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疯狂的石头》中的反讽叙事.docx
- 文档编号:4269299
- 上传时间:2022-11-28
- 格式:DOCX
- 页数:4
- 大小:19.57KB
电影《疯狂的石头》中的反讽叙事.docx
《电影《疯狂的石头》中的反讽叙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影《疯狂的石头》中的反讽叙事.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影《疯狂的石头》中的反讽叙事
电影《疯狂的石头》中的反讽叙事
[摘要]反讽之于《疯狂的石头》具有双重意义,一重是它成功地解构了现代性宏大叙事虚构的世界。
影片通过多层面的反讽策略,在对立的结构中对道义、道德、责任、忠诚、事业、专业、权威、信誉、素质等宏大叙事话语进行了解构,从而迎合了受众以宣泄为目的的消费文化需求;另一重是它呈现了一个更加接近真实的世界,从而促进了人们的生存反思。
[关键词]反讽;解构;呈现;生存反思
宁浩执导的《疯狂的石头》讲述的是一个关于保护翡翠的故事。
该影片之所以获得商业上的成功,是因为影片通过多层面的反讽策略,在对立的结构中对道义、道德、忠诚、责任、事业、专业、权威、信誉、素质等宏大叙事话语成功地进行了解构,从而迎合了受众以宣泄为目的的消费文化需求。
反讽是表象与事实相反的一种表达方式。
它的最显著特征即言非所指,也就是一个陈述的实际内涵与它表面意义存在着相互矛盾。
美国佩思大学的罗伯特•迪雅尼教授把反讽分成四类:
(1)语言反讽,即说反话;
(2)情境反讽或命运反讽,这有两种情况,其一是在表象与事实之间制造的反差:
其二是叙事作品中的一个人物希望某件事会发生,结果相反的事却发生了;(3)戏剧性反讽,即故事与读者期待视野之间形成反差;(4)语调反讽,即叙述者以一种语调方式暗示所指与能指的分裂。
电影《疯狂的石头》成功地运用了这四种反讽方式来解构宏大叙事。
一、语言反讽
影片中一些语言“言在此而意在彼”,表达的是否定语言能指的含义,构成了最常见的语言反讽。
如影片中三个土贼中的老大被命名为“道哥”,字面上的意思应该是讲道义的大哥;讲究道义本是江湖世界中的通行法则,可事实上,这个道哥一点都不讲道义。
在黑皮被困下水道向他求救时,他只想着翡翠,却不管黑皮的死活。
道哥自身的行为否定了“道哥”这个语词的含义,从而完成了对道义的解构。
在工艺品厂两次被贼光顾之后,作为保卫科长的老包用沙哑的声音狂吼:
“公共厕所吗?
!
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语言能指是公共厕所,而语言所指恰恰相反,表明这不是公共厕所,不是你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地方。
土贼小军对国际大盗麦克说:
“你还挺专业。
”貌似夸奖,实则嘲讽。
结果,有着先进装备并且身手不凡的大盗栽在土贼手里。
表面上,保卫科长相对于贼来说意味着专业,大盗相对于土贼来说意味着权威。
实际的情形则是,保卫科长在贼的眼里是形同虚设――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土贼对于大盗是不屑一顾――轻松攫取大盗到手的翡翠。
影片通过这两项二元对立模式,完成了对专业、权威的解构。
二、情境反讽或命运反讽
在影片中有诸多表现。
如小军对老大道哥说:
“大哥,你还信不过我?
我从没偷过您的东西。
”可是,事实上,小军却偷了道哥的女人,还大言不惭地说:
“这肥水也没流外人田。
”事实与表象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也就完成了对忠诚这个宏大叙事的解构。
在青青出轨之后,黑皮教训她说:
“我都不稀说你,你这纯属道德问题。
”事实上,黑皮是偷窃扒拿、坑蒙拐骗都做的啊,他有什么资格指责别人在道德上有问题?
道哥也愤愤地说:
“世道变了,就是没有好人了。
”一个在道德上存在巨大瑕疵的土贼头头却指责这个社会没有好人。
这是多么绝妙的反讽啊!
土贼们言行不一,正是在这种二元对立的结构中完成了对道德这个宏大叙事的解构。
三、戏剧性反讽
主要是读者(观众)的无所不知和故事角色的有所不知形成的。
影片中有两个典型的戏剧性反讽例子,其一是三个土贼采用掉包计,结果弄巧成拙,用真翡翠换了个假石头;土贼中的老大道哥是很爱自己工作的,也对工作充满了热情和爱心。
他也从不把盗窃看做是低人一等的职业,真正做到了干一行爱一行,非常具有职业素养。
他曾煞有介事地教育手下:
“干咱们这行不难,要有智商才能上档次。
”结果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换了一块假石头回来。
在青青约道哥出去耍耍时,道哥回应说,“我没空,这个阶段正是我事业的上升期。
”正是这样一个热爱工作、也有聪明才智的老大,结果没弄到翡翠,却惨死于车祸。
相对应的一个人物是谢小萌,整天游手好闲、无所事事,却成功偷到了翡翠。
两相对照,认真做事业的失败了,游手好闲的成功了。
正是在这种二元对立的结构中完成了对事业这个宏大叙事的解构。
其二是包哥在影片结尾把真翡翠送给他的女友,还很真诚地告诉她,“是假的”。
观众都知道,包哥的责任就是要保护好翡翠;结果是他无意中拿走了真翡翠。
从而完成了对责任的解构。
在这里,观众的无所不知和角色的有所不知形成对照,从而产生反讽。
反讽总带有令人满足的色彩,它来自观察者的高视点位置和全知心态。
从而超越了故事本身角色的视角限度,使影片意味深长。
比如谢厂长的责任是卖翡翠救厂,结果他连翡翠带厂一块卖了,也从另一个侧面对责任进行了解构。
四、语调反讽
是叙述人对作品中角色和主题的态度。
新批评反讽理论的主要阐述者布鲁克斯把反讽定义为“语境对一个陈述语的明显的歪曲”,他认为语境的巧妙安排可以产生反讽的语调。
比如奸商在卖给大盗麦克绳子时,一边坏笑,一边说:
“真正的保质保量。
”趁着大盗一不留神就把绳子给剪短了。
透过叙述人坏笑的腔调,我们就能感受到他说的话有多么言不由衷。
这样的反讽也就把信誉给解构了。
在准备偷翡翠时,黑皮说:
“费那事干嘛?
用榔头一砸,抢了东西就跑,谁能追得上?
”道哥却严肃地教训他,“要注意素质,素质。
”一个连成语“知彼知己、百战不殆”都不知道的土贼却要讲究素质,可见这个地方的素质不能等同于主流文化、精英文化中的素质,而是指一种特殊的技巧、技能。
在一本正经的腔调背后,反映出道哥对主流文化、精英文化的不满,同时也暗含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热爱。
抢东西是明目张胆,没有丝毫技术含量。
道哥作为一个很有职业精神的行家,是不屑干那种不上档次的事。
偷东西则是需要智商的,有智商,才能上档次。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道哥要讲究素质。
这种语调反讽使作品具有一定的喜剧性,带有黑色幽默感,又加深了反思的深度。
作为现代艺术法则的反讽从古希腊时期就具有严肃的批判精神内核,喜剧的外观下潜藏着对生存境遇和人生价值的深层探求。
当代美国哲学家理查德•罗蒂认为,所谓“反讽人”,实际就是传统权威的典章制度和固有秩序的解构者。
反讽者希望读者或观众捕捉到其言外之意,从而被人识破,实现意义的增殖。
成功的反讽往往能激起读者或观众对现代性主导的宏大主题的怀疑甚至否定。
电影《疯狂的石头》的故事演绎的时间为世纪之交,这是现代性价值观念在文化哲学领域日益引起怀疑的时代。
反思现代性的理性观念,寻求感性的解放是先锋艺术家和哲学家思考的命题。
而《疯狂的石头》很好地切入了这一时代主题,通过反讽这一具有解构力量的武器,对现代性的宏大话语,诸如道义、道德、责任、忠诚、事业、专业、权威、信誉、素质等进行了解构。
现代性是以启蒙理性为基础的;理性化是现代性的最根本的质的规定性,是其最重要的内容。
现代性的生成过程就是理性走强的过程,现代性的时代就是理性高扬、具有至高无上地位的时代。
但在影片《疯狂的石头》中,现代性的理性观念受到了巨大的挑战。
在利益和欲望面前,所有人都越来越疯狂。
儿子背叛了老子,厂长背叛了工人,兄弟背叛了兄弟,情人背叛了情人,忠诚、责任、友情、爱情统统沦为欲望的奴隶。
显然影片的反讽性追问直指现代性的根基,对其构成了巨大的解构。
同时,影片在解构之后也呈现了一个别样的世界,引起人们的生存反思。
因为解构的目的不仅仅是对意义的消解,而且还在于呈现给我们一个不为人知的世界,从而引起人们的反思和追问。
比如谢厂长卖了厂子之后,他得到了多大的利益?
国有资产是通过怎样的操作程序流失的?
我们应该怎样从体制上杜绝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认为,“反讽是一个不断消解自身的立场,它还是一种要消耗一切的虚无,同时又是某种人们永远也别想抓住的什么东西;它既是又不是这个东西。
”简而言之,反讽的本质就是在生存虚无的前提下,用永恒的追问来反抗生存的“虚无”。
一方面深知生命本身的无意义,另一方面却不断地追问生命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使生命获得意义,以此来反抗虚无。
正因为这世界的意义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疯狂的石头》才远离了对信念的表达和对某种永恒正义的执著。
即便它们与弥漫在现实生活中的虚假的意义显得格格不入,它们也决不将这种矛盾发展为一种悲剧性的对立,因为它们也并不相信这种对立的意义,它们平静地嘲笑着这个世界但也不企图去改变这个世界。
正如影片所采用的叙事策略一样,一切悲剧都被缓和成为喜剧。
影片叙述了一个忠于职守的保安队长为了保护翡翠而与几方势力周旋的故事,保护翡翠的目的是要挽救濒临破产的工艺美术厂。
结果是翡翠保护下来了,工厂没了。
假翡翠被当做真翡翠卖掉了;真翡翠当做假翡翠戴在了保安队长女友的脖子上。
这正表明了一种所谓的后现代方式:
一方面,它嘲笑着忠诚、正义、友谊、爱情等现代性价值观念;但另一方面,它又无可奈何地接受着这一切――忠诚未必有好的结果,正义未必战胜邪恶,友谊未必天长地久,爱情未必忠贞可靠。
因此,电影中的喜剧性与后现代精神联系在一起了。
这种联系特别是通过影片中的“反讽”叙事体现出来。
它借助于能指和所指的不和谐,形式和内容的相矛盾,语言和语境的不一致,用一种玩笑的方式消解了它所叙述对象的统一性和恒定性,从而使一切神圣的东西平凡化,揭露出世界原本被遮蔽的一面,呈现了一个愈加真实的世界。
因此说,反讽之于《疯狂的石头》具有双重意义,一重是它解构了一个现代性宏大叙事虚构的世界;另一重是它呈现了一个更加接近真实的世界。
影片的艺术性主要体现于反讽是如何成功地解构了一个世界;影片的思想性主要体现于反讽呈现了一个更为接近真实世界的世界。
尽管作品表现的这个世界并不一定是导演的主观努力而为,可在客观上,它给观众呈现了一个观众更加认可的世界――这个世界是好人越来越少了,大部分人在追逐着物质财富并为之疯狂。
[参考文献]
[1]戴锦华.电影理论与批评[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徐葆耕.电影讲稿[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范志忠.当代电影思潮[M].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4][美]路易斯•贾内梯.认识电影[M].北京:
中国电影出版社,1997.
[5][法]让-弗•利奥塔,等.后现代主义[M].北京:
中国电影出版社,1999.
[6][美]大卫•内•格里芬.后现代精神[M].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
[7][加]帕米拉•麦考勒姆.后现代主义质疑历史[M].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8]金丹元.后现代语境和影视审美文化[M].上海:
学林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夏冬星(1973―),男,安徽巢湖人,文学硕士,安徽工业大学文法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
现当代文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疯狂的石头 电影 疯狂 石头 中的 反讽 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