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对出师表对比练习.docx
- 文档编号:4311143
- 上传时间:2022-11-29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39.59KB
隆中对出师表对比练习.docx
《隆中对出师表对比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隆中对出师表对比练习.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隆中对出师表对比练习
《隆中对》与《出师表》比较阅读练习
1.这两篇文章均选自《__________》,其中《隆中对》的作者是______朝史学家______。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
利尽南海__________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__________
以光先帝遗德_________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_________
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_猥自枉屈__________
以彰其咎__________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译文:
(2)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
(4)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
4.《隆中对》一文中,刘备分析天下形势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师表》一文中,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的句子是:
__________。
5.《隆中对》一文中,刘备的政治抱负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为刘备谋划的政治目标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师表》一文中,诸葛亮的政治目标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6.《隆中对》一文中,诸葛亮给刘备全面地分析了当时全国的形势,为刘备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战略方针。
《出师表》一文是诸葛亮出师前写给后主刘禅的表文。
文章表达了诸葛亮“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在文中,他提出了三条建议,其中最重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分别从《隆中对》《出师表》中找出成语“三顾茅庐”的原句。
《隆中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师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妇孺皆知,请分别写出其中的两个故事、两条歇后语、两个成语。
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
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
歇后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出师表》中,“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这句话,历来被人们所传颂。
请列举出我国历史上类似于诸葛亮这样的人物及对应的事例。
参考答案:
1.《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晋陈寿2.利:
物资存恤:
爱抚、爱惜光:
发扬光大遗:
给予卑鄙:
身份低微,出身鄙野猥:
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彰:
表明,显扬3.
(1)就因此失败,(弄)到(成为)今天(这个局面)。
(2)不仅仅是时机(好),而且是人的筹划(得当)。
(3)亲近贤良的忠臣,疏远奸佞的小人,这就是西汉兴隆的原因。
(4)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尽忠于陛下的职责和本分啊。
4.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今天下三分。
5.欲信大义于天下。
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6.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报先帝忠陛下亲贤臣,远小人。
7.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8.故事(诸葛亮)空城计或挥泪斩马谡(曹操)杀杨修或杀吕伯奢
成语三顾茅庐乐不思蜀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歇后语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答案只要与《三国演义》有关均可)
9.唐朝大将郭子仪受命平息安史之乱或林则徐受命虎门销烟等。
23 隆中对
一、注音
好为《梁父吟》( ) 乐毅( ) 因屏人曰( )
度德量力( ) 汉沔( ) 殆( ) 胄( )
刘璋 ( ) 存恤( ) 箪食壶浆( )
二、解释加粗的词。
1、隆中对 2、莫之许也
3、谓为信然 4、先主器之
5、此人可就见 6、不可屈致
7、将军宜枉驾顾之 8、由是先主遂诣亮
9、凡三往 10、因屏人曰
11、汉室倾颓 12、度德量力
13、欲信大义于天下 14、遂用猖蹶
15、自董卓已来 16、非惟天时
17、抑亦人谋也 18、挟天子以令诸侯
19、此诚不可与争锋 20、此诚不可与争锋
21、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22、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23、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24、帝室之胄
25、将军身率益州之众 26、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27、箪食壶浆
三、特殊句式
1、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2、君与俱来。
3、时人莫之许也 4、贤能为之用
四、通假字
1、欲伸大义于天下
2、自董卓已来
五、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2.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3.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4.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综合能力测试题
一、为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并解释该字的意思。
1.因屏人曰()________2.好为《梁父吟》()________
3.枉驾顾之()________4.遂用猖蹶()________
5.先主遂诣亮()________6.民殷国富()________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含义
4.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________;________
三、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它的含义。
1.欲信大义于天下 ________通________:
2.自董卓已来 ________通________:
四、文学常识填空。
1.《三国志》是部________史书,共六十五卷,人们把它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二十四史的“前四史”。
2.陈寿是________朝人,________学家。
“隆中对”的“对”是________的意思。
五、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一)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
若跨有荆、益,________其岩阻,西________诸戎,南________夷越,外________孙权,内________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为文中加粗的字注音。
①胄()②戎()③箪()
2.我国古代对少数民族有不同的称呼,文中出现了两处。
请指出来并解释。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3.诸葛亮提出的策略中,强调对不同方面要采取不同的措施。
根据句意,依次填入句中空白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保抚和争锋修
B.保和抚结好修
C.守和抚结好修
D.守抚和争锋修
4.对“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将军亲自率领着益州的老百姓向秦川出发。
B.您身先士卒,率领着益州的军队从秦川出发。
C.您亲自率领益州的民众从秦川出发。
D.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向秦川出兵。
5.上句中,“身”的意思是________,本文中还有一个词和它同义,这个词是________。
6.根据文意,将诸葛亮向刘备提出的具体战略方针排列顺序。
①礼贤下士,收罗人才;②安抚边境各民族;③广布“仁义”;④结好孙权,搞好外交;⑤巩固荆、益基地;⑥利用帝室之胄的身份,打出“正统”旗号;⑦选择时机,两路出兵北伐;⑧搞好内政。
正确顺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诸葛亮替刘备策划的最终目标是________。
(用文中的6个字来概括)
(二)
经军师徐庶和隐士司马徽的力荐,刘备同关羽、张飞来到隆中,找到了卧龙冈,拜访诸葛亮。
没想到诸葛亮一早就出门了。
刘备打听先生的去处和归期,童子回答:
“先生踪迹不定,也不知归期。
”刘备惋惜不已。
张飞说:
“既然没遇见,就回去吧!
”刘备要他们等一会儿,关羽劝道:
“不如先回去,以后派人来探听。
”刘备听了他的话,带关、张怅然离去。
回到新野,过了几天,玄德派人去隆中打听,得到回报:
诸葛亮回来了。
刘备立即吩咐备马。
张飞说:
“这么一个村野农夫,何必哥哥您亲自去呢?
派个人把他叫来得了!
”刘备斥责道:
“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叫呢?
”刘备出门上马,关、张也只好骑马相随。
当时正是数九寒天,雪花纷飞。
三人冒雪来到卧龙冈。
刘备轻扣柴门,开门的童子说,先生正在堂上读书。
刘备进屋至中门,只见门上有一副对联:
“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又看见一少年正在读书,一问才知他是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而诸葛亮因朋友相约。
出外闲游了。
刘备问:
“先生到哪儿闲游了?
”诸葛均说:
“家兄有时在江湖中驾着小船畅游,有时在山岭上拜访僧道,有时在村落间寻访朋友,有时在神仙住处与隐士弹琴下棋作乐;总之,往来没有谁能测到,现在也不知在哪里。
”刘备无奈,只好留下一封信,与关、张怏怏而归。
时间过得很快,冬去春来,刘备挑了个好日子,准备三往卧龙冈拜访诸葛亮。
关羽、张飞都不高兴。
关羽说:
“哥哥两次亲自前往拜访,礼节也太过分了。
我想诸葛亮只有虚名而无真才实学,所以避而不见。
哥哥怎么被他迷到了这种地步呢?
”刘备解释说:
“过去齐桓公想见东郭野人,五次往返才见到一面,何况我想见的是位大贤呢?
”张飞说:
“哥哥你不用去了,我用一条麻绳把他捆来就是了!
”刘备大声斥责道:
“你难道没听过周文王拜访姜子牙的故事吗?
周文王尚且如此敬贤,你怎么这样无礼!
这回不用你去了!
”张飞连忙说道:
“既然两位哥哥都去,小弟怎么能落后呢?
”刘备这才答应。
三人来到隆中,离诸葛亮的草房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刘备走到柴门前,刚一敲门,那童子又出来了,童子说,先生正在午睡。
刘备吩咐关张两人在门外等候,自己轻轻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门的台阶下,等孔明醒来。
关羽、张飞在外站了很久,不见动静。
张飞进屋见刘备仍然毕恭毕敬地站在那儿,便十分气愤地说:
“这先生也太傲慢了,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来!
”关羽再三劝说,才把张飞劝住。
刘备仍叫他俩在屋外等候。
过了好长时间,诸葛亮才睡醒。
刘备赶紧下拜说:
“久闻先生大名,曾经两次拜见,都没有遇到。
”诸葛亮连忙说:
“将军光临草舍,没有及时迎接,实在惭愧。
”两人礼让一番后,就坐在草堂上,边喝茶边谈论天下大事。
刘备听了诸葛亮一番议论后,更敬佩诸葛亮了。
他再三恳请诸葛亮出山帮助自己。
诸葛亮见他态度十分诚恳,表示“愿效犬马之劳”。
第二天,诸葛亮和刘、关、张一起去了新野。
(根据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7、38回改写)
1.依据本文的内容,运用对偶知识,写出下面一副对联(即《三国演义》第37回题目)的下句。
2.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用词语概括刘备、关羽、张飞的性格特征。
①刘备:
________
②关羽:
________
③张飞:
________
3.请从下列三句名言和本文中各选一句有关修养问题的名言警句(包括作者),填在下面的读书卡片上。
【名言】
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
②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陈寿
③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
【卡片】
4.第一段中写童子说:
“先生踪迹不定,也不知归期。
”联系全文来看,这句话的作用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b!
ng命人退避2.h4o喜爱3.w3ng委屈4.ch1ngju6失败5.y@拜访6.y9n富裕二、1.谓①:
说;谓②:
对……说2.为①:
变为;为②:
表被动,“被”3.因①:
就此、于是;因②:
凭借4.将①:
将领;将②:
率领。
三、1.“信”通“伸”:
伸张2.“已”通“以”:
介词,以。
四、1.纪传体;《史记》、《汉书》、《后汉书》2.晋史回答,应对。
五、
(一)1.①zh^u②r$ng③d1n2.①戎:
古时对我国西部各族的称呼。
②夷越:
泛指我国南部各族。
3.B4.D5.亲自;躬6.⑥③①⑤②④⑧⑦7.成霸业,兴汉室
(二)1.刘玄德三顾草庐(或:
茅庐)2.①求贤若渴,礼贤下士,有政治抱负②稳重,顾全大局③鲁莽,直爽3.
(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陈寿
(2)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诸葛亮4.①为二顾未见孔明埋下伏笔;②表明诸葛亮具有超凡脱俗、淡泊名利的品质;③暗示诸葛亮虽然隐居隆中,但关心天下大事。
《周处》练习
一、给加[ ]的字词注音,并解释其意义。
1、义兴人谓为三[横]( )( )
2、或[说]处杀虎斩蛟( )( )
3、年已[蹉跎]( )( )( )
二、解释加[ ]字词的含义。
1、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
2、忧命名不[彰]邪( )
3、[遂]改励( )
三、下面对“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的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古人把“哪怕早上懂得道理,晚上就死,也是值得”的精神看得非常可贵,何况你的前途还是可以的。
B、古人很重视“为了追求真理,哪怕早上明白,晚上就死去”的精神,何况你的前途还有希望。
C、古人把“为了追求真理,哪怕早上明白,晚上死去”的精神看得很重,何况你前面的路途还是能看清楚的。
四、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加引号的要摘引原文回答)
1、周处被义兴人看做是“三害”之一,是因为他“ ”
2、周处是在什么时候意识到自己被人们当做祸患而决心改过的?
3、是谁的教诲与开导,使周处改变了人生的态度和道路,而最终成为忠臣孝子的?
4、这篇文章通过周处(此处填一四字成语)的故事,说明了“ ”的道理,很有教育意义。
五、《周处》一文出自朝刘义庆编撰的《 》。
此书对后代小说及笔记文学有较大影响。
答案
一、 1、 hèng 祸害
2、 shùi 劝说
3、 cuō tuó 虚度时光,这里是过时的意思。
二、 l、 希望
2、 显扬,显著
3、 于是,就
三、 B
四、 l、 凶强侠气
2、 杀蛟后从水里出来,听到乡里人以为自己在杀蛟中死去而互相庆贺的话,才意识到自己被乡里人当做祸患,而决心痛改前非的。
3、 陆清河(陆云)
4、 改邪归正人患志之不立
五、 南北朝世说新语本
《出师表》中考试题集锦
一、①臣本布衣……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而忠陛下之职份也。
1、这段文字选自的《出师表》,“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由是感激()②遂许先帝以驱驰()
③故五月渡沪()④先帝不以臣卑鄙()
⑤深入不毛()⑥臣本布衣()
⑦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3、第②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
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
______________。
4、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
______________,临危委重任和______________。
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
5、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
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
上联: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下联: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顾:
三顾茅庐:
①六出:
______________②东和:
______________③收二川:
______________
④七擒:
______________⑤北拒:
______________⑥排人阵:
______________
6、与“咨臣以当世之事”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先帝不以臣卑鄙B、以伤先帝之明C、悉以咨之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7、用一个成语概括:
先帝不以臣卑鄙,狠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划线语句的内容:
______________。
8、“由是感激”中的“是”指代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作答)。
9、"此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
"中的"此"指代什么?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作答)。
10、概括这两段的文字的内容。
第一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二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作者强调自己本来的志向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08年长春市)阅读下面两则短文,回答问题
【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乙】晏子为齐相,出。
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
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②,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③。
夫问其故。
妻曰:
“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④齐国,名显诸侯。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⑤深矣,常有以自下⑥者。
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
然子之意,自以为足。
妾是以求去也。
”
其后夫自损抑⑦。
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⑧。
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释:
①御:
马夫。
②驷马:
四匹马拉的车。
③去:
离开,这里指离婚。
④相:
担任国相。
⑤志念:
志向和思考的东西。
⑥自下:
谦虚。
⑦自损抑:
克制自己,保持谦卑。
⑧对:
回答。
16.解释下列短语。
(2分。
任选4个作答)
(1)简拔:
(2)裨补阙漏:
(3)优劣得所:
(4)意气扬扬:
(5)名显诸侯: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4分)
(1)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2)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18.选出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
()
A.甲文是奏章,是典型的事实论证的写法,思路严密;直截了当,让人容易接受。
B.乙文是寓言,简短精练,含义深刻,含蓄地表明观点、说明道理,说服力强。
C.甲文乃出师伐魏前所作,基本目的是表达感念先帝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
D.乙文非常细腻地叙述了一个故事,虽鲜明生动,但读者难以把握作者的真实意图。
用这样的手法推荐国家大臣,似乎也不够慎重。
19.诸葛亮和晏子都是古代名相,结合选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们选用人才的标准有何不同。
(三)(2010年贵州安顺市)阅读《出师表》,完成10一14题。
(16分)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4分)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②以光先帝遗德( )
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④悉以咨之(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分)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古之贤者善于以史为鉴,察治国家兴衰之理。
作者深情地回顾先帝“叹息痛恨”的情形有什么意图?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陆游在《感状》中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
”足可见此文传唱千古的原因在于作者凛然正气中所蕴含的耿耿忠心。
细读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出三点即可)(3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挚诚,缘于先帝的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用毕生心血履行着自己神圣的职责。
请结合原文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在重视责任意识的今天,他的这种精神将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
(3分)
答:
四、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8—12题。
(19分)
【甲】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观沧海》)
【乙】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臣不胜受恩感激。
(选自《出师表》)
【丙】贞观初,有上书请去佞臣者,太宗谓曰:
“朕之所任,皆以为贤,卿知佞者谁耶?
”对曰:
“臣居草泽,不的知佞者,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若能不畏雷霆,直言进谏,则是正人,顺情阿旨,则是佞人。
”太宗谓封德彝曰:
“流水清浊,在其源也。
君者政源,人庶犹水,君自为诈,欲臣下行直,是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
朕常以魏武帝多诡诈,深鄙其为人,如此,岂可堪为教令?
”谓上书人曰:
“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不欲以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出师表 对比 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