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早读的课的有效管理研究报告的结题报告.docx
- 文档编号:4245789
- 上传时间:2022-11-28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8.23KB
初中语文早读的课的有效管理研究报告的结题报告.docx
《初中语文早读的课的有效管理研究报告的结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早读的课的有效管理研究报告的结题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语文早读的课的有效管理研究报告的结题报告
《初中语文早读课的有效管理研究》的结题报告
课题组成员:
主持人:
翠明
成员:
王建明亮建良
一、背景重申
早读课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阵地,是课堂必不可少的延续与补充,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读书习惯的绝佳时间,也是决定学生语文成绩好坏的关键环节。
其中朗读是早读课的重要容和主要形式之一,它是把躺着的书面文字,用声音立起来,出口时的声音负载着思想感情,增强了语言文字的可感性。
学生通过反复多遍的朗读与课文的语言文字反复接触,才能更深刻地领会作者在字里行间的语音节律,受到更直接、强烈的感染。
同时朗读又是一个眼、脑、口、耳协同活动的过程,教师或学生朗读时,眼睛所感知的文字,耳朵听到的声音,口耳相传,目视口诵,同时到达人的中枢神经,增加了传入大脑皮层的刺激渠道,大大强化了对语感对象——文章的理解。
这正如看舞台演出比只看文字剧本印象更为深刻。
古人说的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对于语文教学的作用可见一斑。
而俗话说: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早晨又是一天之中最佳的学习时间,这个时候大脑的记忆力也特别强,这是学生及时复习旧知、预先介入新课的宝贵时机。
早读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
充分重视早读、努力提高早读的效率这已成为语文界有识之士的共识。
可我们面对一天天的早读课,更多的只是准时到岗而已。
对学生所读的容,朗读的语调、语气、节奏、轻重等,多是放任自流,听之任之,缺乏针对性的指导。
一学年下来,学生每天所读的容是什么,重点是什么,具体要达到什么目的,完成什么任务,老师没有明确的目标与系统的计划。
学生也只能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信手翻开,兴趣所至,吼上几声,眼到口到而心未到,学生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而是有口无心地“念着经”。
这样的早读课只会事倍功半,而且容易导致学生做事心不在焉,缺乏目的性。
如此下来,收效甚微,甚至会演变为对语文的厌读厌学。
就我校而言,我们语文老师的敬业精神都很强,工作态度也很认真,对待早读课也非常重视,大家都有很强的目标意识,每节早读课都能带领学生完成一定的任务,达成一定的目标。
也都比较注意拓展学生读的面,经常给学生补充一些课外阅读材料。
但是,总的来说,对于早读课的管理还处在比较随意的状态,无论是读的容还是读的方法指导都缺乏计划性和系统性;在拓展方面,步子还比较小,学生读的容总体还是局限在教本上。
正是基于学生早读目标不明确,要求不明确,效果不明显等无序管理问题,我们把早读课的有效管理作为研究课题,试图根据初中生的特点,旨在通过对早读课的容安排,组织形式,课堂控制,效果反馈等方面有效管理的研究,切实提高早读课的效率,使学生尽可能扩大语文阅读量,增加语文积累,发展语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并且试图为初中语文早读课的有效组织管理摸索到切实可行、效果明显的方式方法。
二、理论支持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
”还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本课题的研究以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为指针,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出发点,针对目前初中语文早读课存在的无序管理问题,开展全方位的改革实践,以有效提高早读课的效率,增加学生的语文积累,进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冶心灵。
三、课题界定
课堂的管理包括目标的管理,容的管理,过程的管理,方法的管理和评价的管理。
早读课的有效管理是指教师对学生所读容加以正确引导,对读的方法进行合理的指导,对读的过程给予恰当的控制,并通过尽可能恰当的评价,以达到最佳的早读效果。
本课题着重于通过对早读课容及方式方法的管理研究以达到有效提高早读课的效率。
四、研究目标
1.通过改革实践,整理出初中语文早读课较为合理和有效的序列化诵读容材料。
2.探索初中语文早读课较为合理的有效管理方法和手段。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4.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并自觉加强对早读课的有效控制,提高早读课的课堂效率。
五、研究容
1.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的总目标要求,结合早读课的特点和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初中语文早读课的诵读容进行研究,由教师提供和学生自主推荐相结合,形成序列化诵读容材料。
2.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探索初中语文早读课的学习活动方式,确定早读课的安排形式,课堂的层次结构及组织形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切实可行的可操作的管理方法和手段。
3.根据早读课的特点和诵读容材料的特点,对早读课的评价方法进行研究,并形成较为可行的操作模式。
六、研究方法
1.调查法:
在实验前期、中期、后期采用问卷、谈话、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
2.个案分析法:
选取有代表性的学生个体作为长期观察对象,观察并分析其发展动态,进行科学比对,最终得出结论。
3.文献法:
在课题研究中积极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与本课题有关的理论,掌握本课题发展动态,并积极吸取同行的研究成果,不断充实自己的研究。
4.行动研究法:
由课题组成员通过共同研究,并在县教科处专家的指导下,针对初中早读课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计划,在实际中实施、验证、修正而得出研究结果。
5.经验总结法:
在研究过程中,及时进行总结,既总结切实可行的有效的经验,以便推广;也总结存在的问题或失败的教训,以利于今后的提高。
七、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时间为二年(2006年10月至2008年10月)
1.前期准备阶段:
2006年10至2006年11月。
制订研究方案,并请专家论证、修改、完善方案,积极、稳妥地做好研究前的准备工作。
2.中期实施阶段:
2006年12月至2008年7月。
启动课题研究,在专家指导下,制订阶段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实施。
实施过程中注重课题研究的动态管理,在基本保持大计划不变的思想指导下,在实践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大胆、及时修正局部研究方法、方式和方向,一切以有利于研究工作为依据,做到不拘一格,服从大局。
同时定期撰写研究小结或论文,形成初步研究结论。
这个阶段又分为两个步骤:
2006年12月至2007年7月为第一步,初步制定出初一初二年级早读课完整的序列化诵读容材料,并分年级初步实施,形成模型。
2007年9月至2008年7月为第二步,进一步试验模型,修改模型,形成模式。
3.后期总结阶段:
2008年8月至10月。
以课题研究目标为依据,对课题研究进行科学分析和归纳整理。
汇编资料、分析数据,形成结题报告。
邀请专家及主管领导鉴定结题。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
对语文早读课的现状及问题开展研究,并以此为依据制定研究方案,确定研究的方向。
发放问卷,查找问题。
虽然我们课题组的成员对早读课存在的问题都比较清楚,但我们感觉还是应该要再进行广泛的调查,才能更为全面准确地了解语文早读课的现状,了解教师和学生的想法和需求。
这样,我们的研究才更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为此,我们设计了两份调查问卷(见附件),一是针对教师的问卷,一是面向学生的。
学生的问卷就在本校随机抽取了初一年级两个班进行,教师的问卷我们请求县研训中心语文教研员帮助,对全县当时的初一语文老师(包括县城和农村学校)进行了调查。
统计分析问卷,得出了初步结论。
收回问卷后,我们进行了仔细的统计和分析,结果发现,87%的学生不喜欢早读课,原因主要有:
部分课文不要求背诵,没必要反复读;一些课文读起来没意思;不喜欢齐读的朗读方式,更喜欢一个人自己默读;就那几篇课文,读来读去没意思;大声地朗读,感觉很累;不能读自己喜欢的容,没有选择的自由。
而另外13%的同学喜欢早读课的原因是:
老师不讲课,没有压力;早读课不留作业;喜欢读课文。
而从教师问卷情况看,几乎所有的老师都认为早读课是一堂很重要的课,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帮助;但对如何组织上好早读课却很迷茫,或者根本就没想过这个问题。
从教师的反映还看出,学校对这堂课也缺乏管理,仅仅是看老师到没到岗而已。
通过问卷的统计和分析,我们总结出语文早读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是早读课的具体任务不清楚,自由读的时候,学生们不知道该读什么才好,一会儿读读这,一会儿读读那,最后什么都没读好;二是早读容单一枯燥,大多是课文容,已经反复读过多遍,让人乏味;三是朗读方式以齐读为主,学生的阅读习惯没有得到尊重;四是早读时学生的学习方式以读为主,而没有听、说、写等方式的参与;五是读的要求不明确,不知道读到什么程度才算过关;六是缺少读的热情,他们甚至感到早读是一件不得已而做的痛苦的事。
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没有确立及早读课无论从朗读任务、朗读目标、朗读容、朗读方式还是学习方式等方面表现出的单一性是导致早读课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而老师对早读缺乏科学的指导是问题的关键。
个别访谈,验证设想。
为了使我们的研究方向更准确,更有针对性,我们还对部分学生进行了个别访谈,访谈中也更感受到了学生们对于早读课进行改革的迫切心情。
由此我们确定本课题研究方向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关键落实早读课目标的管理,容的管理,过程的管理,方法的管理和评价的管理。
在县教研室和省淳中教科处的有关教研专家的悉心指导下,在不断听取中肯意见的同时,本课题开始进入中期实施阶段
第二阶段中期实施
语文早读课的开发研究,制定序列化的诵读容材料,开展灵活多变的早读活动形式
查阅文献,借鉴前人研究成果。
《语文早读思维浅谈》、《让语文早读课飞扬起来》等一些优秀论文,拓宽了我们的视野和思维。
古人读书,讲求“三到”,即眼到、口到和心到;胡适认为,读书只有“三到”是不够的,应有“四到”,还应包括“手到”。
而目前我们学校的早读课,学生仅有“口到”,这是远远不够的。
集思广益,求教于同事。
借助语文教研会的机会,我们将进行的课题研究向同事做了简要介绍,引起了其他语文教师的强烈兴趣,并就语文早读课存在的问题和早读课形式的开发建言献策,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
如一位老师指出语文早读课不应是一读了之,应将听、读、说、写结合起来。
在此基础上,我们经过思考,拟定出语文早读课开发方案。
方案首先以诵读容的调整为主,以教材为基础进而整编出序列化早课读诵读材料,对教材上课文容的学习、诵读进行有益的补充。
其次在课堂的组织形式上试图灵活多变,旨在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改变早读课只“读”不“做”的低效局面,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具体研究工作如下。
1.每节早读课都先激发学生的朗读情趣并随之确立明确的目标,并予以恰当的指导方法。
早读课上,老师先做好朗读指导和朗读激趣工作。
指导学生不但要读准字音、字义,更要读出文美和文情。
老师仔细揣摩、认真体味文章的美,帮助学生学会分析和体会文章的美在何处,并把握朗读不同作品的语气和情感,让学生体验到“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体验到朗读的艺术魅力,激起学生的朗读兴趣,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读,或学生听课文录音,跟随录音低声吟读,诱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在入情入境地朗读中得到美的熏,最终达到“音”与“情”的融合。
如通过教师的读指导和学生的品读,读出《老王》中老王送鸡蛋和香油给“我们”时说的三句话“嗯”“我不吃”“我不是要钱”三句问活的蕴涵的情感和说话语气的变化,学生就会体会到语言的表现力,感受到老王那感激、报恩、寻求心灵安慰的真实情感,感受到老王身上那崇高的人格魅力,这可怜的人已经到了死亡的前夕,还惦记着他人,这个不幸的人,居然把关顾幸运的人,当作生前最后必须做出的奉献。
然后找学生分角色朗读,激起他们的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学生自然就会在早读课上放声朗读。
针对课本难易深浅的不同情况,有计划有容有步骤地指导学生,让学生始终处理一种积极的情绪化状态,创设出浓烈的朗读氛围。
教师在早读之前还把本次早读的具体任务和需要达到的目标写在黑板上,如“背诵《陋室铭》,做到默写时准确无误”。
学生们有了明确的目标,他们就有了努力的方向,读时就热情高涨。
目标的设置不是随意的,那么,确定怎样的目标才适宜呢?
首先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所确定的目标是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可实现的。
过高的目标,经过努力很难达到,这样会使学生形成过度焦虑,进而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过低的目标,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达到,这不能激起人的兴奋,同样也会使他们的积极性削弱。
同时对学生以一定方法的指导,以《陋室铭》为例,让学生在脑海中自然回顾诗人的行文思路,“山水类比引出陋室——陋室不陋,惟吾德馨——环境清幽——交往之人博学——生活高雅——以圣贤自况——孔子名言”,于是学生只用花几分钟时间就能够背诵出来了,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落实关键字词的书写了。
2.合理安排朗读容,把课与课外结合起来,依托文本汇编出序列化早读课诵读材料。
一般情况下,早读课上学生读的容都是课本上的。
课本上的选文都是历代名篇,确实值得我们去涵咏,但不是每篇课文都需要在早读课反复读背,一些理性很强的作品,通过默读冥想效果会更好些。
另外,早读课上反复读某一篇文章,学生们会产生厌烦的情绪,从而降低了早读的效果。
一般情况下,人对新鲜的东西比较感兴趣。
鉴于此,我们认为应精选一些课外的文章让学生读背,一方面可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可扩大他们的积累,通过更多文章的积累可提高他们的语感能力。
在此序列化的早读课诵读材料就发挥了有效的补充作用。
人教版语文教材在每一单元的前面都有导言部分,明确地指出了本单元学习的主题和要求,我们的早读课诵读材料就是依据这个单元主题和要求来编写整理的,每单元一卷。
例如初二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是回忆性散文单元。
课堂教学时,我们首先就教材上的那几篇课文认真教学,让他们感受于细微处见真情的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受到感动和感染。
在此基础上我们再补充一些名家名篇,供学生在早读课上诵读品味、揣摩涵泳。
比如在学完胡适的《我的母亲》后,我们又节选了朱德、肖复兴、毕淑敏、琦君的四篇艺术性、思想性俱佳的作品印发给学生,并作简单提示,使学生在早读课上朗读。
这样,既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又能促进学生更深刻更透彻地理解课文,更准确到位地理解“母爱”的深沉蕴含,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阅读理解水平,并由此汇编出诵读材料第一章《回忆的深处》。
再比如还是第二册第二单元是以散文诗为主,如《雪》、《海燕》等,容覆盖非常宽,但无一例外都是托物而寓意的名篇,怎么样才能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表现方法,逐步培养学生通过写物来寄托自己思想感情或寓以一定哲理的写作能力?
很明显,仅靠学习课的几篇文章是远远不够的。
在学完《雪》之后,我就为学生印发了茅盾的《白礼赞》、余光中的《莲恋莲》、林希的《石缝间的生命》、骥才的《绝壁松》等文学名篇,让学生在早读时朗读并动笔将感悟写下来,同时再加入老师自己的分析。
在赏析与感悟的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托物寓意的理解了,更有学生写下了“寻常事物在多情的笔下,也能激起心灵之声”的感言。
由此我编写出早读课诵读材料的第二章《寻常的美丽》。
依托课本进行适当的拓展与延伸,逐步增强学生阅读兴趣。
“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相信学生的语文能力、人文素养一定会有所提高。
3.在形式上追求创新,富于变化,以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和热情。
形式上创新变化,开展课前“热身运动”“聆听经典”活动,让学生以学号为顺序在早读课前花五分钟时间朗诵自己推荐的古今中外文学名篇节选或作小小主持人;在早读课时开展“早间新闻”栏目,让学生作新闻主持,讲解一些国外新近发生的大事或播报今日天气情况。
在这些活动结束时可留下自己对同学们的寄语,并将这些话在课后写在移动黑板的右侧,我们称之为“写给今天的话”。
为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热情,还可采用灵活多变的读法。
例如在学初一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感受自然”时,我们首先确定以“春之声”为主题进行散文朗诵比赛,布置学生寻找“朗诵材料”。
事先组建评委会,制定朗诵评分细则,然后在早读课时抽出二十分钟安排四位学生朗诵,比赛结束后,评选出最佳朗诵者。
这样既可改变早读课的单调与枯燥,拓宽了学生的阅读围,也可训练学生胆量和口才,又能使学生更深刻地体味掌握朗诵的特点,更加深了学生对春生机勃发,给人以温暖与希望的感悟与情趣。
“春之声”散文朗诵会以班级为单位,在全校推广之后,广大师生积极参与,我们课题组也藉此机会选拔出初一、初二年级的朗诵高手,开始组建“淳风苑”文学社朗诵活动小组。
在学习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一课时,课前让学生抓住关键词作简笔画,并加入自己的想象与联想为简笔画配上自己的文字说明,填补作者留下的艺术空白。
在早读课时,就抽查几位学生,让他们有感情地把自己的文字说明朗诵出来,并由学生自我点评。
事实证明,学生课前准备得非常充分,整个早读课都沉浸在“满腔的愁怨”与“流浪的辛酸”中。
形式上追求创新,富于变化,目的就在于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和热情。
早读时,我们还经常地运用以下一些方法。
①声情并茂的示读。
文章不是无情物,每一篇文章,作者都是“情动而辞发,动情而缀文”,读者理应“披文入情”。
对一些文质兼美、感情充沛的课文,老师仔细揣摩,认真体味,在琅琅读书声中为学生提供准确清晰、洪亮流畅、激情澎湃的示性朗读,这不仅有助于避免学生读错字、读破句,而且有助于学生更深刻透彻地理解课文,诱发情感共鸣,激发学生感悟蕴涵文中的文字美、语言美、情感美,因为语言文字具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语言得到美的熏。
也可使学生受到老师情绪感染,入情入境地朗读,使学生在早读时达到音与情融为一体。
②诗情画意的配乐读。
文学与音乐有着不解之缘,音乐以特有的旋律和节奏塑造艺术形象,把人们带入特有的意境之中,唤起人们的情感。
当文字与情调相吻合的音乐交相辉映时,便会产生和谐共振的效果。
如在读杜甫的《石壕吏》时,可播放古典音乐《江河水》,在音乐中朗读能更好体味出社会衰败时人民的凄惨辛酸,与诗人无力回天的苦痛与伤神。
在诵读《醉翁亭记》时,可播放古琴独奏曲《高山流水》,使学生领会诗人眼中的诗情画意与秀丽多姿。
③日积月累的扩充读。
中考作文新的评分标准要求,语言要有文采。
为了适应新要求,每天早读课之前,我们可以安排学生在黑板上摘抄优美语段,美文共赏,作为早读一部分。
学生为此就必须去广泛阅读,有意识地去搜集摘录富有哲理文采的语句。
这样可以督促学生主动去博览群书,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让学生感到读书有味,读书有趣,书中有奇,书中有理。
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价值,品尝自己成功的喜悦,从而对读书产生浓厚的兴趣;正如叶圣先生说:
“把教师的要求转变成学生的需要是改变教学的最高境界。
”
语文能力的形成是靠平时点滴的积累,每节早读课都蕴含语文能力的点滴,而众多早读的经历过程就是语文能力点滴积累的过程,我们绝不能让三十分钟在浑浑噩噩中度过,要向三十分钟要效益。
4.恰当运用多种检测手段,把读背和检测结合起来。
因为学生是有惰性的,学生朗读的质量,朗读的效率,还需要有一定的检测手段做保证。
实践证明教师在早读的开始就明确告知学生检测方式或惩罚方式,会使学生对早读产生动力。
检测手段具有多样性、灵活性:
或单个抽查、或集体背诵、或安排各种学生感兴趣的竞赛活动等,这样做一方面督促学生朗读或背诵,另一方面增强学生背诵或朗读的兴趣。
如《桃花源记》这首诗共309字,我要求学生用一个星期的晨读时间背诵,首先,说明了检查方法,将全班分成六个小组,每组七到八个人,每组的题由组长当场抽取,检查分五步:
独占鳌头,齐心协力,精彩对白,心有灵犀,最后,总结各小组的总分,评出获冠亚军的小组。
这种做法达到全体动员,培养了集体主义精神,既鼓励同学们积极背诵的乐趣,又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大家对文本的体会和理解。
只有检测手段跟上,才能更有效的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基本环节,它对学习活动具有反馈、调控、改进等功能,因此,早读课也需要利用教学评价来保证效果。
把读背与检测完整的结合作为对早读课教学评价的主要手段。
每节早读课可留五分钟左右的时间来检测学生达成目标的情况,教师要帮助未达标同学分析失误原因,并就如何达标作指导。
早读课达标的检测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如背诵、默写、答问等方式皆可。
评价主体也可灵活多样,可以老师检测全班同学,也可以同桌之间相互检测,还可以让同学们自测,我们觉得后两种检测效果更好,在检测中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
另外,把检测与比赛结合在一起效果会更好。
我们曾用分小组背诗比赛的方式来检测《杜甫诗三首》背诵效果,同学们背诗时热火朝天,比赛时绝大多数同学表现很好,一节早读课三首诗全部会背,课下,同学们很是惊叹自己有如此强的记忆能力。
为了更好地落实诵读的效果,我们还在阶段性的单元测试中适当地命些有关早读课诵读容的试题,虽然分值不大,但对促进学生提高早读课的诵读效果还是很有帮助的。
第三阶段后期总结。
改革方案的实施及反馈修改
语文早读课改革方案的实施非常顺利,受到了学生们的普遍欢迎。
如在“早间新闻”活动中,在播完天气预报后,学生还有一个“温馨提示”:
“天冷了,注意添加衣物”“最近天气干燥,要多喝水,预防感冒”等。
在“聆听经典”中,学生的选文既有先诸子散文、唐诗宋词,也有期刊杂志短小隽永的美文,视野之开阔、围之广,让我很吃惊,在聆听和品评这些“经典”中,我们也受益匪浅。
我们发现,在改革后的语文早读课上,学生们兴趣盎然,积极性很高,全身心地投入到各个活动中去。
他们的行为也悄然发生着变化,变得喜欢读书了,喜欢交流和发表自己的看法了,搜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增强了,审美水平和文学素养也有了一定的增强和提高,语文早读课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随后进行的个别访谈和语文课堂教学也都证实了这一点。
通过不断修改实验,我们课题组汇编出两套早读课诵读材料,用于对初一初二早读容的补充,每个教学单元都配合一个专题诵读,并让学生不断去参与赏析感悟,同时在平时的单元测验中,穿插一些诵读容的默写,诵读容的赏析等,有效手段让学生系统化掌握教材每一单元的知识重点。
实践证明学生无论在阅读知识面的广度和深度方面都有不小的收获,同时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对学生朗诵水平的提高也起到促进作用。
八、研究成果
经过两年的研究,我们认为必须加强管理才能有效提高语文早读课的效率,而管理也应是全方位的,包括目标的管理,容的管理,过程的管理,方法的管理和评价的管理。
1.我们认为语文早读课就应该读,而且要多读,不仅要把教材上的课文读熟读透,还要读教材之外的,在大量接触语言材料的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早读课的大目标。
而从每节早读课来说,也都应该有一个具体的目标,这样才有助于调动学生读的热情,提高读的质量,而每一节课的小目标达成了,我们的大目标才可能达成。
2.在早读课的容管理上,我们认为首先要组织学生认真读好教材上的课文,在此基础上还必须适当补充一些适合初中学生诵读的经典诗文。
两年的研究,我们把补充的课外诗文编成了一套早读课诵读材料(或称为校本课程),这套材料是依据我县正在使用的人教版教材来整理的,依据单元主题和要求每单元一卷,每个学期6卷,一个年级12卷。
这套材料不仅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诵读量,而且所选文章的形式也灵活多样,无论是思想性还是文学性都比较强,可以作为教材的有效补充和拓展。
学生若能好好地诵读,对他们的思想认识的提升,心灵的浸润感染,情感的丰富熏,语文素养的培养提高等方面都能起到较大的影响和作用的。
3.我们在研究中还初步探索出了语文早读课的多样的课堂形式。
如“热身活动”、“早间新闻”、“聆听经典”、“自由朗读”、“朗诵会”、“背诵默写小组PK”、“写给今天的话”等活动,这些活动均由学生轮流来主持和完成,旨在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改变早读课只“读”不“做”的低效局面,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4.我们还在早读课的评价方法上做了些有益的尝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我们的评价方法力求具有多样性、灵活性:
或单个抽查、或集体背诵、或安排各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 有效 管理 研究 报告