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名校高考语文备考续广东省广州市届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语文答案精校完美打印版.docx
- 文档编号:4290213
- 上传时间:2022-11-28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27.44KB
重点名校高考语文备考续广东省广州市届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语文答案精校完美打印版.docx
《重点名校高考语文备考续广东省广州市届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语文答案精校完美打印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点名校高考语文备考续广东省广州市届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语文答案精校完美打印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点名校高考语文备考续广东省广州市届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语文答案精校完美打印版
续广东省广州市2014届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
(二)语文答案
续广东省广州市2014届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
(二)语文答案室铭硕蓝鑫
2014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
(二)
语文评分标准及补充细则
题号
考点
分值
答案
说明
1
字音识记
3
A
B.蓦读m,C.泥读n,D.睑读jin。
2
词语使用
3
D
“拍手称快”即拍着手喊痛快,多指仇恨得到消除;“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这里是赞美传统剪纸的技艺高超,应用“叹为观止”。
“顺应”指顺从,适应;“迎合”指故意使自己的言语或举动适合别人的心意。
从语段的感情色彩上看,用“顺应”更好。
“不仅”指不止这一个(项),还有类似的,同“还”“而且”配合用,与后面的“而是”搭配不当,这里应用“不再”。
“标新立异”指提出新奇主张,表示与一般不同;“独树一帜”指单独竖起一面旗帜,比喻自成一家。
佛山剪纸风格独特,自成一派,应用“独树一帜”。
3
语病辨析
3
B
A.不合逻辑。
“工作犬”包含了“猎犬”“导盲犬”和“缉毒犬”,不能并列。
C.语序不当。
应把“虽然”放到“全国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前。
D.成分残缺。
句子没有主语,应删去“由于”或“使”。
4
语言连贯
3
D
本题的选文是一个说明性语段,阐述的是“昆虫分泌特定气味吸引异性”的问题。
解答的关键是注意文句中核心词语和指示性词语的呼应。
提起话题“动物们都有自己的特定气味”,“这些气味”呼应上文,“这些……气味,……单身动物们的特制香水”与上文呼应,“这种香水”与上文呼应,具体介绍昆虫们怎样“使用这种‘香水’”。
5
文言实词
3
B
A.责:
寻求。
C.敦:
重视。
D.矜:
夸耀。
6
文言虚词
3
A
把,介词。
B.和,与,介词/在,介词。
C.“……的人”,助词/“……的原因”,助词。
D.因为,连词/是,动词。
7
文言断句
3
C
略。
8
内容归纳
3
D
燕、赵古姓和齐、韩旧族嫁娶时只是贪图钱财,攀附权贵的是“新官之辈,丰财之家”;紊乱人伦、有亏名教的风气也未必彻底革除。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7分)
今崔、卢之属,宁比当朝之贵?
(3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如今崔、卢这类人,难道能和当朝的显贵相比吗?
[3分。
“属”“宁”各1分,大意1分落在“之属”的“之”和“贵”两词上。
]
【补充细则】
(1)“属”:
解释为“类”“种”“些”均可。
(2)“宁”:
解释为“难道”“岂”“怎么”均可。
(3)“之”和“贵”两个词都翻译对,才得大意分。
此处“之”为代词,解释为“这”;“贵”为名词,解释为“(当朝的)显贵”“(当朝的)权贵”“(当朝)显贵的人”“(当朝的)贵族”均可。
积习成俗,迄今未已,既紊人伦,实亏名教。
(4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这种习惯时间长就成了风俗,到现在还没有废止,这既乱了人伦,也败坏了名声和教化。
[4分。
“已”“紊”“亏”各1分,大意1分。
]
【补充细则】
(1)“已”解释为“停止”“废止”均可。
(2)“紊”解释为“使……混乱”“乱”“混乱”(此处应为动词)均可。
(3)“亏”解释为“败坏”“毁坏”“损害”“使……受损害”“有损”均可;
(4)大意分落在“积习成俗”。
翻译为“这种习惯时间长就成了风俗”“这种习惯积久了,就形成了风俗”均可。
[来源:
学科网]
9
(2)从本文看,唐太宗对士大夫的婚姻有怎样的要求?
(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婚姻的原则,首先要符合仁义。
(婚姻之道,莫先于仁义。
)
嫁娶的规矩,务必合乎礼法。
(嫁娶之序,务合礼典。
)
[3分。
答对一点2分,两点3分。
]
【补充细则】
(1)采点给分,选错了,不倒扣分。
(2)用自己的话回答,也可以表述为“婚姻要符合礼义之风,遵循匹嫡的礼义,遵循人伦”,意思对即可。
这点作为评分标准的第二点给分,不重复给分。
(3)主要围绕“唐太宗对士大夫婚姻的要求”,“仁义”“礼法”为给分点,其他答案都是错误的现象,并非唐太宗的要求。
【参考译文】
贞观六年,唐太宗对尚书左仆射房玄龄说:
“近来山东的崔、卢、李、郑四大姓,虽然家世早已衰败,但他们仍然依仗旧时的郡望,自高自大,号称士大夫。
每当把女儿嫁给其他家族,总要大肆索取聘礼财物,以财物数量多为贵,根据聘礼的数量决定婚约,和集市上的商贩一样,这样做严重败坏了风俗,也搅乱了《礼》的规定。
既然他们的名望与事实不符,按道理礼仪制度必须改革了。
”于是下诏书命令吏部尚书高士廉、御史大夫韦挺、中书侍郎岑文本、礼部侍郎令狐德棻等人校正姓氏等级,广泛寻求全国记录氏族宗族世系的家谱。
并根据史书传记,删除其中的浮夸成分,考订它们的真假,如果一个家族出了忠贤的人,就加以褒奖,提升等级;出了叛逆的人,就加以贬黜,他们依此标准撰写了《氏族志》。
高士廉等人到了上报校定的氏族等第时,仍然把崔干列为第一等。
太宗说:
“我和山东的崔、卢、李、郑四姓,过去并无嫌隙,只是因为他们世代衰微,现在已经没有一个人做官,却还自称是士大夫,婚嫁的时候,就大量索取财物;有的人才能见识平庸低劣,却还得意地自夸高门,托名富贵,我不明白世人为什么还会看重他们?
如果士大夫能建立功业,爵位崇高显赫,善于侍奉君主和父亲,忠孝都值得称赞,或者道德仁义清正廉洁,学问技艺通达渊博,这样的人也足以自立门户,称得上是天下真正的士大夫。
如今崔、卢这类人,难道能和当朝的显贵相比吗?
公卿以下的人,哪里有闲暇给他们多送财物,并助长他们的气势呢?
这些人只图声誉不顾实际,以得到虚名作为自己的荣耀。
我现在钦定氏族等级的原因,确实是想树立当今朝臣的地位,为什么崔干还是第一等,你们不看重我朝的官爵吗?
所以,不管以前如何,只按照今天的官品、人才来确定士族的等级,并且这个量定等级的标准将作为永久的准则。
”于是把崔干定为第三等。
到了贞观十二年,《氏族志》全书完成,总共一百卷,颁行天下。
唐太宗又下诏书说:
“氏族的美名,要与官爵相关联;婚姻的原则,没有比仁义更重要的。
自从北魏、北齐灭亡,朝代变迁,风俗衰败。
燕、赵的古姓,后代中很多人失去官爵,齐、韩的旧族,有些人行为违背礼义。
他们在乡里没有名声,自身贫贱,却自称高门的后裔,而不重视嫁娶的礼仪,谈婚论嫁的时候只为了捞取财物,成婚的对象一定要找富贵之家。
又有些新做官的人和钱财多的人家,羡慕富贵人家的祖宗,抢着和人家攀亲,多送财物,如同做买卖。
有些人自愿贬低家门,被亲家羞辱,有些人夸耀过去的名望,在公婆面前行为无礼。
这种习惯时间长就成了风俗,到现在还没有废止,这既乱了人伦,也败坏了名声和教化。
我日夜谨慎小心,操劳政事,历代的弊端祸害,都已制止革除,唯有这种坏风气,还没有完全变。
从今以后,要明白告知天下人,让他们都要懂得嫁娶的规矩,务必合乎礼法,才符合我的心意。
”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
(1)在诗人心目中,赵纵是一个怎样的人?
(3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位威武、勇敢、尽忠的将军形象。
[3分。
“威武”“勇敢”“尽忠”各1分。
意思对即可。
]
【补充细则】
(1)“威武”是将军的外在形象,可以表述为“英武”“威猛”;
(2)“勇敢”“尽忠”是将军的内在品质特征,“勇敢”可以表述为“不怕牺牲”“视死如归”“骁勇”“英勇”;“尽忠”可以表述为“忠心耿耿”“为国捐躯”“精忠报国”“舍身报国”“舍生取义”。
(2)颈联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请简要分析。
(4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来源:
学科网ZXXK]
示例:
颈联运用对比的手法,将史家和达官贵人对赵纵将军的态度作对比,鲜明地表达了对赵纵将军的热烈赞扬,对达官贵人的强烈愤慨。
[4分。
手法1分,分析1分,情感2分。
手法如答“借代”也可。
]
【补充细则】
(1)颈联使用的手法有:
对比、间接抒情、借代、侧面描写等,答出任何一种手法给1分。
但本题问的是“如何表达情感”,学生应该答能表达感情的手法。
借代、侧面描写等手法,与表达感情关联不大,分析酌情给分。
(2)情感可从两个方面表述:
一方面表达出对将军的赞美、称颂之情;另一方面表达对达官权贵的不满、愤慨之情,如果表述为“对将军为国捐躯却被人耻笑的痛心”也可给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穷岛屿之萦回即冈峦之体势
(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4)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3分。
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或漏字、多字则该空不给分。
多选只按前3题给分。
]
12.【信息整合】(5分)
BC[B.“必须以……为条件”绝对化,原文是“一般会引发”。
C.原文“(喜剧性)缺点与性格的关系和僵化固定的观念与智力的关系一样”,是将两种关系相类比。
]
[5分,答对一项给2分,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
13.【观点分析】(3分)
A[“决定各种滑稽效果的”不都是外部条件,所以滑稽也不都是偶然的。
]
14.“僵硬”产生“滑稽”有哪两种情况?
(4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种是由外部条件(偶然条件或者别人恶意设置的障碍)引发僵硬,产生滑稽;一种是由自身深处(以自然的方式、不断找到机会表现出来)的僵硬产生滑稽。
[4分。
答对一点2分。
意思对即可。
]
【补充细则】
(1)学生如果概括答出“外部条件引发僵硬,产生滑稽”可得2分;概括答出“自身深处的僵硬产生滑稽”可得2分。
(2)外部条件有两种,自发产生(偶然条件、不由自主的改变)和人为制造(或别人恶意设置的障碍),两点各得1分。
(3)答内部因素时,如果答以自然的方式、不断找到机会表现出来的僵硬产生滑稽,也可以得2分,如果答“无需偶然的方式或别人恶意设置的障碍,就能表现出来”,也可以得2分。
[来源:
学,科,网Z,X,X,K]
15.唐·吉诃德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笔下的著名喜剧人物。
他沉迷于骑士小说,时常幻想自己是个中世纪的骑士,在骑士早已绝迹的十六世纪,拉着邻居桑丘·潘沙“行侠仗义”,游走天下,做出种种与时代相悖、匪夷所思的荒唐行为。
结合文中观点,分析唐·吉诃德为什么令读者觉得滑稽。
(4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当现实要求人有所改变的时候,他的行为却去适应已经过去的或者是想象中的情况,就产生了滑稽;一个滑稽人物的滑稽程度和他忘掉自己的程度相等。
唐·吉诃德没有随现实改变自己,幻想自己是中世纪的骑士,到处“行侠仗义”,做出种种怪诞的行为,却忘掉自己是生活在十六世纪。
所以他的行为令人觉得很滑稽。
[4分。
正确引用文中观点2分,结合材料分析2分。
意思对即可。
]
【补充细则】
在回答本题时,要注意审题,题目问的是“结合文中观点,分析唐·吉诃德为什么令人觉得滑稽”,注意主语是“唐·吉诃德”,因此在回答时,要以“唐·吉诃德”为中心组织答案。
有些同学从读者角度组织答案,是不正确的。
16.本文围绕养蚕这件事写了两位老师,请选择其中一位分析其形象。
(4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一位老师:
粗暴严酷,他随意责打学生,使学生心生畏惧;冷漠无情、高高在上,他发现学生养蚕,二话不说把蚕打翻在地,肆意践踏。
第二位老师:
有平等意识,充满爱心,他和学生打成一片,没有架子,关心爱护学生;对生活充满了好奇心和热情,他和学生一起养蚕,享受养蚕带来的喜悦。
[4分。
答对一点2分。
意思对即可。
]
【补充细则】
(1)任选一位分析即可,但答题必须指明是哪位老师(第一、第二;前面、后面等皆可),不指明对象扣1分。
(2)答题应点明形象特点,并作相应的分析,没有分析扣1分。
(3)针对第一位老师,学生如答出“死板、古板、严厉、严肃、严酷、简单粗暴”等中的任意一点,只要分析得当,可得2分,答出两点得4分(但两点不可重复,否则只得2分)。
(4)针对第二位老师,学生如答出“平易近人、年轻有活力、有平等意识尊重他人、充满爱心、热情”等中的任意一点,只要分析得当,可得2分,答出两点得4分(但两点不可重复,否则只得2分)。
(5)答案不是本文重点突出的形象特点,但分析得当,酌情扣1。
17.文中画线的句子细致地描绘了蚕儿的情态,请作赏析。
(5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划线句子细致地描写了蚕儿吐丝时的色泽、情态,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形象。
从孩子的角度观察蚕儿,突出蚕儿的可爱,从而表现孩子们活泼天真,对生活充满好奇。
对蚕儿的描写充满了感情,突出了师生看到共同养蚕的劳动成果时的喜悦心情。
[5分。
答对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5分。
意思对即可。
]
【补充细则】
(1)答对手法,并正确分析,得2分;答出该手法的表达效果,即突出蚕儿的可爱,得1分或表现孩子的活泼天真,对生活充满好奇得1分。
(2)答对表达的感情(突出看到劳动成果的喜悦、欣喜、高兴等心情),得2分
18.文末写蒋老师“看着那一根一缕有条不紊的金黄的丝片,两滴眼泪滴在上面了”。
请结合全文,探究其中蕴含的复杂情感。
(6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回想当年在山村任教的经历,感慨万分,既有获得肯定的快乐,也有受到非议的痛苦。
为当年探索、实践新的教育理念却未能成功,感到无奈、感伤和遗憾。
看到自己的学生能够从事教育工作,并践行自己当年的教育理念,为理想的传承而感动。
为学生三十多年后仍记住自己而深深地感动。
[6分。
答对一点2分,三点6分。
言之有理即可。
]
【补充细则】
(1)答题应扣住“复杂”二字。
(2)答对情感并有恰当理由得2分。
答对一点2分,三点6分。
(3)答对情感但没有相应分析,酌情扣1分
19.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分别说明了宣纸的什么特点?
(4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说明了宣纸纯熟细腻、润墨性强的特点。
说明了宣纸轻、薄、白、软的特点。
[4分。
答对一点2分。
意思对即可。
]
【补充细则】[来源:
学#科#网Z#X#X#K]
(1)本题划线句子共两句话,每个句子2分,共4分。
(2)“宣纸纸性纯熟细腻”,宣纸特点答到“纯熟细腻”或“细腻”得1分;
“水墨落纸如雨入沙”,宣纸特点答到“润墨性强(良好,好)、“具有独特的(良好的)润墨性”得1分;[来源:
学科网ZXXK]
(3)“轻似蝉翼白如雪,抖似细绸不闻声”宣纸特点答到“轻”、“白”、“薄”、“软”、“滑”、“不易破损”中任意两个特征才得1分,答到三个或以上得2分。
20.宣纸对中国书画的发展有何作用?
请分点概述。
(5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来源:
学科网ZXXK]
宣纸具有神奇的润墨性,可以使书画创作达到理想的艺术效果。
宣纸影响了中国书画风格的变迁,催生了一批书画大师。
宣纸品质百折不损,利于书画作品的长久保存。
[5分。
答出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5分。
意思对即可。
]
【补充细则】
(1)宣纸具有神奇的润墨性(宣纸的特性1分),可以使书画创作达到理想的艺术效果(对书画的作用1分)。
宣纸影响了中国书画风格的变迁(1分),催生了一大批书画艺术大师(1分)。
宣纸品质百折不损(宣纸的特点1分),利于书画作品的永久保存(对书画的作用1分)。
(2)参考答案6个小点,答对1点1分,答对5点得5分。
答案中只写到“书法”或“画”,不按题目的要求写“书画”的,在答案总分中扣一分。
21.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高度评价宣纸,郭沫若先生也曾说过:
“中国的书法和绘画离开了它,便无从表达艺术的妙味。
”从宣纸与中国书画发展的密切关联中,可以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6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优秀艺术作品的创作、传世离不开优良的物质载体。
拥有出众独特的品质,才能在竞争中占据长久的优势,达到巅峰成就。
传统工艺复杂繁琐,耗时漫长,却能保证质量;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需要审时度势,否则往往得不偿失。
[6分。
答出一点3分,两点6分。
言之成理即可。
]
【补充细则】
(1)结合文本1分,启示2分,只要答对任何两点就可得满分。
(2)启示不对,也可得结合文本的1分。
(3)启示必须上升为理论(本质),不能再停留在宣纸与书画的关联上。
22.根据下面的材料,用一句话介绍“饱和潜水”,不超过55字。
(6分)
饱和潜水是世界各国正在研究的深海作业的尖端技术,这种技术广泛应用于失事潜艇救援、海底施工作业、水下资源勘探、海洋科学考察等军事和民用领域。
饱和潜水需要创造一种条件,使潜水员体内各组织的体液中所溶解的气体达到饱和的程度。
潜水员可以在高压下停留几十天,待作业完成后,一次减压,返回正常生活。
深海长时间作业需要建造一个生活舱,给舱里加压形成高压环境,潜水员在舱里呼吸的是氦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
在不同的深度和高压环境下,混合气体的配比和加压时间都不同。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饱和潜水:
通过创设高压环境,使潜水员各组织的体液中溶解的气体达到饱和状态,从而在深海中长时间作业的一种技术。
[6分。
“创设高压环境”“使……气体达到饱和状态”“在深海中”“长时间作业”“一种技术”各1分,句式1分。
超过字数扣1分。
]
【补充细则】
(1)对“句式”的理解:
不强调答案的表述必须是一个单句;所写答案只需为一句话且内容表述连贯、通顺,给1分。
(2)各压缩要点的表述不强调顺序,但各要点的表述要准确,如:
“创造高压环境”表述成“形成高压环境”/“建造高压环境”/“形成高压生活舱”,给1分;只提到“高压环境”或整个词组搭配有语病,不给分。
“一种技术”表述成“一种尖端技术”/“尖端技术”/“技术”,给1分。
“长时间作业”表述为“在高压下停留/工作几十天”,给1分。
(3)考生所写答案若只是完整照抄第1句(“饱和潜水是世界各国正在研究的深海作业的尖端技术。
”)给2分。
23.某校“创意廊”准备展出一组创意作品,
请为右边的作品配上恰当的文字。
要求:
突出作品的创意,语言生动形象,
不少于10个字。
(6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示例1:
古今融合一盏灯,互倾互照两情真。
示例2:
油灯,在“电灯”上点燃;传统,在
现代中坚守;你与我,彼此倾诉相互照耀,和
谐美好满人间。
[6分。
创意4分,语言生动形象2分。
]
【补充细则】
1.对选料(油灯和灯泡)寓意的理解(2分)
(1)油灯与灯泡的寓意可以理解为“古与今”“旧与新”“传统与现代”,给2分。
(2)只答出油灯制作上的创意,如油灯是由灯泡做成的,给1分。
2.对造型(两盏灯)寓意的理解(2分)
(1)写出两盏灯的关联且关联合理,如“互相照耀”“彼此倾诉”“互相温暖”等,给2分。
(2)只写出两盏灯有关联,但关联表述不合理,给1分。
3.对“语言生动形象”的理解(2分)
(1)结合寓意使用恰当的修辞或句式使用有特色(如使用整句、整散结合)等,给2分。
(2)有用修辞,但不够恰当,给1分。
作文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古人说:
“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
”
生活中,有些人在近处求道,有些人去远方求道。
一件事,有些人往易处去做,有些人则向难处努力。
要求:
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自选文体,自拟标题。
不少于800字。
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题目解读】
题目与2013年语文高考(广东)作文一样,属“材料作文”,或用广东高考阅卷场的说法,属“材料引……”题型。
本题作文材料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段材料是古人的名言,意思是:
道在近处,却到远处去寻求;事情本来容易,却往难处去下手。
这是一种舍本逐末、舍近求远的做法。
第二段可以看作是概括现实生活中的现象、事例。
对于“道”,生活中有人在“近处”求,有人去“远处”求;对于“做事”,有人从“易处”入手,有人从“难处”入手。
这表现出人们在为人处事时不同的方式与方法。
本题目的关键词有“求道”“远近”“做事”“易难”,对这些词的解读如下:
“求”可理解为“寻找、探索”等。
“道”可理解为:
道路、方向、方法、道理、道义、规律、政治主张、思想体系、门派学说等。
“近处”“远方”作两种理解:
一为“空间中的概念”,如近处、远处;二为“时间中的概念”,如现在与过去、未来。
“做事”可理解为“从事某项工作或者处理某件事情”。
“易”“难”分别理解为“容易”“困难”。
两段材料的内容都分为两方面,一是不同的人“求道”的方式、方法的不同,二是不同的人做事的方式、方法的不同。
考生可将第一段的名言作为立意基础,也可将第二段的现象、事例作为立意基础,也可综合两段材料的内容,选择立意的角度。
题目中的材料是作文选取角度、确定立意的出发点,作文不能“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是否在材料的“内容”和“含意”范围内写作,是判断作文是否属于“符合题意”的关键。
所以,审题的重点应该弄清材料的“内容”和材料的“含意”。
我们认为,对“内容”的理解,侧重于文字的表层信息;对“含意”的把握,偏向于材料的隐含信息。
一、材料的“内容”(文字的表层信息)
材料的主要内容是说“从近处或远方求道,从易处或难处做事”的问题,具体有:
l从“求道”的角度立意
1.“道”在近处,求道不宜舍近求远。
2.“道”虽在近处,但亦不妨从远方求得。
3.有些“道”需在近处求得,有些道则需从远方求得。
4.求“道”从身边(小事、平凡事、小善)做起[来源:
学科网]
5.远方虽有道,身边也有道(不要忽略身边的道)
l从“做事”的角度立意
1.做事应往易处去做。
2.做事应向难处努力。
3.不同的事做起来方式不同,有些事需向易处去做,有些事则应向难处努力。
二、材料的“含意”(材料的隐含信息)
从“从近处或远方求道,从易处或难处做事”的内容上挖掘,隐含在材料中的信息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1.人们求道、做事的思维方式(习惯、方法)2.人们在求道、做事过程中体现的精神品质3.人们对道的认知决定其行为
学生写作,可以选取一个角度,也可以选取多个角度。
【评分标准】
按照《作文等级评分标准》分项打分。
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基础等级
50
分
内容25分
一等(25~21)
二等(20~16)[来源:
Zxxk]
三等(15~11)
四等(10~0)
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
没有什么内容
感情虚假
表达25分
一等(25~21)
二等(20~16)
三等(15~11)
四等(10~0)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书写工整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书写较工整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书写潦草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难辨
发
展
等
级
10
分
一等(10~8)
二等(7~6)
三等(5~3)
四等(2~0)
立意深刻
材料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重点 名校 高考 语文 备考 广东省 广州市 普通高中 毕业班 综合测试 答案 完美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