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名案选新注.docx
- 文档编号:4276787
- 上传时间:2022-11-28
- 格式:DOCX
- 页数:57
- 大小:96.16KB
伤寒名案选新注.docx
《伤寒名案选新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伤寒名案选新注.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伤寒名案选新注
伤寒名案选新注
(一)
2005-07-2520:
22:
26暮鼓晨钟@-DaIV/article/-DaIV-Y6E3EF.html复制评论
作者:
熊寥笙
?
前言
百岁名老中医熊寥笙简介:
熊寥笙,1905年生,重庆巴县人,原重庆市中医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目前已年过百岁。
熊老与已故的任迎秋、吴棹仙二位老先生志趣相投,交往甚密,自比松梅竹“岁寒三友”,传为中医界的佳话。
1927年,熊老就学于同乡马氏国医学院马祖培先生,1930年来渝行医,次年遥从上海丹溪学社,私淑于陈无咎先生,深研丹溪之学。
1933年,任巴县国医传习所药物教授。
1937年任重庆《新蜀报》国医周刊编辑。
1951年参加西南卫生部工作。
1954年调重庆市卫生局,任中医科长,先后创办市第一中医院,第二中医院。
先后撰写了《伤寒名案选新注》、《中医难症论治》、《常用中草药七百味歌括》、《温病卫气营血辨证机要》、《温病质难》、《痉厥闭脱辨》、《外感高热与内伤发热要点》、《伤寒点睛》、《金匮启蒙》、《黄疸症治津要》等著作百万言。
1992年选入《中国现代名人志》第一卷中,1993年,入选英国剑桥大学国际名人传记中心委员。
1996年入选《中国名医列传》。
主要成果及疑难病案,已分别选入《中国现代名医精华》、《中国当代名医验方大全》及《名医名方》三书中。
《伤寒论》是我国古代临床医学的经典巨著。
它阐发辩证施治,理法方药,自立体系称著,千百年来均为历代医家所效法。
古人说:
“读书不如读案”。
此说虽不够全面,但是对初学中医或从事中医研究工作的人来说,是有一定的好处的。
《伤寒名案选新注》所收集的医案,都是理法方药较完整的名家医案,如能通晓各案的要点,既可粗概《伤寒论》治法之无穷变化,又可能窥见仲景制方之奇特,医法之巧妙,起到举一反三,可起到既能治伤寒,亦可治他病之变异的作用。
《伤寒名案选新注》一书,熊老著于1979年,全书共选历代名医五十家,共127案,按《伤寒论》的方剂为次归类列证,总计75汤证,多则一证六、七案,少则一案。
每案之末,熊老以自己研究的心得,详加注释,会通案中脉因证治,阐明其辩证之要,立法之据,选方之意,用药之义。
注文立论确切,重点突出,文笔简洁,通俗易懂,不失为探讨《伤寒论》理法方药的较好参考书籍。
一、?
?
?
?
?
?
?
桂枝汤证
许叔微医案:
治其乡人吴得甫,得伤寒,身热,自汗,恶风,鼻出涕。
脉关以上浮,关以下弱,此桂枝证也,仲景法中第一方,而世人不研耳。
使服之,一暖而微汗解,翌日诸症顿除。
桂枝9克白芍9克炙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6克
寥笙注:
本案为太阳病桂枝证。
广义伤寒,为外感的总称,桂枝证为太阳表虚证,故云得伤寒,实即太阳中风,故治以桂枝汤。
患者身热,自汗,恶风,脉关以上浮,关以下弱,符合《伤寒论》“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的主证,故以解肌发汗之轻剂,桂枝汤主之。
脉关以上浮,关以下弱者,即原文第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的异词,又即原文第2条,脉浮缓之意。
桂枝汤为伤寒论第一方,世称群方之冠,功能解肌发汗,滋阴和阳,调和营卫。
太阳.中风,表虚自汗,而热不解,服桂枝汤后,温覆取微似汗,以遍身染染汗出为佳。
所谓解肌发汗,就是邪由皮毛深入肌肉一层,身热不因汗出而有所减退,故用桂枝为君药,宣通心阳,加强发汗作用。
表虚自汗的原因,是在内的营阴不固,故以白芍为臣药,益阴和里以止汗。
桂枝味辛性温,温通卫阳,解肌发汗,去在表之风邪,即古人所谓“桂枝前锋,发表宰宗”。
白芍味酸苦,性微寒,益阴和阳,固在里之营阴。
生姜味辛性温,佐桂枝解表。
大枣味甘性温,佐白芍和里。
甘草味甘性平,有安内攘外之功,和养胃气,调和诸药,为发汗之资。
服桂枝汤解肌发汗,微汗出后,即能止汗,这是桂枝汤的妙用所在。
许氏精研伤寒论,为伤寒大家,最善用伤寒方,辨证论治,独具手眼,故本案患者一啜而病顿除。
桂枝辛温,属于温热药物,凡表病化热,或温热病高热,口干舌燥,吐血,咯血,小便黄赤短数,内有火热者,均不宜用。
仲景伤寒例三云:
“桂枝下咽,阳盛则毙”,这是应当谨记的一条教训。
应用桂枝汤的要诀,病者常自汗出,小便正常,手足温和,或手指稍露出外则觉微冷,覆之则温,浑身发热,微烦而又恶寒,才可用之勿误。
仲景伤寒论中,以桂枝汤加减化裁共有十九方之多,疗效卓著。
但是如不很好的掌握适应症,亦为害非浅,高明如王清任,他在《医林改错》中说:
“发热有汗之症,从未见桂枝汤治愈一人。
”杨素园大不以为然,说:
“常治风伤卫症,半剂辄愈。
”王孟英说:
“改错所云者,乃温热症也。
若风寒伤卫,岂可不遵仲景之法而不用桂枝汤。
”余亦谓然。
近人多谓近世无桂枝症,或谓古方不可治今病,道听途说,人云亦云,凡此种种,都是未读《伤寒论》的缘故,希望研究中医的人,认真读一读《伤寒论》吧!
?
许叔微医案:
治里间张太医家,一妇病伤寒,发热,恶风,自汗,脉浮而弱。
许日:
当服桂枝汤。
彼云:
家有自合者;许令三啜之,而病不除。
询其药用肉桂耳。
许曰:
肉桂与桂枝不同。
仲景《伤寒论》用桂枝者,盖取桂枝轻薄者耳,非肉桂之肉厚也。
盖肉桂厚实,治五脏用之,取其镇重。
桂枝清轻,治伤寒用之,取其发散,今人一例,是以无功。
许自制以桂枝汤,一暖而解。
寥笙注:
本案亦太阳中风桂枝证。
云病伤寒者,外感之总称也,不必于风寒而凿分,要在症候之虚实而分辨。
患者初服桂枝汤三啜而病不解,非方不对症,而是用药有误。
桂枝汤以桂枝为主药,而易以温里祛寒之肉桂,则在表之风寒必不能除,故服之病不解。
许询明其故,畅论肉桂与桂枝之功用各殊,不能一例观,遂自制用桂枝汤一而解。
桂枝辛温,解肌发汗,肉桂辛热,温中散寒,一为解表药,一为温里药,主治各别,混同施用,是以无功,医者固不可先明药性也。
?
李士材医案:
治吴君明,伤寒六日,澹语狂笑,头痛有汗,大便不通,小便自利。
众议承气汤下之。
士材诊其脉浮而大,因思仲景日:
“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
”方今仲冬,宜与桂枝汤。
众皆咋舌,以澹语狂笑为阳盛,桂枝入口必毙矣。
李曰:
汗多神昏,故发澹妄,虽不大便,腹无所苦,和其营卫,必自愈耳。
遂违众用之,及夜而笑语皆止,明日大便自通。
故病多端,不可胶执,向使狐疑而用下药,其可活乎?
寥笙注:
本案为桂枝汤症变证。
《伤寒论》原文第56条说:
“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
其人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宜桂枝汤。
”患者伤寒六日,表里兼病,究竟宜汗宜下,这是辨症的关键所在。
众医议承气下之,以为不大便六七日,澹语狂笑,里症急,故宜下也。
独士材以为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以汗解。
众医与士材各有所见,脉症合参,从整个病情考虑,病人脉浮而大,虽不大便六七日,而腹无胀满之苦,仍头痛有热,自汗,小便不黄,表症仍在,应以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发汗,故药后及夜而澹语狂笑皆止,明日大便自通,承气症之假象,一剂而兼愈。
所以治病无他秘诀,秘诀在于辨证,尤其在于辨证辨得准。
?
吴鞠通医案:
治一人,头项强痛而恶寒,脉缓,汗出,太阳中风,主以桂枝汤。
桂枝9克白芍9克炙甘草6克生姜6克大枣6克
水五杯,煮二杯,第一杯服后,即食热稀粥,令微汗出佳,有汗,二杯不必食粥,无汗仍然。
寥笙注:
本案为太阳中风症。
《伤寒论》说: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日中风。
”患者症状与本条相符,故用桂枝汤原方为治。
末句说:
“无汗仍然”,是指服桂枝汤后未能染染微似汗出而言,仍须吸热稀粥以助汗。
吴氏为清代温病学家,著有温病条辨,甚行于世。
温之与寒,判若水火,一热一寒,不容混淆,认得温病清,方辨得伤寒明。
此案为吴氏治太阳中风的病例,有是症便用是方,辨症证治,丝毫不容假借。
世有执无病不热者,于是悉用凉寒之药,执无病不寒者,于是悉用温热之剂,不从客观实际出发,只凭主观臆断用事,入主出奴,病人受殃。
吴氏长温热之治,而能熟用伤寒方,可谓通家,案虽一般,特选辑之,于以见伤寒与温病,固客观存在,不以医者之主观好恶为转移也。
?
张隐庵医案:
治一少年,伤寒三四日,头痛发热,胸痛不可忍。
病家日:
三日前因食面而致病。
张日:
不然,面食粮食,何日不食,盖因风寒外感,以致内停饮食,非因食面而头痛发热也。
故凡停食感寒,只宜解表,不可推食,如里气一松,外邪即陷入矣。
且食停于内,在胸下脘间,按之而痛;今胸上痛不可按,此必误下而成结胸。
病家云:
昨延某师,告以食面,故用消食之药,以致胸中大痛。
因诊其症尚在,仍用桂枝汤加减,一服而愈。
寥笙注:
本案为桂枝证之变局,病经误下而致。
《伤寒论》说:
“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
今脉浮,故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
”患者为外感伤寒,故头痛发热,食面非其主症。
医者误听病家之言,忽于审证求因,盲目的认为食面成积所致,妄用消食之剂以推食,以致胸中大痛,而成结胸之症。
消法为下法之轻者缓者,用之不当,亦损伤正气,引邪内陷,变生他病。
此案患者表症,虽经消法之误用,悻表邪尚未全陷,表症仍在,病势仍有外出之机,宜乘势使用汗法,使之外解,故仍以桂枝汤加减治之,一服而愈。
本案辨证要点有二:
一为表症仍在,仍须发表;二为食停于内,在胸下肮间,按之而痛,今胸上痛不可按,为误下而成结胸,非食积也。
张氏一生精研伤寒论,当机立断,辨证精确,不力病家之言所惑,虽经误下,表症仍在,仍以桂枝汤加减而愈。
若仍疑似于食积作痛,再事消导,则一误再误,治更棘手,故治病必求其本也。
?
王子政医案:
治一商人自汗症,达半年之久,延医服止涩收敛药龙牡之类,约数十帖之多,毫无寸进,乃请王治疗。
询知病者无发热恶风症状,汗出不温,精神疲倦,脉象弱而不振,温剂收涩药已遍服无效。
乃与桂枝汤,不加增减,服五帖而愈。
寥笙注:
本案桂枝汤症,非外感风邪所致,而是营卫不相协调,常自汗出之杂症。
《伤寒论》说:
“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营气和,营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营气和谐故尔;以营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营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患者自汗症,历时半年之久,为卫气失于卫外而为固,营阴失所屏障,卫气不共营气和谐,故常自汗出。
自汗乃营卫相离,发汗使营卫相合,自汗伤正,发汗祛邪。
桂枝汤能治中风之自汗,又能治表虚之自汗,具有行阴行阳之妙,开阖咸宜之功,本案患者久治不愈之自汗症,遍服他药无效,服桂枝汤五帖而愈。
仲景作《伤寒杂病合论》,其方不单治伤寒,亦可通治杂病,盖桂枝汤乃调和阴阳,彻上彻下,能内能外之方,非独为治太阳中风一症设,凡百病病机相同,均可随症加减施用。
柯韵伯说:
予常以此汤治自汗、盗汗、虚疟、虚利,随手而愈。
盖以白芍微苦、微寒,能益阴敛血,内和营气。
先辈说无汗不得用桂枝汤者,以白芍能止汗也。
观此案益信而有征。
?
叶天士医案:
治一人,屡屡失血,饮食如故,形瘐面赤,察质木火,阴不配阳。
据说服桂枝汤治外感,即得此恙,凡辛温气味宜戒,可以无妨。
徐灵胎批日:
咳嗽夹火者,服桂枝汤必吐血,百试百验。
寥笙注:
本案为桂枝汤禁忌证。
《伤寒论》说:
“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
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
”桂枝汤滋阴和阳,调和营卫,为治太阳表虚证之方。
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之伤寒表实症,应以麻黄汤开表发汗,桂枝汤是禁剂。
若酒客病,因内蕴湿热,桂枝汤助热碍湿,得之则呕,所以桂枝汤对酒客也是禁用剂。
此外,凡素有湿热之人,以及阴虚阳旺之火体,桂枝汤辛甘温散,如其误服,都能引起失血,所以经文说,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这是有所指的,不是空谈,叶氏所见,及徐灵胎的批语,都是阅历之言,是有临证实践意义的。
识别了桂枝汤的禁忌,才能掌握好桂枝汤的适应证而运用自如,临症时可收得心应手之效。
?
二、桂枝加附子汤证
许叔微:
治一季姓士人,得太阳病,因发汗后,汗出不止,小便难,脚挛屈而不伸。
诊其脉浮而大,浮为风,大为虚。
仲景云: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三投而汗止,再投以芍药甘草汤,足得伸,数日愈。
寥笙注:
本案为太阳病,发汗不如法,导致卫阳虚证。
患者发汗后,汗出不止,为发汗太过,或药不对症之故,表阳受伤,不能卫外而为固,腠理之开合失司,玄府应闭而不闭,所以汗出不止而恶风。
小便难者,因过汗则津液耗伤,阳虚则膀胱输运失司,故小便不畅。
四肢微急者,以四肢为诸阳之本,阳虚不能温煦,津脱不能濡养,故难以屈伸自如。
此案汗出不止,幸为卫阳虚,未致亡阳之变,故仍用桂枝汤调和营卫,加附片之大辛大热于桂枝汤中以大补表阳,表阳密则汗出自止,恶风自罢,津止阳回,则小便自利,四肢自柔。
本方加附子一味,汗止阳复,诸病皆除,此亦治病必求其本也。
?
三、?
?
?
?
?
?
桂枝加厚朴杏仁汤证
许叔微:
治一人,为寇执,置舟中磺扳,数日得脱,乘饥姿食,良久解衣扪虱,次日遂伤寒,自汗而膈不利。
一医作伤食而下之,一医作解衣外感而汗之,杂治数日,渐觉昏困,上喘息高。
许诊之曰:
太阳病下之,表未解,微喘者,桂枝加厚朴杏仁汤,此仲景法也。
指令医者治此药,一啜喘定,再啜热缓微汗。
至晚身凉而脉和矣。
医曰:
某平生未尝用仲景方,不知其神捷如此。
寥笙注:
本案为桂枝汤症变法。
桂枝汤证为太阳正治法,本案误下,气喘,表未解,桂枝加厚朴杏仁汤为桂枝汤证变治法。
患者为太阳病,医不能辨,妄作食治而误下之,以致病变息高气喘,幸邪未内陷,正气上逆,表症仍在,仍从表解,故用桂枝汤以解表,加杏仁之苦温宣肺降逆以定喘,厚朴之苦温下气以消胀利隔。
既用桂枝汤加味,必有桂枝汤证之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脉缓之见症可据。
喘为麻黄症,治喘功在杏仁,此妄下后,表虽不解,腠理巳疏,故不用麻黄而用桂枝。
白芍酸寒,但加杏仁治喘,恐难胜任,故又加厚朴以泄之,则喘随汗减。
《别录》说厚朴主消痰下气,《本经》说杏仁主咳逆上气,良有以也。
本证与葛根芩连汤证,同为太阳病,当汗而反下之致喘,其喘则同,其病机各异。
桂枝厚朴杏仁汤症,误下后不下利而喘,是邪陷于胸,未入于胃,表仍未解,故用桂枝加厚朴杏仁汤主之。
葛根芩连汤症,为误而下利脉促,喘而汗出,不恶寒,乃邪陷于里,热在阳明,故用葛根以解表,芩连以清里,其病为表里并受之病,其法亦表里两解之法,此其大别也。
许氏精通伤寒治法,故诊之即断曰:
“太阳病下之,表未解,微喘者,桂枝加厚朴杏仁汤主之。
”精通《伤寒论》者,对伤寒证无不胸中有数,故一遇伤寒,即明若观火,洞察无余,而素不习《伤寒论》者,则可望而不可及,故某医叹曰:
某平生未尝用仲景方,不知其神捷如此!
医者如能弄懂弄通《伤寒论》,则治伤寒病易如反掌,当不致有高不可攀之叹也!
?
四、桂枝甘草汤证
马元仪医案:
治一妇人,病经一月,两脉浮虚,自汗,恶风,此卫虚而阳弱也,与黄茂建中汤一剂汗遂止。
夫人身之表,卫气主之,所以温分肉,实膜里,司开合者,皆此卫气之用。
故《内经》曰:
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今卫气一虚,则分肉不温,腠理不密,周身毛窍,有开无合,由是风之外入,汗之内外其孰从而拒之,故用黄芪建中以建立中气,而温卫实表也。
越一日,病者叉手自冒心间,脉之濡弱特甚,此汗出过多而心阳受伤也。
仲景云:
“发汗过多,病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与一剂良已。
桂枝12克炙甘草6克水煎一次服
寥笙注:
本案为汗出多,导致心阳不足症。
患者病经一月之久,自汗恶风,是本案辨证眼目,故首用黄芪建中汤建立中气以温卫实表。
汗为心液,汗出过多,则心液伤而喜按,所以叉手自冒心者,以护庇而求安定也。
心下悸,悸,心动也,心下筑筑然悸动不宁,但与惊不同。
有触而动曰惊,不触而动曰悸,惊从外起,悸自内生,皆不外心虚之故。
桂枝甘草着重于补心阳,如果是亡阳,就要用于姜附片。
方中桂枝非为发表,乃取其辛温色赤,入心而益阳,配炙甘草以补虚益气。
药味少而力专,所以煎好后一次服下,见效迅速也。
?
五、小建中汤证
许叔微医案:
治乡人邱生者,病伤寒发热,头痛烦渴。
脉虽浮数而无力,尺以下迟而弱。
许日:
虽麻黄证,而尺迟弱,仲景日:
“尺中迟者,营气不足,未可发汗。
”用小建中加当归、黄芪,翌日脉尚尔。
其家索汗药,言几不逊。
许忍之,只用建中调营而已。
至五日,尺部方应,遂投麻黄汤二服,发狂须臾,稍定略睡,已得汗矣。
信乎医者当察其表里虚实,待其时日,若不循次第,取效暂时,亏损五脏,以促寿限,何足贵也。
寥笙注:
本案患者病伤寒,头痛发热,虽似麻黄证,而脉浮数无力,尺以下迟而弱,此为里虚气血不足之候。
脉证不相吻合,应舍症从脉,虽有麻黄证,亦不可发表,故以小建中汤加当归黄茂,大补营血,建立中气,中州既建,然后审其病之在表在里,或汗或下,方不致误,以中州既建,虽发汗不致亡阳,虽下阳亦不致内陷,所谓急则从标,而缓则从本也。
服小建中汤加味五日,营血得复,尺脉方应,然后以麻黄汤解表,得汗而愈。
若不循次第,妄用麻黄汤发汗,虚以实治,必亡阳而死。
小建中汤为桂枝汤化裁,功能温养中脏,补虚和里,使气血两调,外邪亦能自解,是寓攻于补的方剂。
桂枝汤治太阳中风表虚证,小建中汤治太阳伤寒里虚证,故方可加味互用,一表一里,对比观之,尤易醒人眼目。
本案辨证关键在于脉诊,尺以下弱而迟夕为里虚气血不足,此为要点,若凭证而不察脉,治必大错,信乎切脉之不可或缺也。
?
王旭高医案:
治一人,脉双弦,有寒饮在胃也,脘痛吐酸,木克土也,得食则痛缓,病属中虚;当和中泄木祛寒,小建中汤加减主之。
白芍桂枝干姜炙甘草法半夏橘饼川椒党参白术
寥笙注:
本案为中虚里寒,木气横逆,脘痛吐酸症。
辨证要点有三:
一为脉双弦。
脉双弦者,寒也,弦为阴脉,主腹痛,此为阳虚阴盛,血气收敛,筋脉拘急之故。
二为食则痛缓。
痛有虚实之分,实痛腹部硬,拒按,得食加剧。
虚痛腹部濡软,按之痛减,得食则缓解。
三为吐酸。
酸属木味,吐酸为木横克土之症。
患者阴寒特盛,故脉双弦,里虚较重,故得食痛缓。
治以小建中汤,加大辛大热之干姜、川椒,以温中止痛;党参、白术之甘温,以补中健脾,橘饼之辛温,以理气开胃。
仲景伤寒方不单治伤寒,可通治杂病,本案脘痛吐酸,得食痛缓,类似今日的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之属虚寒症者,故用小建中汤加减治之而病愈。
本方又治自汗盗汗。
自汗属阳虚卫气不固。
盗汗属阴虚营血不足。
小建中汤能扶助中气,调和营卫,故自汗盗汗,都可用之加减治疗。
自汗气虚,可加黄芪。
盗汗营虚,可加小麦、茯神。
此外,亦治黄胖病(俗名脱力黄)。
其症肢面浮而发黄,全身无力,动则气喘,脉象虚弱,舌淡不华,食欲减退。
病由脾胃阳虚,生化来源不足,营卫气血俱虚所致。
小建中汤温养脾胃,平补阴阳,故能治之。
本方为安内攘外,泻中寓补之温剂,仲景治阳虚之总方也,得其旨者,可即此一方,而治百十种阳虚证候,无不立应,是在医者之灵活运用耳。
?
曹颖甫医案:
治王右。
腹痛喜按,痛时自觉有寒气上下迫,脉虚弦,微恶寒,此为肝乘脾,小建中汤主之。
饴糖30克白芍18克桂枝9克炙甘草6克大枣6克生姜9克
寥笙注:
本案为中阳不足,里虚腹痛证。
患者腹痛喜按,脉虚弦,恶寒,为阴寒气盛,中阳不足,肝木乘脾所致,故以小建中汤治之而愈。
本汤功能补虚安中,缓急止痛。
汤名建中者,建者立也,因中气不足,以此重立之也,此汤寓发汗于不发之中。
曰小者,以半为解表,不全固中也。
小建中汤重用怡糖,甘温为君补中;白芍为臣,酸甘益阴;佐以桂枝之辛温发散,合白芍以调合营卫;又以甘草、大枣、生姜甘缓辛温,养胃和中,故能温养中气,平补阴阳,调合营卫。
本案与前案症状略有出入,前案阴寒更盛,里虚较重,故用小建中汤加味,此案较轻,故以小建中汤主之而不加味,但其为里虚则一也。
?
(未完待续)
伤寒名案选新注
(二)
2005-07-2723:
09:
50暮鼓晨钟@-DaIV/article/-DaIV-YH7Wch.html复制评论
作者:
熊寥笙
(续前)
八、桂枝麻黄各半汤症
许叔微医案:
治一人。
病伤寒身热,头痛无汗,大便不通已四五日。
许询之,见医者治大黄朴硝欲下之。
许日:
子姑少待,予为视之,脉浮缓,卧密室中,自称甚恶风。
许曰:
表症如此,虽大便不通数日,腹又不胀,别无所苦,何遽便下,大抵仲景法,须表罢,方可下,不尔,邪乘虚入,不为结胸,必为热利也。
作桂枝麻黄各半汤与之,继之小柴胡,絷絷汗出,大便亦通而愈。
桂枝3克、白芍3克、生姜3克、炙甘草3克、大枣3克、麻黄3克、杏仁4克
寥笙注:
本案系邪微表郁,宜和营卫,小发汗,为太阳病兼变治法。
患者身热,头痛,无汗,为麻黄汤症;脉浮缓,恶风,为桂枝汤症。
病延时日已久,表邪已微,不宜用麻黄汤峻发其汗,既不得汗出,也不是桂枝汤所能解。
此时单用一方均不适合,而与桂麻各半汤,却能双方面照顾,两全其美。
本方为桂枝汤和麻黄汤两方的合剂,剂量很轻,是一个偶方轻剂。
桂枝汤调和营卫,所以为发汗之地,麻黄汤疏达皮毛,所以为无汗之用,而白芍、甘草、大枣之酸收甘缓,配生姜、麻黄、桂枝之辛甘发散,有刚柔并济,从容不迫之妙,所以服后能收到小汗邪解的效果,而无过汗伤正的流弊。
本案症状看现象,即易误认为承气证,故医者治大黄朴硝欲下之;许氏精研《伤寒论》,辨证论治,独具只眼,脉证合参,作桂枝麻黄各半汤与之,继之小柴胡而愈。
若执迷于无汗不得用桂枝,脉浮缓不得用麻黄之戒,病必不除,是以医者不可死读书,必须活学活用,方为妙手也。
九、桂枝二麻黄一汤证
吴鞠通医案:
治一人。
头痛,恶寒,脉紧,言赛,肢冷,舌色淡,太阳中风,虽系春天,天气早间阴晦,雨气甚寒,以桂枝二麻黄一汤法。
麻黄(去节)9克、桂枝18克、白芍18克、
炙甘草9克、杏仁15克、生姜6克、大枣6克。
煮三杯,得微汗,再服,不汗促投其间。
寥笙注:
本案亦系邪微郁表,宜和营卫,小发汗,为太阳病兼变治法。
患者头痛,恶寒,脉紧,是麻黄汤症,肢冷,舌色淡,言赛,显系阳虚体质,营卫两虚之象。
表症虽急,但不宜峻发,故用桂枝汤二以顾护不足之阳气,麻黄汤一以疏散表邪,两者互相为用,固正祛邪,得微汗而解。
吴氏虽温病学家,但亦善用伤寒法,虽时当春令,而天气阴晦,雨气甚寒,故亦以伤寒法治之,不为春忌麻黄之说所囿。
要知药所以治病,非所以治时,有是病即用是药,此仲景辨证用药之心法也。
十、麻黄汤证
曹颖甫医案:
治范左。
伤寒六七日,形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为不传也,麻黄汤主之。
麻黄3克、桂枝3克、甘草3克、杏仁9克。
寥笙注:
本案为太阳伤寒正局。
桂枝汤为太阳中风表虚症,麻黄汤为太阳伤寒表实症。
患者伤寒六七日,仍形寒(热伤气,寒伤形,形寒即概括头项腰脊强痛等症)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虽六七日,伤寒表症仍在,所以为不传也。
伤寒六经传变,有循序的,有不循序的,不要为时间所拘,贵在辨证施治,故仍以麻黄汤主之,方症相符,不用加减。
太阳为开,主表,寒邪束表,阳气向上向外,故头痛发热;寒邪闭表,经气佛郁不舒,故身疼腰痛,骨节疼痛,表闭则卫气不伸,不能御寒,故恶风;营气不能通达于表,玄府(汗腺也)闭塞,则无汗,寒邪郁闭皮毛,邪气不得外泄,肺气不能宣通,故无汗而喘。
麻黄证与桂枝证之鉴别。
桂枝证脉缓自汗,为卫阳浮盛,营阴内弱;麻黄证为脉紧无汗,为卫阳外闭,营阴内郁。
一虚一实,判若天渊。
《内经》说:
发表不远热,故麻黄汤为辛温发汗峻剂。
伤寒初起,寒未化热,方用麻黄为君,辛温走表,开毛窍,逐风寒,入肺经,宣肺定喘,桂枝为臣,昧辛温,色赤入心,入于营分,升腾阳气;佐以杏仁辛温,利肺降气;甘草甘平,调和诸药,共奏安内攘外之功。
伤寒为大病,每多传变。
《内经》说:
伤寒一日,太阳受之。
二日,阳明受之。
《伤寒论》原文第5条说:
“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病之传与不传,主要以人身正气的盛衰为转移,正能胜邪则少传或不传,正不胜邪则多传变,故传者言其常也,不传者言其变也,知常而不知变,何以为医?
本案伤寒六七日,病仍在太阳,若计日治病而不明辨症,妄以三阴方投之,岂不愤事!
故仲景传经之说,并非刻板之论,要在医者之灵活对待。
?
曹颖甫医案:
治黄汉栋,夜行风雪中,冒寒,因而恶寒,时欲呕,脉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伤寒 名案选新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