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试题及答案DOC.docx
- 文档编号:429781
- 上传时间:2022-10-10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31.27KB
中国古代文学试题及答案DOC.docx
《中国古代文学试题及答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学试题及答案DOC.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古代文学试题及答案DOC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题
(一)
一、给下面的文字加上标点符号
秦大国也韩小国也韩甚疏秦然而见亲秦韩计之非金无以也故卖美人美人之贾贵诸侯不能买故秦买之三千金韩因以其金事秦秦反得其金与韩之美人韩之美人因言于秦曰韩甚疏秦从是观之韩亡美人与金其疏秦乃始益明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做后面的题目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
其妻告其妾曰:
“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瞷良人所之也。
”
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
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
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其妻归,告其妾曰:
“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
今若此!
”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
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
1.解释文中画线的字或词
2.简要分析这段文字在写法上的特点。
三、从下列诗歌中选择一首加以鉴赏
1.有所思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何用问遗君?
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
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
摧烧之,当风扬其灰。
从今以往,勿复相思!
相思与君绝!
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
妃呼狶!
秋风肃肃晨风颸(思),东方须臾高知之!
2.青青河畔草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四、试根据下面选自《离骚》和《庄子》的材料,比较《庄子》、《离骚》在写作方法方面的异同
跪敷衽以陈辞兮,耿吾既得此中正。
驷玉虬以乘鹥兮,溘埃风余上征。
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
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
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
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
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
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
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
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
时暧暧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
世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
(《离骚》)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
“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斵之。
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斵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
‘尝试为寡人为之。
’匠石曰:
‘臣则尝能斵之。
虽然,臣之质死久矣!
’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庄子·徐无鬼》)
任公子为大钩巨缁,五十犗以为饵,蹲乎会稽,投竿东海,旦旦而钓,期年不得鱼。
已而大鱼食之,牵巨钩,錎没而下,骛扬而奋鬐,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
任公子得若鱼,离而腊之,自制河以东,苍梧以北,莫不厌若鱼者。
已而后世辁才讽说之徒,皆惊而相告也。
夫揭竿累,趣灌渎,守鲵鲋,其于得大鱼难矣!
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
是以未尝闻任氏之风俗,其不可与经于世亦远矣!
(《庄子·外物》)
列御寇为伯昏无人射,引之盈贯,措杯水其肘上,发之,适矢复沓,方矢复寓。
当是时,犹象人也。
伯昏无人曰:
“是射之射,非不射之射也。
尝与汝登高山,履危石,临百仞之渊,若能射乎?
”于是无人遂登高山,履危石,临百仞之渊,背逡巡,足二分垂在外,揖御寇而进之。
御寇伏地,汗流至踵。
伯昏无人曰:
“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
今汝怵然有恂目之志,尔于中也殆矣夫!
”(《庄子·田子方》)
五、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短文
1、说《论语》
2、说《孟子》
3、说《老子》
4、说《庄子》
5、说《韩非子》
中国古代文学史
参考答案
一、给下面的文字加上标点符号
参考答案:
秦,大国也。
韩,小国也。
韩甚疏秦,然而见亲秦。
韩计之,非金,无以也,故卖美人。
美人之贾贵,诸侯不能买,故秦买之三千金。
韩因以其金事秦,秦反得其金与韩之美人。
韩之美人因言于秦曰:
“韩甚疏秦!
”从是观之,韩亡美人与金,其疏秦乃始益明。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做后面的题目
1、解释文中画线的字或词
参考答案:
良人:
指丈夫。
餍:
吃饱。
反:
通“返”。
瞷:
窥视,偷看。
之:
动词,往,到……去。
蚤:
通“早”。
施:
斜行。
2、简要分析这段文字在写法上的特点。
参考答案:
这段文字,是孟子的著名寓言,包括能指和所指两个部分。
能指即前面齐人及其妻妾的故事,所指即最后的一句话。
能指部分有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有鲜明突出的人物形象,更有出神入化的细节描写;齐人的妻妾看着齐人表演,读者则一方面通过她们来观看齐人表演,一方面又观看着她们自身的表演,其中的戏剧意味太强了。
不过,孟子讲述齐人不知廉耻地在坟场乞讨并不是为了讥刺齐人,而是为了抨击那些不择手段追逐富贵利达的人。
他采用用寓言来说理的形式,使自己的思想得到了戏剧化的显示。
三、从下列诗歌中选择一首加以鉴赏
1.有所思
参考答案:
这首诗把女主人公遭受感情挫折时的反应,表现得异常强烈、逼真和具体,富于变化和层次感。
诗的开头写主人公要赠礼物问候远在大海之南的情人。
她赠给情人的礼物是“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簪子用玳瑁作成,饰以双珠,且缠绕以美玉,足见她对情人爱之深。
这是诗歌的第一层。
“闻君有他心”一句,使诗歌转入了第二层。
主人公遭受此情感的挫折,先是将“双珠玳瑁簪”等赠品折断、烧毁;不仅烧毁,而且“扬其灰”;不仅“扬其灰”,而且“当风扬其灰”;不仅“当风扬其灰”,而且反反复复地发誓说:
“从今以往,勿复相思!
相思与君绝”。
这一层足见主人公对情人变心之恨之切。
然而这恨之切又恰恰是因为爱之深。
“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是一念突起,领入了诗歌的第三层。
这一层引进主人公对过去跟情人幽期蜜约的回忆,最是含蓄有味,也最有生活气息。
它从一个侧面说明主人公要断绝对情人的感情而不能绝,——因为兄嫂知道自己跟情人的交往。
兄嫂知道自己跟情人的交往何以就不能绝了呢?
是顾忌他人的褒贬议论?
是觉得自己丢脸?
是其他原因?
还是兼而有之?
总之,这一层足以见出主人公左右为难、满腹心事的情态。
诗自“妃呼豨”之下为第四层。
“秋风肃肃晨风颸,东方须臾高知之”,意思是说,秋风肃肃,晨风鸟送来求偶的悲鸣,东方眼看就要亮了,天亮之后自己就会知道怎么办了。
可是这话虽然听起来很肯定很轻松,实际上却是不了了之:
果真拿得起来放得下、果真是轻松的,何必等待天亮才能拿定主意呢?
果真确信“东方须臾高知之”,又何必有这一夜的扰攘和折腾?
所以,主人公表面上看去似乎很轻松,实际上思前想后正自拿捏不定,斩钉截铁里面是拖泥带水,义无返顾之间是留恋不已。
由此可见这首诗绝对不是写什么主人公在遭受感情挫折后的决绝,而是写她此时由决绝而至拿捏不定的一段心理过程。
其表现相当丰富,相当具体,也相当符合现实生活的理据。
《有所思》的又一个重要特色,是言外之意无限,杳然深远。
该诗最耐人寻味处恐怕是在文字结束之后。
天亮之后,主人公究竟做何打算?
是就此彻底断绝关系呢,还是设法前去寻找心上人?
如果前去寻找心上人的话,是愤怒地骂他一顿(譬如说: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天下男人没一个好东西),还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譬如告诉他:
“茕茕白兔,东走西顾。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等等?
这些都是不可知的事情。
不要看她将双珠玳瑁簪拉杂摧烧,且当风扬其灰,坚定得宛如磐石。
天亮之后,她挖空心思设法去挽回那份情,也未可知。
不要看她摧烧簪、珠、玉之时毫不含糊,可说到底不过是折腾不会说话的物件而已。
一旦再直面自己的情人,为了自己那份强烈的情,为了不让社会舆论说三道四,主人公苦苦哀求他也未可知。
也许她既不做任何努力去挽回,又不能割除内心的深情,接受了现实,却逃不脱过去的阴影……总之诗歌写得是言已尽而意未绝,有余音绕梁之感。
另外,“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一句,言外之意也非常丰富。
主人公所担心者,应该并不是兄嫂知道鸡鸣狗吠,而是兄嫂知道导致这鸡鸣狗吠的原由;她也并非只是担心兄嫂知道自己跟情人幽期蜜约惹得鸡鸣狗叫,而是担心兄嫂乃至邻里乡党议论纷纷,说长道短等等。
总之,其蕴含也十分丰富。
2.青青河畔草
参考答案:
这首诗有一个鲜明特色,就是毫不讳言主人公的世俗追求。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认为它“可为淫鄙之尤”,“然无视为淫词、鄙词者,以其真也”。
诗歌由河畔草、园中树、楼上女构成的整体意境,异常清晰。
诗中楼上女“皎皎当户牖”的形象仿佛一幅剪影,红粉妆、纤纤手,非常醒目。
其交代主人公的身分和内心,也都明白易懂。
总之,诗歌的意境直达读者心扉,毫无疏离之感。
该诗委婉曲折,细腻深远。
它何以把“空床难独守”的少妇情怀,放在草青青、柳郁郁的自然环境中来表达呢?
一方面,汉人有折柳送别的风俗。
《三辅黄图·桥》记载说:
“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
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
”其意概以“柳”谐音“留”,所以折柳赠送客人以传达惜别的情怀。
主人公当初别夫,或者也曾经折柳送行吧?
即便没有,她也一定会因为郁郁柳枝想及送别的风俗、想及夫君的离去,由此自然激发起她对过去相依相守的怀想,激发她对眼下孤单守侯的寂寞和清苦的强烈感受。
由此怎能不激发出她“空床难独守”的慨叹呢?
另一方面,草青柳绿,自然的生机无限,既强烈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向主人公凸显了此前已是茕独今后仍无着落的现实,又鼓荡起她含蕴已久的生命力。
这层感触,同样可以强化她“空床难独守”的感喟。
由此可以见出诗歌有细致深密的内涵。
此外使诗歌的内涵更委婉曲折、含蕴深长的,还有两层对比。
其一,“空床难独守”这一感慨暗示了主人公内心有强烈的波澜,然而她“当户牖”、“出素手”的外在形象却异常的静,仿佛是静止的雕塑。
使人想起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里面的情景: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内心之动与外在之静的鲜明对比,使诗的意境婉转曲折,饶有情味。
其二,主人公“昔为娼家女”,歌舞卖笑是多么的热闹,嫁人后丈夫辞家远出、羁旅忘返,自己独守闺中,又是多么的冷清。
这一尖锐对比,更使诗的内涵丰富厚重。
四、试根据下面选自《离骚》和《庄子》的材料,比较《庄子》、《离骚》在写作方法方面的异同
参考答案:
《离骚》把原始神话中包含的不自觉的超现实想象,提升成了自觉的艺术创作方法。
屈原《天问》的一个主旨是:
神明以及神话如果有实存性或真实性的话,就必然跟人的经验感知联结在一起;可是它们不能满足这一条件(对屈原来说是如此),因此根本就不具有实存的性质,根本就不具备真实性。
可是虽然在理性层面上,屈原认识到神不具有实存性、神话不具有真实性,但在艺术创作方面,他并没有彻底抛弃原始神话传统,而是从中汲取了很多具有艺术魅力的东西,诸如神话形象与意境、神的超现实作为、占卜降神以及祀典仪式等,熔铸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最奇美的形式,以表现自己的现实情感、经历和思想。
《离骚》之主人公之所以能够随意驱使日御羲和、月御望舒以及风神雷师等等,之所以能够上天入地神仙般的遨游,是因为它们对屈原来说不再具有原始神话-宗教或文化赋予的本质意义,而只是一种形式。
就是说,屈原把原始传统中的众神及其作为非本质化亦即形式化了。
主人公这随意驱遣神灵,说明屈原把原始神话传统中的不自觉的超现实想象,提升成了一种自觉的艺术创作方法(所谓“原始神话传统中的不自觉的超现实想象”,意思是说,对信仰神和神话的先民而言,它原本不是什么超现实想象,而是一种真实,毋宁说是一种更高的真实;只是到了不再信仰神和神话的人那里,它才蓦然被看成是超乎现实的想象)。
屈原诗歌中的神跟原始神话传统中的神根本不同,他们不具有实存性,不具有规范此岸世俗生活的力量;他们只是因为“形式上”独具魅力,被转换成了主体在艺术想象中随意驱遣的东西,被纳入了主体的艺术建构。
他们最多只是花粉,而屈原的诗则是蜂蜜。
《庄子》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虽然免不了远古神话传统的深刻影响,但主要体现为对世俗经验的超现实夸张。
只要大家回想一下原始神话中的夸父逐日、女娲补天、鲧禹治水、后羿射日、刑天舞干戚等,就可以明显感觉到庄子及其弟子的浪漫精神具有什么样的鲜明特色了。
工匠用斧劈刀砍是世间常见的事情,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古代文学 试题 答案 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