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是一群形体微小.docx
- 文档编号:4289660
- 上传时间:2022-11-28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30.69KB
微生物是一群形体微小.docx
《微生物是一群形体微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是一群形体微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微生物是一群形体微小
微生物是一群形体微小、结构简单、分布广泛。
增殖迅速、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须借助显微镜放大数百倍、乃至数万倍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形态、结构、生理、遗传变异,以及微生物的进化、分类和人类、动植物、自然界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现代免疫的概念已被拓展为机体对“自己”和“异己”的识别、应答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在正常情况下市机体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性功能.
固有免疫:
亦称天然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是种群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是机体抵御病原体侵袭的第一道防线。
适应性免疫:
亦称为特异性免疫或获得性免疫,为个体基础特定抗原而产生,仅针对该特定抗原而发生反应。
列文虎克——第一台显微镜巴斯德——巴氏消毒郭霍——郭霍法则弗莱明——青霉素
李斯特——外科消毒史科赫——科赫原则梅契尼可夫——细胞免疫学说
抗原是指能与淋巴细胞抗原受体(BCR/TCR)特异性结合,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指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免疫原性:
指抗原能次级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
免疫反应性或抗原性,指抗原能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
同时具备以上两种特性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
抗原的理化性质
1:
分子大小。
物质的分子量越大,免疫原性越强。
2:
化学组成
3:
抗原表位的易接近性
4:
物理性状
异物:
凡与宿体自身成分不同或从未与特异性淋巴细胞接触过(即使为自身抗原)的物质。
1:
抗原的异物性是决定免疫原性的首要条件。
亲缘关系越远,则异物性越强,其免疫原性越强。
2:
机体因素
抗原特异性指抗原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与免疫应答产物发生专一结合的特性。
抗原表位(决定簇,决定基):
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基本结构或化学基团,它是TCR/BCR以及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单位,通常由5~15个氨基酸残基、5~7个多糖残基或核苷酸组成。
抗原表位类型:
1:
线性表位2:
构象性表位
交叉抗原(共同抗原):
某些特定抗原不仅可与其诱导产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结合或相互作用,还可与其他抗原诱导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反应。
它与其他抗原所诱生抗体,免疫细胞结合或相互作用被称为交叉反应。
抗原分类:
1:
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2:
胸腺非依赖性(TI-AG)
异嗜性抗原:
指一类存在与人、动物、植物或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抗原产生方式:
1:
天然抗原2:
人工抗原
根据TD抗原是否由抗原提呈细胞所摄取分为外源性抗原和内源性抗原
外源性:
来源于抗原提呈细胞之外的
内源性:
由抗原提呈细胞在胞内合成的。
抗原应用:
1:
疾病的诊断与辅助诊断2:
疾病的治疗3:
疾病的预防
免疫佐剂:
指与抗原同时或预先注入机体后,能增强该抗原的免疫原性或改变机体免疫应答类型的物质
丝裂原:
亦称有丝分裂原,可致细胞发生有丝分裂,进而增殖。
免疫球蛋白各功能区:
1:
VH和VL是结合抗原的部位2:
CH和CL上具有部分同种异型的遗传标志3:
IgG的CH2和IgM的CH3是补体点所在,参与补体活化4:
IgG的CH3可与IgG的FC受体结合
J链:
是一富含半胱氨酸的多肽链,由浆细胞合成,主要功能是连接单体IG分子使之成为多聚体。
分泌片(SP)以非共价键形式结合于IgA二聚体上,保护sIgA的铰链区,使其免受蛋白水解酶的降解。
IgV区的功能:
特异性识别,结合抗原。
1:
中和毒素、阻断病原入侵2:
通过其C区发挥作用
IgC区功能:
1:
调理作用2:
机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3:
介导I型超敏反应4:
穿过胎盘和粘膜
IgG:
是血清和细胞外液中主要的抗体成分,唯一能通过胎盘的抗体.
IgM:
个体发育中最早合成的,分子量最大的。
IgA:
sIgA粘膜免疫,婴儿可从母乳中获得,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被动免疫。
IgD:
为B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标志
IgE:
I型超敏反应
单克隆抗体:
单一抗原表位特异性B细胞克隆经融合、筛选和克隆化而获得单克隆杂交瘤细胞,其所产生的同源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
补体是人和动物血清中的一组与免疫功能有关,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
补体组成:
1:
补体固有成分:
包括经典激活途径C1q、C1r、C1s、C2、C4
补体调节蛋白
补体受体
补体的性质极不稳定。
56°,30分钟即被灭活
补体三条激活途径的比较:
旁路和MBL在初次感染或感染早期有重要意义。
因为速度快
补体活化的调控:
1:
自身衰变调节2:
体液调节因子
补体生物学作用1:
溶解细胞2:
调理作用3:
清除循环免疫复合物4:
炎症的介质作用5:
机体抗感染防御的主要机制6:
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
细胞因子是指多中细胞分泌的具有多种功能的高活性小分子蛋白质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可诱导迅速而强烈排斥反应的抗原
次要:
引起缓慢且较弱排斥反应的抗原
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为HLA复合体
HLA复合体的遗传学特征:
1:
多基因性2:
高度多态性(同一基因座位存在两个以上等位基因的现象)3:
单元型遗传(指HLA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的组合,由紧密连锁的等位基因构成)4:
连锁不平衡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由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编码,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
MHC限制:
T细胞与抗原提呈细胞、靶细胞相互作用中,在识别抗原肽的同时,还须识别与抗原肽结合的HLA分子。
T淋巴细胞,介导细胞免疫应答,。
骨髓中的淋巴样前体作者:
细胞必须进入胸腺,才能发育为成熟的T细胞,并离开胸腺进入外周。
T细胞抗原受体(TCR),形成TCR—CD3复合体才能被识别
CD4与MHCII类分子结合
CD8与MHCI类抗原结合
CD2(绵羊红细胞受体)玫瑰花状
B淋巴细胞简称B细胞,由哺乳动物骨髓或鸟类法氏囊中的淋巴样前体细胞分化成熟而来。
BCR是嵌入细胞膜类脂分子中的表面膜免疫球蛋白(mIg),是B细胞的特征性表面标志。
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是不同于T.B细胞的第三类淋巴细胞,他们不表达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在其胞浆内有许多嗜苯胺颗粒,故又称为大颗粒淋巴细胞
具有抗肿瘤、抗感染、免疫调节。
参与移植排斥反应,自身免疫病和超敏反应的发生。
抗原提呈细胞是指能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肽提呈给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的一类免疫细胞。
组织内的巨嗜细胞的生物学功能1:
抗原提呈作用2:
吞噬杀伤作用3:
免疫调节4:
抗肿瘤作用
树突状细胞是一大类重要的专职APC
免疫应答指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体内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识别抗原,发生活化、增殖、分化或失能、凋亡,进而表现出一定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
抗原提呈主要指抗原提呈细胞(APC)将抗原肽MHCI类分子或/和MHCII类分子提呈给CD8+T细胞和/或CD4+T细胞的过程。
T细胞活化:
第一信号:
TCR特异性识别APC所提呈的p-MHC
第二信号(共刺激信号):
APC和T细胞白哦面多种粘附分子对结合。
CD28/B7
体液免疫应答:
在B细胞应答中,由浆细胞所产生的抗体是主要的效应分子,将此类应答称为
B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
特异性BCR直接识别天然抗原的B细胞表位,所产生的识别信号
第二信号:
CD40L/CD40(B细胞表面)
初次免疫应答:
病原体初次入侵机体所引发的应答
与再次免疫应答的区别:
1:
潜伏期短2应答强度高且持续时间长3:
诱发再次应答所需抗原量小4:
再次应答的抗体类别主要是IgG
免疫耐受指机体免疫系统接触某种抗原后所表现出的特异性免疫无应答或低应答,诱导耐受形成的抗原称为耐受原。
同一抗原物质在不同情况下可为耐受原或免疫原
机体同时发生T,B细胞耐受称为完全耐受;仅出现T细胞或B细胞耐受称为不完全耐受或耐受分离。
超敏反应指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发生的生理功能紊乱或/和组织损伤。
引起超敏反应的抗原又称变应原。
分四型:
I型即速发型,II型即细胞毒型(III型即免疫复合物型VI型即迟发型)
I型:
化学药物与组织蛋白结合后成为变应原而诱发反应。
特点:
1:
反应发生迅速,消退也迅速2:
由IgE抗体介导3:
以生理功能紊乱为主,多无明显组织损伤4:
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
青霉素过敏
II型:
引起细胞溶解或组织损伤的超敏反应
发生机制:
1:
靶细胞及其表面抗原2:
抗体,补体和效应细胞的作用
靶细胞损伤机制:
1:
补体介导的细胞溶解2:
吞噬作用3:
ADCC
新生儿溶血症
III型:
是由可溶性免疫复合物沉积于毛细血管基地膜,通过激活补体以及在血小板、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的参与下,引起充血水肿、局部坏死和中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类风湿关节炎
IV型:
(迟发型超敏反应):
是由效应T细胞再次接触相同抗原后引起一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性病理损伤。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的基本方法是将已知的抗原或抗体吸附在固相载体表面,使抗原抗体反在固相表面进行,用洗涤法将固相上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液相中的游离成分分开。
免疫学应用:
1:
免疫诊断2:
免疫预防3:
免疫治疗
免疫预防:
1:
人工主动免疫是用疫苗接种机体,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从而预防感染的措施
类毒素:
是用细菌的外毒素经0.3%~0.4%甲醛处理制成的。
2:
人工被动免疫是给人体注射含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制剂,以治疗或紧急预防感染的措施。
抗毒素:
是用细菌外毒素或类毒素免疫动物制备的免疫血清,具有中和外毒素毒性的作用。
免疫治疗:
是指利用免疫学原理,针对疾病的发生机制,人为地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以达到治疗目的所采取的措施。
细菌是一类具有细胞壁,以无性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细菌个体微小,通常以微米为测量单位。
主要有球状,杆状和螺形状三种。
细胞壁:
位于细胞细胞膜外层,坚韧并具有弹性的结构。
主要功能:
1:
保护细胞2:
维持细胞基本形态3:
为细胞生长、分裂、鞭毛运动所必需4:
有一定通透性和机械阻挡作用。
细菌细胞壁主要成分为肽聚糖。
由N-乙酰葡萄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通过β-1.4糖苷键组成四肽侧链的四个氨基酸残基,阳性:
依次为L-丙氨酸D谷氨酸L赖氨酸D丙氨酸(交联度高)阴性:
三位是内消旋二氨基庚二酸。
(交联度低)
阳性:
磷壁酸是结合在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上的一种酸性多糖。
阴性:
外膜:
主要有脂蛋白、脂质双层、脂多糖(LPS)组成。
LPS功能(理解):
1:
致热作用2:
可吸附阳离子3:
血清型鉴定4:
某些噬菌体吸附的特异性受体
原生质体:
是指在人工条件下,用溶菌酶完全水解细胞壁或用青霉素一直新生细胞壁合成所得到的仅有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结构。
细胞质膜:
是紧贴在细胞壁内侧、包围着细胞质的柔软、具有一定弹性的半透性薄膜,又称细胞膜。
细胞膜生理功能:
1:
选择性控制细胞内、外营养物质及代谢产物的运输2:
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的屏障作用3:
借助摸上含有的与呼吸有关的酶直接参与细菌的产能代谢,它是细菌的产能基地4:
是合成细菌细胞壁及壁外各种附属结构的场所5:
是鞭毛着生点,并为鞭毛运动提供能量。
中介体:
又称间体,是一种由细胞质膜内褶而形成的囊状结构,其中充满着层状或管状的囊泡。
核质:
是原核生物特有的无核膜、核仁结构、无固定形态的原始细胞核,又称原核、拟核或类核。
质粒:
是细菌染色体的能自主复制的遗传物质。
芽胞:
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能够在菌体内部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后壁对不良环境有极强抗性的休眠体,称之为芽胞。
芽胞含有多层保护结构。
核心含水量很低。
是其耐热机制的关键。
皮质层内含有特殊成分(吡啶二羧酸钙盐,DPA-Ca)导致芽胞对热有较强的抗性。
在芽胞的各层结构中,共同特点是含水量低、酶活性差、代谢处于停滞状态。
与细菌的繁殖体相比,芽胞对热、干燥、辐射、化学药物及其他不良环境的抗性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
规定湿热灭菌培养基的条件为121°15分钟
芽胞的大小,形状及在菌体细胞中的着生位置可作为细菌分类和坚定的重要指标。
界门纲目科属种。
菌株是指从不同来源地标本中所得到的同属一个种的各纯培养物。
群:
常用于细菌和放线菌的分类,可以是在种基础上形成的类群,也可以代表属以上类群的集合。
细菌细胞的化学组成:
1:
水2:
蛋白质3:
核酸4:
糖类5:
脂类6:
维生素
细菌需要的营养物质:
1:
碳源2:
氮源3:
无机盐4:
生长因子5:
水
吸收营养物质的方式1:
简单扩散:
主要是借助细胞内外营养物质的浓度梯度,使营养物质通过细菌细胞的壁膜屏障结构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
2:
促进扩散:
是借助细胞内外营养物质的浓度梯度和载体蛋白,使营养物质通过细菌细胞的壁膜屏障结构,进入细胞内的过程。
3:
主动运输:
是在特异性渗透酶的参与下,逆浓度差运输所营养物质至细胞内的过程,是细菌细胞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方式。
4:
基团转移:
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主动运输,其特点是被运输的营养物质在由细胞膜外向膜内运输中发生了化学修饰。
细菌的生长繁殖的条件1:
营养物质2:
酸碱度3:
温度4:
气体
气体:
专性厌氧菌:
只能在无氧或基本无氧的条件下才能生长,分子氧对其有剧毒,即使短期接触空气,也会抑制其生长甚至死亡。
(破伤风)
细菌的繁殖方式:
无性二分裂
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满足细菌及其他微生物生长繁殖和(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
配制培养基必须注意以下原则:
1:
根据所培养微生物的类型选择适宜的营养物质和适当的水分2:
调整培养基的PH值至适宜范围3:
培养基必须及时灭菌后方可使用4:
适当的物理状态5:
注意各种那个物质的浓度和比例。
基础培养基:
含有满足一般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
营养培养基:
在基础培养基中加入一些特殊的营养物质,以满足营养要求较高的细菌生长,又称加富培养基。
选择培养基:
用于从混杂材料中分离目的菌株的培养基。
鉴别培养基:
是检查细菌生化反应的培养基,常用于菌株的鉴定和分类。
厌氧培养基:
是用于培养厌氧微生物的培养基。
菌落:
在固体培养基表面有单个细菌大量繁殖多形成的细菌群体。
理论上一个菌落是有一个细菌繁殖未来,故可用于纯种分离,由单个菌落取菌,再一重刀新鲜培养基中而获得该细菌的纯培养物。
菌落在固体培养基上连成一片的纯培养物称为菌苔,常用于菌种的保藏。
细菌的菌落一般较小,多数呈圆形、边缘形态整齐或不规则、湿润、有光泽、颜色多样,由于它是堆积在培养基表面,故与培养你估计的结合力较小,很容易挑起。
(了解)
半固体培养法:
常用于观察细菌的运动性、观测某些生化反应及菌种的保藏等。
无动力的细菌:
仅沿着穿刺线呈清晰地线性生长。
有动力的细菌:
穿刺线模糊。
生长曲线:
细菌在有限体系中的生长称为群体生长,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描述细菌群体在整个培养期间的菌数变化规律的曲线。
制作方法:
液体培养基以时间为横坐标,菌数的对数为纵坐标。
1.迟缓期:
适应新环境,数目不增加的一段时间。
细菌细胞不分裂。
主要为分裂做好准备,对不良环境敏感。
影响延迟期长短因素:
菌种,菌龄,接种量。
接种前后培养基成分差异。
2.对数期:
细菌数目按几何级数增加。
是研究菌体细胞的形态、大小、染色性和基本代谢、生理的良好材料,是噬菌体吸附的最适菌龄,也是发酵生产用作“种子”的最适菌龄。
特点:
代谢旺盛,代时稳定,生长迅速。
3.稳定期:
活菌数最高并能维持一段时间的稳定。
细胞开始贮存糖原、异染颗粒和脂肪等贮藏物,多数芽胞杆菌在此期形成大量的芽胞,适用于芽胞的手机或菌种的保藏。
特点:
动态平衡。
4.衰亡期:
菌体死亡的速率超过繁殖的速率,活菌数呈几何级数下降,细菌衰老并出现自溶,释放出氨基酸、抗生素、酶和内毒素。
(LPS)(染色不用这个时期,实验分离芽胞用这个时期的)
当培养基中同时含有速效碳源(可被直接利用)和迟效碳源(需经过一段时间才能被吸收利用)时,细菌在生长过程中会出现二次生长现象。
老师补充:
减小迟缓期时间1:
利用遗传学方法改变种的遗传特性2:
利用对数生长期的细胞做种子3:
接种量扩大5%~7%4:
接种前后培养基成分的差异不要太大。
细菌的产能方式
一.呼吸
呼吸是指用于产生能量的生物氧化还原过程。
需氧呼吸:
是指最终电子(氢)的受体是分子氧的生物氧化产能过程。
无氧呼吸:
是以无机氧化物(个别为有机氧化物)作为呼吸链末端氢和电子受体的生物氧化过程,是一种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的产能效率较低的特殊呼吸方式。
发酵:
理解就可(P149)
细菌的重要代谢产物
通过检测不同的代谢产物对细菌进行鉴定,称为细菌的生化反应。
1:
糖发酵实验:
产酸,产气大肠埃希菌分解G、乳糖产酸产气,伤寒沙门菌只分解G产酸,不产气,且不能分解乳糖。
2:
甲基红试验(M):
PH<4.5呈红色(阳性)PH>5.4呈橘黄色(阴性)
3:
VP(V):
红色(阳性)不能变红(阴性)
4:
枸橼酸盐利用试验(C):
在仅含有枸橼酸盐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恩能够生长PH>8,BTB
(在培养基中加入的)由绿色变蓝色(阳性)
5:
吲哚试验(I):
生成红色的玫瑰吲哚(阳性)(在培养液中加入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试剂后)
6:
硫化氢试验:
产生硫化氢,遇培养基中的铅盐或亚铁盐,生成黑色的硫化物(阳性)
IMViC试验:
大肠埃希菌(++——)产气杆菌(——++)(顺序是IMVC)
热源质:
泛指那些能引起机体发热的物质,按其来源可分为内源性热源质和外源性热源质(如LPS)
放线菌:
是一类呈菌丝状生长,主要以孢子繁殖,革兰染色为阳性的单细胞原核微生物,是细菌中的一种特殊类型。
(抗生素)
菌丝:
按着生部位、形态、功能分为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
基内菌丝(又称初级或营养):
主要功能是吸收营养物质和排泄代谢废物。
气生菌丝:
(二级菌丝)基内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向空气中长出的菌丝。
孢子丝:
(繁殖菌丝)气生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在其顶端分化出可形成孢子的菌丝。
孢子的形成为横割分裂,有两种方式:
1:
细胞膜内陷2:
细胞壁和细胞膜同时内缩。
无性繁殖:
1:
孢子2:
菌丝断裂(液体发酵一般为这种)
放线菌的生长于繁殖:
一般为需氧菌。
最适温度28~30°,最适PH7.0~7.6
菌落圆形,大小似细菌。
正常菌群:
在正常人体的体表以及与外界相遇的腔道内分布着一定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
作用:
1:
菌群微生物之间的拮抗作用使病原菌不能定居和致病2:
合成一些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3:
促进免疫器官的发育4:
抗肿瘤作用。
正常菌群与人体以及菌群中不同种类的微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这种主要通过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建立的平衡称为“微生物平衡“
条件致病菌(机会致病菌):
正常菌群与人体之间的平衡关系及正常菌群之间的平衡关系一旦被打破,正常菌群就会对人体产生致病性。
菌群失调症:
正常菌群中各种菌的比例严重失调并伴随有临床表现的现象
细菌的毒力:
致病菌的致病性强弱程度(常用半数致死量或半数感染量表示)
1:
侵袭力:
指病原菌突破机体的防御功能,在机体内定植、繁殖和扩散的能力。
包括荚膜、粘附素和侵袭性物质。
2:
毒素:
外毒素:
大多数外毒素是细菌细胞内合成并分泌到菌体外的。
是有毒蛋白质。
类毒素:
用0.3%~0.4%的甲醛作用于外毒素,其毒性就会降低甚至丧失,但其免疫原性一般仍能保留。
内毒素:
LPS(引起发热),只有在细菌死亡、自溶或经人工裂解后才能释放出来。
内外毒素比较(P162)
感染类型:
1:
隐形感染(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菌侵入机体后不出现或出现不明显的临床症状的感染类型。
2:
潜伏感染:
当机体与致病菌在相互作用过程中暂时处于平衡状态时,表现为潜伏感染。
3:
显性感染:
感染后导致病理改变和临床症状
革兰染色法:
镜下紫色是阳性,红色是阴性(步骤参看实验书OR教材P167)
灭菌:
利用理化因素,杀死物体或介质中所有微生物的方法
消毒:
利用理化因素杀死物体或介质中的病原微生物的方法(芽胞活着)
无菌:
不存在任何活菌
干热灭菌:
160°2小时,170°1小时(芽胞),普通细菌80~100°1小时
1:
焚烧2:
红外线3:
干烤
湿热灭菌:
1:
煮沸(水100°5~10分钟杀灭繁殖体,1~3小时芽胞,加入1%~2%碳酸氢钠,沸点可达105°,增强杀菌作用)
2:
巴氏:
63°30分钟,72°15~30秒
3:
流通蒸汽灭菌法
4:
间歇蒸汽灭菌法
5:
高压蒸汽灭菌法:
121°15分钟,含糖115°30分钟
消毒剂的主要类型:
1:
根据消毒剂杀灭微生物作用的强弱分
2:
根据化学消毒剂的杀菌机制分(70%~75%乙醇)
3:
根据消毒剂的化学结构与性质分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基因组为共价闭合环状的双链DNA,在细胞中紧密缠绕呈较致密的不规则小体,称为拟核(染色体),其上有类组蛋白和少量RNA分子结合。
质粒是一种独立于染色体外,能进行自主复制的细胞质遗传因子,主要存在于各种微生物细胞中。
基本特性:
通常以共价闭合环状的超螺旋双链DNA分子存在于细胞中。
1:
绝大多数质粒是CCC双链DNA。
分子量大小范围1~1000kDa
2:
质粒可独立于宿主染色体外自主复制,因而质粒是一个复制子
3:
质粒基因常赋予宿主细胞某些特性
4:
质粒能从宿主细胞自发消除,但消除频率很低。
5:
质粒可通过结合、传导或转化等方式在细菌间转移。
6:
质粒具有相容性或不相容性
相容性:
两种不同类型的质粒若能稳定地共存于一个宿主细胞内,即多次传代后,每个子代细胞内仍同时含有两类质粒。
相反的称为不相容性。
常见质粒类型
一:
F质粒:
含义是致育性,可游离可结合染色体,含游离F质粒的菌株为F+
二:
R质粒(抗药性质粒):
1:
接合型:
由抗药转移因子(RTF,具致育性,决定自主复制和接合转移能力)和抗药决定子(r-det,决定该菌株的抗药性)组成
2:
非接合型:
仅有r-det,不能进行接合转移。
青霉素酶质粒可通过转导方式在细菌间进行转移。
抗药质粒的危害性是能使宿主细胞具抗药性。
三:
Col质粒:
编码大肠毒素的质粒,仅对近缘细菌有杀灭作用的蛋白质类抗菌物质。
四:
代谢质粒:
携带有能降解某些基质的酶的基因。
转座因子的类型
转座因子(跳跃基因):
是指细胞基因组中能够从一个位置转移到另一位置的一段DNA序列。
1:
插入序列
2:
转座子:
是一段除了含有转座功能相关的基因外,还含有其他已知基因的DNA序列
3:
转座噬菌体:
是具有转座功能的一类可引起突变的温和噬菌体
噬菌体:
是感染细菌、放线菌、螺旋体或真菌等微生物的病毒,因为噬菌体能引起宿主细胞的裂解,故又称为噬菌体。
毒性噬菌体的复制周期:
1:
吸附:
是噬菌体的尾部与宿主菌表面的噬菌体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过程,其结合具有高度特异性。
2:
穿入:
有尾的噬菌体:
尾部的类似溶菌酶在细菌细胞壁上溶出一个小孔
没尾的脱壳进入
3:
生物合成:
以噬菌体核酸为模板,转录翻译合成噬菌体蛋白质,同时复制大量子代噬菌体核酸。
4:
成熟与释放:
在宿主细胞内按一定程序装配呈完整的成熟噬菌体然后释放(释放由噬菌体菌控制)。
温和噬菌体感染宿主后不立即增殖,而是将其基因组整合到宿主菌的核酸中,并随宿主菌核酸的复制而复制,且伴随宿主菌分裂而分配到两个子代中,即为溶原状态。
带有温和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称为溶原性细菌
整合在宿主菌核酸中的噬菌体基因组称为前噬菌体。
溶原状态可终止,终止即前噬菌体脱离宿主菌的DNA,并在宿主菌体内进行增殖并产生成熟的子代噬菌体,导致宿主菌细胞裂解。
溶原性细菌具有抵抗同种或近缘噬菌体重复感染的能力,称为噬菌体免疫状态。
而某些溶原性细菌可同时伴有相应性状的改变,称为溶原性转变。
突变是指生物体遗传物质的饿核苷酸序列发生了稳定而可遗传的变化。
广义的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
基因突变是指一个基因内部由于一对或少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微生物 一群 形体 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