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格尔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docx
- 文档编号:4303501
- 上传时间:2022-11-29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38.38KB
准格尔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docx
《准格尔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准格尔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准格尔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
准格尔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鄂尔多斯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时间2007-12-17
“十一五”时期(2006—2010年),是我旗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加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产业化进程,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准格尔的关键时期。
《准格尔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准格尔旗委员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自治区党委七届十一次全委会、市委一届九次全委会和旗委十二届九次全委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规划,是“十一五”时期我旗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依据。
“十五”时期,我旗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复杂多变的形势面前不断完善发展思路,创新发展举措,解决发展难题,实现了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快速发展,成为我旗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干部群众得实惠最多、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社会事业投入最多的时期。
2005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31亿元,超“十五”计划71亿元,年均增长37.3%,人均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1万元增加到4.8万元(约合5900美元),居全区第一位;财政收入完成28.8亿元,超“十五”计划22.8亿元,年均增长57.2%,居全区第二位;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1.2亿元,是“九五”期间的4.6倍;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11399元和4705元,分别比“九五”末增加5994元和2498元,年均增长16.1%和16.3%。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
三次产业比例由2000年的9.6:
64.1:
26.3调整为4.1∶66.5∶29.4,呈现出一产调优、二产调强、三产调快的特点。
工业经济规模、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
2005年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73.4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44.5%上升到56%。
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2005年完成增加值4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4.3%,较“九五”末增加38亿元。
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化率达到47.4%。
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
这些都为“十一五”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结分析我旗“十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
产业层次低,原字头产业比重大;城乡发展不平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不相协调;产业结构单一,适应国家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调整的能力较弱;生态环境脆弱,恢复植被、矿区治理的任务十分艰巨;社会事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还不够快,与人民群众和经济发展的要求仍有距离。
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十一五”发展过程中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十一五”时期,我旗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有利条件。
从外部看,西部大开发深入实施,国家能源持续紧张,自治区和鄂尔多斯市全力实施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战略,为我旗加快发展提供了发展机遇和空间。
从我旗自身看,“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一是我旗正处于历史上发展前景最明朗、发展势头最好的时期,已经全面进入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二是发展潜力巨大,“十五”期间实施的一批重大项目将在“十一五”期间全面投产运营,必将有力拉动未来五年经济快速增长;三是发展优势明显,“水、电、路、城”等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体系逐步建立,资源、区位、交通、人文等综合优势突出,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四是全旗上下发展热情高涨,发展信心倍增,广大干部群众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氛围日益浓厚;五是全旗在扩大招商引资,服务项目建设,推进“三化”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今后加快发展奠定了基础。
只要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抢抓机遇,顺势而上,就一定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新的发展局面。
一、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与主要目标
“十一五”期间,我旗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积极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落实“五个统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建设“富裕、文明、生态、平安”准格尔,到2010年把我旗建成国家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建成连通中西部地区的物流中心,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根据上述总体要求,“十一五”时期,我旗经济社会发展要坚持以下原则: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强化机遇意识,把握有利条件,加快发展步伐。
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第一要务不动摇,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现在结构调整中加快发展,在加快发展中调整结构,努力保持经济长期快速增长。
抓住国家煤、电、油等能源紧张的有利机遇,鼓励能源重化工产业发展,延伸加工转化增值链条,加快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步伐。
——遵循规律、科学发展。
充分认识自然规律、客观规律和经济规律,在遵循规律的基础上制定措施,调整结构,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水平,避免发展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举措与地方经济社会的实际相协调。
——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切实加强薄弱环节,努力化解突出矛盾,既追求发展的速度,更注重发展的质量,既追求发展的快速性,更注重发展的均衡性,促进城乡、区域、经济和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和谐准格尔摆在重要位置,更加注重人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健康素质的提高,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社会诚信和社会安定,努力扩大就业,加强社会保障,使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十一五”时期我旗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建设富裕准格尔,促进经济更快发展。
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不断扩大经济总量,增强经济实力。
工业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传统商贸和现代服务业全面发展,三次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国民经济更具活力,产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明显提升。
“十一五”期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7.9%,到2010年达到45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万元,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2:
58:
40。
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8%,到2010年达到65亿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累计完成700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0亿元,年均递增10.5%。
——建设文明准格尔,促进社会更加进步。
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社会诚信体系不断健全,城乡文明程度大幅提升。
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水平明显提高。
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分配调节制度不断完善,城乡差距不断缩小,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2000元,年均增长14%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1000元,年均增长18%以上。
城乡居民综合参保率分别达到95%和85%以上;每千人拥有医生数达到3人、医疗病床达到3.5张;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达到5万人;五年内新增就业岗位4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总人口控制在30万人以内;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2岁。
——建设生态准格尔,促进环境更加优美。
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加强环境保护,构筑以青山、碧水、绿地、蓝天为特色的生态系统。
循环经济得到发展,节约型社会逐步形成,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协调统一,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201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8%以上,植被覆盖度达到75%以上,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8平方米,大气环境质量达到Ⅱ级,“三废”处理率达到国家要求。
——建设平安准格尔,促进社会更加稳定。
民主法制建设全面推进,政治文明不断加强,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益得到尊重和保障,社会更加稳定,市场秩序更加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二、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努力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坚持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推进、农民转移相结合的原则,把规划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先规划后建设,防止随意性和盲目性,提升建设水平和品位。
坚持先试点后推开,选择一批重点村镇,以村容村貌整洁、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和创建文明村镇为重点,确保建一个成一个,建一批成一批。
总体目标是:
一年突破、三年见效、五年变样,率先在鄂尔多斯市基本建成“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协调、治安良好、社会稳定、文明进步”的新农村。
(一)发展现代农牧业。
不断调整农牧业内部结构,优化农牧业区域布局,建设一批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精品农牧业生产区,保持农牧业稳定发展。
“十一五”期间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7.8%以上,2010年达到10亿元。
种植业:
稳定粮食生产,加大优质饲草料种植面积,适度发展特色经济作物。
“十一五”期间,农作物总播面积保持在100万亩左右,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保持在40万亩,其中以玉米为主的饲料作物30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12万吨;经济作物保持在15万亩,其中无公害蔬菜、瓜果7万亩;以青贮玉米为主的优质饲草种植面积保持在45万亩,农作物粮经草种植比例调整为40:
15:
45,形成为养而种、以种促养、以养增收的农牧业产业体系。
畜牧业:
以肉羊、肉猪、肉牛、奶山羊养殖及特色养殖为主,大力发展舍饲养殖,加快标准化、适用型养殖小区建设,扩大畜牧业总量,提高畜牧业在一产中的比重。
2010年,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达到207万头只,其中羊达到184万只,生猪达到18万口,牛达到3.8万头。
林业:
按照种管并举、分步推进和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继续加强生态重点项目建设,着重加强骨干公路沿线、城镇和工业园区绿化。
“十一五”期间,继续实施好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完成退耕还林75万亩,完成天然林保护工程公益林建设50万亩。
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加大油松等优质乔木种植力度,大力发展灌木林。
“十一五”期间,沙柳种植面积增加40万亩,达到100万亩,柠条种植面积增加30万亩,达到150万亩,沙棘种植面积增加40万亩,达到100万亩。
渔业:
充分利用过境黄河和库坝水域资源,大力发展沿河精养、半精养和库坝网箱养鱼,提高“巨合滩鱼”商标的知名度。
积极发展垂钓、餐饮、旅游度假等现代休闲渔业,增加水产品销售量,提高渔业的经济效益。
2010年,水产养殖面积达到3.2万亩,其中池塘精养面积1.3万亩,鲜鱼产量达到1.3万吨。
(二)大力实施农牧业产业化经营。
加强农畜产品基地建设,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牧业产业化、市场化和组织化程度。
加强农畜产品基地建设。
通过扶植专业大户、种养殖小区和规模化、规范化种养殖企业等多种形式,促进农村土地合理有序向种养大户和企业流转集中,有效推动农畜产品基地建设,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
“十一五”期间,重点加强肉羊、肉牛、奶山羊产业基地及配套的饲草料基地、无公害蔬菜、瓜果生产基地、绿色小杂粮基地、核果类基地、灌木林基地、食用菌生产基地、沿河水产品基地建设。
具体规划为:
沿河高效农牧业区,以十二连城为中心,辐射大路、布尔陶亥部分地区。
一是实施十二连城引黄保灌土地改造工程,建设6万亩高效农业生产区;二是种植优质饲用作物,建设20万亩饲草料基地,依托饲草料基地实行舍饲养殖,建设肉羊、肉牛养殖基地;三是以瓜菜产业为主,发展特色种植,建成5万亩无公害蔬菜、瓜果生产基地;四是发展水产养殖业,形成水产品养殖基地。
城郊特色种养殖业区,以薛家湾、沙圪堵两镇为中心,辐射大路、龙口镇。
完善奶山羊养殖基地配套设施,建设2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年产260万公斤食用菌基地,建设200亩花卉、苗木生产基地。
生态经济区,以暖水、准格尔召为中心,辐射纳日松、龙口及沙圪堵部分村社。
立足该区域农牧业生产条件较差的实际,突出生态建设,实施牛川治河造地工程,建设2万亩高效农业生产区,建设50万亩核果类生产基地、5万亩绿色精品小杂粮生产基地、100万亩沙棘生产基地和350万亩灌木林基地。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大力发展果蔬饮料、肉联加工、沙棘有效成份提取、手工地毯、脱水蔬菜、奶制品、中高密度纤维板、沙蒿籽胶、葵花蛋白及绿原胶、柠条颗粒饲料、玉米淀粉、酿酒、沙野菜等农畜林沙产品加工业。
进一步优化农牧业开发的投资环境,集中力量,大力培育、扶持和引进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特别是农畜产品加工和销售龙头企业,建立一批深加工、精加工企业,提高产品档次,以适应和满足市场的需要。
扶持内蒙古高原杏仁露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发展,推进内蒙古宏盛肉联有限公司清真肉羊屠宰加工厂等项目建设进度。
通过产品加工、物流配送等方式,延长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发挥市场在推进品牌战略中的基础性作用,创立我旗农畜产品名优品牌。
加快农牧业质量标准化建设。
充分利用我旗得天独厚的无污染农牧业生产条件,按照无公害生产规程组织生产,提高质量,扩大市场占有量,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食品质量需求。
继续实施种子工程,加大农作物种子繁育和畜种改良力度,为生产优质、高产、高效农畜产品奠定基础。
完善植物病虫害防治及动物疫病防疫检疫体系,建立重大疫情预警机制。
全面提高农牧业机械化应用水平,推进农牧业各行业标准化建设。
提高农牧业生产的组织化和社会化服务水平。
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鼓励和支持农民自主发展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专业协会,力争形成一品一会的格局,充分发挥专业协会在组织生产和连接市场方面的独特作用。
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村经济人队伍,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农民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
大力加强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强化服务职能,提高服务水平,增强服务效果。
完善农牧业主导产业科技信息服务制度,采取包乡、包村、包户等形式,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技术和信息支持。
(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切实提高对自然灾害的预防能力。
在搞好村镇布局和居民点布局调整规划的同时,加大农村安全饮水、通讯、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2010年基本实现苏木、乡镇到行政村公路黑色化,农村电话普及率达到6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30%,农村居民人均砖混结构住房面积达到38平方米。
新建人畜饮水工程102处,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
继续推进农村改厨、改厕、改圈和沼气利用工程,加强村庄整治,大力改善农村环境卫生和村容村貌。
(四)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加快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加强基层文化站建设,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扩大覆盖范围,建成较完善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设立救助基金,提高大病统筹标准。
继续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户救助标准。
完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扶贫工程。
(五)切实抓好扶贫开发。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开发扶贫、协调发展”的原则,切实抓好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和劳动力转移培训三个重点。
集中财政扶贫资金和以工代赈资金,以贫困人口为基本对象,以贫困村为主战场,以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围绕二、三产业用工需求,加强对农民职业技术和就业技能培训,培植、壮大、发展劳动力中介组织,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坚定不移地走“减少农民,致富农民”的路子,积极引导生存条件较差地区农民自主移民,鼓励农民进入中心城镇,2010年力争使全旗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减少到4万人左右。
利用信贷扶贫资金,引导和扶持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在贫困地区建设生产基地,发展订单农业,增加贫困人口现金收入。
鼓励企业、社会、个人参与扶贫事业,多渠道增加扶贫投入,特别要加大对少数民族贫困人口的扶持力度。
“十一五”末,全旗50%的贫困人口达到小康水平,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3000元以上,贫困人口发生率控制在5%以下。
三、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充分发挥煤炭资源优势,以煤炭、煤电、煤化工、高岭土、环保型高载能五大产业为重点,加快煤电、煤化工产业发展步伐,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构筑亿吨级煤炭、五百万千瓦级电力、五百万吨级煤化工产品、百万吨级高岭土系列产品、百万吨级环保型高载能产品基地。
“十一五”期间,全旗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6%以上,2010年达到233亿元。
(一)煤炭工业。
培育大型煤炭企业。
按照矿井大型化、企业集团化、生产规模化的原则,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充分发挥优势企业的龙头作用,鼓励其收购、兼并中小煤炭企业,进行资源整合、资产重组,集中资金改造和建设高标准矿井,提高单井生产规模。
重点支持伊泰、汇能、伊东、满世、聚能、聚祥等地方煤炭企业在兼顾其它煤炭企业利益的基础上,采取多种形式组建大型煤炭集团公司。
通过“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运作”的方式,全面整合煤炭资源,加快煤矿安全技术改造步伐,促进煤炭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2010年,全旗煤炭产量突破1亿吨,其中地方煤矿达到6000万吨,原煤就地转化率达到35%以上,原煤生产百万吨死亡率控制在0.3以下。
加快机械化改造进度。
以提高资源回采率为目标,全面实施地方煤矿(现有生产矿井和计划建设矿井)生产系统技术改造,大力推广应用机械化采煤技术。
2007年底前全部实现正规机械化开采。
东部地区的煤矿单井生产能力全部达到60万吨/年以上,南部地区的煤矿单井生产能力全部达到45万吨/年以上,中西部地区的煤矿单井生产能力全部达到30万吨/年以上。
东部特高厚煤层矿井回采率达到65%以上,采区回采率达到75%以上;中西部区中厚煤层矿井回采率达到70%以上,采区回采率达到80%以上。
加强矿区基础建设和人才培养。
进一步完善矿区公路网络,根据矿区生产能力,科学编制矿区公路建设规划,加大矿区运煤公路的改造和建设力度,争取到2007年底实现矿矿通油路,彻底解决煤炭外运的瓶颈问题。
做好矿区电网规划建设,争取到2007年底,所有煤矿实现双回路供电。
结合技术改造和现代化矿井建设,做好煤矿供水规划和配套设施建设,满足煤炭企业用水需求。
加大专业技术人员的招聘、培训、培养工作,大力推广应用煤炭开采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提供人才支持、技术保障。
加强行业管理。
按照国家、自治区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有关要求和国家发改委关于加强煤炭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精神,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严格按照全旗煤炭资源整体开发规划进行煤炭资源开发和煤炭产业升级改造,保持煤炭产量平衡;进一步完善矿业权制度,深化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完善行业协会运作机制,规范行业管理,提高竞争能力;强化旗乡两级政府和煤炭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煤炭行业监管体系建设,加大煤矿安全投入,规范煤矿安全管理,建立和完善煤矿安全培训体系,切实保证煤矿安全生产。
(二)电力工业。
依托煤炭资源,发挥区位优势,着眼于“西电东送”和“北电南送”,充分考虑水、煤和环境容量等相关因素,合理布局并加快建设沿黄河火电群。
提倡中水应用,推广使用节水型机组和循环硫化床发电机组,积极采用高效除尘、脱硫等环保技术,努力减少大型火电项目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积极发展30万千瓦以上的坑口电厂,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上网竞争力。
“十一五”期间,重点抓好准大电厂一期2×30万KW续建工程,开工建设国华三期2×33万KW、龙口水电站4×10+5万KW、北方联合电力集团一期2×60万KW、准能矸电2×30万KW、大路德源2×30万KW、华能集团2×60万KW六个电源工程。
2010年,全旗电力总装机容量达到500万KW以上,发电量达到305亿度,其中火电达到280亿度,水电达到25亿度。
(三)煤化工工业。
加快实施煤炭资源就地转化战略,以煤制甲醇和煤制油项目为支撑,大力发展煤化工工业,通过加工转化,延长产业链,实现煤炭资源多次转化增值,使煤化工产业尽快成为我旗新型支柱产业,力争把我旗建成全国煤炭深加工示范和生产基地;加大煤炭洗选、超纯煤项目建设力度,整改提高煤焦化行业,重点发展以甲醇为龙头,多种终端产品滚动发展的煤化工产业。
抓好印尼三林集团大路煤化工基地和伊东集团公司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建设和项目摆布,着力推进三维煤化科技公司煤制甲醇等煤转化项目建设投产。
到2008年,建立以甲醇、乙烯、丙烯为中间产品,丁烯、聚乙烯、聚丙烯为终端产品的煤化工系统,年产中间产品270万吨,终端产品160万吨,通过煤化工系统年转化原煤600万吨。
到2010年,建立以甲醇、丙烯、醋酸、丙烯酸酯、丙烯酸、丁醇为中间产品,以烯烃、汽油、LPG、聚丙烯、醋酸、丙烯酸酯、丙烯酸、辛烯酸、辛醇、醋酸丁酯为终端产品的煤化工系统,年产中间产品300万吨,终端产品245万吨,通过煤化工系统年转化原煤1000万吨。
“十一五”期间,广泛开展煤炭间接液化技术研发工作,启动煤炭间接液化工程技术人员培训工作,在全国率先建立间接煤炭液化示范厂。
到2010年,力争拥有较为成熟的煤炭间接液化技术,为煤液化项目在我旗的大规模开发创造有利条件。
(四)高岭土工业。
利用境内储量丰富、品位高、质量优的砂型软质高岭土、紫木节型高岭土和煤系硬质高岭土资源,充分发挥高岭土研发中心的作用,引进国际先进高岭土生产工艺、装备和制造设备,加快高岭土系列产品开发,重点开发陶瓷级、造纸级、高档涂料级和稀土级高岭土脱硫催化剂项目,使高岭土生产的总体技术水平保持国内领先地位,促进产业规模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十一五”期间形成高岭土深加工主导产品四个(即中高档陶瓷釉料、高档造纸涂料、超纯“双90”产品、制备纳米高岭土产品),精加工主导产品三个(即4A分子筛系列产品、人工莫来石系列产品、纳米级莫来石产品),突出“精、细、纯”和科技含量高四大特点,积极打造高岭土深加工和精加工产品品牌,力争把我旗建成中国北方最大的高岭土深加工与精加工生产基地。
“十一五”末,全旗高岭土系列产品生产能力达到100万吨。
(五)环保型高载能工业。
按照扶优限劣、环保节能的原则,整合现有企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适当控制生产规模,积极发展下游产品。
环保型高载能行业要实现集中生产,排污全部达标,废物集中治理。
(六)建材工业。
依托工业园区,以水泥工业为重点,培育建材产业集群,加快改造传统装备,重点采用日产2000吨及以上规模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与装备,实现高加工度、高集中度、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增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2010年水泥生产能力达到100万吨。
鼓励利用粉煤灰和煤转化废渣生产水泥、建材产品。
四、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加快发展大旅游、大文化、大运输业,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扩张总量,完善结构,增加就业。
“十一五”期间,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2%,2010年达到180亿元。
就业总人数达到7万人,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比重达到45%以上。
(一)大旅游产业。
充分发挥我旗蒙晋陕文化交融优势和独特的地质地貌和自然景观优势,以黄河峡谷为龙头,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联动开发的思路,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加快旅游产业开发步伐,努力把我旗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文化、生态和休闲度假旅游地。
“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以黄河观光和水上观光为主的黄河峡谷岩壁画观光景区,以古朴、自然、休闲为主的豹子塔石寨景区,以幸福和谐为主的沙圪堵“福”文化景区,以四季风情生态休闲和历史文化体验为主的阿贵庙“禄”文化景区,以宗教朝觐为主的油松王“寿”文化景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准格尔旗 国民经济 社会发展 规划 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