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仿真试题.docx
- 文档编号:4312841
- 上传时间:2022-11-29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40.11KB
高考语文仿真试题.docx
《高考语文仿真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仿真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仿真试题
2013届高考仿真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 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谈人
朱光潜
世间事物最复杂、最难懂的莫过人,懂得人就会懂得你自己。
希腊人把“懂得你自己”看做是人生最高的智慧。
人不像木石只有物质,而且还有意识,有情感,有意志,总而言之,有心灵。
西方有一句古谚:
“人有一半是魔鬼,一半是仙子。
”魔鬼固诡诈多端,而仙子也缥缈难测。
作为一种动物,人是人类学的研究对象。
他经过无数亿万年才由单细胞生物发展到类人猿,又经过无数亿万年才由人猿发展到人。
正如人的面貌还有类人猿的遗迹,人的习性中也还保留着一些兽性,即心理学家所说的“本能”。
我们这些文明人是由原始人或野蛮人演变来的,除兽性之外还保留着原始人的一些习性。
要了解现代社会中的人,还需要了解我们的原始祖先。
所以马克思特别重视摩根的《古代社会》,把它细读过并且加过评注。
恩格斯也根据古代社会的资料写出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恩格斯还详细论述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谈到了人手的演变、进化的历史,这对研究美学是特别重要的。
古代不仅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政权的摇篮,而且也是宗教、神话和艺术的发祥地。
数典不能忘祖,这笔账不能不算。
从人类学和古代社会的研究来看,艺术和美并不是起源于抽象概念,而是起源于吃饭穿衣、男婚女嫁、猎获野兽、打群仗来劫掠食物和女俘等日常生活实践中极平凡卑微的活动。
中国的儒家有一句老话“食、色,性也”。
“食”是保持个体生命的经济基础,“色”是延续种族生命的男女配合。
艺术和美也最先见于食色。
汉文“美”字就起源于羊羹的味道,中外都用“趣味”来指“审美力”。
原始民族很早就讲究美,从事艺术活动。
他们用发亮耀眼的颜料把身体涂得漆黑或绯红,用唱歌和跳舞来吸引情侣,或庆祝狩猎、战争的胜利。
在近代,人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一个活人时时刻刻都要和外界事物(自然和社会)打交道,这就是生活。
生活是人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不断反复流转的发展过程。
因为生活的需要,人在不断地改造自然和社会,同时也不断地改造自己。
心理学把这种复杂过程简化为从刺激到反应往而复返的循环弧。
外界事物刺激人的各种感觉神经,把映像传到脑神经中枢,在脑里引起对映像的初步感性认识,激发了伏根很深的本能和情感(如快感、痛感以及较复杂的情绪和情操),发动了采取行动来应付当前局面的思考和意志,于是脑中枢把感觉神经拨转到运动神经,把意志转达到相应的运动器官,如手足肩背等类,使它实现行动。
哲学和心理学一向把整个运动分为知(认知)、情(情感)和意(意志)这三种活动,大体上是正确的。
(选自《谈美书简》,有删改)
1.关于“人”的理解,下列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懂得你自己”是人类的最高智慧,人类只要能够懂得自己,也就能懂得人。
B.人是由单细胞生物发展到类人猿再由人猿发展到原始人进而发展到文明人的。
C.进化过程中遗留在人类身上的一部分“兽性”和原始人的一些特点构成了人的“本能”。
D.人的所谓“生活”就是时时刻刻地和外界打交道,不断地认识和适应外部世界。
2.关于“艺术”和“美”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艺术和美并不是起源于抽象概念,而是起源于吃饭穿衣等日常生活实践中极平凡卑微的事物。
B.儒家说:
“食、色,性也。
”在“食”和“色”这两大人类本性的具体行为中便蕴藏着艺术的美。
C.“食”是保持个体生命的经济基础,“色”是延续种族生命的男女配合,它们都属于艺术美的范畴。
D.原始民族把身体涂得漆黑或绯红,用唱歌、跳舞来吸引情侣,或庆祝狩猎、战争的胜利,就是艺术活动。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不像木石只有物质,而且还有意识,有情感,有意志,有心灵,所以,人是世间万物中最难懂的。
B.西方有一句古谚:
“人有一半是魔鬼,一半是仙子。
”可见人的性格是具有两面性的,不能把人简单分类。
C.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论述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谈到了人手的演变、进化的历史,就是美的历史。
D.哲学和心理学把人们认识世界的整个运动分为知(认知)、情(情感)和意(意志)这三种活动,大体上是正确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小题。
黄贞文传
(清)杨凤苞
黄淳耀,字蕴生,号陶庵。
嘉定县人。
少即以圣贤自期。
尝作日历,昼所为,夜必书之。
缊袍粝食,不苟取一钱。
崇祯十六年,试礼部,有要人谕意,欲荐为榜首,峻却之。
成进士,不谒选而归。
南都①初建,求仕者争趋之,淳耀独不赴。
或问故,应曰:
“某公素善余,今方与当国者比,往必为彼牢笼矣。
君子始进必以正,岂可损名义以徇之耶?
”卒不往。
迨嘉定被围,偕弟渊耀暨侯峒曾.龚用圆.张锡眉诸人固守。
及城破,兄弟并诣城西竹胜庵。
将死,僧止之曰:
“公未仕,可勿死也。
”淳耀曰:
“城亡与亡,此儒者分内事耳。
今借上人一片干净土,死得所矣。
”索笔书曰:
“弘光元年七月四日,进士黄淳耀自裁于城西僧舍。
呜呼!
进不能宣力王朝,退不能洁身自隐,读书寡益,学道无成,耿耿不昧,此心而已。
”遂衣冠北向再拜,自经死。
渊耀字伟恭,年十五,补诸生。
幼颖异,甫就傅,即向学。
既乃受业于兄,悉得其绪论,平居谈道讲德,往往启其所未及。
性狷介,不妄交游。
淳耀登第后,与之书曰:
“传胪②时,人见鼎甲先上殿,皆啧啧称羡,以为登仙,吾此时叹息无限。
天地间自有为数千年一人.数百年一人者,今人必不肯为数千百年之一人,而必欲为三年之一人,可笑也!
”渊耀得书,益以品节自厉。
就义时,见兄头帻坠地,复下拾而冠之,乃就缢于右。
淳耀所著诗.古文.制举业,原本六经,旁通三史③,规范先正④,皆传于世。
卒年四十一。
门人私谥贞文。
渊耀卒年二十二。
有《谷帘学吟》。
兄弟死时,口血喷壁间,入砖寸许,其迹历久不灭云。
(选自《续古文观止》)
【注】①南都:
南明福王政权的首都南京。
②传胪:
殿试后宣旨唱名。
③三史:
指《史记》《汉书》《后汉书》。
④先正:
先贤。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苟取一钱苟:
或许
B.某公素善余善:
交好
C.往往启其所未及启:
陈述
D.益以品节自厉厉:
磨砺
5.下列各组语句,全都说明黄贞文“忠诚磊落”的一组是()(3分)
①昼所为,夜必书之②缊袍粝食,不苟取一钱
③成进士,不谒选而归④及城破,兄弟并诣城西竹胜庵
⑤城亡与亡,此儒者分内事耳⑥平居谈道讲德,往往启其所未及
A.①②③B.③⑤⑥C.②④⑤D.②③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黄淳耀到礼部参加考试,有显要人物想推荐他做官,被他严词拒绝。
因为他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
B.在民族危亡关头,黄淳耀挺身而出,率志士抵抗入侵,城破后自缢而死,表现出凛然难犯的民族气节。
C.黄淳耀的品节对他的弟弟有着重要的影响,在黄淳耀就义后,弟弟渊耀戴着哥哥掉下的头巾从容就义。
D.黄淳耀写作的诗文.置办的产业都已传在世上,文章最后对兄弟死时的细节描写更是富有传奇色彩。
7.把上述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君子始进必以正,岂可损名义以徇之耶?
(5分)
(2)进不能宣力王朝,退不能洁身自隐,读书寡益,学道无成。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满江红①
柳永
暮雨初收,长川②静,征帆夜落。
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
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
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
桐江好,烟漠漠。
波似染,山如削。
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
游宦区区成底事③?
平生况有云泉约④。
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⑤。
〔注〕①词人中进士后,被授予睦州团练推官,此词为赴任途中所作。
②长川,即下片词中的桐江。
③成底事:
一事无成。
④云泉约:
指退隐山水之间的约定。
⑤仲宣:
王粲,建安七子之一,有《从军行》五首。
《乐府解题》曰:
“《从军行》皆军旅苦辛之辞。
”
8.这首词的上片写景很有特色,请简要赏析。
(5分)
9.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上下片加以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民生各有所乐兮,;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屈原《离骚》)
(2)别有幽愁暗恨生,。
银瓶乍破水浆迸,。
(白居易《琵琶行》)
(3)沙鸥翔集,;岸芷汀兰,。
(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选考题
请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考生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大 师
聂鑫森
上午九点钟的时候,八旬著名山水画家黄云山,正坐在画室的大画案前用紫砂壶啜着茶,目光却移动在一张铺好的四尺宣纸上,于下笔之前,构思着一幅《深山行旅图》。
门铃小心翼翼地响了。
过了好一阵,门铃再一次响起,透出一种急迫的心情。
黄云山重重地放下紫砂壶,他急急地走出画室,穿过客厅,猛一下把门打开了。
站在门外的是一个五十多岁的陌生汉子,风尘仆仆,右手提着一个旅行袋,左手拿着一幅折叠着的没有装裱的画。
黄云山问:
“你找谁?
”
来人彬彬有礼地向他鞠了一躬,说:
“您是笔樵先生吧?
”
黄云山很意外,来人居然知道他的名字,便点了点头。
“笔樵先生,我叫秋小峦,是一个乡村教师。
我从外省一个偏远小县来到北京,只是为了了却父亲秋溪谷的一个心愿。
他也当了一辈子的乡村教师,也在业余画了一辈子的山水画,对您又极为倾服。
不久前因病辞世时嘱咐我:
‘无论如何要携画去京请笔樵先生法眼一鉴,看此生努力可否白费,回来后在坟前转告我,我也就可以闭目于九泉之下了。
’”
秋小峦说得极快,为的是怕耽误黄云山的时间。
黄云山有些犹豫,像这样上门求教求画求鉴定的人太多了。
他年事已高,实在是没有精力应付了。
“笔樵先生,十九年前,也就是1978年,我父亲行将退休,县教育局组织老教师进京参观。
他多方打听到您的地址并找到这里来拜访,恰好您外出讲学,便留下一封信交给了尊夫人。
”
黄云山“呵”了一声,似乎有点印象,又似乎一点印象也没有。
他把一只手习惯地扶住门框,依旧没有请客人进屋的意思。
“您放心,我不进您的家,只想耽误先生几分钟,请您看一看这张画,我也就可以向死去的父亲作个交代了。
”
秋小峦的眼圈红了,眼角有泪光闪烁。
“好吧。
”黄云山为秋小峦的孝心所感动,脸上有了笑意。
他接过那张折叠好的画,缓缓地打开,是一幅用积墨法画出的《楚山春寒图》,苍苍茫茫,云烟满纸,繁密处不能多添一笔,却能做到不板、不结、不死;在最浓墨处也能分辨出草、树、石的层次,称得上是大气磅礴,浑厚华滋。
黄云山激动起来,大声说:
“恕老朽怠慢,请进!
”
他们一起走进画室。
黄云山问:
“除了此画,还有吗?
”
“旅行袋里还有二十余幅,其他的都在家里。
”
“待我净了手、焚香,我要好好看看你父亲的大手笔。
国有颜回而不知,我深以为耻!
”
黄云山净了手,又擦拭干净,忙给秋小峦沏上一杯茶,再寻出一个铜香炉,插上一根点着的檀香。
满室芬芳。
黄云山足足看了两个小时,然后长叹一声,说:
“能得积墨妙处的有明末清初的龚贤,现代画家中,就要数黄宾虹和你父亲了。
可惜这两位也都先后过世,悲哉!
悲哉!
从你父亲的用纸上,可看出他生前生活的窘困,而从画面上又看出他的豁达乐观和淡泊名利,我辈惭愧!
”
他们坐下来亲切地交谈。
黄云山问的很细,诸如秋溪谷的身世、师承、生活、读书……秋小峦虔诚地一一回答。
黄云山说:
“你一定要进京来为你父亲办一个遗作展,他是一个进入美术史的人物,是真正的大师。
我给你写几封引荐信,让我的老友们开开眼,别高踞北京以为天下无人。
费用、场地、新闻发布会,我们来安排,不用你操心。
”
然后,他站起来,向秋小峦鞠了一躬,说:
“一是谢谢你的孝心,为了尊父的嘱托,不远千里而来;二是请你原谅我的失礼,差点与一位大师的作品失之交臂。
”
秋小峦忍不住大声恸哭起来。
看看壁上的挂钟,十一点了。
秋小峦慌忙站起来,揩干泪,说:
“笔樵先生,我该走了!
”
“不忙,在此午餐!
”
两个月后,“秋溪谷先生遗作展”在北京的美术馆举行,观者如堵,好评如潮。
在众多记者和名流参加的学术讨论会上,黄云山真诚地对秋小峦说:
“我愿以我平生的一幅得意之作,交换你父亲的任何一幅小品,以便时时展读,与他倾心交谈!
”
掌声如雷鸣般响起来。
(选自2009年第3期《小说选刊》)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小说以“大师”为线索,写了一个已故民间绘画大师被发现,其遗作被推出的过程。
B、小说开头写门铃小心翼翼地响起,表现秋小峦拜见黄云山时谨慎礼貌的心理。
C、“国有颜回而不知,我深以为耻!
”的意思是说,黄云山先生认为,我们国内有一个像颜回一样闻名的大师秋溪谷,他竟然不知道,感到很羞耻。
D、小说写黄云山观画时净手焚香的细节,表达他对画作的珍视和对绘画作者的敬重之情。
E、小说最突出的特点是通过人物语言和行动描写来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形象。
(2)结合上下文,请你简要说说“满室芬芳”的意思和作用。
(6分)
(3)请简要分析黄云山先生给秋小峦鞠躬后秋小峦恸哭的原因。
(6分)
(4)请结合文本探究作者写这篇小说的意图,你认为我们应从主人公黄云山先生身上学些什么?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此生惟愿长报国
——缅怀人民科学家钱学森
记者:
顾瑞珍吴晶晶胡浩
经历了入秋以来最强寒流洗礼的北京,空气清冷,落叶遍地。
31日清晨,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的科学泰斗钱学森,静静地走了,悄然离开了他牵挂一生的祖国和人民。
巨星陨落,划过天际留下的是璀璨的光芒。
钱老的离去带给人们的是无尽的哀思,而他的科学成就和爱国情怀却永留人间。
“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都能干”
听到钱老逝世的消息,84岁高龄的我国著名空气动力学专家庄逢甘院士十分悲痛。
“我到现在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我和钱老1947年就认识了。
”庄逢甘回忆说,那时他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深造,“当时我早就听到过钱学森的大名。
”那时,钱学森已是世界著名科学家。
他和同事一道为美国设计、研制出可以用于作战的第一代导弹,为世界航空工业的建立奠定了可靠的理论基础。
然而新中国的成立、祖国的召唤让他毫不犹豫地放弃了一切优越的条件。
1955年,钱学森克服重重阻力和困难回到祖国。
他受命组建了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
随后,他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他把自己全部的热血和智慧,奉献给了祖国的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
”庄逢甘说,“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都能干。
”
“我姓钱,但我不爱钱。
”
1958年,钱学森所著《工程控制论》一书被译成中文出版,并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稿酬加上奖金,共计1.15万元。
在一次亲自到中国科技大学力学系授课时,钱学森发现,许多听课学生家庭贫困,连必备的学习用具都买不起。
于是,这1.15万元被钱老悉数捐出,用于给力学系的学生买学习用具。
在“万元户”还是绝大多数人遥不可及的梦想年代,钱老已捐款上百万元。
1994年,他获得何梁何利基金奖,奖金100万港元;2001年,他又获得霍英东“科学成就终生奖”(中国内地),奖金也是100万港元。
据他的秘书兼学术助手涂元季回忆,这两笔奖金的支票还没拿到手,钱老就让代他写委托书,将钱捐给祖国西部的沙漠治理事业。
在将奖金捐出时,钱老说,“我姓钱,但我不爱钱。
”
钱老“不爱钱”,也不爱所谓的“名誉”“地位”和“待遇”——当年他毅然决然挥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教授,喷气推进中心主任、美国海军炮火研究所顾问等职,回到百废待兴的祖国;名扬四海后,他坚持不题词、不为人写序、不参加鉴定会、不兼任任何顾问或名誉顾问、不到外地开会、不出国;单位要为他建房他坚决不同意,报刊上颂扬他的文章被打招呼“到此为止”……
“钱老这一辈子对自己要求特别严。
”涂元季说,比如他认为车是公家配给他工作用的,所以其他人谁也不能坐,包括他的爱人蒋英。
“我没有功夫考虑过去,我只考虑未来”
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钱学森在多个技术科学领域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1991年,他被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1999年又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
然而他始终保持着谦虚谨慎的作风。
在涂元季记忆中,钱老一生就激动过三次。
“第一次是在1955年,钱老把自己刚出版的《工程控制论》交到老师冯·卡门手里。
老师对他说,你现在在学术上已经超过了我。
钱老看到自己为中国人争了气,非常激动。
第二次是新中国成立10周年时,钱老被接纳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他激动得睡不好觉。
第三次是钱老得知中央组织部决定雷锋、焦裕禄、王进喜、史来贺和钱学森这五位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共产党员优秀代表,他的心情也十分激动。
”
也许,这三次激动时刻正是一位科学泰斗对祖国、对人民热爱之情的独特表达。
“我个人仅仅是沧海一粟,真正伟大的是党、人民和我们的国家。
”钱老这么说着,也这么做着。
涂元季说,钱老晚年不提过去的事情,不写回忆录,“他常说我没有功夫考虑过去,我只考虑未来”。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文章第二段中的“科学泰斗”与“静静”、“悄然”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人们对钱老的崇敬之情以及对他去世的深切哀痛与惋惜之情。
B.文章第三段起到了总括全文的作用,其中的“科学成就和爱国情怀”几个字概括了钱老的一生。
C.“我姓钱,但我不爱钱”一节内容既不属于钱老的科学成就,也与他的爱国情怀无关,因此脱离了文章的中心。
D.这篇人物访谈通过庄逢干院士和涂元季的回忆,直接介绍了钱老,表现了钱老的爱国情怀,以小见大,真实可感,让我们对钱老有了更感性的认识。
E.钱老一生中的三次激动,表明了一位科学泰斗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切热爱,而这也是他能取得如此巨大成就的思想基础。
(2)文章第一段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概括(6分)
(3)“此生唯愿长报国”是对钱老一生的高度概括,文章是从哪些方面体现这一点的?
请分条陈述。
(6分)
(4)钱老去世后,网络上有人将他和在科学史上同样做出过巨大贡献却加入美国国籍的科学家杨振宁作对比,认为钱老更高尚,你是否赞同?
请简述理由。
(8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3分)
A、他前几年沾了政策的光,办家庭工厂赚了不少钱,但由于文化水平不高,别无长物,所以现在想有更大的发展显得力不从心。
B、由于前几场比赛首发却表现欠佳,在对马刺的这场关键的比赛中,易建联被教练摁在了板凳上,作壁上观。
C、我国民间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尽管由于技艺拥有者的观念问题而只留给家人,但仍能薪尽火传,生生不息。
D、按照干部退休制度的规定,不在其位的老领导应该不谋其政,但有些老领导却经常干预政务,向现任领导提出许多不情之请,致使相关部门的工作开展困难重重。
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经历了年初南方冰雪灾害和五月汶川地震等特别重大突发事件,使我国应急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应急管理工作步入有力、有序、有效的轨道。
B、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观念,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可让病人得到更多的心理安慰,也有利于提高医院的社会声誉和经济效益。
C、中华民族能战胜千难万险傲然挺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我们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D、在生活中,懊悔不仅能消耗我们的精神,磨灭我们的意志,而且也能促使我们反思,帮助我们总结。
15、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___,,,。
,。
①旨在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②中国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③从长远看,发展低碳经济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④是能源消费方式、经济发展方式和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全新变革
⑤涵盖了低碳能源、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多种经济形态
⑥也是从化石燃料为特征的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的又一次巨大进步
A.⑤①④⑥③②B.②③④⑥⑤①
C.⑥④⑤③②①D.⑥④①⑤②③
16、高三毕业前夕,某班学生在学校网站发布了一个贴子,以表达对宿舍管理员刘阿姨的谢意。
其中一段在语言表达方面有三处错误,请加以改正。
(5分)
在这一年里,刘阿姨对宿舍管理工作兢兢业业,对我们的关心无所不至。
毕业晚会上她勉励我们的那一段话,可谓真是语重心长,我们应该铭记在心。
在此,我们谨祝刘阿姨身体健康、事业顺利、和家幸福!
①错别字:
应改为
②误用成语:
应改为
③病句:
应改为:
17、仿照下面两个比喻句的句式,以“真诚”开头,写两个句式相同的比喻句。
(6分)
人生犹如一个爱出谜语的顽童,总是出一些难题让你解答;人生犹如依次漫长的旅行,理解就是前进的火把。
真诚;真诚。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1年4月,在上海浦东机场,发生了一个真实的悲剧,赴日留学生汪某因学费问题,与前来接机的母亲发生争执,拔出水果刀连刺母亲九刀,致使母亲当场昏迷。
目前这个悲剧又出现了“反转”情节:
原本在亲戚口中,存在不打工光“啃老”,要求无法满足就会动手等毛病的汪某,时隔几天,忽又成了汪母及亲戚眼里“勤勉、懂事、知道给家里分担压力的好孩子”。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共9分,每小题3分)
1.B(A“懂得自己,也就能懂得人”与原文不符;C“原始人的一些特点”是在“本能”之外的;D原文是“改造自然和社会”,不是“适应”)
2.C(“食”和“色”本身不全是艺术类,绝对化了)
3.A(B引用古谚目的是证明人的复杂性;C“就是美的历史”绝对化;D“认识世界”应为“整个运动”,包括认识和实践两个方面)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
4.A(苟:
苟且,随便)
5.D(①是说黄淳耀有记日记的习惯,生活态度严谨;④是说城被攻破后兄弟二人一同来到竹胜庵;⑥是说弟弟黄渊耀的)
6.B(A项应是有显要人物想推荐他做第一;C项应是看见哥哥的头巾掉在地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语文 仿真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