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专题文学文化常识.docx
- 文档编号:4285729
- 上传时间:2022-11-28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30.67KB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专题文学文化常识.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专题文学文化常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专题文学文化常识.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专题文学文化常识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专题:
文学文化常识一、填空题
1.我国古代“四书”包括《论语》《中庸》《________》及《________》。
2.在横线处填上合适的敬辞或谦辞。
日常交际中,注重礼貌用语,讲究措辞文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请写出下列不同场合中使用的两个字的敬辞谦辞。
示例:
称自己的见解粗俗浅薄,可以说“鄙见”“愚见”。
①称对方父亲说“________”;
②请别人去家中做客“欢迎光临________”。
二、单选题
3.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铭,古代一种文体,用于述功记行或警诫劝勉,文辞精炼。
B. 古代称谓语非常丰富,如“卿”表爱称,“大兄”表敬称。
C. 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主要讲述各种狐鬼怪谈、奇闻逸事。
D.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美国诗人普希金创作的一首抒情诗。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其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龙须沟》,话剧《茶馆》、《四世同堂》等。
B. 唐代诗人王湾借《次北固山下》描绘了青山绿水、旭日东升的江南早春景色,表达了身在异乡的羁旅之情。
C.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作者李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人;《天净沙·秋思》的作者马致远,明代戏曲家、散曲家。
D. 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君”表示有礼貌的称呼对方,相当于“您”;“尊君”表示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家君”表示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5.谦辞和敬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
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
A. 敬辞:
令堂、垂爱、高就、舍妹 B. 谦辞:
贤弟、家君、小女、鄙人
C. 敬辞:
令郎、奉陪、劳驾、赐教 D. 谦辞:
家慈、惠顾、愚兄、寒舍
6.可用“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进行评价的是________句中的人物事迹。
( )
A. 孟子的母亲一个人含辛茹苦抚育孟子,为了让孟子拥有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她煞费苦心,几次搬家,最终使孟子成才。
B. 革命老兵张富清,退役后藏起满身军功章,主动到偏远地区,为当地的发展与建设默默作出自己的贡献,一干就60年。
C. 居里夫人淡泊名利,与丈夫在难以想象和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工作,冒着被辐射的危险,最终发现举世瞩目的元素“镭”。
7.下列相关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猫》选白《郑振铎选集》,郑振铎是现代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
B. 《狼》选自《聊斋志异》,其意在告诉人们只要敢于斗争就能取得胜利。
C. 《猫》一文表达了作者对第三只猫的内疚以及自己内心的痛苦和自责之情。
D. 康拉德·劳伦兹是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他最为人所称道的,是他在动物行为方面的通俗写作。
8.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寓言往往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深刻的道理。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都选自《伊索寓言》,前者是以神喻人,后者是以动物喻人。
B. 《杞人忧天》选自《列子·天瑞》,相传为列御寇著。
今本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列御寇,相传战国时的道家人物,郑国人。
C. 本课这四则寓言结构相同,都是先叙述故事,篇末点明寓意。
D. 《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流言不可信,凡事要经过调查研究才能确定真相。
9.下列对有关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抬》,作者鲁迅是我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的代表作还有《呐喊》《彷徨》。
B.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
C. 《天净沙·秋思》中“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作者马致远是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D. 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像《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家君”与“尊君”,前者尊称对方的父亲,后者谦称自己的父亲。
10.下列关于传统文化和文学常识的相关知识错误的一项是( )
A. 耳顺之年指70岁,弱冠指古代男子20岁行成年礼束发戴冠。
B. 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辞,帝王自谦词有“孤”“寡”等。
C. 乐府是古代音乐官署。
保存至今的乐府民歌,较多地反映了平民的喜怒哀乐。
D. 《资治通鉴》的得名由来是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11.关于下列作品,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先秦杂家代表著作,《穿井得一人》即选自该书。
B. 《蚊子和狮子》这一则寓言适用于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
C. 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鲁迅称之为“神魔小说”,林庚称之为“童心之作”。
D. 《秋天的怀念》作者是当代作家史铁生,其代表作有散文《我与地坛》、小说《务虚笔记》等。
12.下列各句中,敬辞或谦辞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换号了,敬请惠存”先是以同学名义通知换号,再开口借钱,不法分子竟利用其中空隙,伺机行骗。
B. 令尊年过六旬依然亲自下地干农活,作为他的孩子,我感到既自豪又羞愧。
C. 听说你们家舍妹要去当兵,这种雄心壮志令我钦佩不已。
D. “各奔天涯何处是,惟愿君安好”,我就留步不送您了。
13.下列文学常识及传统文化知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金色花》一文借助奇妙的想象,文中的“我”变成一朵金色花,和母亲玩起了捉迷藏,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调皮、可爱的孩子,一个慈祥、疼爱孩子的母亲,展现了泰戈尔作品“爱、欢乐、光明”这个永恒的主题。
B. 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记录,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比如:
“弱冠”指男子二十岁;“而立”指三十岁;“不惑”指四十岁等;像我们这样十三四岁的少男少女,都可以叫“豆蔻年华”。
C. 古人在称谓上有尊称和谦称的区别,所谓尊称即指对他人敬重的称呼,如:
“尊君”指对方父亲,“令媛”指对方女儿;谦称即指对自己以及与自己有关的人与事的谦虚的称呼,如:
“犬子”指自己的儿子。
D. 用典是古诗中常见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手法,唐代诗人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就曾化用陶渊明闷坐菊花丛中,痛饮刺史王弘送来之酒,至醉而归的典故,以此来表达自己心中的那份惆怅与凄凉。
14.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对比的关键是同中求异,“同”是对比的前提和基础,“异”是对比的关键和重点。
B. 通讯与消息相比,比较具体,新闻容量大,表现手段多,但时效性不及消息。
C. 押韵是诗歌重要的语言特点之一,古代诗词要求比较严格,现代诗歌则相对宽松。
D. 《女娲补天》《精卫填海》都是我国古代神话故事,分别选自《列子》《山海经》。
15.下列诗句中用到典故的一项是( )
A.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向渝州。
B.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C.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D.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1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峨眉山月歌》《相见欢》依次是五言律诗、曲、七言绝句、词。
B. 《济南的冬天》《皇帝的新装》《狼》依次是抒情散文、小说、童话。
C. 《朝花夕拾》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阿长与<山海经>》《狗·猫·鼠》等都是鲁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D. 《猎人笔记》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李汝珍的《镜花缘》,借写海外奇风异俗,以提倡男女平等,否定封建官场,讽刺科举制度,揭露社会丑态,在我国古典小说中独树一帜。
17.请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
A. 《论语》,道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B. 泰戈尔,英国作家、诗人。
主要作品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等。
C.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
D. “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自由”,这个句子中的“唤醒”“希望"都是动词。
18.请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
A. 《天净沙·秋思》是元代马致远写的一首词,天净沙是词牌名,通过枯、老、昏、古、西、瘦六个字,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图景中。
B. “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
”这句话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
C. 《论语》是道家经典著作,共20篇,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
D. “你能够听明白我的意思吗?
”这句话中的“能够”是动词。
19.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本书,孔子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B. 《再塑生命的人》选自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的作品《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文中莎莉文老师最让人敬佩。
C. 《秋天的怀念》作者是当代作家莫怀戚,他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激励了无数的人。
D. 令尊、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家父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令堂是对别人母亲的尊称,家母是对人称自己的母亲。
20.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散文集,他的代表作还有小说《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故事新编》《且介亭杂文》等。
B.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浓墨重彩刻画的人物之一。
他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大战红孩儿……他桀骜不驯,敢于反抗压迫;勇敢机智,爱憎分明;喜欢搞点恶作剧,好胜心强。
C. 五月初五端午节,相传是为了纪念诗人屈原而设立的节日,有吃粽子、赛龙舟、喝菊花酒等风俗。
D.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一句中划线词都是形容词,其中“花枝招展”在这里是褒义词。
21.下面关于文化文字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济南的冬天》作者为现代著名作家老舍。
他的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B. 《金色花》是一首散文诗,作者为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泰戈尔,他是印度作家、诗人。
C. 《再塑生命的人》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为美国作家海伦·凯勒。
D. 《论语》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写的一本儒家经典著作。
2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春》和《济南的冬天》两篇抒情散文的共同特点是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B. 《观沧海》是东汉末年曹操的乐府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
C. 《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它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
D. 《次北固山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诗,马致远的《秋思》属于宋词。
23.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B.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左迁”指降职贬官,因为中国古代以“右”为尊。
C. “令”是一种敬辞。
所以,我们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父母时,可用“令尊”和“令堂”这样的称呼。
D. “诸子百家”中对后世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学派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
24.下列名号和人物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 聊斋先生——蒲松龄 B. 放翁———杜甫 C. 谪仙人———李白 D. 曲状元——马致远
25.请在下列选项中选出正确的一项( )
A. 《金色花》中海伦凯勒把儿童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了孩子的纯洁、可爱。
B.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左迁”释义“升职”。
汉代贵左贱右,故将升官称为左迁,而“右迁”则为降职。
C. 郭沫若,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
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历史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
D. 我国古代儒家经典“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尚书》。
2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皇帝的新装》的作者是丹麦的安徒生,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
B. 散文是一种描写见闻,表达感悟的自由灵活的文学样式。
朱自清的《背影》、鲁迅的《朝花夕拾》和沈从文的《湘行散记》等散文集都收录了许多这样的文章。
C. 古代的称谓很有讲究。
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
小子是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老人自谦时用老朽、老夫等。
D. “恰喜这年林氏生了一女。
将产时,异香满室,既非冰麝,又非旃檀,似花香而非花香,三日之中,时刻变换,竟有百种香气,邻舍莫不传以为奇。
”以上文字摘自古代章回体白话长篇小说《西游记》。
27.下列文学文化常识有错的一项是( )
A. 《论语》是儒家经典,记录了春秋时期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它与《孟子》《春秋》《中庸》合称为“四书”。
B. 老舍,字舍予,本名舒庆春,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著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
C. 《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元朝著名戏曲作家马致远,“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D. 辑录了《阿长与<山海经>》《父亲的病》《藤野先生》等作品的《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和体验的散文集。
28.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狼》的作者蒲松龄,世称聊斋先生,有代表作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
B. 李商隐是唐代诗人,陆游也是唐代诗人。
C. 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
句中的“高尚、纯粹”都是褒义词。
D.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29.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父亲的病》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B. 《五猖会》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记述儿时阅读《鉴略》的感受,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C. 冀中平原是沈从文的家乡,白洋淀是他生活和战斗的地方,在《白洋淀纪事》中,他用富有诗情的笔调描写他熟悉的草木湖泊,以白描的手法刻画了父老乡亲。
D. 《湘行散记》这部小说集,创作于1934年初,是作者构建“文学湘西”世界的一块重要拼图。
雪夜火光中的夜渔,那似乎亘古不变的“人与自然战争”,将他带回“四五千年那个‘过去’”。
30.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体裁而言,《永远执著的美丽》属于通讯。
通讯比消息的时效性强。
B. 从古至今,贤德之人才有号,杜甫号香山居士,张岱号陶庵居士。
C. 古人一出生就有“名”和“字”,“字”是对“名”的解释的补充。
D. 古人称人以“字”,不能直呼其“名”。
如李白,需称李太白。
31.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国当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在散文《春》一文所写诗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中的“杨柳风”指的是春风。
B. 《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均是儒家经典著作,被称之为“四书”,其中的《论语》首创了语录体散文形式。
C. 《藤野先生》、《二十四孝图》、《五猖会》《阿长与山海经》等都出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D. 素有“秋思之祖”之称的元曲作家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所写的“小桥流水人家”与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的“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一样,都采用了以乐景衬哀情的写法,表达自己浓烈的思乡之情。
32.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郑振铎是我国现代杰出的爱国者,著名作家、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
B. 莫顿·亨特是美国作家、心理学家,我们学过他的作品,《走一步,再走一步》
C. 康拉德·劳伦兹,匈牙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
获197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D. 蒲松龄是清朝著名小说家,郭沫若对他的评价是“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答案解析部分
一、填空题
1.答案:
大学;孟子
解析:
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理解。
我国古代“四书”包括《论语》《中庸》《大学》《孟子》。
故答案为:
大学;孟子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
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2.答案:
令尊;寒舍
解析:
令尊:
敬辞,指对方的父亲。
寒舍:
谦辞,对人称自己的家。
故答案为:
令尊;寒舍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古代汉语在语言称谓上的辨析和运用的能力。
要求考生注意平时的积累,注意文本中的人物称谓并且加以理解。
二、单选题
3.答案:
D
解析:
普希金是俄国诗人。
故选D。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对于课本上的课文,尤其是所收录的名作家的文章,不仅要知道文章的作者、出处、作者的相关常识,还要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而且要懂得通过课内的文章学到相关的语文知识的道理。
普希金是俄国诗人,不是美国诗人。
4.答案:
B
解析:
A项,小说和话剧颠倒了;《龙须沟》是话剧,《四世同堂》是小说。
C项,马致远是元代的;
D项,“尊君”是尊称对方的父亲,“家君”是谦称自己的父亲。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谦词的运用等有关的内容。
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5.答案:
C
解析:
A项中“舍妹”是谦词;B项中“贤弟”是敬辞;D项中“惠顾”是敬辞。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谦词的理解和辨析。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平时注意积累,对文中出现的谦词要理解。
6.答案:
B
解析:
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
现多用来赞扬那些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人。
选项A是说孟母含辛茹苦抚育孟子,不能用此句诗来评价;
选项B写革命老兵张富清默默地无私奉献,用此句诗对其评价恰当;
选项C写居里夫人淡泊名利,在艰苦环境下工作,不能用此诗句对其评价。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
清楚诗句的内容是答题关键。
7.答案:
B
解析:
“只要敢于斗争就能取得胜利”表述过于绝对。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对于课本上的课文,尤其是所收录的名作家的文章,不仅要知道文章的作者、出处、作者的相关常识,还要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而且要懂得通过课内的文章学到相关的语文知识的道理。
8.答案:
C
解析:
ABD.表述正确;C.有误,《赫尔墨斯和雕像者》主要通过对话描写来表现主题,而《蚊子和狮子》则主要是通过神态描写来表现主题;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注意认真回忆课文的内容,然后再结合课文的主题、手法、艺术特色等展开判断。
9.答案:
D
解析:
ABC叙述正确。
D.“尊君”是尊称,“家君”是谦称。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
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
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
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10.答案:
A
解析:
A耳顺之年指的是60岁。
BCD正确。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
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
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
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11.答案:
C
解析:
C.《西游记》鲁迅称之为“神魔小说”,林庚称之为“童心之作”。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及文学常识的理解。
A项,《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此书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名、法、墨、农、兵、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于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
“是先秦杂家代表著作”说法正确。
B项,《蚊子和狮子》寓言中,狮子是强大的,但却被小人物愚弄,寓意深刻,选项B说法是正确的。
C项,“神魔小说”应该指《西游记》;鲁迅先生没有把《聊斋志异》归为神魔小说。
选项C说法错误。
D项,《秋天的怀念》中国当代作家史铁生于1981年创作的散文。
此文叙述了史铁生对已故母亲的回忆。
选项D说法正确。
12.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敬辞与谦辞的区别与运用。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什么是敬、谦辞,然后结合句意去分析。
A项,“我换号了,敬请惠存”敬辞使用正确。
B项,令尊:
称对方父亲的敬辞。
使用对象错误。
C项,舍妹:
用于对别人称自己家的妹妹。
谦辞。
使用对象错误。
D留步:
客人离去时请主人不要再送。
敬辞。
使用语境错误。
故答案为:
A
【点评】敬辞经常与谦辞联系在一起。
谦辞是表示谦虚的言辞,一般对己。
敬辞是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语,一般对人。
13.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文学文化常识。
B.有误,豆蔻是特指女孩子十三四岁。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
文学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各种常见文体、史书体例、作家作品等。
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14.答案:
D
解析:
D项,有误。
《女娲补天》选自《淮南子》。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
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15.答案:
B
解析:
B诗句中用到典故。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出自唐代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意思:
勉强地想要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却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把酒送来。
第二句化用陶渊明的典故。
据《南史·隐逸传》记载:
陶渊明有一次过重阳节,没有酒喝,就在宅边的菊花丛中独自闷坐了很久。
后来正好王弘送酒来了,才醉饮而归。
这里反用其意,是说自己虽然也想勉强地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是在战乱中,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来送酒助兴。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传统文化常识的识记。
学生应在关注生活的基础上,加强分类识记和积累。
16.答案:
B
解析:
B项表述错误,《济南的冬天》《皇帝的新装》《狼》依次是抒情散文、童话、小说。
故答案为:
B
【点评】重要作家作品的知识要识记。
17.答案:
C
解析:
A.《论语》,儒家经典著作。
B.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
D.“希望”是名词。
故答案为:
C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部编版七 年级 上学 语文期末 专项 复习 专题 文学 文化 常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