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市第一中学试行.docx
- 文档编号:4290916
- 上传时间:2022-11-28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6.90KB
张家港市第一中学试行.docx
《张家港市第一中学试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家港市第一中学试行.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张家港市第一中学试行
张家港市第一中学试行“导学案”的几点说明
一、编写形式
1、“导学案”包含有科目、执笔者、审核者、课题、课型、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师生活动、课内训练题、课外训练题等内容。
2、“导学案”与一般教案和讲义有所区别,不能把“导学案”写成类似学习辅导用书的模式。
3、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导学案”都应该有各自不同的特色。
4、“导学案”的编写主要按课时进行,与教师上课、学生学习同步,适合于不同课型的教学需要。
二、编写原则
1、导学案编写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主体性原则、合作性原则、指导性原则、探究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创新性原则。
2、“导学案”应该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
3、能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体系。
4、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指导。
5、应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或注明该检测材料所在的资料,材料中要体现出分层作业的要求。
三、编写过程
1、“导学案”的编写体现“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优化学案、师生共用”的精神。
2、教研组长会同备课组长开学初即确定各个章节的主备教师和审核人,主备教师一般应该是较有经验的老师。
3、主备教师提前一周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将“导学案”草稿交备课组长。
4、备课组长初审后至少提前二天将“导学案”草稿发给全体组员,由备课组长召集备课组集体审稿,提出修改意见。
5、主备教师按集体审稿的意见将“导学案”修改后交审核人审定。
6、上课前一天将导学案发至学生,任课教师也再一次阅读理解补充导学案,即进行课前备课,使导学案具有个性特色。
7、教学时师生共用导学案,教师课后在导学案的有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教后记,用于下次集体备课时小组交流,使经验得以积累,教训和问题提炼成复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学生则在导学案相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学习心得等内容。
四、编写和使用的注意事项
1、要研究大纲,钻研教材的时间、氛围要得到保证和营造。
2、各教研组长要把好导学案的审核关。
3、要有效利用导学案,提高学生学与练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4、加强年级组导学案使用情况的抽查和情况通报。
5、要贯彻“明确、实用、高质”的六字方针。
“明确”:
(1)要分课时;
(2)突出难点和重点;(3)步骤明晰。
“实用”:
讲究讲与学的合一。
(1)以训练为主;
(2)以难以讲清的内容为主;(3)以举一反三内容为主。
“高质”:
要注意质量和效果,要请有经验的教师把关和制作;要避免分头制作,,要集思广益;要避免抄袭现成教案,要有集体智慧和创造,要结合学生实际。
五、运用“导学案”的意义
1、摒弃了传统的备课模式。
抛弃的是形式主义,追求的是实际效果。
避免了传统备课项目及要求繁琐,或抄袭现成教案,应付检查,造成备课与学情严重脱节的状况。
2、将“集体备课”落到了实处,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达到了有机统一。
一份好的“导学案”,教学思路既是统一的又是多元的,既有共同的教学目标又有个人施展的空间。
3、加速了新教师、青年教师的成熟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又促进了中老年教师进一步发挥作用和进行教学创造。
4、由于精选习题,既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也减少了教师的无效劳动。
5、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教学中运用导学案,把学生的“不待老师教,自己能自学”的自主性学习变成了可操作的程序。
6、使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培养,优化了学生的学习品质,按“导学案”的要求预习是一种主动达标的行为,要达标就会迎难而上。
7、促使教师改变教学策略。
提高三个能力:
①备课中的“选材”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精选材料,选好教法,用好教学手段。
②课堂上的“亲和”能力。
教学中教师必须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③方法中的“导演”能力。
8、实现了教与学合一。
教师的讲稿即为学生的学稿,在整个学习活动中,从前一天晚上的预习、自学到第二天课堂上的释疑、巩固,一直到装订成册以备复习,学生产生疑问,探究疑问,解决疑问的全过程都会留下清晰的印记,教师可以随时检查、指导、调控。
9、保证了课堂教学的高密度。
一份“导学案”在手,目标明确,话题集中,可以丢开辅导资料,甚至可以丢开课本,便于教师打开思路,左右逢源,高频率地使用电教手段,学生思维容量大,围绕问题重思考和讨论,教与学,说与思,说与做配合紧密,节奏快,效益高。
、“导学案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要求:
1)教师备课程序:
(1)教研组长学期末组织本组教师对下学期备课作出安排,会同备课组长确定主备教师和组内审核人。
(2)各科任教师要提前一周,在认真学习大纲、课标,钻研教材、查阅教辅资料(包括上网)、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明确教学目标,制定学习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
主备教师提前一周写出导学案草稿交备课组长。
(3)备课组长将导学案草稿提前五天发给其它组员,阅读、理解、批注意见或建议。
(4)在规定的时间内,由备课组长召集全组成员集体审稿,审稿应按说课程序进行并做好修改记录。
(5)主备教师按照集体审稿的意见,将导学案修改后交组内审核人审核定稿。
再由备课组长交本年级学科负责人审核后,交教务处组织印刷,备课组长负责课前两天将印刷完毕的学案发到各科任教师手中。
(6)上课前一天各科任教师再次阅读导学案,并通过批改学生学案了解预习情况进行课前备课,形成教学简案。
(7)课后科任教师在导学案的空白处写好课后记(课后备课、课后反思),并在下次备课时相互交流,其主要内容有:
一是学习目标的确切程度和达成情况;二是对教学效果进行自我检查,看教学内容是否落实,重点、难点是否突破,方法是否得当,知识传授有无系统性等;三是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检查、总结。
集体备课流程:
①教研组长确定主备人、审核人→②主备教师备导学案→③备课组长向组员发放初稿→④备课组长组织集体备课→⑤主备教师修改初稿,交审核人审稿→⑥备课组长定稿,交教研组长审核后由教务处组织印发→⑦科任教师阅读后再备课、讲课→⑧科任教师写课后反思。
2)导学案形成过程:
导学案形成的流程:
假期教师备课→主备教师备课形成个案→备课组集体备课形成共案→科任教师课前备课→课堂实践→课后反思→总结、交流、提升。
(1)假期教师个体提前备课。
了解学生、分析学情,认识学生的学习意向,体察学生的学习情绪,诊断学生的学习障碍,形成文字性材料——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及新学期采取的基本方法和措施,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确定知识点、重难点,研究习题形成单元(章)教案。
(2)主备教师备课。
主备教师必须提前一周备课,必须钻研课标(大纲)、教材文本、精选认知策略、筛选多种信息、优化教学方案、优化教学手段,在注重知识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诠释疑点上下功夫,在学生能力支撑点上下功夫,在激发学生兴奋点上下功夫,精选目标测试题,形成导学案草稿交初审人初审,并校正打印。
(3)备课组备课。
备课组长或教研组长初审后打印稿提前五天人手一份发给全体组员,召集全体组员进行集体备课,主备人说课后组员就教学中的某几点或某一点发表意见,进行研讨,形成共识,主备教师将修改后的导学案交备课组长或教研组长再审,然后交分管领导审定后,由主备人制成正式文本,交文印室印刷。
(4)课前教师备课。
新课前一天,将导学案发至学生手中,督促学生预习,自主完成目标检测的基础部分,教师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对导学案进行阅读、理解和补充,并写在导学案的空白处,形成教学简案。
(5)课后教师备课。
课后任课教师要在“导学案”的相关栏处及时填写教学后记或教学反思,用于下次备课时小组讨论、交流。
3)导学案的编写:
(1)常规要求:
①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②能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③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④为学生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⑤能促使学生有效学习。
(2)常见环节:
①课前预习导学;②课堂学习研讨;③课内训练巩固;④课后拓展延伸。
4)导学案的使用:
教 师
提前一天把导学案发到学生手中,督促学生预习。
↓
检查上交的导学案,了解学生预习情况,课前备课。
↓
课后反思,撰写错题集。
↓
课后反思,课后记。
学 生
在阅读文本和导学案的基础上独立自主完成预习作业。
↓
上交导学案。
↓
课后复习,反思学习心得。
↓
查漏补缺。
师生互动交流
5)课堂教学:
(1)原则:
要坚决贯彻“先学后导,以学为主;先练后讲,以练为主”的原则。
学生能自学掌握的不讲;学生通过讨论能理解的内容不讲;课堂上要多练、集体练,人人动脑、人人动手,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重在启发、引导、解惑。
(2)教学流程:
在导学案的指导下→学生独立自主预习→小组合作学习→组间合作学习→师生合作学习→查明原因→教师导学→复习巩固→查漏补缺。
流程
目的
具体操作
时间
主体
课前预习
培养自学能力
自主学习
提前一天
学生
新授课
交流预习
培养合作学习意识和习惯,组内解决简单问题并汇总共性问题
组内交流预习情况、完成第一次学习,汇总心得和问题,准备组间交流
7分
学生
汇报预习
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提问题能力,并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学会组内的合作,组间的探讨。
从中体会学习的快乐。
小组代表阐述心得和问题,并解答别人的质疑。
进行小组间交流,完成合作、探究过程。
28分
学生
评价练习
目标检测
当堂测试[课堂评价练习],当堂收,当天批改并发下。
10分
学生
批阅评价
及时反馈
当天批阅并发给学生,以便优生完成[课后拓展]
测试当天
教师
练习课
归纳
总结
培养学生归纳、表达、评价的能力,倾听别人的习惯,尊重别人的品质。
按规定由小组代表对前一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其它小组对其进行评价、补充和提问。
7分
学生
点评评价
及时解决评价问题
对教师批改的[课堂评价]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教师进行精评。
8
教师或
学生
拓展活动
培养表达问题、交流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课后拓展]中的3-5个问题进行活动探究。
形式是小组辩论的方式或其它方式。
30
学生
(3)教学方式:
提倡多样化,鼓励创新。
语文科:
探究式;英语科:
情境式;政历地科:
讨论式;数理化:
尝试式或技能式。
6)作业、辅导与考试:
(1)作业:
课本上的练习题和习题,是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最低要求,所有学生都应独立自主地完成;主备教师整合的质检题包括“当堂测试”和“课后拓展”两部分。
“当堂测试”要求在课堂上完成,“课后拓展”留在课下以便优生提高;作业应“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要全批全改、统计分析,撰写错题集及时弥补教学的不足。
(2)辅导:
1、要对学生学习心理、习惯、方法进行辅导,重点抓好“四环节、十六字”,即:
预习环节的“读、查、思、问”;上课环节的“听、记、说、练”;作业环节的“温、纠、习、疑”;复习环节的“忆、理、联、研”。
2、其它辅导形式:
①作业面批;②个别辅导;③集体辅导;④补标测试;
(3)考试:
学什么教什么,教什么考什么,教了要考,考了要学,实行周周练、月月考。
7)实施注意事项:
(1)(备课组长负责)一是导学案备课小组负责备教一致检查,做好推门课工作,将课堂教学操作情况与备课内容对照检查,并对检查内容提出整改意见。
二(教研组长负责)是采用月常规检查方式,月常规主要是查质量,达到检查、指导、发现、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的目的。
(2)安排课后作业应从精务实。
严格执行学生每天的课后作业总量的规定;课后作业的设计应做到有层次,对中等生和学困生应紧扣课本,对优等生可适当增加发散性思维的训练题。
(3)及时批改学生的当堂作业与课后作业,讲求质量和效果。
在学生上交作业后,教师要当天批改并及时反馈。
对学困生的作业要进行面批,以保证绝大多数学生不掉队。
(4)教师应认真指导学生使用好“导学案”,在上课前必须抽批50%以上的“导学案”,了解学情,进行课前再次备课。
(5)教学过程中必须精选材料,精选认知策略,精收反馈信息,用好教学手段,在抓“重点”、攻“难点”、解“疑点”上下功夫,在提高学生能力的“支撑点”上下功夫,在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兴奋点”上下功夫
(6)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倡导的。
在按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因素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每6-8人编为一组,选一位有责任心、组织能力强的同学任组长,班级定期召开组长会,给以培训、鼓励。
课堂上,教师有意识地发挥组长的作用,是提高小组学习的有效途径。
引进竞争机制,开展评选明星小组活动,是调动小组每个成员积极性的有效措施。
(7)导学案的内涵:
包含学生的“学”、教师的“导”两个方面:
一是学生应该学什么、怎么学?
学什么:
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怎么学:
自主、合作、探究。
二是教师导什么?
1、对问题的思考与解决——知识、能力;2、学习的方式、方法、习惯——学会学习;3、学习的兴趣、动机、意志,思想品德等——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与良好的心理品质。
附:
“导学案”的编写形式:
“导学案”包含的项目一般有:
课题:
年级:
班级:
姓名:
课型 时间:
主备人:
初审:
再审:
审核:
Ⅰ[学习目标]
Ⅱ[学习重点]
Ⅲ[学习难点]
Ⅳ[学习流程]
A:
课前自主学习或课前预习:
①自学提纲(可为阅读课文内容而设计)
②尝试解题(由基础练习构成,为初步应用知识,让学生体验成功而设计)
③预习疑难摘要(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B:
探究(或研讨)活动:
①检查自主学习效果。
②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由“问题”和“练习”组成,为构建知识体系,巩固知识而设计)
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由“练一练”、“交流讨论”等内容组成,为知识应用,能力培养而设计)。
④学习体会(或小结与反思)。
⑤检测训练。
⑥应用与拓展延伸。
C:
课外巩固练习。
D:
教、学后记。
下吉中学“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草案)
[日期:
2011-01-19]
来源:
作者:
[字体:
大中小]
一、改革背景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教师为中心,从教师的教出发,学生被动接受,不愿学、不会学、听不懂、教学效益低的教学状况制约着课堂教学效益,影响了学生未来的发展。
目前课堂教学改革出现了不少新的组织形式,杜郎口10+35、兖州一中35+10循环、昌乐二中271、洋思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等虽有不同,但实质相同,即改变学习方式,调动主体地位。
从目前教学的实际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但无法照抄照搬,如何把课堂变成师生共同提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的阵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参与课堂研究,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科学素养,是我们进行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
二、指导思想
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遵循“立足实际,突现主体,注重实效”的原则,转变教师教育理念,改革课堂结构,优化教学模式,推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以理科导学案、文科学案为突破口,以循环大课堂为基本模式,以分步导学、先学后教、精讲点评为主要环节,以班级自主管理、小组竞赛、文化熏陶为激励,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有兴趣的动起来,真正主动学习,提高综合素质,让学生想学、会学、乐学、活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改革的总目标:
调动师生的积极性,立足学情,让学生动起来,做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会学乐学,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三、“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
组长:
校长
职责:
“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决策人和负责人,负责总体规划、宏观调控。
副组长:
******
职责:
组织实施校长决策,检查“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协调各部门的工作。
成员:
校委会成员和教研组长、备课组长
职责:
具体负责整个教学改革的指导、实施、调度和督促。
要以教研组长为核心确定单元或阶段课型,以备课组长为核心确定导学案模式,以班主任为核心实施班级小组竞争,以师生为主体落实教学改革,处室职能部门督促检查,确保落实。
四、“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细则
(一)备课模式:
“单元规划,集体研讨、轮流主备、不断优化、教学两案”。
1、单元规划、集体研讨
备课组长提前两周召集全体组员就一单元或一周内所要讲的内容进行说课,着重围绕如何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流程,分析学生情况等方面内容。
2、轮流主备、集体定稿
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备课组长将内容进行分工,主备教师提前一周拿出“导学案”初稿,并交给备课组长审查修改,提前一周进行集体研讨;备课组长将一周的“导学案”草稿交年级领导审定,制成正式文本并印刷。
教师根据导学案备教案,并对导学案进行个性修改。
3、课堂反思、整理成册
师生共用“导学案”实施课堂教学,课后教师在“导学案”的有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课后记”,用于下次集体备课时小组交流。
教师将“导学案”整理成册,备课组定期上交导学案电子稿(以年级为单位每周收集整理),以备检查和存档。
(二)“导学案”基本格式:
8K,分栏,正反面。
页眉页脚要有激励性语言。
课题课型
执笔审核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学法指导】——明确任务、注意表达方式
【学习过程】(分步导学)
1、预习导学(主干知识填空)——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课前完成,不超过20分钟,达到了解)
2、问题探究——师生探讨·分析问题(课堂主体,教师引入,学生探究展示,教师点评)
3、趁热打铁(训练)——自我检测·解决问题(可有可无)
【延伸拓展】——根据实际对部分学生使用或者对某些课使用,可有可无。
【学习反思】——原理总结·自我反思积累(学生课后思考积累,四分之一版面)
【课时作业】——巩固训练,要求适量适度。
也可重新布置。
学生当天完成,教师当天批阅。
【单元检测】——查漏补缺,巩固提高(每单元结束,以考试形式进行,必阅)
(三)“导学案”的编写原则:
编写“导学案”遵循以下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方便学、有利学
2、记忆性原则:
体现主干知识,必记必背。
3、探究性原则:
充分利用教材探究性示例,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研究中学习的内容,有可供师生丰富完善的“留白处”,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4、层次性原则:
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每节课重点探究1-2个问题,问题要有层次,最好为有梯度的小问题合成探究性问题,便于学生思考。
5、宜粗不宜细:
要体现主干知识,不必刻意分割教材内容,要为教师留有个性空间。
(四)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
改革的核心在于用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主动学习,没有固定模式。
精讲示范课:
适合每单元第一节或者理论性较强的内容。
学生课前预习后,由教师根据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讲解教学内容,体现内容的“真和美”,展示教师的教学魅力,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并学会思考。
此课型不等于满堂灌,一定要有学生思考的空间,引着学生追寻最美境界。
分步导学课:
主要实施的课堂模式。
学生课前预习,了解内容;上课前5分钟检查(或者处理作业、处理遗留问题、复习提问等),教师引入新知并引导思考探究性问题;学生思考并合作讨论,然后回答展示讨论;教师点评总结并引入下一问题,最后小结,学生课后完成作业。
习题复习课:
适合单元检测复习。
课前考试形式独立完成,课堂先分组讨论,然后诊断答疑的形式完成。
此外教材的综合探究课、实验课等也可有新的模式。
(五)“导学案”的使用原则
⑴对学生的要求
1、课前对学生是预习提纲。
所有学生根据“导学案”内容认真进行课本预习,必须自行解决“导学案”中填空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可按学案思路深入思考,提出问题。
任课教师课前检查。
2、课堂上对学生是学习笔记。
要及时思考并做好记录,养成做笔记的习惯。
年级组每天检查。
3、课后对学生是积累本。
学生应将各科“导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并对学习中遇到的东西进行反思积累。
⑵对教师的要求
1、上课前一天发导学案,指导学生预习。
课前检查导学案,了解预习情况。
2、课堂教学时首先引入内容,然后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展示,教师精讲点评。
3、课堂上要求教师以学定教、灵活使用。
课堂上要随时把握学情,灵活进行调控,努力做到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坚决不讲,教师只讲学生的疑点,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提炼方法,最大限度的减少多余的讲解和不必要的指导,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学习和训练时间。
课后,教师要在“导学案”上填写“教后记”,针对课堂教学情况形成“错题集”。
(六)几点要求:
⒈教师要充分认识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突破教师不讲学生就不会,教师少讲唯恐学生不明白的观念,要敢于降低难度,不刻意追求教学质量的迅速提高,坚定不移的进行课堂改革,用自己的巧妙“引导”让学生动起来,只要形成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局面,最终能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⒉导学案是学生的笔记和积累本,学生应当整理成册,妥善保存,班主任要强化学生学习品行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切实落实“二先二后”(先预习后上课,先思考后提问)的学习程序,倡导课前真预习、课上乐学习、课后善整理的学习风气。
任课教师要进一步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会预习,会讨论、会质疑,尤其会展示,让学生有序参与课堂。
年级要加大检查力度,确保落实。
3.建立健全班级竞争机制和文化氛围。
各班形成班级口号、誓言等,健全并形成班级文化。
班内学生按自然组分组,四或五组,小组间要学习能力公平。
每组有组名、组内宣言、组长、成员等,班级内部有小组评比栏。
每个小组内前后桌4名同学或同桌两名同学成立讨论小组,对课堂问题,首先自主思考、然后42小组讨论,教师根据讨论情况,随时安排回答辩论,最后讲评知识。
回答问题时可以按次序,也可以主动回答,要多给其他同学机会。
各班在此基础上创新班级管理体系,实施班级学生自主管理,探索班团委领导,小组值周(值周班长),检查评比制度,内容涉及学案检查、课堂发言、违纪、卫生、纪律等。
4、要求教师连续讲解不超过3-5分钟,每节课必须有学生自主思考合作讨论的时间和空间。
要求每节课至少有5-10名学生回答或展示问题,每节课有掌声并表扬学生2-5次。
进一步落实教师“三讲”:
即讲重难点、课前建模或课后总结、引入知识和小结问题。
“三评”:
即评学生展示或有序参与、评易错易漏易混点、偶发讲评点。
“三不讲”:
即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不符合学科课程标准要求不讲。
∙0
∙顶一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张家港市 第一 中学 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