出,本节课用“一带一路”内容作为切入点,设计上是比较成功的,能够成功激发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从教学效果可以看出学生缺乏基本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多的活动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也使学生学会了周围的同学交流和分享。
但是从学习效果评价表也可以看出,学生发言次数平均较少,主要集中在个别同学身上;同时,发言的质量较低,反映出学生缺乏深入的思考,思考问题浮于表面。
总之,就本节课而言,教学设计比较合理,但是学生自学能力、思考能力较为欠缺,从整体上说基本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材分析
一、教材总体分析
黄土高原是中国地理“认识区域”部分,继东北三省后教材选择讲述的第二个地理区域。
本节介绍的黄土高原是一个以黄土景观为特色的特殊地形区,本节应重点突出其区别于其他区域的特殊性和差异性。
这里的人类文明,社会风貌,都与黄土有关管,强调黄土高原独特的地理环境对本区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的影响。
教材分四个标题讲述了三方面的内容,文明摇篮(黄土文明和黄土风情)风吹来的黄土(黄土的来历及地貌),水土流失及其水土保持,这三个主题均与黄土这一自然因素及其特殊的地理环境相关。
二、教材具体分析
1.黄土高原位置范围
黄土高原是本册课本中第一个研究的“跨省区域”,其划分是以自然特征为依据的,跨越了多个省份,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位置图来找跨省区域的范围。
2、“文明的摇篮”标题下“活动”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举例说明一个地区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习俗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黄土高原古老的文明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民风民俗,“活动”以窑洞和信天游为例,前者与黄土和气候有关,后者与地形有关。
3.“风吹来的黄土”标题下“活动”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用地理观点解释地理现象,或用事实证据说明科学观点,活动所列的几个事实和现象,都是风成说的证据,通过地理推断,分析,得出正确的科学态度。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问题训练-评价单
班级:
组名:
姓名:
创作:
_黎伟伟审核:
地理组使用时间:
4.26
一、选择题(时间:
4分钟,2×7=14)
1.黄土高原南连秦岭,北抵长城,西起乌鞘岭,东至( )
A.太行山
B.大兴安岭
C.贺兰山
D.武夷山
2.下面三幅图片是黄土高原地貌景观。
三幅图片反映的地貌依次是( )
A.①黄土塬、②黄土梁、③黄土峁
B.①黄土梁、②黄土峁、③黄土塬
C.①黄土峁、②黄土塬、③黄土梁
D.①黄土峁、②黄土梁、③黄土塬二、综合题(时间:
10分钟,共20分)
读右图,请回答3-4题
3.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
A.华北平原B.四川盆地
C.黄土高原D.内蒙古高原
4.关于右图中山脉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该山脉为东西走向
B.该山脉是我国1月份0°C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C.该山脉是我国800mm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D.该山脉是我国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风光。
请根据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5.我国“吃小米、住窑洞、唱信天游”的地区是()
A.华北平原B.东北平原
C.黄土高原D.东南丘陵
6.“……你可别吃醋啊……”平时经常听到这样的调侃用语,“。
吃醋”一词不是真正的吃了“醋”这种食物,而是比喻某种情感的体验。
但中国确实有个地方的居民口味偏酸,以能“吃醋”闻名。
这个地方的居民主要生活在哪个省区()
A.上海B.山东C.山西D.四川
7.某地民歌歌词:
“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咱们见个面面容易拉话话儿难。
一个在山上一个在那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地理 世界 最大 黄土 堆积 黄土高原 教学 设计 情分 教材 分析 课后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