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民族概念及其语境考辨.docx
- 文档编号:4257064
- 上传时间:2022-11-28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32.79KB
心得体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民族概念及其语境考辨.docx
《心得体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民族概念及其语境考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得体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民族概念及其语境考辨.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得体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民族概念及其语境考辨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民族”概念及其语境考辨
正确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四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后文简称“经典作家”)的“民族”概念和话语,是科学解读他们民族理论思想的逻辑起点,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必要前提。
国内学界对经典作家“民族”概念的传播、解读及运用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前主要是对这一概念的传播与运用。
新中国成立后,解读、讨论及争论逐渐展开,截至目前,这一讨论还在继续,并不乏争论。
解读经典作家的“民族”概念须以他们的著作为基础,而中译本经典作家著作由德、英、俄等文字翻译过来,翻译时,经典作家用不同文字标示的各类“民族”被一律以中文“民族”一词统称,这使得他们笔下的不同“民族”被同一化,相互之间的差别很大程度上被遮蔽。
而这成为国内学者在解读、讨论经典作家“民族”概念及相关思想时各执一词,各有所据,矛盾迭出的根本原因。
对此,以往的研究已有所涉及。
20世纪60年代初,针对“汉民族形成问题”、“民族形成的上限”等讨论中出现的矛盾性观点,林耀华较早提出了中外文翻译的问题,建议在翻译时将经典作家著作中的“民族”分为四类,即“从原始时代一直到社会主义时代”的“族体”、“阶级社会产生以后的各个时代”的“族体”、“现代民族”、“奴隶制和封建制时代”的“族体”。
①
改革开放后,学界对民族概念的讨论延续了“文革”前的焦点议题,关于翻译的问题再次被一些学者提及,如马寅认为用中文“民族”这个多义词去“统一”经典作家著作中“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共同体的译法”不可取;②王鹏林建议斯大林著作中的народность,应当翻译为“部族”,而不是“民族”;③杨堃、王明甫、贺国安等人也直接或间接地表达了上述类似的看法。
④进入21世纪后,如何理解斯大林的民族定义,以及学政两界对这一定义的使用及衍生的问题成为学界讨论民族概念的中心话题,并演变为“族群”与“民族”的著名论辩,与翻译相关的问题同样被马戎与郝时远、王希恩等学者论及;⑤与此同时,关于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中“民族”一词的模糊性与类别及特征、对外翻译问题也成为学界讨论的重要议题,例如叶江、何叔涛就在《民族研究》撰文,各自阐发了具有论辩性质的见解,⑥马俊毅等则更进一步在上述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族元”概念对应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的见解,并建议在翻译为英文时取用Nationalethnicunit,等等。
⑦前辈们的灼见为本研究奠定了基础。
但也可以发现,已有研究主要是在中文语境下讨论“民族”概念时溯及经典作家著作中“民族”一词的意涵及翻译问题,并未专门对经典作家“民族”概念、话语进行语境考辨,即便有所涉及,全面性、系统性和明确程度也明显不够,这就为本研究的开展留下空间。
古典解释学认为,任何一种理论及所属概念、思想观点,都有特定的大、小语境(大语境指时空背景,小语境指原文本及上下文),要对其科学解读,就不能离开其存在的特定语境,否则,便不能得出正确答案。
⑧也就是说,要对经典作家的“民族”概念做出科学解读,就必须既要分析他们阐发民族理论思想的时空背景、理论语境,也要考证、分析他们使用“民族”一词时的文本语境及意涵。
基于这种认知,本文拟参照相关篇章,⑨对“民族”一词的意涵进行语境考证及语义辨析,尤其是对经典著作进行了中译本与原文版⑩的对比,以期能对破除一些人对经典作家“民族”概念的教条式理解,为减少在这个问题上的重复性争论提供一些参考。
一、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的“民族”
在理论语境上,马克思、恩格斯主要是在分析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批判资本主义制度,指导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以及推动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大背景下阐发民族理论思想的,内容包括两部分:
一是关于民族现象的一般性理论观点。
这是他们是在分析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阐发唯物史观时加以论述的,涉及民族现象的本质,民族产生、发展、变化及消亡的基本规律等;二是关于民族问题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一般性理论观点。
这是他们是在批判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阶级压迫,以及论述无产阶级革命问题时加以阐发的,涉及民族问题的实质、产生根源、表现形式及解决途径、基本立场等。
在文本中,“民族”一词在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几乎所有的重要著作都包含这一词汇。
据笔者搜检,马克思、恩格斯在多种不同场合或语境中使用了“民族”一词,具体称谓有近百种之多。
就使用场景的类别而言,这些“民族”包括:
按社会发育程度区分的,如蒙昧民族、野蛮民族、不发达的民族、半开化的民族、文明民族、资本主义民族、发达的民族等。
按政治特征区分的,如革命民族、反革命的民族、征服民族、被征服民族、统治民族、被压迫民族、资产阶级民族、中立民族、独立民族、自由民族、资产阶级统治的民族、宗法封建专制主义统治下的民族、掠夺性民族、奴隶民族等。
按国别或分布地域区分的,如德意志民族、英吉利民族、英国民族、希腊民族、中华民族、罗马尼亚民族、波兰民族、爱尔兰民族、意大利民族、俄罗斯民族、法兰西民族、高卢民族、斯堪的那维亚民族、亚洲民族、非洲民族、东欧民族、西方民族等。
按生计方式区分的,如农业民族、工业民族、游牧民族、商业民族、渔猎民族、航海民族等。
有按历史阶段区分的,如古代民族、古典民族、现代民族、中世纪的民族等。
按存在形态区分的,如想象中的民族、现实的民族、历史的民族、分崩离析和衰弱了的民族、分散的民族、被分割的民族、残存的民族等。
按文化特征区分的,如日耳曼语族的民族、天主教民族、异教徒的民族、拉丁民族、哥特民族、基督教日耳曼民族、基督教唯灵论的民族、信仰古典古代唯物主义的民族、斯拉夫民族等。
此外,还有大民族、小民族、新民族、弱小民族、伟大的民族、政治的民族、强悍的民族、财迷的民族、赤贫的民族、有生命力的民族、有教养的民族、懦夫的民族、犹太民族、土著民族、以农奴制为基础的封建状态的民族、中世纪的南方法兰西民族和北方法兰西民族、南方斯拉夫民族、土耳其斯拉夫民族,等等。
(11)
这些不同的“民族”,在原文著作(即《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中对应的西文词汇有多个,其原型包括德文的Volk、Nation、Nationalitt,和英文的nation、nationality、people等。
关于德文Volk,在他们的著作中主要是作为复合词的构成来使用的,泛指人类历史上存在过的一切“民族”。
如在论述古代的民族现象时讲,资产阶级“创造了同埃及金字塔、罗马水道、哥特式教堂根本不同的艺术奇迹;它举行了同民族大迁移(笔者注:
‘民族大迁徙’在原文中对应的词组是Vlkerwanderungen。
Vllker是Volk的复数形式)和十字军东征完全异趣的远征”。
(12)这里的“民族大迁移”指德意志人在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6世纪时的活动情形,当时的德意志人处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转变的阶段,所以Vlker一词,在这里应该指原始社会的人们共同体。
再如,在论述资本主义时代的民族关系时也讲,“资产阶级已经使乡村屈服于城市的统治。
……正像它使乡村依赖于城市一样,它使野蛮和半开化的国家依赖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笔者注:
‘农民的民族’在原文中对应的词汇是dieBauernvllker)依赖于资产阶级的民族(笔者注:
‘资产阶级的民族’在原文中对应的词汇是dieBourgeoisvllker),使东方依赖于西方”。
(13)这里,Vllker被同时用来指称资本主义时代的两类民族——“农民的民族”和“资产阶级的民族”。
再如,“随着资产阶级的发展,……各国人民(笔者注:
“各国人民”在原文中对应的词汇是Vlker)之前的民族孤立性和对立性日益消逝下去”。
(14)关于Vllker一词在这段文字中的译法,林耀华认为“译为各国人民是不很确切的,应该是各族人民或各民族,指的是封建社会末期向资本主义过渡的人们共同体”。
(15)笔者赞同林先生的看法。
在其他论著中,包含有Vlker的复合词还有Jgervlker、Hirtenvlker、Seevlker、Handelsvlker等,对应的中译文分别为打猎民族、游牧民族、航海民族、商业民族等。
关于德文Nation、Nationalitt及区别。
他们用Nation主要指人类社会进入资本主义时代之后世界上的一切“民族”。
如《共产党宣言》讲,“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笔者注:
‘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的德文原文为alle,auchdiebarbarischstenNationen。
Nationen是Nation的复数形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
”(16)用Nationalitt指欧洲中世纪早期新出现的“民族”、资本主义时代以前的“民族”。
如恩格斯在论述民族国家的产生时讲,“从中世纪早期的各族人民混合中,逐渐发展起新的民族[Nationalitten](笔者注:
Nationalitten为Nationalitt的复数形式),大家知道,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大多数从前罗马行省内的被征服者即农民和市民,把胜利者即日耳曼统治者同化了”。
(17)恩格斯在论述民族国家的产生时还讲到,语族一旦划分,“这些语族就成了建立国家的一定基础,民族[Nationalitten]开始向民族[Nation]发展。
……虽然在整个中世纪时期,语言的分界线和国家的分界线远不相符,但是每一个民族[Nationalitt],也许意大利除外,在欧洲毕竟都有一个特别的大的国家成为其代表;所以,日益明显日益自觉地建立民族国家[nationaleStaaten]的趋向,成为中世纪进步的最重要杠杆之一”。
而“在这种普遍的混乱状态中,王权是进步的因素,这一点是十分清楚的。
王权在混乱中代表着秩序,代表着正在形成的民族[Nation]而与分裂成叛乱的各附庸国的状态对抗”。
(18)恩格斯的这段论述实际上指明了Nation与Nationalitt的区别,即Nation是由Nationalitt发展演化而来。
类似的区别同样体现在对英文nation、nationality、people的使用中。
(19)关于nation和nationality,他们在《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20)一文中有较多使用。
用nation指资本主义时代统一的、独立的民族或现代民族,以及被压迫民族等;用Nationality既指尚未独立、建立民族国家的民族,如当时的德意志民族、波兰民族,也指(资本主义时代)一个政府管辖之下的不同“民族”或多民族国家内部的“民族”。
如原文讲,“近70年来,德意志民族和波兰民族(笔者注:
‘德意志民族和波兰民族’在原著中对应的语句为theGermanandPolishnationalities。
Nationalities为nationality的复数)间的分界线完全改变了。
1848年的革命,立即唤醒一切被压迫民族(笔者注:
‘被压民族’在原著中对应的语句为alloppressednations。
nations是nation的复数)起来要求独立和管理自己事务的权利”;(21)“这些垂死的民族(笔者注:
‘这些垂死的民族’在英文原著中对应的表述为thesedyingnationalities),如波希米亚人、卡林西亚人、达尔马提亚人等等,都力图利用1848年的普遍混乱恢复他们在公元800年时的政治状况。
……只有当日耳曼化的过程进行到那些能够保持独立民族生存、团结统一的大民族(笔者注:
这里的‘民族’在原著中对应的词汇为nations)(匈牙利人是这种民族,在某种程度上波兰人也是这种民族)的边界时,这种趋势才会停止”;(22)他们在其他文献中也讲,“欧洲没有一个国家不是一个政府管辖好几个不同的民族[nationalities]”,(23)等等。
关于people及与nationality的区别,恩格斯的《工人阶级同波兰有什么关系?
》一文有较多使用及体现。
在此文中,people指泛义层面上的“民族”,如“文明欧洲”以外的“民族”、历史“民族”、残存的“民族”等。
例如原文讲,蒲鲁东主义者“责备国际工人协会总委员会,说它抄袭了波拿巴主义的民族原则[Principleofnationalities],宣布慷慨的俄国民族[people]不在文明欧洲范围以内,而这是违反世界民主和各民族友好原则的严重恶行”;(24)路易·拿破仑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民族原则’——还有什么能比这更好呢?
每一个民族[nationality]都应当是自己命运的主宰;任何一个民族[nationality]的每一个单独部分都应当被允许与自己的伟大祖国合并”;“苏格兰山区的克尔特人和威尔士人,按其民族[nationality]来说,无疑地有别于英格兰人,然而,谁也不把这些早已消失了的民族[peoples](笔者注:
peoples是people的复数形式)的残余叫做民族……民族原则提出了这样两类问题:
第一是关于这些历史上的大的民族[peoples]之间的分界线问题;第二是关于一些民族[peoples]的为数众多的细小残余的民族独立生存权利问题”。
(25)
同样在上述文献中,他们论及“民族原则”、“民族问题”时使用的是英文nationality一词。
如恩格斯讲,“民族问题(笔者注:
‘民族问题’在原著中表述为Thequestionofnationality)在波西米亚引起了另一场斗争”;(26)蒲鲁东主义者责备国际工人协会总委员会“抄袭了波拿巴主义的民族原则[Principleofnationalities]”,(27)等等。
也就是说,他们讲的“民族原则”、“民族问题”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背景下尚未建立民族国家的“民族”为实现自身的解放、独立,多民族国家内部的“民族”为追求平等地位而关涉的“原则”和“问题”。
尽管马克思、恩格斯在数百种不同场合或语境之中使用了“民族”一词,这些“民族”指对的西文词汇不尽相同,包含的“族体”或“民族”也有类别上的差异,但马克思、恩格斯却从未对任何一种“民族”明确下过定义。
所以,理解他们笔下“民族”一词的意涵,必须结合具体使用场景和语境,不能一概而论。
二、列宁著作中的“民族”
在民族理论的思想体系上,列宁与马克思、恩格斯一脉相承。
但列宁在继承的基础上,结合世界形势变化和俄国革命实践需要,大大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民族理论思想,形成了列宁民族理论。
列宁时代,帝国主义已将世界瓜分完毕,全世界分成了压迫民族和被压迫民族两大营垒,民族殖民地问题成为世界范围的主要民族问题。
在俄国内部,各族人民都遭受着沙皇的压迫,不同民族之间和各民族内部的矛盾异常尖锐。
所以列宁主要关注的是帝国主义时代的民族殖民地问题、俄国内部的民族问题及解决方案和政策。
在文本方面,“民族”一词在列宁著作中出现的频率也很高。
据笔者搜检,列宁也在数十种场景使用了“民族”一词。
就使用场景的类别而言,这些“民族”包括:
按政治特征区分的,如工人的民族、独立的民族、被压迫民族、压迫民族、崩得民族、统治民族、被统治民族、资产阶级民族、黑帮民族、反动民族、革命民族、殖民地民族、附属民族等。
按国别或分布地域区分的,如法兰西民族、奥地利民族、俄罗斯民族、(俄国的)非俄罗斯民族、波兰民族、乌克兰民族、德意志民族、挪威民族、犹太民族、巴尔干民族、波兰民族、楚瓦什民族、格鲁吉亚民族、东欧的民族、东方民族、斯拉夫民族等。
按所处历史阶段区分的,如历史的民族、现代民族等。
按社会发育程度区分的,如未开化的民族、落后民族、先进民族等。
此外,还有大民族、小民族、弱小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多数的民族、单一民族、人为的民族、自由的民族、大国民族、有生命力的民族、没有生命力的民族、庄稼汉民族、农民民族、边疆区民族、两个民族(即统治民族和被统治民族),等等。
(28)据考证,这些不同的“民族”,在列宁原著文本(即俄文版《列宁全集》)中对应的俄文词汇主要有四个:
нация、народ、национальность和народность。
关于нация,列宁使用最为频繁,这在他一些著名的论断中就有体现。
如“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祖国、民族(笔者注:
此处的‘民族’在原文中对应的俄文词汇就是нация)——这是历史的范畴’”;(29)“民族(笔者注:
此处的“民族”在原文中对应的俄文词汇是нации,而нации是нация的复数)是社会发展到资产阶级时代的必然产物和必然形式”。
(30)在别处也多有使用,如在论及沙俄帝国内部的民族关系时讲,“在俄国境内,尤其是在它的边疆地区有许多民族(笔者注:
这里的‘民族’在原文中对应的俄文词汇是наций。
наций是нация的复数第二格形式),这些民族在经济、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条件差别很大……都受着沙皇君主制的难以置信的压迫”。
(31)斯大林的现代民族(нация)指的就是这类“民族”。
但从列宁的论述来看,其笔下的нация与斯大林笔下的нация,在具体意涵上并不一致。
斯大林笔下的нация指向明确,专指“现代民族”,但列宁笔下的нация既包括了现代民族,还包括前现代社会的一些“民族”,如他讲的俄国境内边疆地区遭受沙皇君主制压迫的一些“民族”,就是前资本主义时代的“民族”。
关于народ,在列宁的论述中包含两层含义:
(1)与нация大致同义。
如在《关于自决问题的争论总结》中讲,“殖民地和欧洲各民族(笔者注:
这里的‘民族’一词在原文中对应的俄文词汇是народами。
народами是народ的复数第五格形式),至少和欧洲大多数民族在经济上的差别首先表现在于:
殖民地已卷入商品交换,但是还没有卷入资本主义生产。
……欧洲大部分附属民族(笔者注:
‘附属民族’在原文中对应的俄文词组为зависимыенации)(虽然不是全部,阿尔巴尼亚人以及俄国的许多异族人就不是这样)的资本主义比殖民地发达一些”。
(32)在这里,对“欧洲各民族”和“欧洲大部分附属民族”的表述,列宁分别使用了народ、нация。
(2)与中文“人民”同义。
如在《论“石油荒”》中讲,“大臣先生安慰我们和俄国人民(笔者注:
‘俄国人民’在原文中对应的俄文词组是русскийнарод)说,这是‘世界性’现象”。
(33)在同卷另一篇文章《文明的欧洲人和野蛮的亚洲人》中他还讲,“‘欧洲’精神已经在亚洲苏醒,亚洲人民(笔者注:
‘亚洲人民’在原文中对应的俄文词组为народыАзии。
而народы是народ的复数形式)已经成为有民主主义觉悟的人民了”。
(34)也就是说,在中译本列宁著作中,народ作为单数使用时指“人民”的意思,作为复数形式使用时有时译为“人民”,有时译为“民族”。
关于национальность,列宁在论述中有时泛指一国之内的“民族”,有时泛指(俄国内部的)“一切民族”。
如在《关于民族问题的批评意见》中讲,“经济流通的需要总是要迫使住在一个国家里的民族(笔者注:
‘民族’在原文中对应的俄文词汇национальности。
национальности是национальность的复数形式)(只要它们愿意住在一起)学习多数人的语言。
……推动各民族(笔者注:
‘各民族’在原文中对应的俄文词组是разныенациональности)学习一种最便于它们进行商业往来的语言”;(35)在《民族问题提纲》中讲,“社会民主党承认一切民族(笔者注:
‘一切民族’在原文中对应的俄文词组всехнациональностей。
национальностей是национальность的复数第四格形式)都有自决权,决不是说社会民主党人在每一个具体情况下对某一民族(笔者注:
这里的‘某一民族’在原文中对应的俄文词组为тойилиинойнации)的国家分离是否适宜的问题不作出独立的估计”,(36)等等。
显然,这里的“某一民族”是“一切民族”中的一种,即нация是национальность的一种。
关于народность,列宁使用相对较少,但意涵却相对明确,主要指俄国境内的非俄罗斯民族。
如在《关于民族问题的批评意见》中讲,“反对人为的俄罗斯化,就是说,反对把非俄罗斯民族(笔者注:
这里的‘非俄罗斯民族’在原文中对应的俄文词组为нреусскихнародностей。
народностей是народнсть的复数第四格形式)俄罗斯化”。
(37)
同马克思、恩格斯一样,列宁也从未明确给上述四类“民族”中的任何一种明确下过定义。
而且,从上述可见,列宁著作中四类“民族”的意涵交集明显,界限并不清晰。
对此,苏联时期知名民族学专家М.В.克留科夫、勃罗姆列伊等人也有类似的感受。
М.В.克留科夫认为,在论述犹太人的历史地位时,“列宁先后称他们为нация、национальность、народ、народность”。
(38)勃罗姆列伊讲,“在俄语文献中,нация、национальность、народ、народность这些词本来是直接作为同义词使用的。
……这一点也反映在列宁的著作中(特别是革命前的著作)。
”(39)
尽管如此,列宁在论及“民族问题”、“民族平等”、“民族融合”等议题时,使用的术语却是统一的,均为нация词(或该词格、复数等的变化形式)。
如在论及“民族平等”问题时讲,“国内各民族无条件地一律平等,属于一个民族或一种语言的任何特权都应被认为是不能容许的、违背宪法的”。
(40)这段中译文中,标题中的“民族平等”在原文中对应的俄文词组为равноправиенаций,“各民族”在原文中对应的俄文词组是всенациигосударства,“一个民族”对应的俄文词组是однойизнаций。
(41)列宁在论及“民族问题”时,虽然使用的是национальность一词,但也包含了与нации这种社会单元直接相关的问题。
他讲,“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把民族问题(笔者注:
这里的‘民族问题’在原文中对应的俄文词组是вопросыонациональности,其中национальности是национальность的单数第六格形式)和国家问题也放在同样的历史的基础上”。
(42)национальность在列宁的著作中主要指俄国内部的民族,而这也包括нации。
也就是说,列宁讲的“民族问题”主要指俄国内部的问题,而这种问题当然也包括以нации社会单元发生的“问题”。
列宁在论及“发达民族”与“不发达民族”时讲,“客观现实使我们看到,除了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民族(笔者注:
这里的‘资本主义民族’在原文中对应的俄文词组是капиталистическиминацими。
нациями是нация的复数第五格形式),还有许多经济上不那么发达和完全不发达的民族(笔者注:
这里的‘民族’在原文中对应的俄文词汇为наций)”,(43)又讲,“欧洲人常常忘记殖民地人民也是民族”(笔者注:
这里的“民族”在原文中对应的俄文词汇是нации)。
(44)列宁在论及“民族融合”时讲,“马克思主义提出以国际主义代替一切民族主义,这就是各民族(笔者注:
这里的‘各民族’在原文中对应的俄文词组是всехнаций)通过高度统一而达到融合”。
(45)这就表明,在坚持无产阶级革命原则、坚持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立场的前提下,列宁认为不同社会发育水平、文明程度的各类“民族”都具有平等的政治地位,以及发展自身语言、经济的权利。
三、斯大林的现代民族(нация)概念及其著作中的其他“民族”
斯大林虽然在处理国内民族问题的实践中有严重失误,但他对继承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民族理论思想作出了重要贡献,对此我们应当秉承历史和科学的态度。
在理论语境上,斯大林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一脉相承,在关于民族现象的一般性理论、民族问题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理论等方面均有丰富论述。
相比较而言,斯大林更多关注的是俄国及苏联国内的民族问题、民族政策,和一般意义上的民族现象。
在四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中,只有斯大林对何为“民族”(实为“现代民族”)明确下过定义。
1913年,他在《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一文中对近代以来的欧洲民族现象、民族运动进行分析之后,提出了“现代民族”的概念:
“民族(нация)是什么呢?
”(46)“民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得体会 马克思主义 经典 作家 民族 概念 及其 语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