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理学重点总结.docx
- 文档编号:4284169
- 上传时间:2022-11-28
- 格式:DOCX
- 页数:34
- 大小:52.34KB
临床药理学重点总结.docx
《临床药理学重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药理学重点总结.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临床药理学重点总结
Evil
临床药理重点总结
1、临床药理学:
是研究药物在人体内作用规律和人体与药物间相互作用过程的一门交叉学科。
它以药理学和临床医学为根底,阐述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毒副反响的性质和机制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的规律的规律等,以促进医药结合、根底与临床结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提高治疗水平,推动医学与药理学开展为目的。
2、临床药理学研究的内容有:
药效学、药动学、毒理学、临床试验、药物相互作用。
3、药物相互作用: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合并或先后序贯使用时,所引起的药物相互作用和效应的变化。
4、临床药效学:
药物对机体的影响或机体的变化。
5、临床药动学:
主要研究药物的体内过程及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6、临床药理的四个职能:
①新药评价和上市药物的再评价:
首要任务
②对ADR进行监督与调研
③临床药理学教学培训
④开展临床药理效劳工作
7、临床试验的常用方法:
对照、随机、盲法试验、抚慰剂。
8、临床药理学试验遵循Fisher提出的三项根本原那么:
重复、随机、对照。
9、临床试验的主要任务:
①对新药的有效性与平安性做出科学评价,通过血药浓度监测调整给药方案,平安有效的使用药物
②监察上市后药物不良反响,保障人民用药平安
③通过医疗与会诊,合理使用药物,改善病人的治疗
10、我国临床试验分四期:
⑴Ⅰ期临床试验:
是在人体进行新药研究的起始期,主要目的是研究人对新药的耐受程度,了解新药在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提出新药平安有效的给药方案。
对象:
健康人
⑵II期临床试验:
为随机盲法对照临床试验,由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进行临床试验。
其目的是确定药物的疗效适应证,了解药物的毒副反响,对该药的有效性、平安性作出初步评价。
对象:
靶疾病的患者
⑶Ⅲ期临床试验:
是Ⅱ期临床试验的延续,目的是在较大范围内进行新药疗效和平安性评价。
要求在Ⅱ期临床试验的根底上除增加临床试验的病例数之外,还应扩大临床试验单位。
多中心临床试验单位应在临床药理基地中选择,一般不少于3个,每个中心病例数不少于20例。
各项要求与II期相似,但一般不要求双盲。
⑷Ⅳ期临床试验:
也称上市后监察。
其目的在于进一步考查新药的平安有效性,即在新药上市后,临床广泛使用的最初阶段,对新药的疗效、适应证、不良反响、治疗方案可进一步扩大临床试验,以期对新药的临床应用价值做出进一步评价,进一步了解的疗效、适应证与不良反响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包括扩大试试验、特殊对象临床试验、补充临床试验。
11、国际上关于人体试验第一份正式文件是?
纽伦堡法典?
,?
赫尔辛基宣言?
成为指导人体试验的权威性纲领性的国际医德标准。
12、临床药动学:
即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学模型,定量的描述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规律。
主要研究药物的体内过程及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药物体内过程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即ADME四个根本过程。
代谢和排泄都是药物在体内逐渐消失的过程,统称为消除。
13、吸收:
药物自给药部位〔经细胞组成的屏蔽膜〕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药物作用的快慢与其吸收速度相关
分布:
药物吸收后随血液循环到各组织器官的过程。
代谢:
即生物转化、药物代谢,药物在体内发生化学结构的改变。
排泄:
药物及其代谢产物通过排泄器官排除体外的过程。
14、转运:
⑴主动转运:
逆浓度差转运、消耗能量、需要载体、饱和性、竞争性
⑵被动转运:
①简单扩散:
顺浓度差转运、不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无饱和性、无竞争性简单扩散受到药物的溶解性和解离性等理化特性的影响
②易化扩散:
顺浓度差转运、不消耗能量、需要载体、饱和性、竞争性
15、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
⑴药物方面:
药物的理化性质〔脂溶性、解离度〕、剂型〔药物颗粒径大小、赋形剂种类〕、药物的相互作用
⑵机体方面:
胃肠PH、胃内容物、胃排空速度和肠蠕动、首关效应、给药途径〔口服给药是最常用、最平安的〕。
16、首关效应:
又称首过消除,是指某些药物首次通过肠壁或肝脏时被其中的酶所代谢,使体循环要量减少的现象。
药物在肠道吸收后,通过肝门静脉进入肝脏,局部药物在通过肠黏膜及肝脏时被灭活代谢,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药效也随之下降的现象。
17、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
⑴血浆蛋白结合率:
血中与蛋白结合的药物占总药量的百分数。
药物吸收入血后都可以不同程度的与血浆结合蛋白结合,弱酸性药物主要与血浆白蛋白结合,如碱性药物与α1酸性糖蛋白结合。
结合型药物无药理活性、游离型有。
药物与血浆白蛋白结合的过程是可逆的。
暂时失活、可逆性、动态平衡、临时储库特异性低、竞争结合、置换现象,血浆蛋白过少或变质→蛋白结合率↓,易中毒
⑵细胞屏障〔血脑、血眼、胎盘〕:
血脑屏障作用强,胎盘屏障作用弱。
⑶器官血流量与膜的通透性〔再分布:
药物先分布于血流量大的组织器官,随后向其他组织器官转移的这种现象〕
⑷体液的pH和药物的解离度
⑸与组织蛋白的亲和力
18、生物转化:
Ⅰ相:
氧化(oxidation)、复原(reduction)、水解(hydrolysis)→极性增加,大多数药物失活。
主要酶:
肝药酶(cytochromeP450,CYP)→选择性低、活性有限;变异性较大,个体差异大;易受药物诱导或抑制。
Ⅱ相:
结合(conjugation)→极性进一步增加。
主要酶:
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19、肝脏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又称肝药酶。
⑴酶的诱导剂:
某些化学药物能提高肝微粒体药物代谢酶的活性,从而提高生物转化的速率,此现象称酶的诱导。
如:
苯巴比妥、其他巴比妥类、苯妥英钠、卡马西平、利福平、水合氯醛。
⑵酶的抑制剂:
某些化学药物能抑制肝微粒体药物代谢酶的活性,从而减慢生物转化的速率,此现象称酶的抑制。
如:
别嘌醇、氯霉素、异烟肼、西咪替丁、磺胺苯吡唑。
酶诱导剂可使合用药物的效应减弱,而酶抑制剂可使合用药物效应增强
20、药物的排泄途径:
肾排泄〔肾脏是最主要的排泄器官〕、胆汁排泄、肠道排泄、唾液、乳汁、汗液、泪液。
21、药动学房室模型:
⑴开放性一室模型
⑵开放性二室模型
22、主要药动学参数及临床意义:
〔1〕半衰期t1/2:
血浆中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按一级速率消除的药物t1/2为一恒定值。
它有助于设计最正确给药间隔,预计停药后药物从体内消除时间以及预计连续给药后到达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
〔2〕表观分布容积Vd:
是指体内药物总量按血浆药物浓度推算时所需的体液总容积。
假设体内药物均匀分布时,由血药浓度推算得到的药物分布体液容积,单位为L或L/kg
Vd=A(体内总药量)/C(血药浓度)
Vd意义:
可以推断药物在体内的分布程度和组织中的摄取程度。
1用来估算血容量及体液量:
5L→分布于血液,10-20L→细胞外液,40L→全身体液,
>40L→某一器官内浓集
②反映药物分布的广泛性或与组织结合的程度
③根据药物的分布容积调整剂量
〔3〕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
药物从零时间至所有原形药物全部消除这一段时间的药-时曲线下总面积,是计算生物利用度的根底数值,AUC与吸收后体循环的药量成正比,反映进入体循环药物的相对量、反映药物进入血循环的总量。
〔4〕生物利用度〔F〕:
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程度和速度。
影响F的因素:
①吸收前的药物降解②吸收后的首过消除
F绝对=AUC〔po〕/AUC〔iv〕×100%
F相对=AUC〔试验〕/AUC〔参比〕×100%
〔5〕总去除率CL:
又称血浆去除率,是指体内诸消除器官在单位时间内去除药物的血浆容积。
单位时间内有多少毫升血中所含的药物被去除,是正确估算药物从体内消除速度的唯一参数。
假设生物利用度完全:
给药速率=CL×Css
〔6〕稳态血药浓度Css〔坪值〕与平均稳态血药浓度:
属于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在恒量恒速重复屡次给药4-5个t1/2后,给药量与消除量到达动态平衡,体内药物的总量不再增加而到达稳定状态,曲线趋向平稳,此时的血药浓度称为稳态血药浓度。
Css的时间仅取决于半衰期,与计量、给药间隔无关。
Css意义①其上下与给药总量成正比
②其波动幅度与给药间隔成正比
③到达稳态浓度的时间与t1/2成正比
〔7〕达峰浓度Cmax:
药物经血管外给药吸收后的血药浓度最大值
〔8〕达峰时间tmax:
到达药峰浓度所需的时间
〔9〕负荷剂量(loadingdose,DL):
为了使血药浓度迅速到达所需要的水平,在常规给药前应用的一次剂量。
23、治疗药物监测〔TDM〕:
又称临床药动学检测,是在药动学原理指导下,应用灵敏快速的分析技术,测定血液中或其他体液中药物浓度,分析药物浓度与疗效及毒性间的关系。
〔其主要任务是通过灵敏可靠的方法,检测病人血液或其它体液中的药物浓度,获取有关药动学参数,应用药代动力学理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案的制定和调整,以及药物中毒的诊断、治疗,以保证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平安性〕
24、治疗药物监测实施的临床指征:
⑴药物的有效血药浓度范围狭窄,有效剂量与中毒剂量相近
⑵有些药物同一剂量可能出现较大的个体间血药浓度差异
⑶具有非线性药动学特性
⑷心、肝、肾、肠道疾病引起ADME显著变化者,肝肾功能不全或衰竭者使用主要经肝代谢消除或肾排泄的药物时
⑸长期使用药物的患者的不依从性或某些药物长期使用后产生耐药性诱导〔或抑制〕肝药酶的活性而引起药效降低。
长期使用药物,血药浓度发生变化者
⑹疑心患者药物中毒,中毒病症与剂量缺乏的病症类似
⑺合并用药产生相互作用可能影响疗效
25、绝定是否进行TDM的原那么?
⑴病人是否使用了适合其病情的最正确药物?
⑵药效是否不宜与判断?
⑶血药浓度与药效间关系是否适用于病情?
⑷药动学参数是否因病人内在的变异或其他干扰因素而不可预测?
⑸药物对于此类病症有效范围是否很窄?
⑹疗效的长短是否能是病人在治疗期间受益与TDM?
⑺血药浓度测定结果是否会显著改变临床决策并提供更多的信息?
26、TDM主要是测定样本中的原形药物。
27、血药浓度测定方法:
光谱法、色谱法、免疫法〔最常用〕
28、临床药效学:
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作用机制及作用的量的规律科学,也着重探讨药物、机体以及内环境等因素对药效的影响。
29、药物对机体的作用不是增强就是减弱,前者称为兴奋或亢进,后者称为抑制或麻痹。
30、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具有选择性、特异性。
31、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即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响。
32、药效学参数:
量反响量效曲线:
⑴最小有效量:
即阈剂量,刚能产生效应使得剂量
⑵最大效应:
即效能,药物效应到达最大,继续增大剂量但效应不在增大。
与药物内在活性有关。
⑶效价强度:
药物产生一定效应时所学要的剂量。
到达同样效应,剂量越小者效价强度越大。
质反响量效曲线:
⑴半数有效量:
能是群体中半数个体出现某一效应时的剂量,称半数有效量〔ED50〕。
如效应为中毒或死亡,那么称半数中毒量〔TD50〕或半数致死量LD50
⑵治疗指数:
即LD50/ED50,用以衡量药物的平安性,TI越大,药物越平安。
33、药物的血药浓度较剂量更能正确反映药理效应强度,因为中间影响环节少。
34、受体是一类存在于细胞膜、胞浆或细胞核内的功能蛋白质,具有识别和结合特异性细胞外化学物质〔配体〕、介导细胞信号转导并产生细胞生物学效应的特性。
35、受体具有如下特性:
灵敏性、特异性、饱和性、可逆性、多样性。
36、受体冲动药:
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的药物,它们能与受体结合并冲动受体产生效应。
37、受体拮抗药:
有亲和力但无内在活性的药物,它们能与受体结合但不能激发生理效应。
共分两类:
①竞争性受体拮抗药②非竞争性受体拮抗药
38、受体局部冲动药:
有亲和力但内在活性弱。
当没有强冲动药存在时,可与受体结合激发弱的生理效应,起冲动作用;当有强冲动药存在时,这些药与受体结合反而阻碍了强冲动药的作用,起到受体拮抗药作用个。
39、反响冲动药:
有少数受体还存在第四种类型的配体,这类配体与受体结合后可以引起受体的构型改变,激起与原来冲动药相反的生理效应
40、亲和力:
药物与受体结合的能力。
内在活性:
配体与受体结合成复合物后激发生理效应的能力。
41、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⑴药物方面的因素:
①给药方案:
给药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时间及间隔时间、疗程
②药物的剂型
③制药工艺
④药物相互作用:
同时或序贯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时
⑵机体方面的因素:
①年龄
②性别
③营养状态
④精神因素
⑤疾病因素
⑥遗传因素
⑦生物节律
42、药物的临床研究包括药物的Ⅰ、Ⅱ、Ⅲ、Ⅳ期临床试验和药物的生物等效性试验。
临床试验的主要目的是确定药物的平安性和有效性,为药品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43、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标准〔GCP〕:
是临床试验全过程的标准规定。
包括方案设计、组织实施、稽查、记录、分析结果、报告。
其核心是保障受试者与患者的权利,保证临床试验的科学性。
44、Ⅰ期临床试验:
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平安性评价试验。
观察人体对新药的耐受程度和药物动力学,为制定给药方案提供依据。
是新药人体试验的起始阶段。
⑴内容:
药物耐受性试验与药物动力学研究。
①单次给药的药动学研究②屡次给药的药动学研究③新药如为口服剂,应进行进食对药物吸收影响的研究④人体内、外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的研究⑤如果新药为前提药物或药物在人体内主要以代谢方式进行消除,并产生大量具有药理活性代谢物者,那么需进行新药的代谢途径、代谢物的结构及其药动学的研究。
⑵目的:
在健康志愿者中研究人体对药物的耐受程度并通过药物动力学研究了解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消除的规律,为Ⅱ期临床试验提供平安有效的合理试验方案。
观察单次给药的耐受性,单次给药的药动学参数、连续给药的药动学与耐受性。
⑶受试者的选择:
男女兼有,年龄18~45岁,同批受试者年龄不宜相差十岁;体重指数在19~24范围内。
受试者例数为8~12例。
正常受试者应无心血管、肝脏、肾脏、消化道、精神神经和药物过敏等疾病和病史。
抗癌药在肿瘤患者身上试验。
45、Ⅱ期临床试验:
是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对新药的有效性平安性做出进一步评价,推荐临床给药剂量。
⑴Ⅱ期、Ⅲ期试验研究内容:
①新药在相应病人体内的药动学研究,包括单次给药和多从给药的药动学研究
②研究者根据试验新药的药理学特点、新药临床用药的需要以及试验条件的可行性来选择和决定进行以下药动学的内容:
a.新药在相应病人体内的血药浓度和临床药理学效应〔药效和不良反响〕的相关研究b.药物和可能配伍用药的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中的药动学研究c.新药在人体组织及分泌物中分泌和排泄的研究d.新药的特殊人群药动学研究,包括肝功受损、肾功能受损、血液动力学障碍、老年人等因素对人体药动学影响的研究。
e.个体差异和不同种族差异〔遗传〕的药动学研究。
⑵主要目的:
确定新药是否平安有效、与对照药比拟有多大的治疗价值、确定适应症、找出最正确的治疗方案包括剂量、给药途径与方法、每日给药次数、对其有何不良反响及危险性作出评价并提供防治方法。
⑶Ⅱ期试验设计原那么:
代表性、重复性、随机性、合理性
⑷Ⅱ期试验实验设计:
①对照试验:
平行对照、交叉对照②随机化③盲法试验:
单盲、双盲、三盲④抚慰剂:
抚慰剂效应、抚慰剂对照⑤药物的编盲与盲底保存⑥应急信件与紧急揭盲⑦揭盲规定⑧病例选择与淘汰标准⑨药效评价标准:
无效、改善、进步、明显进步。
有效率=〔改善+进步+明显进步〕病例数/总病例数×100%⑩病人依从性⑩临床试验病例数确定⑩平安性评估
46、Ⅲ期临床试验:
是扩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进一步评价新药的有效性和平安性。
式治疗作用确证阶段。
具有足够样本量的随机盲法对照试验。
⑴目的:
进一步验证药物对目标适应证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平安性,评价利益与风险关系,最终为药物注册申请获得批准提供充分依据。
47、Ⅳ期临床试验:
上市后临床试验,又称上市后监察,是新药上市后申办者自主进行的应用研究阶段。
⑴内容:
在广泛使用的条件下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响。
是针对某个具体新药来进行的。
包括:
①扩大临床试验②特殊对象临床试验③补充临床试验④不良反响考察
⑵目的:
考察在广泛使用条件下的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响,评价在普通或特殊人群中使用的利益与风险关系,改良给药剂量。
根据进一步了解药疗效、适应证与不良反响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⑶常与不良反响监察工作结合起来,与市场药物再评价结合起来。
⑷市场药物再评价的主要对象是:
一些疗效不确切或不良反响较多或有严重反响的失常药物。
通过搞清问题,淘汰平安性或有效性已不能满足临床要求的药物提供科学依据。
⑸Ⅳ期临床试验的单位必须是参加该药Ⅱ、Ⅲ期临床试验的研究单位。
48、药物的生物等效性试验:
用生物利用度的方法以药动学为指标比拟同一种药物的相同剂型或不同剂型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其活性成分的吸收程度和速度有无统计学差异的人体试验。
49、药品:
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的调节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证、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新药:
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50、药品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OCT〕。
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才可在正规药房或药店调配、购置、使用的药品。
非处方药消费者可自行判断、购置、使用的药品。
51、按照新药管理部门的要求,新药西药注册分为I,II,III,IV,V,VI类
I类:
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药品
II类:
改变给药途径且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制剂
III类:
已在国外上市销售但尚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IV类:
改变已上市销售盐类药物的酸根、碱基〔或者金属元素〕,但不改变其药理作用的原料药及其制剂
V类:
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药品的剂型,但不改变给药途径的制剂
VI类:
已有国家药品标准的原料药或者制剂
52、妊娠期药动学特点:
⑴药物的吸收:
妊娠期雌、孕激素分泌,致使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减少、胃排空延长、胃肠道平滑肌张力减退、小肠蠕动减慢、减弱
⑵药物的分布:
血浆容量扩大水,溶性药物用药剂量增大;血浆蛋白浓度降低,游离型药物增多,药物作用可能增强;脂溶性药物分布容积增大
⑶药物的代谢:
药物排除减慢、肝脏生物转化下降,易产生药物蓄积中毒,肝毒性药物慎用
⑷药物排泄:
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降低,结合型药物减少,肝肠循环中被重吸收的药物增多,药物在血液中和组织中半衰期延长。
妊娠晚期,去除率降低
53、妊娠期用药的根本原那么:
⑴必须明确诊断和具有确切用药指征
⑵权衡所用药物对孕妇疾病治疗与药物对胎儿导致可能的损害之间的利弊
⑶当必需用药时也应尽量选择对孕妇和胎儿无害或毒性小的药物
⑷尽量防止使用新药或孕妇自用偏方、秘方
54、妊娠3~12周期间,是胎儿被药物导致某些系统和器官畸形最敏感时期。
妊娠中、晚期是指妊娠4个月至分娩期间,此期胎儿绝大多数器官已形成,药物对胎儿的致畸敏感性降低而致畸的可能性减少。
55、吗啡类及鸦片制剂因具有强力胎儿呼吸抑制作用而不宜采用。
引产和促进分娩常以缩宫素静滴,麦角制剂可致强直性子宫收缩,胎儿娩出前不宜使用。
硫酸镁是预防和控制子痫发作的首选药物。
镁中毒用钙剂解毒。
56、胎儿的药动学特点:
⑴胎儿的药物吸收:
羊水中药物多成游离型,排泄药物可被胎儿吞咽羊水而重吸收
⑵胎儿的药物分布:
妊娠前12周胎儿体液含量多脂肪含量少,水溶性药物在细胞外液分布较多,脂溶性药物的脂肪分布和蓄积少。
随着胎龄增长,胎儿细胞外液明显减少,脂肪含量增多,脂溶性药物的脂肪分布增多。
⑶胎儿的药物代谢:
胎儿肝药酶缺乏,代谢能力低,药物胎儿血药浓度高于母体。
⑷胎儿药物的代谢:
药物及其降解产物排泄延迟,即使药物被排泄入羊膜腔后,可被胎儿吞咽形成羊水循环。
胆道排泄功能弱,极性和水溶性代谢物难通过胎盘屏障向母体转运。
如沙利度胺
57、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根据临床用药经验和对胎儿致畸相关影响,将药物分类:
A类:
最平安,妊娠初3个月用药,未发现对胎儿有损害,随后也未发现对胎儿有损害如甲状腺球蛋白
B类:
动物实验有危险性,人体试验未证实。
如青霉素
C类:
动物实验有损害,缺乏临床对照观察资料。
如氯霉素、异丙肾上腺素、吡嗪酰胺
D类:
临床试验有损害。
如四环素、苯妥英钠、氯磺丙脲
X类:
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对胎儿危险性大,孕妇应禁用。
如沙利度胺、利巴韦林、乙烯雌酚。
丙戊酸钠、甲氨蝶呤、香豆素、氯喹、碳酸锂、丙硫氧嘧啶等也可致畸。
58、哺乳期妇女用药:
⑴母体血药浓度:
导致药物由母体血液向乳汁转运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
⑵药物分子量大小:
小于200易扩散进入乳汁,600以上不易
⑶药物的解离度和脂溶性:
脂溶性高易从血液转运至乳汁,弱碱性药物易进入乳汁
⑷药物的蛋白结合率:
游离型药物才能通过血乳屏障,高结合率药物乳汁中量少
59、哺乳期妇女用药考前须知:
⑴药物对泌乳影响:
①雌激素类药物,抑制乳汁分泌②类固醇避孕药,乳汁分泌减少③多巴胺及其受体冲动药,抑制乳汁分泌。
如溴隐亭
⑵乳汁对乳儿的影响:
易被胃肠道吸收的药物可能导致药物蓄积。
因为乳儿吸吮乳汁多、肝功不完善。
葡萄糖转换酶活性低、肾小球率过滤低。
因此,抗癌药、锂制剂、抗甲状腺药、苯二氮类安定药、抗抑郁药、抗癫痫类药、喹诺酮类,哺乳期妇女禁用。
60、新生儿药动学特点:
⑴药物吸收:
①经胃肠给药:
胃液接近中性,不耐酸的药物吸收完全〔青霉素类,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生物利用度高。
胃排空速度长,主要由胃吸收的β-内酰胺类吸收量好。
②胃肠外给药:
易从头皮或四肢静脉滴注给药。
⑵药物分布:
①体液与细胞外液容量较成人多,水溶性的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分布容积大,脂溶性地西泮分布容积相对较小,脂溶性药物易分布入脑。
新生儿要防止吗啡和苯巴比妥类;磺胺、呋塞米易引起黄疸②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
新生儿血浆蛋白含量低,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低,游离血药浓度过高,药理作用増强易中毒
⑶药物代谢:
新生儿肝脏相对较大,硫酸结合能力好
⑷药物排泄:
消除慢,可造成血药浓度高。
如丙磺舒、地高辛、氨基糖苷类、青霉素
61、新生儿窒息用25%NaHCO3参加25%葡萄糖溶液。
新生儿惊厥首选地西泮。
新生儿败血症,金球菌多见,首选大剂量青霉素加苯唑西林或氯唑西林,假设青霉素耐药用一代头孢。
62、婴幼儿〔出生一个月到三岁〕用药:
婴幼儿期肝脏相对大,药物代谢较新生儿高,半衰期较成人短。
经肾排泄药物总消除率较成人高。
吗啡。
哌替啶易引起婴幼儿呼吸抑制等中毒现象,应禁用。
不宜使用可待因等中枢镇咳药,以防加重气道阻塞和呼吸困难。
婴幼儿腹泻,宜口服补液防止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可使用调整肠微生态制剂。
63、儿童期用药特点:
①长期应用强效抗生素易二重感染②喹诺酮类影响软骨发育③四环素类影响骨骼发育④氯霉素造血功能抑制⑤氨基糖苷类,引起永久性失明和急性肾衰竭,耳毒性、肾毒性⑥阿司匹林可并发肝脏脂肪变性综合征,15岁以下儿童禁用⑦雄激素可导致骨骼闭合过早,影响生长发育,甚至可使男童早熟,女童男性化⑧对乙酰氨基酚是儿科首选解热用药。
64、儿童用药计算法:
⑴根据体重,小儿剂量=成人剂量×小儿体重/70Kg
⑵根据成人剂量折算
⑶根据外表积计算,小儿剂量=成人剂量×小儿体外表积〔㎡〕/1.73㎡,小儿体外表积=体重×0.035+0.1。
10岁以上儿童,毎增5㎏增加0.1㎡
65、药物不良反响(ADR):
为了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改变人体的生理功能,人在正常用法用量下服用药品所出现的非期望的有害反响。
〔或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响,排除了治疗失败、用药过量、不依从用药、用药过失,用药不当所致的情况〕
66、药物不良事件(ADE):
药物治疗过程中所发生的任何不良的医学事件。
67、药品不良反响分类ABC法:
根据不良反响的临床表现与药物药理作用
⑴A型药物不良反响〔量变型异常〕:
由于药物的药理作用增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临床 药理学 重点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