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答案doc.docx
- 文档编号:4314532
- 上传时间:2022-11-29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35.52KB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答案doc.docx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答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答案doc.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答案doc
小学六下册科学各单元知识点(资料五)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一放大镜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的构造:
镜片、镜架(包括镜框和镜柄)。
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
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透过放大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
5、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
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视野越少)。
(球形透明体)放大倍数是最大的。
6、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和(移动被观察的物体)。
7、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
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
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8、人的视力最高可以看清楚1/5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
9、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的共同特点是小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
10、举例说明哪些工作需要经常用到放大镜?
答:
(1)公安人员观察现场找到的纤维和指纹等;
(2)农业科技人员用来观察植物的花或种子,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3)珠宝商鉴定珠宝;(4)精密仪器修理工;(5)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查用到放大镜。
二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1、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
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2、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触角具有嗅觉、听觉和触觉的功能。
在放大镜下观察可以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的形状(不同)。
3、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
4、奶虫喜欢吸食嫩枝上的(汁液),虫的大小如(针眼),姗虫的天敌是(草蛉),草蛉吸食!
fef虫的体液。
三放大镜下的晶体
1、(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女U食盐、白糖等。
2、许多岩石是由(矿物品体)集合而成。
如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品体组成。
3、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玻璃、松香、琥珀、珍珠等不是晶体)o晶体形状(多种多样)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一簇簇的针)等,但都很有规则。
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4、制造晶体的方法有(减少水分)和(降低温度)两种。
5、雪花晶体的形状是(六边形)。
6、你能举出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晶体吗?
答:
食盐、白糖、碱而、味精,花岗岩中的长石、云母、石英等。
四怎样放得更大
1、在17世纪,人们发现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明显提高了放大能力。
这是因为一个凸透镜把另一
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
就是早期的显微镜。
(显微镜)是个了不起的发明,它使人类的视野一下拓宽了许多。
2、(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3、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扫描隧道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3亿倍)。
4、怎样制作一个简易的显微镜?
答:
找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凸透镜),上下移动调整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直到找到物体最清楚的图像,用纸筒和胶带纸把两个透镜固定下来,一个简易的显微镜就做好了。
五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
(一)
1、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能够观察到(非常小的物体)以及物体的精细结构。
2、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是第一个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的。
3、显微镜主要由(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等组成。
4、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
安放一对光一上片一调焦一观察。
观察物质的细微结构时,必须将其制成
(玻片标本),这样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清楚。
5、实验证明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就是洋葱的(细胞),细胞中间的小黑点是(细胞核),细胞中还有(液泡)o
6、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和步骤是什么?
答:
(1)一只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拖着镜座,将显微镜向着光摆放平坦的桌面上;
(2)转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转到镜筒下;(3)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到一个亮的光圈;(4)调节粗准焦螺旋将镜筒抬起,使低倍物镜离载物台大约2—3厘米。
将想观察的标本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用压片夹夹住,要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
(5)调节准焦螺旋,降低镜筒,使低倍物镜恰好在载玻片的上面;(6)从目镜往下看,调整准焦螺旋,将镜筒慢慢地抬升到标本出现在视野里为止,调整光线使你能尽可能地看清标本;(7)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注意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
六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
(二)
1、生命体细胞具有(消化)(呼吸)(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运动)等功能。
2、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3、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4、叶表皮中的(气孔)和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呼吸和光合作用很重要的部分。
红细胞的主要成分是(血红蛋白)o
5、(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鱼缸里的水发绿,原来是(绿藻)的作用。
6、细胞对生命体有什么意义?
答:
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进行的。
七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1、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2、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
3、我们知道的微生物有(草履虫)(变形虫)(眼虫)(喇叭虫)(鼓藻)(船形硅藻)等。
它们也是有(细胞)构成。
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4、微生物是(生物),具有同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如:
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5、(巴斯德)第一个指岀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6、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除单细胞微生物(由一个细胞组成),其他生命体都是有多个细胞组成的。
八微小世界和我们
1、放大镜和显微镜没有发明以前,人们只能用(眼)、(耳)、(鼻)、(舌)、(手)五种感觉器官探知世界,那时候,人能观察到的最小动物就是蚂蚁等昆虫。
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让我们看到了(微生物)、(细胞)。
2、人类(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
肉眼(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一一放大镜(能看清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一一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一一电子显微镜(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一一扫描隧道显微镜(纳米技术)。
3、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
如:
(1)利用显微镜发现细菌、病毒,抵抗制服疾病
(2)克隆生物(3)利用微生物酿酒、发面、制作酱油、醋、酸奶等(4)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4、举例说明微生物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答:
(1)微生物对人类并非都是有害的,有许多微生物不仅对人体有益,而且我们还离不开它。
(2)有些微生物能为我们提供食物或帮助我们生产食物;(3)我们周围的垃圾和污水的处理也要靠微生物,如果没有微生物,地球将成为垃圾的世界;(4)净化土壤也需要微生物发挥作用。
九补充材料
1、制作玻片标本时用到的仪器的名称及用途:
仪器名称
仪器用途
银子
夹取实验材料
滴管
吸取少量液体
载玻片
放置切片标本
培养皿
盛放多余的洋葱片
烧杯
盛放液体
碘酒
染色
裁纸刀
切割洋葱
吸水纸
吸取多余的水分
2、你知道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细胞学说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吗?
答:
(1)细胞是有机体。
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有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动植物的结构有显著的一致性。
(2)每个细胞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基本单位,既有它们“自己的”生命,又与其它细胞协调集合,构成生命的整体,按共同的规律发育,有共同的生命过程。
(3)新的细胞由老的细胞产生。
3、举例说明细胞的作用。
答:
(1)血液中的红细胞能运输吸入的氧气和二氧化碳;
(2)神经细胞有传导和产生兴奋的作用:
(3)淋巴细胞有免疫的作用;(4)表皮细胞有保护组织的作用;(5)视网膜细胞有感光的作用;
(6)细胞具有遗传作用;(7)绿色植物的一些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怎样计算的?
答:
用(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一我们身边的物质
1、世界是(物质)构成的,
2、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另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3、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我们身边的书、橡皮、桌子、电灯、自来水、房屋、大树、动物、植物包括我们自己,都是由(物质)构成的,空气、电、火、声音也是物质。
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
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
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4、我们要使铁丝发生变化,可以釆用(折)、(拉)(锤打)等方法。
二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1、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比如豆子和沙子的实验,在混合和分离的前后没有变化,没有变为或产生新的物质,我们称为(物理变化)。
像白糖加热从白色的糖变为黑色的炭一样(产生了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就称为(化学变化)。
2、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3、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如蜡烛燃烧、白糖加热时融化变色。
金属汤匙取一小勺白糖放在蜡烛火焰上慢慢加热,白糖会(熔化)、(炭化),第一步是物理变化,第二步是化学变化。
4、有些物质混合后不会生成新的物质,如(白糖)和(水)混合;有些物质混合后会生成新的物质,如(小苏打)和(白醋)混合。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1、(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
米饭在我们咀嚼的过程小,变得有(甜味)7,这是因为米饭屮有一种叫(淀粉)的东西,在被我们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变化:
淀粉一麦芽糖。
2、米饭、淀粉遇到碘酒颜色会变成(蓝紫色),产生了一种蓝紫色的新物质,这种物质是一种不同于米饭和淀粉的新物质。
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3、哪些食物含有淀粉?
(记忆)
类别
食物名称
含有淀粉的食物
玉米、土豆、番薯、苹果、面包、馒头、南瓜
不含淀粉的食物
花菜、胡萝卜、白萝卜、菠菜、番茄、桔子、白糖、洋葱
四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1、小苏打的特点:
白色粉末或细微结晶,无臭、味涩,易溶于水。
白醋的特点:
无色的液体,闻上去有一股酸味。
2、(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一一(二氧化碳气体),这样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o
3、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二氧化碳)具有的特征是(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无色透明)。
4、(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我们喝的一些饮料中,就含有二氧化碳气体,当打开汽水瓶盖时,冒出的气泡就是二氧化碳,我们呼吸时呼出的气体中也含有二氧化碳,蜡烛燃烧时也有二氧化碳产生。
5、二氧化碳有哪些用途?
答:
可以用作灭火剂,人工降雨,生产碳酸饮料,做舞台美化效果等。
五铁生锈了
1、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2、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
氧在有水的环境中与铁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化铁,就是铁锈。
3、通过观察比较铁片和铁锈,我发现铁锈是(红棕色)、(有空隙)、(没有光泽)、(不导电)、
(不能被磁铁吸引)、(粗糙)等。
4、一块铁完全生锈后,体积可增大(8倍)。
5、为什么铁在潮湿的地方比在干燥的地方更容易生锈呢?
答:
在潮湿的地方的铁器比在干燥的地方的铁器更容易牛锈,是因为在潮湿的地方的铁器比在干燥的地方更容易与水接触。
六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1、(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2、用银子夹住铁钉并将一部分浸入硫酸铜溶液小,过一会儿取出铁钉,可以发现浸入溶液的铁钉表面有(新物质附着),同时蓝色的硫酸铜液体颜色会(变浅),这种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3、(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女匕(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沉淀物)、(产生气体),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七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1、在平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水的多少)关系很大。
2、把铁与(水、空气)隔绝开是防止(铁生锈)的好方法,如刷油漆、电镀等。
3、生活中,人们一般采用什么方法防止、减缓铁制品生锈的速度?
并说岀其中的道理。
答:
(1)制成合金;
(2)铁制品表而涂防护层;(3)保持铁制品表而的洁净和干燥。
因为铁生锈是(水)和(空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把铁与(水)、(空气)隔绝开是防止铁生锈的好方法。
八物质变化与我们
1、我们周围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会发生变化。
物质变化一般分成两类: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很多,最重要的特点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一定发生了(物理变化)O
2、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类进行的所有的生产活动和人类的生活,都是利用了(物质的变化)。
3、物质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利用(物质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了温度计,这种变化属于
(物理变化);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进入我们的体内,耍经过许许多多(化学变化),才能变成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建筑用的水泥,它的生产过程包含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
美丽的烟花,当它在空川爆炸时,发生了剧烈(化学变化)。
又如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土壤沙漠化,大陆和两极冰川融化,给全球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
4、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特点及两者之间的联系?
答: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的产生,只是物质形状、大小、形态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的产生。
两者之间的人联系是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伴随着物理变化。
5、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什么?
答:
指南针,造纸术,活字印刷书、火药。
中国古代的火药技术经过(印度)传入阿拉伯,火药的发明打打推进了历史的发展进程。
九补充材料
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哪些?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哪些?
物质变化
伴随的主要现象
特点
科学概念
水结冰、水蒸发
状态改变
物理变化特点:
没有产
生新物质
易拉罐压扁
形态改变
弯折铁丝
形态改变
混合沙和豆子
基本不变
火柴蜡烛燃烧
发光发热
加热白糖
变颜色、有焦味
化学变化
物质是变化的
米饭淀粉和碘酒
颜色改变
小苏打和白醋
产生气体
特点:
产生了
铁生锈
颜色改变、性质改变
新物质
硫酸铜溶液和铁钉
颜色改变、产生沉淀
第三单元宇宙
一地球的卫星——月球
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
2、月球围绕地球自西向东(逆时针)方向运行。
它的半径大约为地球半径的(四分之一),它的引力是地球的(六分之一),体积是地球的(四十九分之一),质量是地球的(八十分之一),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约(38.4万千米),昼夜温差(310°C)o月球的地形地貌主要有两种(月海)和(环形山)o
3、1969年7月,(美国)的邙可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第一个踏上月球的人是美国的邙可姆斯特朗)。
4、对月球的探索历程:
肉眼观察一天文望远镜一探测飞行器一登月考察
二月相变化
1、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2、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3、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4、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
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
(1、月相的变化经历新月一一上弦月一一圆月一一下弦月一一残月的过程。
2、上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大,直到满月,亮而在右侧;下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而而积逐渐变小,直到朔月,亮而在左侧。
)
5、古代人们对月相有特别的称呼,“初一”称为(新月),“十五”称(望月)。
6、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
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
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月相
(亮而大小)、(方向)也就不同。
三我们来造“环形山”
1、(环形山)是月球地形的主要特征。
2、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环形山的形状大多是(圆形),有单个的,有几个(挤叠在一起的),也有(大环套小环的)有的直径不足一千米,有的直径能达到儿百千米。
3、有关环形山形成原因,目前公认的观点是(“撞击说”),这种观点认为环形山是长期以来(流星)、
邙员石)撞击后留下的痕迹,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就相当于少了一层保护层,使撞击更猛烈和频繁。
四日食和月食
1、(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2、(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地球处于月影中时因(月球)扌当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日食)。
而(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
3、日食有(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三种,月食只有(月全食)(月偏食)两种;日食发生在
(农历初一),而月食发生在(农历十五或十六)。
4、相对来说,月食发生的机会比日食要多一些,日食、月食的出现都是(由于月球绕地球公转,地球绕太阳公转)所形成的,它们同(月球和地球的彫子)有直接关系。
5、仔细观察日食发生的过程图,我们有什么发现?
日食发生的儿个特点:
(1)、太阳被物体给挡住,
(2)、挡光物体是球形,看上去和太阳差不多大。
(3)、地球、挡光物体和太阳差不多在同一条直线上(4)、挡光物体在运动。
6、日食成因?
答:
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于同一条直线时,(月球)就会扌当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处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日食)。
日食一般发生在初一,总在太阳光轮的(西边)开始。
7、月食成因?
答:
当月球运动到地球的后面背着太阳,三个天体大致成一条直线时,月球就处于地球的影子里,太阳照在月球上的光被地球挡住了,这时就会发生(月食)。
五太阳系
1、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叫做(太阳系)。
2、(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
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
3、太阳系里有由近及远排列依次八大行星: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4、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的一颗(恒星),太阳的直径约是(140万)千米。
太阳系中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最远的是(海王星);公转周期最短的是(水星),公转周期最长的是(海王星);自转周期最短的是(木星),自转周期最长的是(金星);赤道直径最小的是(水星),最大的是
(木星)。
六在星空中
(一)
1、为了便于辨认,人们把看起来相互之间距离保持不变的星星分成一群,划分成不同的区域,并以人、动物或其他物体的形状命名,人们把这些区域称为(星座)。
其中有一个星座的流星雨特别有名,这个星座就是(狮子星座)O
2、(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
如果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形不同。
3、大熊星座的明显标志就是我们熟悉的由七颗亮星组成的(北斗七星)。
在北部天空的小熊座上有著名的(北极星)。
4、(北极星)可以帮助大家在夜间辨认方向,利用(大熊星座的北斗七星)可以比较容易地找到它:
把北斗七星勺子前沿的两颗星的连线延长,在大约相当于这两颗星距离的5倍处,有一颗比较亮的星,那就是(北极星)。
北极星属于(小熊星座)。
5、根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决定,天空被划分成(88)个星座。
6、(亮星)构成的图形是星座的主要标志。
7、如何借助大熊座找到北极星?
答:
先找到大熊座上的北斗七星,北斗七星形状像一把勺子,将勺口的两颗星连成一条线,并向前延长5倍,在延长线终点处有一颗和大熊座差不多亮度的星星就是北极星。
七在星空中
(二)
1、(夏季)是观察星座的好季节,天空中有许多亮星。
其中有三颗亮星构成了一个巨大的三角形,人们称之为“夏季大三角”一一天津四、织女星和牛郎星。
2、夏季主要星座一一天鹅座(天津四)、天琴座(织女)、天鹰座(牛郎)、天蝎座(心宿二是一颗红巨星)
八探索宇宙
1、宇宙空间分布着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
2、(宇宙)是由类似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等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组成的庞大的系统,它在不断的运动变化。
3、宇宙是(运动变化)的,(膨胀)的,组成宇宙的(天体)也是运动变化着的。
4、太阳系和众多的星一起组成的一个(111星集团),被人们称为(银河系)。
5、银河系大约由(1000亿一一2000亿)颗恒星组成,直径有(10万光年)。
6、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钟30万千米),(光年)就是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距离,它是用来计量恒星间(距离)的单位。
7、银河系还不是宇宙的全部,类似银河系一样的星系还有100亿个,人们把它们统称为(河外星系)o
8、恒星的一生:
①星云的气体和尘埃紧缩一一原恒星一一燃料消耗殆尽,膨胀变成巨星或超巨星一一爆炸成超新星一一变成黑洞或中子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科版 小学 六年级 科学 下册 单元 知识点 总结 答案 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