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美育教育工作实施方案.docx
- 文档编号:4284917
- 上传时间:2022-11-28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1.89KB
大学美育教育工作实施方案.docx
《大学美育教育工作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美育教育工作实施方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美育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XX大学美育教育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XX关于美育的“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塑造美好心灵,弘扬中华美育精神, 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认真落实《有关文件精神,在美育教育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第一课堂“三课”建设,强化第二课堂“三化”建设,加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相融合,充分挖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体现中华美育精神与民族审美特质的心灵美、礼乐美、语言美、行为美、科学美、秩序美、健康美、勤劳美、艺术美等丰富美育资源;通过华理特色美育基地的浸染,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塑造美好心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结合我校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美育建设组织机构
为保障德育建设顺利开展,XX大学教学与教材建设委员会下设德智体美劳五育建设专门委员会美育建设组。
组 长:
XXX
副组长:
XXX、XXX
成 员:
XXX、XXX、XXX、XXX
二、美育教育实施方案
(一)加强第一课堂“三课”建设,全面提升学生审美素养
1.打造名著之美特色课程群,提高美学领悟力
强化名著之美课程建设,打造100门名著之美课程。
充分挖掘名著中蕴含的“美”,提升学生在名著赏析中获得心灵滋养、精神锻造;既是美育教育,也是思政教育,旨在传递美、体验美,打造学生精神骨骼,塑造学生高尚灵魂。
目前每学期开设100门左右名著之美课。
学生根据个性发展需求自主选择至少一门“名著之美”课程,通过教师引导,领会名著中蕴含的“美”,考核合格后,获得美育必修学分1分。
“名著之美”美育系列课程采取面授与网络教学平台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以网络教学为主)。
(1)“名著之美”课程建设
一是在课程设计上充分融入课程思政。
审核并淘汰一批非“名著”或课程思政挖掘有限的书籍;每门“名著之美”课程结合自己的名著内容专业教学大纲和教学设计,必须有机融入和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文化、时代担当等课程思政元素,并将此作为开课条件之一。
二是在课程内容上深化人文意蕴。
对授课教师进行人文和文学相关培训和交流沙龙活动;要求教师在教学大纲中明确该名著的文学欣赏视角和具体人文目标的设置。
建设一批和专业相结合的名著之美的课程,并进行专业推广,打通专业之美和名著之美课程的衔接。
使学生既能够在名著阅读赏析中获得文学滋养、精神锻造,也能够获得心灵和思想上的提升。
三是在教学形式上增加更多的参与性活动。
教学大纲和教学设计中必须增加阅读要求和实践性汇报讨论的内容,并规定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导学的讨论和赏析活动不少于课时的50%。
课内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已经进行了阅读任务的达成之上,进行高阶性和挑战性的导读和互动,保证学生真正付出了阅读的努力和体验到了名著阅读的精髓。
四是在考核方式上突破创新。
深化“名著之美”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改与创新,突破传统的考核形式,提高学生参与度,充分挖掘名著中蕴含的“美”。
强化过程性考核,对学生每次读书交流会或读书汇报中的独立创新性思考和原创性表达进行点评和评分;鼓励学生形成的名著赏析成果的多样化体现,包括但不限于名著的场景呈现、人文演绎、仿写、视频制作等考核方式;根据不同的名著类型和名著的审美需要,灵活考核和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提升学生在名著赏析中获得文学滋养、精神锻造。
(2)“名著之美”环境建设
一是给学生创造更加愉悦的阅读的空间和阅读的条件。
图书馆设置专门的读书室,为学生营造特定的阅读空间和阅读名著;利用食堂、教学楼角落、活动中心等设置读书角,展示交换读书心得,利用墙面进行短小文章的阅读;利用有条件的学院的阅览室,增加学生的专业名著阅读机会;开放学校的讨论教室和研讨教室,鼓励学生进行读书会讨论和学业成果制作和展示。
二是为课程建设提供充分的教学资源。
建设充足的纸质名著阅读资源的同时,在不涉及知识产权的条件下,积极为学生提供名著的电子书籍库和电影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纸质版书籍,便利借阅;为学生提供便捷的阅读和观影方式,设置人人都能方便接触的名著读书空间,提供定期的观影活动等;定期为学生开设公共性的名著推介和电影赏析推介会,由名著之美的授课教师自愿主讲或点评。
三是为学生阅读课程之外的名著提供赏析指导和交流平台。
积极探索网络平台和公共讲座建设,聘请名师名家进行名著赏析讲座,多维多元多形式揭示名著之美。
四是充分关注学生的心灵内化与升华。
增加课内外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讨论活动环节;鼓励学生表达自己阅读后的主观情绪、观点和困惑,并将这种表达计入学生的课业评价;积极促进学生表达的成果化,结合学生个体化的特点,通过辩论、写作、表演、绘画、布景、制作等方式,综合展示学生的感受和乐趣。
将学生的点滴的内心感受及时捕捉和及时呈现,并使学生乐于表达和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乐趣,从而帮助学生通过课程修读能够实现心灵上的内化和升华。
2.打造专业之美品牌课程群,提高美学创造力
加强专业之美课程建设,打造一批专业之美校级“金课”。
专业教育与美育教育深度融合,结合各专业特色,充分挖掘专业蕴含的“美”。
例如矿相之美、微观之美、结构之美、建筑之美、人体组织之美等,提升学生专业兴趣、培养专业素养,以美化人。
目前各学院开设专业之美课程87门,覆盖所有专业。
(1)“专业之美”课程建设
一是精准定位,促进专业美育课程观的形成。
精准定位专业之美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性质差异,在教学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一系列论文、专著、教材等成果,进行示范和教育引导。
由专业之美课程为先导,推进专业课程的内部美育元素的渗透和普及,形成新的专业美育课程观。
二是推进专业美育教育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相辅相成。
推进专业美育教育与课程思政关系的教研、教学沙龙等活动,深刻理解美育的德育属性、美育与课程思政之间彼此相互促进、双向渗透的教育功能和教育目标。
在建设特色专业之美课程的同时,继续专门从建设成熟的专业之美课程中深入挖掘和建设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促进美育教育与课程思政二者的深度融合。
三是探索现代技术下的多元教育形式。
使用现代技术,探索更多样更丰富的专业美育元素呈现,积极鼓励使用虚拟仿真实验、实物图片展示、线上多媒体体验、信息交互体验、环境设施等美学教育传达方式,积极探索专业与美学教育的交叉点和融合范畴。
四是形成特色先进的专业美育课程建设成果。
积极推进面对跨专业学生的专业之美的讲座、沙龙和学生活动,面对综合性大学全面呈现专业价值和专业中内在包含的思想美和精神美。
形成一批专业之美的教材、教辅、案例集、图片集、特色网站和科普读物。
五是关注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综合创新实践。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美育创新活动,成果的数量质量逐年增加,各类项目中的包含美育的专业项目的增多增质、美学竞赛中结合专业特色的获奖和参与者的广泛性的增加、学生自主形成创新性的专业美育学业成果、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公益性社会实践获得社会媒体等的较高评价。
(2)“专业之美”师资建设
一是积极进行师资遴选与持续性师资提升工作。
主讲教师需要进行申报和资格审核,需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和实践水平,对本专业热爱,关注中国问题,对国家和社会发展具有敏感性和使命感。
主讲教师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能够使学生产生“亲其师,重其道”的学习体验,最大限度的传递教师美育的示范引领作用。
大力推进专业之美教师参与美学、美育教育、人文、中国社会等方向的培训或进修,需要主讲教师持续提升个人的美学、人文素养和对中国问题和中国文化的关注和理解。
二是在学科差异下积极进行教研活动的开展。
美育的共通性和学科融合的互通性可以弥合学科差异,交叉学科之间的教研活动能够更多样化的启发对专业之美的理解,并建立更加宏观的专业审美立场和专业美育课程观。
不同学科专业的教师应当彼此进行示范课和交流课的观摩和讨论,既能够彼此加深对各专业特色的美育教育方向,也能够以此碰撞出更能够体现融合性和共通习性的美育教学成果。
(3)“专业之美”外部建设
一是使用各种有形的、可感知的方式实现专业之美的实体呈现。
各学院积极进行专业之美课程相匹配的环境文化设计和设施建设,形成专业文化景点或地标性建筑,并能够永久性的固化以实现随时的观摩和体验。
鼓励通过和企业、校友、行业进行沟通,共同建设专业之美园区或代表性、标志性建筑物、构筑物。
专业之美园区能够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对社会公开,形成社会专业和美育公共服务资源。
二是固化课内外美育成果便于广泛的宣传示范。
学校和学院进行年度专业之美成果征集和评奖,并将成果以结集、展示等方式留存。
对学生、教师、校友和行业中广泛征集美育案例,提炼专业美育元素,并进行校内外高层次宣传。
对毕业生进行持续跟踪调查访谈,留存美育教育的影响和改进意见。
3.打造公共艺术通识课程群,提高美学鉴赏力
强化《大学国文》通识必修课程建设,丰富美育通识选修课。
(1)强化《大学国文》通识必修课程建设
一是在现有的大学国文课程基础上,进行美育的归纳与诠释。
以大学国文通识课为媒介,以组织学生主动态学习为教学策略,以美商培养为教学目标。
兴,兴发情感,陶冶情操,培养高雅的文学美商;观,饱览物华,体验环境,唤醒敏锐的自然美商;群,人格侧写,人际协作,塑造优秀的人格美商;判,剖析热点,探源文化,养成成熟的文化美商。
二是增加大学国文中的美育学习成果展示。
除视频作品、文字作品外,探索更丰富的教学成果形式,充分利用学生流量最大的地方,如核心区电子屏、学习通首页等,展示大学国文中美育教学中的优秀学生作品,营造美感氛围。
(2)多元美育通识选修课程建设
依托全校通识选修课、尔雅平台网络选修课建设美术鉴赏、音乐欣赏、京剧鉴赏等美育通识课程,提升学生美育素养。
加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相融合,充分挖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体现中华美育精神与民族审美特质的心灵美、礼乐美、语言美、行为美、科学美、秩序美、健康美、勤劳美、艺术美等丰富美育资源。
一是要继续增加通识选修课的种类。
根据音乐、美术、书法、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不同门类开设课程,使每个门类都有至少一门美育通识选修课程,满足学生多元化的美学课程的需求。
充分挖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体现中华美育精神与民族审美特质的心灵美、礼乐美、语言美、行为美、科学美、秩序美、健康美、勤劳美、艺术美等多种美育目标设置课程,使每种美育目标都能对应至少一门美育通识选修课程进行全面的从行为美育到人格美育的全面培养塑造。
二是要对通识选修课的授课内容进行改。
通识美育选修课应当增设课程思政内容,重点内容应当扎根中国、融通中外,体现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格调高雅,凸显中华美育精神,充分体现思想性、民族性、创新性,实践性,达成学生文化主体意识,培养具有崇高审美追求、高尚人格修养的受教育者。
另外,在现有的每门通识选修课中增加相当比例的实践美育内容,或匹配专门的实践美育课程。
(二)强化美育第二课堂建设,陶冶学生道德情操
美育实践活动类别包括艺术志愿服务类、美育竞赛类、文艺演出类、艺术培训类等,旨在增强学生认识美、践行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丰富的艺术志愿服务类美育实践活动,有利于增强学生践行美的能力;多样的美育竞赛类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创造美的作品;充满活力的文体活动类美育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展现美的情操。
1.第二课堂美育竞赛“特色化”,以赛促美,以美启智
一是与团委、学生处、各学院相结合,广泛开展“华•美•书”、“华•美•影”、“华•美•师”、“华•美•心”、“华•美•诗”、“华•美•乐”等系列校园竞赛评选活动,并在网站上进行参与性宣传和推广。
二是在原有艺术、文体、竞技等5个公共艺术类美育学科竞赛基础上,建设专业之美竞赛群,如病理美图大赛、口腔剪纸大赛、矿相之美大赛、材料化学之美大赛等,构建华理特色美育学科竞赛体系,培养学生开发创作美的作品,展现美的情操,全面提高践行美能力。
2.开展“一院一品”第二课堂“品牌化”活动
通过鼓励广大师生积极参与美育教育、美育成果、美育资源、美育师资进中小学、进社区、进乡村、进厂矿等社会服务类的志愿者活动,在实践服务中践行美育的社会功能和体验美育的社会价值。
3.第二课堂美育管理“学分化”,提升学生参与美育活动原动力
参与美育竞赛并获奖可获学分,纳入创新素质学分管理。
完善《大学生创新素质学分管理办法》,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美育竞赛活动并获奖即可获得相应学分,激发学生参与美育竞赛积极性;参与美育竞赛及实践活动情况与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评优评先等挂钩,提升学生参与美育活动的原动力,促进美育教育活动的多元化、常态化。
(三)美化校园环境,着意提升校园审美层次与文化意蕴
1.校园环境设施美化
一是利用艺术专业优势进行综合环境设施美化。
结合艺术学院的教师科研、教学实践、学生课堂和课外活动,进行创新性的绿化、建筑物内外装潢设计、展板美化等活动。
巩固并优化校园井盖美化、教学楼布景美化等传统项目的同时,并采用突出主题、分区特色、功能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室内外装饰和环境美化。
二是利用全校资源进行综合环境设施美化。
向全校征集并发动各学院专业的力量,整合设计理念和环境改善资源,形成全员参与环境美化,推广创新融合度高、专业特色感强、参与范围广泛的各类生动丰富的环境美化活动。
使用色彩、声音、建筑、雕塑、绿化等多种形式全方位烘托和呈现出具有我校特色及校园区域特点的文化和审美气氛。
2.学院专业环境美化
各学院结合本学院专业特点,对教学楼等校内环境进行主题改造工程,发掘专业与艺术的融合点,促进综合性大学各专业的交叉了解与专业精神普及,特别突出专业中的人文审美和中国立场、时代价值。
有条件的学院结合本院专业的具体特色,开辟专业美育园区或专业美育长廊、专业美育展馆等多种形式,向本学院学生和全校学生开放。
在环境美化中凸显各学院各专业的特色和价值取向,寓专业、人文、审美于一体加以环境视觉与氛围呈现。
3.强化艺术展馆建设
依托学校艺术展览馆,开展毕业生绘画、雕塑、陶瓷、设计等艺术作品展示,实现展览常态化;通过开展多种创意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素养,实现内容丰富化;着力提升学生文化理解、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对“美”的追求向往,实现认知多元化。
(四)拓宽美育宣传平台,打造推广校园美育精品成果
1.完善“大美理工”美育网站的建设
“大美理工”美育网站作为美育培养体系的一部分,起到交流辐射、宣传展示、引领示范等作用,通过学生应用较多的网络媒体形式,潜移默化的美化心灵、陶冶情操。
一是要拓展网站的普及度、提升活动参与性。
深入调研对网站的知晓度和关注度,提升网站对师生的吸引性;通过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充分满足师生的审美需求,正向引导师生积极参与网络平台的美育活动;将网站的各类美育活动的参与结果与学生的各类评选进行协同评价。
二是要精心设计美育网站板块,提升网站的覆盖面和受益面。
美育网站设置动态播报、通知公告、以美育人、以美润人、媒体关注、先进典型、学生互动、大美人格、文化广场等板块。
特别是结合我校特色,突出我校的综合性大学背景下的多元人文和审美特点与旨趣,着力宣传学校及各单位以美育人、以美润人的各类特色活动。
三是要积极丰富网站美育资源。
搜集整理校内外美育课程资源;美育经典、科学真美、名著赏析、艺术鉴赏、校情校史资料;科学巨匠、文化名人、优秀校友等事迹材料;对口定点帮扶、支教扶贫、社区服务等美育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纪实;优秀师生美育工作感悟等。
特别是着力展示深入美育工作、取得突破成果教师的先进事迹;刻苦学习、品德高尚、志愿服务等学生的优秀事迹;展示优秀传统文化类、公益类社团风采。
2.拓宽宣传外联渠道
充分对接外联平台和新媒体,实现在各个级别上都有相应的对接宣传渠道。
开拓外联平台和新媒体,积极对接宣传渠道,扩大学校的宣传;对学生的美育成果及时反应,及时对接宣传平台,并以学校名义进行大力宣传;在其他宣传平台上探索专门板块的设置,包括但不限于“学习强国”等。
3.成果推广建设
一是要打造一批高质量、高层次、有代表性的美育成果。
学校制定年度美育建设成果规划,集中优势力量和优势资源进行重点品牌美育成果建设;与优秀教师、优质课程相结合,已经有一定建设基础的教学成果为载体和基础,打造并呈现更高层次的美育成果。
二是美育成果实现模式化可推广。
对已经形成的美育成果提炼和提升其模式化和推广性,将美育成果积极进行知识产权保护,作为教学成果的美育成果属于单位作品,学校应当积极利用其知识产权进行推广和收益,并形成品牌效应,在本地区产生美育高地和带动示范作用。
美育成果的推广能够给学校带来持久性的收益,起到感染性和带动性的作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 美育 教育工作 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