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成就未来高三第一次心理健康辅导.docx
- 文档编号:4265398
- 上传时间:2022-11-28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3.86KB
目标成就未来高三第一次心理健康辅导.docx
《目标成就未来高三第一次心理健康辅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目标成就未来高三第一次心理健康辅导.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目标成就未来高三第一次心理健康辅导
目标成就未来-----高三第一次心理健康辅导
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高三政治老师王娟,很高兴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交流。
高三,对于一个学生来讲,是他一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学业上的压力与以往“学习压力”有着本质的不同。
压力源的力量之大,压力面之广是同学们从没有经历过的。
与高二的“孤独”、“失落”感相反,高三成为众所瞩目的焦点,背负着自己的未来和家人的期望。
在重压之下,部分同学心理很难达到平衡,很难集中精力去学习。
“冲刺”,步入高三,就像战场上吹响了冲锋号,从这一刻起,需要全力冲刺——心无旁骛、全力以赴!
不管自己的水平如何,不论自己的能力怎么样,最关键的是你冲刺了吗?
从假期辅导到现在,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同学都已经做好了冲刺的准备,但由于我们一轮复习时间长、任务重,这一时期,部分同学已经感到疲乏、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目标不明确,易激惹,内疚等负面情绪产生,今天,我们就如何适应高三生活,如何制定一个合理的目标及在目标的引导下如何一步一步取得成功和同学们做个交流,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在讲这个问题之前,我先把高中三个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简单的说一下,同学们也可以回顾自己的高中生活,看看是否有相似的感受。
(一)高中三个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高一是学生由半幼稚成熟半儿童成人逐步走向成人化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生理心理方面存在的特殊性,使得他们的行为更加情绪化、不稳定而具两面性。
由于刚进入一个新的学习环境,每个人都想以自己各方面良好的表现给老师和同学一个最佳的印象。
因此,他们总是尽力展现自己的优点来掩盖缺点。
但由于意志薄弱、自制力差,时间久了,如果未能达到他们预期的效果而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注和肯定,他们往往会把自己的缺点重新暴露出来,甚至会自暴自弃而变本加厉。
不少学生在家里是父母的希望之所在,宠爱有加;在学校是老师眼里的才子,学生心目中的明星。
进入高中,尤其是重点高中后,情况发生了变化,面临的是如林“高手”的激励竞争,中心也发生了转移,“尖子”的可能不尖了,原来是班级或校级学生干部的,可能变成了“庶民”。
面对角色的转变,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心态,素质较好的学生会以自己不懈的努力来找到属于自己的适当位置,或许会从“庶民”再次成为“尖子”;但相当一部分高一学生因失去自信而产生失落和自卑感,从此而一蹶不振。
高中课余生活丰富多彩,由团委、学生会、班级自行组织的课内外活动及社区活动,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以展示自己的风采、锻炼自己的能力、培养各方面的兴趣。
一些学生性格外向、好表现自我而勇于尝试,并在不断的实践中,独立性、主动性和积极因素性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变得更加自信。
另一些学生看到别人的出色表现而深感羡慕,并会意识到;真正有才华的人,不光要有出色的成绩,更要有勇气去挑战自我,以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但也有学生,尤其是来自农村的,只远远地在一旁自叹不如,而甘愿作忠实的观众,他们因缺乏自信和追求而失去了许多发展自我的机会。
虽然高一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与初中生没多大区别,但在他们的思想上,却有了很大的变化。
他们认为自己是高中生、成年人,能分辨是非、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他们渴望得到的是父母、老师、朋友的理解、信任和支持,而不是督促、教导和批评。
事实上,由于知识经验不足,辩证思维还未充分发展,他们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还很不成熟,容易产生片面的性和表面性。
有时会毫无根据地争论,在论证不足的情况下还固执已见,怀疑一切,容易犯绝对化的错误。
甚至对人对事容易有偏激情绪,常常抓住一点而不及其余。
在学习生活中,他们总忽视对自我的要求,随心所欲,而抱怨父母、老师的唠叨和不理解。
经过中考的洗礼,许多学生已开始意识到,学业的进步、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人的意志品质。
但是他们的意志发展还很不够,尤其在遇到困难或者失败的时候,往往表现得意志比较薄弱,缺乏毅力,时常会半途而废、功亏一篑。
他们对意志的理解也很不全面,表现为蛮干,甚至做出有害自己的事情。
同进高中学习课程在深度和难度上的增加,相应的新的科学学习的未掌握,令不少学生饱受失几和挫折的考验。
这使他们进一步认识到,“耕耘了并不一定会有收获,但不耕耘肯定不会有收获。
”只有不懈的努力才有可能换取成功的喜悦。
很多人回首自己的高中生活时,都会有这样的体会:
“上高一时,觉得新鲜,忙着适应;高二混熟了,不知道要学,忙着玩;高三知道学,想学,可又来不及了。
”从学生这些体会中,可以看出,高二是高中生活的关键,高二年级可以说是高中三年中最难把握的一年!
到了高二,文理分班、班级重组、班主任的变更、授课教师的变动,都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
学生必须经过一段时间来适应新的环境、新老师的授课方式。
不管学生选择文科还是理科,都表明她/他对文科(理科)的学习有兴趣,对于学好文科(理科)有信心。
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学生的自信心和奋发精神是学生赖以发展成长的最根本的内在动力和最宝贵的积极心理因素。
经过高一一年的学习,学生基本上已经跨越了由初中到高中的一个大台阶,慢慢适应了高中的学习。
高二的学生普遍感到学习不再像高一那样吃力。
经过几次大考,比罗全面地认识了自己的学习实力,那种因考试成败而大喜大悲的浮躁心理已基本能自我控制。
但是他们却不如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对一切都充满了新鲜感,兴奋心情使其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
高二学生们似乎热情已经淡去,既没高一时雄心斗志,又没有面临高考的紧迫感,是一个容易出现动荡和茫然的时期。
经过高一一年的学习,学生在知识掌握适度上已较为明显地分层次,优秀生因成功而获自信,学习兴趣浓厚;学习困难的学生屡遭挫折,产生灰心、自卑甚至害怕的心理;中等水平学生,一部分坚持不懈,一部分目标模糊。
由此学生之间拉大差距。
一些学生原本就有弱科,历经高一一年,深知弱科对总成绩的影响,虽下了很多功夫但收效甚微,进入高二再次遇到较难的章节,其学习上的漏洞愈加暴露,开始出现畏难情绪,导致弱科更弱。
从学生的纪律方面看:
经过高一一年的学习生活,学生们都已经熟悉了学校的管理措施,不再像高一那样畏惧纪律处罚,容易出现自由散漫,违纪现象增多。
既影响学习,也给教育管理增加了难度。
高三学生处于青少年向少年过渡的完成阶段,身体发育、思维发展处于迅速成长时期,学生逐步意识自我,控制能力逐步增强,是生长发育的生要时期,身高、体重、脑容量、骨骼等各种内部器官的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脑和神经系统基本成熟。
第一,高三学生的社会意识已接近成熟,并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社会现实总是有自己的独立见解。
他们更多的开始考虑个人前途的问题,这一特点使高三学生做事的盲目性减少,计划性增强,特别是表现在学习上。
此时,他们的学;习带有更强的目的性,为了考上一个理想的大学,其它与学习无关的活动都可以不参加。
第二,随着备考时间的减少,高三学生会有越来越强烈的升学愿望,学生的思想压力和心理上的波动都会比较突出,紧张、焦虑会成为困扰学生情绪的主要问题,一些学生为了提高成绩,常常急于求成,当现实和理想产生矛盾时,便产生焦虑、浮躁的心理情绪,随之带来的是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上的问题,一次考试的失败可能会让学生意志消沉,丧失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高三的孩子自我意识增强了,心理和思维上都具有更强的独立性。
他们认为学习应该是自己的事情,自己能很好地处理。
他们不愿意家长和老师太多过问自己的学习,有一部分学生会产生保守的心态,学习竞争激烈,恐怕别人超过自己,不回答别人的疑问,不向别人提供自己学习方法,而且有了疑问也不问别人。
这样的心态使同学之间缺少合作,缺乏学习激情,影响学习效率。
好了,以上是我向同学们简单地讲解了高中三个不同年级的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变化情况,了解了这些之后,我们就不必为自己的这些情绪而过分担心,也就能够恰当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合理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下面我就结合在第一阶段复习中同学们所表现出来的种种负面心理情绪及如何制定一个合理的目标并在目标的指引下获得成功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二)、目标成就未来
一、选择高三,就等于选择了付出。
人是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
你选择了什么样的环境,就选择了什么样的生活方式。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三个人要被关进监狱三年,监狱长给他们三个一人一个要求。
美国人爱抽雪茄,要了三箱雪茄。
法国人最浪漫,要一个美丽的女子相伴。
而犹太人说,他要一部与外界沟通的电话。
三年过后,第一个冲出来的是美国人,嘴里鼻孔里塞满了雪茄,大喊道:
“给我火,给我火!
”原来他忘了要火了。
接着出来的是法国人。
只见他手里抱着一个小孩子,美丽女子手里牵着一个小孩子,肚子里还怀着第三个。
最后出来的是犹太人,他紧紧握住监狱长的手说:
“这三年来我每天与外界联系,我的生意不但没有停顿,反而增长了200%,为了表示感谢,我送你一辆劳施莱斯!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样的选择决定什么样的生活。
今天的生活是由三年前我们的选择决定的,而今天我们的抉择将决定我们三年后的生活。
选择高三就是选择了付出,因此我们要坦然地接受和面对。
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
二、合理规划、制定目标。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渴望拥有不一样的人生。
那么,怎样才能取得成功,如何才能拥有不一样的人生呢?
大家似乎都很茫然。
尤其是中学生,整日埋头苦读,却很少有一个明确的方向。
什么是成功?
尽管每个人的看法不一,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成功就是达到既定的有意义的目标。
如何才能成功呢?
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心理学家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指出,青少年时期(12―18岁)最希望解决的是“我是谁”的问题,我们应当如何客观地看待我们自己。
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人的需要由低级向高级,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其中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的最高级的需要,我们为实现我们的理想,为实现我们的价值而努力着,奋斗着。
因此,我们应当有树立人生目标的意识。
有这样一个故事:
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中有一个叫比塞尔的村庄,它靠在一块15平方公里的绿洲旁,从这里走出沙漠一般需要三天三夜的时间。
可是在肯·莱文1926年发现它之前,这儿的人没有一个走出过大沙漠。
为什么世世代代的比塞尔人始终走不出那片沙漠?
原来比塞尔人一直不认识北斗星,在茫茫大漠中,没有方向的他们只能凭感觉向前走。
然而,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中,一个人若是没有固定方向的指引,他会走出许许多多大小不一的圆圈,最终回到他起步的地方。
但是自从肯·莱文发现这个村庄之后,他便把识别北斗星的方法教给了当地的居民,比塞尔人也相继走出了他们世代相守的沙漠。
如今的比塞尔已经成了一个旅游胜地,每一个到达比塞尔的人都会发现一座纪念碑,碑上刻着一行醒目大字:
新生活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
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奋斗方向。
沙漠中没有方向的人只能徒劳地转着一个又一个圈子,生活中没有目标的人只能无聊地重复着自己平庸的生活。
对沙漠中的人来说,新生活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而对现实中的人来说,新生活是从确定目标开始的。
哈佛大学25年跟踪调查研究:
该项调查的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都差不多的年轻人,调查结果发现:
27%的人,没有目标;
60%的人,目标模糊;
10%的人,有比较清晰的短期目标;
3%的人,有十分清晰的长期目标。
25年的跟踪调查发现,他们的生活状况十分有意思。
3%的人——25年来几乎都不曾更改过自己的人生目标,他们始终朝着同一个方向不懈地努力。
25年后,他们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顶尖成功人士,他们中不乏白手创业者、行业领袖、社会精英。
10%的人——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那些短期目标不断地被达到,生活质量稳步上升。
他们成为各行各业不可缺少的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工程师、高级主管等等。
60%的人——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面。
他们能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
27%的人——他们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的生活都过得很不如意,常常失业,靠社会救济,并且常常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
调查者因此得出结论:
目标对人生有巨大的导向性作用。
成功在一开始仅仅是一个选择。
你选择什么样的目标,就会有什么样的成就,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那么,同学们有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了吗?
如果还没有,那么请从现在开始,给自己制定一个合适的目标吧!
确定了目标,接下来我们又该怎么做?
在同学们的学习历程中,有一种普遍存在的心态,寄希望有一种走捷径的学习方法,使自己能够成绩迅速提高,后来居上。
一旦遭遇挫折,便失去对学习的热情,进取精神大减,直至自暴自弃。
这就是一种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消极心态。
在这里,我再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夺得了世界冠军。
当记者采访他时,他告诉了众人这样一个成功的秘诀:
我刚开始参加比赛时,总是把我的目标定在四十多公里外终点线上的那面旗帜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公里时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后来,我改变了做法。
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路线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线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
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
四十多公里的赛程就这样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
山田本一的话令人深思。
看来,辉煌的人生不会一蹴而成,它是由一个个并不起眼的小目标的实现堆砌起来的。
杰出人士与平庸之辈的根本差别并不是天赋、机遇,而在于有无目标。
起跑领先一步,人生领先一大步,成功从选定目标开始。
每日、每月、每年都要问自己:
我是否达到了自己定下的目标。
你的时间在哪里,你的成就就在哪里。
把一小时看成60分钟的人,比看作一小时的人多60倍。
同学们,让我们把目标化整为零,用一个个小的胜利赢得最后的大胜利。
三、积极的心态助你达到成功的彼岸。
同样,我们还有一个故事:
有个叫布罗迪的英国老师,在整理阁楼上的旧物时,发现了一叠练习册,它们是50年前皮特金幼儿园B
(2)班31位孩子的春季作文,题目叫:
未来我是——
布罗迪顺便翻了几本,很快被孩子们千奇百怪的自我设计迷住了。
比如:
有个叫彼得的小家伙说,未来的他是海军大臣,因为有一次他在海中游泳,喝了3升水,都没有被淹死;还有一个说,自己将来必定是法国总统,因为他能背出25个法国城市的名字,而其它同学最多的只能背出7个;最让人称奇的,是一个叫戴维的小盲童,他认为,将来他必定是英国的一个内阁大臣,因为在英国还没有一个盲人进入过内阁。
总之,31个孩子都在作文中描述了自己的未来。
有当驯狗师的;有当领航员的;有做王妃的;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布罗迪读着这些作文,突然有一种冲动——何不把这些本子重新发到同学们手中,让他们看看现在的自己是否实现了50年前的梦想。
当地一家报纸得知他这一想法,为他发了一则启事。
没几天,书信向布罗迪飞来。
他们中间有商人、学者及政府官员,更多的是没有身份的人,他们表示,很想知道儿时的梦想,并且很想得到那本作文薄,布罗迪按地址一一给他们寄去。
一年后,布罗迪身边仅剩下一个作文本没有索要。
他想,这个叫戴维的人也许死了。
毕竟50年了,50年间是什么事也会发生的。
就在布罗迪准备把这个本子送给一家私人收藏馆时,他收到内阁教育大臣布伦克特的一封信。
他在信中说:
“那个叫戴维的就是我,感谢您还保存着我们儿时的梦想。
不过我已经不需要那个本子了,因为从那时起,我的梦想就一直在我的脑子里,我没有一天放弃过;50年过去了,可以说我已经实现了那个梦想。
今天,我还想通过这封信告诉我其他的30位同学,只要不让年轻时的梦想随岁月飘逝,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的面前。
布伦克特的这封信后来被发表在《太阳报》上,因为他作为英国第一位盲人大臣,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一个真理:
假如谁能把3岁时想当总统的梦想保持50年,那么他现在一定已经是总统了。
一心向着自己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会给他让路!
——爱默生
同学们,让我们最后总结一下,到底如何才能达到成功呢?
(清晰的)目标+(有计划的)行动+(积极的)心态=成功
四、幸福只在呼吸间
我们渴望大学的自由生活,却又感怀于高中三年那孤独的夜晚。
或许,这就是人生,获得总是意味着失去,追逐而又逃不脱怀念的人生;在获得中失去,在怀念里追逐。
将来的充满着变数,已逝的永不可追回。
我们就永远在这得与失,来与去之间徘徊、生存、痛并快乐着。
人生只在呼吸间,幸福也只在呼吸间。
我们要更好地为今天活着,不要老是抱怨今天的辛苦,其实明天可能会更辛苦。
高中的学习固然辛苦,但也应该善于发现其中的乐趣。
“快乐的来临在每天晚上十二点以后”,完成了一天的学习,可以用那么十来分钟的时间放松放松,幸福就在其中了。
同学们,高考贵在坚持,笑到最后,才得笑得最好。
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任何困难的情况下,都要记得给自己希望。
前面的道路还很漫长,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明确目标,以积极的心态,对学习充满热情,专心致志,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创造2013高考的奇迹和辉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目标 成就 未来 第一次 心理健康 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