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智慧型教师.docx
- 文档编号:4258905
- 上传时间:2022-11-28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6.50KB
做智慧型教师.docx
《做智慧型教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做智慧型教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做智慧型教师
做智慧型教师建构智慧型课堂
方丽鸥
新课程改革呼唤智慧型课堂。
智慧型课堂需要我们教师智慧型的设计和引导。
教师的课堂教学应植根于既让学生收获知识,又让学生收获能力和享受。
建构智慧课堂需要诸多元素,根据收集的资料,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综述:
一、智慧
“智慧”的内涵非常丰富,在我国的文化中,智慧是只能意会而不可言传的。
在西方,智慧源于“智慧之神”——赫尔墨斯。
照《辞海》中的解释:
智慧是指对事物的认识、辨析、判断、处理和发明创造的能力。
在社会生活中,智慧是个体生命活力的象征,是个体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心理背景下,在知识、经验习得的基础上,在知性、理性、情感、实践等多个层面上生发,在教育过程和人生历练中形成的应对社会、自然和人生的一种综合能力系统。
智慧实际上涵盖了个体多方面的素质,它融合了个体已有的经历。
个体所经历的一节都有可能转化为智慧,“这种智慧和机智表达了我们整个身心的存在”。
知识不等于智慧,智慧不能像知识一样直接传授,但它需要在获取知识、经验的过程中经由教育的悉心呵护而不断得到开启、丰富和发展。
因此,教育在人的智慧发展特别是人的早期智慧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但这种作用并不是自然发生的,智慧的发展只能在富有智慧的教育条件下才能实现。
也就是说,好的教育有利于智慧的发展,只有智慧的教育才能培养出智慧的人。
二、教育智慧
如同智慧之于个体一样,教育智慧之于教育,同样体现为教育的一种品质、状态和境界。
从大的方面讲,教育智慧是良好教育的一种内在品质,表现为教育的一种自由、和谐、开放和创造的状态,表现为真正意义上尊重生命、关注个性、崇尚智慧、追求人生幸福的教育境界。
作为教育的一种内在品质,教育智慧是应当渗透、内化于包括师生教育活动及教育目的、教育价值、教育过程、教育环境、教育管理在内的教育的一切方面的。
由于教师是教育目的、意义、价值、任务的直接体现者、承载者和实践者,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主导者,因此在具体的教育情景中,教育智慧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来体现的。
从这一角度来看,教育智慧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主要表现为教师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规律性把握、创造性驾驭和深刻洞悉、敏锐反应以及灵活机智应对的综合能力。
以智慧型教师作为对教师的整体境界、专业发展的总要求,将从客观上对教师的理论学养和综合实践素质提出更加全面的要赤诚。
提倡智慧型教师,一定程度上会使教师的专业发展更为协调、完整和全面。
三、智慧型教师
智慧的课堂需要有智慧的教师。
一个墨守成规的教师会阻碍学生个性的发展,扼杀学生的童真、天性,时代需要我们作为学生智慧成长的引导者、促进者和自我智慧成长的反思者、实践者。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需要广博和专精的知识,更需要机敏、豁达的智慧,要用智慧的心灵去点燃学生智慧的头脑。
对于智慧型教师,我们的前辈早已作了很好的阐述。
叶谰先生在论述智慧型教师的特征时认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
他具有敏锐感受、准确判断生成和变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形势和新问题的能力;具有把握教育时机、转化教育矛盾和冲突的机智;具有根据对象实际和面临的情境及时作出决策和选择、调节教育行为的魄力;具有使学生积极投入学校生活,热爱学习和创造,愿与他人进行心灵对话的魅力。
教师的教育智慧使他的工作进入到科学和艺术结合的境界,充分展现出个性的独特风格。
教育对于他而言,不仅是一种工作,也是一种享受。
”林崇德先生认为,智慧型教师需要四种知识,其中包括文化知识,一要丰富渊博,二要自成一家;实践知识,教师的人生经历的领悟和提炼,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生成。
智慧型教师就是具有较高教育智慧水平的教师。
智慧型教师的教育智慧是教育科学与艺术高度融合的产物,是教师在探求教育教学规律基础上长期实践、感悟、反思的结果,也是教师教育理念、知识学养、情感与价值观、教育机智、教学风格等多方面素质高度个性化的综合体现。
智慧型教师与研究型教师有诸多共同之处,如都执着于教育规律的探索,现实问题的研究,对理论学习抱有很高的热情,将研究视为重要的成长基础等。
但从二者的内涵和目标指向来看,智慧型教师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和更高的目标指向,它对现代教师的成长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和更高的发展境界——在实践与理论的紧密结合中全面提升自身的教育智慧水平。
作为专业素养的智慧型教师之智慧可以用“一体三维”来概括。
所谓“一体”,指智慧型教师是具有智慧人格的生命主体。
所谓“三维”,是充实和具体体现“智慧型教师”生命主体和智慧人格的三个方面,分属心理学三分法的知、情、意领域。
从“知”方面讲,智慧型教师是具有理性观念之智慧的教师。
“智慧型教师”成熟和完善的理性观念,主要表现为对教育的本质、目的、制度、方法等有正确而又深刻的理论洞察,这里边既包括先进的教育理论的学习,更包含教师个人的独立思考和实践反思。
教师在理性观念方面的智慧,是这两者相互作用而“转识成智”的结晶。
从“情”方面讲,智慧型教师是具有“人本取向”之智慧的教师。
从“意”方面讲,智慧型教师是具有执著精神之智慧的教师。
智慧型教师的素养建构应是多元的,广泛的。
首先,智慧型教师必须有教育智慧。
掌握教育好学生的科学方法和艺术,特别是在转变后进生和问题儿童方面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和能力。
能抓住学生的闪光点。
触及其灵魂,挖掘其潜能,充分调动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指最佳教育效益。
其次,智慧型教师要有教学智慧。
有较高的教学机智,有较强的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能在课堂教学中随机应变、游刃有余。
不但在学生的质疑问难中对答自如,而且在学生的批评建议中从容不迫,显示出高度的教学智慧。
其三,智慧型教师必须有科研智慧。
要掌握较高的科研理论,要有较浓的科研意识和科研兴趣,要有较强的科研能力,特别是选择确定科研课题、设计课题实验方案、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等能力,还要有科研课题流程管理的水平。
其四,智慧型教师要有管理智慧。
不但要有管理班级、管理学生的智慧,而且还要有管理学校、管理校园的智慧,并在管理中不断显示自己的才华和智慧。
其五,智慧型教师还要有创新智慧。
不但要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而且还要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并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发现新问题,探索新途径,提出新观点,总结新经验,取得新成果。
能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走出自己的一条自主创新之路。
另外,从微观角度讲,智慧型教师还应具有语言智慧、写作智慧、计算智慧、演讲智慧、科技智慧、艺术智慧等等。
四、智慧课堂
课堂是在一定的教学时空范围内,以达成一定的学科素养为目标,以相关的学科学习材料为主要载体,以教师、学生以及学习载体三者之间的对话对主要方式,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促进孩子智慧发展的场。
智慧的课堂要求有温馨的物质环境。
包括桌椅的配备和放置,设施及教学具等的选择、摆放和操作,环境的美化和布置,光亮、声音、温度等的适度控制,课堂师生的组合方式,教师的形象打扮、言行举止都应该是温馨的。
智慧的课堂要求有活泼的制度环境。
学生课堂规范的设置,要松紧有度。
学生各种良好学习习惯,要形成风尚。
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少一点生硬的制度压制,多一点动情的人文关怀。
例如:
在课堂上不允许学生“插嘴”是压制学生的苛求,但课堂上学生“不善于倾听别人发言”是不良的学风,课堂上“学生无意义的随意自主”,更是散漫的表现。
智慧的课堂要求有和谐的人际环境。
课堂上老师不是居高临下的,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的。
老师对学生应该真诚地表扬,热情地激励,公正地评价,善意地批评,诚恳地指点;学生与学生之间应该友善地相处,平等地交流;学生对老师应该地坦诚地尊重,但不盲目地迷信。
课堂人际之间应该讲诚信,讲民主,讲互动。
智慧的课堂,要求我们解放课堂,解放学生,解放教师,让课堂呈现创新的活力。
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但也要防止“盲目的创新”“一味的生发”“随意的自主”和“形式的整合”。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既不要严密的控制,也不能自流地放纵;既不要按部就班地被预设束缚,也不能依随意的生成而随波逐流,还美其名曰“无法预约的精彩”;既不要为传统的逻辑体系而固步自封,也不要天女散花地没有主次。
在智慧的课堂中,老师仍然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精心策计,灵活诱导和推波助澜。
在智慧的课堂中,学生应该是探索者、实践者和发现者,学生不仅学到知识和本领,而且学会学习。
智慧的课堂,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感受过程,习得规律,发展智慧”。
也就是说,在教学目标的达成上,要重视“层次性”和“生成性”;在教学资源的遴选上,要重视“针对性”和“发展性”;在教学策略的运用上,要注重“合作性”和“开放性”。
老师在设计教学程序时,要尽可能地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组织学生学习时,要努力处理好自己的角色地位,重视引导学生质疑、调查和探究,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智慧的课堂,应该追求教学的真质量,追求课堂的真效益。
它应该包括学生完善的人格成长,差异的知识建构和创新的智慧发展。
五、建构智慧的数学课堂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提出问题,善于提出与众不同的问题,就拥有了智慧;学生在学习中不盲从书本或权威,敢于质疑,敢于突破常规,能独立思考,能不断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见解,就拥有了智慧;学习中关于主动探究,能大胆猜测、大胆想像、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就拥有了智慧;学习中善于与人交流与沟通,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就拥有了智慧;能认识并掌握数学思考的基本方法和解决问题的常规方法,在面临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具体问题时,能从数学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能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去解决新的问题,就拥有了智慧;能以富有个性的眼光、独特的思维、科学和精神和创新的意识去观察、审视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和物,并根据已有的事实进行数学猜测、推断和解释,就拥有了智慧。
总之,有智慧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以及生活中能表现出良好的数学素养——有“数学头脑”,思维灵活,思路开阔,善于变通,充满灵气。
1、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营造一种和谐的、人文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提供适宜的“温度、空气和阳光”,让学生的心灵快乐成长,让学生的情感尽情流淌,让学生的个性自由飞扬,让学生的智慧自然生成。
多彩的世界,缘于丰富的物种;多彩的课堂,缘于丰富的个性。
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而存在,因为生活阅历、学习经验的不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
要使学生的思维创造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真正让学生自主地学起来,必须有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空间。
而这种空间只有建立起平等、信任、理解、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才能实现。
在这样的教学环境里,学生消除了胆怯和依赖心理,他们可以无拘无束地充分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和情感,不怕出错和失败,学生有了充分的心理安全感和心理自由感真正实现心理表达的自由和开放。
这样,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积极探索和思考养成一种以创新的意识看待问题,思考问题、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性格特征。
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树立新的教师观,教师与学生平等,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倡导“思维无禁区”;理解学生异想天开的甚至无理的想法和做法;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发自内心地欣赏和赞美学生的一切努力;宽容学生的幼稚甚至是胡思乱想,让学生感到教师是平易近人的,和蔼可亲的,从而乐于和教师交往,主动地参与学习。
另外,教师要善于用幽默的语言技巧。
事实上,幽默的语言技巧比强硬的吆喝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幽默的语言常使课堂上充满笑声,在这种气氛中,学生乐于学习,学习的自主性也大大提高。
有幸听了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的一节小学数学课《估算》。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吴正宪老师上课,听后感触很深。
我觉得这是一堂真实的数学课,让我感受到数学课堂的魅力,数学课堂的思想,数学课堂的文化氛围。
课上的很有感染力、很精彩,让我真正感受到了,一个老师全身心融入学生的感人场面。
吴老师上课给我最大的印象是她有很强的感染力。
整堂课下来,学生也是个个快乐开心极了。
在愉快中学到了知识。
记得吴老师在上课开始时,为了拉近同学生的距离,还特意问了同学们一个问题:
同学们,你们是喜欢玩还是喜欢上课?
吴老师本想同学们会回答“喜欢玩”,可以在玩中开始新课,可大部分同学回答“不喜欢玩”。
引起了全礼堂的一片轰动。
可见我们老师在平时向同学们灌输的是什么思想,在老师的心中“爱学习”才是好学生。
殊不知,爱玩才是孩子的天性。
我们老师即要孩子学好,当然也得让孩子玩好,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才能真正搞好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吴老师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每种估算方法的理解给这种估算的方法取个名字。
例如:
小估、中估、大估、大小估、四舍五入估…。
学生可能会想,自己能想出一个估算方法名字,自己是很了不起的,会增强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探索,不断学习的兴趣。
她的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没有刻意追求形式与热闹,而是围绕如何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精心组织教学素材,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巧妙预设教学过程。
在课堂上,教师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学生在吴老师的带领下,真正的步入到数学的思维中。
在教学过程中,吴老师非常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
在她的课上有疑问,有赞许,有笑声。
全体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了学习的全过程,通过交流、发现、辨析、整合,终于获得了共识。
值得一提的是,在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了倾听、接纳与评析,这对完善学生的人格,意义是深远的。
在教学过程中,吴老师尊重每一个学生,她从不轻易否定学生的选择和判断,也从强迫学生去认同。
她以热情的鼓励、殷切的期待、巧妙的疏导与孩子们思维共振,情感共鸣。
她用那真诚的爱心感染了孩子们,贴近了孩子们的心。
她以自己独特的教学艺术,把学生推到自主学习的舞台上,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教是为学服务的。
在吴老师的课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潜在而深远的,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外显而巨大的。
她为学生创设各种不平衡的问题情境,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尝试、探究、猜想、思考,给学生留下了足够的思维空间。
教学结束时,无论是学生还是听课老师,大家都没有一丝倦怠,反而有种“意犹末尽”的感觉。
一节好的数学课,要有个性,有思想,不盲从,不渲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学会思考,让学生在数学思考中获得成功的快乐。
这正是体现了吴老师高超的教学艺术和人格魅力。
可以说:
和谐的课堂正如优美的交响乐,是在主旋律下多种旋律的和谐共鸣。
教师的教学就是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想法,让不同的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再通过师生建设性的对话,使认识得以深化,情感得以交流,个性得到发展。
2、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情境创设已成为小学数学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些生动活泼、有趣新颖且富有思考价值、具有挑战性的、有意义的课堂学习情境令学生备感兴奋。
但是一些看似热闹、牵强附会、缺少数学思考的学习情境也很令人不安和担忧。
我们不得不问:
为什么要创设情境?
学生需要什么样的学习情境?
怎样创设有效的数学学习情境?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
创设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
数学以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与生活保持着一定距离,创设情境要沟通两者的联系,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感受浓浓的“数学味”。
创设有思维价值的数学活动情境,使数学活动有效促进学生的思考。
数学内容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十分自然地找到现实原型,并且现实原型的引入确实能有效地增进、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此时的生活情境就是合适的、有价值的;如果数学内容本身没有明确的现实原型,并且从数学知识本身引入反而会更直接、更清晰,此时,直接从数学旧知开门见山地引入,同样能大大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一个有智慧的教师,应该善于为学生创设思维冲突,引发深刻思考。
课堂上经常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惊喜”,这些都是学生智慧的火花与创造的灵感。
一个智慧型的教师,会抓住时机,进行渲染、鼓励、挖掘,使这“无法预约的精彩”成为学生思维碰撞的又一个平台。
总之,我认为数学情境的创设要立足数学学科本质,讲求数学思维的含量,促进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与把握。
现摘取吴老师的《估算》一课几个情境与大家共享。
一、 青青购物,感受估算的价值。
教学情境:
青青和妈妈一起到超市购物。
(屏幕出示五种商品的价格:
48元,16元,23元,69元,31元)妈妈的问题是:
带200元够不够?
讨论的问题是:
在下列情况下,使用估算比精确计算更有意义?
请大家独立思考,做出判断。
(1)当青青想确认200元钱是不是够用时。
2)当收银员将每种商品的价格输入收银机时
(3)当青青被告知应付多少钱时。
这样,学生在讨论、交流、争辩中,体验在什么情况下需用估算,在什么情况下要用准确计算。
思考: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估算能力以及灵活地选择合理的估算方法解决问题是《数学课标》提出的重要目标之一。
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估算教学。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常常是为了估算而估算,在生活中很少甚至根本不用。
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没有体验到估算的必要性,不能自主选择何时估算,何时精确计算。
而吴老师设计的“青青购物“情境,让学生在非常自然的情况下,感受估算与精确计算的价值,体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深刻道理。
二、“曹冲称象”,感受估算方法的多样性,优化估算策略。
教学情境:
曹冲称象。
(屏幕出示)6次称的质量如下:
次数
1
2
3
4
5
6
质量
328
346
307
377
398
352
提问:
你能估计一下这头大象有多重吗?
1、 学生自主探究,在练习本上记录自己的估算过程,展示不同的做法。
2、 集体交流,整理估算方法。
(!
)小估:
300×6=1800
(2)大估:
400×6=2400
(3)中估:
350×6=2100
(4)大小估:
300×3+400×3=2100
(5)四舍五入估:
330+350+300+380+400+350=2110
(6)凑估:
300×7=2100
(7)精算:
328+346+307+377+398+352=2108
孩子们在交流自己的估算方法的同时,师生根据不同的估算方法,幽默地给它们命名。
课堂气氛轻松和谐,使学生对估算的多种方法有了深刻的理解。
3、在比较选择中,体验估算的价值。
师:
在你们估算的时候,电脑也悄悄地计算出来了。
(屏幕出示两个答案:
20108千克,2108千克)你觉得哪个答案有可能对。
学生有的根据生活经验来选择,还有的根据估算的结果去思考问题,渗透估算可帮我们选择正确的答案。
4、二次反思,提升认识。
师:
同学们,看看这个精确计算的结果,再看看同学们估的结果,此时此刻,你想对刚才自己的估算结果做一点评价和思考吗?
你比较欣赏哪种估算方法?
学生在对自己估算方法的自我剖析中,发现各种方法的优势和不足,在体验中把方法优化。
思考:
估算教学的另一核心是如何处理估算方法的多样化,即课堂教学中是否有必要将多种估算方法一一呈现,如何评价学生的多种答案?
吴老师给我们提供了精彩的范例。
特别是对各种估算方法的“二次反思”,让学生在对自己或他人认识过程的再认识过程中,学生了解、监控、调节自己的思维过程,逐步学会认识自己,欣赏他人,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三、 解决问题中,体会估算的价值。
情境一:
350个同学要外出参观,有7辆车,每辆车56个座位,估一估,够不够坐。
方法1:
7X50=350
方法2:
7X60=420
师:
往大估(方法2)和往小估(方法1)哪个更好?
显然方法2比方法1的估算结果更接近精确值,但是对于这个实际问题来说,方法2显然不如方法1合理。
我们来看看学生的回答:
生1:
往小估都够了,一定能够。
师:
往大估行吗?
生1:
原来没有4个座位,万一来多了,有可能不够了。
生2:
往小估比较“安全”。
情境二:
一座桥限重3吨。
一辆货车装了6箱货物,每箱285千克,车重986千克。
这辆车可以安全过桥吗?
学生大多数把285估成300,300X6=1800,不到2000;986不到1000,所以能安全过桥。
学生用了往大估的方法。
师:
这个问题怎么不往小估了?
生1:
300都行,285更行。
生2:
这时候往大估“安全”。
师:
到底往大估安全还是往小估安全?
遇到下一个问题这么办?
生:
随机应变。
思考:
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帮助学生巩固数学方法,体验解决问题过程,提升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
吴老师利用学生非常熟悉的“春游乘车”、“安全过桥”引发学生积极投入思考、探究之中,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不同的估算方法适合解决不同的问题,解决问题时要根据需要进行灵活的选择,再次体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3、智慧的教
首先,应该注意清晰授课。
一个人在认知清晰和口头呈现的清晰性上有着很大的差异,教师的课堂语方或讲话方式就会影响教学内容呈现的清晰度。
一些公开课之所以很成功,给学生及听课的老师以一种享受,对教学语言的精心设计,在这中间起了很大的作用。
其次,要能顺势把握生成。
“动态生成”是新课标提倡的一个重要理念。
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因此,面对“生成”,教师不但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更要在随机应变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根据课堂教学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及时调整课前的预设,给学生腾出空间,为生成提供条件,鼓励生成。
教师对生成性资源的把握很重要。
首先,教师要有课程资源意识,读懂生成性资源对学生发展的价值。
课堂上,一方面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实际提出具有挑战性且有价值的问题资源,引发学生探究,提升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使生成的问题成为学生研究数学问题的重要资源。
另一方面教师要精心预设,为可能在学习中自然生成的资源搭设生成的平台,给生成资源以“着陆”之机。
一节课只有40分钟,哪些生成的新问题要渲染放大?
哪些问题能引发有价值的再思考讨论,有可能进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教师要在短时间内做出理性的判断,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机智地筛选,巧妙地运用。
与本节课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紧密相连并能触动学生交流欲望、思考兴趣的生成资源必须用好;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紧密相连并促进学生数学思考的生成资源必须用好;不管是正确还是错误的问题,只要有价值的都要用好。
教师要用心、用情、小心翼翼地呵护那些可贵的“与众不同”、稍纵即逝的偶发性资源,真正发挥它们的价值。
我们应精心地预设生成,宽容地接纳生成,理性地认识生成,机智地筛选生成,巧妙地运用生成,让课堂在动态生成中充满智慧与活力。
再次,要能随机巧妙点评。
一个充满智慧的教师,往往能够随时把握学情进行精彩的点评。
教师适时、适度的点评,是师生心灵的对话,是思维火花的碰撞,也是更高层次的智慧引领。
同时,智慧的数学课堂要对学生的精神方面有感染力,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中数学存在的价值,以及数学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和艺术享受。
智慧的数学课堂也应该有创生力、再生力。
学生可以利用在课堂中学到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各种问题,达到学以至用。
国际未来学研究所儒佛内尔博士说过:
“明天的资本,就是智慧。
”智慧是力量的源泉,智慧是创造的源泉。
从现在开始,让我们和学生一起从思想上亲近智慧,行动上实践智慧,不断地生成智慧,给课堂注入新鲜血液,让课堂成为学生智慧之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智慧型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