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习题及答案.docx
- 文档编号:4250445
- 上传时间:2022-11-28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42.99KB
微生物学习题及答案.docx
《微生物学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学习题及答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微生物学习题及答案
《微生物学》课程期末考试试题解答及评分标准02a
专业、班级:
任课教师:
一.判断题(判断下列每小题的正错,认为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填“√”;错误的填“×”,每小题1分,共15分)
01.目镜测微尺每格的实际长度是未知的,需用长度已知的镜台测微尺校正。
答:
(对)
02.实验室做固体培养基时,常加1.8%的琼脂作凝固剂,做半固体培养基时,琼脂加入量通常是0.5%。
答:
(对)。
03.菌落都是由单个细菌形成的细菌集团。
答:
(错)
04.四联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均是多细胞的微生物。
答:
(错)
05.Mucor和Rhizopus的绝大多数有性生殖靠异宗配合形成接合孢子。
答:
(对)
06.植物病毒的核酸主要是DNA,而细菌病毒的核酸主要是RNA。
答:
(错)
07.氮素营养物质不仅用来合成细胞中的蛋白质,还可以为部分微生物提供能源。
答:
(对)
08.光能自养菌和化能自养菌都利用二氧化碳作碳源合成细胞有机物。
答:
(对)
09.一分子葡萄糖经正型乳酸发酵可产2个ATP,经异型乳酸发酵可产1个ATP。
答:
(对)
10.纤维素在好气条件下分解可进行丁酸发酵。
答:
(错)
11.用添加乳状芽孢杆菌的饲料饲喂金龟子幼虫,这种细菌能在虫体内迅速繁殖,破坏各种组织而致死。
因为乳状病菌芽孢有折光性,患病金龟子皮肤呈乳白色,故称乳状病。
答:
(对)
12.水田与旱地比较,水田施用化学氮肥更有效。
答:
(错)
13.弗氏放线菌是G-的能与木本植物共生固N的原核生物。
答:
(错)
14.沼气发酵分产酸和产甲烷两个阶段。
答:
(对)。
15.Saccharomycescerevisiae走EM途径进行酒精发酵。
Zymomonas走ED途径进行酒精发酵。
答:
(对)
二.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并将正确的答案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5分)。
16.革兰氏染色的关键操作步骤是:
答:
(C)
A.结晶紫染色 B.碘液固定。
C.酒精脱色 D.复染。
17.高压蒸汽灭菌的工艺条件是:
答:
(A)。
A.121℃/30min B.115℃/30min。
C.130℃/30min D.65℃/30min。
18.Escherichia细菌的鞭毛着生位置是:
答:
(D)
A.偏端单生 B.两端单生
C.偏端丛生 D.周生鞭毛
19.指出错误的回答,青霉菌的无性结构有:
答:
(A)
A.足细胞 B.分生孢子梗
C.梗基 D.副枝
20.溶原性细菌对()具有免疫性:
答(C)
A.所有噬菌体 B.部分噬菌体
C.外来同源噬菌体 D.其它噬菌体
21.乳酸发酵是:
答:
(B)
A.好气发酵 B.厌气发酵。
C.兼厌气发酵 d.这些都是
22.好氧微生物生长的最适氧化还原电位通常为:
答:
(A)
A.0.3-0.4V B.+0.1V以上。
C.-0.1V以 D.-0.1V以下。
23.参与沼气发酵的微生物有:
答:
(D)
A.产酸细菌 B.产甲烷细菌。
C.好氧菌 D.A.B。
24.脱N作用是指反硝化细菌进行厌气呼吸时,以____作为最终电子受体。
答:
(A)
A.NO3- B.SO42-
C.NH3 D.这些都是
25.硫化细菌生长所需的能量来自:
答:
(D)
A.H2S的氧化 B.S的氧化。
C.硫代硫酸盐氧化 D.A.B.C.三者。
26.VA.菌根是指:
答:
(B)
A.真菌菌丝包围植物幼嫩的吸收根形成的菌套。
B.真菌菌丝进入植物根皮层间隙或细胞内形成泡囊一丛枝。
C.由真菌菌丝变态形成的假根。
D.真菌插入培养基中吸收营养的菌丝。
27.甲种微生物较乙种微生物更喜高温生长,一旦环境温度有所提高,就会出现:
答:
(A)
A.甲种微生物渐占优势 B.乙种微生物渐占优势。
C.甲、乙两种微生物都受到抑制。
D.甲、乙两种微生物的比例维持均势原状。
28.植物根系因种类不同而分泌不同的物质,因而对于根际微生物具有:
答:
(B)
A.生长促进作用 B.种群选择作用。
C.生长抑制作用 D.不显示影响。
29.两种微生物形成共生关系后,不能够:
答:
(C)
A.在生理功能上相互分工 B.象一种生物一样繁衍。
C.由其它微生物任意代替其中的任何一种微生物。
D.组成一个结构统一的生物体。
30.Bacillusthuringiensis的杀菌机制是靠:
答:
(D)
A.外毒素 B.晶体毒素。
C.芽胞 D.A.B.两者。
三.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31.常用的活菌计数法有稀释平板计数法、滤膜培养法、稀释培养法(MPN法)等。
32原核微生物包括有_古细菌真细菌;放线菌和蓝细菌_等,真核微生物包括有_酵母菌霉菌、单细胞藻类和原生动物等,它们的大小以微米单位来表示。
33.细菌分类性状根据包括:
_在自然界中的生活环境和在什么培养条件下能够生长,繁殖。
在一定培养环境中的群体形状,包括固体和液体培养基中的群体形态;在一定培养条件环境中的个体形状,包括形状、大小、能否运动、有无鞭毛和鞭毛类型,革兰氏染色及其它染色特征等等。
代谢特征,即能够或不能够利用那些能源、氮源以及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的特点等其它特点。
34.蓝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多种蓝细菌生存于淡水中时,当它们恶性增殖时,可形成水华,造成水质的恶化与污染。
35.成品菌肥的要求:
A菌肥中的菌种是有效的(活菌和有效菌,固氮菌必需是有效固氮菌);B.不污染;适当含水量(过高过低则影响菌);C.适当的pH(菌种生活最适pH);D.恰当的贮期(贮存期一般3-6月);E.含菌量大(在单位重量产品内,所含活菌数越多越好)。
36.发酵性区系微生物是指在新鲜动植物残体存在时爆发性地旺盛发育,而在新鲜残体消失后又很
37.Rhizobium能够利用的最好C源是甘露醇__。
(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能够利用的最好的C源是_五碳糖(慢生根瘤菌属)
38.外生菌根的特征主要是:
①菌丝交织成一个菌鞘套包在根外,菌鞘套通常达20—100um厚,可占菌根干重的20—40%;②菌丝侵入根皮层组织的细胞间,形成哈替西(Hartig)网,基本不侵入宿主细胞内。
39.细菌生长曲线中最高稳定生长期的特点是新增殖的细胞数与老细胞的死亡数几乎相等,此时活菌数最多。
40.DNA病毒在侵入寄主细胞后,利用宿主细胞中的合成机构(合成系统)._进行生物合成,然后在寄主细胞内装配成病毒粒子。
四.名词解释题(每小题2.5分,共15分)
41.革兰氏染色法。
革兰氏染色是细菌的一种鉴别染色法,细菌首先用结晶紫染色,再用碘液固定,然后用95%的酒精脱色,最后用蕃红复染。
凡是菌体初染的结晶紫被酒精脱去了紫色后,又被蕃红复染成红色的细菌称为革兰氏负反应细菌;凡是菌体初染的紫色不能被酒精脱色,也不能被蕃红复染成红色的细菌称为革兰氏正反应细菌。
42.共生固氮:
由两种生物形成的共生体共同将分子态氮还原为氨的过程。
例如在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的根形成的根瘤中将分子氮固定为NH3。
43.假根:
在毛霉目中,一些真菌在匍匐菌丝上或在两匍匐菌丝交连下方生长出须根状菌丝,它们深入基质中吸收营养并支持上部的菌体,这种须根状菌丝称为假根。
44.球菌:
一类球形或近球形的细菌。
不同种的球菌大小变化很大。
细胞分裂后或单个,或成对,或四联,或成链,或成簇状。
45.菌肥:
根瘤菌肥从豆科植物根瘤上分离出来的根瘤菌纯培养体经扩大培养后,应用于豆科植物接种用的菌剂。
因为根瘤菌接种豆科植物后,可以提高豆科植物的固氮能力,所以人们通常将根瘤菌菌剂称为菌肥。
五.问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46.试述显微计数的基本方法。
显微计数通常用来测微生物单细胞的数量,大一点的细胞如酵母菌用血球计数板,小一点的细胞如细菌用细菌计数板。
该测数方法不能区别死活细胞,测出的是微生物总的细胞数量。
血球计数板和细菌计数板构造相似,计数区的面积都是1mm2,两者的差别在于血球计数板的深度为0.1mm。
细菌计数板的深度为0.02mm。
无论是血球计数板还是细菌计数板计数区都划为25个大方格,每个大方格又划为16个小格。
所以每小格的体积为1/4000mm3或1/20000mm3。
计数时,先在显微镜下找到计数区,然后将菌液稀释到适当浓度,取少量菌液滴在计数区上盖上特制盖玻片,亦可先盖盖玻片。
然后用吸管将菌液从计数板上的沟里加入。
靠菌液的表面张力充满计数区。
计数时采取五点取样法数数,即四角各取一个大方格,再在中央取一个大方格。
计数时大方格四周压线的细胞只数两边,以防增加数量。
将5个大方格的菌数加起来除以80得出每个小格的菌数,再乘以4000即为1mm3的菌数,再乘上1000即为1ml的菌数,乘上稀释倍数即为样品含菌数。
47.微生物有哪些共同特性?
试举例分析其利弊。
微生物的共同特性有:
A.个体微小,结构简单;B.代谢活跃,方式多样;C.繁殖快,易变异;D.抗性强,能休眠E.种类多,数量大;F.分布广,分类界级宽。
例如,微生物繁殖快,代谢活跃,在发酵工业上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主要体现在它的生产效率高,发酵周期短上。
同时可利用微生物易变异特性,来提高发酵产物的产量。
另外对生物学基本理论的研究也带来极大的优越性,因微生物繁殖快,科研周期大大缩短,经费减少,效率提高。
微生物也给人类带来不利的一面,如微生物繁殖快致使物品容易霉腐。
微生物还可引起动植物和人的病害。
又因微生物易变异,给菌种保藏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48.比较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的区别;试述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的主要区别如下:
硝化作用是在好气条件下进行的,而反硝化作用是在厌气条件下进行的;参与硝化作用的微生物是亚硝酸细菌和硝化细菌,参与反硝化作用的微生物是反硝化细菌;硝化作用是将NH3氧化为HNO2和HNO3,反硝化作用是将HNO3还原为HNO2,NH3和N2。
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施入土壤中的氨态氮肥在硝化细菌的作用下可转化为硝酸盐。
这对于那些喜硝酸盐的作物如烟草,蔬菜来说是有益的。
但硝酸根离子不能被土壤颗粒吸附,易随水分运动而损失,从这一点来讲,它对农业生产又是不利的。
反硝化作用能将硝酸盐还原为NH3或分子N2,造成土壤氮素的损失,它对农业生产是不利的。
49.试述泡囊丛枝菌根的特征和菌根对植物的有益功能。
泡囊丛枝菌根的特征是:
1.菌根菌是无隔膜的藻状菌;2.在皮层细胞内形成丛枝或二分叉的菌丝体;3.在皮层细胞内或皮层细胞间形成椭圆形泡囊;4.菌丝除在植物根细胞内形成上述构造外还伸延到士壤中去,有时很旺盛,从而扩大了吸收面,但并不形成外生菌根那样的菌套(菌丝形成的、包在根外面的假薄皮组织)。
菌根对植物有如下有益功能:
1.可以增大植物的吸收面。
2.可以增加植物对矿质营养的吸收,特别是P素营养的吸收。
3.可以帮助豆科植物增强固氮作用。
4.可以帮助兰科植物的种子萌发。
5.可以增强植物的抗逆性。
50.阐述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和生物量;试分析土壤中微生物的区系。
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和生物量:
生活在土壤中的各种向生物,它们各自有不同的生理习性,产主各种作用。
由于各种土壤给予微生物的生活条件的差异,其中微生物群的组成成分和数量各不相同。
一克肥土中含的几亿至几十亿微生物。
贫瘠土壤每克也含有几百万至几千万个微生物。
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以细菌为最多,放线菌和真菌类次之,藻类和原生动物等的数量较小。
土壤中微生物的区系:
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季节性变化是强烈的。
温度、湿度和有机质的供应状态是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季节性变化的外因。
土壤微生物随着植物生长季节的变化,在一年四季中,土壤中有机质的状态和数量变化很大,因而明显地改变着微生物的养料条件。
在植物旺盛生长的季节,根系的脱落物产和分泌物是土壤微生物的主要有机养料,秋后一年生植物死亡和多年生植物的脱落物提供了土壤微生物大量有机养料。
显然一年中进入土壤的有机物质质量和数量上都不是一样的,因此它们能够供养的微生物种
类和数量也是变化着的。
物学复习资料
绪论
1、名词解释:
微生物,微生物学,种,菌株、品系、克隆,菌落,菌苔。
微生物:
微生物是形体微小、单细胞或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甚或无细胞结构,用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低等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是一门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其根本任务是发掘、利用、改善和保护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服务。
种:
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它是一大群表型特征高度相似,亲缘关系极其相近,与同属内其它种有着明显差异的菌株的总称。
菌株(品系):
表示任何由一个独立分离的单细胞繁殖而成的纯种群体极其一切后代;实际上是一个微生物达到遗传性纯的标志。
克隆:
若菌落是由一个单细胞发展而来的,则它就是一个纯种细胞群或克隆。
菌落:
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表面(有时为内部)生长繁殖,形成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的子细胞集团,这就是菌落。
菌苔:
如果将某一纯种的大量细胞密集地接种到固体培养基表面,结果长成的各“菌落”互相连成一片,这就是菌苔。
2、简述微生物学发展史上5个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①史前期——朦胧阶段(约8000年前-1676)
特点:
人们虽然没有看到微生物,但已经不自觉的利用有益微生物、防止有害微生物。
中国古代:
②初创期--形态学时期(1676-1861)
特点:
这一时期微生物学的研究工作主要是对一些微生物进行形态描述。
代表人物——列文虎克:
微生物学的先驱者
③奠基期--生理学时期(1861-1897)
特点:
这一时期的主要工作是查找各种病原微生物,把微生物学的研究从形态描述推进到生理学研究的新水平,建立了系列微生物学的分支学科。
代表人物:
巴斯德和科赫。
④发展期——生化水平研究阶段
特点:
微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分子水平,微生物学家的研究工作从上一时期的查找病原微生物转移到寻找各种有益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代表人物——E.Büchner生物化学奠基人
⑤成熟期——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阶段
特点:
微生物学从一门应用学科发展为前沿基础学科,其研究工作进入分子水平,而微生物因其不同于高等动植物的生物学特性而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在应用研究方面,向着更自觉、更有效和可认为控制的方向发展,与遗传工程、细胞工程和酶工程紧密结合,成为新兴生物工程的主角。
代表人物——J.Watson和F.Crick:
分子生物学奠基人
3、微生物共有哪五大共性?
其中最基本的是哪一个?
为什么?
五大共性:
①体积小,面积大;②吸收多,转化快;③生长旺,繁殖快;④适应强,易变异;⑤分布广,种类多。
其中最基本的是体积小,面积大;原因:
由于微生物是一个如此突出的小体积大面积系统,从而赋予它们具有不同于一切大生物的五大共性,因为一个小体积大面积系统,必然有一个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代谢废物的排泄面和环境信息的交换面,并由此而产生其余4个共性。
4、微生物分类学有哪3项具体任务?
试加以简述。
3项具体任务:
分类、鉴定和命名
分类的任务是解决从个别到一般或从具体到抽象的问题,亦即通过收集大量描述有关个体的文献资料,经过科学的归纳和理性的思考,整理成一个科学的分类系统
鉴定的任务与分类恰恰相反,它是一个从一般到特殊或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亦即通过详细观察和描述一个未知纯种微生物的各种性状特征,然后查找现成的分类系统,以达到对其知类、辨名的目的。
命名的任务是为一个新发现的微生物确定一个新学名,亦即当你详细观察和描述某一具体菌种后,经过认真查找现有的权威性分类鉴定手册,发现这是一个以往从未记载过的新种,这时,就得按微生物的国际命名法规给予一个新学名。
5、种以上的分类单元分几级?
界,门,纲,目,科,属,种七级
6、何谓三域学说?
20世纪70年代末由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C.R.Woese等人对大量微生物和其他生物进行16S和18S rRNA的寡聚核苷酸测序,并比较其同源性水平后,提出了一个与以往各种界级分类不同的新系统,称为三域学说。
三域指细菌域、古生菌域和真核生物域。
7、何谓(G+C)mol%值?
它在微生物分类鉴定中有何应用?
表示DNA分子中鸟嘌呤(G)和胞嘧啶(C)所占的摩尔百分比值。
应用:
①判别种与种之间亲缘关系相近程度;②是建立新分类单元时的重要指标。
第一章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1、名词解释:
原核生物,细菌,缼壁细菌,原生质体,芽孢,伴孢晶体,放线菌.
原核生物:
即广义的细菌,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作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包括真细菌和古生菌两大类群。
细菌:
是一类细胞细短、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缼壁细菌:
指细胞壁缺乏或缺损的细菌。
包括原生质体、球状体、L型细菌和支原体。
原生质体:
人工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去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细胞壁合成后,所留下的仅由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细胞。
一般由G+形成。
芽孢:
某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可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抗逆性休眠体,称为芽孢(又称内生孢子)。
伴孢晶体:
少数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方形或不规则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称为伴孢晶体(即ð内毒素)。
放线菌:
是一类呈丝状生长、菌落呈放射状、以孢子繁殖的陆生性较强的革兰氏阳性菌。
2、细菌的基本有哪些?
细胞壁,细胞膜,间体,核区,核糖体,细胞质及其内含物
3、图示细菌细胞构造。
见书11页
4、试比较G+和G-细菌细胞壁的异同。
成分 革兰氏阳性细菌 革兰氏阴性细菌
肽聚糖
磷壁酸
类脂质
蛋白质 含量很高(30-95)
含量较高(<50)
一般无(<2)
0 含量很低(5~20)
0
含量较高(约20)
含量较高
5、简述革兰氏染色法的机制并说明此法的重要性。
革兰氏染色机制
结晶紫液初染和碘液媒染:
在细菌的细胞膜内可形成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
乙醇脱色:
G+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交联致密且不含类脂,把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保持紫色;G-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和文联度差,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细胞退成无色。
复染:
G-细菌呈现红色,而G+细菌则仍保留最初的紫色。
重要性:
革兰氏染色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通过这一染色,几乎可把所有的细菌分成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两个大类,因此它是分类鉴定菌种时的重要指标。
又由于这两大类细菌在细胞结构、成分、形态、生理、生化、遗传、免疫、生态和药物敏感性等方面都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因此任何细菌只要通过简单的革兰氏染色,就可提供不少其他重要的生物学特性方面的信息。
6、渗透调节皮层膨胀学说是如何解释芽孢的耐热机制的?
芽孢的耐热在于芽孢衣对多价阳离子和水分的渗透很差以及皮层的离子强度很高,这就使皮层产生了极高的渗透压去夺取芽孢核欣中的水分,其结果造成皮层的充分膨胀和核心的高度失水,正是这种失水的核心才赋予了芽孢极强的耐热性。
7、简述链霉菌形态构造特点。
1、基内菌丝:
又称营养菌丝,是紧贴固体培养基表面并向培养基里面生长的菌丝。
色浅、较细,其主要功能是吸收营养物和排泄代谢产物,一般没有隔膜。
有的产生色素。
2、气生菌丝:
营养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伸向空间形成气生菌丝,色较深、直径较粗,直形或弯曲状而分枝,有的产生色素。
第二章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1、名词解释:
真核微生物,酵母菌,生活史,霉菌,无性孢子,有性孢子,子实体,
真核微生物:
是指一大类有完整细胞核、结构精巧的染色体和多种细胞器的微生物。
酵母菌:
非分类名词,一群能发酵糖类的单细胞微生物,属真菌类。
生活史:
个体经一系列生长、发育阶段后而产生下一代个体的全部过程,就称为该生物的生活史或生命周期。
霉菌:
(非分类名词)丝状真菌统称,通常指菌丝体发达而又不产生大型子实体的真菌。
无性孢子:
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由菌丝分化形成的繁殖性小体。
有性孢子:
指经过两性细胞结合,经质配、核配、减数分裂形成的繁殖小体。
子实体:
是由真菌的营养菌丝和生殖菌丝缠结而成的具有一定形状的产孢结构。
2、简述真菌的特点。
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②以产生大量孢子进行繁殖;
③一般具有发达的菌丝体;
④细胞壁多数含几丁质;
⑤营养方式为异养吸收型;
⑥陆生性较强。
3、简述酵母菌的特点。
(1)生活史中,个体主要以单细胞状态存在;
(2)多数营出芽繁殖,也有的裂殖;
(3)能发酵糖类产能;
(4)细胞壁常含甘露聚糖;
(5)喜在含糖量较高、酸度较大的水生环境中生长。
4、图示酵母菌细胞构造,并指出其细胞壁的结构特点。
细胞结构:
见书48页
细胞壁的结构特点:
(1)化学组成:
三明治状的“酵母纤维素”:
分三层,外层为甘露糖,内层为葡聚糖,其间夹有一层蛋白质分子。
芽痕周围有少许几丁质。
(2)原生质体的制备:
用蜗牛消化酶水解细胞壁。
(注:
其结构特点可能不完善)
5、简述酵母菌的繁殖方式,图示酿酒酵母的生活史并说明各阶段的特点。
繁殖方式:
⑴无性繁殖:
①芽殖②裂殖③产生掷孢子等无性孢子
⑵有性繁殖——产生子囊及子囊孢子
生活史:
见书51页
各阶段的特点:
子囊孢子发芽产生单倍体营养细胞
单倍体营养细胞出芽繁殖
异性营养细胞接合,质配核配,形成二倍体细胞
二倍体营养细胞不进行核分裂,出芽繁殖
二倍体细胞变成子囊,减数分裂,形成4子囊孢子
子囊破壁后释放出单倍体子囊孢子
6、霉菌的有性和无性孢子主要有哪些?
无性孢子有:
厚垣孢子、节孢子、分生孢子、孢囊孢子、游动孢子、芽孢子、掷孢子。
有性孢子有:
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
7、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四大类微生物的菌落有何不同?
为什么?
菌落 细菌 酵母菌 放线菌 霉菌
含水形态 很湿或较湿 较湿 干燥或较干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微生物学 习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