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srtp中国移动互联网的研究结题报告修改.docx
- 文档编号:4280980
- 上传时间:2022-11-28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53.76KB
第六届srtp中国移动互联网的研究结题报告修改.docx
《第六届srtp中国移动互联网的研究结题报告修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届srtp中国移动互联网的研究结题报告修改.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六届srtp中国移动互联网的研究结题报告修改
项目编号:
B1161
大学生科研作品立项项目成果
项目名称: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研究
项目负责人:
许若辰
项目合作者:
杨霄沐周思骏叶灵怡赵梦圆丁彦化
所在学院:
商学院
专业年级:
2010级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大学生科技创新中心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研究
摘要:
文章以互联网技术发展白皮书为导线,从中国移动互联网现状入手,详细分析了移动互联网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结合国际互联网宏观发展方向,确定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重点,探讨适合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业务方式,探讨与分析中国移动互联网下一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3GAndroid移动终端
一、引言
2010年随着苹果公司开发的明星产品iphone4与iPad的上市,宣布了世界已经进入了移动互联网的时代。
2011年6月的苹果开发者大会上,苹果教父乔布斯宣布苹果公司将对PC与Mac降级。
正如他所预言的那样个人电脑将不再统治数字世界,而只会是众多设备之一,其地位跟苹果热销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是一样的。
后PC时代的大门已经打开。
也许你会问移动互联网是什么?
其实这是针对于桌面互联网而言的另一种概念。
即从PC移植到各种手持设备上的微型互联网。
又或者说是传统的互联网通过新的终端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形成的一种更加贴近我们生活的触手可及的互联形式。
移动互联网不再是以前那样摆在书桌上的工具,她更多的象征着的是一种新型的生活方式。
二、互联网的发展历程
事实上移动互联网还是互联网。
让我们从互联网的发展历程来看一下:
第一个阶段:
而网上内容也很少,网民找不到信息,所以这个时候,几个导航站就可以解决一切。
网民互相间的沟通还是习惯于传统的电话、邮件等,所以那个时候邮箱发展迅速。
第二个阶段:
网络信息变得丰富,因为海量的信息,网民要找出有用的信息,所以这个时候搜索引擎得以成长。
网民间的沟通越来越频繁,这个时候邮箱的非及时性就不能满足网民的需求,因此即时通讯系统得以大规模发展。
第三个阶段:
随着信息的增加,同时网络传输速度的改善,网民不再满足原来的文字的沟通,所以这个时候,多媒体网络应用得到巨大的发展。
标志就是视频网站等的出现。
网民在信息等方面,不再满足传统的“单向信息传输”的沟通方式,而愿意把更多的自己想法告诉别人,因此这个时候博客等得到发展。
特别是这个时候,开始出现更加个性化的沟通需求,例如介乎于即时与非即时之间的沟通、介乎于好友跟陌生之间的沟通。
第四个阶段:
随着技术的改善,网民越来越不满足坐在电脑旁边的信息交流,这个时候移动互联网就获得了很大发展。
各种应用向移动互联网迁移。
客观的来说位置化和移动化只是其中之一的特征,而进一步细分也是必然的趋势。
因为细分我们也姑且将其与前三个阶段分割开来视为一种新的行业。
三、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概要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速度要远远快与传统的互联网行业,且其规模也将越来越大并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
根据第CNNIC第27、28、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自2010年以来,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也就是手机上网人数呈爆炸式增长。
2010年底为3.03亿人,2011年6月底达到3.18亿,2011年12月底达到了3.55亿。
预计明年突破4.8亿,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传统互联网。
而互联网自1994年接入中国至2011年12月只有5.13亿网民,普及率仅为百分之三十八点三。
互联网网民较2010年增长5580万人,手机网民较2010年增长了5285万人。
可见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增长速度已经基本与传统互联网持平。
如今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3G用户群,但是其他国家如日本在移动通讯行业也拥有这先进的技术,3G技术甚至是更先进的4G技术都在各个国家和市场蓬勃的发展着,于此同时传统的互联网行业也在向IPV6协议转变,wifi、蓝牙等无线连接技术的更使得这个行业在全球经济萧条的大背景下有着如此强劲的增长速度。
四、移动互联网运营商发展策略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意味着4大方面的融合——更快速的传输方式+不断更新的设备+更宽广大的发展平台+重新定义的生活方式。
这四大趋势涵盖了从通讯运营商、终端制造商、第三方服务商和普通消费者四大群体,设计到了整个行业的各个方面。
首先海量的移动流量业务促使通讯运营商及设备供应商转型。
据摩根士丹利互联网和手机业务分析师玛丽·米克(MaryMeeker)在Google的Atmosphere会议上发言时表示,在日本的移动互联网领域,66%的营收来自数据访问,21%来自电子商务,11%来自付费服务,2%来自手机广告。
作为世界公认的移动互联行业的先驱——日本,从他的业务构成来看数据访问的营收所占的比重之大是显而易见的。
根据大摩的移动互联网研究报告北美电信运营商收入的86%来自语音和短信业务,而这两项服务在其数据流量中仅占31%的份额。
随着市场进一步成熟和竞争的日趋加剧,运营商主营业务收入所占的比例将会迅速下降,而网络电话和无线网络将从业务和消费者两个方面吞噬语音业务的收入。
在未来可以预计人们在通话是不再满足与简单的声音,更大更清晰的手机屏幕和快速的传输协议会是人们形成对视频通话的需求,视频通话将不在局限在电脑上。
同时资料还显示电信业务总的短信板块在北美和欧洲市场已经出现了萎缩。
当然我们不排除西方社会更多的人喜欢用email来作为彼此交流的方式,从当年黑莓崛起就可见一斑。
但是从全球范围来讲,撇开文化的差异,单纯的看即时与非即时通讯软件的开发,传统的短信显得不那么智能,更多的人会选择是用通讯软件。
如在传统的MSN,微博,中国特色的飞信与QQ都是很好的例子。
作为一个明智的运营商,虽然在短期人们的一些习惯的改变还是难以一蹴而就,但是从长远来看流量业务的爆炸是增长也必将随着移动终端的不断革新而崛起。
在大摩提供的资料中显示2013年前,全球无线数据用户的年增长率将达到29%,与此同时,单位用户数据使用量的年复合增长率也将达115%。
是被动的改变还是主动的求变,更有甚者抱着传统业务不放的,都是运营商需要面对的抉择。
在日本KDDI与DOCOMO公司在流量业务方面采取的是包月消费的模式,类似与现在的宽带用户。
客户只需每月缴纳一定的费用就可以不限流量不限时长的使用无线业务。
虽然定价的细节我们没有找到准确的资料,但是从理论上来分析仍应该是以成本定价为基础的。
以占据平均带宽为收费的依据。
这样不限制使用量的策略极大的刺激了流量业务的增长。
但是这种模式更多的适用于规模较小的且经济较为发达的市场,如日韩和欧洲国家。
首先因为在这些市场的经济较为发达,移动终端的普及率相对于新兴市场中国来说要高的多。
终端的分布来看,高端市场比重较大。
而优秀的移动终端,丰富的功能本身就是对流量业务的需求。
基础建设较好,带宽较大,且市场较小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刺激需求而不会导致移动通讯变的拥堵。
对于中国的运营商来说有三件事是十分重要的,第一点就是基础通信设施的更新换代。
第二点是对高端市场手机的补贴。
第三点是对移动业务服务质量的提升和。
鉴于全球大背景如此,中国的运营商也面临着如上的转型。
但是由于以3G为代表的先进的通讯模式进入中国较晚。
时至2008年奥运会时信息产业部才公开表示会提供3G服务。
基础设施的建设必然是不足的。
而网络的大规模升级也是在2011年年底才开始进行的。
可以说对于中国来说移动电信和联通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在基础的通讯设备方面做巨大的投资。
让我们将目光暂时转向北美市场来看一下曾经轰动一时的AT&T收购T-mobile一案。
虽然最终的结构是美国政府以并购将形成行业垄断为由未批准该行动。
但是这也反映出了一个问题。
北美市场的企业面临着规模效应不足的困境。
这次收购完全表现出了AT&T公司面临着由于4G业务的开发,新的通讯设备的投入,无线频谱资源逐渐变的有限,加之iphone手机的补贴,企业的运营成本在不断的增加,导致企业希望通过并购来实现新的规模效应。
但是我国的运营商则面临着很微妙的局面。
同样是设备建设,我们有着政府的扶持。
因为建设3G网络不但可以推动网络升级,实现技术进步,满足用户潜在的数据业务需求,并为设备供应商带来巨大商机,为网络服务商提供个契机,势必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发展。
而对于这样一个浩大的工程,政府的政策又显得十分的重要。
而在这一方面我们拥有别人所不具备的优势。
第二点则并不像前面一点那样没有争议。
鉴于美国各大通讯运营商补贴iphone手机的先例,以美国电话电报公司为例,最终这份补贴成为了一个巨大的成本。
但是我认为从长期来看这项政策是有益的。
首先在中国存在着贫富两极分化之势。
且总体来说中国的消费水平较低。
运营商的补贴以智能机为主。
而这样有利于扩大智能机的市场占有率。
对于移动数据业务来说,当你拥有了一部智能化的手机,对该业务的需求也就应运而生。
我国的运营商面临的竞争压力相对较小,公司破产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这种补贴看似是种成本其实则是为未来的投资。
当然苹果公司的从运营费用中抽取一定比例收入的政策较为严苛。
运营商在这个问题上应该保持清醒。
不要单纯看到明星终端的销售权。
在谈判时必要时可统一话语权,避免内部纷争将自己瓦解,同时利用与其他手机制造商的谈判来与苹果公司进行博弈。
第三点是在长期保证一个运营商能否健康发展的一个最关键的问题。
在这个什么都讲求用户体验的年代,我认为所谓的用户体验就是要让用户感到满意。
而如同中国的所有的大企业一样,移动联通电信这三家公司也有着不同程度的大企业病。
抛开从业人员的态度和素质问题,运营商首先保证的是网络质量的问题。
以山大为例,联通最初推出了wlan的体验业务,效果很好。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联通公司单纯的追求体验用户的数量,而没有顾忌到网络的质量。
导致后来的无线资源不足,用户怨声载道。
直到半年后联通公司才对基站进行了扩容。
还有则是三大运营商所提供的网络服务,不论是沃商店移动梦网还是天翼的用户体验都极低。
从最基础的界面设计,到内容都十分的拙劣。
除了移动的飞信业务并没有太大的突破。
我认为移动运营商不妨将移动服务进行外包,或者直接与相关的服务商或是传统的互联网巨头进行合作。
如联通与腾讯的合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但在这个合作中仍然还有很多问题,即合作程度过于简单,应再挖掘更深层次的服务。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淘宝,当当等传统互联网行业商务巨头都是很好的合作对象。
五、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
在长期来看以低价来促使消费者进行消费是一切策略的本质,定价对于业务的增长也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的。
但在实际操作中,类似与北美和中国这样的用户群较大的市场,分级定价的方式仍然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适用的。
在这样的市场有时并不太需要过多最求单位消费者的消费量,因为数量级的缘故业务规模不会太小。
很多时候运营商需要这种定价的方式来遏制消费的过度增长,维持单位带宽从而办证服务的质量,减轻网络的负担。
趋势一:
以手机为核心的平板电脑与超级本为辅的移动终端体系正在形成。
未来电子产品的研发越来越看重产品的便携性和功能的集成性。
而现在的最能体现这两种特性的就是手机,其次是平板电脑再其次是超级本。
手机成为移动互联网最重要的终端是不言而喻的,有一部智能手机在手就相当于将世界放在了口袋中,随时随地的联动世界与你。
而苹果公司所独创的触控技术也将人们从键盘的时代解放了出来,人们拥有了更加灵动的用户体验。
随着微型芯片的研究及大容量储存器的发明,手机的性能在不断的提高。
我们回顾电脑的发展历程1971年11月15日,Intel公司的工程师霍夫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商用微处理器—4004,此后的奔腾系列及赛扬系列处理器相继面世,知道2005年英特尔的第一款双核处理器平台才面世。
2006年7月,酷睿2处理器发布,以高性能低功耗再度问鼎桌面双核处理器之巅。
当人们还在为Intel已有的成绩喝彩的时候,在11月2日,Intel四核处理器正式发布,我们从此进入了PC的四核时代。
作为衡量计算机的一个重要指标cpu的性能是一个直观的体现。
而作为手机从起先最古老的智能手机爱立信R380sc(2000年12月上市)到2011年发布的第一款双核智能手机是LGOptimus2X,再到2012年发布的第一款四核智能手机是LGOptimus4X。
手机的发展明显要快过电脑。
而今的许多先进的智能手机俨然已经成为了微缩版的电脑。
在这个体系中处于核心位置,也是各大厂商拼杀的主阵地。
其实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是建立子啊传统互谅网的基础的。
因此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终端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也可以说是建立在传统的电脑之上的。
从台式机到笔记本,再到索尼推出第一款超薄笔记本。
单从电脑本身来说其体积也是在逐渐的缩小,便携性在提升。
如果说最小的微缩版电脑是手机的话,那么手机的扩展版就是平板电脑。
当时乔布斯发布ipad的时候,网上曾有人恶搞其为大号的iphone。
其实说白了ipad不过是去除了通讯模块罢了。
又可以说平板电脑是集电子书、手持视频播放器及智能手机平台为一体的产物。
当然虽说本质上显得不那么美观。
但是没有人否认平板电脑的问世是PC行业的一大革新,她同时弥补了电脑的便携性不足与手机屏幕过小的缺陷,是一个划时代的产品。
在这个系统中扮演了延伸手机娱乐性能的角色。
超级本的概念是又英特额公司提出的,但作为一个对科技十分热爱的人,我永远不会忘记2008乔布斯在那个薄薄的牛皮档案袋中拿出的那个台震惊世界的MacbookAir,你永远无法想想一台笔记本电脑可以如此轻薄,那一瞬间你真的会相信这世界上有种东西叫做奇迹。
完美的工程制作打造出来世界上第一台超级本。
超级本满足了人们PC+iPad的诉求,实现了超薄超长待机,并具有AOAC(Alwaysonlinealwaysconnected,休眠时一直与wifi保持连接)功能,快速启动,装配有固态硬盘等特点。
成为了这一系统在性能方面一个很好的补充。
小米科技推出的第一款产品是米聊。
这个软件刚诞生三个月,就有200万人注册。
比起传统的及时通讯软件多大十几项改进,不仅仅具有传统的发送短信的功能,还具有手写涂鸦,在线语音,群聊,聚合SNS等功能。
以往,我们只能用键盘打出不同字体的字,随着大屏触控设备的流行,手写逐渐流行起来,这个软件就是可以录入用户的笔迹,类似于画画。
简练一点就是原笔迹聊天。
还有就是聚合SNS的概念,用户不用在个个SNS网站一一发布同样的状态,用户只需要在米聊上发一条状态,其他的SNS平台都会更新。
米聊来势汹汹大有冲击QQ霸主地位的势头。
2011年7月2日雷军及小米公司在低调创业一年多后,正式召开小型媒体沟通会。
沟通会上雷军宣布正式二次创业,并揭晓小米公司所有产品。
雷军运用自己二次创业的实际行动打响的小米的名头。
并提出了小米手机的概念。
当时号称装配有1.5Ghz双核处理器的小米手机着实吸引了人们的眼球。
从此小米手机有了一个外号国产神机。
说到国产,不得不提提中国人的爱国情结。
这种爱国情结千百年来的传承已经在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早在九十年代,当我国的民族产业还十分羸弱的时候,一些贴有“中国人自己的××”标签的产品正是利用了人们潜意识里这种爱国情结来帮助自己对抗外来工业产品的竞争。
但这毕竟只能是一种营销手段,归根到底还是要看产品本身的,虽然那个时代的很多企业已经死掉了。
但他们所运用的这种煽动人们爱国情结的营销方式并随着他们一起沉沦。
几十年后中国的电子产品行业又有两家公司利用这种方式推广了自己的产品迅速崛起。
他们分别是黄章创办并完美转型的魅族科技和雷军创办的小米科技。
8月16日,一场酷似苹果的小米手机发布会在北京798召开。
如此的形式在国产手机中小米是一个。
并喊出了要做世界上最高性能的手机的口号,直接叫板苹果。
8月29日——8月31日三天每天上午十点小米手机的工程机以秒杀的方式开始发售,每天200台。
看似简单的史上第一例工程机发售其实却是蕴藏的玄机。
从16日到29日接近两周的时间,各种关于小米手机的拆机评测新闻已经占据了各大互联网科技主题的头条,赚足了人们的眼球。
此时发售工程纪念版手机不论是在发烧友还是普通网民之中都无疑会引起极大的轰动。
在发售的过程中有几点是非常关键的。
第一预售形式采取秒杀的方式。
第二需要8月16日前小米论坛积分达到100以上才能够参与秒杀,而公布预售的时间是在8月25日。
从参与的门槛来说很巧妙的将一些在论坛不活跃的用户,也可以定义为一些凑热闹的用户,给剔除掉。
同时采取秒杀的方式又是一个需要对网络非常熟悉的方式。
对于互联网的菜鸟来说秒杀成功率几乎为零。
且秒杀时间是在三天分别是从周一到周三,是在工作日的上午十点,对于很多人来说仅仅是刚上班不久。
这些隐性的条件暗示了也许除了发烧友以外很少有人能够得到工程机。
而那些普通网民在网上的各种行为虽然只是凑凑热闹而已,但无形中对小米手机又进行了宣传。
而这些都使小米科技受益匪浅。
同时也使得小米手机的定位的到了准确的体现——发烧友。
众所周知发烧友们会自发的在使用后在各大论坛发表些使用的体验,又对小米手机的发行增添了来自民间的声音支持。
同时因为工程机还存在着种种缺陷,也使得更多没有拿到小米手机的人心里抱有了一定的期待。
9月5日小米手机开始接受论坛的订购。
但是门槛被提高了,需要小米论坛积分500分,而且第一批小米手机的零售版超过30万台,但需要进行排号发货时分成了多批次,10月20日开始正式向预定客户发售。
10月20号开始卖,每天一千台,量产开始爬坡,甚至中间因为泰国洪水,电芯缺货的情况下停了一星期,整整两个星期才完成30万台的预定。
12月18日开放购买,仅3小时后10万台库存已售罄。
12月20日当天,小米公司携手中国联通在北京宣布,正式推出联通明星战略终端-----小米手机联通合约机。
2012年1月4日中午13:
00开始,第二轮开放购买正式开始,10万台小米经三小时疯抢后售罄。
2012年1月11日又放出50万台,经约35小时抢购之后,50万台再次售罄,此次成功订购的小米手机会从2月1日开始发货。
2月8日,CDMA版小米手机于正式发布。
小米科技CEO雷军表示,电信版小米手机将于3月中下旬批量上市。
。
自始至终小米都是处在缺货的状态,暂时无从辨别这件事的真假,个人角度认为这件事是一个手段。
始终是预定限购和控制货源在凡客诚品的状态保持了小米在市场上的紧俏。
巧妙的利用了人们的心理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要探个究竟。
加上前期密集的宣传小米手机的身影已经深深的刻在了众多的人们心中。
这个时候却不能买到手机一睹为快,着实是让人心急。
可这正是小米希望消费者所有的状态,你的好奇心在膨胀,你的消费欲望被小米给钓足了,还怕卖不出货吗?
有了前面的惊人的战绩,小米也开始放宽自己的供销渠道了,但我认为这只是小米想要在与三大运营商的博弈中占得优势地位的一个手段。
从小米零售版开始发售到与联通达成备忘协议,期间也不过三个月的时间。
联通庞大的采购框架也无疑给小米吃下了一粒定心丸。
而后面与电信的签约则变的顺利成章。
至此小米手机的第一代也就完成了他的任务。
如今小米已经开始降温,但联通和电信两个冤大头还手握着百万数量级的小米订单,即使消费者的热情开始降温,雷军也不会担心在小米第二代手机问世前的销售情况。
小米这一仗打得不可谓是不精彩。
也延续了苹果的作风,钓足消费者的胃口,刺激消费者的欲望,适时的拉运营商下水,而自己必将是最大的赢家。
但是在小米手机的身上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个中国企业共性的问题就是产品文化的不足。
任何企业的硬性广告中都可以看出一个企业想要突出的特有的东西。
苹果公司推出的iphone作为一个伟大的产品也不例外。
从苹果公司的广告中我们可以看出苹果公司对其产品的定义。
在一个经典的iphone广告中,屏幕上出现了这样的画面,手机被用来当做遥控器、剃须刀、淋浴喷头、削皮器等等一切工具。
iphone有一句经典的广告语说的是“如果你没有了iphone你就真的没有iphone了。
”iphone对于苹果公司来说不只是一款手机那么简单。
苹果公司为其赋予的意义是一种生活的方式。
那个广告传递给人们的印象是iphone是无所不能的,她可以帮你完成生活里任何一件事情。
iphone不是手机她是iphone。
正如那种广告语种所说前面一个iphone是实际的手机,后面的则是一种方便快捷的生活方式。
再看ipad的广告语就更是惊人了,“一机在手无所求,将是世界打包带走。
”ipad被定义成了什么想必就一目了然了吧。
通过几个简单的定义,苹果公司的产品就明显的与其他公司的产品区别开来了。
当我们把目光投向其他的公司,以摩托罗拉为例,其广告的风格体现了十足的科技感,暗示了产品的科技性,但是终究还是手机,在产品的定位上就先输了苹果公司一步。
再看国内的手机制造商的营销。
魅族科技新旗舰魅族MX的口号是梦想。
梦想一个多么美好的词汇,多年来我们追英赶美,那些曾经伟大的梦想,今日终于实现了,而对于手机也是一样。
而小米科技推出的小米手机则更为简单,还远不如魅族打出的亲情牌,小米手机只是一直标榜自己要超越苹果做世界上最高端的手机。
说到底不还是手机吗?
而苹果公司推出的产品,卖的是一种生活的方式,也根本没有竞争世界最高端手机的意思。
这一点上小米手机显得有些浮躁,缺乏深入的思考。
其实以其米优系统的定位小米手机完全可以将小米打造成手机中的Linux。
这种定位都要远远超过现在单纯的喊高端的口号。
很多人都在说苹果的成功在于其对自己文化的营销。
我认为其实这样说过于笼统和复杂。
苹果的企业文化是精英文化,她与乔布斯的个人性格是紧密相连的。
其实很多的企业都把将产品做到零缺陷为己任,但是真的都有成功吗?
我认为苹果的精英文化只不过是后续的报道中,我们队苹果公司和乔布斯的了解中总结出来的。
并不是我们实际在消费的过程中所感受到得,或者是苹果公司最想要传达给我们的。
而那些最重要的东西我人为都在苹果公司对其产品的定义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让消费者明白自己卖的产品是什么比宣传企业的文化来的更重要。
因为当你的产品卖出去了以后,媒体会为你的企业文化做免费得宣传的,而产品的定义并不能够在后期得到弥补,那是产品设计的一部分。
是随着产品一起面世的伴侣,是创建品牌的核心。
当然软文的应用也是一项很高明的手段。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竞争,现代企业间的竞争,产品的差异性越来越被缩小,加上模仿的能力都十分的强使得先发优势越来越被削弱,而后发的成本变得更低。
这样对于开发者是一种反向的激励。
如何能够保证自己的先发优势呢。
对产品的定义就显得十分的关键。
当你推出一个新的产品,后来者虽然可以模仿你产品的硬件,但是对于产品定义的模仿终究是不会那么容易的,否则严重的抄袭之嫌也会使得消费者厌恶。
这就文化能带来的不同。
当被定义过的产品,通过宣传使其概念深入人心之时也就是品牌创立之时。
而这个时候文化也就不言而喻的包含在了其中。
其实厂商只需要让消费者明白我的产品是什么。
这就是产品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
第二个趋势software一家独大的局面被打破,手持系统进入“三足鼎立”的时代。
传统的网络时代我们都熟悉了微软独霸天下的局面。
当然也不能否认还有一部分人选择了Linux和ios系统。
但是微软所开发的windowsxp与windows7系统总共约占全球市场的百分之八十四。
但这仅仅是在PC端。
让我们来看一下手机市场的数据。
截止到2011年底,Android与ios系统占据了手机操作系统份额的约九成。
而二者之间的差距被缩小谷歌占据百分之四十七,苹果占据百分之四十三。
而传统的RIM的占有率则骤降。
调研公司尼尔森2012年1月2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第四季度在北美市场安卓和ios的占有率排在头两位分别是百分之四十六点三和百分之三十。
RIM仅占百分之十四点九。
塞班与windowsmobile持平为百分之一点四,windowsphone7则占百分之一点三。
同样是尼尔森公司公布的数据2010年11月的数据显示苹果iOS是美国最大的移动操作系统,其市场占有率高达28.6%;而RIM黑莓排名第二,获得了美国移动操作系统26.1%的市场份额;GoogleAndroid则排名第三,占据了美国移动操作系统市场25.8%的市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六 srtp 中国移动 互联网 研究 报告 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