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krwopn地理熊俊涛三中.docx
- 文档编号:4304814
- 上传时间:2022-11-29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130.99KB
Dkrwopn地理熊俊涛三中.docx
《Dkrwopn地理熊俊涛三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krwopn地理熊俊涛三中.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Dkrwopn地理熊俊涛三中
Timewillpiercethesurfaceoryouth,willbeonthebeautyoftheditchdugashallowgroove;Janewilleatrare!
Abornbeauty,anythingtoescapehissicklesweep
.--Shakespeare
2009年全国高考文综(Ⅱ)地理试题分析及
对地理教学的启示和复习建议
(天水市三中熊俊涛)
一、2009年全国高考文综(Ⅱ)地理试题分析
(一)、地理试题的整体分析
1.试题结构及考点分布
中心问题
题号
分值
呈现方式
考查的基本知识
考查的基本能力
等值线(等高线地形图)图
6、7、8;
39(4)、(5)
32
等高线地形图、古荆州等高线地形图
等值线分布、地形分布、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高差与温差的的比较计算;地形与天气的变化的动态分析;地形与交通的关系;地形与人们生产活动的关系等;
ab
工业生产与环境的关系、可持续发展、区域定位
1、2、3
12
简短的材料
工业的布局主导因素、清洁生产与环境保护、区域定位等。
ab
日、地、月运动位置关系、月相及出现时间与地域人类活动和自然现象的关系
9、10、11
12
材料呈现无图考图
地球运动、太阳运动、月球运动及三者之间的运动位置关系即月相的变化规律、不同地域不同时间的自然现象变化及人类的活动等
ab
人口在纵向时间的变化
4、5
8
人口变化柱状示意图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的对比图示
人口的变化主要是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以及人口增长类型、人口结构及不同地域的对比等
ab
区域定位、区域的地形特征、自然条件及分析有利于农业生产活动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36⑴⑵⑶
36
厄瓜多尔微观区域地图
区域地形特征及有利于农业生产活动的自然区位和社会经济区位
abcd
综合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
区域定位、地形及其他自然条件与交通和农业生产的关系
39⑶⑷
20
区域地图
古荆州地图
abcd
综合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
(注:
a获取和解读信息;b调动和运用知识;c描述和阐释事物;d论证和探讨问题)
2.2009全国Ⅱ卷文综地理试题的主要特点
(1)注重考查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少数题有超纲的嫌疑
(2)读图、识图、析图仍然是考查的重点,图像有创新,形式多样,加大了无图考图的比重,学科特色鲜明
(3)隐性介入社会热点,衔接新课程改革,体现新课改理念
(4)试题坚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特别是注重考查地理学习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5)人文地理试题体现动态的变化过程
(6)以区域为载体,考查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7)时空交汇,史地一家,强化综合,强调学科间联系
(8)题型稳中求变,注重语言文字的表述,体现了近年来高考命题的一贯原则
(9)地理图表和文字是近年来高考地理试题的亮点
(10)试题综合性强,注重对考生思维层次的考查
(二).我省考生答题分析
1.答题情况数据分析
题目
平均分
难度
区分度
选
择
题
1
3.28
0.82
0.23
2
3.89
0.97
0.18
3
2.77
0.69
0.36
4
0.52
0.13
0.8
5
1.24
0.31
0.07
6
3.03
0.76
0.32
7
0.82
0.21
0.03
8
1.50
0.38
0.10
9
1.29
0.32
0.10
10
1.41
1.35
0.14
11
1.07
0.27
0.08
综
合
题
36
全题
17.68
0.49
0.67
(1)
3.7/4.27
(2)
8.44/8.6
(3)
5.33/5.84
39
(4)
5.26/5.44
(5)
4.65/4.84
2.考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A.存在的问题
(1)获取和加工题目信息的能力不足,导致审题不清,得出错误结论
例:
(09年全国Ⅱ卷) 近期研制出利用玉米叶片加工、编织购物袋的技术,这种购物袋易分解且物美价廉。
据此完成1~3题。
1.该种购物袋的生产厂应该近
A.原料产地 B.销售产地
C.能原产地 D.研发基地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运用相关地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知识迁移转化的能力。
通过文字材料的呈现,考查考生对工业区位选择影响因素的认知和理解。
“玉米叶片为原料且物美价廉”,从中提取隐含信息:
该编织袋的加工生产的区位布局应接近有丰富玉米叶的原料地。
故选A。
“近期研制”这一已知题干,容易误导考生,先入为主联系科技因素在其区位选择中的影响。
【区分度】:
低
2.以该种购物袋替代目前广泛使用的同类产品,对环境保护的直接作用是
A.减轻大气污染 B.减轻“白色污染”
C.促进生物多样性 D.减轻酸雨危害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考查考生对生活污染(塑料袋造成的白色污染)的理解。
玉米叶片环保购物袋取代原有塑料制品袋,其意义在于:
用易降解无污染的环保用品代替难降解的塑料制品,降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选B
【区分度】:
低
3.该种购物袋的生产原料在我国的最大产地是
A.河南省 B.山东省
C.四川省 D.吉林省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知识联系、迁移转化的能力。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新型环保购物袋的原料---玉米叶的来源地,即玉米这一农作物的广泛种植区,吉林省是我国玉米产量最大的省,玉米叶片最丰富,因此成为该原料导向性工业的最佳布局地。
选D
【区分度】:
低
(2)知识的拓展联系、联想,学科间知识系统综合,动态分析问题和空间定位的能力不足,导致一些题目感觉无从下手或得出错误结论。
例(09年全国2卷)图1显示某国1951—2000年每10年的人口变化读图1完成4~5题
4.1951——2000年,该国
A.是人口净迁入国 B.人口的迁入是维持人口增长的主要方式
C.人口的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 D.人口增长了15.1%
【解析】该题考查考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从图1可以提取以下信息:
各时间段该国的自然增长率,各时间段该国的人口迁移率(注意正负关系,即净迁入与净迁出),各时间段该国的人口变化,即增长率,主要原因不同;该国1951---1970年自然增长率较高。
1971---2000年净迁入人口较多,根据两个时间段人口的自然增长情况和机械增长情况,50年间该国为人口净迁入国。
选A
【区分度】:
中
5.据图示资料推测,该国
A.自20世纪70年代,人口再生产进入现代型
B.可能位于欧洲
C.1990年人口达到900万
D.20世纪末青壮年人口比重偏大
【解析】该题考查读图、析图,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根据图中的信息、题干信息所限,该国人口增长模式、人口的年龄结构的判断条件不足。
但可以确定出该国目前净迁入人口较多,且自然增长率较低,符合欧洲的实际人口增长状况。
故选B;C选项中对该国总人口的分析也同样缺失必要条件,即人口总数需受制于人口增长、人口迁移、人口基数。
【区分度】:
中
图2中。
H地恰与某高压天气系统中心吻合,该天气系统以每天约200千米的速度东移。
据此完成6~8题。
6.H地与甲聚落的相对高差约为
A.800米 B.1500米
C.1800米 D.2100米
【解析】该题目考察考生的基本学科素养----等高线的判读。
H的海拔高度在2000---2200米之间,甲聚落的海拔高度在400—600之间,两地高差在1400---1800之间,故选1500米,也可借助计算公式:
(8-1)200 选B 【区分度】: 低 7.上午10时,H地气温为12℃,甲聚落气温为17℃。 到15时甲聚落的气温最接近 A.15℃ B.18℃ C.21℃ D.24℃ 【解析】该题考查考生的分析、计算能力、推理能力,以及对气温垂直变化与分布的理解。 两地气温相差5度,根据气温的垂直变化的规律,上午10时两地应相差9度左右,即甲地应为21度左右,显然这其中的原因在于地势差异,下午15时的H地气温与10时时相差不大,而甲地在获取了足够的太阳辐射后的15时,其气温要比上午时的21度偏高,故可确定D选项。 【区分度】: 高 8.甲聚落第二天的天气状况为 A.晴天转阴雨 B.大风有浮尘 C.晴暖有微风 D.阵风间暴雨 【解析】该题考查考生对天气、天气系统的掌握与理解,第二天,高压系统已经不在控制该区域,故可甄别四个选项(当然,这其中需要分析及简单计算该天气系统的移动)。 选C 【区分度】: 中 某旅游团希望在杭州西湖欣赏“雷锋(塔)夕照”的同时,也领略“月到中天(月亮高度最大),水面风来”的情境。 (注: 月球公转周期约为30天,农历初一月球在天空中的视位置最靠近太阳)完成9~11题。 9.若旅行团在某日16时左右看到了“月到中天”,则该日式农历 A.初二 B.初五 C.初八 D.十一 【解析】16时左右应是日落之前,正午之后。 月到中天,根据月相变化规律,可以确定B.考察了考生的分析问题能力以及生活观察能力。 【区分度】: 中 10.若该旅行团在某日18时40分左右看到“月到中天”,则该日式农历 A.初二 B.初五 C.初八 D.十一 【解析】18时40分左右应是黄昏时刻,月到中天,根据月相变化规律,应为上弦月.选C 【区分度】: 中 11.若该旅行团在18时40分左右看到“月到中天”,并欣赏到“雷峰夕照”,那么这时期 A.华北平原小麦丰收在望 B.长江三角洲油菜花盛开 C.松嫩平原稻谷飘香 D.山东半岛瑞雪迎春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提取信息,分析判断季节的能力。 “月到中天”、“雷峰夕照”同时出现,是判断季节的关键所在,初夏。 “油菜花开”初春、“稻谷飘香”夏末、“瑞雪迎春”冬季。 选A 【区分度】: 中 20世纪90年代以来花卉消费的国际需求迅速增长,北美、日本、欧洲、成为世界三大花卉消费市场。 同期,图4所示国家成为所在大洲第二大花卉出口国。 简述该国的地理位置及地形特征。 (10分) 说明该国有利于花卉生长的自然条件。 (13分) 概述该国发展花卉产业的社会经济条件。 (13分) 【解析】该题考查考生区域判读、分析、应用等能力。 (1)题,从经纬度坐标图中判断该地位于南美洲西北海岸,进而可根据上述总体定位,结合已学区域相关知识进行分析、阐述,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特征涵盖地势起伏状况、主要的地形单元等。 (2)结合已有定位结果,联系该地气候,点明对花卉种植的有利条件,如: 降水、温度等。 (3)联系花卉种植业的区位选择因素,着重考虑交通、市场、廉价劳动力,甚至政策。 【区分度】: 中 【参考答案】: (1)位于南美洲(西)北部,赤道从背部穿过(位于低纬地区或热带地区),西临太平洋。 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多高峰。 (2)(地处低纬),雨量较充沛, (地势较高)常年光照充足,气候温暖,年温差小。 (3)通过航空运输, 可以方便联系北美、欧洲等花卉消费市场,该国(为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低廉。 (政府决策)推动花卉种植和出口。 (3)语言表达的逻辑性和条理性不强,不会运用专业术语答题,导致失分。 (4)错别字多,书写零乱,不规范答题或答题错位甚至胡写一气,直接影响得分。 二、2010年地理高考备考建议 (一)、新课改背景下的命题设计理念 1.注重评价学生的地理思维品质,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 •考查学生独立获取地理信息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包括探究学习)独立发现思考并解决问题 2.注重考查学习方法 •空间定位的方法 •对现实地理现象或地理问题进行抽象、模拟、假设的方法 •区域比较的方法 •案例分析及论证方法 3.注重考查对实际问题的解决 •强调学习“有用的地理” •试题情境设计选用实际材料,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认识和解决现实生产生活中的地理问题。 4.注重考查对社会重大问题的关注和地理认识 •试题设计选取被普遍关注的全球或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的相关问题。 如全球变暖、自然灾害的成因及分布规律、城市热岛效应、生态环境与农业发展。 •考查学生对社会重大问题的地理认识能力。 5.体现地理学的前沿性 •地理学研究新技术手段的应用 •地理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2009年新课标地理试卷对我们的启示 2009年实施新课标的省份有: 宁夏、海南、山东、广东、天津、安徽、浙江、福建、江苏等9个省区。 其共同特点值得我们注意的是: 1.命题立意关注学科思想,注重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考查 2.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并注意构建新的联系线索 3.突出能力立意,注重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4.情境设置新颖,注意图文结合,考查图像图表资料的解读和运用能力 5.选材角度独特,关注社会热点,注重联系生活,地方命题突出联系地方实际 6.设问开放,体现发现、探究精神,重视发散思维与创新思维的考查 (三)、明确地理考试的基本要求 1、解读文综《考试大纲》提出的地理考核目标与要求(4项13条“能够”) (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能够从题目中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2)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P.1 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 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地理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 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 不同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论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 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 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分析、判断、阐释地理基本 原理与规律。 (4)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 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 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2、剖析地理学科的能力要求(10项) (1)对地理事实的识记与空间定位——地理名称、地理资料、地理时事的掌握 (2)对地理概念的理解与区分——一般概念、特殊概念、集合概念 (3)对区域特征与差异的分析比较——中国、世界的区域特征与区域差异 (4)对地理图像的判读与使用绘制——了解图像的分类、命题思路、图像要求 (5)对地理事物的描述与理解概括——自然要素、人文要素、以及人地关系的空间结构联系与发展变化 (6)对国情国策的认识与开发整治——国情、国策及有关政策法规的关系,国土开发与整治措施 (7)对原理规律的运用与推导说明——以原理规律说明事实,以事实材料印证原理规律 (8)对数据信息的提取与判断反思——使用和分析数据,提取有效信息 (9)对地理现象的比较与分析评价——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解释和解决问题 (10)对学科术语的使用与准确表述——运用学科术语,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的表述 3、临场能力要求 (1)对新问题的应变能力 (2)提取有效信息并迅速解读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 (3)对储备知识的联系迁移能力 (4)文字准确、条理清晰的表达能力 (5)随时调整心态稳定自控的能力 以上各项能力需要从现在起就要有意识地进行锻炼、自觉培养。 (四)、综合题的命题模式 1.描述地理事物特征——命题方式: 等值线图与区域地图的结合 例如: 描述区域降水量分布(观察等降水量线分布,递增或递减规律,并分析原因) 描述区域地形分布状况(山脉答分布位置及走向、平原答分布位置、高原答位置及表面状态);说明城市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描述等温线、等压线分布特征等。 P.2 等值线可以有: 等温线、等压线、等降水量线、等盐度线、等太阳辐射线、等震线、等≥0℃积温线、等高线等多种;区域图种类更多,范围大小、地形类型、气候类型、不同自然带、不同植被、海洋中不同海域、大陆东西岸的不同洋流分布等; 解答这类试题需要: 了解区域特征、了解等值线图原理及影响因素、掌握等值线图的判读要领与分析能力。 2.分析自然地理原理规律在区域中的应用 此类试题常围绕某项问题深入分析,而且要求比较全面地掌握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 例如: 自然地理要素在区域中的分布,自然现象在空间的分布与时间的变化: 地形的成因原理,气候要素(气温、降水、气压和风)的成因原理,河湖水文特征的形成原理,自然植被和自然带的分布规律等。 例如09年全国卷1尼罗河问题;09年北京卷渭河平原成因、泾河张家山及渭河咸阳两水文站的含沙量比较。 正午太阳高度在地区的分布或季节变化,昼夜长短在区域的分布或季节变化,晨昏线的分布与变化,自然景观的特点和分布等。 3.根据自然条件思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的应对措施 注意不同自然条件下人类对环境的适应、利用、改造的措施,人类对环境施加的影响,或人类在不同环境下所遇到的困难,解决的办法。 要求考生要能超越空间、时间,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去进行“设身处地”的独立思维和探究、想象。 需要结合实际、独立思考,并能根据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4.分析人文地理原理在区域中的应用 例如: 区位因素在工业、农业、城市、交通等方面的应用,这是近年来高考试题中经常出现的命题思路。 考生在掌握各区位因素的同时,还必须了解具体的区域知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在运用某区位因素分析问题时,还需要结合目前已经变化了的形势(如新资源的发现或老资源的枯竭、设备的更新或技术的陈旧、政策的变化、交通条件的改善、引进资金技术等) 5.比较区域地理在不同范围或不同要素方面的差异 利用局部地图让考生比较两区域的差异(有时是中国与世界的两个区域),这也是地理综合试题中经常出现的,在被比较的区域中一定有某些相同或明显不同的因素,考生需要熟悉被比较的区域地图,并了解各自的位置和所处的地形区、气候类型、自然带等。 6.选修模块试题突出所选内容的主要问题 选修模块内容比较简单,突出所选内容的主要问题,目前一般选修《旅游地理》、《环境保护》、《自然灾害与防治》等。 有的省区只选择其中两个模块,也有的省区不考选修模块。 (五)、复习备考的应对措施: 1、熟悉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牢记重要地理事物相对位置,并注意局部地图与全局的关系 地图知识需要加强,考生应熟练地掌握地图,在复习过程中列出对地图的记忆要求,要能默绘区域草图,掌握主要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说出重要经纬线所经过的大洲大洋名称,能描述中国全国和各分区的重要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分布。 地图复习要领: ①搭骨架(树立经纬网概念)、②描轮廓(画大洲大洋、中国政区轮廓)、③填内容(主要地理事物)、④塑高低(地形地貌山河)、⑤布风云(气压带风带、洋流)、⑥画点线(城市交通线等)、⑦说特征(圈不同范围的区域说特征)、⑧比差异(对比区域差异)⑨析原理(分析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的成因原理)、⑩找规律(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地理现象的运动规律、变化规律)。 P.3 2.、注重临场探究能力的培养,加强独立思维分析的练习,明确不会有书本上的现成答案 加强讨论,争取发言机会,重视表述能力的锻炼;特别是某些重点问题,需要深入全面地广泛联系(不是把知识讲得有多深,而是要从结构上联系广泛,如主要河流的源流概况、补给来源、径流变化、水利水害;某些地形区的地形分布、地形成因、地形特征、地质灾害等)。 鼓励发散思维,有些问题不追求唯一答案等。 例如: 大气环流的概念——全球性大规模、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大气环流的作用——全球热量交换、水气输送的重要方式; 大气环流的形成因素——太阳辐射(形成单一热力环流)、地球自转(形成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地球公转(气压带风带有规律地季节位移)、海陆分布(气压带风带被切割,形成高压低压中心)。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以北半球为例): 气压带风带运动方向性质移动影响范围对气候的影响 副极地低气压带上升湿润 40°~60°温凉湿润降水均匀 西风带西南风湿润 30°~40°夏干冬雨 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干燥 20°~30°终年炎热干燥 信风带东北风干燥 10°~20°高温分干湿两季 赤道低气压带上升湿润 南北纬10°间终年高温多雨 3、重视观察图像资料的练习,学会迅速阅读提取信息的本领(如等值线图,要观察数值间隔和单位、注意延伸方向、递增递减规律、疏密程度等),注重提取与处理信息的训练 学会总结观察、判读各种图像要领的方法,并多举实例与区域的实际相结合,描述特点、分析原因、比较差异、预测趋势。 考生要多接触新的图像资料,主动多搜集新的图像资料,作发现信息、提取信息、探究问题的练习。 (1)等值线图判读要领 ①观察数值间隔及单位; ②观察等值线的延伸方向,确定影响因素; ③观察递增递减规律,分析原因; ④根据等值线的疏密程度,判断变化剧烈或缓和; ⑤相邻两条等值线之间的封闭等值线的判读: 低于低值,高于高值。 (2)晨昏线、日界线及昼夜半球的判读要领 ①晨线以东为昼半球,昏线以东为夜半球; ②昼半球的中心线为12点,夜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krwopn 地理 熊俊涛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